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

把()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

https://www.360docs.net/doc/7e9183123.html,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把()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

A.保障式扶贫

B.发展式扶贫

C.开发式扶贫

D.维持式扶贫

参考答案:C

【解析】: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学时政,就上1582时事政治网。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 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口的分布也表现出零星性的特点。我国贫困人口零星分布还表现为牧区人口、库区人口、高山高寒人口、边界人口、雷区人口、船民人口等等。(4)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5)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况调研报告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却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情况及存在问题,市政协法制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民政局、统计局、扶贫办,在王世英副主席的带领下,赴定边、靖边、吴堡、xx县等几个县区,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及政府扶贫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其中7个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片区,另外定边、靖边被列入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陕西省的扶贫开发标准提高到2500元后,全市有贫困人口88.02万人,经过两年的扶持,截止XX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71.9万人。据调查数据统计,XX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只有69.06亿元,仅占全市总产值的2.5%,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81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2%左右,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约占63%,家庭经营性收入约占23%。收入低而不稳,极易返贫,此外,诸如孩子上学、婚嫁,大灾、大病等情况,返贫问题非常突出。 XX年-XX年,全市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45亿元,较上一个五年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3.54亿元增长7倍多。其中、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1.7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36亿元,增长近9倍。XX年以来,启动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移民搬迁共投入省市财政扶贫资金14.2亿元。实施搬迁项目84个,搬迁24881户、101977人。全市共投放扶贫贴息小额到

贫困户致贫原因及帮扶措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 1、因病; 2、因残; 3、因学; 4、因灾; 5、缺土地; 6、缺水; 7、缺技术;8、缺劳力;9、缺资金;10、交通条件落后;11、因婚; 1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注意:选择贫困户致贫原因,一定要精准、切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例如:因病,要具体写出什么病。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应选择最主要的一项。结合当地情况,缺水和交通条件落后一般不作为致贫原因。 扶贫帮扶措施参考样本 1、医疗帮扶: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 2、种植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培训种植技术,例如种植大蒜、大葱、甘蓝、韭菜、芦笋、柿子、黄瓜、西瓜、苹果、葡萄、牡丹等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3、养殖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其他规模养殖增加收入; 4、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XX地方XX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 5、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 (未完,见背面)

6、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XX产业,增加收入; 7、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五保,协助办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争取危房改造资金; 8、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 9、产业帮扶:光伏产业、面粉加工、服装加工、发展牡丹产业、瓶盖加工、绑扫帚、藤椅等家具加工、纸袋加工、小饰品加工等,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 10、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 11、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 12、旅游农家乐帮扶:利用池塘、沟渠发展垂钓休闲娱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13、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 14、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 15、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针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可填此项); 注意:以上帮扶措施仅供参考,帮扶措施应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实际情况相符,越具体越好。 (完)

2021年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调查报告

2021年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调查报告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1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 _%;15012021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21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 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 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 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 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 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 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

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__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 _______镇6个,_______镇6个,_______镇6个,巡检镇4个,_______镇4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_______镇3个。此外,_______镇和 _____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 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 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 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 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 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 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1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 百分点。

精准脱贫标准

精准脱贫标准 精准扶贫的落脚点是精准脱贫。怎样才可以认定脱贫,现整理一下有关标准: 一、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1、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原则标准:《扶贫刚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具体经济指标标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3、贫困户按五个一批脱贫标准: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25平方米。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

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教育培训帮扶一批。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两后生技校专业就读;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小康水平。道路通达,出行方便;饮用安全水,有条件的接通自来水;有简易卫生厕所;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通讯设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接通互联网。 注:国家的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所有支持资金都要统计进入帮扶资金收入。 二、贫困村脱贫主要标准为:贫困户96%以上,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每个贫困村达到”十有”标准,即:一是有主导产业;二是有专业合作社;三是有教学点和卫生室;四是有敬老院和幼儿园;五是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六是有金融网点覆盖;七是有综合商业服务;八是有硬化的通村公路,九是有良好的村容村貌;十是有集体收入)。 三、贫困县脱贫的主要标准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现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附件:精准(反贫进档、脱贫出档)识别《六评》操作标准 一、评生活条件(评分标准:25分)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标准值 及分值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根椐我区“精准扶贫”行动干部帮扶计划为了切实改变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的贫困现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精准扶贫”行动有关文件要求,我于2016年7月20日,深入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家了解情况,现根据南湖村发展规划、结合林少慈家庭实际,特制订如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贫困户林少慈,马宫镇马宫居委南湖村村民林少慈,全家 3 口人,房屋1 间,住房面积30 平方米,家庭简单实用家具简陋。现有主要劳动力1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女儿在外打工获取。户主:林少慈,61岁,小学文化程度,患有精神病。邱思婷、女、1997年01月出生、健康,初中毕业,在外工作,月收入约2000多;邱思浩、女、1999年05月出生、健康、在校读书。 二、贫困原因:1、家庭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或外出务工为主;3、户主常年患病,医药费用支出较大,家庭主要因病致贫。 三、帮扶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过前期的入户对接、建档立卡,初步了解了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具体困难,并对2016年的精准扶贫任务进行了梳理,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7月—8月:深入帮扶农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2、8 月—9月:进行思想帮扶,不定期的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9月—10月:

赠送有关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有关书籍,通过看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寻找致富门路,搜集致富信息; 4、10 月—11 月: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计划生育优惠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配合;5、经常入户了解家庭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做到及时排除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对林少慈家的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单纯的输血而解决贫困问题。因此,通过对该家庭的全面了解,掌握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帮助其掌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力争做大做强,力争在3年时间里(2018年底)帮助林少慈家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二〇一六年七月八日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 调研报告 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10.8万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农村贫困现状

三、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贫困恶性循环。如放羊娃。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2)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返贫率高。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

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3)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贫困地区人口普遍营养不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4)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5)特困的顽固性。 有很多贫困农民居住在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石山地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大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要使他们脱贫致富,工作相当艰巨。

致贫困户的一封信

致贫困户的一封信 各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你们好! 在两节(国庆、中秋)来临之际,我们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2016年1月,我县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明确在2019年底实现全县全面脱贫的总目标。为帮助您们尽快脱贫奔小康,县委、县政府围绕上级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具体扶持措施,认真落实“五个一批”(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安置、生产补偿、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持)等工程,希望通过自我发展、社会帮扶等措施,想尽一切办法为大家找准穷根,帮助你们如期脱贫。我们村有172户253名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种多样,脱贫任务艰巨,但我们不向困难低头、不向贫困妥协,目标只能有一个:即在2019年底与全县同步脱贫。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四个必须”工作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根据致贫原因进行针对帮扶,有的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有的通过转移就业脱贫,有的通过易地搬迁脱贫,有的通过教育支持脱贫,

有的通过健康救助脱贫,有的通过兜底保障脱贫,全力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 老乡们,精准扶贫是我们共同的大事,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贫困不可怕,就怕志气短。我们与您们结对帮扶,了解你们的现实情况,帮助您们出主意、想办法,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脱贫路上,我们绝不让一个人掉队!但老乡们,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支持只是外力、社会帮扶只是辅助,脱贫致富最终还得靠自力更生。老乡们,带头脱贫光宗耀祖,消极守穷子孙无颜。消除贫困,我们倡导自立自强,反对等、靠、要、懒。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你们自己要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树立脱贫光荣意识,靠辛勤劳动实现致富,不等待、不观望,不怨天尤人,不盲目攀比,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自己动手建设家园,用顽强的斗志和勤劳的双手赢取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老乡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家人的幸福、家庭的富裕、家乡的发展,希望大家铭记党恩,迅速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用信心和微笑面对暂时的阴霾,用智慧和汗水劳动致富,为实现我们的脱贫梦想而不懈奋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祝您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县帮扶工作队 2017年10月1日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却依然存在,全球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原因;对策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 我们一般认为贫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存需要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的定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精神贫困也被包括在内,本文着重探讨农村贫困问题,旨在分析农村物质资料匮乏、农民生活困难产生的原因。所以,本文中的贫困特指物质贫困。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在这个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把农村贫困定义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相对于一般的贫困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更突出,也更难以解决。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标准由上年的693元年调整为785元,低收入人口标准由上年的958元调整为1067元。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另一方面,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美元/天。与我国平均贫困标准相比,农村贫困线低了将近35%,与世界水平相比则相差更大。 '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

建档立卡贫困户贫情分析报告(范本)

XX县XXX乡(镇)XXX村委会XXX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XXX贫情分析报告 (范本)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户主:XXX,性别,证件号码(身份证、户口簿为准),民族(身份证、户口簿为准),是否中共党员,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龄前儿童); 2.配偶:XXX,性别,证件号码(身份证、户口簿为准),民族(身份证、户口簿为准),是否中共党员,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龄前儿童); ······ 家庭人口共有XXX人,联系电话(户主或能够联系该户主的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村负责人电话),有劳动力XX 人,残疾XX人,患重大病XX人;在校生XX人;有耕地XXX亩,林地XXX亩,家庭收入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XXX、XXX、XXX),养殖(XXX、XXX),外出务,XXX为主;XXX年XXX月纳入建档立卡户,计划XXX年XXX月脱贫或XXX年XXX月已脱贫;家庭燃料XXX(柴草、干畜粪、煤炭、清洁能源、其他。);住房距离村主干道距离XXX公里(米),入户路面XXX(泥土路、砂石路、水泥路、沥青路);家庭成员是否有公职人员(无,不填写),XXX年XXX月XXX地工作;是否有机动车(无,不填写),

机动车类型,XXX年XXX月XXX万元购买;是否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以及其它经营用房(无,不填写),XXX年XXX月XXX万元购买;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公司、企业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无,不填写),XXX 年XXX月XXX地注册登记;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无,不填写),XXX年XXX月参加XXX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是否通生活用电;是否通广播电视,是否有电视看,是否有冰箱。 (二)家庭人口身体健康情况。 家庭人口共有XXX人,XXX、XXX、XXX身体健康;XXX患有长期慢性病,患病时间是XXXX年XX月,2018年XX月XX日在XXX医院治疗,医疗费用XXX元;XXX 患有大病,患病时间是XXXX年XX月,2018年XX月XX 日在XXX医院治疗,医疗费用XXX元;XXX残疾,XXXX 年XX月办证,XX级残疾,证件号XXXX。 (三)家庭在校生情况。 在校生X人,其中:XXX就读XXX小学校X年级;XXX 就读XXX职业学校X年级;XXX就读XXX大学X年级;······。 (四)家庭住房情况。 1.现居住住房为C/D级危房,(土木、砖木、石木、砖混、简易)结构,住房面积XXXX㎡,房屋基础出现少量损坏,个别梁柱有部分裂缝,部分墙体破损开裂,住房安全未得到解决,计划XXXX年XX月加固改造或计划XXXX年XX月拆除重建。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2014年10月17日 10:07 来源:环球在线 10月16日,首届“10·17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此次论坛是中国首个扶贫日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努力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演讲。 他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事关群众最现实利益的民生工程。据统计,2013年我国医疗达到了73亿人,其中门诊69.6亿人次,卫生计生与群众关系之密切。但是,我国城乡健康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疾病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率高达37.8%,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扶贫纲要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都将卫生和计划生育纳入扶贫重点服务范畴,做出重要的部署。国家明确要求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与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等政策相结合,与深化医改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相结合,按照普惠政策重点支持,试点政策优先支持,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少得病。贫困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越是贫困的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越低,这既有人居环境,经济社

会的原因,又有教育健康观念、生活方式的原因。 王培安认为应分轻重缓急,对症下药。 一是抓基础,针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缺乏的实际,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造项目,为6至36个月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包,共有8622万农村婴幼儿受益,积极开展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的试点,已在49万例新生儿中开展了两种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筛查。 二是抓重点疾病的防治,支持贫困地区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地方防治工作,2013年在氟中毒地区完成了49.8万户改造任务。 三是抓长远,着眼于整个贫困地区,群众的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改善,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为贫困地区群众全面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疾种,0至6岁儿童的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1大类4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新型农村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了75%,开展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超过60%。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看病的负担。今年国家卫生

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目录 一、城市贫困人口现状 (1) 二、城市人口贫困的原因 (2) (一)失业问题 (2) (二)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一 (3) 三、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案 (4)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制度 (4) (二)积极的就业脱贫的根本措施是“就业保障” (5) 1、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实现就业 (5) 2、做好做好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5) 3、组织和帮助贫困人口从事社区居民服务 (6) 4、帮助贫困人口自谋职业和创业 (6) 5、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6) 参考文献 (8)

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 贫措施研究 【内容摘要】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贫困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和分配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民群众生活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城市贫困人口。本文讲述关于这一群体对其所处的困境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贫困贫困人口措施研究 贫困是指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贫困。贫困的定义是:贫困是指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即人文贫困。贫困可以是国民普遍幸福条件下部分人生活改善相对滞后——相对贫困。人们常常以货币单位对贫困进行区分,城市贫困人口一般指人均收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40.3万人。 一、城市贫困人口现状 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究竟有多大?迄今为止,由于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制定城市贫困标准,也没有开展专项的贫困状况调查,因此只能依据专家学者的估算。国际上每人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据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7年3月31日,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42.7万人(1038万户),平均保障标准为173.9元/人

精准脱贫标准

精准扶贫的落脚点是精准脱贫。怎样才可以认定脱贫,现整理一下有关标准: 一、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1、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原则标准:《扶贫刚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具体经济指标标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3、贫困户按五个一批脱贫标准: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25平方米。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教育培训帮扶一批。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两后生技校专业就读;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小康水平。道路通达,出行方便;饮用安全水,有条件的接通自来水;有简易卫生厕所;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通讯设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接通互联网。 注:国家的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所有支持资金都要统计进入帮扶资金收入。 二、贫困村脱贫主要标准为:贫困户96%以上,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每个贫困村达到”十有”标准,即:一是有主导产业;二是有专业合作社;三是有教学点和卫生室;四是有敬老院和幼儿园;五是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六是有金融网点覆盖;七是有综合商业服务;八是有硬化的通村公路,九是有良好的村容村貌;十是有集体收入)。 三、贫困县脱贫的主要标准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

贫困户调研报告

贫困户调研报告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贫困户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XXX村村书记助理 XXX 在上级领导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个月,5个月以来我对我村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触了村内80%村民,特别是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挨户走访,以下是我走访的现实情况、贫困分析和几点建议: 一、走访两户困难户的现实情况。 在欢喜庄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访了欢喜庄村的低保户高艳玲。高艳玲,女,45岁,其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每年的收入就靠几亩稻地,每年还要为她上大学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纳大笔学习费用(每年8000余元),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难以为继。离开高艳玲家后,我们又到了低保户马宝凤的家中,这个三口之家主要以务农维持生计。马宝凤,女,59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在其家里我们看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特别小。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我同本镇的同志进行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 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我区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 区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了我区农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 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 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 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 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仍 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 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 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 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 养业维持生计。 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精准扶贫之我见 从我们对口帮扶的村镇的调研情况结合我个人在农村任职经历,对农村至贫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劳力至贫,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导致难以脱贫。现有贫困户中,因缺劳力至贫占贫困户总数的60%以上,这类贫困户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即使脱了贫也容易返贫。 (二)因病至贫,家庭成员得慢性重症或突患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没有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致富无门,安于临界现状。 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无技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在家想致富,又缺资金、缺项目,经济状况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自身安于现状,不愿拼搏。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提供增收项目,在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能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四)遭遇灾害,家庭经济状况变差

个别农户本来就举债经营,想押宝致富,但若遇到投资项目遭遇天灾人祸。家庭经济状况就雪上加霜,极有可能造成贫困。 精准扶贫就要针对农村至贫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找出脱贫策略,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政策宣传,培养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扶贫应先扶志,人穷志不短,不能安于现状,等着政府捐物捐资,滋生依赖心理,而是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新路子。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帮扶很难脱贫,只能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 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

中国贫困现状

中国现在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含城市)、线(沿边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按照联合国人均消费1.2美元的贫困标准,我国还有1.5亿贫困人口,大体分布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由散步逐步向某些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域集中。同地理环境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进入21世纪,贫困人口大多数集中在我国山西、山西、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和云南、广西、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率低,生存条件恶劣,一直是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贫困人口57%的所有收入仍然来自农业,贫困人口对农业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此外,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对贫困的影响仍然很大。2005年,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地区,52%的人口分布在山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力资本缺乏作为导致贫困的一个原因,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低教育的人口和健康状况不良的人口,贫困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普通人口。 中国扶贫政策可分为三类,即开发式扶贫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惠农政策。中国扶贫政策的突出特点,就是城乡扶贫长期采用双轨制的扶贫方式。开发式扶贫政策主要针对农村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侧重于生产性开发;社会保障政策至今主要以城镇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此外,惠农政策包括医疗、教育,税改等很多政策,主要不是针对贫困人口。而是采取了选择贫困县、贫困村的区域瞄准办法。贫困人口没有能从扶贫开发中同等受益,扶贫开发带来的好处更多地被

贫困地区内部的中等甚至高收入家庭享用。部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如信贷扶贫到户贷款的回收率很低。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 ——以陕西省扶风县东坡村为例 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罹患的一种疾病。贫困人口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残疾、上学、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因灾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今年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探究贫困原因对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具有治病治根的根本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东坡村为例,试图用解剖麻雀的手法,以点及面,由小见大,从研究贫困户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分析贫困现状,探析深层次致贫原因,以期提出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有借鉴价值的对策建议。 一、东坡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分析 扶风县杏林镇东坡村,位于关中地区,全村共649户2465人,土壤水利条件较好,分析东坡村的贫困状况对反映关中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贫困村有其代表意义。全文使用数据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入户访问资料以及乡邻了解情况。2017年全村核实认定66户贫困户,共计208人,贫困发生率为8.4%。致贫原因主要是缺技术致贫24户81人,因残致贫21户58人,因病致贫9户44人,缺劳力致贫9户14人,因学致贫2户7人,因灾致贫1户4人。因残、因病、和缺劳力可归结为因身心健康问题,三者致贫户数合计达到39户,占贫困总户数的59.1%,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东坡村致贫的主要原因。 图1:东坡村致贫原因分析图 分析东坡村贫困户的劳动力状况,66户贫困户208人,其中有66人无劳动力占比31.7%,22人丧失劳动力占比10.6%,二者合计为42.3%,四成以上人群无劳动能力。村贫困户中有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的户数为51户,占比77.3%,缺乏劳动力的背后原因是健康状况或有劳动年龄外人口的问题。如扣除37名未成年无劳动力人数,仍有51人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 图2:东坡村贫困人口劳动能力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