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

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具有系统的集成能力、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外部接口能力以及对标准规范的支持能力。

c)阶段性:电子攻务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系统总体设计需注重总体目标的实现,并合理规划阶段的建设目标,为后续建设奠定可延续的基础。

d)继承性:电子政务工程应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为公众提供连续的服务。

e)安全性: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影响到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的需求及实现。

f)服务性: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服务的能力、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的实现原则。

5 系统总体设计要素

5.1需求分析

5.1.1业务组织结构

业务组织结构将标识出系统的使用者,是业务功能的部署单位。对业务系统中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分析应包括组成范围、工作职责及各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

5.1.2系统业黄功能

系统业务功能是系统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用户直接可见的部分,也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础。

系统业务功能要素中包括系统应具有的各项功能要求、业务流程以及系统的处理范围,说明如下:

a)将功能分类,形成功能集合或功能子系统,并逐项整理各项功能,分类方法可以组织结构或功能的关联性为依据;

b)按业务流程表述业务输入的信息、处理的过程、所需的数据、涉及的角色以及输出的结果;

c)通过上述分析,确定系统的处理范围,标识出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涉及的外部角色,外部角色可以是外部系统、各种类型用户或外部设备。

5.1.3部门业务关系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明确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关系。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主要表现为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应给出协同业务名称、协同类型、协同发起部门、协同响应部门及协同描述等,说明如下:

a)协同业务名称,标识各协同关系;

b)协同类型,如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等;

c)协同发起部门,即服务的请求方、信息的发送或提供方;

d)协同响应部门,即服务的响应方、信息的接收或读取方;

e)协同描述.从业务应用的角度简要描述服务的内容或共享信息的作用。

5.1.4系统信息资源

全面分析系统引入或产生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清单、数据描述、接口要求、数据流程及信息管理要求等,说明如下:

a)信息资源清单,包括信息资源名称、分类、来源及主要用途等;

b)数据描述,对主要数据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名称、数据类型、格式、单位、范围等,可引用其他文档(如;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

c)接口要求,包括信息传输、WEB页面、API调用等接口方式及限定条件;

d)数据流程,包括系统对引入信息的数据使用过程,以及系统产生信息的数据加工过程;

e)信息管理要求,包括信息的采集、更新,管理的职责、方式和要求。

5.1.5安全保密要求

系统的安全保密遵循电子政务保密标准体系的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系统安全要求;

b)信息安全等级要求;

c)系统容灾备份要求;

d)系统应急使用要求;

e)系统使用限定;

f)效据存储与传输的保密约束。

5.1.6系统性能要求

5.1.

6.1性能指标

系统性能将影响系统使用的效果、系统资源的需求和系统设计的策略,应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规定.系统性能包括系统工作效率指标、信息共享能力、信息维护能力、系统使用能力等,说明如下:

a)系统工作效率指标,可包括系统启动时间、各种响应时间、业务周转时间等;

b)信息访问能力,可包括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信息交互用户数等;

c)信息维护能力,可包括信息的准确率、完整率、更新周期、更新及时率等;

d)系统使用能力,可包括可持续使用时间、容量、吞吐量或速率等。

5.1.

6.2性能指标详细说明

性能指标的详细说明如下:

a)启动时间,即启动系统或应用所需的时间;

b)响应时间,即系统响应一项规定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可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

c)周转时间,即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一组相关的功能完成,所经历的等待时间,可包括平均周转时间和最大周转时间;

d)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即允许对系统同时进行信息访问的最大用户数量;

e)信息交互用户数,即发生信息交互关系的用户数量;

f)信息准确率,即信息正确的项效与信息总项数之比;

g)信息完整率,即信息已采集项数与应采集项数之比;

h)信息更新周期,即需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对其进行修改的时间间隔;

i)信息更新及时率,即在规定的周期内及时更新的项数与需更新总项数之比;

j)可持续使用时间,即保持连续不间断使用的最短时间;

k)容量,如允许用户效、数据存储量、信道容量等;

1)吞吐量或速率,即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成功执行的数量。

5.1.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5.1.7.1系统设施要求

系统设旅要求包括使用或引入蓟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设备连接方式要求。对系统设施进行规划的依据是系统业务功能、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保密要求及系统性能要求,应指明它们之间的导出关系.

a)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硬件要求,包括:

1)计算机与服务器;

2)输入/输出及存储设备;

3)网络与通信设备;

4)自动服务设备;

5)其他所需的设备.

应给出每种设备的类型、数量、特征及能力要求。

b)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软件要求,包括:

1)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2)通信及同络软件;

3)实用软件,

4)输入和设备模拟器;

5)测试软件等。

需要时可提出系统物理连接方式要求,包括连接的地理位置、设备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网关等。

5.1.7.2系统环境要求

系统运行必须的环境要求包括系统在运输、存储、操作过程中必须经受的环境条件,如:

a)自然环境条件,风、雨、温度、湿度、盐雾等;

b)诱导环境,运动、撞击、噪音、电磁辐射等,

对于车载式、活动式系统或基础设施类系统必须提出系统环境要求。

5.1.8系统质量要求

系统质量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a)适应性要求,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数据环境(如现场的位置、数据记录的参数等);

b)可重用性要求,可被多个应用使用的要求;

c)可靠性要求,系统不发生故障及故障发生后的处置要求;

d)维护性要求,发生问题后易于改正的要求;

e)可移植性要求,易于改进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f)易用性要求,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要求。

5.1.9标准与规范要求

为了使系统符合电子政务整体框架的要求并能有机集成,必须规定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体系,如工程管理、冈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在规定通用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需规定特殊体系结构的约束(必须采用标准构件、已有构件或用户提供的构件)、特殊设计或实现标准的使用要求。

5.1.10系统验收要求

应规定系统验收时的接收条件和检验方法,确保系统建设的质量.

a) 系统接收条件可包括:

1)通过具有认证资格的第三方测评;

2)通过一定周期的典型用户试用;

3)通过规定周期的系统试运行;

4)通过指定级别的评审或审查。

b)在进行测评、试用、试运行、评审或审查时,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

1)演示:运行依赖于可见的功能操作的系统或部分系统,不需要使用仪器、特殊的测试设备或进行事后分析;

2)检测:使用仪器或其他特殊的检测设备运行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便采集数据供事后分析使用;

3)分析:对从其他检验方法中获得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测试结果的归纳、解释、推断;

4)审查:对系统构件、文档等进行可视化检查;

5)特殊的检验方法:系统的任何特殊合格性方法,如特殊工具、技术、过程、设施、验收限制及标准样例的使用。

5.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2.1技术体系框架

信息系统涉及网络、通信、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各种相关技术,技术体系框架将从总体上描述不同类型技术构建信息系统的规则和方法,标识出各服务领域及其接口,实现开放系统的分离原则.技术体系框架需要反映以下一些共性内容:

a)服务领域的层次结构;

b)服务领域的主题内容与组成;

c)服务领域之同的相互关系;

d)与外部的接口.

5.2.2系统设计策略

系统设计策略指为达到系统性能、安全保密能力以及为提供所需的可靠性、可重用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质量特性而选择的方法,或关键技术实现及其他影响系统组成成分的设计决策。这些策略是系统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给出设计策略的同时还需说明设计策略与依据的需求之间的符合性。

系统设计策略一般应包括:

a)性能实现设计策略,

b)安全保密设计策略;

c)可靠性设计策略;

d)质量特性实现设计策略;

e)关键技术设计策略等。

5.2.3系统构成

对系统进行分解,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并将系统功能、性能等需求逐步落实到每个子系统或构件中,分解后的构件存在着关联关系,确定系统组成时应明确以下内容:

a)子系统或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的构成及其功能;

b)构件间的静态关系、关系的种类及必要说明;

c)系统构件的获取途径,如新开发的构件、重用的构件、集成的构件、采购的构件等。

5.2.4系统运行模式

系统运行模式从技术角度反映目标系统的运转方式.构件之间的运行模式是构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执行控制漉、数据流、动态控镧序列、状态转换、时序关系、中断处理、异常处理、并发执行等。运行模式可包含以下内容。

a)系统初始化模式;

b)系统管理模式;

c)系统维护模式;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方案×××信息化办公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 建设背景 (5) 1.2. 项目概述 (5) 1.3.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设计 (6) 1.4. 项目依据 (6) 1.5. 建设目标及任务: (8) 第二章网络设计方案 (10) 2.1. 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10) 2.2. 网络平台总体布局 (10) 2.3. 网络设计原则 (12) 2.4. 组网方案及说明 (12) 2.4.1. 方案说明: (13) 2.4.2. 方案线路及费用说明: (15) 第三章安全设计 (15) 3.1. 安全需求分析: (15) 3.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6) 第四章数据中心设计 (19) 4.1.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20) 4.2. 数据中心设计 (21)

第五章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24) 5.1.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要求 (24) 5.2.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24) 第六章应用层设计 (25) 6.1. 门户网站(我区已建设) (25) 6.1.1网站设计要求 (25) 6.1.1. 1应用设计要求 (25) 6.6.1.2功能设计要求 (26) 6.1.2网站设计原则: (26) 6.1.3网站栏目要求 (28) 6.2. 外网公众受理(在线大厅)(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31) 6.3. 网上行政审批(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32) 6.4. 电子监察系统(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38) 6.4.1实时监察 (38) 6.4.2投诉处理: (40) 6.4.3综合查询: (40) 6.4.4统计分析 (41) 6.4.5系统设置: (41) 6.4.6预警纠错: (42) 6.4.7绩效考核 (42) 6.4.8服务评议 (42) 6.4.9预警反馈 (42)

XX项目设计定位要点

XX 项目设计定位 目录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定位 第二部分装修设计定位 第三部分景观设计定位 第四部分建筑泛光照明设计 第五部分电气设计定位 第六部分给排水及暖通设计定位第七部分结构设计定位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定位 一.建筑风格 1.采用英伦建筑风格,在外观造型上强调多重陡坡屋顶和大烟囱的构图,丰富天际轮廓线,强调可识别性。 2.立面材质采用暖色系,强调竖线条,正立面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有进深较大的入口和宽广的门廊,可以设置凸肚窗丰富立面效果。屋顶设置老虎窗视构图而定,窗形尽量古朴而有力。 3.细部要刻意进行处理,檐口,门套,线脚,不同部位的交接,不同材质的交接,单种材质的封边或者界定,均需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及设计的成份在内。 二.总平面与竖向 1.总平面室外地面标高应高于区内车道150mm,室内与室外标高不应低于450mm, 且不应高于3000mm。 2.建筑单体之间山墙间距不小于6m,正向间距不小于13m。 3.整个小区采用四级高差。 4.区内道路坡度不超过8%,量控制在7%以内,超过7%的道路长度控制在80m以内。 三.建筑层高 1.地下室层高为3.6m或者3.6m,一层层高3.9m,二层层高为3.9m,客厅不低于4.2m. 2.会所层高不低于4.8m。 3.坡屋顶坡度制在50度以内。 4.车库层高不小于3.0m。 5. 错层高度统一控制为1.2米以内。 四.电梯 1.358平方米(含358平方米)以下独栋别墅不做电梯。358平方米以上(不含358

平方米)是否设置电梯酌情处理。 五.门窗 1.住宅入户门采用成品防盗门,采用大小为1200x2400门扇。门形式为符合本项目风格的高档商品。 2.住宅窗户采用断桥铝平开窗的方式,窗扇铝型材壁厚1.4mm。 六.阳台栏杆 1.住宅栏杆选用两种类型:一种为深灰色铁艺栏杆及钢管扶手;另一种为预制石材栏杆。 2.栏杆高度:1100mm。 七.外墙装饰材料 1. 外墙采用高档面砖。颜色为暖色。 2.局部小面积细节选用高档厚质弹性涂料(材料单价约50元/㎡), 3.会所外墙采用干挂石材和涂料相结合。 4.外立面上的排水管尽量隐蔽设置,不得已外露的排水管颜色上尽量与立面颜色一致。 八.信报箱 1.信报箱结合景观一起设计,尽量与景观融与一体。 九.其他 1.结构柱尽量外置,保证户内使用空间的完整性。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20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

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范文内容地图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平。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意见》及《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用2年的时间建立基本满足政府机关业务应用需要的电子政务网络,为对接国家、省、市政务骨干网络以及其它电子政务网络提供条件。 20xx年5月底,完成光纤线路铺设、硬件安装调试,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通过专线与县政府网络中心连通,各信息终端通过网络中心防火墙联接国际互联网,各单位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与上级实现业务联系;建立全县电子邮件系统。 20xx年下半年,启动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年底前实现网上公文收发、热门思想汇报会议管理、信息发布、视频会议等功能。

工程计划和节点管理要点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计划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关键节点,及时反映工程进展情况和投资计划落实情况,发挥计划的决策与调控职能,特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所有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条计划分类 1、年度(单项)工程计划; 2、设计进度计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出图计划; 3、甲供材料需求计划:周材料计划、月材料计划; 4、设备招(议)标、监制、到货计划:周、月订货、监制、到货计划; 5、施工进度计划:月、周施工进度计划; 6、工程资金计划:月、旬资金计划; 7、工程工作总结及计划表:季、月、周等重点工作总结及计划表。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工程管理处 1、编制年度(单项)工程计划、设计进度计划和设备订货、监制、到货计划; 2、负责控股公司计划的报送及承接; 3、负责计划汇总及组织评审; 4、负责计划检查及考核。 第五条项目部 1、编制工程项目年度、月、周施工计划及单项工程计划; 2、编制设备订货、监制、到货计划; 3、编制工程资金计划; 4、编制甲供材料需求计划; 5、编制工程季、月、周重点工作总结及计划表。 第三章流程

第六条年度(单项)工程计划管理流程见附流程一。 第七条季、月、周重点工作总结及计划表流程见附流程二。 第八条月、周工程计划管理流程见附流程三。 第四章操作要点 第一节工程年度(单项)计划管理 第九条计划提报 按规定每年10月15日前报工程管理处,按表中要求认真将计划内容填写齐全,计划分为:年度总体(技改)工程建设方案(见附件一)、年度技改工程投资预算(见附件二)、项目工程建设计划(见附件三)。 第十条按公司年度计划要求、投资经济分析组织各部门、项目部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工程管理处处长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工程副总经理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项目工程建设计划不报控股公司工程技术部)。 第十三条工程管理室报送控股公司工程技术部批准。 第十四条工程管理室接收控股公司工程技术部批准文件,及时下发项目部。 第十五条项目经理按批准计划要求实施。 第二节季、月、周重点工作计划 第十六条计划提报 计划分为:季重点工作计划(见附件四)、月重点工作计划(见附件五)、周重点工作计划(见附件六),按表中要求认真将计划内容填写齐全。 第十七条为完成工程总计划、关键节点工作要求,工程管理室组织各部门、项目部进行评审。 第十八条工程管理处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工程管理室将审批完成工作计划及时下发到项目部。 第二十条项目经理按确定工作计划执行。 第三节月、周施工计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计划提报 计划分为:月施工计划(见附件七)、周施工计划(见附件八),按表中要求认真将计划内容填写齐全。 第二十二条按工程总计划、关键节点要求,工程管理室组织各部门、项目部进行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 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 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

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实践研究与系统开发

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实践研究与系统开发 摘要:电子政务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政府行政运作模式,其所具有的突出优势 与开发区机构岗位精简、工作流程灵活高效、讲求服务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内在契 合度。研究开发一套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有针对 性地满足开发区日常工作管理需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 对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实践的总结,系统地剖析了该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应用 特点,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并对应用效 果进行实际评估。 关键字:电子政务开发区功能模块 J2EE平台 1 概述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不断深化,各地建立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和管理特色 的开发区,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开发区在管理上区别于普通行政 区域,着重对区内的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引导,一般在行政管 理上具有机构精简、岗位职能多样、内部运转灵活高效的特点。电子政务作为近 年来大力发展的政府行政运作模式,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增强决 策科学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综合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 诸多方面优势与开发区机构岗位精简、工作流程灵活高效、讲求服务的特点具有 很高的内在契合度。研究开发一套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 系统,有针对性地满足开发区日常工作管理需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开发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围绕加快工作的流转速度,充分发挥现有人 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出发点,旨在实现一个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的协同政务平台。根据开发区业务工作的需要,电子政务系统主 要集成了七大功能模块,包含30余个功能点,每个功能点交叉连接,实现了数 据和信息的整合。 2.1 个人办公模块①日程安排:记录系统用户的日程安排情况,通过计算机 网络供内部人员进行查询,以便领导及时掌握部门人员动向,为各部门安排本部 门的相应工作提供依据。②工作日志:记录用户日常工作内容,亦可成为用户的电子便签纸。③个人消息中心:主要完成系统用户间消息的传递。④内部邮件:电子邮件系统是公系统的基础,它不仅是系统各种流程衔接的纽带,同时也可以 非常方便地促进工作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⑤个人设置:提供用户个性化的配置,以使系统适应个人的具体需要。主要包括个人常用批示用语设置、个人密码修改、邮件设置、个人参数设置、个人栏目定制等。 2.2 公文管理模块①发文管理:发文管理在网上完成单位内部和对外公文 的起草、审批、核稿、签发、发布、存档、查询等处理。公文流转方面的设计参 考了ISO9000体系关于文件控制的有关标准,保证其在各个阶段的可控性,并对 其发放、作废、归档等操作做系统记录。②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管理,拟办、批阅、主办、阅办,并可完成归档、查询等全过程处理;在原理上 类似于发文管理。同发文一样,支持灵活的流程定义,文件提交、退回及终止以 及提供健壮的存取安全控制等。授权用户可监控全部流程,提供日志记录,支持

电子政务云平台设计指南

(一)“信息孤岛”的形成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互联。“数据王国”仍然存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五、设计内容及重点 (一)需求设计 1.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2.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紧紧围绕各级政务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的迫切需要,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3.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4.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5.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6.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QWB_2014智慧城市圈子专注产业链的概念普及、报告分析及趋势等的行业分享,致力于搭建IT大佬、政界、商界、学界的跨界智力及项目对接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基础系统平台 (13) 1.1 系统后台 (13) 1.1.1. 工作流管理 (13) 1.1.2. 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13) 1.1.2.1. 工作原理 (15) 1.1.2.2. 设计定义 (16) 1.1.2.3. 流程节点角色化 (16) 1.1.2.4. 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7) 1.1.3. 流程分类管理 (17) 1.1.3.1. 部流程管理 (18) 1.1.3.2. 并联流程管理 (18) 1.1.4. 电子表单管理 (19) 1.1.4.1. 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20) 1.1.4.2. 表单管理 (22) 1.1.4.3. 表单共享管理 (23) 1.1.4.4. 表单打印 (24) 1.1.4.5. 表单存档 (25) 1.1.5. 文书模板管理 (25) 1.1.5.1. 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26) 1.1.5.2. 支持多种文书 (26) 1.1.5.3. 支持预览打印 (26) 1.1.5.4. 文书模板管理 (27) 1.1.5.5. 文书管理 (27) 1.1.6. 信任授权管理 (27) 1.1.6.1. 用户管理 (27) 1.1.6.2. 区划管理 (30) 1.1.6.3. 机构管理 (30) 1.1.6.4. 角色管理 (31) 1.1.6.5. 岗位管理 (31) 1.1.6.6. 应用管理 (32) 1.1.6.7. 权限管理 (32) 1.1.7. 单点登录管理 (32) 1.1.8. 统一日志 (34) 1.1.8.1. 普通日志管理 (36) 1.1.8.2. 失败日志管理 (36) 1.2 行政权力事项管理 (37) 1.2.1 配置管理 (37) 1.2.2 事项动态管理 (38) 1.2.3 事项库管理 (40)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 与实现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是以电子网站为平台,以共享、简化、便捷、高效为核心,以政务信息流、工作流为整体结构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对电子网站建设和政府政务信息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划分,以及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框架进行设计,最后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系统实现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本系统的使用将为政府内部专网办公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平台。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管理系统 1引言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流程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共享、简化、便捷、高效的政府内部政务运作模式。通过构建web网站系统,帮助政府机关更高效办公,节省政府的办公经费。 2系统分析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我们团队采取https://www.360docs.net/doc/7d9413714.html,技术,利用vs2013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一种简

化、便捷、高效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帮助政府部门制定自己政务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网上办公室,而且对政府办公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政务公文、政务报表以及审批流程实现电子化,减少政府办公经费投入以及节省人力资源。该系统是适用于各级政府内部专网办公的综合性网站。 2.1动态管理网站 在我们系统中,管理员可以动态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并为用户分配权限、区域以及职务,这样可以做到对政务部门机构进行模拟,完善政府政务的信息流和工作流,并且给网站的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带来便捷。 当用户想利用系统建立自己所管理的地区时,只要填写地区信息,并且对地区的可见性进行选择,就实现地区的动态添加。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台动态添加自己地区的组织机构。 2.2网站功能模块

工程项目内控设计要点

工程项目内控设计要点 一、立项、设计、招标、建设和竣工验收等工程项目的主要流程。 二、工程立项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设计要点) 1.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企业(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投资意向、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提出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对于非重大项目,也可以不编制项目建议书,但仍需开展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1)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4)项目的进度安排;(5)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6)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应报企业决策机构审议批准,并视法规要求和具体情况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或备案。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投资意向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项目建议书内容不合规、不完整,项目性质、用途模糊,拟建规模、标准不明确,项目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不协调。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投资分析、编制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的职责分工。第二,企业应当全面了解所处行业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客观分析投资机会,确定工程投资意向。第三,企业

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规定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格式,明确编制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标准、投资规模和进度计划等进行分析论证,做到协调平衡。第四,对于专业性较强和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工程投资分析,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五,企业决策机构应当对项目建议书进行集体审议,必要时,可以成立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审;承担评审任务的专业机构不得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第六,根据国家规定应当报批的项目建议书必须及时报批并取得有效批文。 2.可行性研究 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预测;(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5)项目外部配套建设;(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8)经济、社会效益;(9)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10)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具体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其误差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决策不当,难以实现预

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要点

方案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要点(2007-05-30 08:55:12) 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概念设计成果的理解,对规划布局、空间功能布置、建筑形式、建筑规模以及根据项目定位对户型、面积定位进行深化。 方案设计过程中对设计单位理解与现实项目定位的意图,在户型比例,面积控制、单元组合、路网规划等方面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还应注意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合理运用规范与地方标准,对于一些过时但合法的规范应充分与前期开发部门沟通,研究当地习惯做法,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开发商还应在该阶段编制详细的《设计任务书》,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指引。 通常开发商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对项目定位与开发理念产生动摇,既要保证项目品质,又要保证容积率,提高项目效益,如何取舍?我个人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开发理念区别分析: 对于大盘、分期开发的项目,在前期创品牌、提升品质、塑造项目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大盘的利润主要是在后期实现,如果不能在前期被市场认同,将对后期造成较大的压力。 对于短、平、快项目,如何创造效益最大化,提升表面卖点是关键,可以通过概念的炒作,准确的户型定位、合理的价格,快速消化市场。 不论任何项目,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与项目竞争力分析,在开发前期阶段,发展商应对项目有一个合理的利润预期。只有在确定了这个预期的情况下,心态、开发进度才不会因市场的轻微变化而产生变化。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左摇右摆,不停的变更定位与设计,从而延误了项目的开发时机,失去市场。 方案设计阶段“相关调研”与“设计收资”工作非常重要,为确保设计工作不至于出现反复,或不能通过审批,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前期应针对设计内容,汇同设计单位对以下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与确定: 1、地方规范,如: 建筑节能标准,(由于北方大多数城市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的等级不同,对于寒冷、严寒地区的节能标准又有不同规定,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变化。); 建筑等级分类,(各地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建筑等级进行分类,应在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抗震标准、人防标准、防洪标准、水土保持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及相应的规范; 建筑材料推广,(各地对当地行业的政策性保护是这项调研工作的重点,有些材料却是能够在品质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有些却不可取,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商认真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电子政务方案设计

前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构建“电子化政府“,是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目标。 实现“电子化政府”,必须分步走:首先是“政务公开”,即“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情况在网上公布,人民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政府在干什么,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实现政府内部各项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第三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政府”。 电子政务的建设,通过以实现电子政务为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化的办公系统,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企业、社会公众等服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围绕这三类主体展开。

前言 ---------------------------------------------------------------------------------------------------------------- - 1 -一、项目建设的任务及目标----------------------------------------------------------------------------------- - 5 - (一)电子政务的背景和意义-------------------------------------------------------------------------------- -5-(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6-(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 ---------------------------------------------------------------------- -7-(四)该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8-(五)项目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 ------------------------------------------------------------------------- -9-(六)、现有基础条件----------------------------------------------------------------------------------------- -9- 1、承担单位----------------------------------------------------------------------------------------------- - 9 - 2、协作单位----------------------------------------------------------------------------------------------- - 9 - 二、资金安排 --------------------------------------------------------------------------------------------------- - 10 - 三、项目计划进度 --------------------------------------------------------------------------------------------- - 10 - (一)技术方案论述 ------------------------------------------------------------------------------------------- -10-(二)进度安排 ------------------------------------------------------------------------------------------------- -11-四、技术方案 --------------------------------------------------------------------------------------------------- - 11 - (一)项目的主要内容---------------------------------------------------------------------------------------- -11- 1、网络通信平台 ---------------------------------------------------------------------------------------- - 12 -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 -12- 1、网络技术---------------------------------------------------------------------------------------------- - 12 - (2)网络产品的选择 ---------------------------------------------------------------------------------- - 15 -(3)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 - 15 -(三)网络详细设计方案------------------------------------------------------------------------------------- -15- 1 、内网设计方案 -------------------------------------------------------------------------------------- - 15 - 2、主要设备介绍 -------------------------------------------------------------------------------------- - 17 - (四)、网络安全技术---------------------------------------------------------------------------------------- -26-

【信息化-精编】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方案

龙泉驿区龙泉镇 电子政务系统 方案建议书V1.0 西南物理研究所 二〇二〇年九月

非常感谢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参与镇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征集工作。我们真心希望以我们的智慧、经验以及专业的服务精神提供一套符合您们要求的电子政务系统,帮助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早日迈向信息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真诚祝愿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蓬勃发展,成为各区中的亮点。

第1 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5 1.1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5 1.1.1系统总体功能划分5 1.1.2基本架构5 1.2电子政务系统的特性6 1.2.1服务性6 1.2.2集成性6 1.2.3可扩展性7 1.2.4安全性7 1.2.5协调性8 1.3电子政务的安全要素8 1.3.1有效性8 1.3.2机密性8 1.3.3完整性8 1.3.4可靠性/不可抵赖性/鉴别9 1.3.5审查能力9 第2 章总体设计9 2.1总体设计原则9 2.1.1标准性和开放性9 2.1.2实用性和易用性10 2.1.3先进性和前瞻性10

2.1.4可扩展性10 2.1.5信息的完整性10 2.1.6安全性11 2.1.7不可抵赖性11 2.2系统硬件结构11 2.2.1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11 2.2.2系统硬件结构11 2.3系统软件功能结构15 2. 3.1系统软件功能结构图15 2.3.2系统软件功能结构15第3 章应用软件系统15 3.1应用软件系统15 3.1.1公文管理模块16 3.1.2会议会务管理系统17 3.1.3政务信息管理17 3.1.4档案管理系统17 3.1.5活动日程安排系统18 3.1.6车辆管理系统18 3.1.7讨论组模块18 3.1.8经济计划管理模块18 3.1.9项目管理模块19 3.1.10公共信息服务模块19

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与管理研究

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与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4T17:08:58.2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宁尚1 李元2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日增高, 1、山东百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2、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日增高,而中国百姓对于自身住房的品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不仅要求有一个合适的房子居住,更重要的是住的舒适安全,房子的地理位置与内部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接下来着重阐述一下规划设计房地产项目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同时也分析了房地产项目相应的管理问题。关键词:房地产;规划设计要点;管理房地产项目实质上就是根据当下客户的实际要求将住房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对于它的管理其实就是严格把控相关程序。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房地产业竞争十分的激烈,相关的企业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取得一定的傲人成绩,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的改革以及在项目过程中的改革都已经得到了重视并且正在各个企业中实行。 一、住房设计要点首先,因为所有的住房都是给人们居住的,所以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一定要以人为主进行设计。一些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住房在交付给业主之后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比如许多高档小区住房面积很大,却缺少了居民休闲娱乐的设施和场地,而那些价格较低的楼房根本就是故意忽略公共设施,最常见的就是停车位少,业主不得不将私家车停放在远处。综上所述,项目负责人在初期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将人们的实际诉求全部考虑到。其次,必须要对项目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可以说是关系到它最终的成功与否。如果相关企业不按照自身项目的准确定位进行相应的设计,那么最后设计出来的项目必定是无用的。比如,如果一开始公司想要针对白领们开发一套中小户型的小区,然而最终相关负责人却给出了一个有园林景观的中型的方案,里面的庭院面积甚至于达到了上万平米,而且还有观赏性的游泳池、喷泉等等,从根本上来说,这完全不符合最初的定位,这种豪华的住宅普通的白领根本买不起。再者,一定要将住宅建筑师和小区开发商的关系协调好,他们两者之间既是敌对者又是彼此亲密合作的伙伴。实际上,一个房地产的项目从最初的运作到最后的交接给住户,是一个非常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业主和建筑师肯定会有各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彼此之间必须要相互理解。一个是很多的开发商其实自身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对于建筑的一些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另一个就是一些建筑师对于项目的相关的市场运作等等一系列程序也是很陌生,从而导致不能完全参与。这样最后就容易形成一个很被动的局面,即开发商只管策划和施工,而建筑师则只顾设计。在实际中,两方都应该拓宽自身的视野,多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共同交流,完美的完成一个项目。 最后,在最初的设计中一定要有一个节约成本的原则,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在规划的时候,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是地皮,当今我国的土地资源短缺,在建房的时候一定要节约土地;第二是节约能源,可以适当的采取新技术;第三就是要节约材料,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切不可浪费,要合理使用。 二、项目管理研究第一,全面调研。市场实际需求是房地产运作的立足点,而其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发商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引导。所以,在一开始的规划阶段,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当下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项目定位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调查好针对群体的实际需求,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在最后的销售阶段,细致调查分析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综上所述,一个项目的最终成功离不开前期的调研。第二,在一个房地产项目实行的时候,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组织好员工,并且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项目平稳高效运行。比如组织人员负责项目的调研,设计等工作,保障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相关设备等,而后勤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和跟进工作。 第三,在一个项目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可以按计划顺利进行并且按时完工,需要随时对项目的进程跟进。最开始要依据项目规划制定好总的计划,然后依据实际和项目的特点做好分计划。在施工的时候,企业要专门排遣负责人及时仔细查看项目进度,确定各项工作按照实际计划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导致工程偏离了实际方案,一定要快速的找到原因所在,并且及時的进行改正,让工作回归到正轨。 第四,在确保进度的同时一定也要保证项目的质量,毕竟住房是永久性产业,最初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业主的入住和物业等问题,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从源头上杜绝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往往不顾工程质量只赶进度,然而这种工作方式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最后肯定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利益。所以企业必须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察,让施工方按照图纸和合同严格施工,注重进程和质量一致。第五,根据以往真实的数据来看房地产规划阶段的成本占到了很高的比重,所以在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初的设计阶段的资金投入,这一阶段的投入是整个房地产项目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最好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制定一个投资标准,设计的时候成本确保在这一范围内;再就是设计变化尽量要少发生,如果一定要更改计划,那么必须要与各个部门协调好。第六,人员管理。人们必须要知道一个既定的事实,即市场中所有运行的项目工作其实都是需要现实中的人来操作完成的,员工是房地产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和保障,在一开始的项目计划阶段,人力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大的项目最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来指挥完成,各方之间彼此协调进行工作,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工作的积极性,做好规划设计方案,有一个预期的目标。 三、结束语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的工作,不仅要按照实际需求和法律规定严格进行设计施工,还要突出一定的重点,给出一个最佳的方案,同时根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的给出有效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房地产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