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可编辑)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可编辑)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可编辑)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可编辑)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附件15《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项目统一编号:

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主要起草人:柴发合、王淑兰、云雅如、冯银厂、张美根、高健、陈振兴、胡君、张敬巧、陈飞、张鹤丰、罗达通、邱雄辉、张萌、张岳?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管理人:王淑兰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XXX 目录

1 任务来源..1

2 指南编制的意义1

3 编制原则方法及依据.1

3.1 编制原则.1

3.2 编制方法.2

3.3 法律及技术依据..2

4 主要编制工作过程..2

5 国外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3

5.1 美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3

5.2 英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4

6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及大气污染控制状况..4 6.1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4 6.2 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策略回顾分析..28

7 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39

7.1 方案基础研究.39

7.2 方案文本编制.48

8 指南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50 8.1 环境效益..50

8.2 技术经济分析.51

9 标准实施建议..51

10 征求意见及意见汇总处理情况..51 10.1 征求意见概况..51

10.2 主要意见及处理.51

I《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2011 年 1 月 1 日,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性行业项目《重污染城

市空气质量达标策略与

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立项,其任务之一即为编制《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技术指南》。

2013年 10 月,环境保护部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下达了编制《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

技术指南》 (以下简称《改善方案编制指南》)标准的任务。2013 年 11 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先后联合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共同组成编制组,开展《改善方案编制指南》

编制工作。

2 指南编制的意义

1)建立科学完善的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体系

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方法和技术需求,从资料获取方法

和途径、数据处理手段和方法、技术的使用、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进行详细的全过程剖析与

说明,力求高度提炼,简明易懂,以便指导城市开展相关方案的编制工作。

2)解决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的支撑技术瓶颈

以摸清问题,寻求原因,探索出路为基础,研究和确定各个环节的重点所在,针对问题

明确关键支撑技术内容和方法。

3)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有效改善,促进达标

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取决于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执行,研究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空气质

量改善方案,对于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消除重污染、保障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工作顺利开展,

提高公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编制原则方法及依据

3.1 编制原则

1)全过程管理与整体性原则: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目标、内容、科学方法等之间相

互联系,形成以摸清问题,寻求原因,探索出路为基础的方案脉络,保证目标、内容、策略、

过程一致性,从而发挥各要素的整体效应。

2)科学指导与技术支撑原则: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方

法和技术需求,从资料获取方法和途径、数据处理手段和方法、技术的使用、结果的分析与

应用等进行详细的全过程剖析与说明,解决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有效支撑城市编制

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

3)可执行原则:重点考虑城市自身的自然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控制历史等因素,

进行改善方案的设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具体措施组合和工程的

安排,及相关保障措施的构

建,从而保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的有序开展。

13.2 编制方法

1)采取国内外资料调研、典型城市现场调研、城市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料和

现场调研为主,书面调研为辅;

2)组织行业专家、管理部门座谈研讨,吸纳各方面意见;

3)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空气质量现状和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掌握我

国城市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源类型、空气质量状况、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控制工艺、

污染成因、控制难点等。

4)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依靠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筛选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

关键支撑技术和方法;

5)在指导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方案和大气污染控制方案制定示范过程中进行编制和不断

修订;

6)编写指南文本及编制说明,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昀后送审及报批。

3.3 法律及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2)国家和地方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0]33号) ;

(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规定;

(5)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905-2012);(8)《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9)《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

4 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1)2011年1--6月,组成项目领导组和技术组。收集我国空气质量年报,我国城市自然、

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资料和数据。

2)2011年6--12月,结合文献调研,对城市首要污染物现状和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

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确定不同城市各类污染物的污染级别及其成因。针对不同城市的分类

和分级情况召开1~2次小型研讨会。

3)2012年1--4月,结合文献调研,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经验进行详细的回顾和分

析。将我国大气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更加科

学、合理的空气质量改善方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4)2012年5-8月,完成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期限等内容的国外书面资料调研,主要研究

2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经验。

5)2012年 9月, 完成《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策略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中期汇

报,初步确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方案整体框架。

6)2012 年 10-12 月,综合以上研究分析,完成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战略研究,构建城

市空气质量改善技术路线图。

7)2013 年 1-6 月,根据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战略,对兰州、石家庄、哈尔滨三个城市

进行调研,结合各城市具体情况及地方需求,对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战略进行调整。

8)2013 年 7-11 月,为石家庄及成都编制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针对规划编制中遇

到的具体问题,反馈到空气质量改善方案编制指南。

9)2013年 11 月,形成《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及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编制组根据编制组内部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形成了《城市空气质

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及编

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10)2013年 11 月 20 日,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

环保部标准司技术处在北京召开《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

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对该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征

求意见稿)。

11)2013 年 12 月 6 日,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

环保部标准司技术处在北京召开《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

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对该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改善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组在完成了《改善方案编制指南》及编制说明外,还同时完成了其他能够支撑城

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相关支撑技术指南及研究报告,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5 国外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5.1美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美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联邦标准,适用于美国的所有地方,

其规定了户外大气中

每种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以充分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构成了美国大气监管制度的基础。在设定标准方面,昀重要一点就是关于国家环境大气质量

标准必须给予公众健康“充分安全的”保护。在此意义上,国家环境大气质量标准是以健康

为基础的。基于健康的国家环境标准为大气质量规划者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表明了国

家对于控制某些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主要污染物的重视程度。

美国 EPA对全美进行大气质量管理的区域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的大气质量管理地区被列为“达标地区”,反之则列为“未达标地区”。分类是基于每一

个具体的污染物确定的,所以一个大气质量管理地区对于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来说是属于未达

标地区,但是对于其他污染物则可能是达标地区。与此同时,没有监测或者缺乏数据的大气

3质量管理地区被视为“无法分类地区”(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农村或者人口稀少的地区)。

《清洁空气法案》包含了达到空气质量标准所需要的一些条件,并且规定在 5 年内必须实现

空气质量达标。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治理措施的有效和得力,促使美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中多种污染物,

例如铅、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随着排放量的大幅度下降。但是,

由于很多地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仍然未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美国国会在 1990 年《清

洁大气法》修正案中进一步加严要求,规定了成本高昂、内容详细的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来

实现大气质量的改善。作为 1990 年《清洁大气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会为多项大气污染

物达标制定了相应的达标期限。一般规则是,一个地区有五年的时间用于达到标准,但是环

保署可以将该期限延长,但是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 7 年。对于臭氧、一氧化碳和颗粒物,

1990 年《清洁大气法》修正案根据不同地区的严重程度建立了分级达标制度,规定了不同

的达标时间。以便通过对不同地区给予不同对待的方式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

5.2英国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策略

在英国,按照国会的要求,地方政府有义务将城市内未达标的地区指定为空气质量管

理区域。地方政府通过判断指标的确定、超标区域可能的延伸范围划定、相关受体的位置定

位、相关源的自然特性和位置以及其他一些本地的相关因素的确定后,划定具体的空气质量

管理区域。在英国,现在有两种空气质量管理区域,一种是指一个具体的相对较完整的行政

区域,例如整个伦敦地区,而另外一种则是一些孤立的楼房、单独的街道、路网或是大型车

辆的交通枢纽等。大部分情况下,地方政府不会选择只设立一个空气质量管理区域的方式,

而是进行相对较为细致的划分,这样就可以使环境管理更加细化和易于操作。

6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及大气污染控制状况

6.1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研究

6.1.1我国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达标状况分析

6.1.1.1 二氧化硫达标情况?

利用我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 2011 年年均浓度数据进行分析。以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新标准,以及 WHO各个阶段对浓度的要求为评判标准,对我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

市的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4

图 1 2011 年我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SO2 达标情况

3

由于我国现行标准和新标准对 SO 年均浓度二级标准的规定均为 0.06mg/m ,因此无论

2

按照哪个标准进行评价,2011 年我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的 SO 达标率均为92.9%。

2

6.1.1.2 二氧化氮达标情况?

利用与 SO 年均浓度相同的方法,对 2011 年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 NO 年均浓度进行评

2 2

价。结果如图所示:

图 2 2011 年我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NO2 达标情况

3

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和新标准对 NO 年均浓度达标的定义分别为 0.08 mg/m 和

2

3

0.04mg/m ,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标准严格程度大大提升。按照现行标准,2011 年我国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 NO 年均浓度达标率为 100%,但如果以新标准

进行评价,达标率则降低到

2

98.2%。

56.1.1.3 可吸入颗粒物达标情况?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一直以来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在 SO 和 NO 浓度满足达

2 2

标要求的情况下,往往由于可吸入颗粒物无法达标而降低城市的整体达标率。利用相同的方

法对 2011 年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 3 2011 年我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PM10达标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在现行标准

下,2011 年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达标率仅为 84.1%,远远低于 SO 和 NO 年均浓度达标率情况。新标准

2 2

3 3

出台后,将原有的二级标准浓度从 0.1 mg/m 降低到 0.07mg/m ,实现了与 WHO 第一阶段

目标的同步。若以此作为达标的评价标准,2011 年可吸入颗粒物的达标率仅为21.2%。

6.1.1.4?PM2.5

我国对细颗粒物(PM )的监测主要开始于 2013 年,同时受到各地监测能力建设等条

2.5

件的影响,部分地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因此本研究基于 2011年对全国 26个城市试点监测

获得的结果对我国细颗粒物(PM )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体而言,细颗粒物(PM )

2.5 2.5

变化趋势与可吸入颗粒物(PM )一致。北方城市浓度高于南方,南北方城市浓度均呈上

10

升趋势。所有城市均有超标现象发生,且北方城市超标情况较南方城市更为严重。

6

图 4 8-11月份南北方城市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对比图 5 8 -11月份细颗粒物超标天数统计

试点监测期间,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细颗粒物年均限值,除

7太原外,其它试点监测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均超标。

图 6 8-11月份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均值分布图

此外,WHO同时公布了全世界 38个国家 567个城市的 PM 年均

浓度。试点监测期间

2.5

3

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 0.058 mg/m ,与全世界其他国家年均浓度相比,排名在第34位。

如图 7 所示,试点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也远高于 WHO公布城市浓度。图 7 试点城市 PM2.5浓度值与世卫组织数据比较(单位:μg/m3)

从城市排名来看,我国城市细颗粒物月平均浓度处于全世界 567 个城市中的第550 位

(太原)至 567 位(济南)之间,基本处于污染昀严重的区间,说明我国面临的细颗粒物污

8染形势同样十分严峻。图 8 试点城市 PM2.5浓度值与世卫组织数据比较(单位:μg/m3)

如图 9所示,试点监测期间细颗粒物占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比例为 65.8%,南北方城市

无明显差异。

9

图 9 试点城市 PM2.5与 PM10浓度比分布情况

6.1.1.5?O3

试点监测期间,南北方城市 O 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尤以北方城市降幅显著(如图10

3

所示),除哈尔滨外北方城市总体上超标情况略低于南方城市。北方城市超标主要集中在

8、9 月份,南方城市则主要集中在 8-10 月份(如图 11 所示)。图 10 8 -11月份南北方城市臭氧月均浓度对比

10

图 11 8 -11 月份臭氧超标天数统计

6.1.1.6 其他?

(1)一氧化碳

监测期间,受安阳、哈尔滨、呼和浩特三个城市的影响北方城市浓度明显高于南方,二

者均呈上升趋势(如图 12 所示)。超标城市均集中在北方。

11

图 12 8 -11月份南北方城市一氧化碳月均浓度对比

图 13 8 -11月份一氧化碳超标天数统计

(2)TSP

如下图所示,试点监测期间份乌鲁木齐、银川、昆明等 8 个城市出现了 TSP 超标现

象,各月总累计超标天数在 8 至 11天之间。

12

图 14 8 月至 11月监测城市 TSP 总超标天数统计

试点监测期间南方城市 TSP平均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北方城市

浓度维持稳定。

图 15 8 月至 11月监测城市 TSP 浓度趋势

如下图所示,试点期间有哈尔滨、呼和浩特、济南、乌鲁木齐、武汉、银川等6 个城

市 TSP均值超过年均限值。

13

图 16 8 月至 11月监测城市 TSP 浓度变化趋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标准与二次征求意见稿标准相同

6.1.1.7 污染物浓度频数分析?

(1)SO

2

总体而言,2010-2011 年的两年间,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 SO 达标情况在原有达标率较

2

高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频度分布图来看,2010年 2011 年 SO 浓度相对聚集区主

2

3

要集中在 0.031-0.056mg/m 的区间,两年之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从昀高浓度值来看,

3 3

2010年 SO 浓度昀高的城市浓度达到 0.088 mg/m ,而 2011年则为 0.081 mg/m ,较之 2010

2

年有一定的降低。

SO2 SO2_11

20 30

20

10

10

Std. Dev .02 Std. Dev .02Mean .041 Mean .040

N 113.00 N 113.00

0 0

.006 .019 .031 .044 .056 .069 .081 .006 .019 .031 .044

.056 .069 .081

.013 .025 .038 .050 .063 .075 .088 .013 .025 .038 .050

.063 .075

SO2 SO2_11图 17 2010-2011 年 SO2 频数分布图

(2) NO2从 2010和 2011 年 113 个重点城市 NO 浓度频度分布图的对比情况来看,2010年浓度

2

3

聚集区主要集中在 0.013-0.056 mg/m 的区间,而 2011 年浓度

高聚集区则主要集中在

3

0.019-0.056 mg/m 的区间。按照新标准对 NO 年均浓度达标的要求(图中黑线为新标准规

2

14

Frequency

Frequency定的二级标准年均浓度限制),目前在不达标城市中,有较大比例的城市超标率相对较低,

城市大气中 NO 年均浓度接近新标准要求。

2

NO2 NO2_11

30 30

20 20

10 10

Std. Dev .01 Std. Dev .01Mean .035 Mean .035

N 113.00 N 113.00

0 0

.013 .019 .025 .031 .038 .044 .050 .056 .063 .069 .006

.013 .019 .025 .031 .038 .044 .050 .056 .063 .069

NO2 NO2_11

图 18 2010-2011 年 NO2 频数分布图

(3)PM

10

PM 在我国较为严重,总体来看,按照新标准对年均浓度达标的要求,113 个城市中

10

2010和 2011两年均为 78.8%的城市不达标。从浓度值的分布情况来看,2010 年浓度值相对

3 3

集中的区间主要位于 0.056-0.12 mg/m , 2011 年则主要集中在 0.056-0.106 mg/m ,且均以

3

0.081-0.106 mg/m 的城市数量昀多。从具体的浓度值来看, 2010 年浓度值昀高值为

3 3

0.157mg/m ,而 2011 年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昀高值为 0.145mg/m 。

PM10_11

PM10

20

30

20

10

10

Std. Dev .02Mean .085

Std. Dev .02Mean .087 N 113.00

N 113.00 .025 .037 .050 .063 .075 .088 .100 .113 .125 .138

.031 .044 .056 .069 .081 .094 .106 .119 .131

.025 .038 .050 .063 .075 .088 .100 .113 .125 .138 .150

PM10 PM10_11图 19 2010-2011 年 PM 频数分布图

10

6.1.2不达标城市空间分布特征

6.1.2.1 主要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

2007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了 113个城市为环保重点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 113 个

环保重点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努力改善城市和区域空气环境质

量。在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还包括,石家庄、太原、昆明、呼和浩特、贵阳等27个省会城

15

Frequency Frequency

Frequency

Frequency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 5 个计划单列市,以及秦皇岛、唐山、保定、邯郸、

长治、临汾、阳泉、大同、包头、赤峰、温州、珠海、延安、克拉玛依等 77 个其他城市。

这 113 个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东南部和中南部地区。

将 2010-2011年两年的数据进行平均,用所得的数据与 2012年新标准年均浓度进行比

较计算,获得 2010-2011年我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三项主要污染物 SO 、NOx 和 PM 浓

2 10

度情况,分析总体的达标率情况以及各个城市不同污染物的超标率。

1 2010-2011 年 SO 达标情况

2

按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SO 浓度达标城市为 103 个,不达标城市 10 个,从超标情况

2

来看,超标率在 15%以下的城市 7个,分别为石嘴山、济宁、延安、包头、太原、金昌和

柳州,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原地区,涉及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和山东等省区。

超标率在 15%-30%的城市为山东省淄博市,该市是山东省主要的石油化工基

地。超标率在

30-60%的城市 2 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和攀枝花。2010 年和 2011 年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均

无超标率在 60%以上的城市。

图 20 2010-2011 年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SO 达标情况

2 2010-2011 年全国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 SO 达标状况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2

表 1 2010-2011 年 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 SO 达标情况

2

达标情况 2010 年城市 2011 年城市

p2-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编制指南(承插型盘扣式)

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编制指南 (承插型盘扣式) 插入项目效果图 工程名称: 发布日期:执行日期: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人员 (1) 1.3 发放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2) 2.1 工程概况 (2) 2.2 构件概况 (2) 2.3 施工平面布置 (3) 2.4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3) 2.5 分项工程重难点 (4) 三、施工计划 (5) 3.1 施工进度计划 (5) 3.2 劳动力配置 (5) 3.3 主要材料配置计划 (5) 3.4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6) 四、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7) 4.1 施工管理人员 (7) 4.2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7) 4.3 特种作业人员 (7) 4.4 其他作业人员 (7) 五、施工工艺技术 (8) 5.1 技术参数 (8) 5.2 工艺流程 (14) 5.3 施工方法与操作要求 (14) 5.4 操作要求 (16) 六、验收要求 (18)

6.1 验收标准 (18) 6.2 验收程序及人员 (19) 6.3 验收内容 (19) 七、施工保证措施 (21) 7.1 安全保证措施 (21) 7.2 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保证措施 (21) 7.3 监测监控措施 (21) 八、应急处置措施 (23) 8.1 目的 (23) 8.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3) 8.3 应急措施 (23) 九、计算书 (26) 9.1 计算原则 (26) 9.2 主要荷载取值 (27) 十、相关施工图纸 (28)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人员 1.3 发放范围

规划及技术报告编写指南

附2 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编制指南 (一)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基本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区域发展原则: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6)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二)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执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T273-2006)、《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T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T275-2006)。具体指标包括: 1、《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T273-2006) 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共19个指标,由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 经济发展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物质减量与循环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项目技术管理实施计划模板

XXX工程 项目技术管理实施计划 版次:A 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XXXX工程项目部

一、 项目技术部组织机构 二、 技术部职责 识别并建立项目部适用的技术规范有效版本目录清单,及时更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配置项目部适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并负责保管、发放、回收,并监督使用; 具体负责现场技术文件资料的汇总与控制; 负责图纸的接收、保管、发放、回收等工作;组织图纸会审,整理正式图纸会审记录,在完成签字、盖章手续后发至图纸持有人,并定期检查图纸会审内容执行情况; 按照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安排,编制项目技术方案编制计划,并按计划项目总工 项目副总工 技术部经理 技术部副经理 绿色施工管理员 钢 筋下料工程师 内业技术工程师 BIM 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资料员

与进度要求,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完成审批手续; 按工程施工的需要进行三级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业技术工程师需对技术交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处理现场日常现场技术问题、统计技术的应用,技术变更的办理与接收、发放等工作; 配合质量部、工程部、施工队及时做好技术复核,凡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需施工队整改完成后,复查验收,否则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完成建筑物的测量复核工作,包括建筑物定位测量、基础施工测量、轴线测量、楼层间高程传递检测、预埋件定位测量、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观测、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垂直度检测、管网或线路定位测量等; 负责编制工程所用材料用量表,配合现场物资部编制材料进场计划,负责编制钢筋配筋及加工图; 负责专业分包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批,监督专业分包进行技术交底; 具体负责项目监测设备的管理,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对本项目部的计量器具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校准、调整、标识等管理; 具体负责绿色施工相关的各项工作,编制《绿色施工实施方案》,收集过程资料,完成绿色施工月报。 按《项目检验和试验计划》组织实施试验; 项目部资料员从开工准备之日起,根据《工程技术资料收集计划》开始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确保工程技术资料准确,并与施工进度同步; 建立科技管理目标,负责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开发新技术,组织技术成果总结、申报、认定,负责编制项目技术总结; 参与环境合规性评价,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编制所涉及的技术处理方案; 参与《项目实施策划书》、《项目环境管理计划书》、《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书》、《项目检验和试验计划》的编制; 参与QC活动,配合质量部门完成QC活动总结。 负责项目影像资料的收集,包括上、中、下旬不同时期的工程进度、

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一 高大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编制依据 第三章本方案支模架设计范围及特点 第一节本方案支模架设计范围 第二节本方案支模架特点 第四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管理体系及项目部组成 第二节材料、设备、劳动力组织 第三节临时用电布置 第四节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节混凝土浇捣施工部署 第五章支模架形式选用及设计 第一节支模架形式选用 第二节支模架设计 1、支撑架施工荷载取值 2、支撑架布置情况 3、支撑架搭设参数汇总表 4、不同形式支撑架连接方式 5、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 6、与周围结构拉结措施 6、架体基础处理措施 7、防雷处理措施 第六章支模架的构造要求及措施 第七章支模架的搭设及拆除 第八章支撑体系检查和验收要求

第九章模板支撑体系监测监控措施 第十章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 第十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应急预案 附件:支撑架计算书 1)板底支撑架计算 2)梁底支撑架计算 附图: 附图1 模板支架平面布置图 附图2 模板支架立面布置图 附图3 模板支架剖面图 附图4 特殊部位节点详图(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支模架节点详图、水平拉结点节点详图、梁底板底节点详图) 支撑体系预压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说明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结构层次、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内、外标高、场地自然地坪标高、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第二章编制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常用的为: 1、工程建筑、结构等施工图纸、会审纪要、联系单。 2、主要规范和规程 2.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 2.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 2.3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 2.4 《砼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8-1999) 2.5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2.6 《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 2.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9 部、省、市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规定 2.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11 钢结构设计规范 2.10 企业标准 第三章本方案支模架设计范围及特点 第一节本方案支模架设计范围 说明本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范围(支模区域)和位置及相应结构工程概况(层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2: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各专项技术方案编制要求

各专项方案编制要求 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及依据 简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得编制目得以及方案编制所依据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及编制依据得版本、编号等。采用电算软件得,应说明方案计算使用得软件名称、版本。 1、2工程简况 简要描述工程地址、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环境情况、基坑平面尺寸、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气候条件(极端天气状况,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暴雨)、施工要求与技术保证条件。支护(降水)结构选型依据,支护(降水)系统得构造。说明支护工程得使用年限,降水工程得持续时间。 1、3 管理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简要描述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得组成,给出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图。简单描述劳动力组织。 1、4 施工部署 阐述施工目标、施工准备、施工劳动力投入计划、主要材料设备计划及进场时间、材料工艺得实验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与施工总体流程。 分析与说明施工得难点与重点,特别就是支护与降水工程对周围建筑得影响,并简要说明采取得保证措施。 1、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描述施工技术参数、工艺流程(设计得基坑开挖工况)施工顺序、施工测量、土石方工程施工、基坑支护得施工工艺、变形观测、基坑周边得建筑物(地下管网)得监测与保护措施。 方案中应绘制相应得基坑支护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节点大样施工图、降水井点布置图与构造图。应有相应得基坑水平、竖向与相邻建筑(构)物沉降变形得监测技术措施与基坑周边得地下管网得监测与保护措施。 1、6 质量保证措施 描述施工质量标准与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得技术措施及消防措施; 1、7 安全保证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3月

目录 1 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6) 1.1 编制说明及依据 (6) 1.2 工程概况 (6) 1.3 管理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6) 1.4 施工部署 (6) 1.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6) 1.6 质量保证措施 (6) 1.7 安全保证措施 (6) 1.8 文明施工措施 (6) 1.9 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6) 1.10 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措施 (7) 1.11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7) 2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7) 2.1 编制说明及依据 (7) 2.2 工程概况 (7) 2.3 施工计划 (7) 2.4 施工工艺 (7) 2.5 监测监控 (7) 2.7 应急预案 (7) 2.8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7) 3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8) 3.1 编制说明及依据 (8) 3.2 工程概况 (8) 3.3 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8) 3.4 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选择 (8) 3.5 模板支撑体系的主要搭设方法、验收要求及拆除要求 (8) 3.6 质量保证措施 (8)

3.7 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8) 3.8 监测措施 (8) 3.9 文明施工措施 (8) 3.10 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8) 3.11 梁、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 (8) 3.12 墙、柱模板支撑计算 (11) 3.13 模板支架构造措施及相关图纸 (11) 4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施工方案 (18) 4.1 起重吊装 (18) 4.1.1 编制依据 (18) 4.1.2 工程概况 (18) 4.1.4 施工工艺 (19) 4.1.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 4.1.6 应急措施 (19) 4.1.7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9) 5 拆除、爆破工程施工方案 (19) 5.1 人工拆除、机械拆除施工方案 (19) 5.1.1编制依据 (19) 5.1.2工程概况 (19) 5.1.3施工计划 (19) 5.1.4施工工艺 (19) 5.1.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 5.1.6应急预案与监控措施 (19) 5.1.7 附图 (20) 5.2 爆破拆除施工方案 (20) 5.2.1编制依据 (20) 5.2.2工程概况 (20) 6.2.3施工计划 (20) 5.2.4施工工艺 (20)

挡墙部份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綦江?云天华轩小区2#楼工程 挡土墙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1、本工程为綦江?云天华轩小区2#楼住宅工程,地处重庆市綦江县古南镇开发区九龙广场旁,由重庆远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以现代化集停车、商场、住宅为一体的高层综合大楼。本公司的指导方针是“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奋力拼搏、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设计时为商家用户着想,施工时对工程负责,竣工售后服务使用满意” 。 2、本工程由我公司承担土建、部分安装工程,公司全体技术人员愿以热忱的态度,拼搏的思想,同心同德搞好工程各项工作。以最大的决心,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施工工艺,优质高效,低耗,并在合同工期内提前完成这一开发建设任务。 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及项目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深刻探讨施工中各方面问题,现编制该挡土墙工程施工方案,以便在施工时以此为指导,达到保质、保量、安全顺利地完成,早日交付使用。 二、编制原则 1 、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施工程序、操作规程,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估标准。 2、严格遵守我国基本建设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劳动安全生产法》。 3、严格执行《建筑法》,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预防为主,严防工

伤事故及其它事故的发生。 4、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布局,整体布署,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 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工期。 5、认真贯彻执行建筑科学化、机械化的方针。 三、编制依据 1、经审批后的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由重庆远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施工图。 3、有关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各种施工验收规范,以及类似工程建设资料,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4、本公司及其它典型工程的先进施工经验、施工方法、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能力等。 5、依据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 编制而成。主要采用的规范如下: 附表:

施工方案编制报审流程技术文件

施工方案编制报审流程 一、方案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专业分包项目除外)由各单位编制,专业分包项目的施工方案由分包单位组织编制。 二、方案审核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专业分包项目除外)由各单位主任工程师审核,专业分包项目的施工方案由分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三、方案审批 按审批权限不同,将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划分为四类:①类为需要专家论证的施工方案;②类为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批的施工方案;③类为各单位主任工程师审批的施工方案;④类为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方案。不同的方案执行相应审批程序(见附件一)。具体如下: 1、需要专家论证的施工方案 提交专家论证的方案包括六大类,详见附件二。 该类方案需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审核通过后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审核完毕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审批通过后再报专家组论证。经理部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后,最后再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批的施工方案 各单位上报公司审核审批的方案详见附件三。报公司审批的施工方案须经各单位主任工程师审核签字无误后,再报公司相关部室审核(附件三、附件四)。根据公司相关部室审核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后,报相应部室审批。(附件五) 3、各单位主任工程师审批的施工方案 由各单位的主任工程师审批的施工方案包括防水施工方案(含地下、室内、屋面等)、钢筋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方案、成品保护施工方案、防汛应急预案及各单位根据施工需要编制的其它施工方案。 这些施工方案必须有审批表及审批意见。 4、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方案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等(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确定)由分包单位的总工程师审批(附件三)。 公司接到各单位上报方案后,在 5 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在公司备案留存。 四、方案存档 所有审批通过的方案,各单位均须存档。除③类方案外,其它方案还要报公司技术管理部存档(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其中①类、④类方案并附专家论证报告。 五、方案报审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经相关方审批完成后,报监理单位 审批。 各单位根据内部需求进行下发实施,施工中严格执行方案内容。 附件一:施工方案编制报审流程图;附件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对照表;附件三、报公司审批方案各相关部室审核明细表;附件四、施工方案审核记录表; 附件五、施工方案审批表。

学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说明

第一章,编制讲明 一,编制依据 1.三新中学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三新中学工程施工图. 3.上海市**区有关建筑工程治理,市政治理,环境爱护等地点性法规及规定. 4.**三新中学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地点的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三,编制内容 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系本公司对三新中学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将依据公司技术治理程序,按照本大纲确定的差不多原则,进一步完善细化,用以具体指导施工,确保该工程优质高速完成.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上海市**区三新中学工程 工程地点:**区方松街道施贤路北侧\三新路东侧 设计单位: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院 建设单位: 上海**新城建设进展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24500M2 结构层数:框架二\三层 (一) 建筑设计概况 **三新中学工程是经上海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程位于**区方松街道施贤路北侧\三新路东侧,建设用地场地平坦已完成,地面高程和坐标操纵点有甲方现场确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建筑面积约24500M2(招标文件).本期实施

6栋各类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均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 结构设计概况 1. 结构型式及特点:框架二\三层 2. 结构构件混凝土材料:本工程均采纳商品混凝土(部分自拌砼). 3. 砌体材料及砌体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筑砂浆标号:M5.0 ,M10 (三) 安装设计概况 1.给排水部分 各楼要紧包括卫生间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部分实验室实验用水等. 2.电气部分 各单位工程含照明,防雷接地系统. 二,工程特点与施工条件 1. 本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已平坦,场地宽敞,施工用电由场区外引入, 场区内沿校园环形主干道设置临时架空线路(在建房侧);业主提供施工用水,可沿校园环形主干道(施工时临时铺设)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每30m留一个水阀).施工现场内将建成校园环形

最新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导则

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导则

G230通武线开封至尉氏段改建工程 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导则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G230通武线开封至尉氏段改建工程 (1) (1)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1) 二零一六年六月 (1) 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导则 0 1总则 0 2术语 0 3方案的组织管理要求 0 3.1编制时各方职责 0 3.2方案论证的要求 (1) 3.3方案实施的要求 (2) 4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与格式要求 (3)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表 (4)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表 (6) 危险性较大公路工程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8) 1 总则 (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9) 3 术语 (9) 3.1 危险性较大公路工程 (9) 3.2 危险源 (9) 3.3 危险源辨识评价 (9) 3.4 一般性事故 (9) 3.5 特殊事故 (9) 3.6 应急响应 (10) 3.7 应急预案 (10) 3.8 恢复生产 (10) 3.9 应急演练 (10)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0) 4.1 预案编写小组 (10) 4.2 危险源辨识和应急能力评估 (11)

4.3 预案编写 (11) 4.4 预案审核和备案 (12) 4.5 预案公布与实施 (12) 5预案的种类 (12) 5.1 预案分类 (12) 5.2 预案特点 (12) 6预案内容结构要求 (13) 6.1 总则 (13) 6.2 基本情况 (13) 6.3 组织机构和职责 (13) 6.4 危险源的预防、预警 (13) 6.5 应急响应 (14) 6.6 应急保障 (14) 6.7 事故信息报告 (14) 6.8 恢复重建 (14) 6.9 应急培训和演练 (15) 6.10 附件 (15) 7预案格式和要求 (15) XXXX事故应急预案 (16) 公路桥梁工程危险源辨识及防控导则 (17) 1 总则 (18) 2 术语 (18) 3 引用标准 (19) 4 桥梁工程危险源辨识 (20) 4.1 一般规定 (20) 4.2辨识流程及要求 (20) 4.3辨识方法 (22) 5 危险源风险评价 (22) 5.1 一般规定 (22) 5.2 风险评估方法 (22) 5.3 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确定 (22) 5.4 评估流程 (26) 5.5桥梁危险源评价报告编制 (27) 6 风险防控 (27) 6.1 风险防控响应 (27) 6.2风险防控管理 (28) 6.3风险防控措施 (30) 附录A 桥梁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常用表 (30) 附录B 桥梁重大危险源基本清单 (36) 附录C 桥梁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风险事故对照表 (37) 附录D 桥梁危险源防控措施 (38) 1、一般规定 (38) 2、作业机械设备 (40) 3、物资材料、人员培训及社会联系 (40) 4、作业环境 (41) 5、安全防护设施 (41) 6、施工临时设施 (41)

项目策划编制指南1.0版(最终稿新版)

项目策划编制指南版本: 1.0版/2012 2012年12月

1 项目管理策划及目的 项目管理策划是依据合同和公司管理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管理目标、范围,确定项目管理模式、分包及采购模式,制订各类资源配置计划,确定项目管理各项措施和进程的活动。 项目管理策划的目的是针对工程项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法人管控、事前筹划、风险防范”,以达到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项目策划工作分投标和实施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实施阶段的《项目策划书》是项目部组织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项目成本预算的依据。本《指南》着重对实施阶段《项目策划书》的编制方法进行阐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总承包项目,装饰、安装等专业项目参照执行。 3 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及审批 3.1 项目管理策划的依据 ⑴合同要求:包括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等; ⑵法规要求: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等;

⑶公司的管理目标; ⑷公司的管理制度文件。 3.2 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及审批程序 ⑴编制 《项目策划书》须在工程中标后1个月内完成。由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项目部合约商务、财务资金、工程技术、材料设备等相关人员共同完成策划编制工作。 ⑵审核与批准 《项目策划书》经公司各职能部门审核,项目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执行(审批流程及权限按《项目管理核心流程》相关规定执行)。 3.3 项目管理策划的主要内容 项目管理策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及管理目标、项目经理授权、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现场管理人员配置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资金流量计划、分包选择方案、物资采购方案、施工机械配置方案、周转料具配置方案、检验试验及测量仪器设备配置方案、办公设备配置方案、现场临建方案和现场临水、临电方案等内容。 序 号 内容编制要求审核部门 1 项目概况及 管理目标 根据合同规定、业主要求和公司的管理目标,提出项目的总目 标,明确本项目的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部门 2 项目经理 授权 明确对项目工程分包选择、材料采购、材料款、工程款支付以 及合同变更等的审批权限。 总经理

杭州专家论证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2: 杭州市建设工程部分危险性较大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本编制指南主要对“深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脚手架工程”这三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作一定要求,具体如下: (一)深基坑工程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简述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简要描述基坑工程概况、基坑岩土地质情况、施工图的技术要求、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第三章施工计划:阐述施工目标、施工准备、主要材料与设备计划、施工进度计划。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描述施工顺序、施工测量、土石方工程施工、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变形观测、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地下管网)的监测和保护措施等。 方案中应绘制相应的基坑支护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节点大样施工图。应有相应的基坑水平、竖向和相邻建筑(构)物沉降变形的监测技术措施和基坑周边的地下管网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详细描述基坑工程的验收要求。 第五章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描述组织保障机构、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用电安全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等。 第六章文明施工措施:描述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章劳动力计划:描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第八章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措施: 附表、图: 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施工进度计划表 附表三:施工布置平面图 附表四: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 撑的地基情况等。 第三章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另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主次 梁及板底立杆间距应按模数统一考虑,板下立杆纵横方向间距应为沿梁纵向立杆排 距的整数倍,从而保证水平横杆能完全贯通,有效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注: 模板支撑体系的验收要求应详细描述。)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体系在 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 控措施等。 第六章文明施工措施:描述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七章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第八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验算项目及计算内容包括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荷载设计值及荷载组合,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支撑系统支撑层承载力验算,转换 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等。每项计算列出计算简图和截面构造大样图,注明材料尺 寸、规格、纵横支撑间距。 附图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 尖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支模大样图,支撑体系监测平面 布置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思路 一、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针对工程施工的既有特点组织编排。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受到了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将参加过施工和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对方案进行集中编制,采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要求是必须符合南京市建设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二、根据招标文件给定的招标图纸中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编写,力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 三、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科学、合理、优质、高效”。 四、施工组织设计凡是注明计量位均为“mm”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南京市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会会议纪要。 二、招标文件中所提供的文件。 三、现行南京市工程建设强制性要求,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现行规范、规程、规则、验收标准、施工定额、概预算定额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办法。编制依据重点是现行节能部分及防火规范强制性规定部分。 四、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五、我公司历年来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极其成熟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和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基本原则 一、遵守工期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施工工期,招标合同条款以及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二、推行新技术 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三、施工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充分考虑建设工程时涉及百姓的正常生活,要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深入实际,对图纸中没有,实际存在项目,及时沟通与解决,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合理穿插,平行流水作业,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分项工程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四、场地布设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租赁民房的办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 一、工程概况 先介绍整个工程的情况,再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简要介绍工程整体情况及工程特点、难点,包括建设地点、道路性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长度、宽度、主要管线等,附图说明。 (二)说明本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的和大体思路(如: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现场核实,某部位地基土为杂填土,为避免杂填土不均匀沉降对路面造成裂缝、坍塌破坏,拟采取强夯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二、编制依据 合同、图纸、设计变更、地质勘察报告、规范、标准、图集等。 三、现场调查 详细介绍本方案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情况,以杂填土地基处理方案为例,介绍杂填土所在平面位置、面积、填土厚度、与路床高程相对关系、土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周边环境、构筑物等,附图片、照片说明(注意表述清晰、明了)。 四、施工方案选型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初步选择几种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相关施工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经济分析,综合考虑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控制、施工工艺难易程度、经济性,选择其中一个方案(专家论证时可选二至三个)。 五、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 先整体介绍方案,后具体描述。整体方案包括:施工区域划分及施工顺序(附图说明)、工期安排。具体描述包括:工艺流程(流程图,ppt汇报时制作动画)、各工序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检验标准。 六、冬、雨期施工措施

各施工工序在冬、雨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其它措施。 七、质量保证措施 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 八、安全保证措施 结合周边环境和施工方案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九、专项施工方案审批程序 项目总工编制--项目经理审核--分公司总工审核--工程部审核(需要时公司内部组织的方案论证)--报监理审批或组织专家论证。 专项施工方案内部审批程序参照济路桥字【2013】11号文件《关于规范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工作的通知》;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及需组织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见附件。 工程部 2013年8月12日 附件: 一、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项目技术方案编制范本

项目技术方案编制范本

施工方案编制范本

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编写规范 (以电警工程为例说明) ********有限公司 月 日

目录 第一部分总述 (8) 第一章编制原则 (8) 第二章规章制度 (8) 第一节设计评审制度 (8) 第二节协调会议通知制度 (9) 第三节合同与资料管理制度 (9) 第四节质量分析会制度 (9) 第五节验收制度 (9)

第六节项目组工作制度 (9) 第三章工作流程 (10) 第二部分工程施工计划 (10) 第一章施工方案设计 (10) 第二章组织保障 (10) 第三章人员安排 (11) 第一节岗位素质要求、分工及职责 (11) 第二节人员配备 (11) 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 (12) 第一节施工准备阶段 (14) 第二节施工阶段 (14) 第三节完成阶段 (15) 第五章施工准备 (15) 第一节文件准备 (15) 第二节材料准备 (15) 第三节施工现场准备 (15) 第四节开工报告 (15) 第六章施工安全保障设计 (16) 第七章施工质量保障设计 (16) 第三部分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16) 第一章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16) 第二章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16)

第一节管道和立杆基础施工 (17) 第二节环形线圈施工 (18) 第三节布线施工 (20) 第四节供电与接地 (21) 第五节立杆构件吊装 (21) 第六节设备安装调试 (22) 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 (25) 第一节公司质量体系构成 (25) 第二节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25) 第三节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6)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28) 第五节工序质量控制与检验 (28) 第四章施工安全 (29) 第一节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 责 (29) 第二节防范重点 (29) 第三节安全措施 (30) 第五章文明施工措施 (31) 第四部分工程验收 (32) 第一章竣工报告 (32) 第二章验收小组 (32) 第三章验收方法 (32)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QB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Q-S-E/YJ2904-2007 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第一版 批准:孙国春 发布日期:2007.4.20 实施日期:2007.5.15

编制说明 1、本《指南》中的“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包括“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特殊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两部分。其中“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国务院第393号令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特殊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项目策划确定的施工难点,结合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情况进行编制。 2、本《指南》编制的目的是给广大技术人员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作为参考,以规范编制格式、提高专项方案的编制质量和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得照抄照搬,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使专项施工方案得以不断完善。对安全要求相对不高而对质量要求高的特殊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在参考本《指南》进行编制时,应主要围绕如何确保工程质量进行编制。 4、本《指南》作为企业的内部参考资料,不得外传,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当之处,请及时向公司技术管理部反映,以便及时修改。 5、本《指南》自2007年5月15日起正式实施。 烟建集团技术管理部 2007年4月20日

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1 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1.1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国务院第393号令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国家及地方其他与安全专项施工工程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需求。内容应全面合理,施工方法切实可行,达到能够满足指导安全施工的要求。 1.2编制范围 下列范围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应当在项目策划时列为重大危害因素源,并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2.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1.2.2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1.2.3模板工程: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支撑高度超过5m)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1.2.4起重吊装工程(起重量超过20吨) 1.2.5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1.2.6拆除、爆破工程: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1.2.7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施工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3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

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当有业主要求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的,也应注明。 1.3 工程重难点分析 编制说明:对本工程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以及拟采取的方案的比选。 1.4 施工进度计划 包括主要工序作业时间分析、关键工序节点安排、项目的进度安排等。 编制说明:本章节在编制前,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研究,对总体工期有明确的了解,要结合拆迁进度情况和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工期的因素(如气候变化、大型节假日等)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避免因考虑不充分导致后期抢工。 编写时,编制人员要思路清晰,计算准确,所有工期安排不能出现相互矛盾、不切实际的情况。 1.5 施工工艺技术 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中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含 技术参数、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其他(如监测、监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