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78599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78599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78599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4、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

或状态。

5、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3、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4、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5、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6、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

7、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8、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9、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

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

对策,即3E原则。

10、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1、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2、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

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

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13、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①遗传

及社会环境;②人的缺点;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④事故;⑤伤害。他认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

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14、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

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

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

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

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者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15、轨迹交叉理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

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

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

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16、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

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

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

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

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

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

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

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3、“安全第一”就是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4、“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包含的3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广*1可题。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设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模式。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促进安

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

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方法:自主评定,外部评审。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4、检查方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

5、隐患治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1、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2、安全文化的层次:直观的表层文化;企业安全管理中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深层;

3、安全文化的内容:一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三是出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4、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5、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在内的安全承诺。

6、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

7、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①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职能,建立领导机制;②确定推

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其职能;③保证必须的建设资金投入;④配置适用的安全文化信息传播系统。

8、宣传、教育、激励、感化是传播安全文化,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9、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程序:①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②制定评价工作方案;③下达〈〈评价通知》;④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⑤数据统计分析;⑥撰写评价报告;⑦反馈企业征求意见;⑧提交评价报告;⑨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

1、重大危险源管理。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

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2、“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危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①毒性等级;②物质的状态;③气味;④重度。

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的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②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按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增强责任感;二是明确责任;三是责任追究依据。

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起草一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一审核一签发一发布一培训一反馈一持续改进。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第五节组织保障

1、组织保障: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①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②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③督促各种事故隐患及时整改;④监督安全生

产责任制的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

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1、除煤矿外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小30万;中100万;大150万;特大200万元。

2、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3万吨以下,60-100万;3-9万吨以下,150-200 万;9-15万吨以下,250-300万;15万吨以上,以300万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 万;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累计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3、当年未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下年不再另行存储。

4、发生安全事故,应当重新核定,企业在收到核定通知1个月(30天)内补交差额。

5、企业未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处生产经营单位1-3万元罚款,负责人、个人5000-1 万元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停业整顿。

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和救援。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大体分4类:①安全技术措施②卫生技术措施③辅助措施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5、安全技术措施内容:①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②措施名称;③措施目的和内容;

④经费预算及来源;⑤实施部门及负责人;⑥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⑦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6、安全技术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

第八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1、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①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②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③当地

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影响;④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

2、生产经营单位备案提交的资料:①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和安全专篇;③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20个工作日内决定,不能决定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工作日,应当将延长期限期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4、建设项目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

5、特种作业操作证6年有效,每三年复查一次。

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1、特种设备采购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2、采购旧特种设备的资料:①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②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③经定期检验合格。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符合:①锅炉、压力容器……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关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②电梯、起重机械、游设……应由国内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

格;③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性能和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④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

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4、安装单位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安装队伍的方案、技术要求、安装程序、过程符合要求。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的条件:①持证上岗;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③定期接受安全、

节能教育和培训;④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考核机关申请。

6、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7、特种设备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30日)前申请定期检验。

8、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

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9、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②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③验收特种设备,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移交的有关技术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该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特种设备的日

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

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6学时。

2、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12学时。

3、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6年,全国范围内有效,每3年复审一次,连续

工作十年以上,6年复审一次。申请复审前参加安全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

4、三级教育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

5、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

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6、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7、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等。

8、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事故案例。

9、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三新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训;事故案例培训;安全知识比武竞赛等。

第^一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1、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设

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

2、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①定期安全生产检查②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③季节性及节假

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④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⑤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⑥职工代表不定

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3、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

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

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4、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5、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一实施安全检查一综合分析。

6、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

7、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①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及整改难易程度

分析;③隐患治理方案。

8、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种类:防护用品性能;保护部位;防护用途。

2、“三证”和“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3、“三会”:会检查劳动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

4、采购验收: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标准进行验收。

5、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配发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假冒伪劣和无安全标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7、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管理人员验收。

8、安全标志: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 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9、标识规格与适用范围: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18 mm< 12 mm2 2)安全帽、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盒)、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27 mn^ 18 mm 3)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导电鞋、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膜压靴、防穿刺

鞋、防电绝缘鞋:39mmc 26 mm 4)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69 mm^ 46 mm

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

1、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①要明确双方责任;②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③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④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2、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造价的5%

3、签订合同前,必须对承包商资质和条件进行审查,并复印见证性材料备案:

①是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安全资质证书,施工简历和

近3年安全施工记录。

②人员年龄、工种、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素质

是否满足工程需要,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③承包商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机构、工器具、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是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是否有检验、实验资质部门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

④承包商施工队伍是否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安全管理

人员是否持有资质证书。

4、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

措施要求

2承包商制订的3承包商遵照执行规章制度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6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

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7承包商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8不得

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返包9不得擅自更换人员10不得使用童工不得有职业禁忌症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

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工会、新闻媒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3、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4、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②坚持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④坚持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⑥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①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②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③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职责;④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⑤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

故发生;⑥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⑦接受行政监察机

关的监督;⑧及时报告事故;⑨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⑩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10、“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调“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11、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一般程序包括: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

生产经营单位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角度标准的情况;3、作业现

场检查;4、提出意见或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6、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许可的程序:申请一受理一征求意见一审查和调查一作出决定一送达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召开各种会议、安全大检查、许可证管理、专项整治等。大体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种。

8、事前监督管理:有关安全生产许可事项的审批。

9、事中监督管理:日常的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重点行业和安全领域的专项整治、许可证的监督检查。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有: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

①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②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

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

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使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10、事后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处理有关人员并提出防范措施。

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①安全管理和技术;②机构设置和安全教育培训;③隐患治理;④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⑤职业

危害;⑥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⑦行政许可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1、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①实行垂直管理;监察设备和工资都是由中央政府承担。

②监察和管理分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责。③分区监察。不以现有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④国家监察。

2、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国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部级。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教材111页。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

5、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职责:9条,教材111页。

6、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履行的职责:16条,教材111-112页。

7、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①日常监察,

是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②重点监察,是对重点事项的监察,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

察,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的检查等;③专项监察,是针对某一时期的

煤矿安全工作重点,组织专项监察;④定期监察,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

8、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监察制度具有的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2、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地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一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读114页相关内容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建立的2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行政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6、监督检查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发生,其实现手段是:①通过检验发现……影响产品安全性

能的质量问题;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③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④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⑤加强日常工作的监察。

7、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内容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控的互动关系。

8、“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②人

员的持证上岗情况;③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④ 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的规定;⑤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10、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规定了相应的职责,主要包括:1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制止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2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单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时,

责令该单位予以纠正3、依法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4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①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

关单位贯彻执行;②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③发现不安全的

因素,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逾期不解决,或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有

权通知停止该设备的运行;④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等。

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1、安全评价按实施阶段不同分: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3类。

2、安全预评价的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3、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前期准备;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4、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或是作业场所的评价。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1、安全评价的主要程序包括:①前期准备;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③划分评价单元;

④定性、定量评价;⑤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⑥做出安全评价结论;⑦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2、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

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

4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①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②组建评价组;③收集国内外相

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④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⑤对类比

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

5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包括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充报告、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

6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对象前期(安全预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

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等)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对象

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安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程度;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在试投产中的合

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

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际开展和演练有效性。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三节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按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个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

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

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按照职业健康进行分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

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

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10类。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5、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6、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数、事故树。

7、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⑼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8、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烫和火灾引起的烧伤。电灼伤属于触电。

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

的情况下,应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A项,当消除危险、有害因

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进行考查。C项,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

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D项,对新建、改建、扩建项

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

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按评价的推理过程;按针对的系统

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2、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3、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进行定性分析。

4、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是: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分析可操作性研究。

5、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和规律。

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6、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结果到原因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

7、概率风险评价法: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8、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根据事故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

9、事件树是由起因推理结果的过程,是正向逻辑推理过程。而事故树则是由结果分析原因最终得到影响事故发生的根本事件,是一个逆向逻辑推理过程。

10、事件树1、确定初始时间2、判定安全功能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4、分析事件树

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

1、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①目的;②评价依据;③概况;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⑤评价单元的划分;⑥安全评价方法;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

2、安全评价报告格式:①封面;②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③著录项;④前言;⑤目录;

⑥正文;⑦附件;⑧附录。

第六节安全评价管理

1、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2、安全评价机构是中介服务组织。

3、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初审、条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

(1) 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2) 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人为1组;现场核查3-5人为1组,并设组

长1人。

(3) 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核查组独立完成核查、如实记录并作出评判。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

大纲要求: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运用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检测作业场所

职业危害因素,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和申报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卫生档案,采取职业危害防护控制措施,选用个体防护装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三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车孟、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

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性职

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作业场所建

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1、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2、职业病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职业病卫生工作原则: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

4、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5、职业危害形势:①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②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③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④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

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

6、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占到80%排名前三位的是:煤炭、有色金属、冶金,分别占发病比例的:41.38%、9.33%和6.99%。

7、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①粉尘类;②放射性物质类;③化学物质类;④物理因素;⑤生物因素;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

职业危害因素;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1、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系: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和标准,143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卫生领域的最高普通法,明确了“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这一立法基本宗旨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工作方针。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1、生产性粉尘分三类:

(1)无机性粉尘:①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②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镒等。③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⑵有机性粉尘:①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②动物性粉尘,例

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③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

(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2、评价的主要方法:(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

3、职业危害控制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4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 /毒物的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5低气压工作的主要职业病例如高原病

6生产性粉尘通常分为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

7因生物因素所致的传染病有三种: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杆菌病

8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有效落实职业危害预防控制主体责任;促进其依法开展各项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合法权

益的重要手段。

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分级监督,属地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配备监管执法人员。

3、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①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②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③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教育培训情况;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⑦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⑧职业危害事故报告

情况;⑨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1、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

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

资料:①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④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

及分布情况;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

人员的管理情况;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①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

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②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

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③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④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4、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

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5、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卫

生标准,每2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6、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1次,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

生标准,每2?3年1次。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③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

第六章应急管理

第一节预警的基础知识

I、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2、预警的目标: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3、预警的特征: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贯性。

4、构建预警机制需要考虑的因素:1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2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3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4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的关系5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5、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6、实行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

7、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

8、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9、事故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

10、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II、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12、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第二节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1、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

2、预警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3、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警评价

系统。

三个系统结合完成的活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辨伪、信息存储、信息推断。

4、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

使用。

5、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

6、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①进行多种来源信息的比较印证②分析信息传输过程

③进行事理分析④反证性分析⑤不利性反证。

7、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的条件:①规范化②标准化③统一化④程序化。

8、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9、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

10、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1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12、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

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13、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14、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

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w、m、n、I级)。对于预警管理活动,蓝色和黄色应用

价值最大。

15、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16、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17、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

18、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

19、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20、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监测活动是预

警系统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明确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后三个环节的活动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无意义的。

第三节预警控制

1、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它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

拓展。

2、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组织准备活动服务于整个预警的组织管

理过程。

3、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构建是本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的系统组织重构,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这

种职能又可以分为单指标监控、综合监控和事故危机监控。

4、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事故危机模拟。

5、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

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

第四节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1、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①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②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④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3、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6、“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7、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强调全过程的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涵盖了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阶段,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各个阶段,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8、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9、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短期恢复是应急响应行动的延伸。

10事故应急运行机制包括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第五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1、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①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

据可依、无章可循;②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③应急预案是

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④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⑤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应急预案的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3、应急预案的编制的基本要求:①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②结合

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③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

析情况;④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⑤有明确、具体的事故

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⑥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

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⑦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⑧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应急预案的编制的6个步骤:①成立工作组②资料收集③危险源与风险分析④应急能力评估⑤应急预案编制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应急预案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①应急预案概况;②事故预防;③准备程序;④应急程序;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6、事故预防:①危险分析;②资源分析;③法律法规要求。

7、准备程序:①机构与职责;②应急资源;③教育、培训与演习;④互相协议。

8、应急程序:①接警与通知;②指挥与控制;③警报与紧急公告;④通信;⑤事态监测与评估;

⑥警戒与治安;⑦人群疏散与安置;⑧医疗与卫生;⑨公共关系;⑩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

(12)危险物质控制。

第六节应急预案的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①检验预案②完善准备③锻炼队伍④磨合机制⑤科普宣教。

2、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①结合实际、合理定位;②着眼实战、讲求实效;③精心组织、确

保安全;④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3、应急演练按照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4、应急演练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两类。

5、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6、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五个阶段。

7、演练组织单位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前应先制定演练计划。演练计划是有关演练的基本

构想和对演练准备活动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演练策

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8、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

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进行培训和预演,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演练准备的核心工作是设计演练总体

方案。演练总体方案是对演练活动的详细安排。演练总体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确定演练目标、设计

演练情景与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编写演练方案文件等内容。

9、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扶助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

10桌面演练的执行5个环节演练信息注入问题提出决策分析决策结果表达和点评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等级与分类

1、事故分级: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以上损失。

重大事故:10-30人以下死亡,50-100人以下重伤,5000万元-1亿以下损失。较大事故:3-10人以

下死亡,10-5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损失。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

2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第二节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1、政府部门报告的程序: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较大事故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

的市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报告时限是1小时,政府职能部门每级上班不得超过2小时。特

别重大事故报告至国务院需要9小时。

3、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变化的,应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补报。

4、上报事故的首要原则:及时。

5、事故报告的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③事故的简要经过;④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⑤已采取的措施。

6、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

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事故调查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8原始信息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第三节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1、事故调查:政府部门事故调查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

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较大事故由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

民政府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2、事故发生地与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该派人参加。

3、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负责。

4、世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

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6、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7、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行政处罚、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8、防范和整改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时效性。

9、责任事故需要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10、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

11、事故调查组应在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延长期限不得超过60日。

12、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不管哪级事故,调查工作都是政府负责。

13、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中,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分两种情况: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第四节事故处理

1、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2、事故调查报告只有经过有关人民政府批复后,才具有效力,才能被执行和落实。

3、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的主体是: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批复;较大事故是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复;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批复。

4、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5、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在特殊情况下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6、事故调查处理的最终目的:预防和减少事故。

7、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接受工会的职工的监督。

第八章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统计基础知识

1、安全生产统计包括:安全生产事故估计;职业卫生统计;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

2、完整的统计工作包括设计、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4个步骤。

3、收集资料的3种方法: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

4、统计资料的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5、误差:1系统误差:数据收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2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是不确定、不可预知的。

6、统计主要工作就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7、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①比。两个相关指标之比②构成比。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③率。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8统计图纵横轴比例一般为5: 7

第二节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发病(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除以可能发生中毒的平均人数

患病率患病数除以该时点受检人口数

病死率该病死亡率除以患者数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除以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⑴普查⑵抽样调查(最常用的)⑶典型调查。

常用的抽样方法:⑴单纯随机抽样⑵系统抽样⑶整体抽样(误差最大)⑷分层抽样(误差最小)

第三节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1指标体系:绝对指标(不用“率”的)

相对指标(常用“率”的)

2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理解)

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⑵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⑷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⑸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⑹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⑺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3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4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①医疗费用②丧葬及抚恤费用③补助及救济费用④歇工工资。

⑵善后处理费用:①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②现场抢救费用③清理现场费用④事故罚款及

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

5、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⑴千人经济损失率:RS(%°)=E/ S*1000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v (知=E/ V* 1 0 0 E全年内经济损失V企业总产值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1、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 设施)。 ★4、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有两个特性:一是人们不希望发生;二 是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 ★5、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6、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7、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 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 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 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10、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 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 安全生产的目标。 □1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从18世纪大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起,事故开始增加;20世纪以后科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复杂化,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建国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a、30人以上死亡b、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 毒)c、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a、10人以上死亡,30人以下重伤b、50人以上100人 以下重伤c、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较大事故: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b、10以上,50人以下重 伤,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4、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 风险的分类 广义的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五类)、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的风险:人、机、环境、管理(四类)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它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它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78种化学品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6大类9小类: 爆炸品(8种)、易燃气体(9种)、毒性气体(17种)、易燃液体(14种)、易于自燃的物质(3种)、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3种)、氧化性物质(9种)、有机过氧化物(2种)、毒性物质(13种) 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第一章,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有: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行为原则 三、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有: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理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有: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货倾 向。(早期的,不符合现代理念)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时代局限性):伤亡事故的发 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 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伤害事故连锁构成 A、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B、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C、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 的。 D、人的缺点不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 造成的。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 A、遗传及社会环境。 B、人的缺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1、法的最基本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共同意志; 2、社会主义法以国家意志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3、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在某些问题上适用于他本国的法律; 4、《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5、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6、安全生产执法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联合执法,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在同一类问题上,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8、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 9、地方性法规由省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10、《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加强管理、防止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12、《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除香港、澳门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13、《安全生产法》排除适用:已发现的,特殊法中未做出规定的问题; 1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6、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17、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19、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执业标准; 20、安全资金投入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21、高危行业(无论有多少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3、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要点2020(4)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是什么? 答:双重预防体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安全双体系,包括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其目的是要把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事故隐患提前消灭掉。 三、什么是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 答: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安全风险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总结

201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要点总结195条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

安全管理知识学习提纲

时间:2014年2月26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参加人员:各部门主管(谭勇、郑伟、杜健、税奇懿、李熊波、何建兴、张勇)主讲:杨林 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内容提要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三章安全评价第四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第六章职业危害与职 业病管理第七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基本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 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 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 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1.2 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 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 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1.3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 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 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 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1.4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 受危险的伤害 1.5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 生产的目标。 1.6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 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上述两 项功能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 纳入。 1.7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 的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违背人们的意愿后果。 1.8 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 1.9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 的承受程度。注意危险度的概念,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 2.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安全、健康、舒适)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 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 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

最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点 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 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五千万。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伤50-100人,直接损失:五千万-1亿元 D/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 6、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程度=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9、危险源:第一类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的频率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0、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学习资料

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各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布置安全工作注意事项,检查场地、设备、机械、工具和防护措施,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时,方可开展工作。 10、班组长要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辨识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班组各成员要职责清、责任明。 11、班组成员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我要安全”的觉悟,“我会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义务,“我保安全”的责任,做到自我防护,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2、每周生产调度会布置的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 13、严格落实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安全检查、安全例会制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由安全员监督检查。 14、危险场所及危险设施应采取防范措施,设立标志,要害岗位、重要设施要人人清楚。 15、火药库、油库、化验室、氰化钠库、发配电室、信号室、锅炉房、污水处理厂等要害部门必须做到出入记录齐全,物资支领手续齐全,标志悬挂醒目。 16、工作前要充分休息,班中不准打闹,不准带小孩及无关人员到生产作业场所,杜绝带病上岗。 17、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上岗证由安全部门每半年考核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18、各种大型安装、维修、检修等重点工程,各单位必须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经安全环保部同意,方可施工。在重点项目检修过程中,单位必须设立监督岗,2米以上高空作业须系上安全带。 19、接班时或工作期间,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安全设施以及使用的工具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立即修理、更换,不许带病运转和勉强使用。 20、各种防尘、防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操作岗位工人及班组长上班和生产管理人员进入车间、工段,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简易版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 识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各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 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 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 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 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

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b: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控制不足起源论;直接原因接触(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体保护用品等来实现),受伤损失(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哈登认为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用气代电、用水代火药爆破;限制能量: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防止能量蓄积:应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气体浓度、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延缓释放能量:安全阀、逸出阀控制气体,全面崩落法管理巷道顶板,控制地压,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探放水、瓦斯抽放;设置屏蔽设施:防护罩、安全围栏、个体防护品;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不安全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汇总必考点知识讲解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 点汇总-必考点 1. 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2. 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答: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什么是“三违”现象? 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5. 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 什么是事故? 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

事件。 7. 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8. 什么是危险? 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9. 什么是本质安全? 答: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10. 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思,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 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全? 安全: 指无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员处于自由状态。 没有危险因素的劳动条件以保证人们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 指系统中的一种品质,在完成给定条件的功能时,产生的事故损失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安全生产的概念: 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生产的范围: 包括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矿山,农林等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还包括铁路,公路运输及航运,民航,水利电力,消防,农药,农电,以及工业,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建筑产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仪器仪表,电气产品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事故及伤亡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伤亡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 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的要点是:“预防” 方针的根本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伤亡放在工作的首位,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利益。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全员参与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三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三级安全培训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部门级、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 厂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通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并解答员工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部门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组织,部门经理实施,内容包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主要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岗位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由部门安全员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综合控制措施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知识点-2013

2013年真题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P7-9 1、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 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②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 ⑤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1)动态相关性原则: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明确分工。 (3)反馈原则: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2、人本原理 (1)动力原则:①物质动力②精神动力③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①内在动力②外部压力③工作吸引力 (4)行为原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1)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 3) 3E 原则:①工程技术对策②教育对策③法制对策 (4) 本质安全化原则: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 ( 1) 安全第一原则: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要以安全为主。 ( 2) 监督原则: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二、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P12-13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损失 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P36 1、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检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 1)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 ( 2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 3)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括: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汇编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1. “安全”就是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 “事故隐患”泛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4. “危险性”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二元函数; 5.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工伤事故分为20类; 6. “预防为主”:事先控制不可接受的危险,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7. 管理系统“六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8. 运用系统的原则:动态相关性、整分合、反馈、封闭; 9.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能级、激励; 10.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因果关系、3E(技术、教育、法制)、本质安全化; 11. 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对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应用; 12. 利用能级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3. “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本质安全化原则的应用; 14.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5. 预防原理的“偶然损失”原则: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16.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7.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5因素”: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18.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是一种主观判断,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系统安全理论中; 19.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或有毒物质转移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20. 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21. 事故预防: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安全生产“五要素”:文化、法制、责任、科技、投入; 23. 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 2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涉及人员: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 25.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投入、督促检查、消除隐患、应急预案、报告事故; 26.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27.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计划的下达):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由厂长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8.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29.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与目的、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设计和施工单位及负责人、开工和竣工的日期、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30. 安全培训教育:一、高危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48h,再培训16h;二、其他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32h,再培训12h;三、高危行业新从业人员:72h,再培训20h;四、其他单位新从业人员:24h; 31. 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2. “三同时”内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投产使用 33.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大中型项目、甲类火灾危险性、特别和高度爆炸危险场所、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极度危害)和Ⅱ级(高度危害)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其他; 34. 建设单位应在试生产阶段委托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卫生检测检验;

完整版公司常用安全知识题库汇总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340 题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1、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 安全投入。 A .安全监管 B .安全措施 C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为权威性、 A .普遍适宜性 B .普遍约束性 C 3、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 A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B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的原则 C .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 监督 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 B A .综合管理 B .综合监督管理 C .监督管 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 理人 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 ( C ) 检查。 A .每月一次 B .每季度一次 C .经常性 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规定 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 ( C ) 的罚款,并在五年 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5千元以上 2万元以下 B .5 千元以上 5万元以下 C .2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 服从 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 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 ( B ) 。 A .行政处罚 B .处分 C .追究刑事责任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 严格 .安全科技 强制性和 ( B ) 。 .持续改进性 B )。 )。

(完整版)特种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点汇总

特种设备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迅速崛起,在设备的选用、引进、投入上也大大提高。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越来越精细,生产高节奏进行。但是现在企业中还存在设备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落后的检测手段,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维修能力传统化、操作者不经培训考核上岗,维护系统智能型落后等现象,与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形成明显的矛盾。除此之外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上意识不到位,管理跟不上,还需要各类管理人才。 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证和未领取使用登记证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得擅自使用。使用登记证在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合格期间内有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每台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 加强压力容器故障管理 ①建立压力容器管理体制 ②确定故障管理重点 ③对重点部位进行状态监测 ④做好压力容器故障记录 ⑤完善故障管理信息流程压力容器故障诊断技术作用:1. 可以减少或避免恶性事故发生,压力容器突然停止运行而造成压力容器突然停止运行。2. 帮助技术人员早期发现异常性,查明故障原因,预测故障影响,有针对性计划修理,延长检修间隔,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 为操作人员提供运行信息,合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 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和条件;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指标和前提;从政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是由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因此,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它应当与人口、资源、环境一样提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安全生产的特性和属性: “基本”性质:安全生产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绝对”性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时代”性质: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各不相同,随着生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8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啤酒加工企业安装立式发酵罐,在发酵罐顶部设置了检修口要通过检修口进入罐内进行检查作业,发酵罐检修口平台与车间离为25m,根据《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平台护栏的高度应不低于()m。 A.0.90 B.1.05 C.1.20 D.1.04 【参考答案】C 2.某建筑施工项目使用了汽车吊,为了光分识别吊装作业的危险因素,该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汽车的事故数据进行了记录。事故描述和危险因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B6441),下列事故危险因素分类错误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C 3.甲市王某经人介绍前往某建筑公司工作,上班后第二天早上,王某提前到达工地现场,在准备绑扎钢筋时,被正在实施维修作业的塔吊上掉落的扳手砸伤,致使右骨折。在处理该事故工伤认定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到上班工作时间为由,不认定为工伤

B.该建筑公司工会在事故发生1年后发现,公司并未按规定为王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随后立即向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王某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该市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结论,最终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王某和该建筑公司 D.在工伤认定审核过程中,王某妻子坚持认为此事故情形完全符合工伤认定,但该建筑公司不认为是工伤,并要求王某妻子承担举证责任【参考答案】C 4.某食品工厂前处理车间的纯蒸汽制备装置有蒸汽包、蒸汽管道、纯水泵、配电柜等组成,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时,配送员现场审查发现,纯蒸汽制备装置现场设置了下列警示标志。根据该场所的风险评估结果,这些警示标志中,设置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汇总整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管理 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4、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 状态。 5、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 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 “预防为主 ”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 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3、 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 ??…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4、 管理系统的 6 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 3E 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 管理原因。 针对这 4方面的原因, 可以采取 3种防止对策, 工程技术对策、 教育对策和法制 对策,即 3E 原则。 10、 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1、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 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 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 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13、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 5个因素: ① 遗传及社 会环境; ② 人的缺点; ③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④ 事故; ⑤ 伤害。他认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 中断事故 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1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 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 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 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 释放理论, 提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 害的分类方法,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5、 6、 7、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