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 (1)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2)

二、青少年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3)

三、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建议 (4)

四、加强青少年教育的自身引导 (8)

五、结语 (9)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和管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国情,网络飞速发展,同时在制度上的不健全,带来了许多新的隐患,迫切需要我们去管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负面影响网络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情。青少年全体作为网络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虽然带给了人们许多的便利,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免不了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则祸害社会。并且现今网络是最流行的社会元素,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消极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温床。而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弄明白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重要因素,遏制青少年沉迷网络,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一)、青少年网络问题的诱因。网络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与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这些在上个世纪没有网络时期那些年轻叛逆者的行为。所以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戈德伯格(Ivan Goldberg, M.D)1995年所提出,网络问题是一种精神错乱,他比照在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上对病态

赌博的定义来比照,定立了有关病态上网的理论,但它不被最新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收录,IAD认为是否被划为心理障碍仍须研究。

(二)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都达到了比较健康的水平,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均衡。在未成年人的业余活动中,做作业、复习预

习功课占第一位,其次为与朋友交往,同时还有上网娱乐、看课外书、体育锻炼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适应了未成年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满足建立同伴关系、获得尊重与成就感、提高自信与心理耐受力等发展目标的基本需要。调查也发现少数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善。主要表现为:业余活动不够平衡,尤其缺乏体育锻炼;少数人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均存在问题或者偏重学习知识、技能,而运动、娱乐发展不足,造成生活方式不够均衡,上网时间相对较长,业余活动内容较为单一。调查还发现,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很高。上网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未成年人对网络各种功能的利用比较均衡,主要用作娱乐工具(在线电影、音乐、游戏)、学习和生活工具(上传或下载文件、各类信息查询)和交流沟通工具(网上聊天、博客、电子邮箱)等。上网娱乐成为未成年人主要的业余活动之一。

二、青少年网络教育中存在问题

(一)网络、电视、电影、杂志等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较大,尤以网络和电视的影响最大。据调查显示,26.8%的青少年每天都会上好几次网,24.1%的青少年每天上一次网。他们主要是通过手机、个人电脑、网吧等途径上网,其上网以看新闻、玩游戏、聊天为主要目的,至于查阅学习或者工作资料等则非常有限, 47.1%的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

时间不足一个小时,29.1%的青少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2个小时。在电视节目中,青少年主要观看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等。绝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电视的真实性是最高的、其次则是网络。他们也很乐意接受新闻信息,这对于青少年来讲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积极关注周边的生活、政治、军事等事件,具有较为强烈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意向。

(二)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1、网上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污染,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弱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2、网上的虚拟交往,容易造成青少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引发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有的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有的人格结构失衡,对人冷漠无情,形成“数字化”的人格障碍。3、网络具有高度的隐秘性,一方面容易诱发青少年的破坏欲望,另一方面也会引发青少年的个人安全和情感问题;4、上网时间过多,可能使青少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有的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中小学生因上网而夜不归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近几年,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赌博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心理健康、学习秩序、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网络管理亟待规范,青少年网络教育亟待加强。

(三)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溺。当下,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文化产业。网络上,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服务器建立的虚拟世界,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与互动的效果。毋庸置疑,网游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然而,其带来的不良社会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自控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而言,网游可能导致厌学、谎言,乃至暴力。

三、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直面信息化这一特定社会背景,发挥信息网络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既然青少年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当中,因此家庭、学校、社区、公共教育场所、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等社会教育责任主体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普及社会教育知识,宣传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起到传统宣传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对于各种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因此,我国各社会教育责任主体,尤其是家庭、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努力净化信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杜绝各种负面信息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从而为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坚持正确引导,形成学校、家长及社会教育的合力。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

育,将网络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定学分定课时纳入学校授课计划,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文明上网。深入开展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德育课程和多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文明的基础上,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在课余、周末或假期一律向学生开放,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建设校园网吧。对经常进出网吧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加快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上网,随时关注孩子上网行为,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引导孩子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培养创新能力的工具。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网络教育,包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给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定的权利对网络运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建立一支青少年网络管理的社会监督队;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支由精通网络、熟悉青少年心理、具备较高说服引导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青少年网络教育的社会引导队。

(三)、加强互联网的行政监管。加强技术手段,在网络上安装过滤软件,对进入的信息严格“过滤”,严密监控入口,通过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本着“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就要追查网络运营者和网站建设

者的责任。加强网上监督,以电信、公安、安全等技术部门为主,建设一支网络“监督队”,及时清理不良和有害信息,过滤和屏蔽反动和其他不良网站,保障网络传播信息的健康和安全。加强网上的管理。对于在各种类型聊天室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充分发挥版主、栏目管理员的监督管理功能,以及各种网上惩罚措施进行监控。加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力度。建立科学、严格的网吧监管机制,工商、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加大对“黑网吧”、超范围经营网吧进行清理和整治,坚决取缔“黑网吧”,坚决杜绝违法网吧的发展。

(四)、加快青少年网络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一批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的青少年的主旋律网站,并发挥这类网站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内容占领网络阵地,挤压不良信息的空间。建议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青少年教育系统统筹规划,建立专门为中小学生服务的安全放心教育网站,为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提供包括道德教育,科技知识,游戏等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五)、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议加强和完善互联网上网服务管理的立法工作,逐步以法制取代行政管理;建议在互联网的立法方面,不仅要有禁止性、管理性的内容,还要有鼓励性、促进性内容,而且要有实施细则。

(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议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公民充分了解网吧管理的法律法规,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网吧经营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途径,制定出科学、准确、简明、易记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规范,提高行业自律。

(七)、加强对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的研究。对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及时综合治疗,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上网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少责备多交流,通过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等方式,促使他们戒除“网瘾”。

四、加强对青少年自身的教育引导。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虽然我们还是青少年,但如果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样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不浏览或散播有关色情、暴力、恐怖、分裂、颠覆国家、煽动民族分裂等的信息,不制作或散布计算机病毒,不利用网络作出危害国家、群众、他人的行为。

(二)、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上网是健康上网的最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应当慎重结交网友,不随便约会网友见面,即使约会也要有他人的陪同,对于网友或网上的传言要加以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在受到网友的骚扰、威胁、恐吓时,要及时与其断交,必要时可以告诉监护人或循法律途径解决。

(三)、诚实友好、尊重他人

这是道德上的要求。诚实友好一向都是中华民族所鼓励的传统美德,在网上也不例外。我们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应当使用友好的语言,不使用粗言秽语。但对于诚实这一方面则要有所区分,诚实不代表把自己所有的真实资料向他人透露,当他人询问时,应当拒绝回答,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虚假的资料。

(四)、合理分配时间、善用网络资源

这是健康上网最高层次的要求。在网络上虽然有用之不完的资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的时间,不要只顾在网上流连,应当把上网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而不是消磨时间的方法。同时也要明确上网的目的,正确处理好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做到真正的健康上网。

结语:

总之,我们要警惕不良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如何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少年正确应用网络是我们

最关注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网络和谐已成为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网络文明,为青少年创造一片网络净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央电大西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

职称专业

签字:

年月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备注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答

答辩主持人

答辩小组成员

秘书

答辩日期

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答辩

小组

评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答辩

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承办学

院初审

意见承办学院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学

见西藏学院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 (1)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2) 二、青少年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3) 三、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建议 (4) 四、加强青少年教育的自身引导 (8) 五、结语 (9)

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和管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国情,网络飞速发展,同时在制度上的不健全,带来了许多新的隐患,迫切需要我们去管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成长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负面影响网络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情。青少年全体作为网络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虽然带给了人们许多的便利,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免不了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则祸害社会。并且现今网络是最流行的社会元素,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消极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温床。而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且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因此弄明白影响青少年网络行

为的重要因素,遏制青少年沉迷网络,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问题的诱因及青少年生活现状 (一)、青少年网络问题的诱因。网络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在父母;与其说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与说父母的教育有问题。因为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需要出口,所以孩子会选择一个虚拟的网络,让他倾吐内心的情感,因为在网络中,没有人指责他,也没有人对他做出评判,所以对孩子来说,网络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切断这种心理需求,孩子又会做出其他的叛逆行为,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这些在上个世纪没有网络时期那些年轻叛逆者的行为。所以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迷恋网络。戈德伯格(Ivan Goldberg, M.D)1995年所提出,网络问题是一种精神错乱,他比照在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上对病态赌博的定义来比照,定立了有关病态上网的理论,但它不被最新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收录,IAD认为是否被划为心理障碍仍须研究。 (二)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根据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各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

《关于青少年网络素养》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888999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青少年的边缘性特征极为明显,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而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中学生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尤为关键 中学生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代中学生的生理成熟过早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中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网络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自由地带”,由于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更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 道德文化植入者的“不在场”。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中学生的核心的道德内容。这对于促进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发展也同样适用。 然而,作为“道德文化植入者”的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却显得过于无力。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其传统的德育则显得滞后与低效;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但它更是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深刻变革。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网络社会问题日渐引发青少年道德缺失的问题。调查发现,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显示,6.6%的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调查显示,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其理由从高到低分别是“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有意思、不受限

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以 及解决的对策 1.网络教育的定义 网络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领域,它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 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既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进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更加独特的特点。 1.1网络教育的特点 1.1.1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从而使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再为那仅有的学习源(教师,教科书)牵着走。他们可 以从网络世界广泛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学习,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1.1.2网络教育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网络教育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连接到网络,就可以点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1.1.3网络教育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带动了教育由被动教育由主动教育的转换,,凭借网络可实现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教师等多种等多中不同的互动教学模式。 1.1.4网络教育传递信息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传递的实时性与交互性保证了网络教育中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学生可通过网络将作业和联系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谈,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回答.网络使教师能够 更方便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合理的调整教学进程。 1.1.5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教育突破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单一性,使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提高了教育效率 和效益。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信息交流的手段落后,优秀教师,资源只能被少数人占有和利用,通过因特网就可以更多地实时或非实时获得高水平的教育,听到一流专家的演讲,听到最优秀的教师 授课,获得最好的资料! 1.1.6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是指网络学院普遍采用的“宽进严出”的方式,使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学习 者提供学习机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全民教育理念。至此,依据网络教育的作用以及特点我们就很容易的给出”什么是网络教育”这个问题 初步的回答了。1.2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正面授教育方式。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 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

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

“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北京十讲圆满落幕 北京市十所中学学生就提高网络素养向全国中学生发出倡议网络与安全: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护自己 互动现场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 同学积极发问

中国共青团网7月14日讯(记者张晓琳通讯员黄海悠屈晓明摄影报道)7月13日,“大家e起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在京的最后一场讲座即第十场讲座“网络与安全: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护自己”在原宣武区教委礼堂举 行。 本场讲座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担任主讲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被誉为“中国网络安全守护女神”的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著名黑客出身的资深网络安全专家“孤独剑客”王献冰担任嘉宾,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主持人 冀星担任现场主持人。 工信部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仅2009年,我国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IP地址就多达100多万个,被黑客组织篡改的网站累计达4.2万个,其中政府网站被篡改的数量达2765个。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被木马、僵尸等病毒控制的主机达数百万台。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一份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报告,把网络空间形象的比喻为既像城市广场,可以在这里讨论政治,发表演说;又像商业大街,可以在此购物,观光;也像阴暗小巷,滋生和潜藏着各种罪恶;还像秘密通道,间谍可以通过这里窃取经济和军事情报;更像看不见的战场,充满攻防厮杀。网络信息已经成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神经,网络安全不仅仅对个人至关重要,也被各国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澄清在专题演讲中阐述了网络安全的定义和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他说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不断地深入,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焦点问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黑客的门槛不断降低,

浅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网络道德 论文摘要: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向题也接踵而来。而对不可阻档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当前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人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而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当前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

络空间,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使得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学生容易催患“网络综合症” 心理医生认为,“网络综合症”实际上是一种“瘾症”。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一旦成瘾,后果十分严重。现在已有不少中学生由于过分借助互联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 偿和平衡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 网络信息使用的自由化特性,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实不足以抵御。据调查,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此外,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有些中学生认为“在网上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关键字: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 中学生, 道德, 小学生, 网络,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网络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关系; 2、情感目标:正确对待网络,不沉溺其中,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行为目标:展示新时代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二、活动内容: (一)活动年级:五年级 (二)主要环节: 1、展示学生网络成果:借助网络支持和大屏幕演示,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2、提出诸多负面事件,通过讨论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网络,为下一步正确认识、正确使用网络的讨论奠定基础。 3、树立正确网络观:在充分演示、讨论的基础之上,客观公正地认识网络。 4、讨论网络秩序的维护:确立“维护网络秩序,人人有责”的观念,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班级电子图文信息,建立班级相册、ppt演示文稿展示、电子学习助手等等。 2、搜集计算机、网络负面影响的报道,并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3、技术支持:多媒体演示教室一间,黑板一块,观众座位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网络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网聚魅力展示 1、记录精彩每一刻——班级电子相册展示 由通过扫描或数码照相存入的相片集结成册,内容包括:( 1)每位同学最满意的个人照片及一句话格言,每位教师的照片及寄语;(2)重大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相关照片。 2、一人有“难”(“难题”的“难”),八方支援——电子学习助手 从德智体各个方面概括介绍班级的情况。以 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的形式,总结各学科知识的重难点。 3、知识的海洋任我游——现场网络资源搜索 由观众提出有待查询的知识点,现场搜索。 (二)虚拟的世界中,我不辨南北西东——认清网络的负面性 主持人首先提出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由此引发对网络负面影响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我不想走,实在是欲罢不能——对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 2、还我明亮的眼睛,还我健康的体魄——对损害身体健康的讨论。 3、虚拟世界中,我是谁,你又是谁,——对网恋,网上散布谣言,网络购物骗买骗卖现象的讨论,实质是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讨论。 在观众讨论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观众搜集的视听信息播放在大屏幕上。所有讨论内容由主持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之概括在演示黑板 (三)谁之过,网络还是我,——网络的利弊讨论 主持人:网络到底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人凭借着它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也有人因之而走向堕落、走向毁灭,由此引发对网络本质的讨论。由主持人对讨论走向进行把握,对讨论

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建议 .doc

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建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72.1%,其中10-19岁群体占比19.4%,10岁以下占3.2%;网民职业结构占比最高的是学生群体,占24.8%。由数据可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开扩视野,获取大量的信息,是获取知识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途径,是青少年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载体,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既是信息的海洋,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对于认知和行为都还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辨别互联网上的各种复杂信息能力很不够,上网行为的把控能力也很不足,容易给身心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说有孩子沉迷网络,因为家长不给上网而离家出走,又或者是遇上网络骗子而不自知,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路。另一方面,网络环境恶劣也是很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利用青少年玩游戏的沉迷,打着游戏升级,帮充Q 币之类的名目,或是散发名为网络兼职打字实为网络传销的广告,骗取青少年的钱财。笔者也曾向公安部门的朋友反映此类情况,但事实上查办难度很大。 网络是个陷阱,骗术层出不穷,大多数青少年都没有这个辨别能力,正确的引导亟不可待。家长要发挥作用,但如果家长本身

对网络安全的使用也是知之甚少,那么仅仅依靠水平有限的家庭教育,并不足以正确引导青少年安全使用网络。目前各中小学校已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但据了解,很多信息课都流于形式,或是简单地教教打字及办公软件,或是看看视频浏览网页,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不多。因此,必须要加强社会及学校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力度,提出以下建议: 1.中小学校应增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给网络安全教育的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建议学校可以结合原有的信息技术课,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网络的文明使用、安全使用、合法使用以及上网的各种防护技能,并且通过开展板报专栏、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班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有关部门应大面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北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开设有“北海网警巡查执法”微信公众号,但是由于使用网络或手机的时间有限,青少年群体应该关注的不多,建议市网监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妇部门要长期联合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解析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案例,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时解答青少年关于网络使用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预防诈骗的能力。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正能量的网络使用环境的良好氛围。

多途径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多途径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发表时间:2011-07-04T10:50:41.65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健[导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世界变小了,变得更为精彩了陈健(宝应县泰山小学江苏宝应 225800)【摘要】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学纷纷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信息技术课中因特网部分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内容,但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笔者从三个方面略谈自己的做法。【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网络道德Mor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network Chen Jian 【Abstract】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Regulations on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notification" has been set up aroun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ams have started,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an unprecedented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the Internet part is an element of the students like, but the Internet is open to numerous and varied information,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not only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of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 talk about themselves a litt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practi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I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morals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世界变小了,变得更为精彩了,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中因特网部分是很喜欢的一项内容,他们可以上网浏览信息、下载文件、申请邮箱、建立主页等等。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存在不少迷信、黄色、甚至反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略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的讨论。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让学生学会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一些实例进行必要的教育,如“上海两名女学生因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案例,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 其次,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春芽网、儿童园地、雏鹰网、中国少年在线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把这些网站印成一个小册子发给家长,让他们一看便知道这些网站大概的内容,教学中笔者是把这些网站点制成一个学校学生上网的导航,避免学生无意中点出不适合的网站,在学校服务器中安装一些如美萍反黄软件,限制一些网站,同时,也要正面从思想教育方面让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性,从多角度杜绝不良因素。 此外,利用好学校校园数字化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账号,由自己的个人空间、好友群等等,笔者在平台中独立设置了校园论坛,为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的场所,让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和监督,在论坛中,笔者为学生开放了“小学生与网络文明”这样一个论坛区,在这个BBS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拥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总之,在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防范力,从而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收稿日期:2011-05-09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1.我国发展高校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2.199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各国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教育问题同样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关注全民教育现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发展,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招生1180.7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75万人,在校学生2908.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21万人,而高等教育共招本科、高职(专科)学生542.82万人,统计数据说明每5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见图(一)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历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有着接受高 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普及高等教育也就迫在眉

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教育,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试点高校的办学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目前开展高校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做了一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网上招生简章和调查问卷。 4.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相继建立 5.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担 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为高等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6.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

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15T16:28:46.420Z 来源:《新科教》2009年1-2月供稿作者:赵明川[导读] 本文从分析青少年与网络的现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控制和辅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正确对待青少年网络教育 赵明川(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辽宁沈阳, 110113)摘要:本文从分析青少年与网络的现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控制和辅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教育;引导;辅导互联网正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由于互联网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互联网,从而也引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采取疏导的方法加以引导 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二、必要时采取必要手段加以控制 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的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三、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课》或《生理卫生课》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外,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幻灯和电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家长培训班,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样,孩子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网络道德教育实施方案

青白石中学网络道德教育实施方案为积极创建网络平安,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保证网络安全,杜绝网络中的不文明行为,杜绝学生沉迷网络,促使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青白石中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网络文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网络文明教育的意义: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们学习空间,为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但是,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尤其是社会经营性网吧的负面影响,又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造成了严重危害。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远离网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就成了中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建设文明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 网络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文明教育,把它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齐抓共管网络文明教育的工作机制;使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诚信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坚持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社会经营性网吧。 二、网络文明教育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育引导和严格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把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经营性网吧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和学校信息技术教

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德育考核尤其是综合表现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重要依据。通过网络文明教育和规范管理,促进我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结合实际,坚持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学校在本学期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互联网管理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演讲、专家讲座、“远离网吧”宣誓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和网络道德、法制观念。将网络文明教育列入本学期的“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假期,对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等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学生签订《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倡议书》,强化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文明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 (三)加强网络德育研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文明教育机制。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文明的基础上,开辟德育专栏,充实德育内容,大力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网络工作。学校对经常进出网吧、行为偏常的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把网络文明教育纳入家校联系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上网问题,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管理。 (四)重视和抓好网络文明教育总结和提高工作。对网络文明教育工作,通过总结,认真研究和反思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的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对中学生的影 响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内容一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

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网络的影响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

网络时代如何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网络时代如何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今天,全球超过lO亿台的计算机联成了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神奇之网;数以千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学习,每天上亿美元的商务资金在网上流动交易。如今在中国,上网人数越来越多,成为世界第三大网之国,上网主流是学生群体。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中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着中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地位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日益形成影响,这给当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且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观念和适应形势也成当务之急。 一、网络世界给中学生道德的负面影晌 网络以它特有的价值和意义给中学生带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首肯的是它对人的正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也给中学生的道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l、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带来了虚假有害信息的泛滥,造成中学生价值观的混乱 互联网上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健康的、有益的信息,也有大量有害、虚假的内容,加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极端,造成网络观念价值的模糊。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l%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 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已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而在现实中不可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l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 2.网络的弱规范性,使中学生的网上行为缺乏制约 人们常说“上善若水”,水这样被人们依赖着。但有时也闻得洪水如猛兽。今天的网络似乎己“类化”为水之模样。的确,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充分自由发挥,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

浅谈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

浅谈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 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事物,它有着许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全民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全球化意识。同样,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网络化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触网”后的道德问题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 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质疑解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

高自身文化素养。 3.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