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

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4.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的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怎样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师生位置,弄清自己的角色。

驾御“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教师应该怎么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教师的教就是要真正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被动局面。要真正改变教师课堂滔滔不决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不断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执行;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留一大堆作业,学生忙来忙去累得精神恍惚。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课堂教学改革难,难就难在教师本身,难就难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难就难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就难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顽固性。

因此,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破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时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发现和不断完善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因为,教师教的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乐学。只有学生会学了,才能使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位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关键在教师怎样引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被动局面,就必须破除以自我为中心,克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如果出现不讲不放心这种现象,就说明你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体现出来,那么,一言谈就永远不能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代替。其结果,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死教书、教死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反之,如果教师在吃透教材、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兴趣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我们全体学生。

(二)明确知识目标,重视能力培养。

教师在驾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像写散文那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就是我们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这里的“神”,就是我们课堂教学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教师要传授的知识,学生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更形象地说,课改课就如同放风筝,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这条主线,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任意地发散思维,之后,教师要把这条主线拉回来,进行明理强化,巩固知识。这样,既拓展了思维,又在活动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因为,教师怎么教是为学生怎么学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

准、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有的老师曾这样说:“不管怎么改,教学成绩上不去,也是白改。”甚至,有的领导对课程改革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曾经这样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才是好猫。”其实,这些话就是对课程改革精神实质不理解,我们进行课改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知识与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时,千万不要走两个极端,不是侧重知识传授,就是侧重能力培养。只有两者兼顾, 才能达到探究教学的目的, 才能彻底消灭高分低能的现象,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建设性人才,才能使我们的课改实验推广工作朝着“收效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教师,最感满意的是家长”的方向发展。

(三)、实践“探究”式教学,落实课堂“四环节”。

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

第一步:激趣导入,自学探究。(提出问题过程)

其实,这一步就是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自学探究、提出问题的过程。课前问候可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由于语言不同、情境不同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化机中学的明淑芹老师在一次课改观摩研讨课上,因为学生围坐在一起,很不容易站起来,明老师就随机应变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就让我们用…心?来问候吧,我相信我们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学生拉得很近很近,同学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因势利导,达到乐学、爱学的作用。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过程)

这一步就是在学生进行自学探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1——2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同桌两人,也可以是四人一组,小组讨论后,在班级进行集体探究,互相交流、互相补充,集中解决关键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忽略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成被遗忘的角落。既然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同意的教学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别人的帮助争取达到基本要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让具有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不断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应用知识、培养能力过程)。

明理强化就是根据教材要求并结合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教师对所学知识做一简要归纳,概括学生讨论的要点,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理清思路。实践探究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二者相互统一的过程。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申探究。(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思维过程)。

激励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其目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获得成功,去体验成功。一旦他们获得成功,有了成就感,做教师的就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的评价,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我还行”。

引申探究就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拓展学生思维、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充分地去读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地去想;激励学生的质疑,好奇地去问;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自由地去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欢快地去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随意地去写。这就是不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思维的过程。

总之,进行课改实验,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是用新的教学理念代替旧理念的过程;是用新的教学模式代替旧模式的过程。在这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存在问题,而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从事实验教学的一线教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在课改实验过程中,稳扎稳打,有条不紊;才能使课改工作真正朝着“收效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老师,最感满意的是家长”方向发展。

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丹杰 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走进了校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式,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和八、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要素。对于七要素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准确把握是保证探究式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下面结合课改过程中的实践谈谈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三个环节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的策略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 要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道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变换提出问题角度的策略。 如:“光的传播”一节课,教材上这样提出问题的:“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原封不动地提出,可以想象,学生面对一个他早已熟悉的问题,猜想和假设会很快趋向一致,探究兴趣当然也就降低很多。教师若变换提问的角度,提出:“大家都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哪里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不熟悉,很快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再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课,教材上这样提出问题的:“声可以怎样向外传播?”一位教师采取逆向提问的方法,提出:“哪里不能传声呢?”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要深入思考才可能回答,容易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 变换角度提问,除了可以反过来问之外,还可以采取变换问题的方法。如: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节课时,由于用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问题,学生很熟悉,一位教师采取了变换问题的方法。提出:“为什么用速度来表示运动快慢呢?可不可以用其它量表示运动快慢?”这个变换的问题,恰是学生疑问之处,也是要解决的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可不可以用其它量表示运动快慢?”这个问题又具有开放性,为下面的探究开了一个好头。 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有趣问题易于引起注意,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生动、有趣,同时还要难度适当。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问题过难又会让他们感觉高不可攀。 要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丰富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渠道,可以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和有意义的提问,用“见怪不怪”的生活经验形成问题;用手脑并用的物理实验形成问题;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形成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楚雄州姚安县栋川中学顾彩平 【摘要】:在新一轮教材改革中,只有明确思想品德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并积极主动地探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该文里,笔者正是从以上几点和读者谈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法探究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教材的应用、实施,对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如何把握新教材、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里就新教材编写的依据和特点,探究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新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价值 根据现代教育要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课程标准》确定了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尊重、关爱、责任。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教材有三个维度:一是科学的维度,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即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逻辑逐步扩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调适情绪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做生活的主人;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学会选择,兼顾其他。教育的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 (二)、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 新教材改革全面渗透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由“重培养论”转向“重学习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 2、体现德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生活德育论”为教材的理论基础。思想品德从生活中形成,是为生活服务的。教材注重对学生道德学习的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王洪江老师的录像课(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英语) 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我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能力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通过谈论让学生主要会运用以下功能句: Can you …?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二、教学设计思想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体现“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互动。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教师必读)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中学刘海霞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满堂灌”转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变“多讲,细讲”为“少讲,精讲”,教师每堂课只讲10分钟,留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10分钟课堂教学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马上接受,立竿见影的。有的老师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只讲10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其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前两年,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听评课活动,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讲的是《桃花源记》,听完之后,我觉得:首先这位老师备课很充分,很细致,课堂上讲的也很认真,可是,恰恰是她过于繁琐的讲解,导致这堂课的失败。在课堂上,她首先介绍了作者、文章出处、写作背景,然后范读课文,接着就开始翻译文章,在翻译过程中,她没有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而是逐字、逐词、逐句的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做笔记,根本没有给学生们留一点自己考虑的时间,老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毫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可是学生们掌握的却有限,学习效果极为不佳。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老师可以提出于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思考问题,真正的进入角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最佳答案,然后就开始做练习。因为课堂上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了上来。 三、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要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其实,课堂上让学生自学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很有帮助。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常用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见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具体形式。讲授法是一种最常 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 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 将其内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

巩固知识、 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谈话法可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 (3)读书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 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

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好方法,传统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把规律的结论告诉给学生,然后反复在应用结论上下功夫,新课程却要求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熏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任何科学规律或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作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物理学决不能离开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并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历”,意思是说:亲身经历的过程,印象尤为深刻。与传统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较多地设置了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新教材中都设置了这样一些小栏目,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小栏目往往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小栏目,对于重要概念、规律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获取知识。我的体会是:探究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够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决不能由教师来包办。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16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围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052-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 各样的教学活动展开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 活动。然而,现代化探究式教学活动仍旧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学科本身的恐惧 心理影响了该环节的正常开展;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度较低;形式化严重,一问一答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目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仍需改善和提高。 一、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前提 受学科性质影响,数学作为一门理科性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广受 学生的喜爱,若想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活跃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氛围,首先要做 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兴趣。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位置与方向》中,教师可 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准备自己平时喜欢的涉及位置和方向的物体:包括迷 宫小漫画,生活中拍摄的相关照片,地图,甚至是自己绘画的作品等;继而,教 师在课堂上通过抓阄的形式抽取一定数目的学生上台描述自己作品中人物的所在 位置和所处方向,如:若想从一号迷宫到达三号迷宫,最近的道路是哪条,并用 自己的语言展开基本的描述(可以先沿着地道一直向北走,到达大明宫的时候调 整方向,同时要注意周围阻碍物的行径,尽量与其避开,最终,闯过多重关卡, 可以抵达位于正南方向的南羽宫),通过此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 在探究式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思考,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间 互动是构成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其中互动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够活跃教学氛围, 学生也能够了解不同个体对问题所做的思考,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首先,小组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分别负责 搜集不同年代的纸币,硬币,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了解这些货币的基本背景和 来源;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货币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并由 其中一名代表整合小组整体观点,在讨论结束的时候进行综合论述;最后,教师 进行评论,在肯定部分学生讲解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讲述自己 童年时候在使用货币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件,凝聚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间距离。 三、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式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不同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传统 型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和理论的传授,而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和分析概括,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中,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通过具体的调查时间探究活动,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并试着加以运用。如,在涉及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的认知程度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提高中,学生可 以在家长或者教师的带领下前往不同年级所在的班级展开调研活动,学生可以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

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

谈教学方法的意义

谈教学方法的意义 ——读《新课程高效率教学》一书有感 走进新课程的这六年,是我们教师在思想与心灵上不断接受洗礼,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六年。老师们历经多少次“蜕变”的阵痛,经受多少次“炼狱”般的磨难,也饱尝了多少成功的喜悦和感动。 当我们终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生成与重建,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课程改革突破口在课堂,课堂改革聚焦在高效率教学的时候,我们就从狂热与迷茫走向理智与成熟。高效率教学就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和研究的主题。 教学策略与方法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哲学家黑格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一、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进而也就影响整个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由此可见,一节课中,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 二、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 洛克早就肯定地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目前国外普遍认为,教学方法的客观主义者的观点更客观些,更符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博厚中学 论文关键词:学生数学探究式教学 论文摘要: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杰斯捉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

转为学牛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问的人际天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刊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瑚空问。 2、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2

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活或社会中选择和确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再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要使学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质量与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彰显创新精神,当然离不开老师。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靠教师提供的条件去探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敞开探究的思路。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激发兴趣,引入探究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和心理前提。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老师讲课时语言风趣又有幽默感,就会使学生“如坐春风”,促进他们积极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不一会儿大雨便从天而降,学生都往窗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便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景是一种适宜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故事创设情景易被学生接受,且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先播放故事的片段作为引子,然后问:“这个片段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出自哪一部历史故事?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又哪

任务教学法意义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 第一篇 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 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 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 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1]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2]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3]这一定义反映了任务的本质特点,但似乎又太学术化。笔者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二、“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