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2020届高中政治复习第3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2(含解析)

(京津鲁琼)2020届高中政治复习第3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2(含解析)
(京津鲁琼)2020届高中政治复习第3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2(含解析)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3.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试判断: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提示错误。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试判断: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提示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3.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传递文化: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创造文化: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作用加强: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请思考:在思想运动中,各种思想相互对立、争辩,这样有利于文化发展吗?

提示有利于。思想运动中各种思想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探究点一继承与发展

议题:学习戏曲广播操,传承戏曲文化

2017春节戏曲晚会“戏曲广播操”将戏曲视听这壶“老酒”搅入广播体操“旧瓶”,让人们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体会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获赞无数。“戏曲操”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陶冶了情操、普及了戏曲知识。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走进大众生活,对传承和发展戏曲大有裨益。

(1)戏曲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促进传统戏曲的发展。

(2)当代青少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享用者和传承者,请你就如何调动和鼓励青少年传承传统艺术建言献策。

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要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推动传统戏曲进课堂,加强传统戏曲的教育。开发戏曲游戏,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戏曲的激情。

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例1 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①③当选;②中“全盘西化”观点错误,排除;④中“全面继承”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探究点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议题:现代科技,激发教育创新

2017中国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博览会(VR/ARChina)在北京举行。有超过5 000款不同形式的内容及硬件展出,可供数千名观众同时体验。在此次展会中,深圳市量子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近20款自主研发的AR/VR教育产品,包括《AR学科教育》《VR电力培训》《VR模具教学》《VR火灾安全培训》《VR轨道交通培训》等,为业界展示其在AR/VR教育解决方案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

(1)结合材料,分析是什么因素促进教学方式的变化。

(2)结合材料,说明教育科技成果的应用对于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创新成果应用,有利于运用教育这一途径传递知识,激发人们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动力。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创新成果的应用,促进文化的发展。

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例2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 A.教育能够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C.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方式不断发生变革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答案 B

解析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符合题意;A 错误,“决定”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方式的变革,C不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重要手段,D错误。

继承优秀传统,推动文化发展

铜陵市义安区2017年实施的“1244”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基地、搭建两个平台、开设四项课程、开展四大主题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推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打造义安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使其成为全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校外课堂。

1.“1244”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成为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校外课堂。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是因为( )

A.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答案 D

解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D符合题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A、B表述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铜陵市义安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向青少年普及、推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这表明( )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决定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②中“决定”夸大了教育的作用,错误;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③错误。故选C。

3.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依据。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重大支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优秀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青少年的教化与培育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金庸的作品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他运用武侠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抒写世道人心,吸引、感染、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这告诉我们( )

A.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

B.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

D.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代、亘古不变的特征和内涵

答案 B

解析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A错误;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能一概否定传统文化,C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不是亘古不变的,D错误。

2.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这说明( )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应加以发扬光大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国家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表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故①符合题意。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②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③④表述错误。

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A.思想运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 B

解析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4.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网络文化也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的兴起D.教育方式的变革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故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5.优秀学生上台领奖,竟然收到了一捆青菜!据校方解释,这些青菜并非市场上随便买来的,而是老师亲手栽培、冒雨收割而来,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自力更生的不易和栽培者的一片苦心。这一特殊的颁奖礼体现了教育( )

A.在立德树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B.具有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优点

C.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手段

D.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答案 A

解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C错误;题干主要强调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不是智育功能,D与题意无关。

一、选择题

1.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城市在“发展”的口号下,破坏了历史传承和已有的文化底蕴。这启示我们( )

A.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C.文化要在发展的前提下继承

D.要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

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A是应有的启示;B没有看到传统文化亦有糟粕存在;C颠倒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2.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

A.正确,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正确,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错误,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错误,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一部分人一味的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崇拜外来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A、B判断错误;C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是错误的。

3.“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要先继承再发展

②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要承袭传统文化

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②④正确;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故①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承袭传统文化,故③错误。答案选C。

4.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 )

A.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B.由文人墨客主导

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

D.由朝代更迭决定

答案 A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A符合题意。C不是根本因素。B中“主导”、D中“决定”说法错误,舍去。

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催生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说明( ) A.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于传媒发展

B.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C.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D.生产力推动了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材料说明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当选;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A错误;C、D不符合题意。

6.“用尽全力”的报纸最终没能抵挡“大江东去”的命运,尤其是在2018年。技术的变革,让读者不再依赖纸媒;读者用户的流失,让维系纸媒生存的广告发行模式土崩瓦解,使一大批报纸宣布休刊、停刊。由此可见( )

A.市场经济规律不适合文化市场领域

B.新传媒的发展加速着旧传媒的消失

C.科技进步使文化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D.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 C

解析题干强调技术的变革使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C符合题意,D 与题意不符;A、B说法错误。

7.课堂上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仔细分辨,你会发现,读《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的有很多;校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走近一瞧,你会看到,许多渐渐被淡忘的地方戏曲、特色手

工艺正在恢复生机;更有许多承载着文化内涵的雕塑、标语,提高学生素养的书法、国画课,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里蓬勃生长……下列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彰显了文化积累是文化继承的前提

②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已渗透进生活各领域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错误,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继承是文化积累的前提;④夸大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作用。

8.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C.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答案 C

解析“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C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涉及教育的特点,A与题意不符;B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教育与人的关系,没有体现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

9.古代的私塾教育强调师道尊严,现代的国民教育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师生平等、大胆质疑,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比较古今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出( )

A.古代教育方式培养了人的奴性

B.现代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文化功能的发挥和文化自身的传承

C.教育方式的变革从属于政治体制的变革

D.网络将使教育的发展失去控制

答案 B

解析传统的教育应该说主要是由贵族和统治阶级垄断的,这一点与现代国民教育不同,社会的发展使教育走向大众化,B正确;A、C、D三项的表述都片面化,排除。

10.“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网络教学新形式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新形式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④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①③符合题意;现代信息技术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②错误;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而不是现代信息技术,④错误。故选B。

11.2018年11月举行的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的文旅展区,“文化+科技”的结合吸引了许多观众流连驻足。谷歌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黄介中说:“谷歌艺术与文化致力于通过技术让每位用户都有机会接触艺术与文化,领略艺术与文化的魅力,我们将通过科技将上千家博物馆呈现于人们的指尖之上。”由此可见( )

A.科技推动文化传播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B.大众传媒的发展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传播对于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 A

解析题干强调科技在文化传播与消费方式方面的作用,A符合题意,B、D与题意无关;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错误。

12.华人可谓是全球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这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有名的“东亚不快乐”。而另一个同样重视教育,但却在创新能力和许多领域的成就上都超过华人的民族——犹太人把教育视作“梯子”的态度,却可以成为“东亚不快乐”的解药。对教育功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规模决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D.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途径

答案 B

解析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不选;教育规模影响但不能决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C错误;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是最重要途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下列是人们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评析这两种观点。

(2)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怎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②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看问题都存在片面性,犯了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错误。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既有精华,像观点二所讲;也有不少糟粕,如观点一所讲。③正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传统教育思想,分清精华和糟粕,把继承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①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②只有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我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14.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安徽省第3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出版、发行集团再次双双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皖企位居全国第4位;文化惠民全面提速,纳入省民生工程的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远程教育点全面建成达标。

结合材料,从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答案(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奠定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安徽省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进步。

(3)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应加快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4)教育在文化的发展中有着特定功能。安徽省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出更多惠民文化精品。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题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 作者:兵强 单位:谯城区大寺中学 指导教师:传义田书玖 形式: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改变以往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和应试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不良倾向,强调课程改革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学过程中受到知识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熏,学会交流与合作。 二、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面观”,有两目容。 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重点析四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对每一种消费心理,教材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

绍每种消费心理的表现,二是对它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两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主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教材引入理性消费要浅行的若干原则。主要有四点。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首先,要保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消费者要把当前和未来的收入综合考虑,作出合乎自身状况的消费计划。另外,过分抑制消费并不可取,说明适度消费的重要性。 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教材首先教育学生在消费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其次,针对学生容易凭一时冲动而购物,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还有一重要的思想教育点,即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消费结构合理化。 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其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做到可持续消费。通过“5R”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 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重要的教育点。教材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第二单元 第三课 学案2含答案

学案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原则: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请思考: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

二、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等。 2.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请思考:公民有困难只能求助于政府吗? 提示不一定。公民除了求助于政府外,还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 试判断: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提示错误。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探究点一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议题: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中央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分赴各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说明中央政府在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履行好职能的。 答案中央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积极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1.全面把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一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基本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高中英语 定语从句教学设计优质课

T e a c h i n g D e s i g n Grammar —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 (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 淅川二高贾丽君 I. Teaching aims: 1.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and its function. 2. Enable students to use relative pronouns (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 i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properly. 3.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love to fathers using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I.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Enhance students’ proficiency and accuracy in using the relative pronouns to write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III.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udio-lingual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discussion IV. Teaching steps: Step I:Lead in 1. Guess a riddle. This is a man who loves us very much. This is a man whose love is as great as a mother’s.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高二历史组温宝婷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关注新课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第二框。本框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是通过介绍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来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主要说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这是讲个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它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从而引出能够吸收各民族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包容性,这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最后落脚点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让同学有一个情感

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骄傲民族之瑰宝”等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分析产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原因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特别是联系生活中、身边的事例来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社会主义祖国和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 【教学难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及本课的实际内容,本课采取“情境——质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情境——质疑”教学模式,即: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事实情境,从感性直观的事例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其基本程序如下: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提示——指导归纳、拓展思路 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 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教学设计-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 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便于组织,选举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而且由于代表素质一般会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会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但是,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不能直接表达选民

高中英语人教版B2U5公开课复习学案

B2U5复习学案(话题10) By Cassie I. Fill in the blanks. 1. ___________v. 邀请; 招待 ___________ n. 邀请; 招待 2. _______________ v. 鼓舞;启发;激发____________ adj. 幽默的; 诙谐的 3. ___________ v. 组织 ____________ n. 吸引; 吸引力 4. ___________v. 表演;执行 ___________ n. 表演 ___________ n. 表演者 5. _______________ v. 行动;表演 ____________ n. 男演员/女演员 6. ___________ n. 音乐 ____________ n. 音乐家 ___________ adj. 音乐的 7. ___________v. 奉献;致力于 ___________ n. 投入;热爱 ___________ adj. 忠诚的;投入的15. ___________ n.成功;v. 打击;打 (did,done) 8. ___________ v. 吸引; 引起 ____________ n. 吸引; 吸引力 ___________ adj. 吸引人的; 有吸引力的9. ____________ adj. 自信的;确信的 _____________ n. 信心;信任; 秘密 ____________ adv. 自信地 10. ___________ adj. 诚实的 ___________ n. 诚实 ___________ adv. 诚实地 11. ___________ v. 依靠 ____________ adj. 可靠的 ___________ adv. 可靠地 12. ___________n. 传统 ___________ adj. 传统的 13. _______________ v. 广告;宣传 ____________ n. 广告 14. ___________ v. 系上;附加;连接 ____________ n. II.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given words. 1. Though he ___________ (invite) to the meeting, he refused the ________ (invite) because he was opposed to the programm. 2. Some famous ___________ (perform) will give a __________ (perform) at the concert this evening. 3. He ___________ (devote) himself to the protection of rare animals for years and his ________ (devote) will arouse people’s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全国13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粮食? 生:65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08年1月8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做出了回应: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

人教版 高中英语 选修六 第二单元 热身公开课 导学案

编号:WHGZYYXX6-U2-001 高二英语选修6 Unit 2 Poems Period 1 Warming up and reading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中英文诗歌的异同,并能简单分析英语诗歌的特色。 2.能力目标:听辨录音,吟诵诗歌,翻译大义,鉴赏英语诗歌之美。 3.情感目标:诗以言志,歌诗合为事而作,方言儿歌的教育功能。 【重点难点】 重点: 把握中英诗歌异同中的同,并且学会分析欣赏英语诗歌的三美。 难点: 在中英诗歌对照的前提下欣赏英语诗歌的意象美、音乐美、视觉美。【学法指导】朗诵,吟唱,赏析,讨论,仿写。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 诗歌是由意象美、音乐美、视觉美构成的三维复合型艺术系统,其中音乐美 包含音韵美、节奏美、旋律美。 2. 王建(约767-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 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出身寒微,曾任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3. 据南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 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至此,望夫而化为石,因此为名焉。” 4. 英语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Alliteration(头韵) Assonance(双声/叠韵) Personification (拟人) Antithesis(对照/对偶) Repetition (重复) Allusion(典故/引喻) Step 1【自主预习】 1. poem ____________ 2. poetry ______________ 3. rhyme _______________ 4.rhythm __________ 5.repetition __________ 6. contradictory __________ 7. recite __________ 8. concrete ____________ 9. imaginative ____________ 10. nursery rhy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mockingbird ____________ 12. diamond ring __________ 13. brass__________ 1 4.billy-goat _____________ 1 5. transform into ________ 1 6. day by day ____________ 17. revolve _______________ 18. utter speech __________ Step 2【课堂导入】 Quiz for common sense of poetry (诗歌常识小测试)→ PPT Step 3【合作探究】 1.How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oetry?(怎样欣赏诗歌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叙永县教研室吴红卫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师:点评(略)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我们对它们的评价如何?以及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三疑三探高中英语公开课学案d.doc

Book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Period 1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aims: 1. To master the fast reading skills to pick out useful information 2. To learn to analyse the structure of the rext, getting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as well a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3. To learn some moral qualities from Charlie Chaplin. Teaching procedure: 1. Students' self-study to finish the given learning guiding materials 2. Group work to discuss and conform the correct answers, meanwhile come up with and setlle more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3. Students^ summing up the text to learn some moral lessons 4. Summary and practice Step 1: Warming up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lie Chaplin? Charlie Chaplin was born in ________ o n April 16, 1889. His parents were both music hall __________ a nd he first appeared on the stage in a dance act at the age of eight. While making his short films, Chaplin created the character of the _____________ that audience laughed at yet sympathized with at the same time.Chaplirf s tramp appeared in such classic ______ as The Kid (1920) and The Gold Rush (1925). In Modern Times(1936), he combined comedy with social commentary . As World War II began, Chaplin made The Great Dictator(1940), which was intended to ridicule the German _____________ A dolf Hitle 匚 In 1972 he visited the __________ to accept a special film award,and in 1975 he was knighted by the queen of England. He died in Switzerland on December25,1977. 2. Chaplin wrote, directed, and produced many movies he starred in. He was given a special Oscar for his lifetime outstanding work. Please match the following pictures with the names of his famous movies. Step 2 Fast reading Scan the passage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1 ? Laughter can remove people's depression because _______ ? A. people enjoy it B. it makes people more worried about their life C. it makes people more content with their life A. 《大独裁者》1940 D.《寻子遇仙记》1920 B.《摩登时代》1936 E.《流浪汉》1915 C.《淘金记》1925 (i)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CMAIUI CMAHiN 臥 D1KTAT0R <5) _________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

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 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 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3-01-21T11:23:15.63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杨彩红 [导读] 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文的选材丰富,是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张圆 (兰州市六十中,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材料贴近现代生活,许多阅读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种新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和途径,是学生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Senior Englishfor China 新教材阅读课教材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地理、科学发明、历史与文学、体育与健康、宇宙空间、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旅游与休闲、人权等各种题材。体裁则更加丰富多彩,有记叙、说明、议论、小说、书信、戏剧、游记、幽默等。这样就具有话题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经典范文,也是学生吸收和运用信息的主渠道。以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为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每个环节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又缺一不可。 一、导入(Leading in)———引出话题 课文导入环节是为了对阅读作教学准备,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设计好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章所给的信息产生好奇的心理,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自我发挥创造了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他们去捕捉文章中的信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使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背景介绍式(the way to introduc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这种导入模式可以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常用于涉及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比如外国的政治、历史、文学、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PPT 来进行背景展示,也可以通过录像、文字资料、旅游指南、音乐、视频等进行介绍,目的是提供背景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升课程周边知识量。在阅读课The British Isles (高二Unit5)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知识,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或者教学挂图来让学生了解the British Isles 的地理位置及其它的组成部分。 2.提问式(the way to ask questions)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参考资料或者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回答,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的问题不仅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而且与阅读材料关系密切。此任务型活动需要学生根据问题的启发,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找到文章中的有关章节并不难,难点在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答案概括出来。例如,在进行课文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 (高一Unit6)的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 (1)What table manners does the text about? (2)How does the text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content or in theorder of time? 3.讨论式(the way to discuss) 高中英语教材大多数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饮食健康、旅游、自然灾害、疾病与急救常识、环境保护等。在上课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文有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里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让学生例举平时在身边发生的紧急情况,比如溺水、交通事故、房子着火、出血、哽住、煤气中毒等,要求他们分组讨论如何自救,从而为阅读课文The rescue(高一Unit5)作好铺垫。 二、课文教学———课文呈现(Presentation) 课文教学是阅读课教学的核心部分,它是学生从文章中吸取信息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个阶段,学生要从所给的篇章中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主题段、归纳文章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逐字逐段地为学生翻译句子或者向学生“满堂灌”或“满堂问”,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找出每段的中心词和中心句(key word and sentence),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每个段落的大意(general idea),归纳出整篇文章的主题,最后让学生欣赏文章。课文阅读教学应该分为以下两步来进行: 1.快速浏览(Skimming)———初步感知 快速浏览是为了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出处,并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进行课文Kwanzaa(高一Unit14)设计与课文有关的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来回答: (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estival? (2)What is the festival about? (3)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Kwanzaa?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Z”字型的阅读方式,避免一个词一个词地逐行阅读,而是要快速用眼、用心、用大脑去扫描文章,集中精力用大脑去捕捉每段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 2.详细阅读(Careful reading)———深化理解 详细阅读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可以让学生分析段落、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在详细阅读这一环节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多项选择题或者正误判断题让学生讨论。分段细读,注意细节,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例如,进行课文Chuck’s friend(高一Unit 1)的教学时,设计划分文章段落大意的题,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详细阅读之后,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