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一、评课的作用

1.评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评课能表现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方面所具有的水平,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评价,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方面的能力。

2.评课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通过评课可以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提高找到捷径。如果觉得别人的教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避免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同样的偏差。在评课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3.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对授课者来说,别人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宝贵的。赞扬是鼓励,批评是激励,鼓励和激励同等重要。赞赏会使你充满信心,批评能使你发奋图强。对评课者来说,一次友善、真诚、高标准的评课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管你的评课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可能会让别人终身受益,说不定你已经成了授课者心中的“偶像”,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老师!

二、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进行教学,但对教材所提供知识的应用和挖掘是不统一的,教材内容也不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全部,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内容都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学得懂、学得有兴趣。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轻重有别,要围绕重点内容,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器材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对概念或规律的讲解正确

教师在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中举出的实例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是物理课的最基本要求,要避免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举例的现象,比喻或与实际的联系都要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4)实验的选择、操作和分析

实验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见度,实验数量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操作

正确、规范,需要学生动手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注意教材中对学生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对知识的要求,不能忽视,而思想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不要有人为灌输的痕迹。

2.评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的因村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本班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自学为主”只适合爱好物理的学生;“合作探究”适合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对新概念、新规律的学习可以采用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包括让学生做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3.评教学素养

(1)课型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时间分配合理

(2)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流畅

(3)板书、板画规范,熟练,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应变能力强

4.评教学效果

(1)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

(2)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做练习)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团结合作精神或批判精神的体现

5.总体评价

(1)对一节课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成简短的几句话)

(2)有创新或特别值得提倡的方法、实验设计等

(3)提高或改进方面的建议,供教师参考

评课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格式,不同学科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通过评课表现风格、增进友谊、提高能力,使所有教师都在评课活动中共同成长。

注:评课要点是评课时可以考虑的一些因素,不必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按要点逐条依次评析。评课过程中各因素的先后顺序也可以随不同课型或个人习惯而变化。

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所探究的知识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知识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精心准备的“水杯乐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动听的“编钟音乐”不但展示出物理学之“美”,而且隐含着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界的景物和真实声音将学生引入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之中,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为本节课的“合作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判断哪些声音好听,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师围绕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一重点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实际探究过程自己得出结论,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进一步激发起了学习兴趣。

教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述正确,教师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真空实验作演示,操作正确、演示效果好,较好地突破了“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这一难点知识。教师展示的演示实验、多媒体投影的录像片段和画面都与重点知识紧密联系。教师设计的学生探究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团结、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了教育学生保持学校安静的学习环境,保持社会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全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探究的时间分配合理,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普通话流畅,课堂气氛宽松。教师注意了随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教师的设问、学生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和谐、活跃。教师恰当地、合理地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熟练。

学生学习情绪高,学习效果好。学生通过对自然界多种声音的比较,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比较细致,能够积极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相互配合、交流过程的热烈讨论以及传声实验中的一声“你好!”都充分表达了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明确表示有一些声音是自己“不喜欢”的,实际上学生已经表示了对净化环境的竭望,物理课使学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情感。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

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主要过程;学习了通过实验研究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方面的知识;培养了观察、实验能力和爱国家、爱自然、爱科学、团结和尊重别人的情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为学习知识而设计的,将实验现象上升到物理理论才能使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更有机地结合。对实验现象要进行深入地分析,教学中没有突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客观规律,没有解释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为什么会使声音变小?没有解释敲鼓的时候鼓皮上的小纸团为什么会跳起?没有回答教师自己提出的敲桌面时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与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没有对两次声音传进人耳必须前后至少间隔0.1秒才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的原因进行解释,而且这个“0.1秒”并不一定是声音“出去、回来”之间的间隔时间(从远处传来的或几个障碍物反射的声音都只有“来”,不需要“出去”)。教师对听诊器传声的解释也是不恰当的,听诊器管内不是空的,主要是通过管内的空气把声音传进人耳。

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性和科学性,听到鼓声时看到的只是纸团跳起,并没有直接看到鼓膜的振动;要强调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而振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发出人能听到的声音,向学生说明在自然界还有大量的振动发出了人听不见的声音(超声和次声);教师提出的闪电后10秒才听到雷声的问题,在学生解答以后教师应该补充说明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大,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教师在个别问题上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讲述回声形成时,学生猜测是“物体的反射”已经基本正确了,教师并没有解释(初中也没有必要解释)为什么要高大的物体才能产生回声,所以不应该要求学生“说准确一点”或者“再想一想”,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将声音的“反射”现象与光的反射作对比,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来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实验方案”难度太大,(教师都不能准确测定),即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来,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也会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使测量失去实际意义,这种课外作业形同虚设。建议让学生对前面做过的一些发声实验进行对比,并留下一些问题:一切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吗?上课开始演示的几个水杯发声时,为什么每一个杯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呢?布置学生在课外自行探究。这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作业不仅可操作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为继续学习声音的特性作准备。

建议加强课堂语言规范化训练,尽量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物理现象。“什么不能传播声音?”的提问是不准确的(“什么”已经隐含了某种物质或物体),应该说成在什么条件下声音不能传播?音叉“接触”乒乓球不要说成“挨到”乒乓球;减少讲述过程中的“好”、

“这个”等语气助词;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的文字与屏幕背景对比度太小,使字迹和表格显得不够清晰。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本节课缺少板书。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初中物理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有幸听了XX老师的X年级X册《XXXX》的新授课。从中我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中优秀的方法,同时也让我反省自己在教学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下面我就从从“兴趣、生态、思维、情感”四个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素质评价 XX老师的基本功扎实、所授知识准确且延展性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比较强。其次,教师形体语言、口头表达得当。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课堂上,XX教师具备较强的现场调控力和应变力,富有激情,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 XX整体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行为评价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老师始终以引导为主,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加深,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验中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中,XX老师设计了很多问题,希望大家思考后回答,在答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回答得虽然不是很正确,但黎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肯定,这样最大可能的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些较难的问题,XX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必须“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课堂必须遵循让师生双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的原则,教学设计上完整、结构上紧凑、在逻辑上严密,从而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评价 1.导入新课,让物理生活化。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

物理课怎样评课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一、评课的作用 1.评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评课能表现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方面所具有的水平,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评价,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方面的能力。 2.评课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通过评课可以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提高找到捷径。如果觉得别人的教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避免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同样的偏差。在评课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3.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对授课者来说,别人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宝贵的。赞扬是鼓励,批评是激励,鼓励和激励同等重要。赞赏会使你充满信心,批评能使你发奋图强。对评课者来说,一次友善、真诚、高标准的评课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管你的评课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可能会让别人终身受益,说不定你已经成了授课者心中的“偶像”,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老师! 二、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进行教学,但对教材所提供知识的应用和挖掘是不统一的,教材内容也不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全部,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内容都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学得懂、学得有兴趣。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轻重有别,要围绕重点内容,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器材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对概念或规律的讲解正确 教师在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中举出的实例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是物理课的最基本要求,要避免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举例的现象,比喻或与实际的联系都要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4)实验的选择、操作和分析 实验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见度,实验数量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操作正确、规范,需要学生动手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注意教材中对学生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对知识的要求,不能忽视,而思想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不要有人为灌输的痕迹。 2.评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的因村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本班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自学为主”只适合爱好物理的学生;“合作探究”适合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对新概念、新规律的学习可以采用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包括让学生做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3.评教学素养 (1)课型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时间分配合理 (2)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流畅 (3)板书、板画规范,熟练,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应变能力强

物理教研组评课记录

物理教研组评课记录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附录九:物理组评课记录(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评课记录 授课人:王大舟 授课时间:(1)、王文英老师:课堂体现严谨性,堪称“完美”;课堂教学非常顺畅,板书严谨。 由位移—时间关系过渡到平均速度再到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过渡自然; (2)、代建山老师:概念讲解透彻,举的例题经典,图像分析透彻; (3)、姜友兴老师:讲课很有节奏,不紧不慢.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尤其是解析图像.并用图像来处理问题方面;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紧抓高中课改,教学流程非常顺畅,体现讲练结合,讲解知识点,紧接着就是针对这一知识点的联系,加强巩固所学知识. (二)、《节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评课记录 授课人;李建波 1、评课教师:刘进军老师 (1).复习引入.学生上黑板书写复习内容.基本功很扎实

(2).重难点突出.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尤其是节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中求解偏转位移及偏转角.并作出偏转位移的求解法.而偏转角的求解让学生去推导. (3).示波器原理的介绍详细到位.学生反应较好. 2、评课教师:王大舟老师; (1).引课较好.能较好的创设复习情境.学生掌握较好. (2).授课流程流畅.由节电粒子的偏转引入到示波器.行境自然,建议容量稍大.分工得时上会更好。 3、评课教师:邹庆老师; (1).授课较好.较成功.内容详细.容量稍大.分工得时讲会更好.偏转一课时.示波器原理一课时. (2).一节课建议讲精讲详细.容量要适中 (三)、高一备课组活动 唐鸿江 1.以实验为基础。 ①实验操作.获取纸带 .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

初中物理复习课(浮力)(主讲:靳敏) 评课:谢雪梅初二物理组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靳敏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有序、靳老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浮力的定义及浮力的应用进行简单讲解复习。 创设了学生做练习的整体思路,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初步复习,再通过练习巩固。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讨论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题的考点和解题思路,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例题和练习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解决不同层次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为主体,给了学生以最大的空间,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上课班级:179班 听课教师:罗忠湘刘芳罗曙光易婵娟卢本永 张栋杰老师首先对于本次上课做了一个自我总结:本次上课能够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得益于卢本永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实验器材。为此特意卢本永老师及物理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张栋杰老师总结说,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感觉到教学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从本次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流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刘芳老师对本节课做了几点深刻总结,首先她对于本节课做出肯定。其次她也提出了一些诊断意见,她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出发,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刘芳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实现了,但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持注意。例如,在画电路图的时候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精准,规范。最好用尺子作图。另外,在教学用语上,要注意用词严谨,对于理科教学,语言中不能出现应该是怎么样,理科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它是要求思维严谨,数据真实有效。 易婵娟老师对于本节课也作出了评价,她从教学过程出发,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她认为这个教学过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她认为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还应该有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 物理组组长罗忠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物理组组织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很成功的。每位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有了提高。要提高教学水平,公开课这样的教学活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说课讲解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

初中《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张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从而引导学车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或者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

物理评课稿范文(共11篇)

篇一: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1-03-05 好评度:161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 陈红灵老师评课: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篇二: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4)规范化。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

初中物理(摩擦力)评课

初中物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主讲:谢雪梅) 评课:谢雪梅初二物理组 1、整体感觉 本节课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讲解,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学生实验的过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实验探究时,怎么把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谢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一些幻灯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并强调了在实验中注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老师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并没有拘泥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设计实验时,谢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得出结论?怎么进行表述等等。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请几个同学发言总结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在讲授实验和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的过程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验证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快慢》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评课稿 这节课已经结束,要我们听课者还沉浸于刚才热烈的课堂氛围中,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教师的教。二学生的学,下我将从这丙角度支做一下点评。 评价: 一.教师的教 1.老师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教学。例如关于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准备了与学和际生活相关的图片——“百米跑”使教学能够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分成几了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2.教师充分做到了面对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做到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质疑、发现。在教学中分别采用了“想想议议”、“合作交流”、“观察思考”“模拟表演”、“现场编题”等学习活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了不同表达方式,满足了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又通过六个“你知道吗?”将所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不仅带给学生以科学和震憾,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双服务于生活。 二.学生的学 看学生的学我觉得应该主要看学生是否“会学”、“乐学”、“学会”。由

于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了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所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愿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做到了主动解决问题,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表现上从开始的小游戏到小组合作交流,再到后来的编题、竞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显得异常兴奋,体现了学习“乐学”几名男同学对问题的分析和切入角度,看出学生学会了分析物理的方法,可见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2.学生的参与度上,这节课有22人参与了板演,45人参与了发言,参与人数达了100%,说明老师的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所以他们才有话可说,才争先恐后的说。 尽管课堂教学中老师有口误,尽管课堂中老师没能进行达标测评,可这仍然是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是一节值得推广的课。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

物理评课稿[汇总]

物理评课稿[汇总] 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武小强 本节课的亮点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运用了幻灯投影片的三幅图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摩擦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组织了科学探究。本节课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大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方案交流~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本节课选择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开展探究~内容适当~时机把握较好。 注重了对三维目标的渗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利用课堂即时资源桌子和学生手掌~让学生用手掌在桌子上摩擦~并交流他们获得的即时体验。又如: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两位学生桌子上安放一套实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 值得商榷之处有: 教学引入阶段: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固然可以~但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来说并不起多大作用。可否请一学生用力去推讲台前的 那张大的实验台桌。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先问推桌子的学生:你对桌子是否施加了推力桌子被推动了没有呢 然后面向大家:回忆一下前面学的内容~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根据大家的回答~桌子受到了推力~桌子应当会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形变。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桌子受到了推力既没有发生形变~也没有改变运动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说

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却解释不了~从而产生认知矛盾冲突~心理上就有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就比较自然的引出新课题的学习。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 有关摩擦分类的教学:本节课的设计是先给出定义~然后让学生来举例。我认为~学生的认知总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有理性认识。建议先让学生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然后进行分类~最后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 有关探究活动:探究课一般有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之分。本节课欲进行完全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等完全由学生来进行。结果在时间安排显得有些忽忙和不足。建议将完全探究改为部分探究~几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可以分给几个小组来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来实现全体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共同体验~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中~还是存在着教师自已"讲得较多"的毛病。应当放手让学生说~多抽几位学生说。教师穿插的语言要简洁~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简短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彰显他们的交流能力。 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本节课将一学生的实验结果不作交流分析~随意改动。教师科学态度的不严谨必将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当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学生实际不一致时~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展开教学~对此展开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就会理解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小车了。 物理评课稿:《串并联电路》评课 一、开篇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啊:“我们快过什么节了,”,学生答出圣诞节和新年,~随即打开课前布臵好在墙上的彩灯让联系生活~闪烁的灯光把

课程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文档

课程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文档 Grade 8 physics "atmospheric pressure" evaluation draf 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课程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评课稿文 档 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本文档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今天在本校听了朱老师《大气压强》一课,对于朱老师 的课说下自己的看法:本节课是浙教版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的大气压强。 这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再学的气体 压强。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大气压强的存在;2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及应用; 3、马德堡半球实验。朱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大气 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气压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 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让学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上课班级:xxx班 听课教师:xxx等 xxx老师首先对于本次上课做了一个自我总结:本次上课能够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得益于卢本永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实验器材。为此特意卢本永老师及物理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张栋杰老师总结说,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感觉到教学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从本次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流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xx老师对本节课做了几点深刻总结,首先她对于本节课做出肯定。其次她也提出了一些诊断意见,她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出发,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实现了,但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持注意。例如,在画电路图的时候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精准,规范。最好

初中物理评课稿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 )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 )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 )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 )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 )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 )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 )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