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传动柱塞工艺设计

精密传动柱塞工艺设计
精密传动柱塞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题目名称柱塞工艺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班

学号 3109000557 学生姓名许昊佳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2011年12 月7 日

目录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3)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三.零件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4)

四.选择毛坯 (4)

五.工艺分析 (5)

六.工艺规程设计 (5)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7)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8)

九.总结 (13)

十.参考文献 (13)

1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任务要求:考虑毛坯选择、工艺路线、采用的设备、达到精度所采用的工装和定位方法。

1. 上述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 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 确定主要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 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

6. 定位基准的选择,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 编写设计说明书。

2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纲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P253 表5-5)

生产类型

同一种零件的年产量

重型零件

中型零件

轻型零件

1 柱塞

15

60

15

40

20

2圆柱套筒

单件件生产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

1~5

5~100

100~300

300~1000

1000以上

1~10

10~200

200~500

500~5000

5000以上

1~100

100~500

500~5000

5000~50000

50000以上

按计算公式N=Q·n(1+α%+β%)

其中零件在每台产品中的数量n=1(件/台),年产量Q=20000(件/年),

废品率α%=2%,备品率β%=3%

所以N=Q·n(1+α%+β%) =20000×1×(1+2%+3%)=21000(件)

由于属于小型零件,确定柱塞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3零件的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精密传动柱塞是应用于油泵传动的重要零部件,柱塞和柱塞套的精密程度和质量决定了该油泵的质量,因此,做好精密传动柱塞的质量是柱塞泵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要求有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2~3um。

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

目前,柱塞泵主要有两种类型: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柱塞泵按柱塞的排列方向不同,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碎柱塞泵两大类。

柱塞和圆柱套筒主要加工部位有:柱塞的柱头,套筒内壁、外圆等,对这些加工部位的主要技术要求有:

(一)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

1、工件在工作时有相对运动,因此采用间隙配合;

2、由于无专门要求,采用基孔制;

3、查优先配合选用表,按一般转速,采用一般间隙,考虑一定精度和加工经济性H8/f7;

4、根据公差表,求出极限偏差并标注

φ40f8基本尺寸4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39μm,es=-25μm,ei=es-IT=-64μm;φ20H8基本尺寸2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33μm,EI=0μm,ES=EI+IT=33μm

φ20f7基本尺寸20mm,公差等级IT7,标准公差IT=21μm,es=-20μm,ei=es-IT=-41μm 5、重要尺寸的尺寸公差,按学校车床能加工达到的经济精度设计,选公差等级IT8。(二)、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

1、零件“圆柱套”

对于外圆柱面,控制外圆柱形状精度。因其要用于定位与固定装置,因此外圆柱面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精度。圆柱度为0.010,表面粗糙度为0.8;

对于内圆柱面,确保内外圆柱共轴、内圆柱形状精度。因其要保证与轴的间隙配合,并且要求轴运动的准确性,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精度;同轴度为0.010,圆柱度为0.008,表面粗糙度为0.8;其余表面粗糙度为3.2;

2、零件“柱塞”

柱塞与圆柱套筒接触面要保证轴运动的准确性,柱塞轴以公共轴线作为基准,以保证与其它零件的工作位置精度。两轴颈圆跳动度为0.010,粗糙度为0.8。其余表面粗糙度为3.2

4选择毛坯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小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不大的冲击载荷,不过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配合的精确性。由于需要进行滑动摩擦,所以表面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因此柱塞可选用45钢,热处理可采用调质,再表面淬火。圆柱套调质后内表面可再表面淬火。

5工艺分析

5.1柱塞分析

考虑1:由于柱塞外圆直径为10,对于三角卡盘夹具定位,可能会产生跳动现象,对于同轴度,和圆跳动度要求比较高来说,三角卡盘定位会产生误差,所以,最后精车时应该采用两端顶尖加工外圆,所以粗加工时应该加工出两端顶尖孔,以外圆为粗基准,用三角卡盘定位,车端面,加工两端中心孔和车出大致轮廓,留出足够余量为后面半精车和精车做准备。

考虑2:粗基准采用毛坯外圆时,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考虑3:由于采用两端顶尖时,有一端需要夹紧工件来拨动工件转动,若留有余量用于夹紧,后续加工工序繁多复杂,所以应采用加工完未夹紧的一端时拆下来调转加工另外一头。

5.2柱塞套筒

考虑1:外圆精度要求没那么高,所以可以用三角卡盘夹紧定位,进行外圆车加工,然后再以外圆为基准,进行孔加工,由于内孔有精度要求,要进行钻扩铰加工。

考虑2:由于孔加工完毕后进行热处理时,要进行内孔表面淬火,来加强内表面的耐磨度和硬度,但淬火可能有残余内应力,淬火后应该检查,如果变形发生,可以再进行低温回火,消除内应力,然后为了保证内孔精度和粗糙度,要进行内孔磨削,使内表面光滑耐磨。

6工艺规程设计

6.1加工流程设计

(1)柱塞:先以外圆为粗基准,粗车外圆,精车端面;由于中心孔要求高,应该先划线,到钻床钻中心孔;再以外圆中轴线为精基准,采用双顶尖夹紧定位,精车外圆;热处理后,可能会产生有误差存在,所以应该再以外圆为基准,修研两端中心孔;最后精加工磨削中,应该以双顶尖夹紧定位,保证精度和粗糙度。

粗车(三角卡盘)—半精车和精车(双顶尖)—热处理—修研中心孔(三角卡盘)—磨削(双顶尖)(2)套筒:对于加工孔类零件,应以外圆为基准,采用三角卡盘夹紧定位,车外圆,端面后,进行孔的钻扩加工;热处理后,进行内孔磨削处理。

粗车和精车——钻扩铰——热处理——磨削

6.2加工余量设计

由于加工余量确定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未知毛坯尺寸,应当根据工艺人员的经验确定加工余量,为了防止余量不够而产生废品,所估计余量一般偏大。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以下为本人粗略确定,仅作参考:估计毛坯为直径25mm的45钢棒料

柱塞:圆跳动度0.010,圆柱度为0.006,柱塞两头表面粗糙度Ra0.8,毛坯加工余量为15。

工序名称直径余量(mm)经济精度直径工序尺寸公差(um)

粗车15 13

半精车 3 11

精车 1 0.5

磨削0.5 0.8 10 15 套筒:同轴度要求为0.010,圆柱度为0.006,内孔表面粗糙度Ra0.8,毛坯加工余量为5 工序名称加工余量(mm)经济精度工序尺寸公差(um)

粗车 5 21

精车 1 20

钻孔10 8

扩孔 2 9

铰孔 1 9.5

磨削0.5 Ra0.8 10 22

6.3车床、钻床、磨床和刀具的选择

车床:C6140A车床

钻床:摇臂钻床

磨床:外圆磨床

刀具:车削时,由于未调质且为45号钢,采用YT15

粗车:75°可转位外圆车刀,正四边形YT15刀片,B*H=16X25,

角度:前角=15°,后角=6°,主偏角=75°,刃倾角=6°,

刀尖圆弧半径=0.75,VB=0.6,刀具耐用度T=60min。

精车和半精车:90°可转位车刀,选用凸三边行YT15刀片,

角度:主偏角=90°,副偏角=10°,前角=15°,后角=8°,刃倾角=4°,

刀尖圆弧半径=0.5, VB=0.4,刀具耐用度T=60min。

钻孔时用L1452018 普通级直柄麻花钻8.0mm

扩孔时用直径为9的扩孔钻

铰孔时用直径为10的手用铰刀

6.4车削用量确定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P150-P154中表3-6至3-11计算(不加切削液计算)

6.4.1柱塞

(1)粗车

A,选择背吃刀量。根据已知条件,单边余量Z=6mm,故由表3-6得,背吃刀量=3mm,粗车两次。

B,选择进给量。查表3-6得,f=0.4mm/r。

C,选择切削速度。工件材料为45钢,由表3-11,v=100m/min,可保证T=60min。

D,确认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3.14/25 r/min = 1273.8 r/min

a=3mm,f=0.4mm/r,n=1273.8r/min

E,切削用量:

p

(2)半精车

A,选择背吃刀量。取背吃刀量a=1mm。

B,选择进给量。查表3-9得,当粗糙度R=3.2um,副偏角=10°,V>100m/min,刀尖圆弧半径=0.5时,f=0.3-0.35mm/r,取f=0.3mm/r。

C,选择切削速度。工件材料为45钢,由表3-11,v=130-160m/min,取v=150m/min。

D,确认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3.14/13 r/min = 1000*150/(3.14*13)r/min = 3674.7r/min

a=1mm,f=0.3mm/r,n=3674.7r/min

E,切削用量:

p

(3)精车

A,选择背吃刀量。取背吃刀量a=0.5mm。

B,选择进给量。查表3-9得,当粗糙度R=3.2um,副偏角=10°,V>100m/min,刀尖圆弧半径=0.5时,f=0.3-0.35mm/r,取f=0.3mm/r。

C,选择切削速度。工件材料为45钢,由表3-11,v=130-160m/min,取v=150m/min。

D,确认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3.14/11 r/min = 1000*150/(3.14*11)r/min = 4342.8r/min

a=0.5mm,f=0.3mm/r,n=4642.8r/min

E,切削用量:

p

a f n

粗车3(X2)0.4 1273.8

半精车 1 0.3 3674.4

精车0.5 0.3 4642.8

6.4.1套筒

(1)粗车(采用半精车,因为余量不足以粗加工,刀具为精加工刀具)

A,选择背吃刀量。取背吃刀量a=2mm。

B,选择进给量。查表3-9得,当粗糙度R=3.2um,副偏角=10°,V>100m/min,刀尖圆弧半径=0.5时,f=0.3-0.35mm/r,取f=0.3mm/r。

C,选择切削速度。工件材料为45钢,由表3-11,v=130-160m/min,取v=150m/min。

D,确认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3.14/13 r/min = 1000*150/(3.14*25)r/min = 1910.9r/min

a=2mm,f=0.3mm/r,n=1910.9r/min

E,切削用量:

p

(4)精车

A,选择背吃刀量。取背吃刀量a=0.5mm。

B,选择进给量。查表3-9得,当粗糙度R=3.2um,副偏角=10°,V>100m/min,刀尖圆弧半径=0.5时,f=0.3-0.35mm/r,取f=0.3mm/r。

C,选择切削速度。工件材料为45钢,由表3-11,v=130-160m/min,取v=150m/min。

D,确认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3.14/11 r/min = 1000*150/(3.14*21)r/min = 2274.8r/min

a=0.5mm,f=0.3mm/r,n=2274.8r/min

E,切削用量:

p

a f n

粗车 2 0.3 1910.9

精车0.5 0.3 2274.8

6.5热处理

调质:淬火(840°水)——高温回火(600°)

表面淬火:由于柱塞半径小,套筒薄壁,应该用高频表面淬火,频率范围250-300kHz,淬硬层深度为0.5-2mm

低温回火:经检查若表面淬火后,变形产生误差较大,可低温回火,但不高于200℃,范围为150-200℃。

7加工工艺过程卡

机电工程学院

09机电5班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零件图号零件名称

1 柱塞

工序号工序名称

及内容

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工时名称型号名称规格名称规格

1 粗车端面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左偏

90°钢尺150

2 粗车外圆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左偏

75°游标卡尺

0.02/2

00

3

切断后调

头夹紧重

复1,2工序

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切断

90°游标卡尺

0.02/2

00

4 钻两端中

心孔

钻床虎钳

麻花

游标卡尺

0.02/2

00

5 中间检验游标卡尺

内径百分

0.02/2

00

18-25

6

精车一端

配合面,及

端面

普通

车床

C6140A

双顶

左偏

90°游标卡尺

0.02/2

00

7 拆下调头,

精车另一

端配合面

普通

车床

C6140A

双顶

左偏

90°游标卡尺

0.02/2

00

8 检验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5

9 热处理

10 修研中心

钳工虎钳

麻花

游标卡尺

0.02/2

00

11 外圆磨外圆

磨床

未定

双顶

游标卡尺

0.02/2

00

12 最终检验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5

曾明杰指导老师共2页第1页

机电工程学院

09机电5班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零件图号零件名称

2 套筒

工序号工序名称

及内容

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工时名称型号名称规格名称规格

1 粗车端面

和外圆

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左偏

90°钢尺150

2 精车端面

和外圆

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左偏

90°钢尺

0.02/2

00

2 切断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切断

90°游标卡尺

0.02/2

00

粗车和精车端面普通

车床

C6140A

三爪

卡盘

切断

90°游标卡尺

0.02/2

00

5 检验游标卡尺

内径百分

0.02/2

00

18-25

4 钻两端中

心孔

钻床虎钳

麻花

游标卡尺

0.02/2

00

4 扩孔钻床虎钳扩孔

游标卡尺

0.02/2

00

铰孔虎钳铰刀游标卡尺0.02/2 00

8 检验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5

9 热处理

11 内圆磨外圆

磨床

未定

三角

卡盘

游标卡尺

0.02/2

00

12 最终检验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5

许昊佳指导老师共2页第2页8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电学院09机电5班机械加工工序

卡片

产品名称

精密传动柱

零件图号 1 共2页

零件名称柱塞第1页

材料牌号45钢

毛坯

种类

轧制

毛坯

外形

尺寸

Ф

25*100

每毛坯件数 1

每台

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名

工步内容

主轴转

/(r/mi

n)

切削速

/(m/mi

n)

进给量

/(mm/r)

切削深

度/mm

进给

次数

工时定额

助夹紧 1

三角卡盘夹紧长

度30mm

1 粗车端

1 粗车圆柱端面1200 100 0.4

2 1

2 粗车外

1

粗车圆柱外圆表

面至Ф13,长60

1200 100 0.4 3 2

3 车断 1 车断,从未夹紧一

端53开始切断

450 ————————

4 调头车

端面

1 粗车1200 100 0.4 3 1 夹紧 1 双顶尖夹紧定位

5 半精加

工一端

外圆表

1

半精车外圆表面

至夹紧处Ф11

3600 150 0.3 1 1

6 精车一

端外圆

表面

1

精车外圆表面至

夹紧处Ф10

4600 150 0.3 0.5 1

7 粗车中

间一端

外圆一

1

从未夹紧一端开

35mm开始,车外

圆至Ф7,长25mm

1200 100 0.4 1.5 1

8 车倒角 1 倒角c2 1200

9 调头粗

车中间

一端外

圆一半

1

从未夹紧一端开

35mm开始,车外

圆至Ф7,长25mm

1200 100 0.4 1.5 1

10 车倒角 1 倒角c2 1200

11 半精车

剩下一

端外圆

1

半精车剩余外圆

表面至半精车外

圆表面至夹紧处

Ф11

3600 150 0.3 1 1

12 精车剩

下一端

外圆

1

精车剩余外圆表

面至Ф10

4600 150 0.3 0.5 1

13 热处理1,2 调质,表面淬火

14 钳工 1 修研中心孔

15 外圆磨 1 磨削两端外圆0.5

机电学院09机电5班机械加工工序

卡片

产品名称

精密传动柱

零件图号 1 共2页

零件名称套筒第2页

材料牌号45钢

毛坯

种类

轧制

毛坯

外形

尺寸

Ф

25*100

每毛坯件数 1

每台

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名

工步内容

主轴转

/(r/mi

n)

切削速

/(m/mi

n)

进给量

/(mm/r)

切削深

度/mm

进给

次数

工时定额

助夹紧 1

三角卡盘夹紧长

度30mm

1 粗车端

1 粗车圆柱端面3600 150 0.3

2 1

2 粗车外

1

粗车圆柱外圆表

面至Ф21长60

3600 150 0.3 2 1

3 精车端

1 精车外圆端面4600 150 0.3 0.5 1

4 精车外

圆表面

1

精车外圆表面至

夹紧处Ф10长60

4600 150 0.3 0.5 1

5 车倒角 1 倒角c2 450

6 车断 1 车断,从未夹紧一

端53开始切断

450 ————————

7 车倒角 1 倒角c2 450

8 调头粗

车端面

1 粗车圆柱端面3600 150 0.3

2 1

9 精车端

1 精车外圆端面4600 150 0.3 1 1

10 钻孔 1 钻孔至Ф8

11 扩孔 1 扩孔至Ф9

12 铰孔 1 铰孔至Ф9.5

13 热处理 2 调质,内表面淬火

14 内孔磨

1 磨削至Ф10

9总结

为了做好这个工艺课程设计,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进行了大量的自学,这次训练让我对机械制造这们课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将理论的知识用于实践,看似简单,做起来确实一点也不简单,很多细节要注意,考虑。经过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对学过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对学过的知识点有了一个重新的巩固和理解。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要素是工艺卡的设计,由于工艺卡的参数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通过自己的精心考虑方能完成,因此,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这个工艺设计,虽然零件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设计过程所涵盖的知识点却很多,其中包括零件工艺参数设计、加工工具设计、加工夹具设计、加工车床的选择等等方面的内容。但经过深入的思考和不畏困难的勇气,我最终还是将工艺卡的内容一步一步的掌握了,这次课程设计,对我的自学、动手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10参考文献

1) 赵家齐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

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1

2) 张龙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习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李益民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艾兴肖诗纲主编,切削用量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精密传动柱塞的加工精度设计任务一

任务一机械加工精度设计任务书 目录 任务一机械加工精度设计任务书 (1) 任务题目:“精密传动柱塞”加工精度设计 (2) 一、实验目的 (2) 二、设计任务 (2) 三、分析、设计 (3) 1、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 (3) 2、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 (3) 四、设计结果 (4) 五、思考与讨论 (5)

任务题目:“精密传动柱塞”加工精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精度设计,掌握零件配合公差、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和设计。 2、通过实践,学会并掌握公差与配合知识的应用以及精度的控制和配合。 3、学会查阅和使用机械有关手册和电子数据库,能有效的控制不必要的计算,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4、通过实践,要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模块化,提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加工精度设计,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为将来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夯实应有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 设计并完成图一所示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设计。 图1 精密传动柱塞 1、假设要求制造的“精密传动柱塞”部件,结构如图一所示。通过您的设计,使得零部件的工作使用达到以下性能要求: (1)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 (2)要求有经济性(普通润滑油或滑脂润滑、温度影响较小)。 (3)有一定精度。 2、假设所设计的“精密传动柱塞”工作时,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

三、分析、设计 任务要求:需给出零件配合公差、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及技术要求等。 1、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 (1)根据部件工作条件和性质,应该采用间隙配合; (2)无专门要求,应该采用基孔制; (3)根据优先配合选用表,一般转速工件,一般采用间隙,考虑精度和加工经济性以及学校设备,轴应选f7,孔则选择H8(一般情况下轴的公差等级比孔的公差等 级高一个等级); (4)由公差表和计算公式:上极限偏差(es或ES)=基本偏差;下极限偏差(ei或EI)=基本偏差-标准公差(IT),求出极限偏差; ?Φ20f7基本尺寸20mm,公差等级IT7,标准公差IT=21μm, es=-20μm, ei=es-IT=-41μm; ?Φ10H8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22μm, EI=0μm, ES=EI+IT=22μm; ?Φ10f7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IT7,标准公差IT=15μm, es=-13μm, ei=es-IT=-28μm; (5)重要尺寸的尺寸公差,综合考虑可选公差等级IT8。 2、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 (1)对于外圆柱面 控制外圆柱形状精度,则要用于定位与固定装置,因此外圆柱面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精度。同轴度公差为0.010mm,圆柱度公差为0.006mm,径向圆跳动为0.010mm。并且加工以轴线为基准。 (2)对于内圆柱面,确保内外圆柱共轴、内圆柱形状精度。因其要保证与轴的间隙配合,并且要求轴运动的准确性,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精度;同轴度公差为0.010mm,圆柱度公差为0.006mm,径向圆跳动为0.010mm (3)内圆柱面由于要和柱塞配合,要尽量减小摩擦系数,而外圆柱面没太多要求,且综合考虑学校设备等原因,则外圆柱面选择Ra3.2,内圆柱面选择Ra1.6。 (4)关于零件“柱塞”:柱塞轴以公共轴线作为基准,以保证与其他零件的工作位置精度。为检测控制方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轴颈表面形状误差,采用径向圆跳动公差控制。(5)柱塞与圆柱套筒接触面要保证轴运动的准确性,零件“柱塞”两端颈轴直径?10f7,以两轴颈轴为基准,以保证与其它零件的工作位置精度,?10f7 ,同轴度公差为0.006mm,圆柱度公差为0.006mm,径向圆跳动为0.006mm,加工也以轴线为基准。 (6)粗糙度:柱塞头两轴颈表面及套筒内表面粗糙度为Ra1.6,其他非重要表面为Ra3.2。

卧式柱塞泵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报告(论文)题目:卧式柱塞泵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目录 摘要 ........................................................... I Abstyact .......................................................... I 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发展概况 (1)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第2章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 2.1卧式柱塞泵的工艺分析 (3) 2.2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 (3) 2.4 加工工艺过程 (4) 2.6 在选择各表面及孔的加工方法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4) 2.6.1 平面的加工 (5) 2.6.2孔的加工方案 (5) 2.7 确定定位基准 (5) 2.7.1粗基准的选择 (5) 2.7.2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6) 2.8工序的合理组合 (7) 2.8.1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7) 2.8.2 加工阶段的划分 (8) 2.9 加工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 (9) 第3章计算 (12) 3.1确定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12) 第4章夹具设计 (26) 4.1.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4.1.2计算切削力 (26)

4.1.3 计算夹紧力 (27) 4.1.4 定位误差分析 (27) 4.1.5 夹具精度分析 (27) 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9) 4.2.2 计算切削力 (29) 4.2.3 计算夹紧力 (29) 4.2.4 定位误差分析 (30) 第5章总结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一 (34)

传动轴加工工艺的设计

潍坊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传动轴加工工艺的设计 :洪飞 学号:8 院系部:机械工程系 班级: 2010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班指导教师:中秀 二〇一三年五月

潍坊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目录 传动轴加工工艺的设计 【摘要】 传动轴是组成机器零件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做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例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传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动,传动轴常用于变速箱与驱动桥之间的连接。通过对该零件的图样进行分析到选取制作该零件毛坯的材料,再对该零件的表面的加工方法的确定及定位基准的确定,和对该零件加工的各阶段进行了仔细的划分及一些其他因素(热处理,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的安排,最后拟定了工艺过程。 【关键词】 传动轴;加工工艺;加工尺寸;切削用量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 I 绪论 (1) 1.轴类零件加工 (2) 1.1轴类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2) 1.2 主要技术要求 (2) 1.2.1尺寸精度 (2) 1.2.2几何形状精度 (2) 1.2.3位置精度 (2) 1.2.4表面粗糙度 (2) 1.3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 1.3.1轴类零件的材料 (2) 1.3.2轴类零件的毛坯 (3) 1.4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 1.5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 1.6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3) 1.7零件传动轴图样分析 (5) 2.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分析 (6) 2.1确定毛坯 (6) 2.2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6)

轴向柱塞泵毕业设计-大排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设计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第1章 绪论 (5) 第二章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5) 2.1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5) 2.2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主要性能参数 (6) 第三章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运动学及流量品质分析 (7) 3.1 柱塞运动学分析 (7) 3.1.1 柱塞行程s (7) 3.1.2柱塞运动速度v (8) 3.1.3 柱塞运动加速度a (8) 3.2 滑靴运动分析 (9) 3.3 瞬时流量及脉动品质分析 (10) 3.3.1 脉动频率 (12) 3.3.2 脉动率 (12) 第四章 柱塞受力分析与设计 (12) 4.1 柱塞受力分析 (12) 4.1.1 柱塞底部的液压力b P (13) 4.1.2 柱塞惯性力P g (13) 4.1.3 离心反力P l (13) 4.1.4 斜盘反力N (14) 4.1.5 柱塞与柱塞腔壁之间的接触力P 1和P 2 (14) 4.1.6 摩擦力P 1f 和 P 2f (14) 4.2 柱塞设计 (15) 4.2.1柱塞结构型式 (15) 4.2.2 柱塞结构尺寸设计 (15) 第五章 滑靴受力分析与设计 (17) 5.1 滑靴受力分析 (18) 5.1.1 分离力P f (18) 5.1.2 压紧力y P (19) 5.1.3 力平衡方程式 (19) 5.2 滑靴设计 (20) 5.2.1 泄漏功率损失V N ? (20) 5.2.2 摩擦功率损失m N ? (20) 5.2.3 滑靴总功率损失N ? (20) 5.3 滑靴结构型式与结构尺寸设计 (21) 5.3.1 滑靴结构型式 (21)

精密传动柱塞加工规程

目录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三、零件主要功用与技术要求 四、选择毛坯 五、工艺分析 六、工艺规程设计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九、总结 十、参考文献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年产量4000个,备品率8%,机械加工废品率1%,年生产纲领 N=Qn(1+a%)(1+b%)=4000×1×(1+8%+1%)=4360(件/年)呈现中批生产特点

零件主要功用与技术要求 1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 2要求有经济性(普通润滑油或者滑脂润滑、温度影响较小) 3有一定的精度 4所设计的“精密传动柱塞”工作,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 选择毛坯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要求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故毛坯应选择轧件。 工艺分析 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其主要加工面在柱塞的两个Φ=10的曲面,两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的重点。

工艺规程设计 本零件结构简单,属于轴类零件范畴,可以采用粗车——精车——精磨加工。加工工艺路线: 柱塞:粗车端面-粗车外圆-切断掉头夹紧-粗车端面-粗车外圆-钻两端中心孔-精车一端配合面,及端面-调头,精车另一端配合面-修研中心孔-外圆磨 套筒:粗车端面和外圆-精车端面和外圆-切断-粗车和精车端面-钻两端中心孔-扩孔-铰孔-内圆磨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8 检验 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 0-5 9 热处理 11 内圆磨 外圆 磨床 未定 三角 卡盘 游标卡尺 0.02/2 00 12 最终检验 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柱塞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 卡片 产品名称 精密传动柱 塞 零件图号 1 共2页 零件名称柱塞第1页 材料 牌号 45钢 毛坯 种类 轧制 毛坯 外形 尺寸 Ф 25*100 每毛坯件数 1 每台 件数 1 备注 工序 号 工序名 称 工 步 号 工步内容 工 艺 装 备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速 度 /(m/mi n) 进给量 /(mm/r) 切削深 度/mm 进给 次数 工时定额 机 动 辅 助夹紧 1 三角卡盘夹紧长

柱塞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题目名称柱塞工艺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6级机电3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于兆勤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2008年12 月27 日

目录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3)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三.零件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4) 四.选择毛坯 (4) 五.工艺分析 (4) 六.工艺规程设计 (4)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6)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8) 九.总结 (9) 十.参考文献 (10)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任务内容: 1)上述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零件的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1. 零件图分析 1.1 零件的功用 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 1.2 零件工艺分析 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φ25H8 孔和φ25f7圆柱面,且两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次柱塞与圆柱套由于装配要求,对φ25f7 的圆柱面有端面跳动要求。并且两个工件的配合面有粗糙度要求。 2. 确定毛坯 2.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小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不大的冲击载荷,不过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配合的精确性。由于需要进行滑动摩擦,所以表面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因此柱塞必须选用40钢,先进行调质,表面再进行淬火。圆柱套内表面也要经过表面淬火。 2.2 确定总余量 柱塞:确定直径上总余量为6mm,高度(轴向)方向上总余量为5mm。进给量为f=0.4mm/r 切削速度为v=100m/min。 圆柱套:确定内外直径上总余量为6mm,高度(轴向)方向上总余量为5mm。进给量为f=0.6mm/r,切削速度为v=100m/min。 2.3 绘制毛坯图

传动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更多资料请访问.(.....) ...../ 4、毕业设计说明书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5、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XXXX届毕业设计说明书”,用小四号黑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6参考文献 以上三项我也不会弄,你再弄一下。其他的自己再检查一下。

毕业设计说明书 传动轴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设计 学生姓名:贾伟学号:0821210509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指导教师:马军 2010年 5 月 27日 摘要 轴类零件在整个制造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汽车领域起着连接动力装置和运动装置的部位,在重型机械领域,起着传动动力,吊卸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细长轴是传动轴类零件的特点,在整个

轴类零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现根据其零件特性,对其加工过程作详细分析,确定其加工过程中所 选刀具的种类、型号及其注意事项,并总结出该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关键词:工艺分析,刀具,工艺卡片,编程 summary The summary axis parts throughou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plays a connection to the power plant and exercise equipment parts, in heavy machinery industry, plays a transmission power, lifting heavy objects, such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loading. Slender shafts are driven shaft parts features throughout the axles i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art of its process for detailed analysis, to determine which process the selected type, model number and its considerations, and summarize the axles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Tags: technology analysis tool process card programming 3。 目录 1 引言 ................................ ..... ................................ 2 1、零件图 ............................... ................................ 1.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3)

柱塞实用工艺课程设计作业

目录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3)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三.零件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4) 四.选择毛坯 (4) 五.工艺分析 (4) 六.工艺规程设计 (4)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6)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8) 九.总结 (9) 十.参考文献 (10)

“精密传动柱塞”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实验目的、意义: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通过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任务目标:完成“精密传动柱塞”加工精度设计之后,根据指导教师对零件的精度要求意见,设计并完成各零部件的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具体零件图由指导老师另外提供。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任务容: 1)上述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零件的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1. 零件图分析

1.1 零件的功用 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 1.2 零件工艺分析 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φ25H8 孔和φ25h7圆柱面,且两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次柱塞与圆柱套由于装配要求,对φ25h7 的圆柱面有端面跳动要求。并且两个工件的配合面有粗糙度要求。 2. 确定毛坯 2.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小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不大的冲击载荷,不过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配合的精确性。由于需要进行滑动摩擦,所以表面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因此柱塞必须选用40钢,先进行调质,表面再进行淬火。圆柱套表面也要经过表面淬火。 2.2 确定总余量 柱塞:确定直径上总余量为4mm,高度(轴向)方向上总余量为6mm。进给量为f=0.4mm/r 切削速度为v=100m/min。 圆柱套:确定外直径上总余量为5mm,高度(轴向)方向上总余量为6mm。进给量为f=0.6mm/r,切削速度为v=100m/min。 2.3 绘制毛坯图

3传动轴工艺设计

3传动轴工艺设计 3.传动轴加工工艺分析 绘制好零件图后,同组的同学集体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结果如下: 先粗车外圆,然后钻中心孔,粗车外圆轮廓,接着精车,切槽,再切断。 加工基准的确定,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出发,定位基准应选精基准,再选粗基准。且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减小基准不重合误差。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安装方便可靠。选择原则包括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方便安装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主要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使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应尽快获得精基准。选择基准原则,包括选择重要表面,不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3.1.1 毛坯的选择 由于齿轮轴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性能,毛坯选用锻件,零件的总长为137,为方便加工采用Φ30×200mm的尺寸。 3.1.2工艺分析 1)Φ25处轴段 考虑到表面粗糙度为1.6,圆跳动为0.02加工精度较高查阅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我们采用的方案是:粗车-精车-磨。并且同轴度 要求为 2) Φ22处轴段 考虑到表面粗糙度为1.6,圆跳动为0.02加工精度较高查阅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我们采用的方案是:粗车-精车-磨。 3) 其余部分 其余部分为自由公差,粗糙度要求为12.5,粗车即可达到要求。 6)热处理 为了提高齿轮的综合性能需进行调质处理,为了避免零件热处理过程中变形,将热处理安排在半精车之前。 3.1.3机床的选择

参考各机床参数以及结合实验楼设备的实际情况,机床型号选择如下: 车 CA6140 铣 X8126B 磨 M1432A 3.2 确定齿轮轴加工工艺路线 参照前述加工工艺分析,现将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路线列述如下: 下料-锻造-粗车-热处理-精车--铣键槽-磨 …… 3.5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如图1.1所示,零件外形规则,被加工部分的各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值等要求较高。工件复杂程度一般,包含了圆柱面、切槽、倒角以及螺纹的加工,且大部分的尺寸均达到IT8~IT7级精度。 选用通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校正三爪卡盘,使之与工作Z轴移动方向平行。采用试切法对刀,找正工件X、Z轴零点,零点位于工件右端面Φ32的中心位置,设置Z轴零点与机械原点重合,刀具长度补偿利用X轴定位器设定;有时也可不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而根据不同刀具没定多个工件坐标系零点进行编程加工。图中A表面为执行刀具长度补偿后的零点表面。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给出加工过程为: 1. 粗车外圆柱面保证直径为Φ25.8mm,选用外圆车刀。 2.粗车右端长度为22mm的外轮廓,预留0.8mm 的精加工余量,选用外圆车刀。 3.精加工外轮廓,选用外圆车刀。 4.右端面倒角1×45°,选用外圆车刀。 5.切槽,宽度分别为2mm、3mm,选用切槽刀。 (2)刀具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工步1:平端面,使用01号车刀(外圆车刀),切削用量:F=60mm/min,n=560r/min。 工步2:粗车外轮廓,使用01号车刀(外圆车刀),切削用量:F=200 mm/min,n=560r/min, a=0.5mm。 p

五柱塞泵

五柱塞泵* 刘超魏刚张国栋马毅 中国石油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成机械制造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往复式柱塞泵的研发过程、工作原理、产品结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技术水平、相关用途等,并说明了五柱塞泵的知识产权、特色,以及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的情况。中成公司是五柱塞泵的定点生产厂家,其产品现在已经在国内各大油田广泛应用,并远销海外。 关键词:往复式五柱塞泵原理性能用途 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中成公司)是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压往复式柱塞泵的定点生产厂家,近年来开发设计水平、加工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的高压往复式柱塞泵产品曾获国家级银牌奖。1995年通过了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1996年通过了ISO 10012计量检测体系认证。 中成公司自1981年开发研制高压往复式柱塞泵以来,走过了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开发的发展道路,现已开发出12个系列、几十个型号、近百个规格的高压往复式柱塞泵,有注水泵、注聚合物泵、液力平衡增压注水泵及油气混输泵等。公司生产的柱塞泵具有泵效高、工作平稳可靠、操作方便、压力排量调节范围广、易损件寿命长等特点,产品共申报、获批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成果在我国注水泵领域中位居技术前沿的。 1 工作原理 往复泵是泵类产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旋转式原动机出现以前,往复泵几乎是唯一的泵种。 泵有两大类,即,离心式和容积式。往复式柱塞泵属于容积式泵,即它是借助工作腔里的容积周期性变化实现输送介质的目的。原动机的机械能经泵直接转化为输送介质的压力能。泵的流量只取决于工作腔容积变化值及其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频率),而(在理论上)与排出的压力无关。 我们目前常用的注水泵采用曲柄连杆机构为传动端,通过这一机构把原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柱塞的往复式运动。 往复式柱塞泵和其他类型容积式泵的区别在于它实现工作腔容积变化的方式和结构的特点:往复式柱塞泵是借助于柱塞(活塞)在液缸工作腔内的往复运动(或通过隔膜、波纹管等挠性元件在工作腔内的周期性弹性变形)来使工作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在结构上,往复式柱塞泵工作腔是借助密封装置与外界隔开,通过泵阀 (吸入阀和排出阀)与管路沟通或闭合。往复式柱塞泵这一实现工作腔容积变化的方式和结构,使此类泵的性能参数和总体结构具有一系列特点。 2 性能与用途 往复泵是工业泵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产品。它的突出优点是:可获得高的排压,且流量与压力无关,适应输送的介质十分广泛,吸入性能好,效率高,泵的性能不随压力和输送介质黏度的变动而变动。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往复泵作为节能产品,在油田开发、管道输煤、煤气化工、电站排渣、矿山开采等行业受到青睐,在压力容器检测和实现现代化石油化工工业全面自动化操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成公司生产的往复式五柱塞泵,在吸入压力过低、排出压力过高、润滑油温度过高、过载、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机轴承和绕组温度过高时有报警停机功能。往复式五柱塞泵可以用于以液压为动力的各种类型的设备,不仅应用于油田注水和大排量污水回注、煤矿层注水、洗井,还可作为水力活塞泵采油的地面泵、热采锅炉给水泵、注微生物溶液泵。

精密传动柱塞工艺设计报告-曾俊贤概要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______ 题目名称:精密传动柱塞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_________ 专业班级:2011级机械类创新实验班 学号:3111010597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曾俊贤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于兆勤 ____________

2013年06 月16 日 目录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3)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三.零件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4) 四.选择毛坯 (5) 五.工艺分析 (5) 六.工艺规程设计 (6)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9)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1) 九.总结 (14) 十. 参考文献 (15)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50 < ----------------------------- 任务题目:“精密传动柱塞”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任务目的: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通 过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 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 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任务目标:完成“精密传动柱塞”加工精度设计之后,根据指导教师对零件的精度要求意见,设计并完成各零部件的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具体零件图由指导 老师另外提供。 任务要求:考虑毛坯选择、工艺路线、采用的设备、达到精度所采用的工装和定位方法。 1. 上述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 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 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 确定主要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 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画出的工序简图,选 择切削用量; 6. 定位基准的选择,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 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纲领

柱塞的工艺设计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06 级机电一体化专业 题目:柱塞的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王仁君 班级:06高职机电一体化(3)班 2008年11月6 日

《柱塞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06机电(3)班姓名:王仁君学号:06101098

课程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柱塞的加工工艺 二、设计目的 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1.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工作实践能力,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知识信息的收集。 4.培养学生撰写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和编写相关技术文件的能力。 三、设备概述和技术要求: 1.要求说明在各工艺流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名称、特点、型号、技术登记、加工 范围等。 2.技术数据要说明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3.要求说明相关技术要求与工艺要求 四、设计任务 针对该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必须对原材料的选用和成形方法、机加工和表面处理要进行综合考虑。 五、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结论:简述零件的特点和设计制造的要求。 2.基本工艺:详细说明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原理。 3.设备的选择: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特点类说明。 4.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 5.校验和核对。 六、设计体会 七、参考文献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是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面向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依托企业,把学生安排于实践第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增长知识,增强技能,积累经验。 里面主要编写了柱塞的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原理、柱塞的加工工艺、设计步骤、设计原理、计算步骤、加工设备及刀具的选择、在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和结论等。 本书由院校有丰富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直接参与编写,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本书编写和资料收集工作的其他人员也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若书中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设计书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人:陈浩 专业:机制 班级:1006 学号:22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零件图样分析 (3) 2.毛坯的确定 (4) 3.工艺分析 (5) 4.工艺路线的拟定 (6) 5.切削用量的选择 (6) 6.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9) 7.机械加工程序 (9) 7.1确定加工方法 (9) 7.2机床选择 (10) 7.3刀具选择 (10) 7.4量具选择 (11) 8.设计总结 (12) 9.参考文献 (13) 10.工序卡片编制 (14) 11.附录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设计 摘要:本设计通过传动轴零件图的分析,确定了该零件的毛坯材料及尺寸规格;通过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确定了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编写了详细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零件在加工中必须保证重要尺寸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并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装进行说明。 关键词:传动轴;尺寸;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传动轴是某机器中的一个重要传输动力的零件,属于典型的轴类零件。其形状结构如下图:

图中以Φ20±0.01mm 的外圆与Φ25±0.025mm 的外圆公共轴线为基准,作为装配要求,加工零件的其它外圆基准。001 01.035+-φ圆和0 025.035-φmm 外圆轴线有跳动公差,公差值为0.03mm ,零件表面粗糙度最小数值为Ra0.8μm ,零件采用材料为45号钢在加工过程中有调质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改善零件的加工综合性能,故加工过程中应适时转序。该传动轴零件形状为较简单的阶梯轴,结构简单。为实现轴的准确传递动力和轴与轴之间的精密配合,要求很高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为了在传力过程中承受交变扭转负荷和冲击,传动轴需要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一般要对其进行调质处理,材料可为45号钢,就可以达到它的使用要求.分析零件图可知,传动轴两端面和各阶梯轴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接触刚度;为了加工阶梯轴,需在加工前切出退刀槽,以方便在加工外圆表面时退刀,避免刮伤加工好的端面;在加工各重要外圆表面时,可以两端定位,通过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来达到技术要求,加工起来比较方便;键槽加工也可以在车床上用铣刀铣出来。总体上,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2、毛坯的确定 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合理选择毛坯不仅影响到毛坯本身的制造工艺和费用,而且对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生产率和经济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零件属于轴类,用来传递动力的要求有较好的韧性,加上径向尺寸变化较大,故采用锻件最为适宜,锻件的毛坯余量选择单边为3mm,相比棒料而言减少了加工余量。零件采用的是45钢,具有较好综合机械性能。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故在中批量生产中采用模锻制造毛坯,毛坯总长为156mm 。

【完整版毕业设计】轴向柱塞泵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 绪论 1.1 国内CY系列轴向柱塞泵发展概况 就市场发展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CY系列轴向柱塞泵,2003年全国的总产量达到了20万台[1-2]。这类泵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大轴承支承缸体,具有压力高、工艺性好、成本低、维修方便等优点,比较适合国情,因此,市场需求量大,也成为当今我国应用最广的开式油路轴向柱塞泵。CY型轴向泵从1966年开始设计以来,前人总结经验摸索,经过CY14-I,CYI4-lA,CYI4-IB几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时期泵的性能、寿命都得到提高,品种也不断丰富。但是,从1982年CY14-1B轴向泵定型以来,已经过去20余年的时间,该泵的结构发展依旧停滞、变化不大。由于近年来,世界上各家公司的柱塞泵技术已有长足进步,加上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使用CY14-1B泵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轴向柱塞泵,因此对CY14-1B轴向泵进行更新,开发一种噪声更低、自吸性能更好、节能、省料、使用更可靠的轴回柱塞泵就显得迫在眉睫,这就是CY14-1BK轴向柱塞泵[3-7]。早期的斜盘式轴向泵的压力都只有7MPa,但现代液压传动系统注重效率和经济,均要求更高的压力。目前市场上的定量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压力均已达21--48 MPa,这是因为我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在进步,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8-10]。2003年产量估计有近20万台,各行各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应用于CY14-1B斜盘型开式轴向柱塞泵。从1972年开始设计研制,到1982年定型,但是从此之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泵的结构基本是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出现有些厂家生产20余年,没有任何改进。但是世界上的柱塞泵发展不会因为国内的不进步发展而停止不前的,柱塞泵的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CY14-1 B轴向泵的使用中也依然发现不少的问题,柱塞在工作是压排油液终了之余,柱塞底腔仍有一些油液未排除,当柱塞进入吸入行程时,这样便导致损失了一部分吸入容积,降低了容积效率。进而进行改进,往柱塞腔填入尼龙,减小柱塞腔的残留空间,提高容积效率[11-13]。以及缸体外套使用轴承钢,使加工非常不方便,因而从加工制造角度考虑变换其他材料。对CYI4-1 B轴向泵进行更

机械加工工艺制订任务手册优选稿

机械加工工艺制订任务 手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机械加工实践任务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题目名称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教师签名 20年月日 目录 任务题目:“精密传动柱塞”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任务目的: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通过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任务目标:完成“精密传动柱塞”加工精度设计之后,根据指导教师对零件的精度要求意见,设计并完成各零部件的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具体零件图由指导老师另外提供。 一、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1 2 任务要求:考虑毛坯选择、工艺路线、采用的设备、达到精度所采用的安装和定位方法。 1.上述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 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

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 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 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由于柱塞属于小型零件,所以柱塞的生产类型是大批量生产。 三.零件主要功用和技术要求 精密传动柱塞是应用于油泵传动的重要零部件,柱塞和柱塞套的精密程度和质量决定了该油泵的质量,因此,做好精密传动柱塞的质量是柱塞泵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对研磨后不能互换,要求有高的精度、光洁度和好的耐磨性,其径向间隙2~3um。柱塞头部圆柱面上切有斜槽,并通过径向孔、轴向孔与顶部相通,其目的是改变循环供油量;柱塞套上制有进、回油孔,均与泵上体内低压油腔相通,柱塞套装入泵上体后,应用定位螺钉定位。柱塞头部斜槽的位置不同,改变供油量的方法也不同。目前,柱塞泵主要有两种类型: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柱塞泵按柱塞的排列方向不同,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大类。柱塞和圆柱套筒主要加工部位有:柱塞的柱头,套筒内壁、外圆等,对这些加工部位的主要技术要求有: (一)、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 1、工件在工作时有相对运动,因此采用间隙配合; 2、由于无专门要求,采用基孔制; 3、查优先配合选用表,按一般转速,采用一般间隙,考虑一定精度和加工经济性 H8/f7; 4、根据公差表,求出极限偏差并标注 Φ20f8基本尺寸2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33μm,es=-20μm,ei=es-IT=-53μm; Φ10H8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22μm,EI=0μm,ES=EI+IT=22μm;Φ10f7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IT7,标准公差IT=15μm,es=-13μm,ei=es-IT=-28μm; 5、重要尺寸的尺寸公差,按学校车床能加工达到的经济精度设计,选公差等级IT8。(二)、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 根据公差等级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7.8-17.11可得到: ①圆柱套筒的外圆柱面形位公差设计 对于外圆柱面,控制外圆柱形状精度。因其要用于定位与固定装置,因此外圆柱面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精度。平行度为0.050mm,圆柱度为0.006mm。 ②圆柱套筒的内圆柱面形位公差设计 对于内圆柱面,确保内外圆柱共轴、内圆柱形状精度。因其要保证与轴的间隙配合,并且要求轴运动的准确性,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精度。平行度为0.050mm,圆度为0.006mm,同轴度为0.015mm,圆柱度为0.006mm,径向圆跳动度为0.025mm。 ③零件“柱塞”形位公差设计

柱塞泵体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柱塞泵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系名: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年 7月 10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1 引言...............................................................2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3 1.1 零件的作用................................................3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4第二章确定毛坯、画毛坯图......................................5 2.1 确定毛坯种类..............................................5 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5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7 3.1 选择定位基准..............................................7 3.1.1 精基准的选择............................................7 3.1.2 粗基准的选择............................................8 3.2 制定工艺路线..............................................8 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9 3.4 加工工序设计..............................................9第四章夹具设计................................................12 4.1铣夹具设计..............................................12 4.1铣夹具设计..............................................12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