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化标准样本

堆肥化标准样本
堆肥化标准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525- 有机肥料

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883-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 884- 生物有机肥

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固体有机废物

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

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 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 经过微生物的作用, 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 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

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4 生产技术流程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的生产技术环节应包括: 原料贮存及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陈化、后处理加工、堆肥质量检验、厂区环境质量控制。生产流程可参见附录A。

4.1 原料贮存及预处理

为了满足堆肥化生产的需要, 部分堆肥原料要进行贮存, 对原料贮存的要求如下: ——在原料贮存区, 含水率较低的干物料应避雨存放, 保持低的含水率;

——含水率高的湿物料不宜长期存放, 要及时处理, 尽可能减少臭气和渗滤液的产生, 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原料贮存的环境管理参照GB 18596- 执行;

——原料贮存应有专门的原料贮存区域, 最好设置原料贮存车间, 贮存车间内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分类进行存放;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供应便捷, 使用量大的物料尽量不贮存或者少量贮存, 保证尽可能短的贮存期; ——预处理环节应对固体有机废物的水分、粒度、 C/N、 pH值做出调整。主要的预处理工艺控制参数见附件B。

4.2 堆肥接种剂

4.2.1选用原则

——不得使用未经菌种安全评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制剂;

——根据固体有机废物类型及特点选用合适菌种制品, 选用菌种的技术指标需达到农用微生物菌标准GB 20287- 中的要求。

4.2.2一般要求

——堆肥接种剂应在原料混合时均匀加入;

——堆肥接种剂添加比例不得少于千分之一( 干基, 以重量计) 。

4.3 一次发酵

4.3.1 技术要求

堆肥一次发酵是实现有机物料无害化的过程, 常见的工艺有条垛式和槽式两种类型。

4.3.1.1 条垛式发酵

条垛式堆肥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后堆成长条形的堆或条垛, 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分解的一种常见的好氧发酵系统。

——堆体形状。堆体底部宽控制在120~300cm之间, 以200cm左右为适宜, 堆高控制在80~200cm之间, 以120cm左右为最适宜; 长度不限。各条垛间距大约为80~100cm; ——堆肥设备。主要是条垛式翻堆机, 根据条垛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决定设备选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为最大允许堆高200cm、堆宽300cm, 前进/后退速度可达到5-15 m/ min, 生产能力不小于600m3/ h。

4.3.1.2 槽式发酵

槽式发酵工艺是在长而窄的被称为”槽”的通道内进行堆肥发酵, 将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相结合的一种好氧堆肥发酵工艺。

——发酵槽尺寸一般为L×W×H =( 60~100) m×( 4~9) m×( 1.5~2) m, 槽的壁上部铺设导轨, 便于翻堆机行走; 槽底部铺设曝气系统, 向槽内发酵物料通风充氧, 主要由高

压风机、通风管道组成, 通风管通的口径75mm, 6m宽的槽至少应铺设设三条通风管道, 管道上钻有小孔, 经过高压风机向槽底送风充氧。风压3 mmHg、风量6.3m3/min、配套动力5.5kw。

——翻堆机( 搅拌机) 是经过机械搅动将物料搅拌均匀, 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并将物料在槽内缓慢位移。常见的设备包括链板式和驳齿式, 主要由行走底盘部分、链板( 搅拌齿) 、液压升降部分、传动部分及电控部分组成。行走速度 0-6m/min, 工作幅宽3-6m, 翻堆高度1-2m。

4.3.2 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0-60℃, 当堆体温度超过60℃时, 应进行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 一次发酵应保持堆体温度50℃以上并维持5~10天, 满足GB 7959-1987的要求;

——水分控制。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 到一次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6%~45%; ——堆体氧气浓度。经过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3%以上。

4.4 陈化

4.4.1 技术要求

堆肥陈化是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 常见的堆肥陈化的方法有:

4.4.1.1 自然堆置法

可将完成高温发酵的物料按照条垛式堆肥的方式, 堆积在专门的车间或陈化棚内, 堆宽5~6m、堆高2m左右, 由于采取静置堆积的方式, 堆体不宜过高过宽, 否则不利于温度和水分的散发, 最好能定期用棍棒插出排气孔, 有利于提高熟化效率。

4.4.1.2 熟化( 陈化) 仓法

熟化仓的类型较多, 如板式熟化仓、皮带式熟化仓。还有一种类似发酵槽的熟化仓, 这种熟化仓是在低部铺设通气管道, 能经过间歇式低强度的鼓风, 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一般熟化仓的料堆高度可达到3m。

4.4.1.3 槽式陈化法

与一次发酵槽式法类似, 陈化物料放置在槽内, 经过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进行堆肥发酵, 但槽式陈化法一般采用9m以上的宽槽。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4.4.2 过程控制

——堆体物料含水率在二次发酵完成后应降到28%-35%;

——二次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应稳定在40℃左右, 发酵完成时堆体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 ——二次发酵过程可经过强制通风维持堆体氧气浓度;

——二次发酵周期不得少于15天, 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当调整发酵周期。

4.5 堆肥质量检验

——腐熟的堆肥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 不再吸引蚊蝇, 不会有令人讨厌的臭味, 由于真菌的生长堆肥出现白色或灰白色;

——pH值应在5.5~8.5;

——呼吸速率<200mg/( kg·h) ;

——可溶盐浓度<2.5 ms/cm;

——发芽率指数( GI) >80%, 测定方法参考附录C;

堆肥质量的判定依据按附录D执行。

4.6 堆肥化后处理加工

固体有机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后, 可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剂; 也可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

——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 ;

——生物有机肥应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 ;

——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T798- ;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GB18877- 。

5 堆肥生产环境要求

——厂址应选在主要原料集中、取运方便、交通便利、水电及其它资源有保障的地点; ——厂界与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500米;

——堆肥厂厂区周边及厂区内的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 均应设置绿化隔离带。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Ⅱ类标准要求;

——厂区生产用水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 中Ⅳ类水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 Ⅲ类标准( 昼间等效声级65dBA, 夜间等效声级55dBA) Ⅱ类标准(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

6 堆肥主体设施及要求

6.1 堆肥主体设施

堆肥厂主体设施主要包括: 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发酵设施、后处理设施、成品储存设施和除臭设施。

——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主要包括: 地衡、受料、给料、破碎、筛分、混合、输送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 构) 筑物。

——发酵设施主要包括: 与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相匹配的设备及相关建( 构) 筑物。

——后处理加工设施主要包括: 对发酵稳定后的堆肥物料进行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输送、破碎、筛分、混合、造粒、烘干、冷却、包装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 构) 筑物。

——除臭设施: 主要适用于密闭的车间或厂房具有集中收集臭气装置的堆肥厂, 可采用生物过滤池除臭。

6.2 堆肥主体厂房要求

堆肥厂需建设原料贮存及预处理车间、一次发酵车间、陈化车间、后加工处理车间、成品储存车间和除臭设施。

——应根据建设区的常年主导风向进行合理的厂区规划, 尽量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保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 各生产车间应相互间有机衔接, 降低物料在相邻工艺段间的无效流动;

——各设施的占地面积要求: 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车间要求满足7-15天的原料存放量, 一次发酵面积不小于1512m2/万吨, 陈化面积不小于1080 m2/万吨, 成品存储面积要求满足60~9 0d天的存放周期。

——生产车间应符合DJ36-92的设计卫生要求;

——生产车间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4064-92的安全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的用电力装置应符合GBJ63-94的接地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的噪声控制应符合GBJ87-92的设计要求;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doc

实验20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本实 验,使得学生了解影响堆肥化的因素。知道如何准备堆肥材料、如何进行堆肥过 程控制和获取相关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判断堆肥的稳定化。 二、实验原理 堆肥化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 堆肥,但有时也把堆肥化简单地称作堆肥。 通过堆肥化处理,我们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有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实现废 弃物的资源化转化,且这些堆肥的最终产物已经稳定化,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因此,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稳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要求 1.实验材料 所用堆肥材料取自本校学生食堂的厨房垃圾,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根、茎、 叶、皮、核等,以及少量剩饭、剩菜。此外,还需一些锯末,用于调节含水率和 C/N比。 2.堆肥反应器 直径200 mm,高500 mm,有效工作体积15.7 I,,由一台200 w气泵供气, 带温度和氧传感器,可自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五浓度,并与数据检测记 录仪和计算机相连,实现温度和Q浓度数据的自动记录分析。 3.测定内容 (1)初始和堆肥结束时,堆肥材料的含水率(MC)、总固体(TS)、挥发性固 体(VS)、碳氮比(C/N);

(2)堆肥过程中,堆肥材料的温度、进气和排气中0。浓度。 4.分析和记录仪器 烘箱、马弗炉、天平、T()C和TN测定仪、数据检测记录仪、计算机、便携式 O:/C()。测定仪。 5.分组安排 4人1组,每班8组。 6.实验时间 由于本实验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和分析,故把整个实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实验是垃圾的准备和装料;第二个 实验是过程中和结束时的数据采集、检测和结果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 从本校学生食堂收集厨房垃圾,切碎成1~2 cm后,先测定其含水率(MC)、 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碳氮比(C/N);之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材料的 调理,主要调节材料的MC和C/N,通过填加锯末调节含水率(MC)至60%,C/ N比在20~30之间。影响堆肥化过程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通风供氧量、含水率、温度、有机质含量、颗粒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对厨房垃圾而言,本实验只对MC和C/N进行调节。 2.装料和通气 把经过调理准备好的堆肥材料装入反应器中,盖好上盖,开始启动气泵通 气。通过气体流量计控制通风量在o.2 m3/(min·m{物料)左右,或控制排气 中O。浓度在14%~17%之问。 3.温度和02采集记录 由温度和氧传感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浓度,由数据检测记录 仪记录数据,设定l h测定1次。 4.翻堆 观察堆肥温度的变化,当堆肥温度由环境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60~ 70℃),之后下降到接近环境温度不再变化时,终止通气,把堆肥材料取出,进 行第一次翻堆,把材料充分翻动、混合后再放回反应器中,盖好上盖,重新肩动

美国加州堆肥标准1

SAN JOAQUIN VALLEY UNIFIED AIR POLLUTION CONTROL DISTRICT RULE 4565 - BIOSOLIDS, ANIMAL MANURE, AND POULTRY LITTER OPERATIONS (Adopted: March 15, 2007) 1.0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rule is to limit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from operations involving the management of biosolids, animal manure, or poultry litter. 2.0 Applicability The provisions of this rule apply to all facilities whose throughput consists entirely or in part of biosolids, animal manure, or poultry litter and the operator who landfills, land applies, composts, or co-composts these materials. 3.0 Definitions 3.1 Active Composting: the phase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that begins when organic materials are mixed together for composting and lasts until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s met: 3.1.1 The organic material emits no more than seven (7) mg carbon dioxide per gram of organic material (CO2-C) per day, as measured using the test method in Section 6.2.1.1; or 3.1.2 The material has a Solvita Maturity Index of 5 or greater as measured using the test method in Section 6.2.1.2; or 3.1.3 The material has been composted for a period of at least 22 consecutive calendar days. 3.2 Aerated Static Pile: a system designed, constructed, maintained, and operated for decomposing organic material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placed on top of perforated plates or pipes that are connected to blowers that either push or pull air through the piles. 3.3 Alternative Mitigation Measure: a mitigation measure, proposed by the operator, that is determined by the APCO and EPA to achieve VOC reductions that a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VOC reductions that would be achieved by other mitigation measures listed in this rule, that operators could choose as a means of complying with rule requirements. 3.4 Animal Manure: non-human animal excretions and wast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dried solids and urine from cows, cattle, or swine.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目录 一、前言 (2) 1.1 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 1.2 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 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 1.4 堆肥技术 (4) 1.5 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 1.6 堆肥的影响因素 (6) 二、设计任务要求 (6) 2.1 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 (7) 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 2.3 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 三、设计工艺流程……………………………………………………….7. 四、堆肥工艺的选择 (8) 4.1 预处理 (8) 4.2 主发酵 (9) 4.3 后发酵 (9) 4.4 后处理 (10) 4.5 脱臭 (10) 4.6 贮存 (10) 五、主要设计计算 (11) 5.1 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 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 5.3 堆肥设备选型 (16) 六、效益分析 (18) 七、小结 (19)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人口飞速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危害。当你每天把各种垃圾汇集在一起,投向垃圾箱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累计我们所有人扔掉的垃圾量会形成一个天文数字,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没人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440公斤,全国历年的垃圾存量已高达60多亿吨。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1.2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猛增,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已成为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中将固体废物定义为: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的种类 固体废物的种类很多,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的;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方法。如汽车、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压实处理。适于压实减少体积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还有垃圾、松散废物、纸带、纸箱及某些纤维制品等。对于那些可能使压实设备损坏的废弃物不宜采用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压实处理。 (2)破碎技术为了使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废弃物的外形尺寸减小,预先必须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使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更容易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用的低温破碎和湿式破碎等。 (3)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定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其分选开。例如利用废弃物中

堆肥技术分析

一、什么是堆肥 所谓堆肥就是,把类似家畜粪便,动植物遗体,食物垃圾等的有机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调整水分和空气流量让好氧性菌菌繁殖增多,并产生热来分解有机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并没与把有机物完全分解,难分解的木质素什么的都保留在里面。换句话来说,它就是个中间分解物。 二、堆肥的原理 堆肥是模拟自然界产生腐殖质的过程。它利用微生物、真菌来把有机物材料腐化分解成腐殖质。 堆肥所用的材料中,“棕色肥料”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去分解“绿色植物”。 腐殖质中含有很多微生物和真菌,在每一层中撒一些腐殖质,就好象做馒头时放进一些“酵母”一样。 由于动植物腐化分解后会产生酸,而微生物和真菌不喜欢在酸性环境中生活,所以要撒一些和草木灰或石灰石粉来中和酸。

肥堆要保持透气和湿润,是因为微生物和真菌也要空气和水才能生存。知道了堆肥的原理,我们遇到问题就容易找出原因了。 例如,如果肥堆不会发热,可能是水浇得不够,太干了,或是“棕色肥料”不够,所以没有发酵。如果肥堆发臭,可能是因为太湿,也有可能是压得太紧密,没有空气,或是灰撒得不够。 三、堆肥的意义 稻壳呀绿肥等新鲜的有机物或者家畜粪粪直接使用的话,土壤中的细菌微生物会急剧增加、促进有害菌的繁殖,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危害,才使用堆肥。

通过微生物分解易于分解的物质,可以抑制导致幼苗死亡的病菌; 木屑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酚酸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而消失; 调整有机物的碳素含量,可以防止土壤的氮素缺乏; 在进行家畜粪便堆肥化的时候,可以达到60-70度,可以杀死里面的杂草种子,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等。 四、堆肥的作用和效力 健康的作物成长于健康的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土壤。堆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 ;可以促进土壤的团粒结构的生成,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透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及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9207595.html,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及治理措施 作者:潘闯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产生的固体废物不论种类和数量上都 有大幅的增长。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有:卫生填埋处理、高温堆肥处理和焚烧处理,但每种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的分析,结果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更好的处理固体废物。 关键词: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卫生填埋处理;措施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7e9207595.html,ki.37-1222/t.2016.21.016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及泥状物质,同时也包括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因此估计废物主要产生的途径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固体废物的特点有:数量多和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组成也各不相同,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目前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并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1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 1.1 卫生填埋处理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卫生填埋处理,该技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卫生填埋技术的优点是:处理固体废物量大且节省资金,性价比较高。同时卫生填埋技术可以利用有机物来加快固体废物的降解速度,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增加沼气回收设备,可以将沼气收集并合理利用。但我国的卫生填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缺点是:一是监督机构的缺乏,无法再固体废物处理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的处理缺乏标准流程;二是没有明确的估计废物卫生填埋规范,在固体废物处理时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1.2 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上的应用,通常需要较强经济实力,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应用较广。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对固体废物中的病菌进行有效的消除,并且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以极大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到原体积的10%以下。此外,焚烧处理可以利用燃烧固体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焚烧处理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应用,但通常是用于医院固体废物的处理。焚烧处理技术之所以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焚烧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或者固体废物具有较大的热值,但固体废物的热值都较低,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处理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堆肥化标准20110916

20110916 堆肥化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范围1 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 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规范性引用文件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 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 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1 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525-200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 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固体有机废物 3.1 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 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 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堆肥化 3.2 2 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

堆肥化标准20110916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525-200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 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固体有机废物 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 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 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1

堆肥质量标准

FOREWORD The "Support Document for Compost Quality Criteria - National Standard of Canada (CAN/BNQ 0413-200) The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 (CCME) Guidelines and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AAFC) Criteria" was made possible by a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AAFC) and Environment Canada (EC) initiative. The Centre de recherche industrielle du Quebec,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eria for compost quality, was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is document. We wish especially to note the vital contributions made by Ms. Suzanne Forti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Ms. Nicole Folliet-Royte (Environment Canada), Mr. Daniel Lefebvre (Bureau de nonnalisation du Quebec), and all those who provided their valuable comment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Daniel Lefebvre Bureau de normalization du Quebec (BNQ) 70, rue Dalhousie, bureau 220 Quebec (Quebec) GiK 4B2 Phone: (418) 644-9299 Fax.: (418) 646-3315 Nicole Folliet-Hoyte Waste Treatment Division Hazardous Waste Bran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Canada Ottawa, Ontario KlA 0H3 Phone: (819) 953-2822 Fax.: (819) 953-6881 Suzanne Fortin Fertilizer Section Plant Products Division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59 Camelot Drive Nepean, Ontario KlA 0Y9 Phone: (613) 952-8000 Fax.: (613) 992-5219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精编WORD版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 摘要:介绍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新技术――密闭式堆肥反应器,分析了发展新型堆肥技术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必要性,介绍了堆肥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分析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理化特性,提出堆肥反应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工艺流程,在传统的有机肥出路上增加了有机覆盖物,使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出路得到拓展。一台设备就是一座工厂,堆肥反应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建立适度规模的示范工程,连续运行,为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利用探索出新路。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反应器;堆肥 园林绿化废弃物是指在绿化美化和林业生产工作中,所产生的枝干、根茎、落叶、草屑、花败及其他有机废弃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产生的绿化废弃物等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经济、技术和认识水平等所限,园林绿化废弃物在中国各大城市仍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处理方式多以填埋、焚烧或清理运输为主。不仅污染了空气,容易加剧雾霾及引起火灾,而且增加了财政支出。园林绿化废弃物含有大量矿物质元素和有机质,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资源;它与一般城市垃圾有着本质区别,如果经过合理工艺处理,能够成为生态有机质循环链中的一环,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既可实现生活垃圾排放减量,又可节省珍贵的土地资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 根据以往的调查信息发现,我国大多数园林绿化产生的废弃物一般被用于燃料燃烧,或是做填埋处理,有些部分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废弃。这些处理方式既影响到园林绿化的美观性,又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采用堆肥处理方式,不仅具有显着的杀菌效果、除臭效果、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等方面的优点,又能够满足园林植物栽培工作

浅谈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浅谈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量也越来越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堆肥系统的分类、堆肥的条件控制、堆肥腐熟度和堆肥添加剂的研究概况,分析介绍了固体废物堆肥的使用效果,并展望了固体废物堆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堆肥技术;固体废物;堆肥影响因素;发展展望 0引言 目前,我国总有机废物排放量为其中蕴含粗有机质为 氮、磷、钾总贮量约为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 从氮、磷、钾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畜禽粪便,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6330万t,相当于4930万t尿素,11940万t的过磷酸钙和3380万t的氯化钾;占第二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其次是农业秸秆,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914 万t。从有机质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秸秆,占第二位的是畜禽粪便,第三位是城市生活垃圾【1】。如何处置这些固体废弃物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肥料、饲料、能源有着巨大的需求,因而处理农牧业废弃物的目标应该是使之成为农业的资源返回农业生态系统中,即农用资源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这类废物分布广,廉价易得,是进行堆肥和沼气发酵的理想材料。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的多重屏障实现有害物质同生物圈的有效隔离。传统的处置方法有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种。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固体废物产量加大,另一方面原料紧缺,从而促使科技不断进步,提出新的固废处置方法。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固废处理处置有以下可行的方法土地填埋、焚烧、热解、堆肥处理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湿式氧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利用固废制造废弃物复合材料又称环境材料,是一种固废资源化新技术,按其性质可分为聚合物基、硅酸盐基或陶瓷基、金属基三类,仿生群落体一种模拟食物网食物链功能建立的资源化处理方法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1 堆肥的定义及原理 【2】 据此可以总结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 堆肥化的一般过程为[3]:底料是堆肥系统的处理对象,一般是污泥、城市固体废弃物、庭院废弃物等。调理剂可分为两类:(1)能源调理剂。它是加入堆肥底料的一种有机物,增加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增加了混合物的能量;(2)结构调理剂。它是一种加入堆底料的物料(无机物或有机物),可减少底料密度、增加底料空隙,从而有利于通风。堆肥化过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一、堆肥的基本原理 自然界中很多的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的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作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法。 有机固体废物是在堆肥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因此,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有机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一)高温堆肥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图1可以简单的说明这个过程。

细胞物质(微生物生长)+腐殖物质 合成 堆肥有机物+O2+微生物 氧化 能力 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热 图1堆肥的好氧堆肥的过程图 堆肥有四个阶段组成:升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腐熟阶段。每个阶段的微生物种类是不同的。 (二)厌氧堆肥 厌氧堆肥是在五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图2简单说明了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 从图2可看出,当有机物厌氧分解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个碱性发酵阶段(或称产甲烷阶段)。 图2 有机物厌氧堆肥分解 细胞物质 堆肥有机物+微生物细胞物质 有机酸+微生物、 NH3、H2S、PH3等+能量 CO2、CH4+能量

堆肥化标准20110916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525-200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 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固体有机废物 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 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 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1

有机堆肥发酵原理

一、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转化 堆肥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复杂的转化,这种转化可归纳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即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最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等;另一个是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即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生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但方向相反,在不同条件下,各自进行的强度有明显的差别。 1.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⑴不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多糖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首先在微生物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葡萄糖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分解迅速,酒精、醋酸、草酸等中间产物不易积累,最终形成CO2和H2O,同时放出大量热能。如果通气不良,在嫌气微生物作用下,单糖分解缓慢,产生热量少,并积累一些中间产物-有机酸。在极嫌气微生物条件下,还会生成CH4、H2等还原态物质。 ⑵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堆肥中的含氮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腐殖质等。除腐殖质外,大部分容易被分解。例如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逐级降解,产生各种氨基酸,再经氨化作用、硝化作用而分别形成铵盐、硝酸盐,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⑶含磷有机物的转化堆肥中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在多种腐生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磷酸,成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养分。 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堆肥中含硫有机物,经微生物的作用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在嫌气环境中易积累,对植物和微生物会发生毒害。但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硫化氢在硫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硫酸,并和堆肥中的盐基作用形成硫酸盐,不仅消除了硫化氢的毒害,并成为植物能吸收的硫素养料。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发生反硫化作用,使硫酸转变为H2S散失,并对植物产生毒害。堆肥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时翻倒措施改善堆肥的通气性,就能消除反硫化作用。 ⑸脂类及芳香类有机物的转化单宁、树脂等结构复杂,分解较慢,其最终产物也是CO2和水;木质素是含植物性原料(如树皮、木屑等)堆肥中特别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它结构复杂,含芳香核,并以多聚形式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极难分解。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真菌、放线菌的作用,缓慢地进行分解,其芳香核可变为醌型化合物,它是再合成腐殖质的原料之一。当然,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继续被分解的。 综上所述,堆肥有机质的矿质化,可为作物和微生物提供速效养分,为微生物活动提供能源,并为堆肥有机质的腐殖化准备基本原料。堆肥以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为主时,有机质迅速矿化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碳、水及其它养分物质,分解速度快而彻底,并放出大量热能;以嫌气性微生物活动为主时,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慢,且往往不彻底,释放热能少,其分解产物除植物养分外,尚易积累有机酸及CH4、H2S、PH3、H2等还原性物质,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对作物生长不利甚至有害。因此堆肥发酵期间的翻倒也是为了转换微生物活动类型,以消除有害物质。 2.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关于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有很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分解形成组成腐殖质分子的原始材料,如多元酚、含氮有机物(氨基酸、肽等)等;第二阶段,先由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将多酚氧化成醌,然后醌与氨基酸或肽缩合而成腐殖质单体。由于酚、醌、氨基酸种类很多,相互缩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形成的腐殖质单体也就多种多样。在不同条件下,这些单体又进一步缩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分子。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表2-1为三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表2-1)。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1)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2)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3)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4)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大型的配备有热能回收与利用装置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西欧,普遍致力于推进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国外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除得益于经济发达、投资力强、垃圾热值高外,主要在于焚烧工艺和设备的成熟、先进。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开发焚烧技术与设备,且主要设备与附属装置定型配套。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主要致力于改进原有的各种焚烧装置及开发新型焚烧炉,使之朝着高效、节能、低造价、低污染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截止1992年底,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已达11264万t,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仅有371座,处理总能力71501t/d。近几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从对策和规划着手,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绵阳、北京、武汉等城市在学习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机械化堆肥处理生产线;深圳、乐山等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成功,也为各城市应用焚烧技术提供了经验;沈阳、鞍山等城市对医院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焚烧,也走出了特种垃圾处理的新路。 表2-1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有机肥标准NY的解读及思考王宗抗

新版有机肥标准解读及思考 王宗抗1,罗树生1,2,汤敏叶1,付新霞1 (1.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广东深圳 518105;2.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摘要:有机肥料现行标准(NY 525-2002)经过近10年的执行,目前已经有很多规范已经滞后于有机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最近,相关方面在总结有机肥行业的生产、流通和应用环节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旧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版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并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或推行),为更好的让广大肥料生产者和销售、购买使用者充分学习、领会2012版有机肥料标准。本文将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作以简要的比较和探讨,为企业生产、流通等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肥料,标准 有机肥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肥料,近年来随着有机农业的兴起,越来越受市场重视。长期以来,有机肥料的质量标准主要受NY 525-2002标准(以下简称旧标准)约束,旧标准对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然而,随着有机肥料市场的壮大,旧标准的部分指标限值已经滞后于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为此,农业部组织了专家在综合科研院所、企业、流通商、肥料用户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旧标准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修改,制订NY 525-2011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将于2011年12月1日开始推行。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增强了对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的要求,放宽了对有机肥的水分含量和酸碱度的要求,同时也对大肠杆菌值进行了重新定义;而在肥料的质量安全方面,新标准严格了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1、2)。本文将就两版有机肥料标准的主要差异及对有机肥行业发展的影响略作一些解读,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1.新旧两版有机肥料标准的主要差异。 1.1新标准放宽要求的质量指标。

城市垃圾的堆肥化技术

城市垃圾的堆肥化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垃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采用多种技术来处理处置城市垃圾。其中填埋、焚烧和堆肥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处理技术。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填埋会产生垃圾渗滤液,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而利用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堆肥则是一种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后,可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并可以将有机物重返大自然,进行资源再利用[1]。因此不管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堆肥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堆肥化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的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制得的产品称为堆肥、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可以将堆肥化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两种。好氧堆肥化是指在有氧存在的状态下,好氧微生物对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的过程,最终的产物主要是CO2、H2O、热量和腐殖质;厌氧堆肥化是在无氧存在的状态下,厌氧化微生物对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最终产物是CH4、CO2、热量和腐殖质。 通常所说的堆肥化一般是指好氧堆肥化,这是因为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速度缓慢,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恶臭,其工艺条件也比较难控制。近些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对堆肥化的概念进行了统一,定义堆肥化就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微生物对固体和半固体有机物进行好氧的中温或高温分解,并产生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1堆肥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1.1堆肥化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堆肥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低谷。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采用堆肥化技术处理的生活垃圾量大幅度减少,许多堆肥厂陆续停产倒闭。其原因是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将大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高分子塑料带入城市垃圾中,严重影响了堆肥化产品的质量。美国的堆肥化产品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小鹿不广而发展缓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废物资源化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垃圾的堆肥化又重新受到注目。针对传统堆肥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破碎及分选技术与设备的改进,在客观上提供了高品质堆肥连续化生产的可能性。应用了新兴的颗粒肥料生产技术,除在原有技术上最让增加了对杂物的精细分离外,还通过添加必要的肥料成分使之形成统一的产品标准,并最终制作成便于运输和施用的颗粒形状。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使得垃圾堆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