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3月月考(一模)语文试卷

高三3月月考(一模)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

1. (6分)(2020·襄阳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触动年轻人?从近年来涌现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国》等优秀作品看,文化题材纪录片是一个绝佳的载体。

纵览改革开放40年来的壮阔历程,纪录片一直在发挥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话说长江》到《望长城》,传统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作品一直在为巨变中的中国凝聚社会与文化上的共识。作为当下中国的主流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域愈加繁荣,一批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响应新时代的挑战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什么文化题材纪录片收获点赞无数,被寄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除了内容精良、画面优美等因素外,把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同样是重要原因。要看到,文化从来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文化题材纪录片能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就是解决好如何创造性继承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价值、人生价值和历史资源的问题。

例如,系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采取了全新视角,从冰冷的文物中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营造出了“纪录片创作—博物馆推广—观众游客参与”的文化领域深入融合的态势。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文物修复工匠,通过贴近生活式的拍摄手法,成功地呈现出他们身上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生活态度。

可以说,纪录片是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所借用的主要媒介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机构都加强了对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投入,持续推出大量优秀纪录片作品。但也要看到,仍然有相当部分作品观念陈旧、形态落后,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还处于“开中药铺”的简单罗列阶段,有些甚至为了获得项目资助和轰动效应,不惜编造和篡改,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失真与失质等问题。

对此,进一步加强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在更好研究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内容、形式、表现等问题。传统文化于我们并不遥远,但似乎又缺乏确切感。只有呼应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任务,采用融合创新的方式去挖掘和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增进传统文化的时代感、生活感、意义感,打造不负新时代的文艺精品。

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

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我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跨文化潜质的元素,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创新转化、有效传播,增进全球观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借文化题材纪录片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更多传统文化之美,一定能更好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

《人民日报:在纪录片中遇见传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纪录片是让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触动年轻人的绝佳的载体。

B . 文化题材纪录片收获点赞无数,对接时代需要是最重要的原因。

C . “传承”和“创新”是判断文化题材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因素。

D . 呼应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任务,就能打造文艺精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釆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层层深入的。

B . 文章引用习主席的话.既收束全文.也有力地证明r文章的中心论点。

C . 文章运用多种论证万法.主要论证了纪录片创作领域愈加繁荣的原因。

D . 第四段的例证都论证了文化题材纪录片如何成功的问题,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肯定了大量优秀纪录片的产生,也指出了部分纪录片存在的失真、失质的问题。

B . 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所以文化题材纪录片一直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

C .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创新转化并有效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D . 借文化题材纪录片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有积极意义。

2. (17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荣的孤独者

韩少功

我与老一辈文学家交往不多,唯严文井先生是少有的例外,其中一份深情,与其说缘于私恩,不如说缘于公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旧的文学模式仍然在惯性滑行。有些苦心的新创,总是遭遇一些大人物严厉的面孔,不少革新者感到威压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庆幸一些文学大人物苦尽甜来重新出山,但对他们在台上的一些陈旧而专断的说教,又一直深感困惑和不满。

有一次,我出席一个座谈会,听到一位老作家为朦胧诗大胆作辩护。我不觉暗暗吃惊,后找旁人打听,得知发言者即严文井先生。我没料到文井先生对文学新探索表现出足够的敏感、宽容以及支持。这在老一辈中实为难得的异数。这次会上,没有什么人附和与支持他的发言,这使他在会场里多少显得有些孤掌难鸣,甚至身陷十面埋伏。

会后不久,出于一份按捺不住的崇敬,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一些有关文学的粗浅看法,对他的勇敢与睿智表达感激。我没料到他不但细读了一个陌生青年的来信,还把我的一些小说和文章找来读了,很快回复了一封信:

近年来,你的一些有关美学的议论,只要能碰到,我都看了。我的印象,你和另外一批年轻朋友,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一些严肃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自卑自贱,也不自高自大。你们各有所得。

他在信中对教条主义也大不以为然:

我听了一辈子训斥,也不喜欢任何人在作品里继续训斥我,尤其接受不了那些浅薄之辈引用自己并未读懂的中外圣人的片言只语来吓唬人或讨好人,我很怀疑他们这样做的动机。

他在这封信中热情肯定和鼓励了我的新作《爸爸爸》。我把这封信交给一位编辑,在1985年8月的《文艺报》上发表,但在一次官方高层文件的传达中,我听到了有关方面对文井先生这封信的点名批判,我的小说《爸爸爸》当然也株连受斥——它们都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典型例证。

在整个新时期的前十多年里,思想风向反复,曾身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严文井先生,却一直被冷落在主流圈子之外,常常被主流媒体的镜头和笔头跳过。以致最后,他九十诞辰时的一个小小座谈会,相对来说还是规模很小,规格很低,在文学界几乎无声无息。他逝世之后虽有各种追思报道,但诸多媒体一般只提到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对他在新时期以来表现出大义和大智的孤独抗争,对他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了具有非凡眼界和非凡胆识的破冰之功,却奇怪地保持着沉默。

我与文井先生的忘年之交就是在患难中开始的。以后每次到北京,我总要去他家看望。他的居室很狭窄,光线

也很暗,成堆的书刊占去了陋室的绝大部分空间,只留下窄缝任人通过。如有两三客人入室,房内就拥挤不堪,主客双方难免“抵肘”和“促膝”。比较闲的时候,我与他会聊得漫无边际。他谈到的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是闻所未闻,让我大开眼界和大受补益。他对我的批评也毫不留情。有一段时期,我轻率应付编辑们的约稿,出手较松,就引起他的不满。

“作者不动心,读者就更不会动心。读者是骗不过的”他警告我。

之后,我们终于遭遇了一个尖锐的话题。当时我列举了东德与西德、朝鲜与韩国、大陆与台湾的对比,问他你不觉得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吗?

他沉吟了很久以后说:“我不会向你隐瞒自己的观点。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不相信共产主义是什么天堂,我并不相信那种神话,但我的共产主义就是公平和正义,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和压迫,是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我在这一条上是不会改变的,也不觉得有任何必要来改变。”

我没有料到文井先生会有堂堂正正的别出一言,也没有回应这番道理的准备,于是一时无语。

自那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高歌猛进,一种弱肉强食的资本逻辑悄悄流行,贫富差别的社会矛盾正在加剧。面对崇私尚恶大潮,思想文化界很多人却助纣为虐。在他们那里,连“公正”和“平等”这一类词都羞于启齿,“理想”和“道徳”更成了洪水猛兽——这正是文井先生曾经忧虑过和警告过的。当年很多攻击过文井先生的正统人士,转眼之间也成了红皮白心的新贵,争相抢搭着权力与资本两相勾结的时代快车、香车宝马,甚至在纽约曼哈顿和东京银座挥金如土。与同时代好些慌不择路的潮流追随者相比,先生当年的那一席话余音在耳。

先生在一篇自白性的文章里说过:

我最珍重的品德:敢于面对现实,承认事实。

我最厌恶的是:伪善。

我喜爱做的事:修改自己没写好的文章。

我的座右铭:尽力认识各种局限性。

我对文学的追求:反对成见与偏见,尽可能地跟谎话、废话唱反调。

我对文学青年的期望:不崇拜权威,不走捷径,不怕寂寞,不急于成名,有了稿费要领取,但不能把作品当商品。

……

孤独是孤独者的光荣。

孤独者有一颗遍及天下的大心,因此在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久远的年代里,必有自己成千上万真正的亲人和朋友。

(本文有删节)

(1)理解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破冰:________。

②警告: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析文章引用先生“自白性”话的作用。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孤独是严先生的光荣?

3. (12分) (2017高二下·承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

2007年1月29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那一晚,杨绛先生的朴素客厅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未经装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墙壁,靠窗一张宽大的旧书桌,桌上堆满了文稿、信函。沿墙两只罩着米色卡其布套的旧沙发,通常客人会被让在这沙发上,杨绛则坐上旁边一只更旧的软椅。我仰头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灯的地方有几枚手印很是醒目。杨绛先生告诉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岁时她还经常将两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杂技似的蹬到上面换灯管。那些手印就是换灯管时手扶天花板留下的。杨绛说,她是家里的修理工,并不像从前有些人认为的,是“涂脂抹粉的人”。

我喜欢听杨绛先生说话,思路清晰,语气沉稳。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她读《美国国家地理》,也看电视剧《还珠格格》,知道前两年走俏日本的玩偶“蒙奇奇”还会告诉我保姆小吴从河南老家带给她的五谷杂粮。这些新鲜粮食,保证着杨绛饮食的健康。

跟随钱家近二十年的小吴,悉心照料杨绛先生如家人,常有各种社会情状通过小吴传递到杨绛这里。我跟杨绛先生开玩笑说:“您才是接“地气”呢,这地气就来自小吴。”杨绛先生指着小吴说:“在她面前我很乖。”小吴则说:“奶奶(小吴对杨绛先生的称呼)有时候也不乖,读书经常超时,我说也不听。”除了有时读书超时,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钟书先生所教的“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小吴还告诉我,杨绛先生虽由她照顾,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独自完成,又让我感慨:杨绛先生的生命是这样清爽而有尊严。

有时候我怕杨绛先生戴助听器时间长了不舒服,也会和先生“笔谈”。我从茶几上拿过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这样的小本子是杨绛用订书机订成,用的是写过字的纸,为节约,反面再用。我在这简陋的小本子上写字,想着,当钱锺书、杨绛把一生积攒的版税千万余元捐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是那样地毫不吝啬。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国王和王后。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

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如同她常说的“我们做群众最省事”,如同她反复说的,她是一个零。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在做学问的同时,她也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女性一样,操持家务,织毛衣烧饭,她常穿的一件海蓝色元宝针织成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织成的。我曾夸赞那毛衣针法的均匀平展,杨绛脸上立刻浮现出天真的得意之色。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摘自《文汇报?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②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摘自黄薇《百岁开一话杨绛》)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她的穿着打扮让我感到惊异,而她亲自迎接我的行为以及跟我的谈笑则更让我感到震撼。

B . 杨绛先生会客时经常坐在“一只更旧的软椅”上,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 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

C . 《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贵宾,这充分肯定了杨绛先生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也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D . 听到别人说自己“穿得像个女工”杨绛先生坦然接受;尽管她成功地做出大学问,但她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零”。

(2)

为什么“我”第一次见到杨绛先生时,会认为她“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杨绛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9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祐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

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节选自《宋史?巻一百一十》)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B .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C .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D .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设置。

B . 转运使,官名。宋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钱粮,巡察等,为府州之上的官职。

C . 青州,为《书?禹贡》中所称的“九州”之一,隋废除,而唐复建,旧治在今山东青州市。

D .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用语简肃而不含褒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挺之遇事胆大心细,能随机应变。在德州郡守退缩不前,其余官吏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恩威并施,冷静地处理了兵变这一棘手难题。

B . 赵挺之通晓地理历史,能结合实际作出科学论断。在是否变更宗城县址这一问题上,转运使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结果正如赵挺之所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

C . 面对错综复杂的党争,赵挺之也会颠倒黑白,全力反扑。在召试馆职受到苏轼的指责后,他罗织罪名状告苏轼“诽谤先帝”,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

D . 在官场沉浮多年,赵挺之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一方面为与蔡京争权夺利,多次揭发他的罪状,一方面又明哲保身,请求辞去相位,到青州做地方官以避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②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完成下列各题。

(1)《诗经·氓》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7高二下·屯溪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biān),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

(1)

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中的“迢递”是指高远貌,强调了关河的遥远。“惨惨”指阴森寒冷的样子。

B . 诗中首联便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塞北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之意,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

C . 颔联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句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

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D . 颈联中的“莫写”“难将”二词说的是自己难以把浩荡昂扬的爱国之情尽情抒写出来,“诗穷”“酒薄”都为了突显作者内心的情感之深。

E . 本首诗尾联处,作者借景抒情,以向塞北凛冽刺骨的冬风设问作结,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冬风扼杀生机的不满,又表达了内心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早日来到的热切期盼。

(2)

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7. (3分) (2017高三上·杭锦后旗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今年初政府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①________。这一氛围体现在:1~5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22.9%,注册资本增长45%;创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在6月份比年初上升了0.11%。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网购占比已近10%,整个上半年增速近40%,这说明,②________。经济能否如愿换挡加速,③________。智慧方面,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经济下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定力方面,政府也不能对经济的合理低速增长过分担心,或是被喧闹的舆论影响,重回“上基建、松银根”的老路。

8. (5分)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两处用词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我的行为,④您无微不至的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XXX

X 月X日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是一个崇尚快速的时代,“快”无处不在,快递、高铁、快餐、秒杀,“快”使经济快速发展,潮流快步翻新,今天的社会呈现出全然不同以往的面貌。

而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风景极美的大路,路边有一块标志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劝告人们放慢脚步欣赏美景。

请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及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七、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 (2分) (2016高三上·成都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一些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⑥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⑤⑥

D . ③④⑥

11. (2分) (2016高三上·涟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 .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 . 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D . 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的人士将失去攀登珠峰的资格。

12. (2分)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 ②③①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5-1、

5-2、

5-3、

5-4、

5-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6-1、

6-2、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7-1、

8-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七、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1、

11-1、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