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

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

60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一次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希望能帮到你。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近一步的打开中国市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获得了很大了利益,并且大机器制造的物品因为价格低廉而快速的抢占了中国市场,使得他们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但是这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与中国重新修订条约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为此他们再次的向中国发动了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他们首先攻陷了广州,随后又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天津,最终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通过这些战争,他们不仅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甚至还获得了领土,也就是说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的目的成功的达到了,甚至他们所获得的远远大于他们最初想要的。 在西方国家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华夏还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将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出售以换取白银的西方国家,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这也是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之一,用来进行物品倾销。同时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产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恰恰中国都

可以满足,所谓他们才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改变贸易顺差,换取真金白银,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以及所需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法指导】 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战争形

势图 【自主学习】 一、火烧圆明园 (学生自读课文Р7—Р8页,完成下列题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侵略国家、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2、被雨果称为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的是———、——。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国? 2、沙俄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哪个? 3、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得更清楚、准确、全面。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自读课文Р9——Р10页,完成下列题目) 1、太平军起义的背景、代表人物、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年,太平军在慈溪等地迎击洋枪队,击毙——。 四、讨论与探究 1、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3、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你有何感悟? (小组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出最佳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10月~1860年11月。这场战争过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与此同时,法国亦找借口出兵入侵中国。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中国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不料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但随后谈判破裂。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合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清廷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在1858年6月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亦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沙俄希望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能使《瑷珲条约》生效,满足其扩张领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战争后,沙俄认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时机来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给英法军队提供情报,极力配合和支持英法军队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恫吓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说,中国“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并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割占去,同时还为其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二、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统治者惧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完美版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论证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从中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课前准备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解并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本课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命名原因,提高学生将历史事件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从而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史实,加深对落后挨打的更深入认识,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通过沙俄侵占北方领土史实,培养学生领土主权意识。通过英法火烧圆明园使学生体会国耻,也认识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从而树立和平观念,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 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发动的第二鸦片战争,并通过战争与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是在国门被打开后,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也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历史事件,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入八年级学生,基于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比来看,学生对鸦片战争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充满好奇,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这一学情,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第一次鸦片战争,通过《南京条约》内容分析出英国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接下来教师设问:“市场打开后,英国的目的达到了吗?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呢?”带着这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 争时间是 【导语】进入高三的同学一定要加把劲努力复习了,首先学生要把握各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大将为大家带来高三 __学习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主权——破坏国家领土主权;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1.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失败原因: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欣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经过: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八四○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重大史实,认识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众多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划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媒体演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 (1)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归纳:第一、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断。 教师(雨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2)法国大作家雨果面对两个强盗的暴行为什么会如此愤怒? 教师过渡: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展示图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1)国际形势 ①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法国、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占据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是这些资本主义工业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共同的迫切要求。这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必然后果,是列强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②在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口通商,认为这样便可以将中国变为他们的广阔市场,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他们在华的商品销售情况远不如其所愿。因此,企图通过修改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便是资本主义列强进行新的一轮侵略活动的目的。 ③在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被拒绝后,英法决定以武力来实现其扩大侵略权益的目的,于是抓住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等偶发事件大做文章,借题发挥,使之成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借口。 (2)国内情况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虽然使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侵犯,但清政府还没有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并未从

战争的失败中认真吸取教训。另外,本已江河日下的清帝国又经历一场空前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高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力量分散。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掠夺和倾销,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保护下,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更加猖獗,攫取了中国的巨额财富。但就整个中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居于绝对优势地位,顽强地抵抗着外国的商品倾销。 我们从国内外情况综合分析,就不难认清英法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 (1)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的商品有顽强的抵抗力。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尚局限在通商口岸等极为有限的地区,广大地区的以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残酷的封建剥削,广大农民的购买力极低。 (2)外国输华的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要求。如进口的刀叉、睡帽、钢琴之类。 (3)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的出口收入大半被其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正如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的:“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情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希望能帮到你。 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

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人数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比拼,还是直接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结局。也真是实有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兵力悬殊,中国依旧失败才促使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由此清政府内部分裂出来的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在中国修建军工企业。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的战争,那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哪些呢? 首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但是英法联军敢于再次发动战争,是因为背后有美国和俄国作为支持者,并且在随后的战争中俄国和美国也加入了,而且还在中国战败后同中国签订了很多对中国来说并不平等的条约,所以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参战的国家应该有是四个,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和俄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中国广州港口寻衅滋事,最终发动了广州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美国和俄国表明自身的观点是充当调停者,但是在战役真正发生之后,他们还是在中国战败后,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随后英法美俄四国又派军舰到达中国的大沽口,要求与中国再次进行谈判,从而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以中方的拒绝而导致计划破产,为此他们再次发动了战役,也就是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在此次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 虎门销烟: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0.6—1842.8, 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 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生版)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 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 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位置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 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洋枪队,华尔,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二.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火烧。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4.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政府还进行了和。 5.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其头目被

太平军击毙。 三.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主凶) A.英法 B.英美 C. 美俄 D.法俄 2. 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俄《爱珲条约》 D.《辛丑条约》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抢占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共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6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5.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又攻占,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6.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 B.戈登 C.义律 D.瓦德西 能力提升 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 (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 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 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 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 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4.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内容是:“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请回答: (1)民歌中的“红头军”和“洋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2)你能否举例说明“洋人怕的红头军”? (3)“红头军”把“洋人”打得狼狈不堪,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1842年 2、(1839)年(6 )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3、、(1840 )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 5、(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6、 1894年9月17日,日军袭击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50多名官兵 壮烈牺牲(黄海大战) 7、 1895年1月20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8、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9、(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0、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 1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1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这一年是(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成立。 15、(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1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 108号举行 1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 18、(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 议” 19、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会师) 2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2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行程(二万 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2、(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炮轰沈阳城。蒋介石坚持(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绝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被称为(九一八事变)。 2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 到拒绝,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4、(1945)年(8)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5、(1946)年(6)月发动内战。 26、从(1948)年(9)月到(191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 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改编国民党军队主力(150)多万人。 2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 安门)举行, 28、(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覆灭。 2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代表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人 : 支文昊 授课时间 : 授课地点 : 临洮中学高一(10—15)班教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中 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3.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教师帮助学生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 响,训练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反动 本质,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教学方法] 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地图册; 2. 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 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西方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原因。) <教师讲述>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其“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教师讲述>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着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 (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教师讲述>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