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我国实行自主办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现阶段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并且对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办学能力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标签: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办学能力

一、高校自主办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机构,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教育组织活动的权力,其办学思想不受来自于外部权力中心的控制或干预,在办学过程中按照教育规律和自身的特点来处理相关问题。

1.高校自主办学有利于追求真理,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探求真理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探求真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要学术研究只接受专业领域已证实的真理或根据科学方法和事实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不接受学术以外的任何力量的干预。然而,我国过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却是学校只能听令于政府行事,缺乏自主权,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各种有形无形的禁区,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因此,高校自主办学,不接受外界力量的干预,才能创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的环境,不断探求真理。

2.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有利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有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是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一般都心智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学习和研究的自然条件,他们的理论掌握也具备了学习和研究的知识条件,他们具有自主发展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只有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教育者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培养方案和选择培养方法,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来组织活动,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3.高校自主办学有利于高校本身经济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动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也是一项社会活动,高校需要通过扩大自主办学权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首先反映在教育经费的筹集上,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行,大学需要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承担本国高等教育的全部经费,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助以支持其日益增多的开支。对于高校本身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和社会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才有可能为社会提供更为适用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使高等学校自身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校自主办学的历史

现代中国大学的始建也秉承了西方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传统,北京大学蔡

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定位 学校秉承半个多世纪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经过长期探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依据《高等教育法》,以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为主导, 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产学研结合,教学 科研并重,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又包括由办学指导思想统领衍生而形成的学校定位、教育思想观念等,其 中学校定位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最直接、具实的体现。目前 学校定位的主要内容如下: (1)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2)类型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3)学科建设定位 以石油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4)层次定位 巩固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及培训。 (5)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 宽、适应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 面向石油、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7)发展方向定位 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 1 (8)发展战略定位 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学科建设重点突破、面向国内外开放办学、产学研结合5大战略。 二、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说明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学校办学的政治基础和理论指南。 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高校办学来讲,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伟大事业服务。 ?依据《高等教育法》?,指出了学校办学的法律基础。《高等教育法》的颁

浅谈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

一种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谈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主要特点,探讨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主要模式,研究了合作所办的学院(校区、分校)的主要管理模式。研究表明,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本质。 关键词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产学研 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有:中外合作,校企合作、校院(科研院所)、校际合作和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五种模式。目前,在探讨各种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相关文献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前四种合作办学模式,而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罕有涉及。可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是一种能够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1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主要特点 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2)人才培养层次基本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3)合作办学的本质是产学研合作。 1.2.1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分布在两类地区,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省区的市、地、

县;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等省的市地、县。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从所办学校的个数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占了总数的87%以上;从在校生人数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占了总数的93%以上。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实力较为雄厚,能够拿出财政资金支持办学,而自己单独办学的难度与投入又非常大;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通过合作办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有着强大的需求。 1.2.2人才培养层次基本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合作办学的层次覆盖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涵盖了整个高等教育的所有学历层次,形成了从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直到博士后的系列学历教育。培养的人才学历层次基本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像广东深圳、珠海,山东烟台、威海和荣成等经济高度发达地区,除需要普通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外,还需要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因此,合作办学的学院(校区、分校)还能够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技术人才。而云南、西藏、内蒙古等经济欠发达省区的地、县,主要需求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这些经济欠发达省区合作办学的学院(校区、分校)基本上为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高职、中职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甚至还进行一些职业培训。 1.2.3合作办学的本质重在产学研结合 地方政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通过招收学生拉动所在地区的消

如何更好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如何更好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等。并赋予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力。 落实高校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在于改变高等学校从属于政府部门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也就是说,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可以自行决定、处理事务的权力。大学只有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是,在实际办学中,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和强化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完善大学法人制度 法人化是现代大学自治权的重要保障。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认为独立自主是世界先进大学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大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不应该是某个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为了使大学不受大学之外各种力量的随意干扰和干预,大学法人化势在必行。按照权责对称的原则,大学在获取自治权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根据法律要求,对当前的大学实行法人化改造,并依法进行登记,使其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利益和责任。在那些自主独立的大学体系里面,校长可以由教授及其他学校员工选举产生;也可以像美国大学的模式那样,由学校董事会来遴选校长,校长对董事会负责。建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补充的副校长完全可以尝试由选举产生。校长无论以哪一种方式产生,大学校长要有真正的权力,也要负起全部的责任。 2.加强教育立法、执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教育立法,对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加以具体的界定,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给予保障。目前我们有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法《高等教育法》,虽然它赋予的办学自主权与我们所理想的办学自主权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必竟有了法律保

[浅谈,具有,中国特色,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

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产业学院是基于中国国情和高职办学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并具有特定的产业服务对象、综合的服务功能和产学之间形成紧密互动机制等特点。产业学院的定位是对高职发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是具有中国特色高职办学模式的实现形式。 按高职院校整体的服务对象分类,目前我国的高职学院主要有三类:一是服务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综合高职学院;二是具有明确产业服务对象的产业学院,学院与该产业中的众多企业有着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三是混合型的高职院校,这是介于前面两类高职院校之间的,某些专业或专业群以当地产业发展为服务面向,某些专业和专业群又从属于某个行业,专业和专业群的服务对象集中度不高,呈现较为零散的状态。 一、产业学院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提出的产业学院,具有与英国“产业大学”完全不同的内涵。笔者认为,“产业学院”是指一所独立的高职院校基于服务对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属性,即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开发等方面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面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办学过程中与该产业的龙头企业有着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产学深度合作关系。“产业学院”与“教育的产业化”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教育的产业化”是将教育等同于一般的产业,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则操作,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运行机制。教育具有公共屙陛和公益性,担负着传承文明、发展个性、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完全实现教育的产业化运作是不现实的。“产业学院”也与“产业管理”和“产业出资”有着根本的区别,那些由企业出资或委托管理的高职学院,如果企业和学院之间没有服务关系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也不能归属于产业学院的范畴。 产业学院的定位是一种事关大局、意在长远的战略定位,追求的是一种背靠大行业、大企业,全面、持续和深度开展校企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与横向分散性产学合作的地方性综合性高职学院不同,产业学院与龙头企业开展围绕行业发展为主题的全方位产学合作。不仅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更主要的是通过校企之间持续、紧密的合作,不断整合教育资源,集聚办学力量,提升教育层次,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整体专业设置、科技开发、双师型师资队伍及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直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产业学院的定位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及其整体规模效应,也更有利于以服务行业为基点,以互动和双赢为模式,推动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产业学院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产业学院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科研咨询、员工培训等多项功能具有明确的产业服务面向,并具有一定的集中度。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院有意识地进行资源的相对集聚,使主要专业与服务产业的特定对象相匹配。

关于办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办学定位的思考 这次关于办学定位思想的大讨论,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这是基于“办部队满意院校”,“出作战顶用成果”,“育打赢需要人才”的深层次思考,是大学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总纲。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够真正去切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切合军校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凝练出大学的办学特色,确定大学的办学思路。 作为大学的一名普通基础课教员,结合我们学校实际,现在就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 我们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的潜力,一句话,就是要“以人为本”。不妨借鉴一下西方名校的办学理念——牛津大学:探测、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剑桥大学: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哈佛大学: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学生。 对我们军校来说,军事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必须顺应历史条件的变化,适应军事斗争实践的发展要求,同军事斗争准备的步伐相一致,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从部队实际看,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军事人才,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以下几个精神层面的素质的锻造。 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是军事人才最为重要的精神素养。科学精神要求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它能够矫正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点和视角,提供认识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信仰。有了科学精神,就会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了科学精神,对高技术战争的实质就会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不夸大也不低估高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有了科学精神,就能够在信息海洋中拨开战争迷雾,抓住潜藏在战争转型期表象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认识和揭示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科学预测和把握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及走向。有了科学精神,就能够站立在军事变革大潮的前沿分析和思考问题,从国情军情出发,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人成才,除了要具有科学精神和各种基础的或专业的知识外,价值观念与科学精神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发现自己

地方高校改革要找准办学定位“接地气”.

地方高校改革要找准办学定位“接地气” 2015-04-15 目前,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正处在“深水区”。因为参加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阅读了2009年以来进行合格评估80所地方高校的专家评估报告,对地方高校改革发展有一些理性的建议与思考。 黄达人举例:某高校在2010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2013年教育部提出向应用型转型以来,这所地方高校也跟着高喊“向应用型转型”。 另一位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2014年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两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一个是被树立为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先进典型的大学竟然没有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另一个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联系点的地方高校也没有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应用型、地方性是对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有些地方高校忘记了这两个基本点,他们的改革究竟是为了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还是为了学校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好处?”黄达人问。 地方高校领导常问黄达人:“您访问了中外200多位优秀大学校长,最钦佩谁?” 黄达人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浙江警察学院自2007年升格为本科以来,坚持办公安专业教育不动摇,几乎不招非公安专业的学生,现在该校毕业生就业率98%,且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公安系统工作。 “作为大学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把学校定位找准。”黄达人认为,首先是从国家层面来说,怎么把地方高校放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考虑,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做哪些调整;其次是在学校层面,每一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立足定位办好学;第三是在学生层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真正体现高校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对接地方优势产业,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就是拍地方政府“马屁”吗? 黄达人在担任中山大学校长期间,就明确提出把广东的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布局与建设的依据。中山大学不是农业高校,但是同样公开高举农业、海洋大旗,其农业、海洋等学科都是为服务广东的需求而做的。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学院、中山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都是一流的学科。之所以瞄准这两个领域,因为广东核电用的

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论我国高校的自主办学 我国实行自主办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现阶段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并且对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办学能力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自主办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标签: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办学能力 一、高校自主办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机构,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教育组织活动的权力,其办学思想不受来自于外部权力中心的控制或干预,在办学过程中按照教育规律和自身的特点来处理相关问题。 1.高校自主办学有利于追求真理,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探求真理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探求真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要学术研究只接受专业领域已证实的真理或根据科学方法和事实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不接受学术以外的任何力量的干预。然而,我国过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却是学校只能听令于政府行事,缺乏自主权,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各种有形无形的禁区,阻碍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因此,高校自主办学,不接受外界力量的干预,才能创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的环境,不断探求真理。 2.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有利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有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是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一般都心智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学习和研究的自然条件,他们的理论掌握也具备了学习和研究的知识条件,他们具有自主发展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只有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教育者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培养方案和选择培养方法,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来组织活动,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3.高校自主办学有利于高校本身经济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动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也是一项社会活动,高校需要通过扩大自主办学权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首先反映在教育经费的筹集上,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行,大学需要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承担本国高等教育的全部经费,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助以支持其日益增多的开支。对于高校本身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和社会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才有可能为社会提供更为适用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使高等学校自身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校自主办学的历史 现代中国大学的始建也秉承了西方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传统,北京大学蔡

“开放式”办学模式研究方案(高等教育)

“开放式”办学模式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略) 二、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开放式办学模式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传统办学模式而提出的,具有丰实的内涵,简言之即为打破以往的仅限于校门内、萎缩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传统办学模式,敞开校门,使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开放。做到学校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方面教育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形成大教育观。 开放式办学特点具有辅射性、主体性、创新性、时代性。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特点即具有开放性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如果说应试教育的任务还可能由学校和教师独揽的活,那么,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要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

适应,因而,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来看,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 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我们实施开放式办学提供了又一有力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的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等无一不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渗透着”开放“的理念,只有实施开放式办学,帮能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达到课改要求。 3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环境进行信息交往,系统才能有序运行。教育系统也不例外。 4、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在自己的圈子中发展,事业的发展空间必将越来越窄,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程度都会爱到限制,只有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才有活力,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纳别国发展之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和科学文化,结合国情,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国家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发展潜力才可得到不断的挖掘,发展空间才可行到不断的拓宽。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辉煌业绩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做为学校也必须打开校门开放办学,引进外部人力物力资源,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方法,

一些大学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

福建省省属重点高校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 省内部分高校 1.厦门大学 办学定位: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战略途径: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近年来厦门大学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加强应用”的思路,坚持“树优势、争一流、创名牌”的理念,逐步构建起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巩固、重点突出、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2.福州大学 办学定位: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战略途径: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建设我国东南地区强校。 学科特色:坚持理工结合,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开放式办学,与社会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福建师范大学 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培养造就职业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的教学型大学。 战略途径: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基础教育、造就优秀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融入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对外交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学科特色: 4.福建农林大学 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 战略途径: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教学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成为福建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綦地,为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为例 一、办学定位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一)地方高校的发展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层 次得到了提升,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社会能力要求也提高了,但地方高等学校的区位布局和服务分区并未改变,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对地方院校的发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基础和方向,也是培育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对地方贡献求支持,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在众多影响地方院校发展的因素中,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是影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学科建设的宏观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科建设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做好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哑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 和智力支持 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仍然主要是为地方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而这两个核心问题主要依靠高校来解决,地方学校要充分发挥作为当地智力、科技、人才、文化和信息中心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充当智囊团,为其提供决策咨询;学校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与地方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相关的学科专业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予以重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合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当地文化

地方高校如何特色发展

地方高校如何特色发展 栏目分类:教育视点日期:2015-10-10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访问量:204 办学特色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推动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是由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决定的,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演变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从层次上看包括特色高校、特色院系、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从功能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服务特色和文化传承创新特色。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立身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湖北地方高校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调结构、着力推改革、着力强学科,打造地方高校育人特色。 一是着力调整地方高校专业结构以形成育人特色。建立目录指南机制,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每年公布限制设置、禁止设置的专业名单,避免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造成结构性过剩。建立评估监控机制,对新办专业、布点较多专业,实行合格评估、专项评估。建立预警退出机制,每年向社会通报各高校、各专业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初次就业率、新生报到率,作为招生计划、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聚焦重点和优势,压缩“平原”,多建“高峰”,集中建设好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 二是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形成育人特色。本科高校以“校企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重点,推进实施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农林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高等职业教育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是着力做大做强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以形成育人特色。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从湖北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出发,加快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加快发展需要的,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湖北特色学科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强调特色发展和优势集成。大力促进地方高校传统学科改造提升。理科改造要注重“科教协同”,把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工科改造要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校企共建力度,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优化发展农、医、经、管、法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 [摘要]依托社区学院建立商学院是商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商学院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学院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同时也顺利实现了企业文化资源向社区教育资源的转化,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商学院社区学院一体化协同创新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搭建“时时可以”“处处可以”“人人可以”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区域内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通常认为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的深度合作。中关村学院与区域内企业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共同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商学院,为社区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共同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提供了校企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案例。 一、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一大主体,如何整合并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地通过大量摸索,逐渐形成了“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都发挥了作用。但是,这些模式的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根本性缺陷,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合作理念存在偏差。校企合作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四方“互利多赢”。遗憾的是,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社区学院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培养上。企业方面则单纯地将校企合作看成为本企业培训熟练员工、提供实习基地等方面。双方均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社会等另外两方的利益,未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需求。其次,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是社区学院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合作为学生安排稳定的、实质性的实训基地。企业则普遍对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态度冷淡,行为被动,主动来寻求与社区学院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给予院校的资助基本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对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企业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其积极性降低。最后,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运行机制。从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来看,普遍存在着短期合作可以、长期合作难以持续的问题,总体表现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动力机制未能较好发挥作用等问题。

办学模式改革实施实施方案

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 日期:

东西湖职校办学模式改革总体方案 2010-12-16 为促进我校改革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校,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计划2年(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完成。 一、改革原则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选择,我校办学模式改革原则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模式,基本保持现有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树立五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树立市场供需观念、就业导向观念、能力本位观念、校企合作观念、教产结合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向实用性、专业化转变,教学方法向技能性、多样化转变,教学手段向直观性、现代化转变。 二、改革目标和内容 遵循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办学,学校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1、校企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 (1)与企业形成深层次的合作。 企业在学生实习、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指导和服务。实行定向、订单式培养,学校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为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重点专业与企业形成生产联合体或在企业的帮助下形成较为完整和独立的生产实体,教产结合,直接融入地方产业链,为地方经济服务,并以此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专业发展,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2)成立三个职教委员会,开展实质性工作。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及行业、企业资源,发挥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政府的主导下,由学校牵头联合行业、协会、企业、相关院校,共同组建XX职业教育集团或XX职教中心,为松散型组织形式。融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材开发、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实现“职教集团化”办学。

更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1

如何更好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理重点提出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把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升到了一个国家复兴大事的高度!听完陈老师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结合自己在网上整理的资料谈谈如何更好的落实高校办法的自主权! 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等学校为保障办学活动符合客观规律和自身特点,依法充分享有的自主组织、实施、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资格和能力。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对于改善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增强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完成人才培养使命具有重要意义。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但是我国在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方面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招生自主权。学校无权决定招生计划、生源分布、确定收费标准、招生标准等,而目前这些权力分散在行政部门和地方物价部门,这样做束缚了学校的手脚,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2.专业设置权。专业的设置更多的是学术专家的事,他们比其他人更

清楚自己的学校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好,而目前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专业审批目录有悖于高等教育的规律,有碍于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不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3.教学管理权。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教育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课时等,使学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余地很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4.财务自主权。首先,当前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一年两次预、决算计划报表的做法不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其次,目前仍按照1992年招生数下拨教育事业费的做法明显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再次,部分高校学费的30%上交地方财政后,返还不及时影响了学校安排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最后,政府对校办产业包括科技产业利润征收所得税的政策,不利于扶持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 5.文凭发放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发放是学校自主权内部的事。教育部统一印制、分发,而且审批手续繁琐。这表明政府对高校的一种不信任感,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不法分子更便于伪造,因为全国统一,伪造者只需伪造一个印模就可以了。 6.国际学术交流自主权。高校在对外交流方面并没有享有真正的自主权,所有的出国人员都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批,限制了高校的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邀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访问需由教育部统一发邀请函,给学校工作造成不便,如手续繁琐,周期拉长,难于向受邀方解释等等,也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_校中厂_厂中校_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何业军

“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何业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48404)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现教育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实践为例,从其形成背景、运行实践、出现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chool-running Mode of "Factories in Colleges,Colleges in Factories" HE Yajun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Guangdong548404) Abstract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to train large numbers of high-quality skille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rough tak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alize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s of enterprises and society.The"factories in colleges,colleges in factories"school-running mode is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deepening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an realize the tripartite benefits of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Taking the school-running mode of Zhongsha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the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forming background,operating practices,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mbin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1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形成的背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以学校为主体的新加坡“教学工厂”,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增长,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企业办学”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模式等。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形成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2009年以来,中山市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大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精神,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2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引进30家市内行业协会入校办公,与多个镇区共建产业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 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运行实践 2.1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整个城市由24个镇区组成,基本上每个镇区都具有鲜明的经济特色,如沙溪的服装行业、 古镇的灯具行业、小榄的工商业和南区的电梯行业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挂牌成立以来一直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建成了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33个专业。学院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引入多家企业和行业入校,与多个镇区共建产业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组建了7个市级应用技术研究所,80多名教师成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首期投资1.3亿元的工业中心项目已启动建设。 2.2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所在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借鉴了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经验,实行“一年三学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的学习每年被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实施地点在学校,由学校专任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第二学段实施地点在工厂,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初步接触工厂实际环境,以体验企业氛围和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为主;第三学段实施地点主要在学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融合。大三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学生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在校学习之后,进入工厂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双导师“制。其中学生的顶岗实习与一般工人的工作完全相同,但每个星期会有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在企业的“厂中(下转第29 页) 高教论坛

转型发展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再设计

转型发展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再设计 高校办学定位是关系“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的根本性问题。所谓办学定位,是指一所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类型、层次、目标。明确办学定位,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越来越开始关注和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科学定位的意识越来越强。理论界对办学定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深刻,研究内容涉及办学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学定位的属性、办学定位的内容等。总体来看,目前关于办学定位的研究比较散乱,不够系统,研究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的实证性分析较多,对办学定位的理性分析不够。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大学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定位不准成为一些地方大学在发展中陷于困境的症结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社会需要一些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种转型,对一些地方高校如何定位问题提出了新挑战,转型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成为地方高校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尽快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关键环节。本文借鉴生态位理论,根据省属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探索转型背景下的办学定位问题,为省属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一定参考。 一、生态位理论与高校分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中等程度的大众化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院校已达2442所,本专科在校生2391.32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达到9675人。如此规模的高等教育,可谓大学林立、学子荟萃。但是,如此众多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却给人“千校一面”的感觉,大楼高耸、学科专业雷同,所有学校都在争创一流、争相升格,在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同高校应有的特色。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必然导致高校对办学资源需求的趋同,并由此导致高校之间就相同办学资源的激烈竞争和办学模式单一,这与生态系统中生存竞争现象和生态位理论颇为近似。

地方高校办学定位问题探讨

第22卷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2No.2 2005年5月Jour nal of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M ay.2005地方高校办学定位问题探讨X 曹毓民 (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苏苏州215011) 摘要:科学定位是高等学校的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什么是定位,定位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科学定位等等是高等学校特别是我校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明确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办学;科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5)02-0115-04 高校的科学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建立自身优势,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校要从科学定位入手,在培养合格人才、加速科技转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什么是办学定位 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指办学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及学校所处的环境,从办学条件与办学现状出发,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奋斗目标、建设的重点和办学的特色。因此,一方面,办学定位应该具有继承性,另一方面,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办学者的教育思想会有所变化,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者的/定位0理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谁对学校的办学进行定位 /办学定位0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也是高校面向社会行使办学自主权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中,各类高校都十分重视面向社会找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并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这是办好高校必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办学定位的主体是谁呢?这涉及到办学自主权的行使者是谁。首先要在观念上将举办者和办学者区分开来。/举办者0是拥有学校财产所有权的投资者,/办学者0是经营学校的管理者。给/学校定位0的主体是办学者,而不是举办者,在一般情况下办学者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要考虑投资者的愿望。在我国,公办学校的/举办者0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国家,国家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高等教育的教育方针、基本制度以及高等学校的组织活动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举办者0的意愿。办学者是一个/集合0概念,是校长及其管理者等所形成的群集,学校党委是办学者意志的集中体现,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治校者的地位。/办学定位0不仅仅是校长等少数人的事,而且是要由一定的群体参与的多数人的事,/办学定位0只有在获得学校中大多数人,特别是教师和基层管理者的认同后才能在办学实践中有效实施。 三、办学定位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高等学校要明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何需求,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科学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教学、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充分发挥,真正能适应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实质上是对高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宏观位置的战略选择。 二是办学类型和层次定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本校的类型和层次。其实质主要是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我 115 X收稿日期:2005-03-15 作者简介:曹毓民(1964-),男,浙江宁波人,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