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具有边缘科学的特点。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主要方面。由于人的学科过程的性质和形式不同,又可把它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知、情、意)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的实质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6人的神经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1)周围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主要有两种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起着通讯作用。(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7反射按其发生方式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与生具有的反射,是由低级中枢(脊髓)实现的。有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

(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对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铃声是无关刺激物可是如果每次进食时都伴随着铃声,经过多次结合即使铃声单独呈现,也同样引起狗分泌唾液。这时原先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就变成刺激物,它就与食物一样引起反射。这种由条件刺激物刺激所引起的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一只小白鼠放入试验箱,箱内安一杠杆,白鼠按此杠杆就能得到食物。刚开始时,白鼠在箱内盲目乱动,偶然踩在杠杆上就能得到食物,此后经过多次重复白鼠即会自动按动杠杆获得食物,这种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把由具体事物作为条件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8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指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意识的觉知性是意识的本质特征、意识是反映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官能、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注意的两个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0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

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是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一种机制。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生动和易于控制。(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人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意识中心的转移又是靠注意这种机制来实现的。

11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同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为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

制约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的对象的特点有关。2.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人的主体状态有关

(2)注意的广度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个人知觉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的分配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的几个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活动时非常熟练的,甚至是自动化的。

在注意的分配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气质类型的被试在注意分配时,他们的神经系统对信息选择的偏好不同,神经产生的激活水平不同,因而注意分配的结果上不同。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的变化,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13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感觉的种类:人的感觉依据刺激的来源和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二、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并反映它们的状态):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15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是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1)感受性水平的高低,或感觉能力的强弱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表现在对微弱刺激的觉察能力上;其二表现在对刺激变化的觉察敏锐上。前者称为绝对感受性,后者称为差别感受性。(2)个体的感觉能力状况根据其能够察觉的微弱的刺激量或刺激变化量来测量。所测得的数值称为感觉阈限。换言之,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相对于绝对感受性的是绝对感觉阈限,相对于差别感受性的则是差别感觉阈限2感受性变化:(1)刺激持续作用下变化(2)感觉之间的互相作

用(3)感受性训练和提高。

1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7社会知觉中的几种偏差:(1)第一印象:是指在与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判断。(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可称之为以点概面效应。(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4)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18知觉的特征: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物体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2)根据知觉过程中何种分析器起主导作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3)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客观现实的精确性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19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两者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2)两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0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21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再认或回忆时意识状态分类:内隐记忆、外显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22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时,按输入刺激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0~250毫秒)、短时记忆(感觉记忆的信息一旦受到注意,便进入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

23遗忘的规律:遗忘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其发生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绘制出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指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2)遗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2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

25解决问题的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26创新思维也叫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27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憎恶等);另外有些事物可能满足了人某一种需要,而不能满足另一种需要,甚至和第三种需要相抵触。因此,不少事物可能引起很复杂的甚至相矛盾的情绪情感,所谓“百感交

集”,“啼笑皆非”即是。(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2、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28情绪的种类:(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和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29情感的类型:(1)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0情绪与情感的调控方法:(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转移调控(4)激励调控(5)合理宣泄调控(6)自我安慰调控25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6意志行动的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

随意动作为基础。

27意志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28需要是人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9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并且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须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1968)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迄今为止心理学界最为推崇的需要理论。

意义:第一,该理论把人的需要看作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这种观点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而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定出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该理论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它脱离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是与生俱来的潜能,这样就混淆了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界线,从而忽视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否定了人的需要的社会性。其次,它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高级需要就不会产生,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却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因为在某些特定情景下,低层次的需要没有获得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再次,该理论在许多方面带有假设性质,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

30需要的特性:1.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发展性(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具有发展性)

31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32动机的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即行为结果的产生是由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决定的;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即行为结果是由稳定

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决定的;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即行为结果是由可控制因素还是不可控制因素决定的。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最后,他把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如表8-1所示的归因模式。

表8-1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维度

关系

因素

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

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

不可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动机理论中较为深入、系统和严密的理论,也是影响较大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与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可以根据学生的归因倾向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归因训练就是通过中介干预,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建立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积极的归因方式,经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较高的成功期望。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第二,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第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第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33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

34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5智力的测量:(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 表示。)其公式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

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D)

离差智商的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

WAIS-R的结构(详见多媒体课件)

3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差异(3)能力类型的差异(4)性别差异

37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8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人格各成分和谐一致,健康人格)2.独特性个体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也不同) 3.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4.社会性(人格是社会人所持有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社会剥夺将会使人丧失人性不能形成人格。 5.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3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动态特征。

40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1现代特质理论:(大五人格)(1)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性(2)认真性: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3)外倾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4)宜人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5)神经质: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42气质学说(体液说):(1)多血质的人热情、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外向;(2)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外向;(3)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庄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内向;(4)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事物,内向。

43人格的形成的影响条件:1.遗传的作用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对人格形成的作用5.早期童年经验6.自然物理因素(主观因素)

44人格的培养:(1)重视家庭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2)在集体中培养良好的人格(3)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锻炼人格(5)针对学生人格特点,进行个别教育,培养健康人格45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的思想行为。

46语言的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47语言的种类:(一)外部语言:(1)对话语言:情境性、简略性、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性、反应性。(2)独白语言:说话者独自进行、开展性、有准备有计划.(二)内部语言:隐蔽性、简略性、片段性、压缩性。(三)书面语言: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 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8)

心理学家及主要贡献 姓名国籍贡献 华生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斯金纳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A.弗洛伊德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克莱因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艾里克逊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奈塞尔1967年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布鲁德曼对大脑皮层进行了分区 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清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行为调节系统。 韦伯德国韦伯定律:K=⊿I G.费希纳德国对数定律:P=K lg I S.S.斯蒂文斯美国乘方定律:P=KI n 休伯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研究威塞尔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研究 托马斯·扬英国1820年假定,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色觉三色理论 赫尔姆霍兹(1)1856年设想了三条不同的光敏感曲线;色觉三色理论 (2)提出听觉的共鸣理论 黑林1874年提出了色觉的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作用理论。 冯·贝克亚西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听觉的行波理论

汉斯·伯格发明了脑电图仪 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马斯洛(1)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2)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罗杰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彻里用实验方法研究主义的选择作用:左右耳听两个材料,追随耳记住了,非追随耳没有记住 布鲁德班特1958年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性理论:过滤器理论 格雷1960年的实验,为衰减器理论提供依据:非追随耳也参与了信息加工 特瑞斯曼1960年提出衰减器理论 多伊奇提出了注意认知的后期选择理论约翰斯顿提出了注意认知的多阶段选择理论海因兹提出了注意认知的多阶段选择理论 拉希里最早提出了关于记忆神经生理机制:人的大脑皮层非定位说 图尔文(1)提出关于记忆生理机制的SPI理论,就是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框架中。 (2)利用在人作业和词干补笔研究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存时间。 艾克尔斯澳大利 亚 刺激的连续作用可以使神经元的突触发生变化 艾宾浩斯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 罗格德研究了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考比在研究中发现,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但是不影响外显记忆。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C ) A 70 - 84 B 75 ------ 84 C 70---79 D 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1 / 37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 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 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4.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 ×)2.思维奔逸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3.思维破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词语杂拌。 ( √)4.神经症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整。 ( ×)5.神经症起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没什么关系。 ( √)6.精神疾病导致自杀死亡的患者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 ( √)7.冻火鸡法脱毒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 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的一种戒毒方法。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

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16双相心境障碍;即有抑郁与狂躁期的心理障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科学和技术受科学理念的影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寻求生存的意 义哲学和宗教关于人类研究自身问题的新学科体系。 2.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 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 之上。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 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 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 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 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最新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举例及答案资料

练习题举例: 一、单选题 1.判别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基本标准是( B )。 A. 适应不良 B.痛苦或损伤 C. 其他人感到不适 D.违背标准 2.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这种心理障碍是( C )。 A. 抑郁 B.情感倒错 C.情感淡漠 D.焦虑 3.最早、最系统的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的学者是(C)。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4.关于区分变态心理非标准化方法的阐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确定心理现象常模的偏离 B.从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 C.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做是个体心智的低下 D.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答案】C 5.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适应方式,这种适应方式是()。A.积极适应B.消极适应C.主动适应D.拒绝适应【答案】B 6.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不包括()。 A.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B.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C.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D.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答案】D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是(C )。 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8.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B )。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 C.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D.对变态人格进行有效的咨询 9.易受暗示者往往容易出现()现象,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A.情绪和思维随环境变化B.思维随情绪发生变化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版)

变态心理学测试题一百道(答案 版)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测试题 1、对心理健康评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A ) P284— 286 A、注意力集中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B、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D能动地适应环境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2、从统计学角度,对心理异常的错误理解(A)P258 A、智商在130以上偏离常模,属于异常心理现象。 B、心理异常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C、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D智商在70~130,属于正态分布。 3、在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原则中不包括(D )。P260 A、心理活动是否有内在一致性 B、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 C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 D待人是否诚实、守信 4、(A )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P260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C、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D能正确认识现在和适应环境 5、(B )是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P255 A 、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C 、个体早期发展受挫D个体与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6、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D)区分法。P257 A、常识性 B 、非标准化 C 、标准

化D 、半标准化 7、幻觉是指(D )。P262 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 B、反复出现并非病理现象 C外界存在某一种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对强制性思维,错误的是(B )。P265 A、大量思维内容 B、并非是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C患者不主动控制 D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对妄想,不正确的是(D )。P266 A、是病态推断和;判断结 果B、无事实根据 C 、意识清晰下发生 D 、有事实根据 10、超价观念是指(D)。P268

变态心理学试卷

2009年变态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 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C.兴奋反应D.自由联想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 A.恐惧症 B.癔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 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 A.6种B.7种C.8种D.9种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B )P88 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D )P90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淡漠 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

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 P159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 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 A.感知觉障碍 B.思维不连贯 C.记忆力下降 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 A.谵妄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 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P7 17.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P10 18.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等。P37 19.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P39 20.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一3中被称为(解离症状),是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张厚桀版《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