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生理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腔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熟悉:

1. 外鼻、鼻窦的应用解剖。

了解:

1. 外鼻的支架,嗅区和呼吸区,前颅底与各鼻窦的毗邻关系,鼻的主要生理功能。

[重点]

1.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

2. 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难点]

1.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

危险三角区静脉回流。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

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重点讲解: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1.一般讲解:

外鼻、鼻前庭、鼻腔,鼻窦的应用解剖及生理。鼻生理: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功能、保护功能。

第二章鼻的症状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了解:

1.鼻科症状在临床疾病中的评估。

[重点]

1. 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难点]

1. 鼻科症状在临床疾病中的评估。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

2重点讲解:

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

第三章鼻部疾病

第一节:鼻炎、鼻中隔偏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各型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 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熟悉:

1.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诊治要点。

了解:

1. 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及防治。

2. 鼻骨骨折的处理。

[重点]

1. 各型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 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难点]

1. 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及防治。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重点讲解: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3一般讲解:

鼻骨骨折的处理。

第二节:鼻出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病因。

2. 鼻出血的处理原则和止血方法。

[重点]

1. 鼻出血的处理原则和止血方法。

{难点]

1. 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病因。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病因。鼻出血的处理原则和止血方法。2重点讲解:

鼻出血的处理原则和止血方法。

第三节:鼻窦炎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熟悉:

1. 上颌窦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了解:

1. 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重点]

1. 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

1. 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的发病机理。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重点讲解:

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一般讲解:

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第四节:鼻部肿瘤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上颌窦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了解:

1. 鼻腔、鼻窦新生物的临床表现,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重点]

1. 上颌窦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难点]

1. 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上颌窦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2一般讲解:

鼻腔、鼻窦新生物的临床表现,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第四章咽的应用解剖学,生理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咽、口咽、喉咽的区分及淋巴环。

熟悉:

1. 咽的生理功能。

了解:

1. 咽间隙及临床意义。

[重点]

1. 鼻咽、口咽、喉咽的区分及淋巴环。

{难点]

1. 淋巴大环、小环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咽的组成、分布。

2重点讲解:

淋巴大环、小环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3一般讲解:

咽间隙及临床意义。

第五章咽的症状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1. 掌握咽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了解:

1. 了解咽科症状在临床疾病中的评估。

[重点]

1. 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难点]

1. 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

第六章咽部疾病

第一节:咽炎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咽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

1. 咽炎的病因、鉴别诊断。

[重点]

1. 急、慢性咽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急、慢性咽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第二节:扁桃体炎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熟悉:

1.扁桃体摘除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了解:

1. 扁桃体摘除的手术方法。

[重点]

1. 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难点]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完整版)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 前言 本教学大纲是按照按"三基"的要求,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第六版《口腔科学》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次大纲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对血管瘤和 脉管畸形章节的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 学时数为24,见习学时数为12。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 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在口腔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 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密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 培养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听课、见习和实习完成教材大纲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五官科护理学课程编号: N2070069 英文名称: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Nurs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24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 学 分:1.5学分 适用对象: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基础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其从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耳鼻喉的解剖生理以及眼耳鼻喉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相应的专科护理。并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使所学理论语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疾病加深认识和理解。 五官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考试,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板书、模型、图谱等,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强化学生对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在教学和教改方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PBL)、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应用投影仪、幻灯、挂图、模型、演示、录像等现代化教具。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判断,增强教学效果。适当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生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眼球的各组成部分 2.熟悉眼球各组成部分的生理特点及熟悉眼附属器官的解剖 3.了解眼附属器官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定位 (2) 二、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5) 四、学习模块设计 (6)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11)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1)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学分:6学分 2.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场景灯光的设置、三维场景的材质、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目前,本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漫游动画、室内设计等专业。 3.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模块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嫁接到多个实际的动画项目中,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通过引三维动画设计公司进校园,兴建动漫产业园,建立企业运营、教师教学、学生学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腔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1 (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学时),1.5学分 、前言 《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错牙合畸形、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与预防,树立口腔局部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 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耳鼻喉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奠定基础。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有显著的发展。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介绍一些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田勇泉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总学时27学时,大课讲授15学时,见习12学时。大课不能讲授的内容,为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课堂出勤占5%,阶段性学习测验占30%,见习成绩占15%。 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00 0 鼻腔炎症性疾病 1.00 0 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鼻息肉0.50 1.00 鼻出血 鼻窦炎性疾病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咽炎、扁桃体炎、 咽部脓肿咽肿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喉肿瘤 喉阻塞 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中耳炎性疾病 耳源性眩晕 耳鼻咽喉基本检查法 耳鼻咽喉特殊检查法0.50 2.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1.00 1.50 1.50 合计21 6 总计27

《3D三维模型与动画》教学大纲

《3D三维模型与动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3D三维模型与动画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72学时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掌握3ds max软件在室外规划设计领域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相应软件完成室外规划效果图的制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要求。使用软件准确、快速、真实表现规划设计意图和设计效果,使效果图达到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建筑表现(效果图)及3ds max软件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学习要求。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 1.了解建筑表现(效果图)在建筑及装潢行业的用途和形式,及发展趋势。 2.了解3ds max软件的行业背景及功能用途。 3.实验容(2学时) 实验1. 3ds max的安装及激活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3ds max的安装方法; 2)学会3ds max的破解激活和正确使用。 实验2. 显卡驱动的正确选择;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3ds max的硬件配置要求和不同显卡的设定 实验3. 界面的基本布局,创建基本对象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 2)学会基本对象的创建操作。 重点:3ds max软件在装饰设计行业的用途和3ds max的运用领域。难点:3ds max的安装方法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3ds max基本操作 基本要求: 学习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 1.学习3ds max基本操作中的界面布局; 2.学习视图显示及切换; 3.学习场景中的选择、变换、坐标、轴心、复制、文件管理、场景管理、单位设 置等容。 4.实验容(8学时) 实验1. 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软件界面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不同界面风格的切换方式。 实验2. 学会视图显示方式的切换。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视图类型及切换方式; 2)了解不同显示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3)熟练掌握不同显示方式的切换方式。 实验3. 熟练掌握坐标、轴心、变换操作、复制、文件管理、场景管理等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不同的坐标系及特点;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 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 局部与临床其他学科的联系。(二)学习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三)学习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形态与功能:要求能够说明:1、外鼻、鼻腔和鼻窦的构造;2、鼻腔功能和嗅觉传导 通路;3、咽的构造及淋巴组织和喉的构造 并图示;4、咽喉功能及神经支配;5、外耳、 中耳及内耳的构造并图示;6、听觉机构和 传导通路。要求能够概述:平衡觉的感觉机 构和传导通路。 (二)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鼻腔、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操作; 2、听力检查。 (三)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 及临床表现。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四)疾病:1、鼻部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 部位及治疗;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 床表现和治疗;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治疗。能够概述:鼻腔、鼻窦恶 性肿瘤的临床表现。2、咽喉部要求能够说 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并 发症的诊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 症和禁忌症;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治疗;③喉阻塞的原因、治疗原则,气 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⑤喉癌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能够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征的症状和诊断。3、耳部要求能够说明: ①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的原因、诊断和治疗;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颅内外并发症的名称、临床表现;③传导性 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4、异物要求 能够说明: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 管的代表性异物的取出方法。能够概述:外 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 物。5、颈部疾病要求能够说明:颈部肿块 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 三、教学安排: 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第六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试行耳鼻咽喉科教学计划总学时46学时,其中大课讲授36学时,见习课10学时,教学安排如下: 绪论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 课程编码:0773053 适用专业及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先修课程:3ds Max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三维动画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业的必修课程,接续《3ds Max》继续详细讲解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技巧。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三维动画设计及制作的相关知识,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影视广告、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验操作,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电脑效果图及浏览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美术基本功和绘画技能,具有较高的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兼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尤其是后者。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复习软件的基础知识,界面元素和各功能区的作用,视图显示控制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还对三维场景的变换操作和坐标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动画原理也做一定介绍。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软件的基础和概念。 熟练掌握3ds Max的界面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的作用,熟练掌握命令面板中各组件的功能。熟练掌握视图的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功能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创建、修改、层次、运动、显示和工具。 熟练掌握3ds Max的工作流程,包括建模、灯光与摄影机、材质与贴图等。 【教学重难点】 无 第二章动画 【教学内容】 介绍如何在3ds Max中为对象制作动画。包括为对象设置简单动画的基本流程和动画的各项参数,如何使用修改器为物体设置动画,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为对象设置高级动画,以及使用各种控制器和约束。 熟练掌握基础动画的原理以及动画控制区各面板的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使用各种修改器设置动画。 熟练掌握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编辑动画的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动画控制器和动画约束。 掌握骨骼的创建与调整。 掌握蒙皮修改器的几种使用方法。 掌握IK解算器的应用。 【重点】 轨迹视图和摄影表、骨骼、反向动力学 【难点】 蒙皮、反向动力学、IK解算器 第三章 Character Studio角色动画 【教学内容】 Character Studio是3ds Max的最重要模块之一,可以对角色模型创建骨骼对象、设置蒙皮以及编辑动画效果,还可以为大场景制作群集动画。本章详细讲解Character Studio的Biped(两组动物)、Physique以及群集三大模块,灵活运用这些模块可以制作出灵活逼真的角色动画效果。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Stomatology)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总览 (4) 三、课程各论..................................5绪论..........................................5口内系统.. (6) 口外系统 (7) 修复正畸系统 (12)

课程简介 口腔科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器官(牙齿、牙周、牙槽骨、颌骨、唇、颊、舌、腭、口底、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各组织器官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分科。

课程总览

绪论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名称,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2.熟悉:①牙齿的数目、名称及牙位记录 ②舌背乳头的名称和作用 3.了解:①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重点、难点】 ①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教学内容】 ①口腔功能 ②口腔解剖生理 ③颌面部解剖生理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口腔常规检查 ②病历书写规范 2.熟悉:①颌面部常规检查 3.了解:①特殊检查 ②影像学检查 【重点、难点】 ①口腔常规检查项目 ②牙位的书写 【教学内容】 ①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方法 ②特殊检查 ③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②口腔卫生 2.熟悉:①爱牙日的日期。 3.了解:①口腔保健。 【重点、难点】 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 ①口腔卫生 ②口腔保健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2.熟悉:①龋齿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②急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3.了解:①四环素牙 ②楔状缺损 【重点、难点】 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教学内容】 ①重点讲述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讲述龋齿的治疗方法。 ②重点讲述急性牙髓炎、根尖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讲述其发病原因及 治疗方法。 ③一般讲述牙齿的非龋性疾病,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等的临床表现。 ④简要介绍干尸术和根管治疗术。 第五章牙周疾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慢性龈缘炎 ②慢性牙周炎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教育三维动画制作-华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育三维动画设计实验(中文)课程名称: Computer Animation Design and Experiment(英文) 课程编号:开课院系: 课程总学时:课程总学分: 1 实验总学时:课程负责人:秦敏 课程开设专业:课程类别:实践课程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实验课程涉及教育动画的基础知识、原创、运动、角色造型和场景等方面,主要包括平面动画、网页动画和三维动画。 开设这门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全面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动画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动画设计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正确训练,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三维课件品,把艺术与技术有机地结合。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科研中应用,为学生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职业、相关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育动画实验是计算机动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是将学生所学动画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创意、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动画,独立创作出各类计算机动画作品,包括平面动画、网页动画和三维动画等。 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 (1)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上机实践等。 (2)教学手段的特色 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3)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4)大量实际的案例制作; 5)学生富于创新思想的作品设计; 6)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 批准人:(分管校领导)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 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 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 性质、以及 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肌理表现与意义. 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 基本原理, 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 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 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

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 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 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 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 成的变化. 课程要求: 平面构成 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②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构成主要建立在一定实践训练操作上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分析的成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我们将在本课程中,贯彻“讲训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的高度,也强调实践的量和质的要求。 针对讲训并重,我们将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资料、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在参观中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对应用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等。 ③教学上技能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平面构成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一系列有序的实验性练习。点线面造型;图与底的设计与分析;基本形

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 见习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 一、目的要求: 本科技术操作多,所用器械、设备复杂,只有通过见习及可能的操作才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学好本专业知识。 二、时间分配: 见习共12学时,每次4学时,共见习3次。 三、见习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见习:门诊见习 1、目的要求: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检查方法、常用器械;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掌握一般牙拔除术。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掌握牙科治疗椅的使用方法及病人体位的调节;掌握镊子、口镜、探针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器械的名称及用途,分组进行相互练习;了解本科门诊病历书写特点,熟悉书写符号表示的内容。可看懂口腔门诊病历。(1学时) (2)掌握龋病、急性牙髓炎的诊断,了解开髓方法,在离体牙上练习开髓。(1学时)(3)熟悉各种传导麻醉的解剖标志、基本操作及常见并发症。了解常用拔牙器械名称,拔牙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常见并发症。(1学时) (4)熟悉牙龈炎、牙周炎的鉴别;了解洁治术及刮治术。示教洁治术,无病人时在有牙结石的同学口内洁治示教。(1学时) 第二次见习:病房见习 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了解颌面部感染、肿瘤、损伤及涎腺疾病的病史采集、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同学练习书写住院病例。(0.5学时) (2) 了解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示教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0.5学时)(3)熟悉颌面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面部常用包扎方法。教师示教,学生互相练习。了解颌骨骨折的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治疗方法。在颌骨标本上示教牙间结扎方法,讲解坚强内固定。(1学时) (4)了解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唾液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示教颞下颌关节检查手法。 (1学时) (5)了解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学时) 第三次见习:病房见习 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例如创伤合并症、肿瘤合并症, 诊断及治疗原则。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0.5学时) (2) 了解创伤常见合并症,如颌骨骨折、面部裂伤等常见疾病,合并有颅脑损伤、颈部损 伤,与相关专业的协同治疗及先后原则。(0.5学时) (3)熟悉颌面部肿瘤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特别是颌面部恶性肿瘤,肿瘤多有远处转移,转移入肺,要求系统检查,与相关科室会诊,肿瘤科、放疗中心等。(1学时)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喉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生理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腔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熟悉: 1. 外鼻、鼻窦的应用解剖。 了解: 1. 外鼻的支架,嗅区和呼吸区,前颅底与各鼻窦的毗邻关系,鼻的主要生理功能。[重点] 1.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 2. 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难点] 1.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容] 详细讲解: 危险三角区静脉回流。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重点讲解: 鼻腔四壁结构,各鼻道、鼻甲,鼻中隔组成。鼻窦分组及窦口位置。 1.一般讲解: 外鼻、鼻前庭、鼻腔,鼻窦的应用解剖及生理。鼻生理: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功能、保护功能。 第二章鼻的症状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了解: 1.鼻科症状在临床疾病中的评估。 [重点] 1. 鼻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难点]

1. 鼻科症状在临床疾病中的评估。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容] 1详细讲解: 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 2重点讲解: 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鼻源性头痛。 第三章鼻部疾病 第一节:鼻炎、鼻中隔偏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各型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 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熟悉: 1.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诊治要点。 了解: 1. 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及防治。 2. 鼻骨骨折的处理。 [重点] 1. 各型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 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难点] 1. 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及防治。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容] 1详细讲解: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重点讲解: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3一般讲解: 鼻骨骨折的处理。 第二节:鼻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