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简答题

简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定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社会生活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其本质是实践的主要体现是: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们的存在方式,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意识的关系,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通过实践,人类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范畴的钥匙。第三,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4.简述哲学的价值含义及特点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数学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客观性。第二,主体性。

主客体直接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第三,社会历史性。第四,多维性。

5.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会意识反应了社会存在,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6.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生产、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变革方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阻碍。

7.产业资本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是什么,必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三个不同的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与此联系的是资本在依次执行中的三种职: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

两个基本条件:三种职能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时间上继起。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

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从国体上来说,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建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只有把社会民主也作为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凭空产生的,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批判继承的关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过程。

9.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11.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

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决不会:无产阶级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内在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不具备之前决不会实现。

全面理解两者及其关系,既有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也有利于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论述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普遍性的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特殊性即事物与事物间的矛盾其内部间的矛盾。普遍性即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是共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中国特色是个性,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全盘西化的观点,也要反对脱离实际,盲目照搬教条主义的倾向。

2.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辩证否定的观点的基本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其实质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即克服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以辩证的否定观为指导,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第一,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既包含精华又包含糟粕。第二,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既要肯定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华,

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又要批判和克服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腐朽落后的东西,弃其糟粕。第三,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民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只讲继承、不讲批判的全盘肯定方针。

材料

1.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正确处理理性和非理性关系……

人的认识活动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又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意志等意识形式,以及灵感、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方式。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控制的作用。在艺术活动中,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想象是非理性的,所以也是可能的。

理性与非理性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理性包含着抽象力、综合力、记忆力、批判力等,是主体认识定势中规范化、逻辑化、条理化的方面,规定着认识活动的目的与目标,制约着认识活动的途径、方式方法,是认识活动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正常的认识活动时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内在渗透的过程。科学创新更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有科学的自信心、大胆的怀疑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敢于探索、

2.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谈对丁肇中的科学体会的认识

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是真理性认识获得的基础。科学实验为真理性认识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着真理性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的大胆怀疑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阶段对特定对象的某一层次某一程度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具有相对性。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04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41.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 产权与所有权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反映财产关系的角度不同 所有权是指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确定的是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指的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的有机结合体,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2)外延不同 所有权表明的是一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对财产归属做出的权力规定,集中体现在财产的归属权上。而产权不仅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同时还表明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关系,产权比所有权有着更广泛的外延。 (3)内涵不同 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反映由人拥有物而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本质属性。产权内含各项权利的设置,除了必须考虑财产关系外,还要更多地考虑人际关系。实际上产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性行为权利,外延比所有权宽的多,内涵也比所有权丰富的多。 (4)运动属性不同 所有权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是独占性和垄断性的,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权。而在产权所分解的四种权能中,只有收益权具有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均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可以流动、交易。 42.简述总经理职权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总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代理人及公司行政工作首脑,必须对董事会负责,遵守公司章程,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和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不得侵占公司财产和泄漏公司秘密。其主要职权有: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4)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5)提请聘任或者廨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6)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夤责管理人员; (7)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3.简述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 (1)股权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是指母公司借助予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取得所有者或出资人的资格,再凭借这种资格以及所有权所赋予的控制权,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2)战略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所实施的战略控制包括经营控制和战略协调。经营控制是为了整合相互依赖的经营网络,由集团总部对分散的子公司所实施的控制,主要涉及物流管 1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7e10446735.html,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4)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公司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章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合伙制企业。()3.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4.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5.在合伙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6.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 7.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8.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9.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10.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司起源于:() A.中世纪的欧洲 B.封建社会 C.16世纪末 D.18世纪初a 2.现代公司产生于:() A.17-18世纪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产业革命爆发时c 3.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为主要形式的。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工厂制度 D.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d 4.以下哪一点是股份的缺点?()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c 5.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a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产权清晰是公司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B.责权明确是公司组织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C.管理科学是公司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D.政企分开是以上三种公司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d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一.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 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式和完善 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二.简述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言世界末日,抵毁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的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们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做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三.简述社会角色的涵义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织的基础 四.简述调适产生的原因 1.由冲突引起的调适 2.由社会发展或变迁引起的调适 3.由文化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五.简述群体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人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六.简述后福特主义的特征 1.灵活的专项化生产代替了大规模标准化的消费商品的生产 2.减少所有不能提高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劳动形式 3.随着信息处理资源越来越掌握在企业一线区域,工作团队的自主权增加,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权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 七.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1.民主原则 2.民众需求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5.精神文明、特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八.简述中国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下的自然发育 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彼此求大求全。缺乏产业分工,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易发,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 3.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比重还不高,对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拉动还有限 4.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大中小城市还比较少。缺乏接连中心城市与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中间环节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简答论述题专题复习 1.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⑴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⑵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 ⑶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2.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答: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三项: 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 3.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答:⑴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 ⑵地域文化创造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⑶第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 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⑷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区域文 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 4.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的著作 答: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5.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答:一,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三,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6.简述中国建筑的特点 答:⑴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⑵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⑶中国建筑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 的思想观念。 7.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答: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8.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①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②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 ③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学思结合的原则也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 ④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9.简述汉代察举制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答: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士族通过把持察举的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10.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答:科举考试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018年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

<1830>< 公司概论>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考试时间】限时60 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 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 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简答题(共19 题)】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P49-52 答:产权的含义: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2)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所有权的区别: (1)反映财产关系角度不同:所有权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强调社会属性。(2)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排他性的财产归属关系,产权不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还表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关系。 (3)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更多考虑人际关系,内含各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规范。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是社会的雏型。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同伴团体一般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和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和学校所禁忌的问题,发展家庭和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 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条件。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 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6、: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 题目1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目18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即它所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强制性:各国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管随意性。 3、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4、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的获得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5、互助性:横向互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助,代际之间的互助。 6、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题目19 完成 满分10.00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答案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 1、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须经过哪几项程序?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的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订立股东协议(2)制定公司章程(3)必要的行政审批 (4)股东缴纳出资(5)确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要在法律上清晰和经济上清晰。 (2)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得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即实现所谓的“三分开”。 (4)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股东权益有什么区别? (1)公司资本与公司资金公司资金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司资产的价值额。公司资本是公司资金的一部分。 (2)公司资本与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指鼓动对公司净资产的权利。公司资本是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净资产公司资产是公司的全部财产。公司资产大于公司资本。 4.在我国,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有哪四种股权形式? (1)国家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2)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3)个人股,是指城乡居民以个人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4)外资股,是指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法人和自然人,以外币投资形成的股份。 5.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 (1)发起设立方式。是指由发起人认足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 (2)募集设立方式。是指发起人只认购公司的一部分资本,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6.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7.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1)股权控制。母公司借助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角色模式: 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会占有多个地位,承担不同的角色,他就是复式角色。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组织结构:简称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可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种姓制度:般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身份)制度。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 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6、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7、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利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8、社会整合:也称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各要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及结果。包括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制度整合、社会功能整合。 9、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10、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1、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经常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不同的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的程度又有不同。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答:(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也有反功能。 4、时尚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时尚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