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前列腺癌NCCN解读

《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骞周利群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 2010-05-13 2010版《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内容与2009版相比有一定修改,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新的推荐意见。本文将按照原文的结构就修订内容进行叙述总结,希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诊断、分级和复发危险分层(PROS-1) 在2009版《指南》中,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得到淋巴结组织,以求证是否存在肿瘤转移,而2010版《指南》则推荐以活组织切片检查替代FNA,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细针抽吸时取不到肿瘤细胞的情况。 新版《指南》扩充了一项前列腺癌的复发危险等级,即极低危前列腺癌(见表)。极低危是从2009版低危前列腺癌中划分出来的,这使得复发危险等级的划分更加细化。 初始治疗及辅助治疗 极低危和低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2) 在2010版《指南》中,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一般<20年。对此类患者,初始治疗推荐仅定期积极监测(2B类),目的是早期发现病变的进展。积极监测包括每半年1次血清PSA检测及每年1次直肠指检(DRE)。 对于预期寿命≥10年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2010版《指南》主要有两项修订。

一项是对定期积极监测方法的调整。对于接受定期积极监测的患者,检测方法在原有血清PSA和DRE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1次的前列腺活组织切片检查,这可早期发现前2种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病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另一项是对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进行了调整。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盆腔淋巴结的清扫取决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性。依据这个标准,2010版《指南》推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门槛有所降低,由原来预测可能性的7%降至2%。另外,《指南》还增加了“异常病理特点”这一概念,其定义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的单纯切缘阳性扩展到精囊受累、腺体外蔓延或腺体外组织可检测到PSA等,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可选择放疗或继续观察。 中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3) 对于接受放疗的中危前列腺癌患者,2009版《指南》明确了可采用的各种高精度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但并未强调IGRT应用的时间。 2010版《指南》重点强调了IGRT需配合3D-CRT或IMRT每天应用,无论患者预期寿命的长短,都须照此方案执行。 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和辅助治疗(PROS-4) 对于接受放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的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010版《指南》推荐ADT的治疗时间由相对较短的4~6个月延长至2~3年,虽然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按照原方案与放疗联合应用。 补救检查方法(PROS-7) 对于放疗后PSA水平继续上升或DRE阳性的患者,除了2009版《指南》提到的进行活组织穿刺、腹部CT等检查外,2010版《指南》又新增了直肠内磁共振成像(MRI)及PSA倍增时间(PSADT)的检查指标,这些方法的增加有助于对病变的监测,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此类患者,如活组织穿刺结果为阴性且无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低温手术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如检查结果示有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单纯观察和ADT两种方式;如考虑患者为局部复发,新版《指南》推荐采用有创性检查方法,如活组织病理切片、直肠内MRI等进行检查。 系统治疗及系统补救治疗

雄激素依赖型与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雄激素依赖型与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基因 芯片数据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罗烈伟,马文丽,郑文岭 【摘要】目的根据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征基因与功能,探讨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GeneSifter在线分析软件对6个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ADPC)和6个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AIPC)基因芯片数据分成两组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348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的一些相关基因。结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形成可能与GREB1 prote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并在细胞通讯和细胞黏附等过程和通路方面与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ADPC;AIPC;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using microarray data.Methods Microarray data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olecular changes between androgen-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imary prostate tumors. This dataset was analyzed with GeneSifter microarray analysis software (VizX Labs,Seattle,WA).Results After filtering the data,34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identified. Gene Ontology and KEG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s are correlated with RNA metabolism,cell

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塞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 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令人满意。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87-02 前列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该疾病属于男性恶性肿瘤中致死率较高的 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到男性人群身体健康[1]。受到患者病情、前列腺癌分期影响,该疾病主要采取放疗、雄激素阻断等方式进行治疗,由于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筛查 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 后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的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 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参与 本次研究者均为首次治疗,在开展研究前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60岁~84岁,平均年龄值为:77.9±3.5岁,Gleason评分:2~4分者5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4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62岁~85岁,年龄平均值为:77.8±3.4岁,Gleason 评分分别为:2~4分者4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5例。 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 实施持续性给予抗雄激素阻断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方法:给予3.6mg戈舍瑞林 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间隔28d注射一次,辅以比卡鲁胺进行治疗(50mg),每天一次,共治疗4~6个月。对患者的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值进行检测,嘱咐患 者定期入院复诊[2]。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降低到0.2ng/ml,维持上述用药量,持 续3个月后停止用药。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上升至4ng/ml,停止第一周期用药, 进入第二周期用药,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联合用药量,直到患者产生雄激素 抵抗或临床症状出现转移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肠道症状、骨痛、尿路症状、性功能等评分。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治疗药物进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治疗药物进展 来源:药智网作者:中华小吃

图五:阿比特龙国内申请类型及百分比 图六:恩杂鲁胺国内申报进度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5.一些在研的CRPC候选药物 目前,在研的用于CRPC的药物已有多个进入临床,而相对较为“火”的两个研发方向,自然是CYP17A1抑制剂和AR抑制剂(也许与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的高销售额有关吧)。 如AR抑制剂,Tokai Pharmaceuticals的galeterone(TOK-001)处于III期(终止),国内苏州开拓药业的Proxalutamid (GT-0918)已进入临床II期,强生公司的ARN-509已进入II期临床等;而CYP17A1抑制剂,Viamet Pharmaceuticals Innocrin 开发的Seviteronel(VT-464)已进入FDA快速通道,武田制药的orteronel(TAK-700)已进入三期(终止)等。 图七:一些在研候选药物结构 6.小结与展望 虽然,多西他赛和后续的卡巴他赛作为一线化疗药物成功提高了mCRPC患者的生存率,但就目前,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却越来越受到更多泌尿科医生的关注和青睐,不过,他们均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快速抵抗性并缺乏“持久性受益”。故而,更为高效的用于治疗CRPC的药物亟待开发。与此同时,每种新药的最适患者群是什么?如何确定CRPC患者的最佳给药时间和给药顺序?能否尽快评估和确定新老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佳组合?如何克服药物的耐药性等等问题,都是我们所应该认真思考的。相信,如同肺癌一样,随着研发人员对前列腺癌的重视,尤其是对CRPC的不断深入研究,更为安全、高效的药物,终究会出现并更好的发展开来!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分 析 【摘要】前列腺癌主要是临床上男性生殖系统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加,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是我国临床上最近依旧还 在研究的一类课题,也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难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 转变,患有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针对老年人的 化疗治疗,更加需要选择一种临床治疗较为显著的方法进行缓解病情。因此,本文主要分析 了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性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的临床价值,详细报告如下文所示,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关键词】多西他赛;泼尼松;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临床价值;分析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是临床上比较复杂的一种疾病,也是前列腺癌发展的一种终末阶段,一 般采用化疗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如骨髓的抑制、出现呕吐 现象或者是患者自身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治疗 效果,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如何治 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 癌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综述。 一、多西他赛 多西他赛主要是一种紫杉醇衍生物[2],主要是能够有效通过增强或者是抑制患者自身的微管 蛋白聚合作用,从而对患者的肿瘤细胞分裂进行一定的破坏,最终促进治疗的效果。 临床上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一般在化疗的时候按照75mg/m2的用量进行化疗,当患者 出现呕吐等反应时,应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干预,以免再次发生不良现象。 另外,采用多西他赛药物化疗可以有效的诱导患者自身肿瘤细胞逐渐走向凋亡,还能够对肿 瘤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低前列腺癌 细胞的侵袭。但是,相关资料表明[3],单独使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毒副反应一般表现为骨髓的抑制、出现呕吐现象或者是患者自身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等,降 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有部分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毒副 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自身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一般不单独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二、泼尼松 泼尼松是一种具有抗炎以及抗过敏作用的药物[4],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 临床上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一般进行口服,剂量为5毫克,每天两次,持续口服二十一天,之后配合其他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表明[5],通过泼尼松治疗后,可以有效减轻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骨痛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另外,采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毛细血 管壁以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有效降低炎性的渗出几率,抑制其他有毒性物质的释放,促 进治疗效果。泼尼松的抗过敏效果较强,临床上一般采用此种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治 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效果较为显著。 三、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