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对策探讨

曲星华;李召芳;杨文东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总数3215例,剖宫产率为47.15%,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宫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34

【总页数】2页(PP.6212-6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