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2012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

1、2011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2012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2012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2012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推向市场。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中国传统文化展活动策划书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下来的文化模式可谓是数不胜数,这种文化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民俗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进步,地球的范围越来越小,中西方文化接触越来越亲密,“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不可谓没有,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的已濒临绝种,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在现伟大的民俗风景,谱写华传学子的风情,促进新闻传播学院学子团结协作、相互交流。2011届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策划将在三月举办首届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展览会”。 春风拂面,欣欣向荣;夏季到来,万物繁盛…… 这个三月,请您关注来自文明古国的民族风情; 这个三月,请您支持我们学生自己的展会; 这个三月,请您光临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民俗; 这个三月,请您欣赏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 这个三月,请您感受内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莘莘学子的一份激情…… 一、展会名称:新闻传播学院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展 二、活动主题:舞动的中国传统文化 展会主题:年—再现民俗文化,谱写学子风情 三、展会标志:中国结 四、展会时间:2012年3月15日 五、展会地点:行政楼二楼大厅 六、主办单位: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七、运筹资金:人民币3000元整 八、展品范围:1、饮食文化 2、建筑文化 3、服饰文化 4、民俗风情 5、民俗工艺品 展会形式则以: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及现场书法展示为主 九、专业指导老师:黄鹏 项目总策划:广电、摄影、汉语、传播班委 十、办展目的:通过模拟整个专业展会的全部运作流程,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 知识,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会展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一步扩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影响力,打出传媒专业的知名度。

东北民俗文化展厅设计

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审核表(文管) (2012—2013学年) 指导教师付强、李媛职称教授/讲师单位艺术与传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东北民俗文化展厅设计 题目类型应用性论文题目来源自拟说明: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完成地点西安工业 大学 是否重复否 1.选题背景(题目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本课题为东北民俗文化展厅设计,展示设计通过展览空间展现主题,使人们直观的了解主题文化,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交流上展示设计也起到很好的交流学习的作用。本课题将营造以东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展厅,彰显东北文化。通过科学的空间组合设计和大胆的艺术造型设计,体现出东北文化底蕴,以展示的方式拓展了对黑土地文化各个角度近一步的了解,使人能够充分的了解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文化。 2.题目的基本要求及主要研究内容简介。 本题目是以东北民俗文化展馆空间设计为主题,着重体现“原汁原味”的东北民俗文化展示设计,展馆通过表现东北历史,东北民俗文化,东北特产和东北临近国交流文化等主题空间进行空间展示。前期必须要对东北本土文化进行系统的调研,必须考虑设计主体特色和需求,体现出东北黑土地文化形式上的要求。在设计表达上如何结合与地方文脉、历史背景、空间环境相结合的整体设计。 3.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完成本题目已具备条件,尚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已具备环境设计知识,如:基础设计知识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室内展示设计原理、公共环境设计、家具设计、空间组合论、人体工程学等专业知识;还掌握了运用CAD、3D、PHOTSHOP 等软件进行设计,课题需要时间做前期设计调研工作的创意构思及完善过程,上机时间,创作时间,总工作量需要80~120学时。 4.教研室(系)审查意见: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年月日5.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院(系)主管领导(签字):年月日*注:1.题目类型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理论性论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用性论 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应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调查报告,题目来源指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科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产实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自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它。若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请在“说明”处填写科研项目名称;若来源于生产/社会实际,请写明题目来源单位;若为其他,写明具体来源。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博物馆设计实施方案

博物馆设计方案

————————————————————————————————作者:————————————————————————————————日期: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XX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 1、XX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XX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XX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XX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共同的节奏_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解析_王炎松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242.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2)12-0053-04摘 要 摘 要 该文通过对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展览馆设计过程的解析,明确了文化主题、基地环境、形体空间、功能流线等因素在设计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解析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各个因素使其形成共同的节奏,从而使设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由建筑形体空间所谱写的美妙乐章。关键词关键词 文化主题 基地环境 形体空间 功能流线 共同的节奏 Abstract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local-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design with the theme of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in junior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the essay explains the speci ? c position of culture theme site environment form and space function and circulation as well as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n the design process. Additionally, by presenting students' design process in details, the essay explains how the four elements integrate into a common rhythm as to create a good design with soul. Key words Key words Culture theme Site environment Form and space Function and circulation The common rhythm 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 共同的节奏 ——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解析The Common Rhythm: Analysis of the Local-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Design in Junior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Wang Yansong Zhang Ying 王炎松张 莹 以梁思成先生“建筑师,其最本质的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为指导思想,基于武汉大学建筑学三年级“建筑与文化”的设计主题,三年级第一个设计选定湖北主要少数民族——土家族为其特殊文化背景,意图让学生体悟建筑设计与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彼此交融与 渗透。 下面即以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三年级乡土民俗文化展览馆的设计过程为例,进一步阐述对建筑设计中共同节奏的思考及把握。设计位于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拟在土家族最具代表的古村落彭家寨西面兴建土家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如何在特定空间环境、特定文化环境背景下以土家文化主题为 指导,有机协调建筑形体、空间、功能、流线,以形成共同的节奏,再现传统建筑空间氛围,表现传统文化意境是本次设计的重中之重。 1 设计要素 1.1 文化主题——目标与灵魂 贝聿铭先生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 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对于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该展览馆设计而言,文化不仅是建筑所要体现的主体同时更是该建筑之所以独特的灵魂之所在。 设计源于理念,要使得该民俗展览馆具有灵魂,就应该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一个基于 土家文化内涵及个人体悟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理念就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它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帮助我们理解、组织、安排设计的各个方面。建筑不是所谓的空间划分再加上装饰材料的包装,它需要一个指导思想,就像人的灵魂一样,向建筑整体灌输设计者内心的情感。事实上这个指导思想并不虚幻,那些触动创作的元素也不要求太精确太理想。就像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历史的投影》一书中说到的“……文化包含了思维模式,情感和行为模式……”任何一点使设计者有所触动的文化因子都可以成为整个设计的灵魂,重要的是去思考如何将一定的(个人选择的)文化思想(或者甚至是某种意

民俗陈列馆展品简介

文翰公祠耕读文化展览馆陈列品清单 一、农具类 1木梨:用于农田翻土。 2耙:用于将土块划碎。 3耖:用于将水田整平。 4擂荡:用于将水田的泥土打烂。 5牛轭:套在牛颈部用耕绳与梨耙耖相连。 6牛兜:套在牛的嘴巴免得牛吃农作物。 7圈耙:稻田耘田除草用具。 8稻桶、桶梯、桶簟:稻麦脱粒工具。 9稻担:割豆田稻时挑稻把用。 10风车:用于分离谷粒与批谷或米与糠。 11水车:(车架、车桶,车轮子、龙骨、车校架),用于水塘车水。 12椰:用于敲打大麦,大豆之工具。 13拜箕:用于小麦扬壳。 14米筛:用于筛选谷物工具。 15畚斗:装盛工具。 16担冲、蔴索、钩刀:上山砍柴工具。 17镰刀:稻麦收割工具。 18扁担、棒桩:挑担工具。

19地簟:晒谷、麦用。 20锄头、草削:翻地、刨草工具。 21箩筐:盛谷物用具。 22:畚箕:挑栏肥,泥土等工具。 23蓑衣:防雨用。 24笠帽:遮阳遮雨用具。 25草鞋:上山,下田穿的鞋。 26茶筒、饭框:田间劳动时送饭、装茶水工具。 27草袋:上山砍柴时装饭菜用。 二、厨房类用具。 1风箱:烧火鼓风用。 2千张架:做千张(豆制品)用具。 3豆腐桶、豆腐杠、豆腐盆:,做豆腐用具。 4饼模:制作各类糕饼之模具。 5压酒架、大酒缸:酿酒工具。 6温酒壶:温酒用具。 7饭甑:炊饭用具。 8盐缸、盐筐:盛盐用具。 9筷子笼:装筷子用。 10笼格:蒸糕、蒸馒头用具。 11火筒:吹火用具。 12火刀、火石:点火用具。

13笊篱:捞饭用具。 14水桶、井桶:挑水用具。 15、竹雕洒壶:用一节大毛竹雕成,盛酒用具。 三、纺织类工具。 1磨车:用于压棉花籽。 2弹弓、弹棉机:用于将棉花弹松 3纺车:将棉皮纺成棉纱工具。 4织布机:织布工具。 5搬互架:将棉纱拧捆工具。 6麻压、织筐篮:将麻捻成麻线用具。 7打线车:将麻线打成纱线用具。 8织带架:织带工具。 四、私塾馆 书箱:藏书用箱。 文房四宝:毛笔、墨、石砚、青田石笔架,注水壶,讲台桌、戒尺、学生课桌及凳子。 五、匾额类 包括“中书舍人”、“嘉议大夫”、“亚中大夫”、“儒家训导”、“恩进士”、“县丞”、“明经”7块匾额。

最新博物馆设计方案:博物馆优秀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2、项目拟建地点:**** 3、项目性质:旅游基础设施 4、项目投资人:*** 5、项目负责人:*** 1.2工程概况: 博物馆建设项目拟建设在***机场路南侧、项目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一栋1391.3m2,项目投资经估算为355.99万元。项目由***收藏家***先生投资,开发与经营,工程实施后能改善***核心区块旅游的设施条件,增加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3土地使用: 本项目计划用地1.99亩。

1.4项目建设背景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汉、回、藏、羌等多民族生活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历史遗物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特色鲜明,在全省都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且亟待开发。需要不断丰富内涵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1.5项目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建设单位项目委托书。 1.6结论与建议: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积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学科,是人们在民族宗教、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方面享受并传承的一个庞大“信息载体”。由于受环境封闭与群众民俗信仰浓厚的双重原因,使传统风俗在**大地上保留并具有极其顽强的渗透力,使民俗文化即有一定的区域性,又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民俗文化博物馆工程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设可给当地经济建设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

(案例)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1]课件

厦门市新圩文化艺术中心方案设计说明概述 一.工程建设的场地及建设规模 1.区位及项目简介: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地处舫山北路(新马路)一侧、区域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总用地面积为:1552 2.5㎡,使用性质为市民服务。 2.地形地貌:场地基本为平整。 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商场等功能。建筑面积为17793.1平方米。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厦门市新圩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任务书》 2. 本工程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及地形图。 3. 有关现行国家规范、法规。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充分发挥规划用地的区位及景观优势,塑造城市的整体美感,规划建筑方案应体现:突出亲民性、可达性,体现为市民服务与社会的人文关怀;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设计,给业务人员提供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造型需简洁、现代、庄重,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建筑风格;注重节能与环保设计;注重与周边自然资源相结合,利用地形地貌,科学合理布局,体现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和谐、优美的景观环境。 2.强调单体建筑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有机组织室内外公共空间,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 总体布局 一.设计构思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新圩文化艺术中心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璀璨的文化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现代“厦门经济特区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二.总平面布置 1.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主体位于地块西北角,留出东南地块空间作为市民广场和休闲公园。利用场地东南两侧的规划道路,引入车行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为市民广场主出入口,将人流、货流、车流作有序的规划分流,人流由市民广场步行至场馆中间入口台阶,货流主要通过主楼东北侧门进入。

地域文化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word版

地域文化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1相关概念阐释 1.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区域在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时间历程中,自 然形成的一种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 包含了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特征、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可以说,地 域文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域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精神动力、文化氛围;经济的发展又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保障, 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1]。1.2展示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是指有计划、有规划的拟定某个主题,对确定展示的目标选定场所进行展示,以达到具体某 种特色信息的传递[2]。展示空间是一个地区的“形象窗口”―――既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情况、风俗民情、自然风景等文化的缩影,又是外来参观者了解该地区的 重要场所。展示空间在城乡环境中十分常见,例如博物馆、展厅、文化展馆、 纪念馆等,在记录、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曲阜 古建筑博物馆展厅”“浙江松阳石仓契约博物馆展厅”等展示空间设计,对于城市 古建筑发展历史、乡村民俗风情等做出全面的诠释,展示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展示空间设计在交流与合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发挥 着文化交流与传播媒介的作用。b5E2RGbCAPklfH YJ6cEU qPAsth vQVFNq wK3w9l bpXh3I TFLbTL biyTdm vcyAbl HU2UOv ErzK0e X9M RyOvkWat vRDwH1XMAeBz8GZ。 2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原则 乡村展示空间设计隶属于乡村环境,那么它的设计应该扎根于乡村,符合 乡情,体现乡村之特色。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3个设计原则:2.1尊重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该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所形成的精神风貌、群体意识、风 俗人情等非物质性因素的综合,是文化沉淀的焦点,是当地历史的载体[3]。在 进行乡村展示空间设计时,要从本土文化中充分提取文化元素。以此作为当地 文化特点及精神的代表,并成为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对乡

东北民俗

东北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不但土地广阔而且风景优美,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旅游,来东北旅游当然不要错过长春了。长春有哪些民俗文化?长春有哪些风俗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长春传统民俗文化,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火炕生出豆芽菜,火炕孵出小鸡崽 火炕,是东北农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来客人要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现在东北地区的楼房内大多已经采用水暖式集中供热了,只有在农村还可以见到火炕。 在东北农村,家家会把火炕利用起来,用一个盆,装上黄豆或者绿豆,放上少量水,放在炕上。由于火炕的温度,盆水升温,豆儿生芽,两晚的时间,一盆鲜豆芽儿就诞生了。火炕上,诞生的还不只是豆芽儿菜。黄黄的草筐,一窝鸡蛋,几个星期之后,鸡蛋壳里走出了小鸡崽。原来,农民把鸡蛋放在草囤里,放在火炕上,使蛋受热,几个星期之内,一个个新的小生命在温暖的火炕上慢慢孕育成熟。 苞米挂在墙上晒,苞米住进木楼里 长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东北农村晒苞米也就自然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一入秋,家家户户就把苞米串在一起,挂在房山墙上…… 在东北的农家院里,您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空中楼阁”,下以木桩支撑,上似一间木房,俗称“苞米楼子”。里面装满金黄色的苞米棒,再衬以皑皑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庭院,颇具东北农家的自然风貌。在靠近东北和北部山区的地方“苞米楼子”几乎家家都有。其建造式样非常实用,仓底距离地面较高,既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粮食,又可以防止粮食受潮发霉。“苞米楼子”满满当当,说明农民的日子过的吃穿不愁。 房前屋后柴草垛,园子种满蘸酱菜 在北方平原上,村落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原野上,一村一屯,一家一户突出的特点就是柴草垛。柴草垛是北方人家重要的生活标志,谁家的柴垛高、大、整齐,谁家的日子过的就富裕殷实。北方的柴草垛是以自家栽种的苞米、高粱等庄稼秸秆为主,也有杂树枝等。各家的柴草垛大小不一、高矮不同,成为北方平原景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北人爱吃蘸酱菜,真正的蘸酱菜讲究的是“新鲜”。东北人的房前屋后都有自家的菜园子,现吃现摘,再蘸着农家大酱一并入胃,那是星级酒店无法体会的乐事。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白菜、大葱、香菜……和越来越多的新鲜品种的蔬菜日益丰富着农家的餐桌,也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一边体验着采摘的乐趣,一遍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给予。

《民俗文化展》教案

《民俗文化展》教案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搜集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俗活动,探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俗文化。 过程与方法:策划民族文化展,从而唤起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珍爱祖国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等。 学具:绘图铅笔,A4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热闹、喜庆、吉祥的画面,同学们也会情绪高涨。今天咱们讲讲过年时的事吧,请同学们说说过年时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 生: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过庙会,等等。 师: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盼。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但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一个春节,在大江南北,过法却不尽相同,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地的民俗文化吧。 导入课题《民俗文化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过年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讲解民俗文化。 1.以过年为例,看各地的民俗文化。(播放视频《春节民俗》。)

老北京:吃法讲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尤其讲究过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只能在过年时才可大饱口福。 辽宁:难忘农村的血肠 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还会杀猪请客,邀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 黑龙江: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江苏:处处聚财寻“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 山东:大年初一吃馄饨。 在山东的宁阳县,大年初一讲究吃馄饨,称之为“填仓”。 浙江:大年初一“庆田蚕”。 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湖北山西:年饭不说话。 北:年饭何时吃要看你贵姓。 师: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 师: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播放多媒体图片,(过年时家里贴的年画、剪纸、门上贴的门神,灶上贴的灶火爷,门口挂的灯笼等等)。 师:这些都是我们民间的美术作品,和民俗文化有什么关系吗? 生:这些都是过年过节时家里要张贴的,人们以此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年画和剪纸里也都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传播民俗文化的的内容,当然有关系了。 师:咱们举例说明,我们中国民居与民间美术有关系吗?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全文显示(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MH) 当前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原文出处】广西民族研究 【原刊地名】南宁 【原刊期号】200202 【原刊页号】67~72 【分类号】D5 【分类名】民族问题研究 【复印期号】200210 【作者】吴伟峰 【作者简介】吴伟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南宁,530022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个案论述了民族文化展示的定义、人文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展示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展示提出建议。 【摘要题】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 【正文】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2)02-0067-006 民族文化展示是指通过实物、图片、音像、表演等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具体如博物馆和民族文化村中的民族文化陈列展览、民居展示、习俗、技艺表演等。近年来兴起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和某些旅游景点因含有民族文化的展示内容也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一、民族文化展示的个案考察 民族文化展示的具体管理部门或经营实体主要有文化厅(局)、民族事务委员会、旅游局和股份公司,这些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的各民族文化展示场所类型不同、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个案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现隶属自治区文化厅,1978年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建立新馆,1988年扩建民族文物苑。陈列大楼是一幢颇具南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占地12680平方米,原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古代铜鼓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等固定陈列展示。《广西民族民俗展览》以民族文物和图片,反映了居住在广西的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广西民族文物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南边,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

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2012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 1、2011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2012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2012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2012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推向市场。

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大观园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民俗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中所唱,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因此民俗文化就出现了多元化。自改革开放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各级领导都强调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文化自由要求的不是捍卫传统民俗,而是承认文化多样性与发展进程。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多元的民俗文化发扬开来! 二、活动宗旨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活动主题 民俗盛会,支部参与,你我共享。 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民俗盛会,唤起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民族及民俗文化的重新认知与思考,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1、推广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服务广大民俗民艺爱好者,为广大少

数民族同学提供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 识。 2、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3、本次活动规模较大,涉及内容较多,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和提高各支 部同学的自身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参与对象 面向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06日中午11:00--13:00 2008年12月13日晚上7:00--9:00 六、活动地点: 荟园主干道 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 七、主办单位: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X部 协办:XXXX大学社团联合会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协会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 ①活动前一个月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向全校师生征集晚会活动方案, 突出全民参与、丰富晚会的目的,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 ②在主干道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展览,分发纪念品。 ③活动前一周在晚自习结束的时间,在教学楼与宿舍间的人行道两边摆

关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初探

【论文摘要】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了整合旅游形态的新方式,创建了一种开发旅游资源的新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深化游乐过程的选择方向。本文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策划的模式,以指导主题公园的开发实践。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旅游规划;主题策划;方法;模式 O.引言 主题公园始于1955年,诞生在美国。在我国经历了“人造微缩景观”、“人造景观”、“人工景观’、“主题公园”等阶段。国内主题公园诞生伊始,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舆论界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一直试图给出准确、统一的定义:保继刚认为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魏小安等则认为主题公园就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题,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董观志把主题公园称为旅游主体公园rI01urismPark),他认为旅游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个分支,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学者对主题公园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具有多种吸引物(包括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有吸引力的活动而为旅游者的消遣、娱乐而设计和经营的场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旅游规划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发现、认识区域的特色,而且要在开发实践中将其突出出来,形成鲜明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民俗旅游市场.众多旅游景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旅游景区开发实践中,设置哪些旅游项目、规划什么旅游产品、如何将景区无序的空间通过旅游项目安排变成有序的空间、怎样进行游客游览线路的安排,这些问题都和景区的规划主题息息相关。 在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是成功开发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因为主题策划是成功策划的灵魂,只有将产品概念进一步提炼、升华成为形象化、情节化、甚至戏剧化的主题,才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主题策划方法 2.1主题选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