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亖计算专题二差量法、十字交叉法

高亖计算专题二差量法、十字交叉法
高亖计算专题二差量法、十字交叉法

计算专题二——差量法、十字交叉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一)质量差法

【例题1】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Y升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再分别加人一定量的镁、铝,充分

反应后,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加人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9:8 (B)11:12 (C)12:11 (D)3:4 2.将4.6g钠和4.8g镁分别投入盛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的两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总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不可能的关系为()

(A)m=n (B)m>n (C)m

【例题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 x H y + (x+y/4)O2→xCO2 + y/2 H2O 体积减少

1

1+y/4

10 20

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练习】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适量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和气体的为l.2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L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三)物质的量差法

【例题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PCl5(气)= PCl3(气)+ Cl2物质的量增加

11

X 0.022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CO(g)+H2(g),达平衡时,测得气体的总质量为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mol。当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值为△n=x,且m>12x,n>x。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值△M=(3)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呈下列变化趋势,请确定m和n的关系:

①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有

②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有

③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有

方法总论

三、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2+n2)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式中,M表示混合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

下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判断时关键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么物理量的份额,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如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质量之比。

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4】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

【练习】在相同的条件下,将H2(密度为0.0899g/L)与CO2(密度

为1.977g/L)以何体积比混合,才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题5】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

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

(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6】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 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

60/90 ×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30/90 ×100=33.3克

【练习】1.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取的方法的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蒸发掉A/2g溶剂

(C)加入3A/14g NaNO3(D)加入3A/20g NaNO3

2.配制20%的硫酸溶液460g,需要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多少毫升?

(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7】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例题8】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若只生成为Na2CO3,需NaOH 1.6mol,若只生成为NaHCO3,需NaOH 0.8mol。现共消耗NaOH 1mol,于是由十字交叉法得(右图):

∴n(Na2CO3):n(NaHCO3)=1:3

【练习】常温下,0.01mol/L的盐酸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混合后,pH=9,求混合前盐酸和KOH溶液的体积比

练习:差量法

1.在标况下,6.72 L NO2通过水后,收集到5.04L气体,则被氧化的

NO2体积是( )

A.1.68 L

B.2.52 L

C.0.56 L

D.1.12 L

2.溴化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足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沉淀,则混合物中含K+为()

A.0.02 mol

B.0.04 mol

C.0.78g

D.1.56g

1、A

2、BD

十字交叉法

3.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

A.29:8:13

B.39:24:5

C.13:8:29

D.26:16:57

4.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63Cu和65Cu , 参考铜的原子量为63.5 , 估算63Cu 的平均原子百分含量约是( )

A. 20%

B.25%

C.66.7%

D.75%

5.物质的量分别为6摩/升, 1摩/升的硫酸溶液,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摩/升的溶液?

3、A

4、B

5、3:2

练习反馈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硫酸与密度为1.1 g/cm3 15%

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为1.4 g/cm3 59%的硫酸溶液,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A.1:2 B.2:1 C.3:2 D.2:3

2.在苯和苯酚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2.5% B.5% C.6.5% D.7.5%

3.标准状况下,在容积为1 L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9.7,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所得溶液体积为_____L。

4.Li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同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则混合物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

A.3:5 B.5:3 C.7:5 D.5:7

三.有关平均相等原子质量的计算

5.晶体硼由10B和11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 g晶体硼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乙硼烷(B2H6)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5.6 L,则晶

体硼中10B和11B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3 C.1:4 D.1:2

6.已知Cl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由23Na和35Cl、37Cl 微粒组成的NaCl晶体29.25 g中含37Cl的质量是_____g。

7.在1.01×105 Pa和120℃下,1 L A、B两种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 L CO2和3.5 L H2O,且A分子中比B分子中少2个碳原子,试确定A和B的分子式和体积比(A、B两种烷烃在常温下为气态)。

8.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合气体,A或B 分子最多只含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

(1)将1 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 L 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

(2)120℃时取1 L该混合气体跟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当恢复到120℃和燃烧前的压强时,体积增大6.25%,试通过计算确定A和B的分子式。

9.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571.6 kJ/mol,C3H8(g)+5O2(g)?→3CO2(g)+4H2O(l)+2220 kJ/mol,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之比是

A.1:3 B.3:1 C.1:4 D.1:1

10.把NaCl和NaBr的混合物0.5 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卤化银1.10 g,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

11.已知白磷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3O2?→P4O6,P4+5O2?→P4O10。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加入62 g白磷和50.4 L氧气(标况),使之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 B.3:1 C.3:2 D.1:1

12.把100 g 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跟足量的HCl作用,放出22.4 L(标况)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

13.13.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物18.5 g,放出气体33.6 L(标况),所生成的气体中D和H原子数之比是_____。

14.乙烯和乙炔混合气体共x mL,使其在空气中燃烧,共用去O2 y mL(相同条件下),则混合气体中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是A.(2x-y)/(3x-y) B.(2x-y)/(y-x)

C.(2y-5x)/(6x-2y) D.(y-2x)/(x-2y)

15.某烯烃和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2,则该混

合气体中烯烃的体积百分含量x与烯烃分子碳原子数n的关系是A.n=4(1+2x)/7x B.n=4(1-2x)/7x

C.x=4/(7n-8) D.无法确定

练习反馈答案

1.设取用98%的浓硫酸X g,取用15%的稀硫酸Y g。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可得:98%X+15%Y=59%(X+Y),X和Y 之比是溶液质量之比。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44/39;再换算成体积比为:44/1.84:39/1.1=2/3。

2.M(C6H6)=78,其中碳质量分数为:C%=72/78=92.3%;

M(C6H6O)=9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C%=72/94=76.6%。

依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混合物中苯酚的质量分数,再进一步求出氧的质量分数。

m(C6H6O)/m(C6H6)=2.3/13.4;O%=(2.3×16/92)/(2.3+13.4)=2.5%。(O%=1-90%×13/12)

3.M=2×9.7=19.4 > 17,说明混有空气;

根据质量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n(NH3)/n(空气)=9.6/2.4=4/1;

所以烧瓶内含NH3体积为4/5 L;空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

后,则烧瓶内的溶液为4/5 L。

4.74x+197y=100(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97/26;

所以质量比为:m(Li2CO3)/m(BaCO3)=(97×74)/(26×197)=7/5。

5.n(B2H6)=5.6/22.4=0.25 mol,n(B)=0.25×2=0.5 mol;

M(B)=5.4/0.5=10.8 g/mol,n(10B)/n(11B)=0.2/0.8=1/4。

6.n(NaCl)=29.25/58.5=0.5 mol,n(37Cl)/n(35Cl)=0.5/1.5=1/3;

m(37Cl)=0.5×1/4×37=4.625 g。

7.由C和H的原子守恒以及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7;

V(CH4)/V(C3H8)=1/3,V(C2H6)/V(C4H10)=3/1。

8.(1)由C原子守恒和十字交叉法可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 y;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

V(CH4)/V(C3H6)=1/3,V(CH4)/V(C4H8)=1/1,V(C2H6)/V(C3H6)=1/1,V(C2H6)/V(C4H8)=3/1。

(2)y=6.5,得平均分子式为M=C2.5H6.5;依据题意有如下结果:A是C2H6,B是C4H8。

9.已知:Q氢气=571.6/2=285.8 kJ/mol,Q混合=3847/5=769.4 kJ/mol,Q丙烷=2220 kJ/mo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V氢气/V丙烷=Q氢气/Q丙烷=1450.6/483.6=3/1。

10.若皆为NaCl可得沉淀1.227 g,若皆为NaBr可得沉淀0.913 g;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m NaCl/m NaBr=0.187/0.127,故NaCl%=0.187/(0.187+0.127)=60%。

11.生成1 mol P4O10耗氧5 mol,生成1 mol P4O6耗氧3 mol,n(O2)=50.4/22.4=2.25 mol;

5x+3y=4.5(x+y),由十字交叉法可得:x/y=1.5/0.5=3/1。

12.n(CO2)=22.4/22.4=1 mol,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Na2CO3)/n(NaHCO3)=16/6=8/3;

Na2CO3%=8×106/(8×106+3×84)=77.1%。

13.M=18.5,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H2O)/n(D2O)=1.5/0.5=3/1,则n(D)/n(H)=3/1。

14.混合气体每mL耗O2 y/x mL,乙烯每mL耗O2 3 mL,乙炔每mL耗O2 2.5 mL;

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2H4)/n(C2H2)=V(C2H4)/V(C2H2)=(y/x-2.5)/(3-y/x)=(2y-5x)/(6x-2y).

15.M=24,则必有CH4,由十字交叉法可得:n(CH4)/n(C2n H2n)=(14n-24)/8;

x=8/(14n-24+8)=4/(7n-8),则n=(4/x+8)/7=4(1+2x)/7x。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的巧妙运用)

浓度问题(十指交叉法巧妙运用) 如果题目中给出两个平行的情况A, B, 满足条件a, b ; 然后A和B按照某种条件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情况C, 满足条件c. 而且可以表示成如下的表达式.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判断式: A×a+B×b=(A+B)×c=C×c 用十字交叉法表示: (一)基本知识点: 1、溶液=溶质+溶剂; 2、浓度=溶质/溶液; 3、溶质=溶液*浓度; 4、溶液=溶质/浓度; (二)例题与解析 1.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2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克。现从乙中取出750 克盐水,放人甲容器中混合成浓度为8%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的盐水浓度约是多少? A.9.78% B.10.14% C.9.33% D.11.27% 答案:C 解析: 方法一:设乙容器中盐水的浓度为x (250×4%+750*x)/(250+750)=8% x=9.33% 方法二:设浓度为x 2. 甲、乙两瓶酒精溶液分别重300克和120克;甲中含酒精120克,乙中含酒精90克。问从两瓶中应各取出多少克才能兑成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140克? A 甲100克,乙 40克 B 甲90克,乙50克 C 甲110克,乙30克 D 甲70克,乙70克 答案:A

解析:甲浓度为40%,乙浓度为75%, 甲中取A,乙中取140-A A:(140-A)=5:2 A=100 3、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克。 A.14.5 B.10 C.12.5 D.15 解析:假设加盐x克,15%的盐水200克, 100%的盐x克, 混合成20%的200+x.满足: 15%*200+100%*x=20%*(200+x), 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解出x=12.5克. 说明:浓度问题,无论是稀释、浓缩还是配制,一定要转化为甲、乙两种溶液混合成第三种丙溶液,方可利用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之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0.3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 6 1,加 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 3 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0.3× 6 1=0.05(元);老三0.3 × 3 1=0.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0.3× 2 1=0.15(元)。兄弟一共付了0.45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0.3元,为什么多付0.45-0.3=0.15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行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备考: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题型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列方程做比较困难,十字交叉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十字交叉法经常运用于浓度、比重、人口、平均分等问题的求解,同时也可以运用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在数学运算及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达到行测考场上的“秒杀”。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下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右侧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应用。 【例1】有100克溶液,第一次加入20克水,溶液的浓度变成50%;第二次再加入80克浓度为40%的同种溶液,则溶液的浓度变为( ) A. 45% B. 47% C. 48% D. 46% 【解析】本题相当于是120克50%的溶液与80克40%的溶液混合,我们利用“十字交叉法”,把选项代入到其中,很明显只有D选项46%得出的比例等于120:80=3:2. 【例2】红酒桶中有浓度为68%的酒,绿酒桶中有浓度为48%的酒,若每个酒桶中取若干混合后,酒浓度为52%;若每个酒桶中取酒的数量比原来都多12 升,混合后的酒浓度为53.2%。第一次混合时,红酒桶中取的酒是( )。

A.17.8 升 B.19.2 升 C.22.4 升 D.36.3 升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第一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4, 所以假设第一次分别取x,4x升,再用十字交叉得到第二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3:37,所以(x+12):(4x+12)=13:37,得到x=19.2,选择B。 【例3】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 A.6 B. 5 C. 4 D. 3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至少要加60克,每次最多14克,至少5次。 以上就是我们的十字交叉法在溶液问题中的运用,做题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解答起来就比直接列方程要省时省力一些。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 1,基本公式:溶液=溶质+溶剂 浓度=溶质/溶液 一杯盐水,其中有盐5克,有水45克,那么该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2003国考)一种挥发性药水,原来有一整瓶,第二天挥发后变为原来的 2 1;第三天变为第二天的 3 2;第四天变为第三天的4 3,请问第几天时药水还剩下30 1瓶( ) A .5天 B .12天 C .30天 D .100天 (2005湖南)在10克盐与40克水的盐水中,取出40克盐水,其中盐与水分别为( )克 A .8,32 B .10,30 C .8,30 D .10,32 (2005上海)在20度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从中取出食盐水50克,取出的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36.0% B .18.0% C .26.5% D .72.0% 浓度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浓度是多少( ) A .30% B .32% C .40% D .45% (2008北京)甲杯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有浓度为23%的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20% B .20.6% C .21.2% D .21.4% (2009安徽)当含盐30%的60千克盐水蒸发为含盐40%的盐水时,盐水重量为多少千克?( ) A .45 B .50 C .55 D .60 (2007湖南)一个容器内有若干克盐水。往容器内加入一些水,溶液的浓度变为3%,再加入同样多水,溶液的浓度变为2%,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 ) A .1.8% B .1.5% C .1% D .0.5% (2009国考)一种溶液,蒸发一定的水后,浓度为10%,再蒸发同样的水,浓度为12%,第三次蒸发同样多的水后,浓度变为多少( )

小学数学浓度问题

小升初专题:浓度问题 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 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 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二糖 +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 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 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溶质质量1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 1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 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 也可以分步解答。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 2个重点知 识:百分数,比例。 一、 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 盐”糖水中的 糖”酒精溶液中的 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 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二溶质+溶剂 、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 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 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 甲溶液质量旦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 形豕表达:乙溶液质量 B . A 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 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 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 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 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 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x 100% 2、浓度= 溶质 溶液 100%= 溶质 溶质+溶液 100% 混合浓度z% z-y : x-z II 甲溶液质量:乙溶液质量

浓度问题完整讲义

浓度问题完整讲义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讲浓度问题 (一)数量关系: 以盐水为例,盐溶于水得到盐水,其中盐叫溶质,水叫溶剂,,盐水叫溶液,盐占盐水的百分比就是盐水的浓度。 (1)浓度=溶质÷溶液;(2)溶剂=溶液-溶质; (3)溶液=溶质质量÷浓度;(4)溶质=溶液×浓度。 常见溶液:盐水、酒精溶液、糖水;其它:农药、硫酸溶液、果汁等。 (二)解决溶液配制的主要方法 1.抓不变量:(1)加水则盐不变,新盐水=盐的质量÷新盐水浓度; (2)加盐则水不变,新盐水=水的质量÷水占新盐水的百分比。 2.十字交叉法 浓度低的溶液+浓度高的溶液,混合形成新的溶液,新溶液浓度在两种溶液浓度中间。 3.方程法 预热题: 1.一杯盐水的浓度是30%,含盐60克,这杯盐水有多少克?含水多少克? 2.一种盐水含盐20%,这样的盐水150克中,盐有多少克?水有多少克? 3.往100克水中加入20糖,这种糖水的浓度是多少? 4.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克,如何可以得到40%的糖水? 例题精讲 例1有8%的食盐水600克,要蒸发多少克水,才能得到15%的食盐水? 演练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多少克糖?

例2有甲、乙两种酒精溶液,甲种溶液的浓度为95%,乙种溶液的浓度为80%,要想得到浓度为85%的酒精溶液270克,应从甲、乙两种酒精溶液中各取多少克? 演练2配制浓度为25%的糖水1000克,需用浓度为22%和27%的糖水各多少克? 例3一容器内盛有浓度为45%的硫酸,若再加入16千克的水,则浓度变为25%,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纯硫酸多少千克? 演练3一容器内有浓度15%的盐水,若再加入20千克的水,则盐水的浓度变为10%,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水多少千克? 例4两个杯中分别装有浓度为40%与20%的食盐水,倒在一起后混合盐水浓度为25%,若再加入200克35%的食盐水,则浓度变为30%,那么原有40%的食盐水有多少克? 演练4一容器内装有50升纯酒精,倒出5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5升,再用水加满;然后再倒出5升,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酒精浓度为多少? 例5已知甲种酒精含纯酒精40%,乙种酒含酒精36%,丙种酒含酒精35%,现在将这三种酒混合在一起得到含纯酒精38.5%的酒11千克,乙种酒比丙种酒多3千克,问:甲种酒有多少千克? 演练5大容器内装有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400克。现在往里面分别倒入A、B两种溶液,将其配成浓度为25%的酒精溶液1000克。已知A、B两种溶液浓度之比是2:1,用量之比也是2:1,求A溶液的浓度。 2012大联盟附加题: 一个容器正好装满10升纯酒精,倒出3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4.5升后,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中溶液的浓度是多少?(6分) 2011大联盟附加题:20分 实验室里有盐和水: (1)请你配只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进行配制?

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浓度问题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浓度问题解题思路事业单位 数量关系技巧包含了数学运算技巧和数字推理技巧两大部分,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是最为考生所头疼,其所占分值高并且难度也高。今天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了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中的浓度问题解题思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浓度问题主要涉及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这几个数量,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基本关系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溶度问题常考的题型和解题关键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二种,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三种,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具体解答浓度问题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我们通常会使用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解答某些浓度、比例问题,有一种非常简捷有效的“十字相乘法”。所谓“十字相乘法”,就是在“把一个基数分为A、B两个部分,并且给出了A、B的总均值C的条件下,求A、B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 查看下面例题详解: 【例题1】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多少克? A.20 B.30 C.40 D.50 【中公教育解析】用十字相乘法可以求解为:原有盐水/新加盐水=8/12=2/3,则新加盐

水为20×1.5=30。故答案为B。 【例题2】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中公教育解析】 解法一:按照传统的公式法来解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解法二:十字相乘法 混合后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运用十字交叉法。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1、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多少? 2、有两包糖,第一包糖由奶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为奶糖;第二包糖由酥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为酥糖。将两包糖混合后,水果糖占78%,那么奶糖与酥糖的比例是多少? 3、甲种酒精4千克,乙种酒精6千克,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2%。如果甲种酒精和乙种酒精一样多,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1%。甲、乙两种酒精中含纯酒精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4、若干升含盐70%的溶液与若干升含盐58%的溶液混合后得到含盐62%的溶液,如果每种溶液各多取15升,混合后得到含盐63.25%的溶液,第一次混合时含盐70%的溶液取了多少升? 5、某商品按零售价10元卖出20件所得到的利润和按照零售价9元卖出30件所得到的利润相等,求该商品的进价。 6、4千克浓度为30%的溶液和多少千克浓度为10%的溶液能混合成26%的溶液? 7、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0%,盐浓度为3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0%,盐浓度为0。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的酒精浓度和盐浓度相等? 8、有浓度为30%的酒精若干,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浓度为24%的酒精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9、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讲课教案

2011国考冲刺: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84分 B.85分 C.86分 D.87分 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华图教育希望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练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场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祝所有考生马到成功。 【例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浓度混合问题,大部分考生在30秒的时间都可以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浓度公式求解:设混合后的浓度为x%,根据题意(不管怎么混合,溶质总量不变)则有100*70%+400*20%=(100+400)*x%解得x=30。然而在这里引用这道题,笔者是想想引出关于比例混合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十字交叉法。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的解题板书过程:

浓度问题 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6 1,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3 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6 1=(元);老三×3 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2 1 =(元)。兄弟一共付了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元,为什么多付-=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解: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练习1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 3、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纯酒精。第一次把20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纯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小学奥数-浓度问题

小学奥数 -浓度问题 奥数专题:溶液浓度问题 一、引题 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0.3 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 11 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1,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 63 11 一半喝完。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0.3×1=0.05(元);老三0.3 ×1=0.1(元); 63 1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0.3 ×12=0.15(元)。兄弟一共付了0.45 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0.3 元,为什么多付0.45 -0.3=0.15 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不给,休想离开。”现在,大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知识体系及常规解法 我们把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把被溶解物质成为“溶剂” 。如在,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我们现在所说的浓度为质量浓度;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当我们用百分数来表示浓度时,我们将溶液浓度的数字乘以当多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浓度等于混合后总溶剂质量除以混合后总溶液质量。 混合后溶液浓度=总溶质质量总溶液质量 第一份溶质质量+第二份溶质质量++最后一份溶质质量 第一份溶液质量+第二份溶液质量++最后一份溶液质量 第一份溶液质量第一份溶液浓度+第二份溶液质量第二份溶液浓度++最后一份溶质质量最后一份溶液浓度第一份溶液质量+第二份溶液质量++最后一份溶液质量 即为各浓度的加权平均。 100 %。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100%=100%+??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A B =甲溶液质量 乙溶液质量B A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 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 y %浓度x 混合浓度z%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1、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多少?

1为奶糖;第二包糖由酥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 2、有两包糖,第一包糖由奶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 4 1为酥糖。将两包糖混合后,水果糖占78%,那么奶糖与酥糖的比例是多少? 5 3、甲种酒精4千克,乙种酒精6千克,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2%。如果甲种酒精和乙种酒精一样多,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1%。甲、乙两种酒精中含纯酒精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4、若干升含盐70%的溶液与若干升含盐58%的溶液混合后得到含盐62%的溶液,如果每种溶液各多取15升,混合后得到含盐63.25%的溶液,第一次混合时含盐70%的溶液取了多少升? 5、某商品按零售价10元卖出20件所得到的利润和按照零售价9元卖出30件所得到的利润相等,求该商品的进价。 6、4千克浓度为30%的溶液和多少千克浓度为10%的溶液能混合成26%的溶液? 7、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0%,盐浓度为3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0%,盐浓度为0。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的酒精浓度和盐浓度相等? 8、有浓度为30%的酒精若干,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浓度为24%的酒精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浓度问题解题技巧

浓度问题解题技巧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浓度问题解题技巧 浓度问题主要涉及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这几个数量,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基本关系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溶度问题常考的题型和解题关键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二种,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三种,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具体解答浓度问题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我们通常会使用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解答某些浓度、比例问题,有一种非常简捷有效的“十字相乘法”。所谓“十字相乘法”,就是在“把一个基数分为A、B两个部分,并且给出了A、B 的总均值C的条件下,求A、B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 【例题1】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多少克? 用十字相乘法可以求解为:原有盐水/新加盐水=8/12=2/3,则新加盐水为20×=30。故答案为B。 【例题2】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解法一:按照传统的公式法来解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解法二:十字相乘法混合后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运用十字交叉法。

行测-数学之牛吃草、十字交叉和浓度问题

一、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数算里面的一个重要方法,很多比例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很快地解决,而在资料分析中,也能够派上很大用场,所以应该认真掌握它。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例: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男生:75 5 80 女生:85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二)例题与解析 1.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 90% 2% 82% 男运动员: 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 A.2∶1 B.3∶2 C. 2∶3 D.1∶2 答案:B 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 男职工工资:580 30 600

浓度问题 与 十字交叉法(精选.)

浓度问题与十字交叉法(注意与分数、比例问题的“十字相乘”法区别)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 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 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 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 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十字交叉法 可用于溶液浓度的计算,例如溶液的稀释、浓缩或混合等计算题。 使用此法,使解题过程简便、快速、正确。下面通过例题介绍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同一物质的甲、乙两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分别为a%、b%(a%>b%),现用这两种溶液配制百分比浓度为c%的溶液。问取这两种溶液的质量比应是多少? 同一物质的溶液,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利用这一原理可列式求解。 设甲、乙两溶液各取m1、m2克,两溶液混合后的溶液质量是(m1+m2)克。 列式 m1×a%+m2×b%=(m1+ m2)×c%,把此式整理得: m1:m2=(c-b)/(a-c), m1:m2就是所取甲、乙两溶液的质量比。 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算,若用C浓代替a,C稀代替b,C混代替C如图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解: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浓度问题练习题综合

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______________ 溶剂:____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__ 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 四、例题与练习 例1.将5克糖置于45克凉开水中,将糖水搅匀,那么这糖水的含糖量是多少?

练习:小明在32克水中放入8克盐,搅拌制成盐水。求小明制成的盐水的浓度。 例2.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练习:有浓度为10%的盐水3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20%,需要加盐多少克? 例3.海水中盐的含量为5%,在40千克海水中,需加多少千克淡水才使海水中盐的含量为2%? 练习1:用含氨0.15%的氨水进行油菜追肥。现有含氨16%的氨水30千克,配置时需加水多少千克?

练习2: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一种水果100千克。一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到80%。现在这批水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例4.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练习1.有浓度为10%的盐水3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20%,需要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练习2.配制硫酸含量为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要用硫酸含量为18%和23%的硫酸溶液各多少克?

数学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十字交叉法)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0.3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 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1 6,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 1 3,再 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 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0.3×1 6=0.05(元); 老三0.3×1 3=0.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 0.3×1 2=0.15(元)。 黑熊与三个兄弟一共付了0.45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0.3元,为什么多付0.45 -0.3=0.15元?肯定是狐狸在敲诈我们。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狐狸说:“不给钱,休想离开。”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这一类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盐溶于水中,盐与盐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叫盐的浓度。 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即, 即:糖+水=糖水的重量;盐+水=盐水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浓度问题解题技巧

浓度问题解题技巧 浓度问题主要涉及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这几个数量,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基本关系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浓度 溶度问题常考的题型和解题关键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二种,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三种,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具体解答浓度问题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我们通常会使用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解答某些浓度、比例问题,有一种非常简捷有效的“十字相乘法”。所谓“十字相乘法”,就是在“把一个基数分为A、B两个部分,并且给出了A、B的总均值C的条件下,求A、B 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 【例题1】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 22%的盐水多少克? A.20 B.30 C.40 D.50 用十字相乘法可以求解为:原有盐水/新加盐水=8/12=2/3 ,则新加盐水为20X1.5=30。故答案为B。 【例题2】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 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法一:按照传统的公式法来解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X 70%=70克;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X 20%=8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 =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 X 100%=30%,选择A。 解法二:十字相乘法混合后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运用十字交叉法。

资料分析运算题常用方法十字交叉法

资料分析运算题常用方法十字交叉法 一、十字交叉法概述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比值混合问题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这里需要大家理解“比值”“混合”这两个概念。比值:满足C/D的形式都可以看成是比值;混合:分子分母具有可加和性。 平均数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比重等混合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 二、十字交叉法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a和b为部分比值、r为整体比值、A和B为实际量 2、交叉作差时一定要用大数减去小数,保证差值是一个正数,避免出现错误。这里假 定a>b 3、实际量与部分比值的关系 实际量对应的是部分比值实际意义的分母。如:平均分=总分/人数,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人数;浓度=溶质/溶液,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溶液质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基期值。

4、在这里边有三组计算关系 (1)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作差等于第三列 (2)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比值相等 (3)第1列的差等于第三列的和 三组计算关系是我们应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记住并且灵活应用。 三、四种考查题型 1、求a,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一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女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2、求b,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一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二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0。求全班男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3、求r,即已知第一部分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整体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女生的平均分为80,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的平均分为多少?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