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宗教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折射

典型宗教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折射
典型宗教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折射

典型宗教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折射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教育类

摘要:宗教是区分人群的重要标志,明显表现出地域集中性。不同宗教有着自己典型的宗教文化,这反映在由宗教创造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旅游景点。这些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和地域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从世界三大宗教中选取数个典型宗教文化景观产物,浅析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得出适宜的自然环境对宗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宗教文化景观也改造了自然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关键字:宗教,文化景观,自然环境,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一生为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晚年他却投向了宗教的怀抱,成为后来世人唏嘘的话题,但这也证明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它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从分布和影响范围来看,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表一为世界主要宗教的信众人数和分布地域,图一为世界主要宗教的人数比例。

宗教类别信众数量/亿主要分布地域

基督教19.28 欧洲、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菲律宾

伊斯兰教11.00 中东、北非、中亚、南亚、西非、巴基斯坦、

孟加拉和马来西亚,此外在东非、巴尔干半岛、

俄罗斯、欧洲和中国也分布不少信徒。

印度教7.81 印度次大陆、斐济、圭亚那、特立尼达、毛里

求斯、苏里南、巴厘、澳大拉西亚、北美洲和

东南亚。

佛教 3.24 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东亚、中南半岛和俄

罗斯部分区域。

锡克教0.19 印度次大陆、澳大拉西亚、北美洲、东南亚、

英国和西欧。

犹太教0.14 以色列和犹太人聚居区(主要在北美洲和欧

洲)。

表一

世界宗教人数比例图

印度教

13%佛教

5%其他

28%伊斯兰教21%基督教33%

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他

图一

宗教的形式及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往往营造出一种特定的人文景观。例如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和诸多禁忌,佛教的寺庙和经书……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可以说,宗教影响着不同区域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在不同宗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教自身的发展。

1.基督教文化景观

1.1教堂文化景观

基督教兴起于欧洲、西亚,教堂是基督教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堂建筑主要有三种风格,分别是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教堂建筑风格的变化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进步相辅相成,然而生态环境也对教堂的形成发展也起到一定影响。纵观这三种建筑风格,可以发现欧洲的教堂全部使用石头作物建筑原材料,而中国古代的建筑,如故宫都是采用木材,这折射出中欧由于气候不同造成的自然条件差异。

欧洲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容易腐烂,倒塌,石材相对木材更牢固。而中国东部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适宜木材生长,并且人民为了建筑的方便,透光通风,所以更多使用木头。

2.伊斯兰教文化景观

2.1清真寺建筑

清真寺建筑,最大特色就是浑圆穹顶、尖而高耸的诵经塔和月牙装饰物。伊斯兰教起源于中东地区,清真寺建筑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阿拉伯建筑的影响。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特点是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易造成狂沙风尘,而圆形的穹顶结构稳定,风阻

系数小,并反射大量的太阳光,再加上清真寺的建筑材料主要是较厚的石头,这不仅能防止风沙的侵蚀,石头隔热效果也更好,高的穹顶和厚实的墙壁都保证了室内的凉爽性。

清真寺的月牙装饰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对日月星辰有着极为强烈的崇拜感。由于阿拉伯地区的炎热干燥,游牧名族多选择在较为凉爽的夜晚进行生产生活,因此,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看来月亮是新生的力量,表示战胜黑暗,光明世界,月亮变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

2.2清真的味道

2.2.1不食猪肉

伊斯兰教饮食的特点之一是严格的禁忌性,伊斯兰教民不食猪肉、血液以及死类。其实,早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因为阿拉伯半岛上炎热的气候不利于猪的繁殖,反而猪会带来许多传染疾病,因而不食猪的风俗一直保存至今。

2.2.2小小香料

清真菜有南北方风味之分,各地口味都有其特色,但是总的来说清真菜都有的特点就是香、脆,汁醇味浓,色彩油亮,咸甜分明,鲜而不膻,食用香料对清真菜肴的口味做出了很大贡献。“世界上有了阿拉伯人才有香料”,香料之所以能够在阿拉伯兴起,从地理环境来看是阿拉伯半岛具备香料生长的特殊气候与土壤,人们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收获、加工香料的基本技能。尽管阿拉伯半岛气候干燥,土地多为沙漠,但是在半岛西南角土地肥沃,宜于耕种,成为香料的天然发源地。

3.佛教文化景观

3.1山川中的圣地

世界上现有的佛教寺庙不计其数,我国也有至少上万座的寺庙。其中较出名的有杭州灵隐寺,登封少林寺等。大部分寺庙都坐落在有山有水的风景圣地之中,尤其是山川圣地往往成为僧侣修身养性的场所。从古至今,人类心目中的神都住在遥远的天上,天空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山川的高度被认为是最接近天空,也就是最接近神灵的地方,因此山川在佛教上被赋予一种特殊的神圣性。《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佛教所主张的止恶扬善,六根清净,这和大自然的美相重合。从山上俯瞰大地的开阔,山林的静谧,山中清新的空气,花草树木的围绕,远离尘世,这些都是山川的特有的灵性,成为僧侣们选择作为参禅之地的原因。我国藏传佛教地区,教徒对周围的山水很崇拜,将其奉为圣山圣湖,这些圣山圣湖是不允许被污染和破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理环境,在地理景观上形成独特的风水林地。

3.2香火的由来

在佛教习俗中,去拜佛免不了烧一炷香作为虔诚参拜的象征。佛教缘起于印度,印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时代,雨季往往带来瘟疫、霉病等,香料有清静空气,净定心神的作用,人们选择燃烧香料来进化空气,祛除疾病。因此,用香料来供养佛,表示了尊敬。并且香料大多属于热带作物,出产于气候酷热的地区,而佛教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和香料的产地不谋而合。

4.结论:本文分别总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中选取数个典型文化景观,分析它们对地

理环境的折射,宗教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气候,地形,土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典型宗教文化景观能反映出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环境也对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辉.世界文化地理——世界宗教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2]周尚意、孔翔.朱——宗教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赵荣、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张晶.中国佛教文化景观.人文地理学,1991,6(3):28~30

[5]周强.浅谈伊斯兰教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山西建筑》.2007

商业化下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商业 关键词:宗教文化商业人性平衡价值 ①在中国知网搜索“宗教文化与商业”,以“主题”为搜索目标搜索,得到的搜索结果为1000.4条,且浏览发现所有相关文献和论文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对某一宗教文化内容的研究;二、只是把宗教文化当作一类能带来效益资源使用。没有关于怎样尊重这个文化的主体价值,最多会在规划使用宗教文化这一资源时在论文内会提醒注意保护。 在1992年中国开始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后,人们的生活面貌开始发生与以前有着巨大差别的变化,不只是是物质方面,整个社会的心里的东西也开始发生变化。对一实物的评判很难在当时就做出,在一个时间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做出的评判一般都是有范围。 在后来我国有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在当时那个衣服为蓝色海洋,吃的是馒头咸菜的年代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直单一的只是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经济的思想去考虑,这个社会势必会出现问题。或许在当时显现的不明显,但是在当下确实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很多事物的本质本不是经济,由于在权利或是金钱的作用下强把其作为ATM机去使用,便会失去很多人性的单纯的东西。所以在今后宗教文化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尊重文化,尊重信仰。文化不会像人一样的去告诉那些开发和规划者哪里做错了,她只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那些是旅游者对这些做法的反映,旅游者首先做为个人,他更想别开商业的味道,只是把这些旅行社或是其他当作服务的东西,帮着他去实现人性的释放。 宗教的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上讲,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教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普通而持久的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 展而发展, 其思想体系与社会各种思想相互交织, 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文化模式, 宗教不仅在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文化的 发展也会注入特定的内容。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不同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历史发展的标志。据考古学发现, 最初人类的宗教是与人类的文化同时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和古代神权制社会中, 整个社会的政治机构和文化形式是与 宗教融为一体的。那时, 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人们几乎可以把宗教与文化等同看待。在原始社会,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被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所主宰, 因此, 当时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宗 教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宗教文化”逐渐演化出多种文化形式, 从而导致了宗教与文化的表面分离, 形成“宗教”与“世俗”两大领域。但宗教与文化最原始的联系至今仍然直接或间接地保留下来。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表 面看, 宗教观念往往是通过文化形式来表达的, 如宗教本身有其独特的哲学观点、道德规范、律例守则文 艺形式等, 与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形成某种区别。但从整体看, 宗教从本质上讲却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不同的宗教只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体现了迥异的文化传统。宗教在本质上讲 是不同民族精神文化象征性、神话性和寓意性的表达, 它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内容。可见, 文化是本质性的, 宗教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宗教依赖于文化, 有其具体的文化前提。由于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才决定了 世界宗教的多样性, 同样也是由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才形成了各种宗教的接触和融合。因此, 我们应该通 过宗教现象看其文化本质, 而不是相反。第二, 人类宗教的发展是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交织、连接在一起的。宗教不可能离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因为宗教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保留着丰富的人 类思想文化内容。宗教又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形态的文化, 与哲学、道德、法律、科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互相包容, 互相渗透。 宗教之所以会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影响和作用, 是由于: 1.宗教和文化的产生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内 在机制。人与其他动物不同, 人的需要不单纯是生理需要, 而且包括心理需要。现实生活中, 人在追求满 足生存需要、心理需要的过程中,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难免会产生种种不如意, 由此导致恐怖情绪、依 赖情绪、崇拜情绪、祈求情绪, 从而形成宗教情绪、宗教心理、宗教意识。这就是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2.宗教结构的包容性决定了宗教对文化渗透、影响的广泛性。宗教包括教主、教义、教徒及教会组织、教规、教法等复杂内容。由宗教各种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向辐射性, 必将情况不同地涉及到哲学、道德、 艺术、文学、语言、法律、教育、科技、民俗等, 进而影响到政治和经济。3.宗教的内容决定了对文化影 响的双重性。宗教不但可以与世俗文化形成互补关系, 而且对文化史的发展同样具有一定影响。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宗教作为历史较为久远、分布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之一与人类世界是紧密相 联的。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 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 从伦理道德到律例习俗, 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 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都同宗教 有着起初是浑然一体, 尔后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便于探讨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我们先剖 析一下宗教的文化结构。 首先, 从作为宗教世界观的有神论来分析。人类处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交合点中。社会会给 人类带来幸福, 大自然会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 与此同时, 大自然也会给人类造成意想不到的灾 难。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 社会还会使人受压抑, 人际关系出现摩擦、冲突。如何调节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矛盾, 探索完美的人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阶段,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狭隘, 人类只能借助于想像力或一种超自然、超现实的思维解释人生、解释世界。这种有神论的观念构成了宗教

外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饮食文化概论 1. 饮食与文化 (1).饮食的基本含义:①中文:一是吃的和喝的东西;二是吃东西和喝东西。 ②英文:一是food and drink;二是diet(可指规定的、特别的饮食, 也可指日常的膳食). (2).文化: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 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②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③中国 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3).饮食文化概念的基本理解:(特定群体)关于食物获取的知识、技术、方式、习俗和制度。 (4).饮食的功能:①满足生理需要;②满足心理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你有安全感, 使你感到“自我价值”,使你感到“美味”带来的快乐);③满足“公关”需要。 (5).文化的认识:①“人”是文化的主体;②动态性(丰富和发展、重新认识和修正、对某 些旧的或传统的东西的否定);③多样性(内容、观念、方式方法);④结构性;⑤共 同享有;⑥后天习得;⑦强制或规范;⑧理想与现实;⑨适应性。 (6).饮食受文化影响:“食欲也是被文化决定的”是说特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其成员的饮食行为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对其群体特殊饮食习 惯、方式形成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决定性的。 (7). 饮食文化内容的基本理解:①观念(精神性):指特定群体对待饮食的态度或看法; ②获取(物质性或技术性):指特定群体的食物选择、加工制成技术、日常饮食结构、 餐饮方式(食具的样式和使用方法、分食还是合食、具体食物的食用方式)等;③风 俗(民众的自发的重复性行为,具有传承性和社会性),制度。 (8).影响人对饮食选择的主要因素:①家庭因素:包括文化传统,食物供应,生活状况与观 念,人口结构,食物制作水平,宗教;②个人因素:包括教育背景,价值观,生 活经历,职业(阶层)与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心情;③环境因素:包括政治与经济 全球化,人员流动与文化交流,参照对象与团体归属,商业促销与流行趋势,营 养、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消费环境。 2. 饮食文化与社会 (1).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家庭食品开支与家庭总收 入的比例关系的定律,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 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社会文明---“文明”的土壤:人类的饮食状况不仅表现出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也 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土壤----食物生产技术、方式对科学技术发明的贡献。(3).习俗传承的载体----标记:即某种事物或行为成为某一文化群体传统习俗中的标志性民 俗事象。如日本新年的干沙丁鱼、黑豆之类的食物。(4).社会文明---文明:文明就是一切能减少人们生活麻烦的手段。 平等:“平等”、“自由”的餐饮服务文化或服务精神。 多元化共存:人们享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不同时代的美食文化。 环境协调:对自然的尊重、理解和爱护,引导“绿色消费”。 (5). 习俗传承的载体---传承:即某一特定的习俗会通过“代际”关系而代代相传。 寓意:如“喜饼”“蛋糕”等。 交际:饮食或宴席在交际场合总是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交换:“互报交换系统”。

饮食文化

1.饮食可以包括:饮食原料加工生产;制成的产品;对饮食品的消费 2.精神形态,饮食文化包括:烹饪技艺文化 3.《随园食单》问世,标志我国烹饪文化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 4.以主料加风味命名的:鱼香肉丝 5.菜点审美主要包括:色,香,味,形 6.中国四大菜系:川菜,粤菜,苏菜,鲁菜 7.中国八大菜系: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8.苏菜由淮扬,南京,苏锡,徐海组成 9.具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魅力的是三套鸭 10.苏州三鸡指的是:叫花鸡,西瓜童鸡,早红橘酪鸡 11.浙菜的特点是: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口味,制作精致 12.不辣的湖南菜有:祖庵鱼翅 13.佛跳墙是:煨菜之冠,也是闽菜 14.北宋时期,宫廷菜相对简约,原料上,以羊肉味主占重要地位 15.清朝宫廷菜,主要由三种组成:山东风味,满族风味,苏杭风味 16.曲阜孔府菜,南京随园菜,北京谭家菜,并称中国三大宫廷菜 17.白肉血肠是最早满族人祭祖还愿时献于诸神的 18.酒生产的方法论有:两造法,发酵法,蒸馏法 19.两早就是发酵中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素酒 20.蒸馏酒在发酵,再蒸馏而得的高度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 21.按香型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他香型(风香,芝麻香) 22.斛是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制酒器 23.古代酒礼分为拜,祭,啐,卒,嚼。 24.酒道基本原则:庶民以为饮,君子以为礼。 25.酒道根本要求:中和二字 26.酒令又称:行令 27.酒令分:雅令,通令 28.780年路遇著《茶经》是唐代文化形成的标志 29.按发酵程度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 30.泡茶:绿茶:85摄氏度左右高档红茶:95摄氏度左右乌龙茶:100摄氏 度左右花茶:85—95摄氏度左右 31.黎家人吃鼠肉,维吾尔族人视古尔邦节为大年 32.湖北东部地区三蒸指的是: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 二.名词解释 1.饮食文化:人类在食物的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现象,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 2.宫廷菜:奴隶社会王室和封建社会皇室所使用的菜肴,每个时代的宫廷菜都能代表当时中国烹饪技艺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华菜肴接触代表 3.官府菜:又称公馆菜,是封建社会管事人家制作并使用的菜肴,官府菜在规格是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于庶民菜有极大差别 4.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及至各种不同场合礼仪规范 5.酒道:中国古代酒道的根本要求就是“中和”两字,就要饮到不影响身心,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思维规范程序最好,以不产生任何消极不良影响和后果为度。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字是“福、禄、寿、喜、财”五个中国人最喜欢的汉字之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把一切有关福的文化风俗活动概括为“福文化”,是近些年的事(古代和近代均未见有“福文化”的提法),这应该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泰民安有关。福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贴年画、写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等一切与祈福纳福有关的风俗活动;从狭义上讲,则只包括一切与福有直接关系的文化风俗。本文论述的即为后者。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丰富多样、五花八门,有的迄今方兴未艾,有的则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已不存在,有的则赋予了新的内容。下面择其流传广泛的表现形式逐一加以介绍。 祈福古人于福,原本重在祈求过程。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黎民百姓则在社庙稷庙或者自家的灶神菩萨面前焚香上供,磕头作揖,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合家幸福。祈福是一种由来以久、遍及全国的风俗活动,现在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为在新春来临之际鸣钟,以求幸福降临。 在清代,皇室则把这种活动固定在北海的阐福寺。据史料记载,每年从农历腊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皇室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祈福盛典,求苍天赐福。其间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开始,每年十二月初一,弘历还要亲自御驾阐福寺主持祈福活动,包括祈福、书福、送福、迎福等。 摸“福” 由于中国人特别追求福、向往福,因而一种摸“福”的风俗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这种风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摸法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千秋和讲头。 譬如福建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块“福”字石,其“福”字系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瑟江翁飞云所书刻。传说谁能摸到“福”字顶端一点,谁就会得观涧亭下的香石。据地方志载,该香石“手摩有香气”,得者福分无穷。又如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内立有一福寿碑,俗称“摸福石”。摸者需双手前伸,闭上眼睛,前行十余步去触摸碑上的“福”字。若两手摸到福,谓“洪福齐天”;一手触及谓“福如东海”;触到石边,谓“福星高照”;若触不到,谓“福在身边”。再如广州市丹水坑风景区的十八福地内雕刻了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及一个“缘”字。游人进入十八福地,找摸齐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和一个“缘”字,则预示着“与福有缘、瑞福进宅、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可供人们摸“福”最尽兴的地方当数屹立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万福广场南端的万福壁。该壁建成于1999年,长130米,高5.67米,上面的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出,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堪称全世界“福”字最集中的所在。其中既有古代帝王的墨宝,如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福”字、宋徽宗的半个“福”字(喻意他当时统治的江山只剩半壁)、清高宗赐给刘罗锅71岁生日贺礼的“福”字,也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福”字手迹。2000年因其是目前世界上集“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下列属于伊斯兰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清真寺②寺庙③教堂④朝觐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 A.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下图所示的建筑物体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5.宗教景观文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 ②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③不同宗教的文化内涵不同 ④不同宗教之间缺乏交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列属于佛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阁楼②佛塔③寺庙④教堂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立面垂直,气势壮观,一般高耸入云,显示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建筑是( ) A. 印度佛塔 B. 清真寺 C. 中世纪的教堂 D. 道观 8.下列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 佛教 B. 道教 C. 印度教 D. 犹太教 9.印度、日本和中国的佛教寺庙并不完全一致说明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传播的演变性 ③外来文化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④文化的统一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很多民族蹂躏。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救世主”的降临,使他们的渴望有了精神寄托。 材料三:见下图。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哪种宗教?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各是什么? (3)不同宗教建筑风格迥异说明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宗教文化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宗教文化? 1、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 (1)宗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2)宗教是一种多数人缺乏了解的社会意识形式 (3)优化知识结构 (4)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品位,有利于身心健康 (5)丰富旅游知识 2、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 二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1、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首先表现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自然宗教——神学宗教 宗教意识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神,这是宗教意识的核心。 2、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宗教是人的思想的创造物。 3、宗教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还表现为一种组织、一种规范、一种活动。 三如何把握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宗教与思想文化互相依托。 一是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是宗教的教义和思想影响了世界各种文化类型的发展。 宗教已经成为世界精神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其次,宗教与思想文化互相碰撞。 一是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 二是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的碰撞。 宗教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宗教的产生尤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1)自然根源 宗教首先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不能掌管、不能抗拒,又不能摆脱。(2)社会根源 宗教也是社会压迫的产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宗教产生的更重要的根源。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世界饮食文化

世界饮食文化复习提纲 1、与韩国泡菜齐名的韩国菜式是韩国烤肉。 2、美国的早期居民印第安人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3、被伏尔泰在《百科全书》中称为“老人的牛奶”的食物是巧克力。 4、哈萨克语“别什巴尔马克”的意思是“五指”,其用来特指手抓羊肉。 5、在西方有“贵族食品”之称的法国烹饪原料是指黑菌(块菌)。 6、古巴人情有独钟的口味习惯是甜。 7、有西班牙国菜之称的饭菜是马德里烩肉。 8、在每年2月22日-华盛顿诞辰纪念日,美国人的饮食习俗是吃樱桃馅饼。 9、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是骆驼奶。 10、在饮食方面,吃意大利菜一定要佐以葡萄酒。 11、被称为俄罗斯饮食“三剑客”的是黑面包、鱼子酱和伏特加。 12、作为民族美食象征的“阿西亚科菜汤”,其所属的国家是美洲的巴西。 13、属于泰国特色的调味品有冬阴功酱。 14、韩国料理的五色之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配料五色菜码。 15、法国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酒类和香料组成法国菜的两大特色。 16、清酒属于酿造酒,主产于日本。 17、日本料理主要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18、西方古代神话中有不少酒神,狄奥尼索斯酒神属于葡萄酒。 19、中国人请人吃饭,由主人"买单";欧洲人请人吃饭,参加者采取AA制付账;而采用"谁钱多、谁受欢迎就由谁来付钱"方式的国家是印度。 20、哈萨克人在宴请客人时,为表示尊敬和感谢,客人要从盘中取些羊肉给女主人。 21.被秘鲁全国文化协会评定为“秘鲁文化遗产”的大餐是“帕恰曼卡”。 22、被苏格兰人称为“生命之水”的酒水是威士忌。 23、以米饭、泡菜、大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为日常饮食的是韩国人。 24、葡萄牙不是世界三大葡萄酒产国之一。 25、英国人的典型食物是布丁。 26、西班牙饮食的精华,一是米,二是番红花,三是橄榄油。 27、印度不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 28.西方人表示酒的液量单位是盎司。 29.被世界誉为“最上乘的甜点”,被巴黎名医誉为“完美无缺的食品”,被伏尔泰称为“老人的牛奶”的是巧克力。 30.在韩国民间食俗中,每逢正月十五日清晨,男女老少都要喝一口凉酒,意味着在一年中可以经常听到好消息。这种凉酒被称为明耳酒。 31、日本传统的“五色之菜”的五色是指白、黄、红、青和黑。 32、有西班牙国菜之称的饭菜是海鲜饭。 33、菜肴在口味方面,表现为味浓油重的国家是意大利。 34、作为民族美食象征的“阿西亚科菜汤”,其所属的国家是美洲的古巴。 35、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美称的非洲国家是索马里。 36、在西方有“贵族食品”之称的法国烹饪原料是指黑菌。 37、门店众多并风行全球的著名意大利风味食品是比萨饼。 38、古巴人情有独钟的口味习惯是甜。 39、美国移民对起源于土著印第安人的“煮干菜豆”的土煮方法加以适当改进,使之成为一种有名的美国菜式。其菜命名为波士顿烤豆。

2019年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XX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19年5月

目录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2、项目编制依据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4、项目概况 二、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 1、利用条件 2、市场分析 三、游程设计 四、周边旅游产品整合 五、建设规模与方案 1、场地现状 2、其它现状 3、建设规模与内容 4、技术方案 六、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条件调查 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保护措施

七、安全卫生与消防 1、危险因素和危害分析 2、安全防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4、消防措施 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组织机构设置 2、人力资源配置 3、员工培训 九、项目实施计划 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十一、项目风险分析 十二、投资规模与融资方案 十三、结论 附表一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二营业收入及利润成本税金预测表附图景区区位图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2)项目性质: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3)项目筹办单位:某某县人民政府、某某县旅游事业局、某某县招商引资局、某某县文化局、某某县民宗局 (4)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旅游事业局 (5)负责人:XX (6)联系电话: (7)传真: 2、项目编制依据 (1)某某县“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2)某某县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3)省级某某县洛北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某某县县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曾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人士对辖区内的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已被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委员会选定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某某县委和县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开发和利用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将对某某县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北印度的迎毗罗卫国,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大盛于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后世佛教徒尊称乔达摩·悉达多为“释迎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汉传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所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到我国新疆地区,再深入内地;另一条是海路,经由斯里兰卡、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广州,即通过南海路线进入中国内地。佛教逐渐传播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二.汉传佛教建筑的演化 1. 东汉时期 佛教在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其建筑形式自然也不例外。最为明显的改变自是窜堵坡这一佛教建筑制式,刚一进入中国,便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结合,演变成中国化的“塔”这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这种音意形得兼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所撰《字苑》一书。“塔”字,蕴涵了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的音义,又从“土”旁,表明原为埋葬佛骨的土家之意。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其中即建有齐云塔,是中国“塔”之起始。至于白马寺本身形制布局,己未有留存,但据北齐魏收所撰《魏书》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见其时间寺院布局承接印度形制,以“塔”为中心。 2.两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得以大量涌现,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佛教建筑开始中国化,外来的建筑风格与本土的建筑风格开始交错融合的一个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史·南史》亦曰:“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可见盛况。现存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亦均为该时期所始建。就形制而言,佛寺一方面遵循古制的以塔为主的佛寺仍据重要地位,如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另一方面,以殿堂为主的佛寺开始涌现,这也是当时权贵所谓“舍宅为寺”现象的一种结果。就细节装饰而言,外来的火焰形拱门与中式的外檐柱廊、斗拱等同时出现在石窟寺中,反映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交融。 3.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风格开始稳定下来,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进程也日呈完备之势。虽因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完整寺院群没有留存,但据史料考证,当时佛教建筑大型佛寺多以对称性布局著称,而在中轴线上,殿堂已日渐成为寺院之中心,佛塔则偏居一侧,或退居其后。佛塔的建筑风格也从中国式楼阁建筑中汲取更多元素,更加体现中国化的建筑风格,而建筑材质的发展,也使得楼阁式塔更多以砖石结构出现,虽然这种砖石结构有仿木结构的影子。唐代所遗留之塔,其典型如西安小雁塔,为方形楼阁式塔。 4.宋辽金元时期 直至宋、辽、金、元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已成定制。以佛殿为核心而建

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规划范围、性质和内容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性质 (2) (三)规划内容 (2) 二、规划依据 (3) (一)标准依据 (3) (二)资料依据 (4) 三、规划阶段划分 (4) 四、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4) 五、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6) 六、旅游区发展目标 (6) (一)总目标 (6) (二)分期目标 (7)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与战略规划 (8) 一、发展环境分析 (9) (一)优势(S) (9) (二)劣势(W) (10) (三)机遇(O) (10) (四)挑战(T) (11) 二、发展战略 (11) (一)政府支持、企业操作、社区参与的经营战略 (11) (二)塑造慈善的社会公益形象战略 (12) (三)错位竞争、立体开发战略 (12) (四)精品带动与产业化运作战略 (12) (五)文化品牌战略 (13) (六)统一规划、分区逐步开发战略 (13) 三、战略愿景 (13) (一)总目标——打造成著名的AAAAA级三教合一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13) (二)慈善形象和社会公益事业深入人心 (13) (三)高效的旅游运营模式、优良的管理服务水平 (13) (四)优良的产品组合与稳健的发展升级 (14)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5) 一、旅游资源概述 (16) (一)地文景观 (16) (二)水域风光 (17) (三)生物景观 (18) (四)建筑与设施 (18) (五)人文活动 (19) 二、佛祖山总体评价 (20) (一)佛祖山圣地的发现在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20)

(二)佛祖山圣地的发现明确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21) (三)佛祖山圣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佛教来源于佛祖正宗 (21) (四)佛祖山圣地拥有儒释道三家的深厚文化积淀 (21) 三、佛祖山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 (22) (一)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少 (22) (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深度挖掘不够 (22) (三)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有限 (22) 四、主要卖点、旅游区建设价值 (23) (一)主要卖点 (23) (二)旅游区建设价值 (23) 第四章市场分析定位 (24) 一、区位分析 (25) 二、佛祖山旅游区客源市场现状 (26) 三、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26) (一)客源市场定位 (26) (二)旅游市场细分 (27) 四、市场规模预测 (29) (一)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29) (二)游客分期规模预测 (29) (三)旅游收入预测 (31)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建设项目 (32) 一、布局原则 (33) (一)三教合一、和谐圆融的原则 (33) (二)规制优先、于史有据的原则 (34) (三)造形塑势、保护龙脉的原则 (34) (四)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原则 (35) (五)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原则 (36) 二、总体布局 (36) 三、各功能区概念性开发设计 (37) (一)游客接待服务区 (37) (二)佛教文化游览区 (42) (三)道教文化游览区 (47) (四)儒家文化游览区 (50) (五)宗教文化游览区 (53) (六)健身养生区 (54) 第六章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7) 一、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58) 二、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构想 (58) (一)以宗教朝觐游为主要卖点,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58) (二)以休闲度假游为辅,适度发展观光会奖旅游 (58) (三)打造宗教人士养身修学的理想场所 (58) 三、三大旅游产品系列 (59) (一)“朝圣之旅”——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朝觐观光游 (59) (二)“除却尘劳,浴佛浴心”——宗教生活体验游 (59)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 作者:****** 学号:************** 摘要:我国是个具有5 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继承 引言:中国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 正文: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很显然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一、科学的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 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说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继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面传承下去。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却并不能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意义,这也就使得它不能再发挥更多的价值。如果一种文化已经无法将它的价值发挥出来,,它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因此,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在这种情况下批判的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继承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而非说教。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

宗教与文化

宗教文化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

2013年10月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区别不同饮食风味流派的重要标志是A A.口味B.地区 C.制作者D.消费者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C A.3大类B.5大类 C.7大类D.9大类 3.随着陶器向青铜器的过渡以及烹饪原料的扩大,烹饪技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其中,红烧在当时称为A A.臛B.齑(切碎) C.燔D.醢(肉酱制作) 4.周代的宴会种类繁多,其中乡里大夫举荐贤者并为之送行而举行的宴饮被称为C A.燕礼(私亲旧故间的宴饮) B.射礼(练习和比赛射箭的宴饮) C.乡饮酒礼D.聘礼(诸侯相互聘问之礼时的宴饮) 5.唐代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食治专篇,其作者是A A.孙思邈B.张仲景 C.陈士良D.李时珍 6.属于粤菜的典型代表是C A.松鼠鳜鱼(淮扬菜) B.油爆双脆(鲁菜) C.金龙脆皮乳猪D.樟茶鸭子(川菜) 7.菜系的初步形成是在B A.唐代B.宋代 C.明代D.清代

8.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俗是在B A.清明节B.端午节 C.七夕节D.重阳节(饮“菊花酒”;吃羊肉面;吃花糕) 9.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会上,用以检测文化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酒令是D A.投壶令(春秋战国)B.八仙令 C.交错令D.四书令 10.用全发酵法制成的茶是A A.红茶B.绿茶 C.青茶D.黄茶 11.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和中国的A A.祁红B.滇红 C.闽红D.川红 12.在菜肴的配色方案中,色彩给人视觉的醒目程度最强的是D A.紫色B.绿色 C.蓝色D.红色 13.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D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其次是消费风气的积极引导) (经济功能是塑造良好的饮食产品形象和和谐氛围,创造适宜的饮食投资环境和饮食消费环境) 14.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军礼指的是C A.宾客之事B.祭祀之事 C.军旅之事D.冠婚之事 (吉礼是对先祖与各种神只进行祈求福祥的礼节。凶礼是指哀邦国之忧的丧葬礼节,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宾礼是诸侯对王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之礼节。军礼是战争、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的礼节,即大师之礼、大田之礼等。嘉礼是为了亲善万民的礼节,包括婚礼、冠礼、飨燕礼、庆贺礼、宾谢礼等。所有礼制,是法律的补充,强调贵贱等级的区分和贵族社会的正常运作。) 15.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很多风味菜肴的西南少数民族是B A.布朗族B.傣族 C.彝族D.白族 16.体现出别致的快餐文化的文学作品是C A.《红楼梦》B.《三国演义》 C.《水浒传》D.《西游记》 17.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A A.道教B.佛教 C.伊斯兰教D.基督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