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然而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起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又到了霉菌最易滋生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主要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主要有饲料、垫料和环境。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般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则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症状轻微出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起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症状也复杂多样。同一霉菌毒素对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例如,猪对DON非常敏感(1ppm),但是18ppm的DON并不影响来航鸡的增重。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即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FAO国际粮农组织报道:世界谷物中25%遭到霉菌毒素污染。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6.6%,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14.3%,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79.1%,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55.3%。同时检测到ZON、DON 和FUM B 的样品数147份,占总数的60.2%。而且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不仅原料中存在10%-25%的霉菌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还存在25%-50%的霉菌污染,饲喂系统则存在50%-100%的霉菌污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养殖场所投喂的均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 因为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畜禽可能在表面上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或虽然出现了症状但却被畜禽错综复杂的疾病所掩盖,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死亡的时候,才受到关注。应该提出的是近些年来,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形杀手,但现在看来,霉菌毒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它和其它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们养殖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霉菌毒素的影子,这就是霉菌毒素造成危害的有力证据! 2.霉菌毒素的协同作用 霉菌毒素还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要大的多。由于协同作用的存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中毒症的单一霉菌毒素的含量低于试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剂量。所以即使饲料中每种毒素的含量都不超标,也会引起畜禽的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间的互作可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实际生产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霉菌作为污染食品安全的毒素,严重危及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就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危害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品霉菌污染预防 一、前言 霉菌主要由培养基棉絮状或者绒毛状的菌丝体形成的一种真菌。霉菌与酵母、细菌相比,其酸碱度与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其在农作物或者食物上不断生长与繁殖时,将导致农作物出现严重病害,或者食物出现发霉变质现象,甚至产生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食品霉菌污染,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其危害 (一)污染途径 由于霉菌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很多,因此霉菌毒素形成率也相对较高。在适宜的环境下,即温度与湿度相对较高情况下,食物可能会出现霉变现象。实验研究表明,果类、粮食、加工制品及豆类等食物中,例如黄豆、大米、水果、发酵食品、饲料级奶制品等,都存在一定的霉菌毒素。菌种不相同的霉菌,可在各类食品中生长和繁殖,花生、面粉等属于发酵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玉米、小麦则可能含有大量的镰刀菌和镰刀菌毒素;大米可能含有大量的青霉与青霉毒素,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再者,霉菌在对食品进行污染时,将导致食品发霉变质,食用价值大大降低,或者无食用价值。据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2%左右的农作物因霉菌污染变质而无法食用。 (二)污染危害性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造成污染之后,不仅使食品发霉变质,同时

以食品作为传播源,导致人体中毒或者致病,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食品业职工人员(从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食品霉菌污染的危害性,掌握食品霉菌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方法,才能有效减少食品霉菌污染现象。食品霉菌毒素而引发的人体中毒事件,主要是霉菌对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造成严重污染后,患者在进食后产生的。同时霉菌毒素引发的中毒事件具有季节性及地方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潮湿,加上梅雨季节的影响,导致霉菌毒素食品污染中毒发生率不断升高。若人体或动物进食时,吞入多种不同的霉菌毒素,将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食品霉菌污染预防对策 (一)确保食品储存合理性 做好食品储存工作,是预防食品发霉变质的重要手段。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储存仓库管理中,不仅要对仓库温度、相对湿度及氧气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要采取先进性的食品储存模式,确保食品储量的合理性,同时食品储存时间不宜多长,以避免其出现发霉变质现象。如果食品,如果类、大米、豆类、油料等出现严重的发霉变质现象时,不可轻易食用,以避免中毒或者致病问题的产生。同时要求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加工单位及食品供应单位,必须树立良好的食品霉菌污染危害意识,做好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在食品采购过程中,不可购买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而食品加工人员也不能对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进行加工,以减少食品霉菌污染,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有效去除食品毒素 当食品受到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时,可将霉菌毒素有效去除或者破坏,以防止食品发霉变质面积继续扩大。食品毒素去除方法主要是在花生或者玉米中的发霉颗粒去除或者进行碾压加工,而大米则可用水搓洗和挑拣。再者,借助白陶土将玉米油或者花生油内存在的霉菌毒素吸附出来,以达到良好的毒素去除效果。 (三)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 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也是食品霉菌污染预防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抗霉菌性粮食得到广泛的推广。例如,金皇后与杜单12号玉米品种,其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良好的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饲料脱霉剂分析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7d8872039.html,/G_ZYtuomeijing.html 韩秀山1,许家亮1,陈法荣2,王国中2,谌刚3,曾路3 摘要:霉菌毒素是仅次于二噁英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防治霉菌毒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机理、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蒙脱石在防治霉菌毒素中的应用,强调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是必需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对饲料脱霉效果极佳,并且安全绿色,是国际上首选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机理;饲料;养殖;吸附剂;蒙脱石 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1-4]。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噁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 1霉菌毒素的产生及中毒机理 1.1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较多的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 农作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糠麸类和糟渣类等以及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路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

浅谈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十大危害

浅谈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十大危害! 霉菌对于养殖行业来说并不陌生,霉菌对整个养殖行业带来的危害及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霉菌首先引起的是免疫抑制,造成很多疾病的免疫失败、有霉菌存在的情况下一些很简单的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继发混合感染的情况多不胜数。 霉菌直接损伤肝肾等免疫器官在治疗的时候也变得比较棘手,考虑很多药物是否能用,身体各个器官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药物的副作用等等。 1 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具有亲嗜性从而使免疫器官受损导致萎缩,还能干扰正常的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力,包括对正常抗体生产产生抑制,发生免疫抑制。 从而造成鸡群法氏囊、新城疫、流感、大肠杆菌等疾病不断发生还难以治疗。2 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破坏最为明显。整个消化道都可能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嗉囊、肌胃、腺胃、肠道都会有溃疡的表现,严重出现腺肌胃炎、肠炎发生。现在这个季节发生鸡群拉稀过料反反复复的情况就与霉菌有很大关系。 3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发生肝脏肿大、变性、坏死等,肉鸡的肝脏坏死、变黄、肿大大多数与黄曲霉菌毒素有关。 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有橡皮肝的感觉,并且一般以左肝见明显。肝脏的变化导致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减少,进而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等。 4 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伤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并且发生炎症、坏死、尿酸盐沉积,导致痛风的发生。 5 霉菌毒素对血管造成损伤致使血压上升,从而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担,造成肉鸡腹水的发生,蛋鸡也有发生。 6 霉菌毒素可以影响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雏鸡的成活率,很多刚进到家里的雏鸡发生伸脖子张口呼吸的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于霉菌的垂直传播造成的,一般这样的雏鸡也都有腺胃炎的存在。 7 黄曲霉毒素还能抑制色素的代谢和沉着,再加上肠道对色素的吸收障碍,会引起鸡群爪、鸡喙的着色不良的情况。 8 霉菌毒素对胰脏的损伤会使机体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有霉菌毒素中毒很多时候会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生并且用葡萄糖饮水也没有作用。 9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核生物。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发现的霉菌种类超过10万种,各类霉菌侵染各种作物并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紊。其中不少毒紊的毒性极强(如黄曲霉毒素中的B1毒紊,其毒性相当于氢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当生采食了被这些霉菌毒素感染的时,就会出现中毒,重则引起生的直接死亡,轻则使各类只生长发育迟缓,配种繁殖障碍,抗病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等,给霉坏变质,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制,将会使采食被毒素污染的后5~15天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4月龄小,食欲旺盛和体格健壮的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或正常,表现为不吃食,可视粘膜苍白,后躯衰弱,粪便干燥,有时呈现站立一隅或头抵墙壁等神经症状,小多在中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内死亡,剖析可见贫血、出血和中毒性肝炎。 慢性病例:临床上多见慢性经过,患离群低头站立,有异食癖,拱背卷腹,可视粘膜初期苍白,后期黄染,有的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最后变为兰色,有的体表皮肤有紫斑,步态不稳,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割检主要病变为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2.赤霉烯酮(F一2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生长在、高梁和小麦上的赤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由于这种毒素是一种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作用的物质,生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临床上可见体温正常,食欲减少、呕吐;中小母和阉割的母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粘膜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i公和去势公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性欲减退;妊娠母早产、流产;断奶母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3.T一2毒素(或称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 T一2毒素是由赤霉菌所产生的另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的中毒是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急性:常在采食后半小时发病,精神不振,步态蹒跚,不食,呕吐,唇鼻周围皮肤发炎、口炎,流涎,腹泻,出血性肠炎。 慢性:食欲不振,消1-t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僵增多;母受胎率和产仔率降低有的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有的伤口流血不止。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损害,心肌出血,肝、脾肿大出血。 4.赭曲霉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脏和肝脏遭受损害的中毒病,临床上以多尿为主要特征。当中赭霉毒紊含量1 mg/kg、饲喂时间达3个月时,可引起只腹泻、尿频、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利用率低等。剖检可见肾色泽苍白,质地变硬(橡皮肾),肝脏广泛性变性,质地硬、脆。 5.新月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症状为皮肤受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出现拒食或呕吐,最后导致心血管衰竭而死亡。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的便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所有的霉菌毒素生物及化学特性皆不同,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原料将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600-2607 China Animal Husbandry&Veterinary Medicine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削减方法研究进展 黄珂,温晓鹿,王丽",蒋宗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摘要: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霉菌毒素;畜禽;毒性;削减方法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1/https://www.360docs.net/doc/7d8872039.html,ki1671-7236.201909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gress Research on the Hazard of Mycotoxins to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the Methods of Reduction HUANG Ke,WEN Xiaolu,WANG Li",JIANG Zongyong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Guangdong Publcc Laboratory of Animal Breeding and Nutrition,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South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 t ract:Mycotoxins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fungi,which have signif—cant toxic effects on animals and humans,including reduc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magingorganfunction a f ectingtheimmunefunctionofthebody causingoxidative damagetoce l sandDNA andevenleadingtoanimaldeath.Mycotoxincontaminationoffeedand raw materialsisawidespread globalproblemthatcanoccurbothincropfieldandduringstorage. Basedonthiseachyearthecontaminationofthefeedanditsraw materialshascausedhugeeco-nomiclossestoth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industry.Aherefore!preventionandcontrolof moldgrowthandremovalof mycotoxins in fee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Indeed di f erentmycotoxinshavedi f erentadversee f ectondi f erentanimalsandthead- 收稿日期:2019-03-26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131721301092361000)%省级现代农业(畜禽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2014B030301054)%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5) 作者简介:黄珂(199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729336744@https://www.360docs.net/doc/7d8872039.html, "通信作者:王丽,研究员,研究方向:猪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wanglil@https://www.360docs.net/doc/7d8872039.html,

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及危害 时间:2013-08-08来源:作者:陈亚强 霉菌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通常一种霉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次级代谢产物, 而同种霉菌毒素又可由不同的霉菌产生。有研究证实,只要 有适宜的环境,霉菌毒素可在农业生产的任何环节产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被各种霉菌毒素污染,现已知的霉菌毒素已超过400种,但并不是每种霉菌毒素都有毒。 霉菌毒素所引起的动物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4个方面: 1、毒素类型,摄入量和接触时间 2、动物的种类、性别、饲养环境、年龄、健康程度和免疫力高低 3、养殖场的管理(卫生、温度和饲养密度) 4、饲料中霉菌毒素间的互作效应 几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霉菌毒素间的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危害都要大。目前有6种霉菌毒素是最常见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素、麦角毒素、呕吐毒素和T-2毒素。 常见毒素产毒基质产毒霉菌造成危害 黄曲霉毒素豌豆、大麦、大米、 玉米、高粱、花生、 黄曲霉 寄生曲霉 肝病(肝毒性、肝肿瘤);致 癌和致畸作用;出血(肠道、 肾脏);免疫抑制;生长缓慢; 奶量下降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高粱、大麦、 燕麦、干草禾谷镰刀菌、黄色 镰刀菌 雌性激素综合征;生殖器官病 变(外阴水肿,阴道脱落,子 宫肿大,睾丸萎缩,卵巢萎缩) 乳腺肿大;不孕,流产 赭曲霉素大麦、玉米、燕麦、 小麦、豌豆、大米 赭曲霉、蜂蜜曲 霉、佩特曲酶、菌 核曲霉、硫色曲霉 肾毒性;致癌致畸;免疫抑制; 轻度肝损害;肠炎;生长缓慢 麦角毒素小麦、黑麦、禾本 科牧草麦角菌消化功能紊乱(呕吐、腹泻、 拒食);生长缓慢,抽搐,流 产;运动失调;皮肤坏疽 呕吐毒素玉米、小麦、大麦、 燕麦禾谷镰刀菌、粉红 镰刀菌、雪腐镰刀 菌、表球镰刀菌 厌食,严重者拒食、呕吐;出 血(皮下、肌肉);繁殖率下 降;免疫力下降 T-2毒素玉米、青贮饲料、 干草、小麦、豆类三线镰刀菌、似枝 孢镰刀菌、梨孢镰 刀菌 免疫抑制;厌食,呕吐,胃肠 机能紊乱,生长停滞;皮肤、 粘膜坏死,口腔肠道出血;危

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易中华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收稿日期:2011 - 01 - 26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它们可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及加工后的作物上生长。猪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偶尔还伴有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不但对猪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饲料和猪肉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 1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毒害 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毒害作用因在饲料中的含毒量、喂饲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临床反应的变化可自急性中毒症状至慢性症状。如黄曲霉毒素的毒害作用通过其免疫抑制作用增加猪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造成出血和消化性障碍;呕吐毒素造成猪厌食;玉米赤霉烯酮影响繁殖性能;赭曲霉毒素导致肾受损。1.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免疫功能的抑制剂,中毒的第一个症状为采食量降低,通常约于开始饲喂后3~4 d 发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和死亡。 在20~200 μg/kg 的低质量浓度时,黄曲霉毒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超过500 μg/kg 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的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会一直持 续至上市。而且低质量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其肝、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曲霉毒素通过干扰肝中脂肪向其他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1.2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学名脱氧雪腐镰菌烯醇,由污染小麦的雪腐镰刀菌和寄生在谷物的燕麦镰刀菌产生。对生长肥育猪而言,用含有14 mg/kg 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猪,10~20 min 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等,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含量为0~14 mg/kg 的试验中,Williams 等(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 mg/kg 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 %,在含毒量超过10 mg/kg 即完全拒食。1.3 T-2毒素 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 mg/kg 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黏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黏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 T-2毒素通过影响DNA 和RNA 的合成及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并破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1.4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点击次数: 726 ?日期:2014-04-08 10:11 ?编辑:admin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评论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麦角毒素麦角毒素是由谷物中的麦角属真菌分泌,化学本质是菌核内的众多生物碱组成的化学基团。中毒以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紊乱为特征,产蛋鸡麦角中毒表现为饲料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排稀粪等。 2单端孢霉毒素包括镰刀菌属在内的多属霉菌均可产生各种单端孢霉毒素,研究表明,蛋鸡采食该类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几天时间内,产蛋量迅速下降,蛋壳变薄,病鸡口腔黏膜溃烂形成黄色疥痂,剖检可见肝呈棕黄色,易碎,肾脏肿胀,输卵管内尿酸盐沉积,肌胃壁增厚。 3腐马毒素由串珠镰刀菌分泌,中毒的机理是破坏鞘脂类的合成。蛋鸡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拉稀、排黑色粘性粪便,采食减少体重减轻、肢体残废,死亡率增加。体外实验证明,腐马毒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4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对鸡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蛋鸡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腹水症。 5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霉菌中毒的防治对策 1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粗饲料、DDGS、玉米、粕类以及青贮饲料都是十分容易发霉,这些饲料有些时候看起来质量不错,但使用时仍然要小心其中的霉菌毒素,因为看起来不错并不代表不含霉菌毒素。当奶牛采食这些被霉菌污染的饲料时,这些饲料就会随着奶牛的食入造成危害。霉菌毒素会在奶牛的体内蓄积,当其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奶牛就会表现出中毒的症状。 此外,奶牛采食这些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有时粪中带血,呈黑色,同时发生腹泻。此外奶牛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被霉菌毒素所破坏,从而使得妊娠母牛发生流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奶牛发生真菌病时,采食量减少,生产力和繁殖性能降低,出现间断性腹泻,皮毛粗糙;繁殖性能下降主要包括不规则发情、酮病、胚胎死亡、不育、胎衣不下、乳房炎、真胃扭转、子宫内膜炎以及肝脏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且患病后难以治疗。 一、各种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 1. 玉米赤霉烯酮造成奶牛的受胎率下降和繁殖异常,同时采食量下降和泌乳量减少。 2. 黄曲霉毒素可以对奶牛的肝脏造成损伤、抑制奶牛的免疫机能、增加乳房炎的发病几率和减少奶牛的日常泌乳量。随着奶牛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奶牛体内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增加,从而使得牛奶的损失量增加,并且牛奶中也可能含有M1形式的黄曲霉毒素。 3. 赭曲霉毒素使得奶牛食欲大减,造成奶牛拉稀和脱水,易引

起肾衰竭和突发性肠炎。 4. 呕吐毒素容易引起奶牛的采食量下降和泌乳量降低,同时导致奶牛体细胞数上升以及免疫机能的抑制,奶产量的下降会随着日粮中的呕吐毒素的增加而愈发严重。 二、化毒霉对霉菌毒素的吸附降解作用: 1.化毒霉充分考虑到传统物理吸附的局限性,独创性的将霉菌毒素的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物理吸附结合起来,使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极大的降低了霉菌毒素透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可能性。 2.化毒霉中的乳酸菌细胞的成分粘性多糖-肽聚糖可以高效吸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形成肽聚糖-霉菌毒素复合物,复合物具有结构稳定不易分离的特征,会随反刍动物的粪便及时排出体外。 3.化毒霉中含有乳酸菌具有保护反刍动物肠道粘膜的功能,有助于形成菌膜屏障及提高粘膜免疫水平,在霉菌毒素轻微中毒的情况下起到解毒排毒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