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2021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2021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2021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案例背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案例分析将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这样讲。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

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试图转变文言文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我把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文言文五步朗读法”:初读,读准字音节奏;再读,读懂词义句意;三读,读出思想情感;四读,读来感悟体验;五读,熟读成诵。《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案例细节】

一、朗读教学设计:

第一次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第二次朗读:

自由诵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第三次朗读:

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次朗读:

带着感情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

第五次朗读:

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第一次朗读,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读错误,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以引起读者朗读兴趣。)

(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听后学生鼓掌示好。)

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

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 jī)读成(kuài jī)。是怎么回事?

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 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 jī)。还有疑问吗?请举手?

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

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

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

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该怎么断句?

生6:应这样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好的,很正确。还有其它问题吗?

生7:第一段最后一句“俯察”如何理解?

师:你知道“俯”是什么意思吗?

生7:不知道。

师:注意前边有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知道“仰观”是什么意思吗?

生7:是“仰头看”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讲究前后对应,你根据“仰观”的意思猜猜“俯察”是什么意思。

生7:“俯察”应该是“低头看,俯身观察”的意思。

师:很好。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8:倒数第二段,“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中的“痛哉”如何理解?师:你先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

生8:是“痛快”吧?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生9:我认为是“痛苦”,因为上文说的是人生苦短,不可能解释成“痛快”。

师:不错,要注意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断。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10:第一段中“所以游目骋怀”中“所以”与第三段中的“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所以”的用法相同吗?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哪位同学回答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生11:我认为前一个“所以”是“用来……的”的意思,后一个“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

师:很好,很正确。

师:还有别的疑问吗?

学生沉默。

师:好,大家提了很多问题了。我也提一个问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意思一样吗?

生12:我想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低头抬头”的意思,后者做了引申,“低头抬头之间”,是“时间短暂”的意思。

师:对,后者的意思是从前者抽象出来的,表示人生的短暂。

下面进行第二次朗读。这一遍的任务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大声朗读)

师:好,读完了,找一位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3:我喜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是一段环境的描写,很少几个字就写了山、水、竹、清泉,写得很美。

师:好,分析得很好,还有吗?(展示“崇山峻岭”的幻灯片,以增强感观效果。)生14:“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品细节,悟真情 ——《项脊轩志》的细节品读 垣曲中学张拥民 《项脊轩志》并不是一篇特别艰涩的文章,其中的情浓、文质朴,曾感动了无数读者。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究竟该如何处理,既照顾到了文言文的特点,又能让学生真正品文、悟情。我希望在这一课有所突破,打破文言文难教、学生死学又不爱学的怪圈。恰好那个时期,学校刚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布置学生写一篇讴歌亲情的作文。于是我大胆采用课题学习的方式来教学本课,并且把“《项脊轩志》细节描写”作为了本课的课题,希望通过品味细节,体味那份“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了:通过学习文中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品味鉴赏,来理解感悟作者情感。 总体设计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鉴赏性阅读,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动自己的细节,对它进行翻译; 第二步评价性阅读,说出这处细节表达的思想感情,抒情时又体现了什么特点; 第三步扩展性阅读,通过文本精读,调动学生阅读细节的兴趣,进行扩展性阅读,进而有效指导作文教学。 目标及步骤选定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试着讲授这节课,惧怕学生不说不

参与,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谈到大母“喃喃自语”的细节时,班里竟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种浓浓的情感、深深地文化气味笼罩。到这里我不能不先展示一下我的开题过程: 我先背诵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买柑橘片段,(自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还不至于让学生倒胃口)体味细节描写的魅力。(明确此处状难写之意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然后告诉学生,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听录音,让学生找出感动自己的细节。(第一环节)然后要求小组讨论:要求找出最动人的细节,并且针对一个细节进行鉴赏分析。(要求:谈话要有一个话题谈,然后做出分析,先必须把自己选取的原句解释一下) 同时给出示例:融情于树,情深似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翻译 分析:前文讲到他曾与妻子有过一段短暂而又温馨的生活,他深爱自己的妻子,树市妻子亲身所植,因而弥足珍贵。而今物是人非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时光飞逝,人去物在更添悲凉……,包含一种浓浓的深情,深沉的忧伤! (这个示例非常关键,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按要求、按步骤思考回答问题。) 之后短暂的“喧闹”之后,学生们纷纷起身谈感受,所选细节竟达16处之多,远远超过了我对学生的想象。有人从篱笆网与墙的变迁,想到了家庭关系;还有人从犬吠鸡乱飞谈家道败落,学生们谈着,我引着不知不觉一节课就下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更多的同学注意到了枇杷树的象征意义,甚至有人想到了自己故去的亲人等等。这里仅整理学生的几个观点。如:“篱笆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从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法引导,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入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探究,找到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能够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策略 当前背景下,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学科中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缺一不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阅读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地方甚至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以作业代替。2.阅读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教师只是锁定课本篇目,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更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心理。3.阅读教学过程太过简单,各类答题技巧充斥,割裂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提高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实现整体与局部的有效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最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因此,实现阅读教学中整体和局部的有效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框架、写作的目的。第二,当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整体有利于基本的认识之后,语文教师应当挑选文章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讲解。第三,对于涉及到阅读文章解题关键的段落,语文教师应当着重讲解。2.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首先,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然后从中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并背诵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其次,鼓励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阅读文章选择作文话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3.鼓励学生多阅读,升华精神境界。阅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人的发展中阅读的数量越多,往往这个人的知识素养比较高,道德素养也比较高,个人的元认知能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10-09-06T11:45:25.56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元梅[导读] 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王元梅(民和县第二中学青海民和810800)前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 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者,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过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为注音版的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颐和园》使学生观赏到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黄河》、《三峡之秋》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了《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3.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我在学校蹲点时,常跟踪高年级班级进行听课,高年级教材《景阳岗》一文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学完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结合学生特点,老师确定了“走进水浒”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研究的主题,下面是一组选题:《水浒传》中人物外貌与性格的研究;《水浒传》中人物别名的来源;《水浒传》中武器与人物的关系;从歇后语看水浒故事……然后由个人或分小组研究讨论。有的阅读《水浒传》,有的欣赏《水浒传》的电视剧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人物称号,然后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水浒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建设先进文化的新时代,正处在热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孔子的智慧,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word教学参考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 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 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 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 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 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1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

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1.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节公开课后的思考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期都组织“周研究课”活动。2008年10月,我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备课组组长,在这次活动中讲《滕王阁序》这篇课文。这是一次引发我很多思考的一次开课。 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领悟其音乐美。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设计难点突破时,我考虑到学生独立赏析难度较大,给学生提示了景物描写赏析的角度:形、色、声、动。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诗文的美,自己能够从不同角度揣摩、品味诗文的艺术性。 因为教两个班级,又是面对全校语文教师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在那个班,学生反映很好,我对教材进一步熟悉,自我感觉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 点面结合: 作者首先为大家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水天相连,浩淼无边。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一派宁静祥和。 色彩绚丽: 水天相连,一片青碧而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 动静结合: 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 比拟修辞: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赋予画面以动感。 声韵和谐:运用对偶句,韵律优美。 学生们终于领悟了千古名句,所言不虚。我又在学生啧啧称叹时布置学生将这两句扩写为一段散文,学生们热情很高,甚至下课时还大声背诵,有点意犹未尽之感。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探索 发表时间:2018-07-05T16:03:41.1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作者:蹇芙蓉[导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628400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为了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学生都行动起来,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榜样的作用极大,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讲了许多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毛泽东、鲁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实,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我们可以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从设置悬念入手,来介绍作家作品,赢得了学生的喜欢。比如,在介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前面的情节,留下结尾不讲,并告诉学生:“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寻味,要想知道,请自己去看。”为解真相,学生便自觉地找书来看。 其次,以身作则。课外阅读时间,我经常读一些书,并给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书,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内,会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进行阅读活动。 二、因势利导,创设宽松和谐的阅读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试想,一个总是以自己为权威的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知教,不懂导,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培养?适当地把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已经是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事。 我曾经尝试由每个学生都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课或不定期召开鉴赏品评课,允许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并对独特的见解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予宽容呵护,结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被激发,阅读水平得到提升。 三、动之以情,引导学生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四、活学活用,体现阅读的使用价值 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五、妙语连珠,阅读教学要讲究口语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摘要: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现代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 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同时,高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基本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更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现代文阅读的魅力。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 努力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方法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语文考试中,单靠背诵的基础知 识点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分析作者情感和划分文章结构等部分不断上升。现代文是最能 够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文体之一,因此近些年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由于现代文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是学生失分比较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学习现状,提出具体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 读水平。 一、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现状 高中生的生活相对单调,社会阅历相对较为匮乏,情感相对简单,现代文阅读训练也只 是限制在教学课本中,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课外阅读储备,不能够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不能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的情感。除了学生情感体验少这个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其他因素也 阻碍学生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比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的现代文学习中没有将作者想要的表 达的感情和自己的真实体会相结合,那么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就是和真实生活想脱离的,很 难够高效地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诸如此类的现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或者只是简单 地了解文章大意并没有深入挖掘情感,只是囫囵吞枣,白白的浪费了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时间 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 二、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现代文阅读考察重点,带领学生有目的训练 高中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高中 老师一定要明确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和次要考察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现代文阅读学习,并能够查漏补缺,补充自身相对薄弱的地方。课本中的现代文的用词一般相对巧妙,老 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用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阅读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寻 找文章关键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情感。除了要对关键词进行赏析,老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词句储备量,还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句 子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层次感,提升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系统 学习文章之前进行语言概括,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最后,学生想 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就要考虑到作者所在的环境,并站在作者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只 有敢于突破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揣摩作者情感的时候顾及到作者的身份和 性格以及所在的背景,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优秀论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优秀论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最近几年,尽管各级教研部门都很重视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第一线教师有机会了解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师依然采用老路子进行阅读教学。我为此想就阅读教学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做一些探讨。 一、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的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主要

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榜样的作用极大,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讲了许多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毛泽东、鲁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实,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我们可以介绍作家作品,设置悬念引导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从设置悬念入手,来介绍作家作品,赢得了学生的喜欢。比如,在介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前面的情节,留下结尾不讲,并告诉学生:“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寻味,要想知道,请自己去看。”为解真相,学生便自觉地找书来看。 其次,以身作则。课外阅读时间,我经常读一些书,并给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书,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内,会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而广阔的个性展示舞台。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一、课前【多媒体显: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地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在语文教 学中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重“封闭教学”,轻“开放教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 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二、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学生都行动起来,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讲了许多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毛泽东、鲁迅、巴金、冰 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实,使学生深刻地 理解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2.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 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 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 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 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 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 情动人,教出情味。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 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 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 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 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 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4.讲究口语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无数 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 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 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三、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1.策略之一:选择阅读。“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邓文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邓文明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 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 年的教学进度来说,文章论述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性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 的结论几乎都是: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 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 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要 求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从整体上来 考虑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 要实现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按层次进行阅读。教师要借助第 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 学生的视线转移到老师引导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平时积累的经验自觉地加以 运用。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不断地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 趋向高考的要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 究性学习,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 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要立足文本,引导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 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 地改变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 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 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 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文字是充满灵性的,而阅读是构成文字跳动音符的章节。一个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不完美的。阅读它不仅增长个人知识,它还促进个人的成长,提高其交际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去吸取更广泛的知识、去自由地进行人与人间的交流。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复杂化,人们要知道和处理的知识也就多样化。要是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是很容易在这个社会脱轨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重要性;教学研究;阅读技巧 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阅读和鉴赏的活动中,要不断地充实个人精神生活,完善自我,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阅读实用类、文学类、专业类的各种文体。从教学大纲对语文的要求中可看出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文学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依据课本讲解而讲解,讲解的知识不新颖,授课的方式单一,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运用个性化地阅读方式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在做题目时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一来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二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的唯一性 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教学更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发展。 2.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重视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自身的思考。过分渲染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虽然这样的做法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理解少之又少。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交流,要是由教师代替,学生只需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地寻求问题,这些都只能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不懂知识的传递性,不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单一地以讲为主,这从而导致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