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一)肝功能不全得患者用药

肝脏就是人体内最大得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得生理功能,首先就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与加工得中枢,并把多余得物质加以储存;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与解毒功能,对绝大部分进入人体得药物与毒物,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得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原料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药物与寄生虫得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得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另外,肝脏又就是许多药物代谢得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得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特别就是给予有肝毒性得药物时更需谨慎、

1、肝功能不全患者得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得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得药物使

(4)对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得患者可选用对肝功能毒性小,从肾脏排泄得药物

(5)开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到

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得选择

(1)可按常量应用得药物: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她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与多黏菌素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

(2)对严重肝病者需减量使用得药物(对一般肝病者可按常量应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氟罗沙星、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等

(3)肝病者减量用药:林可霉素、培氧沙星、异烟肼(异烟肼在肝炎活动期避免使用)

(4)肝病者避免使用得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磺胺类。

(二)肾功能不全得患者用药

肾脏就是药物排泄得主要器官,也就是药物代谢得器官之一,极易受到某些药物得作用而出现毒性反应、肾毒性得表现有轻度得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肾衰竭,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形尿、血肌酐、尿素氮值升高,严重时可引起少尿、无尿或肾衰竭。磺胺药除引起血尿外,还可发生结晶尿。肾功能

受损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机体对药物得敏感性均可能发生改变、

1、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1)吸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单位数量减少、肾小管酸中毒。如VD羟化不足,可导致肠道钙吸收减少、慢性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这些均减少药物得吸收。

(2)分布:肾功能损害能改变药物与血浆蛋白得结合率。一般而言,酸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如苯妥英钠、呋塞米,而碱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变(普萘洛尔、筒箭毒碱)或降低(地西泮、不啡)。其作用机制为:

①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②酸性代谢产物蓄积,竞争血清蛋白,使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

③血浆蛋白结构或构型改变,导致药物与蛋白结合

点减少或亲与力下降。

肾功能不全,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药物分布容积也可改变。大多数药物表现为分布容积增加,某些蛋白结合率低得药物,如庆大霉素、异烟肼等分布容积无改变。例外得就是,地高辛分布容积减少。

肾功能不全所致药物蛋白结合率及分布容积改变得临床意义很难预测。一方面,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毒性增加,但另一方面,分布窖增加,消除

回忆,半衰期短。

(3)代谢:

肾脏含有多种药物代谢酶,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反应在肾脏均可发生,所以有肾脏疾病时,经肾脏代谢得药物生物转化障碍、如尿毒症患者VD3得第二次羟化障碍。由于肾功能受损,药物得代谢也可能发生改变、如药物得氧化反应加强,还原与水解反应减慢,对药物得结合反应影响不大。肾功能损害患者对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与普萘洛尔得排泄均较正常人快。

(4)排泄:肾功能损害时,主要经肾脏排泄得药物消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因药物在体内蓄积作用加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如下:

①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如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都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急性肾小球肾炎及严重肾缺血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上述药物排泄减慢。

②肾小管分泌减少。

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得内源性有机酸可与弱酸性药物在转动上发生竞争使药物经肾小管分泌减少、轻、中度肾衰竭时,这种竞争所致得有机酸排出减少可能比功能性肾单位减少更重要。

③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酸性产物增加,尿液PH下降,弱酸性药物离子化减少,重吸收增加。

④肾血流量减少、

某些疾病,如休克、心力衰竭、严重烧伤均可致肾血流量减少、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重吸收功能均可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肾药物排泄减少。

某些药物在体内得代谢产物仍有药理活性,甚至毒性,肾功能受损时,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产生不良反应、其中最典型得就是普鲁卡因胺,其代谢产物N-乙酰卡尼85%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半衰期从正常人得6小时延长到45小时。美托洛尔肾排泄其代谢产物去甲基美托洛尔仅为5%~10%。当肾功能不全时其半衰期为正常受试者得4~6倍。在肾功能不全时,抗生素不能及时排出,在血与组织内发生积蓄,更易出现毒性反应。

(5)肾功能不全者机体对药物得敏感性改变:镇静、催眠药对慢性尿毒症患者得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肾功能不全患者对甲基多巴得降压作用更敏感、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现象得产生就是由于肾功能损害导致血-脑屏障功能受损,进入中枢神经得药量增加所致,而不就是真正得机体敏感性改变。尿毒症患者常伴有电解质及配套平衡紊乱、如低血钾可降低心脏传导性,因而增加洋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得心脏传导抑制作用;酸血症与肾小管酸中毒可对抗

儿茶酚胺得升压作用。这些现象就是敏感性发生改变得典型例子、无论就是药物分布得改变,还就是机体敏感性得改变,肾功能损害时机体对药物得反应性均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临床应用在予以考虑、

2、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肾脏毒性大得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避免与有肾毒性得药物合用

(4)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具有双通道排泄得药物

(5)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6)定期检查肾功能,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药物剂量。

3、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得选择

(1)可按正常剂量略减剂量使用得抗菌药物: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红霉素、螺旋霉素、吉她霉素、氯霉素、磷霉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环丙沙星、甲硝唑、酮康唑、异烟肼、乙胺丁醇

(2)可按正常剂量减半使用得抗菌药物:青霉素、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氯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她啶、头孢唑肟、头孢

吡肟、拉氧头孢、氨曲南、亚氨培南、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3)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应用时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并显著减量使用得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替考拉宁、氟尿嘧啶

(4)禁用得药物: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妥因、萘哌酸、特比萘芬等。四环素、土霉素得应用可加重氮质血症,硝基呋喃与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产生对神经系统得毒性反应、故均不宜应用,可选用其她抗菌活性相仿、毒性低得药物替代。

肾功能不全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①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②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 ③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④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 ⑤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⑥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药物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二、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是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 (双通道)排泄。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多西环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头抱曲松、头抱哌酮/ 舒巴坦;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夫西地酸、利奈唑胺等。 ②可应用:治疗剂量需适当调整: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包括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头抱唑啉、头抱氨苄、头抱拉定、头抱呋辛、头抱他啶、头抱地尼、头抱泊肟、头抱吡肟等;氨曲南;头抱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氟康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③尽量避免使用:确有应用指征者调整给药方案(慎用): 此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MD ),调整 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包括磺苄西林;头抱替唑;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④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妥因、特比萘芬、头抱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三、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当肾功能不全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

肾衰常用药物

肾衰常用药物 *导读:在西医治疗肾衰竭的领域中,直接对肾衰竭患者对 症降低血肌酐、消除蛋白尿的药物有很多,如我们平时所说的血肌酐片、爱西特、尿毒清等等,它们都可以达到降血肌酐的目的。…… 尽管药物多种多样,药名形形色色,专家认为,不管是肠道排毒,还是利用药物的吸附和修复双重作用进行快速排毒,通过药物降低血肌酐,无非都是人工排毒,降血肌酐药物在治疗理论上只能起到替代肾脏的功能,不能对已经受损的肾脏起到修复作用,且如果长期单纯的服用这些降血肌酐的药物,会使尚有功能的肾脏也会逐渐丧失,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最终还将会走入尿毒症。下面将对几种常见降血肌酐的药物进行分析:一、尿毒清颗粒 尿毒清颗粒属于中成药,是临床常见的降血肌酐药物中的一种。从成分中我们可以得知,尿毒清中含有丹参、黄芪、川芎等药物,其中黄芪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活性,具有利尿及升高血浆白蛋白等作用,川芎具有降低血压、抗氧化的作用,但由于尿毒清颗 粒属口服药物,在降压、扩张血管等方面药效较慢,其只能在短时期内改善的患者恶心、全身乏力等症状,在提高血浆ALB,减轻肾小球过氧化脂质损害,延缓肾小球硬化作用不明显,也就是

尿毒清颗粒对于肾病的治疗对症不能胜症,只能降低血肌酐,最终起不到治疗的目的。 虽然尿毒清颗粒能有效降低血血肌酐和尿素氮等尿毒物质,总有效率达到 73。92 %。专家客观对其进行了解释,服用尿毒清颗粒就是一种直肠透析,同其他透析一样,长时间应用也会产生依赖,建议谨慎服用。 二、爱西特 爱西特也是肾衰竭患者临床常用药之一,又叫药用炭胶囊,其由于能有效降低血肌酐而被广大肾衰患者所青睐。从成分来看,爱西特为高分子碳化物,主要治疗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血液透析者、高尿酸血症的痛风症等。因为爱西特具有丰富发达的空隙,比表面积每克可达1200平方米以上,在胃肠道中能迅速吸附血肌酐、尿酸等有害物质,能够减轻肾脏的排毒负担,从而延缓肾衰竭的进程。可爱西特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恶心、呕吐、憋气等症状;另外爱西特片剂可灌肠治疗,用于抢救重型肾衰患者。 虽然爱西特在治疗肾衰竭方面的确有一定的优势,爱西特可在一定阶段内减少血液透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血肌酐与尿素氮,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但是仍然不得不提醒肾衰竭患者注意,传统的治疗肾衰竭的西药在初期是有效的,但后期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血血肌酐、尿素氮居高不下出现难以控制的症状,最终会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微化中药如何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一)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并把多余的物质加以储存;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对绝大部分进入人体的药物和毒物,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原料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药物和寄生虫的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另外,肝脏又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有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谨慎。 1、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的药物使(4)对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功能毒性小,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开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

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1)可按常量应用的药物: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和多黏菌素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 (2)对严重肝病者需减量使用的药物(对一般肝病者可按常量应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氟罗沙星、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等 (3)肝病者减量用药:林可霉素、培氧沙星、异烟肼(异烟肼在肝炎活动期避免使用) (4)肝病者避免使用的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磺胺类。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一)肝功能不全得患者用药 肝脏就是人体内最大得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得生理功能,首先就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与加工得中枢,并把多余得物质加以储存;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与解毒功能,对绝大部分进入人体得药物与毒物,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得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原料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药物与寄生虫得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得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另外,肝脏又就是许多药物代谢得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得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特别就是给予有肝毒性得药物时更需谨慎、 1、肝功能不全患者得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得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得药物使 (4)对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得患者可选用对肝功能毒性小,从肾脏排泄得药物 (5)开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到

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得选择 (1)可按常量应用得药物: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她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与多黏菌素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 (2)对严重肝病者需减量使用得药物(对一般肝病者可按常量应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氟罗沙星、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等 (3)肝病者减量用药:林可霉素、培氧沙星、异烟肼(异烟肼在肝炎活动期避免使用) (4)肝病者避免使用得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磺胺类。 (二)肾功能不全得患者用药 肾脏就是药物排泄得主要器官,也就是药物代谢得器官之一,极易受到某些药物得作用而出现毒性反应、肾毒性得表现有轻度得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肾衰竭,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形尿、血肌酐、尿素氮值升高,严重时可引起少尿、无尿或肾衰竭。磺胺药除引起血尿外,还可发生结晶尿。肾功能

浅谈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浅谈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发表时间:2014-07-07T16:22:40.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齐艳春[导读] 另一方面,肾病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药物与蛋白结合的量减少,游离部分增加,这样肾排泄药物的速度减慢[2]。齐艳春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使药物的排泄减慢,造成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药物的毒性。因此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剂量和品种的选择,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76-01 Discussion on renal insufficiency patients medication Qi Yanchun (Central Hospital of Chao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Liaoning Chaoyang 122000) 【Abstract】the kidney is the main way of drug excretion, renal insufficiency patients can make drug excretion slowed down, causing drug half-life is prolonged, increased drug toxicity. So for renal insufficiency patients for drug treat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ose and the choice of varieties,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 drug use is toxic to the kidney. 【Key words】 renal insufficiency; medication 肾功能不全患者,不但药物排泄减慢,而且药物代谢也会发生改变。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药物分解代谢方面常表现有药物氧化过程正常或加快,还原过程减慢,乙酰化正常或降低,水解过程正常或减慢,并容易产生代谢物的蓄积,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会相应延长[1]。另一方面,肾病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药物与蛋白结合的量减少,游离部分增加,这样肾排泄药物的速度减慢 [2]。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药物品种,酌减药物剂量与给药次数。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应注意以下几项: 1 按药物的有效成分由肾脏排泄的比例选择药物和用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按药物的有效成分,由肾脏排出的比例来估计药物的肾毒性。药物有效成分由肾脏排出少于15%者,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一般认为无害[3]。由肾脏排出大于40%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无害,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若无过敏反应可认为无害;另一类可导致肾脏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肾功能不全时应严格控制。 2按肾功能的损害程度递减药物剂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减小药物的剂量,即使应用对肾有一定毒性的药物,也可因剂量的减少而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一般认为,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测定肾功能的可靠方法,而且它与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呈反比关系[2]。例如某一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其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时,此人药物半衰期为1小时,当肾功能减退,内生肌酐清除率为正常的50%时,则药物半衰期为2小时。有人按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大小,将肾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递减药量[4]。有人认为,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正常的25%时,则治疗方案应改变[3]。 3 肾功能衰竭时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 3.1 对肾脏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必须大大减量 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这类抗生素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且有严重肾毒性,若长期使用,必须监测血药浓度。 3.2有的抗菌药物虽然通过肾脏排泄,但毒性不大可适当调整剂量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异烟肼等,这类药物需要调整剂量,但不必过大,也不需要测定血药浓度。 3.3完全通过肾外排泄,则其用量不必调整 如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虽由肾脏排泄,但在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消除率并不降低,其用量可正常,少数慢性肾衰竭患者除外。 3.4在肾功能减退时不宜使用的药物 如四环素类可诱发肾脏损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尿毒症;氯霉素的代谢产物有蓄积,对肾脏有损害;呋喃妥因治疗药物感染的效能是靠它在药物中的浓度,而在肾功能衰竭时排出量极少,故这些药物在肾功能衰竭时不宜使用。4根据肾功能的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当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排泄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的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调整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减量法、二是延长给药间隔、三是二者结合[5-8]。 4.1减量法是将每次剂量减少,而用药间隔不变,按肾功能化验结果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剂量。如肾功能轻度、中度和重度损害时,抗菌药物每日剂量分别减低至正常剂量的2/3~1/2,1/2~1/5,1/5~1/10[5]。减量法的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 4.2延长给药间隔是每次给药剂量不变,但间隔延长。该方法的血药浓度波动大,可能影响疗效。总之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要明确诊断,依照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患者的病理状况,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同时避免有肾毒性药物的合用。 参考文献: [1]王怀良,陈凤荣。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2]朱依谆,殷明。药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3]叶咏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 [4]李守龙。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2) [5]李大魁,张石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 [6]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38.

肾功能不全用药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来源: 责任编辑: 时间:2010-08-18
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对于同一药物、相同剂量,肾功能正常患 者使用可能是安全的, 但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则可能会引起蓄积而加重肾脏损害。 由于药物的 有限性(品种、疗效有限)和疾病的无限性(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无限),所以对肾功能不全者 进行药物治疗时, 不能简单地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为标准, 还应考虑所用 药物对肾脏有无损害, 特别注意在品种和剂量上的选择应慎重。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 和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诊断和治疗目标在治疗时,首先应明确疾病诊断,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 现状作出准确的分析,合理选择药物,既要针对适应证,又要排除禁忌证;接着应明确治疗 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治标或治本,还是标本同治。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目标是否达到,以 确定用药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避免盲目用药。
2.忌用有肾毒性的药物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更应谨慎,对可 能致肾损害的药物应尽量不用;凡必须用者,应尽量采用肾损害较小的药物来替代,可短期 或交替使用,切不可滥用。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产生新的肾损害凡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者,要注意药物间的相 互作用,警惕药物间的代谢产物形成新的肾损害。许多情况下,要明确肯定中药特别是复方 的肾损害作用常很困难。在某些病例中,把肾损害作用完全归于某一药物,恐怕也不完全符 合事实。所以,作为执业药师应熟知哪些药物能引起肾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如 何,对于预防和发现药源性肾损害十分重要。
4.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可出 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治疗时应祛邪扶正并举,这在肾衰治疗中尤其重要。治疗中 一定要对患者的疾病状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选用少数几种切实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哪项不属于合理用药的要素 A.安全性 B.有效性 C.可及性 D.经济性 2-关于肾脏功能说法有误的是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小球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脏内分泌功能 3-GFR为55ml/min按照肾功能分期为

A.1期 B.2期 C.3期 D.4期 4-100%肾脏清除的药物,如果肾功能降低一半,那么给药剂量需要 A.降低一半 B.增加一倍 C.降低三分之一 D.增加三分之一 5-当药物活性药物通过肾脏清除的比例(fe)≥(),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A.0.5

B.1 C.1.5 D.2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肾脏疾病患者哪些方面会发生改变 A.患者敏感性 B.药效学 C.药动学 D.药物稳定性 2-下列关于肾脏疾病患者,正确的有 A.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考虑剂量调节 B.肾脏疾病患者需要注意营养调节

C.肾病患者游离药物浓度降低 D.肾病患者蛋白结合率降低 3-WHO合理用药的标准是() A.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B.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 C.正确地调剂处方。 D.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疗程服用药物。 E.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有() A.持续性干咳 B.高血钾 C.低血钾

D.血管神经性水肿 5-CKD患者营养治疗的意义有() A.减少含氮代谢产物生成 B.改善营养状况 C.减少尿蛋白排泄 D.推迟进入透析

肾功能不全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一、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①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②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 ③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④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 ⑤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⑥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药物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二、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是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双通道)排泄。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多西环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夫西地酸、利奈唑胺等。 ②可应用:治疗剂量需适当调整: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泊肟、头孢吡肟等;氨曲南;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氟康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③尽量避免使用:确有应用指征者调整给药方案(慎用): 此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MD),调整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包括磺苄西林;头孢替唑;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④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妥因、特比萘芬、头孢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三、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当肾功能不全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剂量,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剂量调整通常以减量法、延长给药间隔和两者结合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使用

肾功能不全如何应用抗菌药物?肾脏是大部分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积聚以致发生毒性反应,尤其是肾毒性抗菌药物。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能按常量给予,必须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给药方案。 1、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①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②选择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③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④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⑤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⑥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2、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⑴抗菌药物维持原剂量或略减:此类主要是在肝脏内代谢或主要自肝胆系统排泄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利福平、多西环素、林可霉素类等。 青霉素类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不明显,可按原剂量给药或略减量。 新型头孢菌素一般均无肾毒性,而且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也较少发生毒性作用,其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头孢噻肟主要在体内代谢,一般均能按原剂量给药,在肾功能中度以上损害时,仅需适当减量。 氯霉素、两性霉素B虽在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轻度延长,但因为两药具明显的血液系统毒性或肾毒性,宜减量应用。如同时有肝功能不全时,更需严格控制使用。 ⑵剂量需适当调整:此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虽无明显肾毒性,但因为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因此,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⑶剂量需显著减少:此类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包括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该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血药浓度的升高常导致耳、肾毒性。因此,一般感染均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需减量并严密观察。 ⑷肾功能损害者忌用: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类、萘啶酸、头孢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3、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以上第2、3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均需调整剂量,可通过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影响疗效。无论用何种方法调整用药方案,首次剂量仍按正常量给予。给药方案的调整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轻、中和重度损害)将每天剂量分别减为正常剂量的2/3至1/2,1/2至1/5,1/5至1/10,也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治疗

————————————————————————————————作者: ————————————————————————————————日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治疗 一、延缓慢性肾衰(CRF)病程进展的基本对策: 目前,CRF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缓解CRF症状和延缓CRF病程进展两个方面。其基本的对策主要有: 1.坚持病因治疗:尤其是对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能否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定期随访,是影响这些疾病是否发展为CRF以及CRF进展速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2.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控制或减慢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的速度,保护健存肾单位。 3.避免或消除CRF恶化的某些危险因子,如血容量不足、严重高血压、肾毒性药物、严重感染、泌尿道梗阻、高粘滞状态等。 为了防止和延缓CRF的进展,不仅要积极控制某些影响渐进性进展的因素,而且要避免上述导致病情急剧加重的危险因素,或在其发生时及时加以控制或消除。为了控制某些影响慢性肾衰渐进性进展的因素,除积极治疗病因外,还可根据病情适当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抗氧化药物、抗酸中毒药物(碳酸氢钠)、磷结合剂、降脂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措施等; 并合理应用低蛋白饮食,必要时适当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及新型钙拮抗剂可能具有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二、CRF的非透析治疗措施 (一)营养治疗: 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缓解CRF症状和延缓其病程进展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1.低蛋白饮食(LPD)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word精品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卢文胜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以原型或其代谢产物形式完全或部分随尿液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将随之改变,即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重视肾功能不全时临床用药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显著减退的直接结果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降低;但因肾功能不全而出现的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也可改变药物的 体内代谢过程。 1.1药物的吸收 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病人体循环的百分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许多因素可导 致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 和腹泻使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② 植物神经病变、服用磷结合剂(氢氧化铝 胶等)和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膜炎使肠蠕动减弱,造成胃排空延缓;③ 胃内尿素酶分解尿 素产生氨使胃内pH升高,引起弱酸类药物吸收减少;④ 肝脏降低了对某些药物摄取率 使其首过效应改变。如普萘洛尔在尿毒症时首过效应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明显增高。 1.2药物的体内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常用表观分布容积表示。假定机体是均匀一致的一腔,则血浆的药物浓度与各组织和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相同,此时药物分布所占的容积称为表观分布容积。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体液容积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和尿毒症毒素蓄积等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容积的重要因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使许多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产生变化。通常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 合率降低(如巴比妥类、磺胺类、呋塞米、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等) , 而某些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增加(如妥布霉素、奎尼丁及利多卡因)或不变(地西帕明), 仅少数下降(吗啡、氨苯蝶啶)。蛋白结合率下降的机制可能涉及尿毒症时低蛋白血症、白蛋白组成和结构发生异常、结合抑制剂置换药物的蛋白结合位点以及药物代谢产物蓄积降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亲和力等因素; a 1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是慢性肾脏疾病时弱碱性药物 与蛋白结合增加的主要原因。总之,肾功能不全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下降使具有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影响了游离型药物和药物总量在血浆中的比值,因而较低的总血药浓度即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肾功能不全时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造成水钠潴留出现的水肿、体腔积液可增加药物的表 观分布容积;代谢性酸中毒时,血pH降低引起弱酸性药物的非解离性部分增加形成细胞 内药物蓄积,同时使细胞外液中碱性药物含量增加,从而间接影响药物的分布。 1.3药物的代谢 慢性肾功能不全易出现药物毒性反应的机制,慢性肾功能不全易出现药物毒性反应的机 制,除涉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减少导致蓄积外,尿毒症毒素以及继发的各种内环境紊乱也可干扰肝脏代谢酶功能。因而,各种药物的代谢过程、转化速率和 途径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肝脏参与药物代谢酶类的异常变化使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