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二章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

(一)人员:作业车作业8人,车梯作业12人。

(二)工、机具:激光接触网检测仪、钢卷尺、力矩扳手、扭面器、钢丝套、滑轮、手锤、橡胶锤、绝缘绳、紧线器、手扳葫芦、断线钳、螺丝刀、钢丝钳、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三)材料:终端锚固线夹(2个)、连接板、螺栓型电联结线夹(2个)、电联结线、铜绑扎线(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的材料)。

(四)资料:接触网平面图。

三、检修标准

(一)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标准值±200mm。

(二)承力索损伤程度

承力索不允许有断股(承力索断股或损伤3股及以下时,可进行补强,超过3股时,做接头)、散股。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损伤则应更换;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为:锚段长度800m以下时接头数量2个,锚段长度800m以上时接头数量4个(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三)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小于25mm2;定位管吊线与另一支接触悬挂线索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100mm。

四、作业程序

(一)检查内容

1. 检查承力索悬挂点处线索固定情况。

2. 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散股、锈蚀、烧伤。

3. 检查承力索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4. 检查承力索接头是否符合规定。

5. 检查两悬挂间线索与线索(或零部件)的空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6. 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处线索预留长度是否符合

要求,承力索与线夹间是否有位移现象。

7. 检查双槽承力索支座里是否有承力索辅助线,是否有铜铝衬垫以及铜铝衬垫开口方向是否正确。

(二)处理方法

1. 调整承力索位置

通过调整承力索支座位置使承力索达到标准位置,紧固承力索支座。

2. 承力索补强方法

(1)铜合金承力索应使用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进行补强,每侧安装1个(见下图b)。

(2)重新截断接续时安装示意图:

3. 使用承力索支座时,应采用双槽承力索支座,补强线长度必须超过悬挂点2m以上,且与被补强承力索一同装入承力索支座内。

4. 若发现断股情况,应将断头截断分析断股原因是机械损伤、还是电气损伤。

5. 承力索接头

(1)在需做接头的承力索两侧适当位置将承力索表面油污擦拭干净后安装紧线器,用手扳葫芦连接;紧手扳葫芦,使两紧线器中间段承力索卸载,并留出适当长度;

(2)将需要装设终端线夹的承力索位置处用铜绑扎线绑扎,防止断头散股。

(3)用断线钳距绑扎外侧10mm处将承力索截断。

(4)安装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按照规定力矩进行紧固。

(5)用连接板连接两终端锚固线夹。

(6)松动手扳葫芦使承力索终端线夹承载,检查接头

状态,确认安装牢固可靠后,拆除手扳葫芦及紧线工具。

(7)安装短接电联结线,沟通主导电回路。

五、注意事项

(一)认真检查受力工具、材料状态良好。

(二)作业过程中严防工具、材料滑脱。

(三)应注意吊弦及腕臂偏移。

(四)认真检查补偿装置的状态。

(五)作业人员注意站在曲线外侧,防止承力索滑脱伤人。

(六)作业过程中严禁踩线、顶线、挂线。

(七)承力索与附加线索距离应符合要求。

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指导书规范了吊弦的检调工作,保证安全供电。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的各类整体吊弦、滑动吊弦的检调工作。该检修作业需停电进行,填写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 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3.1 所需人员 3.2 主要工机具

3.3 主要材料设备 3.4所需资料: 接触网平面布臵图(对应检修区段)、吊弦安装位臵参数、承力索及接触线安装曲线。 4、检修流程、项目及方法 4.1 流程图

4.2方法 4.2.1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 ①测量吊弦偏移 A把线坠挂在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 B把线坠挂在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 C用钢卷尺量出两投影间的距离H。 D用钢卷尺量出吊弦的长度L。 E计算出吊弦的偏移E=H/L。 F利用安装曲线图查出当时温度的吊弦偏移值,比较计算的E值是否符合标准。 ②吊弦状态 检查吊弦是否过松或过紧。 ③吊弦线本体状态 检查吊弦线有无断股、散股、烧伤。 ④接触线吊弦线夹 检查接触线吊弦线夹是否倾斜。 ⑤承力索吊弦线夹 检查承力索吊弦线夹是否倾斜。 ⑥线鼻子

检查线鼻子是否倾斜。 ⑦载流环 检查吊弦载流环与接触线夹角是否过小。 ⑧调节螺栓 检查调节螺栓是否损坏、紧固情况、是否可以进行调节。 ⑨螺栓力矩紧固 用力矩扳手检查各部螺栓紧固是否符合标准。 4.2.4 调整 4.2.4.1吊弦偏移超标 A 用小绳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 B 松开接触线或承力索吊弦线夹。 C 根据吊弦偏移值E 调整吊弦到符合要求的位臵。 D 复测接触线高度。 E 紧固后涂电力复合脂。 F 拆除小绳。 调整好的整体吊弦如图1: 图1 调整好的整体吊弦 4.2.4.2吊弦过松或过紧 行车方向 吊弦线夹 整体吊弦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接触网定位装臵的检查、检修及更换。 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3.1 组织 3.2 主要工机具

3.3 主要材料设备

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 4.1流程图 4.2方法 4.2.1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 ①定位器偏移 使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出定位器相对于支柱中心垂直线路方向的偏移值,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支柱距中心锚结的距离,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是否超标。 ②定位器坡度 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 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

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 2)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器坡度: A在曲线区段时,调平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B用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出定位器下方两点对轨平面的高度。 C计算出两点高度差。 D在激光测量仪的轨道尺上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差。 E计算定位器坡度:坡度(mm/m)=两点高度差/两点距离差。 ③限位间隙 在接触网高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用异径塞钉测量限位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④定位器状态 检查定位器有无弯曲、损坏。 ⑤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态。 检查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有无锈蚀、损坏。 ⑥定位线夹状态 检查定位线夹有无裂纹、损伤、倾斜,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 ⑦各部件状态。 A检查定位环、定位器、定位支座、支持器、套管绞环等各部件是否有裂纹、损伤、短缺。 B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及受力是否良好、是否有脱扣、锈蚀缺陷,垫片是否齐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确。 4.2.4调整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号) 2.3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2.4 《承力索、接触线锥套式终端安装维护说明书》 2.5 《线路接触网设计说明文件》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项目及作业步骤,避免漏检、漏修等问题的发生,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的正常供电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正、副司机各1人(汽车司机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 台 1 2 钢丝套子 2m 套 2 3 卷尺 5m 把 1 4 管钳 350mm 套 1 5 力矩扳手 0-100N·m 套 2 含套筒 6 螺丝刀 把 2 7 链式手扳葫芦 3t 台 2 8 手锤 4磅 把 1 9 扳手 350 把 1 10 平锉 把 1 11 安全帽 顶 施工人员人均1顶 12 验电器 27.5kV 套 2 13 接地线 组 4 14 钢丝刷 套 2 15 个人工具 套 若干 施工人员人均1套 16 绝缘靴、绝缘手套 套 2 根据地线操作人员数量 17 行车防护用品 套 2 5.1.3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3 开口销 个 若干 依现场实际选用 4 铁线 φ4.0 kg 若干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56、高速铁路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号: 版本号:高速铁路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实施 ××供电段(章) 1/ 10

修订记录

高速铁路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承力索监测、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测周期:60个月;检查保养周期:36个月。 2 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 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 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 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 2.5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和安装图 3 监测、检测、检查保养项目 3.1外观检查 3.2参数测量 3.3检调与更换 4 重点安全风险卡控 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4.1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脱的后备保护措施; 4.2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V形天窗作业,邻线有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提前10分钟停止作业,平台复位,人员在平台远离邻线侧避让,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作业。 4.3在分相中性区段进行承力索检修作业时,除在作业区段两端工作支接挂地线外,还应在中心区工作支上加挂一组地线,并对两断口加装短接封线。

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AWZ-18 接触网避雷器检(测)修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1.1 本作业标准规定了接触网避雷器的检修作业程序。 1.2 本作业标准适用于接触网避雷器的检修作业。 2 作业准备 2.1 人员:2~3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 2.2 工具:短接封线、钢卷尺、水平尺、线坠、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针、单滑轮及绳,油桶、抹布、工具袋。 3 作业程序 3.1 测量检查: ①脱离器的状态 A脱离器本体是否损坏。 B脱离器是否脱离。 ②避雷器绝缘子状态 A检查绝缘子表面是否脏污。 B表面有无裂纹、有无放电痕迹。 C复合绝缘子表面有无绝缘老化现象。 ③接地线状态 A检查接地线与各部螺栓连接是否紧密。 B检查接地线表面是否锈蚀。 C地线并沟线夹内是否有放电痕迹,接触时否良好。 ④避雷器引线状态 A检查引线驰度是否过大或过小。 B用水平尺和钢卷尺检查引线与钢轨相交处与接触线的高度差是否小于500mm。

C用钢卷尺测量引线与接地体之间的最小绝缘距离。 D引线与承力索和接触线连接处电联结线夹的状态。 ⑤测量绝缘、接地电阻 A对避雷器绝缘子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将高压侧连接断开,用2500kv绝缘电阻测试仪分别测量,观察其数值是否小于10000MΩ或比上次测量结果显著下降。 B测量接地电阻时,将接地极与接地引线断开,同时在附近打入接地针,将设备的接地引线进行旁路,再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对该接地极进行测量。 ⑥检查避雷器计数器。 ⑦用力矩扳手复核螺栓紧固力矩。 3.2 调整。 3.2.1当脱离器本体损坏时,更换该脱离器;脱开时,更换该避雷器。 3.2.2绝缘子状态不良。 ①按照绝缘子检修标准进行检查,脏污时按要求进行清扫维护,损坏时,按要求进行更换。 ②当避雷器要求直立安装时,其倾斜度不得超过2°,超过时松开绝缘子底座,适量增减垫片使其垂直。 3.2.3接地线状态不良时。 ①接地线与螺栓连接处松动时:按标准紧固螺栓。 ②接地线锈蚀时:用砂纸对其除锈,直至露出金属本色,然后涂防腐漆。 ③铁并沟线夹力矩紧固到位,涂电力复合脂,且该处地线打磨至露出金属本色。 3.2.4避雷器引线状态不良。 ①避雷器引线驰度过小:根据安装曲线,将引线与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连接点向靠近避雷器方向移动,电联结线夹的拆除与重新安装的工艺参照电联结检修工艺。 ②避雷器引线驰度过大:根据安装曲线,将引线与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连接点向

铁路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西安铁路局普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程序及标准。 2.范围 适用于西安铁路局普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 3.作业准备

编号:XA-GD-JCW-17 设备 型号 菱形分段绝缘器、无弯矩防污型 分段绝缘器、消弧式分段绝缘器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检修等级Ⅱ级维修 检修周期6个月 作业 人员 高空操作人员2人 地面辅助人员1人 作业类型停电作业 作业 工具 卡线器/链条式紧线器/水平尺/钢卷尺/单绳/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力矩扳手/短封线/游标卡尺/弹簧秤/平锉/十字螺丝刀 作业 材料 同型号分段绝缘器/防腐油/吊弦/φ4.0镀锌铁线/承力索吊弦线夹/零配件(螺栓、螺母、垫片、开口销等)/抹布/清水/中性清洗剂 安全 风险 卡控 关键 1.检修分段绝缘器前,必须先加装短封线。 2.禁止踩踏分段绝缘器。 参考 资料 1.铁运[2007]69号《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2.TB10421-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TB/T2075.1~2075.23-20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4.作业流程 4.1 菱形分段绝缘器 4.1.1 高空操作人员A目视检查分段绝缘器主绝缘有无烧伤、裂纹、破损、老化。分段绝缘器主绝缘烧伤面积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时进行更换,更换方法执行《分段绝缘器更换作业指导书》。 4.1.2 高空操作人员B目视检查分段绝缘器吊弦状态。吊弦状态不良时,拆除既有吊弦线夹及吊弦,用25N?m力矩扳手安装新吊弦线夹及吊弦。 4.1.3 高空操作人员A目视检查各部零件有无裂纹、烧伤。零部件有裂纹、烧伤时,更换方法: 4.1.3.1 高空操作人员A在分段绝缘器两侧各安装一个卡线器,高空操作人员B用3T链条式紧线器连接两个卡线器,紧链条式紧线器至分段绝缘器卸载; 4.1.3.2 高空操作人员A拆除裂纹、烧伤零部件,用25N?m或44N?m(M10螺栓使用25N?m,M12螺栓使用44N?m)力矩扳手安装新零部件; 4.1.3.3 高空操作人员B松链条式紧线器至分段绝缘器受力,拆除链条式紧线器、卡线器。

46、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号: 版本号: 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实施 ××供电段(章)

修订记录

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支持、定位装置的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测周期:36个月;检查保养周期:36个月。 2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 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 2.3《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 2.4 设计文件、安装图和厂家产品说明书 3 检测、检查保养项目 3.1外观检查 3.2参数测量 3.3检调与更换 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 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4.2 在高压电力线跨越接触网区段作业时,应在电力线跨越下方加挂接地线。 4.3 在分相中性区段进行作业时,除在作业区段两端工作支接挂地线外,还应在中心区工作支上加挂一组地线,并对两断口加装短接封线。 4.4在电分段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等开路作业时,必须用不小于25mm2的等位线先连接等位后再进行作业,防止穿越电流伤人。 4.5 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脱的后备保护措施。 4.6 曲线超高地段,使用车梯配合作业时,车梯要有防倾倒措施;作业车配

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十二章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 1.人员准备 (1)梯车作业人员不少于6人 (2)作业车作业组不少于3人 2.仪器、仪表准备 3.工具、材料准备

6 可调式力矩扳手20-100N.m 套 2 7 钢丝钳200 把 1 8 大绳16m 根 1 9 滑轮 1.5T 个 1 10 接触线中心锚结 线夹 H型套 1 11 承力索中心锚结 线夹 各种型号套 2 12 接触线中锚辅助 绳 JTMH-70 米 2 13 承力索中锚辅助 绳 各种型号米 1 20 14 中锚压接套装套 1 3.劳保用品: 序号工具名称型号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安全帽-顶6 2安全带双钩根2 三、技术标准 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 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承力索中锚辅助绳,6——双槽承力索座,7——吊弦

软横跨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 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 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悬吊滑轮,6——承力索中锚辅助绳,7——吊弦 三腕臂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 1.承力索中心锚结 (1)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应安装在平腕臂上的双槽承力索座内,承力索在悬挂点必须安装有承力索预绞式保护条,在悬挂点两侧各安装2 个承力索中锚线夹,线夹距悬挂点中心距离为200mm ,两线夹间距100mm 。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腕臂 支撑装置 接触线 承力索 中锚辅助绳 承力索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 承力索 双槽承力索座

27、高速铁路器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XTK

编号: 版本号:高速铁路器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实施 ××供电段(章)

修订记录

高速铁路器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XTK分相绝缘器的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测周期:6个月;检查保养周期:6个月。 2 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 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 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 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 2.5设计文件、安装图和设备说明书 3检测、检查保养项目 3.1外观检查 3.2参数测量 3.3检调与更换 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 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4.1在检修器件式分相时,必须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等位线先连接断口等位后再进行作业,防止穿越电流伤人。 4.2作业车作业时,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当邻线有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提前停止作业,并在平台远离邻线侧避让,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作业。

5 作业流程 图1 XTK器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流程图

6 工具、材料和人员要求 表1:人员要求 注:其它作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配置。 表2:工具准备

17 接触线校直器把 1 18 板锉把 1 19 砂纸张若干 20 个人工具套作业人员人均1套 21 绝缘手套、绝缘靴套 2 表3:材料准备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绝缘滑板XTK 件 1 2 接头线夹铜合金套 2 3 引弧件(右)不锈钢套 2 4 引弧件(左)不锈钢套 2 5 SJ—Ⅲ型下锚绝缘子聚四氟乙烯组 1 6 承力索终锚线夹95 套 2 7 调节吊弦配套套 4 8 开口销2*35 件若干 9 螺母M8 件若干 10 弹簧垫圈M8 件若干 11 螺母M12 件若干 12 弹簧垫圈M12 件若干 XTK器件式分相检修材料表 7 作业内容及标准 图2 分相绝缘器外观图 7.1 外观检查

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二章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 (一)人员:作业车作业8人,车梯作业12人。 (二)工、机具:激光接触网检测仪、钢卷尺、力矩扳手、扭面器、钢丝套、滑轮、手锤、橡胶锤、绝缘绳、紧线器、手扳葫芦、断线钳、螺丝刀、钢丝钳、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三)材料:终端锚固线夹(2个)、连接板、螺栓型电联结线夹(2个)、电联结线、铜绑扎线(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的材料)。 (四)资料:接触网平面图。 三、检修标准 (一)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标准值±200mm。 (二)承力索损伤程度

承力索不允许有断股(承力索断股或损伤3股及以下时,可进行补强,超过3股时,做接头)、散股。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损伤则应更换;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为:锚段长度800m以下时接头数量2个,锚段长度800m以上时接头数量4个(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三)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小于25mm2;定位管吊线与另一支接触悬挂线索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100mm。 四、作业程序 (一)检查内容 1. 检查承力索悬挂点处线索固定情况。 2. 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散股、锈蚀、烧伤。 3. 检查承力索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4. 检查承力索接头是否符合规定。 5. 检查两悬挂间线索与线索(或零部件)的空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6. 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处线索预留长度是否符合

三、接触网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高速)

接触网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接触悬挂的检修作业。 一、接触悬挂设计结构 二、检修步骤 三、标准及相关要求 四、风险项点及控制措施 一、接触悬挂设计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6 15 17 1、支撑定位装置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腕臂底座套2 2棒式绝缘子套1 3棒式绝缘子套1 4铝合金平腕臂(70)件1 5铝合金套管座套1 6¢70型铝合金承力索座套1 770型管帽套2 8铝合金腕臂支撑套1 9铝合金斜腕臂(70)套1 10铝合金定位环件1 11定位器用电联接跳线套1 12Z型定位支座套1 13Z1150型限位定位器套1 14定位线夹套1 15铝合金定位管套1 1655型管帽套1 17铝合金定位支撑套1 2、弹性吊索装置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1弹性吊索线夹套2 2弹性吊索套1 3整体吊弦套2

3、中心锚结装置 序号设备名称 1导线中锚线夹 2承力索中锚线夹 3导线中锚绳 4承力索中锚绳

二、检查步骤 5 4 3 1 2 1承力索检修2导线检修 3吊弦检修4弹性吊索检修 5.中锚检修(有中锚时) 1

三、检修标准及相关要求 (1)承力索检修相关要求 2、检查承力索本体状态是否良,有无烧伤、断股、散股 承力索: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 。 警示值:标准值±150mm 。限界值:标准值 ±200mm 。 承力索磨耗及损伤: 1.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 2.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3.承力索在悬吊滑轮处应转动灵活、无卡滞,悬吊滑轮与线索相匹配.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指导书规定了交叉线岔的检调作业程序及检测的质量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单开道岔的标准及非标准定位交叉线岔、复式交分式线岔的检调。 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3.2 主要工机具

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4.1 流程图

4.2方法 4.2.1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 测量检查 ①测量线岔交叉点的位置。 方法一:使用DJ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A拉伸测量架,将测量架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且位于线岔中心下方。 B 轻轻移动滑块,使观察窗中的十字丝中心和线岔中心投影重合。 C线岔中心读数:通过读测量架侧面的红色刻度尺和另一内轨内侧交点就可以读出两内轨轨距;红色刻度尺和滑块交点的读数(读数较小的那一侧)加上40mm就是线岔中心投影与某一内轨的距离。 ②测量两接触线相距500处的高差。 方法一:使用DJ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A拉伸测量架,将测量架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旋紧紧固旋钮(紧固

旋钮位于操作人员右侧)。 B轻轻移动滑块,分别测出两接触线投影与拉出值读数尺相交的数值,两数值之和为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前后移动测量架,使水平距离约500mm。 C 先测某一接触线的导高,再测另一接触线的导高两者的差值即为500mm处高差。 ③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 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具体测量方法见DDJ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操作手册。 ④确定线岔始触区。 线岔始触区测量: 正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侧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侧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正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600mm,1050 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 侧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正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测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侧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600mm,1050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 ⑤检查交叉吊弦。 A 检查交叉吊弦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指导书对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检调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安全供电。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检调。 3、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 3.1所需人员 3.2工机具

3.3主要材料、设备 4、检修程序 4.1流程图

4.2方法 4.2.1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 ①两转换柱处承力索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非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1和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承力索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非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1和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承力索的水平间距:△a=a1-a2。 ②两转换柱处接触线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非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1和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非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1和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接触线的水平间距:△a=a1-a2。 ③中心柱处承力索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中心柱高支承力索高度H1和低支承力索高度H2,计算出两支承力索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中心柱高支承力索拉出值a1和低支承力索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承力索的水平间距:△a=a1-a2。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 的: 本指导书规范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查、检修及更换作业。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查、检修及更换。 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 3.1 组织 3.2 主要工机具

3.3 主要材料设备

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4.1流程图 4.2方法

4.2.1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 ①定位器偏移 使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出定位器相对于支柱中心垂直线路方向的偏移值,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支柱距中心锚结的距离,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是否超标。 ②定位器坡度 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 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 2)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器坡度: A在曲线区段时,调平接触网激光测量仪。 B用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出定位器下方两点对轨平面的高度。 C计算出两点高度差。 D在激光测量仪的轨道尺上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差。 E计算定位器坡度:坡度(mm/m)=两点高度差/两点距离差。 ③限位间隙 在接触网高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用异径塞钉测量限位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④定位器状态 检查定位器有无弯曲、损坏。 ⑤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态。 检查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有无锈蚀、损坏。

⑥定位线夹状态 检查定位线夹有无裂纹、损伤、倾斜,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 ⑦各部件状态。 A检查定位环、定位器、定位支座、支持器、套管绞环等各部件是否有裂纹、损伤、短缺。 B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及受力是否良好、是否有脱扣、锈蚀缺陷,垫片是否齐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确。 4.2.4调整 4.2.4-a 正定位(直形) 4.2.4-b 反定位(直形)

3.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标准更新)

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1检修准备 1.1 主要工机具

1.2 主要材料设备 2检修程序 2.1流程图 2.2方法

2.2.1 作业准备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2.2.2 完成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2.2.3 测量检查 ①横向偏移(拉出值); 用接触网JQJ-Z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测出定位处承力索、接触线相对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拉出值)。 确认直线区段承力索是否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是否垂直于轨面连线。 ②磨耗及损伤程度; 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损伤情况。 ③锈蚀、腐蚀情况; 检查承力索及连接部件有无锈蚀、腐蚀现象。 ④紧固件力矩情况。 用力矩扳手对各部件螺栓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2.2.4 调整 2.2.4.1承力索位置超标: ①腕臂柱处:根据测量值、确定承力索调整量、在平腕臂上做好标识,通过调整承力索座位置,使承力索位置达标。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A 直线处,作业人员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再将承力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B曲线外侧区段时,在支柱上底座处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力;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紧固好;松手扳葫,再将承力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C 曲线内侧时,先摘除腕臂管帽,在腕臂管插入一根带两个定位环的1米长定位管,调整定位管的外露长度,在定位管上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

1、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铁吊弦检查和维修作业。 (2)周期:暂定为6个月 2引用规范性文件 (1)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2)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TG/GD108—2014 (3)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范(高铁部分)》TG/01—2014 (4)《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 (5)公司颁发的《接触网检修工艺》 (6)公司颁发的《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7)京沪高铁接触网设计文件 3目的 (1)明确吊弦检修项目的作业程序、人员组织、工机具配置、材料需求、技术标准、检查、调整及常见缺陷的处理方法,以实现作业过程标准化。 (2)通过吊弦的检查、调整和缺陷处理,保证吊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作业准备 4.1资料准备 接触网装配图、整体吊弦参数、吊弦分布表。 4.2签发作业票 按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要求发票人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审核后签发作业票。

4.3签发派工单(人员准备) 根据作业票的作业内容、作业范围,作业领导人填写并签发派工单,本表仅列出使用作业车进行吊弦检修作业一组所需人员。 注:当使用车梯作业时,辅助人员为4人。 4.4召开预想会 工作领导人在天窗点前应组织作业组成员召开吊弦检修作业预想会,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派工单,针对当日的吊弦检修作业从作业地点、上下梯口位置、线路封锁条件、天窗时间、检修范围、检修内容、人员组织、工机料准备、通讯方式、检修标准、检修方法、典型问题处理以及安全风险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预想。其中检修项目和检修风险关键点须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4.4.1 检修项目 (1)常规项目 吊弦外观检查、几何参数检查 (2)非常规项目 整体吊弦调整、更换。 4.4.2 检修风险关键点 (1)电击伤害 (2)高空坠落伤害 (3)机车车辆伤害 (4)物体打击伤害

28、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号: 版本号: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实施 ××供电段(章)

修订记录

高速铁路软横跨检修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软横跨的全面检查保养。 1.2检查保养周期:12个月。 2 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 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 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 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 2.5设计文件和安装图 3检查保养项目 3.1外观检查 3.2参数测量 3.3检调与更换 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 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4.1 软横跨节点8的检修应利用垂直天窗开展。 4.2 不同供电单元带电体间绝缘距离不满足1600mm的处所,须垂停方可作业。 5 作业流程

图1 软横跨检修作业流程图

6 工具、材料和人员要求 表1:人员要求 注:其它作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配置。 表2:携带工具 表3:材料准备

5 杵头杆套 1 规格与现场一致 6 弹簧补偿器套 1 规格与现场一致 7 悬式绝缘子片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 8 夹环个若干 9 横向承力索m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 10 上、下部固定绳m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 11 弹簧销个若干 12 螺母、垫片各种型号套若干 13 铁线φ4.0 mm kg 若干规格与现场一致 14 铁线φ1.6 mm kg 若干 15 砂纸张若干 16 银粉漆桶若干 7作业内容及标准 7.1 外观检查 图2 软横跨部件名称图 7.1.1检查软横跨各部零件如上图所示有无缺失、损坏。

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号) 2.3 《弹簧补偿装置说明书》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弹簧补偿装置检修项目及作业步骤,避免漏检、漏修等问题的发生,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弹簧补偿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的正常供电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正、副司机各1人(汽车司机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双钩紧线器 3t 套 1

2 钢丝套子 1.1 m 套 2 3 紧线器 16-70 套 1 4 手扳葫芦 3t 台 1 5 断线钳 1080mm 把 1 6 管钳 350mm 套 2 7 手锤 4磅 把 2 8 温度计 支 1 9 小绳 φ12mm 条 1 10 安全带 条 5 11 防护用具 套 2 12 电台 部 6 13 作业车 台 2 14 补偿器安装曲线图 张 1 15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张 1 16 验电器 27.5kV 套 2 16 接地线 组 4 17 钢丝刷 套 2 18 安全帽 顶 作业人员人均1顶 19 个人工具 套 作业人员人均1套 20 绝缘靴、绝缘手套 套 2 5.1.3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双耳楔形线夹 套 2 钢丝绳专用 2 铁绑线 Φ2.0 m 若干 4 钢丝绳 组 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5 铁线 Φ4.0 m 若干 6 绝缘子 个 硅橡胶 下锚用(两边单耳) 7 双环杆 根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8 钢丝绳 m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9 旋转接头线夹 个 若干 10 承力索终端线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1 接触线终端线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2 弹簧补偿本体 13 下锚角钢螺栓 14 连接销轴 15 开口销 个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6 螺母 个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7 平垫片 个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8 弹簧垫片 个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19 平衡板 个 1 20 螺栓 根 若干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格

无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无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无交叉线岔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无交叉线岔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号)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无交叉线岔检修项目及作业步骤,避免漏检、漏修等问题的发生,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无交叉线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的正常供电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正、副司机各1人(汽车司机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或车梯) 台 1 2 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 DJJ 台 1 3 水平仪 800mm 个 1

4 钢卷尺 2m 把 1 钢卷尺 10m 把 1 5 安全带 条 作业人员每人1条 6 温度计 个 1 7 单滑轮 0.5t 个 1 8 大绳 ф18mm 条 1 9 小绳 ф12mm 条 1 10 梅花扳手 10-16mm 套 2 11 力矩扳手 0-100N·m 套 1 12 作业凳 0.9m 个 1 13 钢丝套子 个 2 14 链条式手扳葫芦 0.75t 个 1 15 线坠 个 1 16 安全帽 顶 作业人员人均1顶 17 验电器 27.5kV 套 2 18 接地线 组 4 19 钢丝刷 套 2 20 个人工具 套 作业人员人均1套 21 绝缘靴、绝缘手套 套 2 5.1.3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定位、支持装置 套 适量 规格视现场情况定 2 可调式整体吊弦 根 若干 型号见设计图 3 螺母、垫片 各种型号 个 适量 4 电联结线 m 若干 5 承力索、接触线 个 若干 规格视现场情况定 6 铁线 φ1.6 mm kg 适量 7 铁线 φ4.0 mm kg 适量 8 砂纸 张 适量 9 电力复合脂 kg 适量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签发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普速线路承力索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普速线路承力索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目次 1. 适用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编制依据 (2) 4. 承力索检修指导书 (2) 4.1. 准备工作 (2) 4.2. 检修技术标准 (4) 4.3. 检修作业流程 (4) 4.4. 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5) 4.5. 检修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7)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承力索架设、检修、拆除和 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 《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3.编制依据 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 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承力索检修指导书 4.1.准备工作 4.1.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

4.1.2 工具 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接触网作业车或车梯台 1 2 卡线器适用于所架线型个 2 3 大绳滑轮组0.04375 套 1 4 手板(链条)葫芦2-3T 台 1 5 工具包个 1 6 钢卷尺把 1 7 力矩扳手套 2 8 断线钳900 把 1 9 钢丝套800-1000mm 根 2 10 铁榔头把 1 11 木手锤(橡胶锤)把 1 12 测量工具测量仪或测杆套 1 13 安全工具 14 防护工具 4.1.3材料(根据工作内容,确定数量) 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承力索楔形或其他形式的终 端锚固线夹 与线型匹配套 2 2 预铰丝保护条与线型匹配根适量 3 接续条与线型匹配根适量 4 承力索电连接夹线与线型匹配个适量 5 电连接线与线型匹配m 适量 6 整体吊弦与线型匹配根适量或环节吊弦 7 砂布张适量 8 导电膏瓶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