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

课堂教学出现了看图说话,看图说实验的现象;对教学目标缺乏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对策:

(一)“走进教材”就是吃透教材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初教科学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走出教材”不是放弃教材

教学活动的展开归根结底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不管那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显性化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课堂创生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教材可以创设问题及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活动参考,降低师生活动设计上的难度;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思路,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方案设计提供范例和参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易于实施;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便捷的记录,增强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教材可以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提供课题和方向,引领学生课外延续科学探究活动。从教材的以上作用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能把“用教材教”无限扩大化,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放弃教材,使“用教材教”的观点陷入歧途。

问题二:课堂活了,纪律松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知识权威、身份权威的“宝座”上走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新的理念逐渐被落实到课堂上,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感觉到了自由、宽松,问题敢提了,异议敢说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另一方面,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由于处于转型期,再加上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乱”了,纪律“差”了,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控不了”了,教学质量降了。

解决对策:

(一)讲求民主,重建秩序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一个地道的被管理者。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

(二)合理分组,物尽其用

分组活动是科学课常用的学习形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组是2—4人组,如果每组

人数超过四人,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活动的情形,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主权,活动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很多学校由于教学仪器配备数量或班额等方面的原因,教学仪器不能满足学生分组的要求,造成每个小组人数过多,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活动之后,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活动“放不到底”“收不到家”,课堂纪律显得“乱”。

(三)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科学探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科学课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问题三:活动多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

打开《科学》教科书,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一个个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活动吸引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活动多了,环节多了,师生感情融洽,活动气氛热烈,课堂40分钟明显不够用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这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解决对策:

(一)压缩环节,点上突破

教科书设计的活动分为主体活动、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

意把握主体活动,适当兼顾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当删减部分活动,在重点环节上进行突破。对于一节科学课来说,设计三到四个环节是比较合适的,并把握好在某个环节上有所侧重。教师要学会大胆取舍、重组教学环节,在关键点上深挖,保证课堂探究的深度。

(二)准备充足,提高效率

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原因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过多之外,还与课堂教学效率有关,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课前的准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适当放弃,留有余地

“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作为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课堂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问题四:探究活动需要器材,配套仪器严重不足

小学科学课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离不开的科学实验,要做科学实验就会用到实验器材。《自然》课改革为《科学》课,在教学仪器方面,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原来学校配备的小学自然教学仪器大部分已经不适合新版科学教材,并且仪器老化或者损失和丢失现象严重,新教材教学仪器配备又不到位,教学仪器远远不能满足平时上课需要,导致无法实施分组实验。这种矛盾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原来《自然》教学仪器配备就不到位,现在可改造利用的更少,这使得农村科学教师叫苦不迭。怎样缓解这一矛盾呢?

解决对策:

一是教学仪器及学具开发部门加大配套仪器的开发力度;

二是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教学仪器配备的投入;

三是科学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想办法整合、搜集、制作一些器材和教具学具,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

(一)整合仪器室器材。注意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的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不能因为怕使用损坏而“束之高阁”,让一些教学仪器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很多学校教学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如雨量器、风向仪、百叶窗等有关天气观测的仪器,风向仪仍处在未组装状态,更谈不上使用了。像这些仪器完全可以将它们组装起来,选择一个敞亮的地方组建一个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长期天气观测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仪器的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吗。

(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的废品。我们可以开一个“废品收购站”,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废品收购员”,让生活中的废品变成我们的“宝贝”。如易拉罐、牙膏盒、矿泉水瓶、废旧喇叭、马达等等,都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实验材料。对这些生活中找到的实验材料,如果还能重复使用,要将它们保存好,并分门别类,以备后用,如各种大小不同的气球,它可以完成类似反冲、热胀冷缩、大气压力、水的浮力、空气质量等实验。

(三)自制教具学具。近几年,由于教学仪器配备逐渐达标,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也比以前淡化了。新教材的推行造成的暂时教具学具匮乏为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农村小学,这是解决探究实验材料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的挑战,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自制教具学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设计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探究的主

要方式,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实验器材缺乏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教师上好科学课。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着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

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一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否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很重要一点,那就是看教师设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开放式问题,另一种就是封闭式问题。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不唯一需要加入答者自己的理解,而封闭式问题答案就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我们知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需要的是我们读者一个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既然是个性化阅读,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那么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能够说清楚的。需要的答者自己的一个阐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有效,就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逻辑性的设问 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语言思维的训练。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思维就体现在他的逻辑性上。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要设置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

小学科学关于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科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探究 汪蔚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对话交流的效果。同时,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得提出聪明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问题设计”的艺术殿堂里多加修炼,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体验愉悦,以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本文立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从三个大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的设计技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然而,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1、提问要做到收放有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科学课堂里,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然而

在许多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大量存在着教师提问过多、学生思考过少的现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 2、提问要具有指向性,当问则问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师利用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问题与老师在引导中抛出的问题交相辉映,构成了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单纯追求为了提问而问问题,一般存在有这么两种情况:一是把不是问题的作为问题;在《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引出“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这一科学概念,先是拿出一根棍子,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用它来撬重物,再问学生:当这样来使用的时候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只一个杠杆概念的引出就耗费了很长的教学时间,再加上一些干扰因素的引入,很不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杠杆的掌握。在我看来,概念性的知识没必要采用提问的形式,而是可以结合课件或亲身体验的方式,直接给学生呈现出。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种情况也是我们科学课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本来可以用非常简单的话语把学生引导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可是就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 3、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难易适度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有效地指导。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 4、提问要及时,恰到时机 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

小学科学课中提问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课中提问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牟子马边河小学辜蜀屏 因为环境的关系,学生家长的观念,和对待孩子的太度,农村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于一些比较科学化的知识了解比较少,见得东西也比较少,《科学》这门课对于他们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有的内容学起来比较难,不容易懂,,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我认为应该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是否有关,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发问。 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做非常好。教师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再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课堂中把握时机,教师提问为辅。 在学生自主提问时,教师也要提出问题。比如直接给出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开门见山,直奔重点,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恰当的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许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种铺垫式的提问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新课时提问,抓住重点。每节课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教师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动物和植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顾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外,提出,动物和植物在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生物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通过这样反复的抢答,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纽带作用。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课堂提问现状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 2.教师对于问题的表述有时不清楚,造成学生理解问题时的困扰。 3.对于问题的等待时间不合理。 4.数学教师对于表扬鼓励在课堂提问中的同学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甚至忽视。 5.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如:“妈妈带400元钱,去买一台285元的微波炉和一个148元的电吹风,钱够吗?”学生通过大胆地估算,尝试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学习。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教?W“9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龙舟比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编口诀的经验,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学习内容。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要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在上科学课的时候,你是否关注过老师的课堂提问?就让我们一起在下面的问卷里重温一下当时的情形吧。请你选出你最真实的感受哦! 1.科学课上,老师爱提问吗?( ) A.爱提问B.很少提问C.没注意 2.你注意到老师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大概要提多少个问题?( ) A.0~10个C.20~30个B.10~20个D.30~40个或更多 3.你们班科学老师比较喜欢全班一起回答整齐划一还是大家各抒己见?( ) A.喜欢大家一起回答C.看情况 B.喜欢各抒己见D.我没注意 4.你觉得老师提问后留时间给大家思考了吗?( ) A.问完就自己答C.老是等,耽误时间 B.看问题的难易决定时间D.我没注意 5.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 ) A.能听清听懂C.简直听不明白 B.有时听不明白D.我根本没听 6.你觉得老师爱请哪类同学回答问题呢?( ) A.数学成绩好的C.纪律有问题的 B.数学成绩不好的D.不知道 7.老师请你回答问题一般在什么状况下?( ) A.走神或违反纪律时 B.举手或与老师眼神交流示意时 C.A、B情况都有 D.无明显规律或其他 8.对抢答者或坐答者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 A.责怪多事,重申纪律B.耳听八方,鼓励支持 C.不予理睬,淡然处之D.其他 9.同学回答问题时,你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 ) A.心不在焉或做其他的事B.注意倾听回答 C.一直瞪着抢答或违反纪律的人D.没注意 10.你回答问题不完善或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如何表现?( ) A.宽容、理解、鼓励B.特别提醒注意听讲 C.不评价,自己说出答案D.严厉批评 11.你回答问题准确出彩时,老师如何表现?( ) A.欣喜、表扬、鼓励B.自己说出更精彩的答案 C.肯定答案但不评价D.其他 12.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 ) A.基本适合我B.偏难 C.偏易D.根本无法回答 13.老师爱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 A.公式定义定理的回忆B.公式定义定理的应用 C.解决问题的思路D.对方法的对比评价取舍 14.你班科学课上一些不大容易回答的问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 ( ) A.定义的回忆B.问题太陡没有铺垫 C.问题太多,不知道从哪个说起D.其他 15.你一般对科学课上的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 ) A.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B.代数计算问题 C.几何推理思路D.其他 16.同学答案与老师标准答案不符合而引起课堂争论时,老师一般的表现是什么?( ) A.强调要听老师的标准答案B.很尴尬或很生气 C.一起探讨寻求最佳解答D.其他 17.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以下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呢?( ) A.答案标准唯一性强,体现知识的科学性 B.答案往往很开放,有时甚至争论激烈 C.每个同学在一节课中都会成功回答几个问题 D.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富于启发性 E.其他 18.问题提出后全班冷场时,老师会怎样?( ) A.再三提醒大家思考、举手B.再次解释重复问题 C.自已回答D.问下一个问题 19.课堂上有同学向老师或大家提出问题或不同意见时,老师如何处理呢?( ) A.建议他以大局为重,课后再提 B.在课堂上绝不允许有这样的“插曲” C.鼓励大家提问,并适当讨论 D.没听见,继续讲课 20.做完本问卷你对科学课上的提问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请写下来吧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同学们: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进一步提高你们的学习质量,我想通过本问卷了解你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本问卷不记名,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认真回答。谢谢你们的支持! 1.你喜欢科学课吗?……()A.喜欢B.有C.不喜欢 2.目前,你对科学课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吗?………() A .全部满意 B .大部分满意 C.少部分满意D.全部不满意 3.老师指导过研究方法吗?………………………………() A .常指导 B .曾给我们指导过C.给少数人指导过D.全未指导过 4.你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喜欢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D.不喜欢 5.你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吗?()A.都喜欢B.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C.喜欢回答同学的问题D.都不喜欢 6.你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经常发言吗?……………………() A .经常 B .偶尔 C.只跟同桌同学交流过 D.讨论从未发言过 7.课堂上,动手操作活动,你觉得……………() A.有必要且喜欢B.没必要且不喜欢C.正好可以玩一下 8.课堂上,小组活动,你觉得()A.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喜欢B.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不喜欢C.只是少数人在活动 9.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觉得………………() A.很喜欢回答B.不喜欢回答C.怕回答 10、课堂上,当你回答错的时候,你喜欢老师………() A.自己给出答案B.帮助分析答错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 C.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回答正确 11、课堂上,老师对你的评价,你觉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肖振南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存在问题分析: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有效提问的策略 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广泛性和指向性,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第三教师提问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最后,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xx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人为本。潜心读文本;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潜心精心灵活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结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

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许口小学王道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课文的自学得不到落实,教师提问的内容只能处于浅层化或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透用外来教案设计的问题不无关系。问题设计的随意化,导致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 3、地位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教学对话中,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对课堂提问的理解还有失偏颇,运用起来大多满足于为问而问,不管实效。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整体性、启发性、层次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提问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的重点;检查教学,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技能的程度,检查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倾向,揭示学生的心理过程;补救教学,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诊断教学,诊断妨碍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形成合适的学习环境;评价教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对学生来说,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使学生关注教学进程的变化,促进理解知识技能,促进记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如: 表达意见、讨论等,加强师生的交流; 促进思考。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具代表性的有: 1967年心理学家帕特等调查190个小学教师后总结提问的5种作用。1973年,特纳列出了提问的12种功能。美国教学论专家L.H. 克拉克和Ls. 斯塔尔则认为课堂提问有19种功能。威伦(William Wilen )、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 )、凯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 等学者归纳出提问的5种作用。瑞格查询了36名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提问的12种作用。国内学者姚安娣指出: 提问作用有7种作用。宋振韶等人指出提问有10种作用。以上诸人的结论均具有相当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问题设计的原则: 同步性原则。设计问题必须与教学进程同步,不能游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适度性原则。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地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 可知性原则。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也不可太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在不同的课型如实验课,概念理论课,计算课中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本质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与总结的。 2、有效提问的数量分析 在提问的总数上,最早是在1912 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 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之后,提问的数量研究成了一个热点,国内外的很多资料均表明教师提问偏多,大量的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但问题数量过多,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而且会造成学生因无法回答问题而引起心里不安影响听课的情绪与效率。但是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或者很少提问,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像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让老师们关注提问的数量,做到既不泛又不乏,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本文是笔者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 1、精心设计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蘅,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后,教师可拿出两张电影票,一张是11排8座,另一张是11排9座,对学生说:“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拿到这两张电影票后小明高兴地说:‘8和9是相邻的两个数,我俩坐在一起的。’他们走进电影院时,发现——”“同学们知道发现了什么吗?为什么?”学生非常感兴趣,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奇数列、偶数列和自然数列中相邻的不同含义,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那么,我们在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做好以下几点:一、学习目标要设定准确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小学语文试题试卷大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小学语文试题试卷大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的有效提问策略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小 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是教学中师生沟通与互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反馈师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从抓住题眼,激发兴趣,把握时机,注重启发,突破 难点,促进探索等方面来升华发表意见技巧,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性产生积极主动效应。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策略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 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提问能启发小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所学 医学知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 G 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 进师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早已被批贬抛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开动脑筋、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巩固记忆,那么就要巧设问题来 引导点拨学生。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所设计的课堂提问,直接影 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大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课文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透彻了 解教材,看准课文的突破口,从课文题眼入手,有意识地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为回答问题,进行思索、探 究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这样,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很 容易把握课文所表达的首要内容。题眼往往是在单词题目中起到关键 作用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了短文文章的中心内容,还体现了题目的特 殊性。让学生抓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时评的中心曹聚仁内容。如在学 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教师出示课题后,就可以启发高中学生 寻找题眼的寻找亮点,抓住“美丽”一词,设置提问:“珍稀动物丹 顶鹤美丽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非洲狮美丽的歌声是什么样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我们每一老师都在思索着如何让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是高效课堂的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有的太偏,只针对部分人学习好的同学,有的问题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有的难易不当,缺乏系统性;还有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很显然这几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为什么会形成上述的原因呢?我们在参加教研研讨活动上发现,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还没有摆正在现代教学中的位置,急功近利。 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那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能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答、想答、乐答。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二、课题实验的意义: (一)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有效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对于这方面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 课堂教学出现了看图说话,看图说实验的现象;对教学目标缺乏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对策: (一)“走进教材”就是吃透教材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初教科学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走出教材”不是放弃教材 教学活动的展开归根结底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不管那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显性化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课堂创生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教材可以创设问题及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活动参考,降低师生活动设计上的难度;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思路,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方案设计提供范例和参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易于实施;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便捷的记录,增强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教材可以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提供课题和方向,引领学生课外延续科学探究活动。从教材的以上作用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能把“用教材教”无限扩大化,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放弃教材,使“用教材教”的观点陷入歧途。 问题二:课堂活了,纪律松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知识权威、身份权威的“宝座”上走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新的理念逐渐被落实到课堂上,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感觉到了自由、宽松,问题敢提了,异议敢说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另一方面,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由于处于转型期,再加上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乱”了,纪律“差”了,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控不了”了,教学质量降了。 解决对策: (一)讲求民主,重建秩序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一个地道的被管理者。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 (二)合理分组,物尽其用 分组活动是科学课常用的学习形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组是2—4人组,如果每组人数超过四人,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活动的情形,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主权,活动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很多学校由于教学仪器配备数量或班额等方面的原因,教学仪器不能满足学生分组的要求,造成每个小组人数过多,很难保证每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