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境

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逆境生理一、逆境下植物生理过程的变化二、细胞超微结构与植物抗逆性三、生物膜结构与植物抗逆性四、逆境下植物的自由基伤害与保护系统五、渗透调节与植物抗逆性六、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七、植物激素与抗逆性八、交叉适应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就是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形成了对某些环境的适应能力,产生了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 喜温植物、耐寒植物、阳性植物、阴性植物、生水植物、旱生植物、盐生植物、淡土植物、中生植物(mesophyte)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等。同一生态型植物,甚至不同品种对某些不良环境条件的抗御能力也有程度上的差别。植物逆境的抵抗及适应性,可以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表现出来。形态上:叶片大小、角质和蜡质层、表皮毛、微管束分化程度和根系分化差别等,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减少水分丢失,减轻严寒伤害。(长期)形态特征发生变化是长期逆境影响而进化适应结果。生理上:自由水/束缚水、可溶性糖、脂肪、游离氨基酸、激素变化、渗透调节、特异抗性蛋白等。例如鹿蹄草(pirola)叶片积累大量五碳糖、粘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31℃)(短期)。为了充分认识不良环境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抵御能力,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形成了逆境生理这样一个研究领域。特别注意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泛指植物对不良环境(逆境)的抵抗能力。植物

抗逆性可分为三个方面:避逆性:(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例如夏季生长的短命植物,且能随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育期。沙漠中某些植物只在雨季生长,如短命菊、小果崧(30 天)、瓦松等。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损伤,即通过自身生理变化来适应环境能力。例如植物遇到干旱或低温时,细胞内的渗透物质会增加,防止细胞脱水,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御逆性:(stress avoidance)指植物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且在胁迫下仍然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这类植物通常具有根系及输导系统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物质运输阻力小,角质层较厚,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物质的合成快等特点。

植物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的变化称为胁变(strain)。胁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水平上,如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生理生化代谢及分子变化)。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着重于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变化。? ? ? ? ?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物质代谢变化(碳水化合物、氮代谢;次生产物变化等)激素水平(IAA、GA、CTK、ABA 及乙烯)酶活性变化(水解酶、合成酶、转化酶,保护酶系统)通过研究这些生理过程变化,为了解逆境条件下代谢特点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着重对植物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抗逆性与蛋白质和基因调控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抗逆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抗逆基因和基因工程的研究(植物品种改良)。

一、逆境下植物生理过程的变化 1. 逆境与植物水分状况各种逆境首先普遍会影响到植物体水分状况的变化,在冰冻、低温、高温、干旱、盐渍、病害发生时,植物的水分状况均有相似的变化。水分亏缺时,植物器官水分发生异常分配,影响生理代谢,器官生长发育。植物体水分存在状态有两种,自由水和束缚水,可以反映植物体代谢的强弱;在遇到这些不良环境后,二者的相对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也把它作为植物抗逆性的一个水分指标。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主要指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马林契克法。水势(water potential) —小液流、压力室、热电偶湿度计法。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冰点渗透计、热电偶湿度计法。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稳态气孔计、光合测定系统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稳态气孔计、光合测定系统细胞质浓度—折光仪或阿贝折射仪、蒸汽压渗透计。

2. 逆境与原生质膜透性细胞膜的透性在反映植物抗性的差异上是比较敏感的,在冷、冻、旱、热、涝及SO2 伤害等方面都表现原生质膜透性增强。大量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被动的向细胞外渗漏。膜伤害测定指标: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电导仪测定,测定组织外渗液的紫外吸收)。胞内物质向外渗漏原因: ①原生质膜上ATP 酶和有机物质主动运输酶(载体等)活力有关。②而且还与逆境下,细胞失水,原生质膜出现不连续的状态有关(膜脂的过

氧化作用)。③也有认为以外渗物质反映原生质膜透性变化时,可能在逆境条件下胞内可溶性物质随水的外流而引起物质外渗。

3. 逆境与光合作用在任何一种逆境下,植物都表现为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供应减少,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叶片因失水而造成组织含水量减少。逆境引起气孔导度降低,蒸腾减弱,CO2 吸收和同化阻力增加,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如干旱、高温、污染(大气、土壤)、除草剂、营养胁迫(CO2、矿质元素)等。逆境下光合下降主要生理原因是:①气孔调节变化,气孔导度降低或气孔关闭。②光合相关酶变化,失水造成光合作用有关酶(Rubisco)活力的降低和角质层细胞壁对CO2 的透性降低;③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活性及光能转化率降低。测定指标:? 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法,叶绿素仪);? 净光合速率(光合测定系统);? 叶绿素荧光(叶绿素荧光仪);? 光合生产率(叶片干物质g。m-2.d-1)。

(1)不同逆境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高温、重金属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器或光系统复合体等光反应。? 干旱、大气污染等引起气孔张开度变化,如气孔导度影响光合作用。? 盐渍化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叶片光合速率比对照降低30-50%。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叶绿素分解加强,叶绿素含量下降,致使光和强度降低。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影响大于其它胁迫条件。例如:丙酮提取植物叶绿素时,对照25%,干旱为20%,盐胁迫为50%。每种逆境对各种生理过程影响程度不同。

(2)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光能转化的荧光分析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以光合作用理论、利用植物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植物光合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光合作用细微影响的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叶绿素荧光研究技术: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耗散、分配等方面的情况,叶绿素荧光参数更具有反映―内在性‖特点。而气体交换的CO2 同化(光合速率)指标则主要反映是―表观性‖的特点。自然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和光合速率是相互负关联的,光合速率高,荧光弱; 反之,当光合强度下降时,则荧光的发射就增强. 目前,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应用于光合作用机理、植物抗逆生理和作物增产潜力预测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可以快速、灵敏和无损伤地研究和探测完整植株在胁迫下光合作用的真实行为,经常被用于评价光合机构的功能和环境胁迫对其的影响。植物光合过程中荧光特性的探测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及受胁迫等生理状况。环境因子特别是逆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影响光合作用光能转化过程。荧光产额越大,表明光能转化效率低。一般植物吸收光能化学转化率30%。

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光合作用过程的丰富信息光能的吸收与转换能量的传递与分配反应中心的状态过剩光能及其耗散光合作用光抑制与光破坏……等等? 可以对光合器官进行―无损伤探查‖,获得―原位‖的(in situ)信息。? 测定仪器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步骤越也来越简便。

②荧光动力学技术在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研究光合

作用过程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对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者而言,主要兴趣集中在? 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过剩光能导致的光合作用光抑制、光破坏;? 光破坏防御机制等方面。? 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一定范围之内,光照越强,光合速率越高。然而,当植物接收的光能超过其吸收和转化能力时,将出现光能过剩。过剩的激发能在光系统内积累,会导致各种活性氧的产生,引起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甚至光氧化、光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过强的光照就成为一种逆境。因此,光对于绿色植物既是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又有可能成为一种破坏性因素,这就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双重作用。

? 植物所处的光环境的特点●光能变化的幅度大如昼夜差别可从0~2000 ?mol m-2 s-1 以上(0~100000Lx) 冠层内外的差别可从全日照至光补偿点以下●光能变化的频率高冠层内光斑的晃动可使局部光环境在以秒计的时限内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植物必须建立起一种机制,使其能够:在弱光下,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在强光下,通过各种防御机制减少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潜在危害。? 光能过剩产生的场合(原因)光照过强苗期;冠层上部;平展叶片。同化能力减弱●各种逆境胁迫(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矿质营养失调等)。●长期在弱光下生长;或阴生植物。●衰老。

植物的发光是植物产生光子的一般过程。发光的类型有三种:①荧光(fluorescence);②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③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e)。但不管哪一类型,所产生的光都是分子中电子从激发态恢复到基态而伴随的一种能量释放的方式。? 荧光是一种散射光,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成为高能态叶绿素分子,这种激发态的分子极不稳定,它能将大部分能量以共振形式迅速传递给光合作用中心P680 和P700,而其中部分能量是通过就发射荧光而散失。当电子传递受阻,荧光发射就增强,这就是植物产生荧光的一种方式。应用植物发射荧光的现象。可以研究和判断植物的光合特性、叶片衰老和对环境的抗逆性。

? 生物发光是以酶促氧化反应作能源的光,有人称为磷光。生物发光往往产生在活机体或它的排泄物,但至今未发现在有维管束的高等植物中,而真菌、细菌、甲壳动物和昆虫中最常见。如荧光-荧光素酶系统就是最普通的一种生物发光系统。? 植物的化学发光是植物体内物质氧化作用产生的光,它的发射波长200nm~700nm,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为10-14~10-13 光子/ 激发态分子(光合作用量子效率一般1/8~1/12 光子) 。植物体内物质氧化产生光子比生物发光的量子效率低很多,因而也称为低水平的化学发光。? 小麦、豌豆和玉米幼苗所产生的化学发光随幼苗生长而增加。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化学发光也不同,通常根的发光比茎大10 倍。大豆化学发光的波谱峰值为580nm,蚕豆、豌豆和小麦550nm,黄瓜为500nm 和700nm,南瓜根为530nm,大麦根为500nm,就大多数植物而言,化学发光的最大波谱为绿光。

C.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意义

叶绿素荧光参数:F0、Fm、Fv/Fm、F、qP、qN、NPQ 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估植物光合机构是否受损和光能转化效率良好指标。F0:固定荧光,初始荧光。也称基础荧光,是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时的荧光产量,它与叶片叶绿素浓度有关。Fm:最大荧光产量,是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可反映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不能产生电子跃迁,只产生荧光。通常叶片经暗适应20 min 后测得。F:任意时间实际荧光产量。Fa:稳态荧光产量。Fm/F0:反映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Fv=Fm-F0:为可变荧光,反映了QA 的还原情况。Fv/F0:是PSⅡ潜在的活性。Fv/Fm:是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反映PSⅡ反应中心内光能转换效率或称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非胁迫条件下该参数的变化极小(一般高等植物大都在0.83 左右),不受物种和生长条件的影响,胁迫条件下该参数明显下降。

荧光淬灭: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具体叶绿素荧光淬灭是指叶绿素荧光产量的下降(猝灭)现象。qP:代表荧光淬灭中的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即光能→化学能。光化学淬灭系数代表:qP=(Fm’-F)/(Fm’-F0’)。qP 反映PS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 愈大,QA 重新氧化形成QA 的量愈大,即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越大。qN :代表荧光淬灭中的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或NPQ)由热耗散引起的荧光淬灭,即光能→热能)。。非光化学淬灭,有两种表示方法,NPQ=Fm/Fm’-1 或qN=1-(Fm’-F0’)/(Fm-F0)=1-Fv’/Fv。qN 反映PS Ⅱ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不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而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光能部分。光化学淬灭反映了植物光合活性的高低;非光化学淬灭反映了植物耗散过

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许多研究表明,逆境胁迫的轻重与Fm/F0,Fv/F0,qP,qN 的参数值被抑制的程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可作为植物抗逆的指标。

4. 逆境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中心,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资料中,可将逆境下呼吸作用变化趋势和幅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⑴当植物受环境胁迫时,呼吸强度降低。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胁迫时,植物呼吸作用都是逐渐降低。小麦在–7℃处理时,叶片呼吸速率仅为对照的1/5。⑵当植物受逆境时,植物呼吸作用先升高后降低,如冷害和干旱胁迫时,水稻花期冷害发生时,气呼吸作用先升高后降低,(呼吸途径改变,抗氰呼吸增加)。植物受旱时,随着水量降低,植物体内可溶性物质和呼吸基质增加。如果蔬产品的贮藏。⑶当植物受环境胁迫时,呼吸作用明显增加,并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接近植物死亡时呼吸作用才下降。植物发生病害时,呼吸作用极显著的增加,有时比对照植株增加10 倍以上。这种呼吸作用增强与菌丝体呼吸无关。抗病呼吸,末端氧化系统活跃。

5. 逆境与物质代谢各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物质代谢都表现为合成能力降低,分解代谢加强,可溶性物质增加。(可溶性物质在低温或干旱下积累作用不同) 碳代谢:例如,山芋、马铃薯等低温下贮藏时会变甜,它是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有关,与磷酸化酶水解活性增强有关。(可溶性糖)氮代谢:在蛋白质代谢中看到,低温、高温、干旱、盐渍胁迫下蛋白质降解,可溶性氮增加。(游离氨基酸,脯氨酸)次生产物代谢:环境胁迫对植物次生代谢影响近些年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物理、化学及生物胁迫会增加次生产物合成。其作用防御功能如紫外、生长抑制剂、病原因子,如生物碱、类胡萝卜素、黄酮、萜类、蒽酮、香豆素、木质素等

酶活性:Chaken 在研究小麦抗旱性与蔗糖合成酶和蛋白质合成酶活性关系的研究中指出,抗旱和不抗旱品种中,这两种酶活性下降速率不同。不抗旱小麦叶片失水20%时,酶合成力已完全停止,抗旱小麦叶片失水50%时,仍由40% 的合成能力,说明抗旱品种具有缓解水解,保持合成的能力。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常常诱导出一些新的蛋白质,这是植物为了提高对不良环境适应和抵抗的方式。逆境蛋白。

(1)逆境蛋白的类型? 高温胁迫下诱导产生一种称为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s 简称(HSPs),又称热休克蛋白。? 低温下驯化合成的冷驯化蛋白(cold-acclimation protein, CAPs)。? 盐胁迫下合成的盐胁迫蛋白,如渗压素或称渗调蛋白(Osmotin)。? 缺氧条件下诱导合成的厌氧蛋白(anaerobic proteins, ANP)。? 紫外线诱导蛋白(UV-inducrel proteins , UVPs)。? 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Ps)。? 化学诱导蛋白(chemical induced protein, CIP)如抗重金属蛋白。由此可见,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环境因子,在一定情况下都有可能在植物体内诱导出某种逆境蛋白。各种不良环境下,植物体内诱导一些新蛋白合成,这表明逆境条件使植物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被关闭,而一些与适应性有关的基因被启动表达。

(2)逆境蛋白在植物中的存在部位及意义? 逆境蛋白定位:逆境蛋白可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器官中产生,也可存在于组织培养条件下的愈伤组织以及单个细胞之中。逆境蛋白在亚细胞的定位也很复杂。可存在于胞间隙(如多种病原相关蛋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各种细胞器中。特别是细胞质膜上的逆境蛋白种类很丰富,而植物的抗性往往与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关。? 逆境蛋白生理意义

逆境蛋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通常使植物增强对相应逆境的适应性。如热预处理后植物的耐热性往往提高;低温诱导蛋白与植物抗寒性提高相联系;病原相关蛋白的合成增加了植物的抗病能力;植物耐盐性细胞的获得也与盐逆境蛋白的产生相一致。有些逆境蛋白与酶抑制蛋白有同源性。有的逆境蛋白与解毒作用有关。这些逆境蛋白提高了植物主动适应或抵抗逆境环境的能力,保证植物在处于不良环境时维持正常的代谢,减少逆境的伤害。

(3)逆境蛋白的作用①参与代谢的酶或同工酶酶蛋白结构的多样性与功能专一性,表明对多变环境适应性。玉米苗研究发现,在厌氧或水淹条件下,新合成的蛋白质厌氧多肽,深入研究表明,厌氧多肽中有一些就是与糖酵解或糖代谢有关的酶,如由edh1 和edh2 基因编码的醇脱氢酶同工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和蔗糖合成酶的同工酶等。这些酶的出现或活力的提高对保证植物能量供应,并可促进乙醇发酵以避免酸中毒。研究发现冰叶松叶菊在NaCl、PEG 和干旱诱导下,可使C4 光合作用转变为CAM 途径,其标志为诱导产生PEPcase,它是光合作用CAM 途径的关键酶。从光合碳循环讲,C3 和C4 植物区分不是绝对的,大麦颍片有高PEPCase 含量,小麦和大麦不同绿色器官中PEPCese 和RUbPCase 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环境水分、光强及温度而变化。C3 植物大豆叶片存在C4 途径关键酶(李卫华,1999)。

②逆境蛋白与酶抑制蛋白的同源性在植物受到伤害时、常会产生或增加某些对植物有保护作用的酶蛋白的抑制物,是基于肽类的化合物,广义上指与蛋白酶分子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结合,使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它们或竞争性抑制蛋白酶活性或作为互补蛋白酶活性点的抑制剂。它们在伤害情况下的诱导增加可看作为是一种―原初免疫反应‖,保护性反应,以提高植物的防卫能力。

这些抑制物有些本身是一些多肽,如小麦中的α -淀粉酶抑制物、玉米和大麦中的抑制物、大麦和小麦中的双功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抑制物等。对逆境诱导蛋白与一些酶蛋白抑制物进行氨基酸或核苷酸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逆境蛋白与酶蛋白抑制物有同源性。? 番茄盐诱导蛋白NP24 与甜蛋白(thaumatin,甜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重要功能的植物防御蛋白,属于病程相关蛋白。类甜蛋白具有葡聚糖酶活性,能结合并降解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β -1,3 葡聚糖酶。在抗真菌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同源性达58%;? 烟草致病相关蛋白(TPR)与玉米蛋白酶抑制物的同源性为57%;? 渗透调节蛋白与玉米双功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物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达62%。不同逆境下诱导蛋白与蛋白抑制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同源性,表明逆境蛋白同样具有提高植物在逆境下防卫能力及保护作用。

③逆境蛋白与解毒作用在植物对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的反应中,植物被重金属诱导会产生某些蛋白质,主要有两种蛋白质:类金属硫蛋白(硼,硅,锗,砷,锑,硫,硒,类金属的电子结构中有较多的空电子轨道,故它们的活性较大,容易与有机物结合生成金属有机物化合物),它们具有某些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征、如紫外吸收、氨基酸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等,能与Cu+2 和Cd+2 相结合。植物螯合肽,植物螯合肽及其复合物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植物螯合肽首先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低分子量(LMW)复合物,以此形态经由细胞质进入液泡后,再与一个分子的植物螯合肽结合,形成对植物组织毒性较小的高分子量(HMW)复合物,从而达到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作用。这两种蛋白质虽有不同之处,但都为金属离子所诱导,都富含有半胱氨酸残基,都可通过它们的巯基与至金属离子结合,降低细胞内可扩散的重金届离子浓度,起到解毒作用。美国宇航局2010 年12 月 3 日消息,在地球上发现全新的微生物,它能利用砷

进行新陈代谢,砷含有剧毒。新发现的微生物名为菌株GFAJ-1,它是常见细菌(Gammaproteobacteria)的成员,它是湖中成长最好的细菌。在砷中,这种细胞比在磷中成长要大60%。在放射性环境下,研究者发现砷原子在DNA 能占据重要位置,如同其它元素在分子中一样。磷是组成DNA 和其化学键的重要元素,尤其对三磷酸腺苷分子来说更是不可缺,因为生物要用它来储存能量。众所周知,在组成生命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六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至今没有发现这六种基本元素被替代的物种。GFAJ-1 菌的DNA 中的磷能被砷所代替,这种细菌有可能会被定义成第二种生命形式,像深海的极端微生物一样。说明不同或极端环境可以产生在组成上、结构上不同的生命存在形式。

?

陈少良2012《Plant Physiology》接种外生菌根(EM)真菌能够提高盐渍环境中林木的生物量。EM 增加矿质营养吸收,减少对Na+的吸收。

?

Paxillus involutus(卷缘网褶菌)菌株MAJ 和NAU 是高度耐盐的真菌,增加盐胁迫下K+的吸收。另外,EM 增加共生期间根部的Ca2+,Ca2+调节盐胁迫下的K+/Na+平衡,但是植物如何通过EM 增加Ca2+影响K+/Na+平衡的相互关系仍不清楚,即EM 真菌如何帮助植物耐盐。

?

发现EM 改变植物在盐胁迫下的Ca2+流速,减少K+外流,促进H+吸收和Na+排出,即EM 调节盐敏感杨树的K+/Na+平衡,进而提高杨树的抗盐性。

④逆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蛋白或贮藏蛋白通过对烟草悬浮细胞盐适应研究渗调蛋白。渗调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把相对分子质量约26×103 的蛋白质定名为渗调蛋白,在盐适应细胞中它的含量随环境水势下降而升高,甚至可达到细胞总蛋白量的12%。在盐适应细胞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有渗调蛋白的合成。脱落酸(ABA)作为一种逆境激素能诱导渗调蛋白的合成。盐可能涉及ABA 诱导的渗调蛋白mRNA 的转录或渗调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使它更加稳定。

盐胁迫→ABA →mRNA →渗调蛋白。盐适应细胞中产生的渗调蛋白是稳定的,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若干代后(80 代),它们仍能合成渗调蛋白,表明在盐适应后发生了某些渗调蛋白累积调节机制的永久性变化。在盐适应细胞中40%的渗调蛋白是可溶性的,结合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外的颗粒上。许多渗调蛋白集中在液泡中,液泡含有高水平的渗调蛋白。渗调蛋白可能是一种盐适应过程中形成的贮藏蛋白。

⑤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蛋白分子伴侣蛋白是参与其他多肽的正确装配.但是本身最后并不成为功能结构的一部分。后来发现分子伴侣中的许多蛋白质就是所谓的热激蛋白(HSP)。现在研究较多的分子伴侣蛋白有Hsp100、Hsp90、Hsp70、Hsp60。近年来,分子伴侣蛋白已成为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研究大多集中于它们在正常条件下和在胁迫条件下的功能,特别是在蛋白质折叠方面的功能。HSP90 对细胞的存活,特别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分子伴侣蛋白的主要作用可能有:A、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功能帮助蛋白正确折叠、装配、运转及降解;稳定新形成的蛋白质。B、在胁迫条件下能够稳定蛋白和膜的结构,防止变性蛋白聚合等。如使热失活的RNA 聚合酶再活化,控制热激反应。C、促进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插入类囊体膜等。例

例 1.热休克蛋白 Ritossa(1962)在研究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时发现了一种在细胞高温应激时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命名为―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s )。最初只认为HSP 在高温下可有效保护蛋白质折叠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高温时均可产生HSP。? 由高温诱导合成的热击蛋白(热休克蛋白)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热击处理诱导HSPs 形成的所需温度因植物种类而有差异。豌豆37℃,胡

萝卜38℃、番茄39℃、棉花40℃、大豆41℃、谷子46℃均为比较适合的诱导温度。? 植物对热击反应是很迅速的,热击处理3~5 分钟就能发现HSPmRNA 含量增加,20 分钟可检测到新合成的HSPs。细胞内各区室(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胞室等)都有HSP70 对应物的存在,表明它对这些细胞器是必需的。? 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是一种生长在温泉、蒸汽管道等处的细菌,它体内的Taq 聚合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这在需要高温环境的PCR 反应中有着重要意义。Taq 聚合酶在97.5℃时的半衰期为9 分钟。它的最适温度为75-80℃,72℃时能在10 秒内复制一段1000bp 的DNA 片段。所以水生栖热菌的耐高温DNA 聚合酶(Taq 酶)被广泛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例 2. 低温诱导蛋白植物不但高温处理可诱导新的蛋白成,低温下也会形成新的蛋白,称冷响应蛋白(cold responsive protein)或冷击蛋白(cold shock protein)。用低温锻炼方法使冬油菜用0℃处理均能形成新的蛋白,油菜细胞产生20 KD 多肽。Koga 等用5℃冷胁迫诱导水稻叶片离体翻译产生新的14 KD 多肽。5℃低温诱导的玉米幼苗,24,48,96h 均能合成新的诱导蛋白。的出现还与温度的高低及植物种类有关。一种茄科植物(Solanum commerssonii)的茎愈伤组织在5℃下第一天就诱导三种蛋白合成,但若回到20℃,则一天后便停止合成。低温诱导蛋白

例3.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PRPs)也称病程相关蛋白,这是植物被病原菌感染后植物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间隙一类低分子量蛋白质,与抗病性有关的一类蛋白。真菌、细菌、病毒和类病毒可以诱导病原相关蛋白产生,而且与病原菌有关的物质也可诱导这类蛋白质产生。如几丁质、-1,3-葡聚糖以至高压灭菌杀死的β

病原菌及其细胞壁、病原菌滤液等也有诱导作用,即诱导基因表达,病原蛋白合成。? 自从在烟草中首次发现病原相关蛋白以来,至少有20 多种植物中发现了病原相关蛋白的存在。如大麦被白粉病侵染后产生过敏反应,可诱导10 种新的蛋白形成。病原相关蛋白的分子量往往较小,一般不超过40 KD,且主要存在于细胞间隙,病原相关蛋白常具有水解酶活性,它可以水解入侵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酶和β -1,3-葡聚糖酶就是常见的代表,这两种酶对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例 4. 盐逆境蛋白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会新形成一些蛋白质或使某些蛋白合成增强,称为盐逆境蛋白。自1983 年以来,已从几十种植物中测出盐逆境蛋白。在向烟草悬浮培养细胞的培养基中逐代加氯化钠的情况下,可获得盐适应细胞,这些细胞能合成26KD 的盐逆境蛋白(渗压素)。例 5.活性氧胁迫蛋白百草枯(Paraquat,触杀性除草剂。百草枯在阳光下起效,能让与之接触的任何植物绿色部分发生枯萎。百草枯通过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起效)除草剂能诱发大量超氧自由基(.O2-)杀死植物。但在亚致死剂量(0.1?mol/L)时,百草枯诱发一定量.O2–的产生,而.O2–诱导合成SOD 的同功酶,这种变化发生在转录水平诱导该酶mRNA 形成,SOD 可以清除过量的.O2–,维持其平衡,保证植物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各种逆境因子都会诱导.O2–的产生,任何能诱到植物产生.O2–的不良环境因子,都会使SOD 活性提高,清除.O2–伤害,提高植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

例 6. Lea 蛋白保护Lea 蛋白(晚期胚胎发育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是指胚胎发生后期种子中大量积累的一系列蛋白质,Lea 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

物中,在植物个体发育的其它阶段,也能因ABA 或脱水诱导而在其它组织中高水平表达,一般认为,Lea 蛋白在植物细胞中具有保护生物大分子,维持特定细胞结构,缓解干旱、盐、寒等环境胁迫的作用,保护脱水会引起细胞的伤害。Lea 蛋白大多高度亲水,亲水性有利于Lea 蛋白在植物受到干旱而失水时,能够部分替代水分子,蛋白质的多羟基能保持细胞处于溶解状态,从而避免细胞结构的塌陷,稳定细胞结构,尤其是膜结构。在干旱脱水过程中,细胞液的离子浓度会迅速升高,高强度的离子浓度会造成细胞的不可逆伤害,Lea 蛋白的α —螺旋结构中,亲水和疏水氨基酸分处于螺旋的特定位置,形成分子内螺旋束,其表面具有束缚阴离子的能力,因此,也能控制高盐伤害。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Lea 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和Lea 蛋白的大量积累也表明Lea 蛋白基因具有干旱保护功能,有报道将Lea cDNA 全序列导入水稻,获得了抗旱的转基因水稻,从而直接证实了Lea 基因的干旱保护功能。

例7.水通道调节蛋白水通道蛋白(Aquaporin),又名水孔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内在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细胞的进出,就像是―细胞的帮浦‖(cell pump)一样。是水分跨膜运输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指作为跨膜通道的主嵌入蛋白(MIP)家族中具有运输水分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在植物中发现的第一个水通道蛋白是大豆根瘤细胞中的植物编码蛋白(NOD26)。随后发现了大量水通道蛋白,根据其序列特征可化分为三个亚类: 即分布于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嵌入蛋白(TIP),分布于细胞质膜上的胞质嵌入蛋白(PIP)和根瘤细胞中的NOD26。干旱诱导豌豆(Pisum sativum)产生编码水通道蛋白的cDNA7a 和Trh-31, 拟南芥干旱诱导的cDNA,RD28,其编码蛋白也属水通道蛋白。这表明干旱能诱导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从而改变膜的水分通透性,使水分更易于透过胞质膜或液泡膜进入细胞,有利于实现渗透调节。

二、细胞超微结构与植物抗逆性

细胞超微结构主要有膜组成,包括各种细胞器。质膜是细胞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结构,可以调控一切营养物质的进出;是细胞对外界因子做出反应的最先部位或屏障。植物抗寒性研究中,质膜是反应最敏感的部位,冻害损伤的普遍现象,离子和分子的外流、膨压丢失、植物萎焉。因此人们很早认为,冻害可能首先损伤质膜的半透性。马克西莫夫早在1921 年就已指出这一问题,并研究了糖在细胞结冻时的保护作用,蔗糖能渗入细胞作保护剂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越冬植物细胞中会积累糖分,减少低温危害。如糖在种质(离体培养材料)低温或超低温保存重要性。各种细胞器对冻害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小麦不抗寒品种冰冻后亚显微结构破坏更严重,叶绿体膜破裂,类囊体严重空泡化,核质凝集。冻害引起超微结构变化及破坏程度决定与植物品种的抗寒性,抗寒品种其细胞和膜结构稳定性高,不抗寒品种超微结构稳定性低。

? Palta(1978)在小麦叶片冰冻—化冻处理中,观察叶肉细胞原生质膜、胞间连丝、核仁和染色质上Mg2+—A TP 酶活力。经过低温锻炼的叶肉细胞中上述结构和细胞器上有明显的Mg2+—ATP 酶活力,证明低温锻炼增加抗冻性,与质膜Mg2+—ATP 酶活性的提高有关,减少离子外渗;未经低温锻炼的叶片不显示或很少显示活力。? Heber(1968)通过对菠菜分离叶绿体的冰冻实验指出,冻害首先是破坏叶绿体膜结构,然后导致光和磷酸化(A TP 酶)失活。冻害使叶绿体膜发生破坏:①使偶联因子(CF)从类囊体外表面解离下来,破坏光诱发电子的吸收。②使叶绿素从膜上解离。③破坏了膜的半透性(脂质双层膜)。研究发现,叶绿体对冻害最敏感,线粒体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 简令成(1980)鉴定小麦抗寒性,通过对小麦分离的原生质体在冰冻—化冻后存活率测定(荧光素二乙酸法、伊凡蓝染色法),指出质膜稳定性

与小麦品种的抗寒性成正相关。农科1 号,抗寒力强,存活率96%。中等抗寒的郑州741,存活率51.8%,不耐寒京红8 号,存活率2%。

? Giles 等(1974)在玉米叶片叶肉细胞于-1.3MPa 时叶绿体膜膨胀,原生质中出现空泡,到-1.9MPa 时,25%叶绿体破坏。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形成嗜饿体,说明叶绿体层膜结构破坏,以嗜饿体分离出来,复水后,嗜饿体变小,叶绿体片层恢复。? Paljakoff-Meyber(1981)苔藓抗旱性,当严重失水时,叶绿体出现不规则的变形和膨胀,被膜皱叠并与类囊体分离,这时类囊体发生膨胀而排列松散,复水24 小时,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和生理功能均可恢复。

细胞壁的防御与抗性从细胞的超微结构来讲,细胞壁不仅是细胞防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结构屏障,而且在受到感染和创伤时,能积极参与防御反应,包括:①植物细胞壁中的酶水解真菌病原体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其水解碎片中的活性成分诱导植物体基因的表达,如抗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②病原体在入侵植物时,必须水解植物细胞壁中的结构多糖,其降解产物中也有类似的活性成分,调节许多生理生化反应;同时细胞壁中存在的抑制物质可抑制病原体释放的酶。③在没有病原入侵,而植物受到创伤时,自身也会产生一些水解酶降解细胞壁的组成,诱导防御反应以,促进伤口修复和愈合。

细胞初生壁多糖降解物碎片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的分子被称为寡糖素(oligosaccharin)。是一种信号分子,这些寡糖素的功能复杂多样:? 诱导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的形成,抗毒素(也称植物抗生素或植保素)在植物体防御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诱导细胞产生病原菌蛋白酶的抑制剂,也就是当植物受到伤害时,某些细胞壁碎片可诱导植物合成大量特异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抑制病原菌蛋白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来的侵害。

? 可使植物产生组织过敏性死亡,使病原物不能进一步扩散。

三、生物膜结构与植物抗逆性

作为生命活动与其环境的一个界面,任何一个刺激首先为细胞膜所接受,然后经过传导、放大等一系列过程才由细胞做出反应。因此,在研究植物抗逆性中,生物膜的作用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关注,各逆境中研究较多的是低温胁迫对生物膜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特别是与抗寒性(冷胁迫、冻胁迫)的关系。

生物膜的一般概念:提出了约50 种生物膜的模式,代表性:? Gorter 等(1925)―双层膜模式‖即生物膜由内外两层类膜组成。? Muhlether 等人(1965)―冰山‖模式即膜组分中的蛋白质成球状,如同一座冰山漂在类脂的海洋中。? Singer 等(1972)―流动镶嵌‖模式,即生物膜有类脂和蛋白质镶嵌而成,并处于一种流动的液晶态。? Jain(1977)根据某些膜成分在膜上的不对称分布,类脂和蛋白质在膜上的专一性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模式。膜性质的差异。

尽管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有一点基本上相同的,即生物膜主要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类脂在膜组分中一般占重量的20—30%,膜蛋白质占膜重量的多少因膜具酶活性大小而异,有高功能活性的膜含有70%重量的蛋白质。膜脂包括磷脂和糖脂,磷酯基本组成:三元醇(甘油)、磷酸。不同饱和程度脂肪酸,通常带一个N 原子的碱基。

正常条件下,细胞膜是处于一种液晶相的流动状态。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膜脂状态会发生变化,温度下降时它可向晶态方向变化,温度上升时也可向液态方向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功能的变化,膜的相状态(液态→ 固态)的变化

植物逆境生理

植物逆境生理 逆境是指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干旱、盐碱、重金属等。植物面对逆境环境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以适应和应对逆境环境的挑战。在逆境适应过程中,植物会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激素信号传导,调整生长发育和代谢通路,以提高抗逆能力。 一、高温逆境生理 高温是常见的逆境因素之一,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造成直接影响。在高温条件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这些蛋白能够稳定其它蛋白的结构,提高蛋白的抗热性。此外,植物还会通过增加膜脂的不饱和度、调节保护酶的活性等途径,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二、低温逆境生理 低温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同样产生不利影响。在低温环境下,植物会通过调节细胞膜的不饱和度、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等方式,来维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并减轻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此外,低温还会诱导植物产生一些抗冷蛋白,如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渗透保护蛋白(osmoprotectant protein)等,这些蛋白可以减少细胞受冻害的程度。 三、干旱逆境生理 干旱是植物常见的逆境因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造成严重影响。植物在面临干旱时,会通过减少蒸腾、增加根系吸收水

分的能力等途径来降低水分流失。同时,植物还会积累一些可溶性糖 类和脯氨酸等物质,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细胞内外水分的均衡。 此外,植物还会合成一些蛋白激酶、脱水酶等蛋白,调节细胞的脱水 保护响应。 四、盐碱逆境生理 盐碱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对植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造 成严重影响。植物在盐碱逆境下,会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和维持细胞渗 透压来应对。植物会调节离子的吸收和排泄,同时还会积累一些有机 溶质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此外,植物还通过转录因子的调控,逐渐形成一套适应盐碱逆境的基因调控网络。 五、重金属逆境生理 重金属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有害影响。 植物在遇到重金属逆境时,会通过胞内物质的转运和分配,减少重金 属在细胞内的积累。植物还会通过合成金属结合蛋白(metal-binding protein)等物质,来沉淀、结合重金属,减轻对细胞的毒害。此外,植物还会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相关途径,以提高对重金属逆境的 抗性。 总结: 逆境生理是植物在面对各种不利环境因素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 不同的逆境环境会触发植物不同的适应机制,这些机制往往是多层次、多途径的。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激素信号传导,植物能够调整

植物逆境

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逆境生理一、逆境下植物生理过程的变化二、细胞超微结构与植物抗逆性三、生物膜结构与植物抗逆性四、逆境下植物的自由基伤害与保护系统五、渗透调节与植物抗逆性六、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七、植物激素与抗逆性八、交叉适应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就是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形成了对某些环境的适应能力,产生了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 喜温植物、耐寒植物、阳性植物、阴性植物、生水植物、旱生植物、盐生植物、淡土植物、中生植物(mesophyte)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等。同一生态型植物,甚至不同品种对某些不良环境条件的抗御能力也有程度上的差别。植物逆境的抵抗及适应性,可以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表现出来。形态上:叶片大小、角质和蜡质层、表皮毛、微管束分化程度和根系分化差别等,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减少水分丢失,减轻严寒伤害。(长期)形态特征发生变化是长期逆境影响而进化适应结果。生理上:自由水/束缚水、可溶性糖、脂肪、游离氨基酸、激素变化、渗透调节、特异抗性蛋白等。例如鹿蹄草(pirola)叶片积累大量五碳糖、粘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31℃)(短期)。为了充分认识不良环境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抵御能力,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形成了逆境生理这样一个研究领域。特别注意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泛指植物对不良环境(逆境)的抵抗能力。植物

抗逆性可分为三个方面:避逆性:(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例如夏季生长的短命植物,且能随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育期。沙漠中某些植物只在雨季生长,如短命菊、小果崧(30 天)、瓦松等。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损伤,即通过自身生理变化来适应环境能力。例如植物遇到干旱或低温时,细胞内的渗透物质会增加,防止细胞脱水,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御逆性:(stress avoidance)指植物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且在胁迫下仍然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这类植物通常具有根系及输导系统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物质运输阻力小,角质层较厚,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物质的合成快等特点。 植物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的变化称为胁变(strain)。胁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水平上,如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生理生化代谢及分子变化)。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着重于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变化。? ? ? ? ?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物质代谢变化(碳水化合物、氮代谢;次生产物变化等)激素水平(IAA、GA、CTK、ABA 及乙烯)酶活性变化(水解酶、合成酶、转化酶,保护酶系统)通过研究这些生理过程变化,为了解逆境条件下代谢特点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着重对植物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抗逆性与蛋白质和基因调控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抗逆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生存在各种环境中,经常面临着各种逆境的挑战。逆境是指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的外界因素,如温度的变化、水分的缺乏、土壤贫瘠等。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植物通过各种适应机制来应对逆境。本文将探讨植物对逆境的适应策略。 一、温度逆境的适应 植物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都能生存,有些植物能够耐受极端的高温或寒冷环境,而有些植物则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植物对温度逆境的适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抗寒和耐热。 1. 抗寒适应:当植物面临低温环境时,抗寒适应是它们最常见的适应机制之一。植物通过调节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增加膜的稳定性来减轻低温对细胞的影响。此外,植物还能合成特殊的抗寒蛋白,提高细胞的抗冻性。 2. 耐热适应:高温是另一类常见的温度逆境。植物通过减少光合作用和蒸腾过程来降低高温对植物的伤害。此外,植物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热休克蛋白,帮助细胞抵御高温的影响。 二、水分逆境的适应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但是干旱或过度湿润的环境都会给植物带来不利影响。植物对水分逆境的适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抗旱和耐湿。

1. 抗旱适应:干旱逆境是植物最为常见的逆境之一。植物通过调节 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增加根系的吸水能力,减少水分的丢失,以提高 对抗旱的能力。此外,植物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抗旱蛋白,帮助细胞 在缺水条件下正常运作。 2. 耐湿适应:某些植物生长在高湿润的环境下,可能会面临根部缺 氧的问题。为了适应湿润逆境,植物会增加根系的通气器官数量,提 高氧气的供应。同时,植物还能通过调节根系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来适 应高湿润环境。 三、土壤贫瘠逆境的适应 土壤的肥力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但是某些地区的土壤可能贫瘠,缺乏某些养分。植物对土壤贫瘠逆境的适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 实现:根系适应和养分利用。 1. 根系适应: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根系的形态和构造来适应不同的土 壤条件。例如,有些植物的根系会变得更加发达和纵深,以便更好地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此外,植物还会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建立共 生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养分。 2. 养分利用:植物通过改变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来适应土壤贫瘠逆境。例如,有些植物会增加根系分泌酸性物质,以促进养分的释放和 吸收。此外,植物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运输蛋白,提高对养分的吸收 效率。

植物对抗逆境的响应机制

植物对抗逆境的响应机制 植物作为自主生命体,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逆境,如高温、低温、 干旱、盐碱等。为了适应并克服这些逆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各种对 抗逆境的响应机制。本文将从生理、分子和细胞层面来探讨植物对抗 逆境的响应机制。 一、抗逆相关生理机制 植物在逆境环境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包括抑制生长、 改变叶片形态、调节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等。这些生理机制是植物 对抗逆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1. 抗逆相关蛋白的合成和积累 植物在遇到逆境环境时,会合成一系列抗逆蛋白,以应对不利的生 理和生化反应。例如,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在高温 逆境下会大量积累,起到保护其他蛋白质免受热应激损伤的作用。 2. 贮藏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 在逆境环境下,植物会分解储存的有机物质,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样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并尽可能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二、抗逆相关分子机制 植物在逆境环境下,会产生一系列分子机制来调控逆境诱导基因的 表达,以实现对抗逆境的目的。 1. 逆境诱导蛋白的合成

逆境环境下,植物会合成一系列逆境诱导蛋白,如逆境诱导转录因 子(stress-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s)和逆境诱导蛋白激酶(stress-induced protein kinases)。这些蛋白质可以调节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 从而促进植物对抗逆境的能力。 2. 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 逆境环境会引起植物中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如激活激素信 号转导、钙离子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等。这些信号转导 途径可以传导逆境信号,并最终调节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三、抗逆相关细胞机制 植物在逆境环境下,会通过一系列细胞机制来适应和对抗逆境压力。 1. 细胞膜的改变 逆境环境会导致植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植物通过调节脂质 组分和活性氧互动的方式,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和耐受性,以应对逆 境环境的挑战。 2. 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 在逆境环境中,植物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如有机酸和 可溶性糖类等,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同时,植物通过调节离子通 道和离子转运蛋白的表达和活性,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从而 适应和对抗逆境压力。

植物逆境生存的机制与调节

植物逆境生存的机制与调节 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虽然它们不像动物那样有高度的智力和 意识,但它们有着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力。无论是面对极端的气候、糟糕的土壤、还是极端的干旱、极寒和高温,植物都能逆境生存下来。这是因为植物具备一系列独特的逆境适应机制和调节机制,使得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一、逆境适应机制的分类 总的来说,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生理调节、形态适应和遗 传适应。这些机制通常得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是因为它们能够使植物对于不同的逆境更能够产生有效的反应。 生理调节:植物首先会通过生理调节机制来适应不同的逆境。比如说,当植物 面对缺水时,它们会通过减少蒸腾作用来节约水分,而当植物面对高温时,则会通过增加气孔的开放来增强植物的换气作用,这样就能让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形态适应:植物们还会通过形态适应来适应环境。它们会生产出不同的生长形 态和器官,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说,当植物面对干旱时,它们会通过生产出深根系和更细长的叶子来保持水分,并且在有水的时候,则会迅速地生产大量叶子,以充分利用水分和光合作用。 遗传适应:最后,植物最强大的逆境适应机制之一就是遗传适应。当植物在逆 境环境下生长时,它们的基因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它们就更容易在逆境环境中生存和繁衍。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一些植物也会选择通过杂交或自然选择等方式来加速这个过程。 二、逆境调节机制的分类 除了适应机制之外,植物们还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来帮助它们对逆境环境做出反应。它们可以通过来自外部或内部的信号调控生长、代谢和再生产。

卷曲和非卷曲生长:植物前期的逆境响应往往是通过左右的卷曲生长,从而保 护幼嫩的部分不受损害。这涉及到内部的细胞逆境感受器,它们通过感知的内部和外部压力来促进或抑制生长并引导生长方向。 代谢适应:植物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其代谢方式来适应不同的逆境。比如说,当 植物缺水时,它们会改变其二磷酸腺苷(ATP)的代谢途径,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能量来生产必要的代谢产物。 信号适应:最后,植物们还能够通过一系列内部信号来适应逆境环境。这些信 号可以来自于植物周围的其他植物,也可以来自于植物内部的代谢途径。它们会通过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促进或抑制某些生长和代谢过程。 三、植物逆境生存的挑战 尽管植物有一系列强大的逆境适应和调节机制,但它们仍然面对着重重的挑战。逆境应激会导致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死亡和损伤,也会降低光合作用和代谢活性。如果这个应激程度过于严重,植物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能力。 所以说,植物的逆境生存机制和调节机制虽然非常复杂和强大,但它们仍然面 临着很大的挑战。植物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身的逆境特征和适应机制。这些机制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类提高粮食生产和开发新的药物和化学物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反应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反应 许多试题和植物的不良环境胁迫有关,如干旱胁迫、盐胁迫等。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植物体内会产生一定的适应反应。 那么,植物在逆境影响下有哪些变化?植物对逆境有哪些适应反应? 在自然界条件下,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各种不良环境,超出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范围,致使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些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或胁迫。植物的抗逆性指的是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之为抗逆性。 1.植物在逆境影响下的变化 (1)形态结构变化 干旱会导致叶片和嫩茎萎蔫,气孔开度减小甚至关闭;淹水使叶片黄化,枯干,根系褐变甚至腐烂;高温

下叶片变褐,出现死斑,树皮开裂;病原菌侵染叶片出现病斑。 (2)生理生化变化 在冰冻、低温、高温、干旱、盐渍、土壤过湿和病害等各种逆境发生时,植物体的水分状况有相似变化,即吸水力降低,蒸腾量降低,但蒸腾量大于吸水量,使植物组织的含水量降低并产生萎蔫。 如果逆境超出了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范围,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比如:根系坏死、生长不良、生长缓慢、叶片黄化、树体瘦弱、晚熟、早衰、虫害入侵、病害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直至作物死亡。 2.植物对逆境的自我调节方式 植物虽经受逆境影响,但它通过生理反应而抵抗逆境,如果超过可忍范围,超出植物自身修复能力,损伤将变成不可逆的,植物将受害甚至死亡。植物自身以细胞和整个生物有机体来抵抗逆境,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逆境对水分代谢的影响。多种不同的环境胁迫作用于植物体均能对植物造成水分胁迫。

植物的逆境生理

植物的逆境生理 有关逆境的概念: 逆境:对植物生长与生存不利的环境因子。 逆境来源:严峻气候;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生物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 逆境生理研究的内容: 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获得抗逆性的途径。 胁迫:不良环境因子使植物内部产生有害变化的过程。 胁变:植物受到胁迫后而产生的代谢及形态变化。 抗逆性(抗性):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或忍耐能力。 抗逆方式: (1)避逆性:植物与逆境之间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设置某种障碍,以避免逆境危害 的遗传特征. 特点:以一定的形态解剖结构为抗逆基础. (2)耐逆性:植物在逆境的刺激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 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抗性锻炼:植物对逆境逐渐产生适应性的过程。 第一节植物抗性的生理生化基础(逆境生理通论) 一、逆境胁迫下植物的一般生理变化

1.逆境使植物的水分代谢失调 各种逆境如干旱、盐渍、高温、低温、辐射等均可造成水分胁迫。 2.光合作用下降 3.逆境使呼吸失常:冻害、热害、盐害、水淹降低呼吸酶的活性,使呼吸下降; 冷害、旱害使呼吸先升后降;逆境下改变呼吸途径,使PPP途径加强。 4.逆境破坏物质代谢的协调性 ⑴水解酶活性增加,合成酶活性降低,使分解大于合成, 核酸、蛋白质、淀粉含量 下降,造成养分亏缺。 ⑵使氧化酶活性大于过氧化物酶活性,造成过氧化物(H2O2)的积累,造成伤害。 5. 逆境使细胞膜系统失去稳定性 ⑴组织脱水使脂质双分子层排列受损; ⑵膜蛋白彼此靠近,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S-S-,使蛋白变性失活,也使膜上出现 孔洞; ⑶低温使膜脂相变,液晶-固态,膜容易出现裂缝;相变也可导致膜酶与膜脂的分离 或结合力下降,甚至使寡聚酶的亚基分离,影响膜的功能。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二十三课植物的逆境生理 1.逆境: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生物逆境和理化逆境,或自然逆境和污染逆境等。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的逆境主要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盐碱、环境污染等理化逆境,和病虫杂草等生物逆境。理化逆境之间通常是相互联系的。 2.抗逆性:kàngnìxìng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自然界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界条件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不同种植物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3.塑形:就是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三维等人体数据经科学计算而的出个体标准尺寸,进行有针对性地塑形计划,修震补正,使个体的外形符合标准,获得视觉上的外在美 4. 弹性的反应:弹性:物理学名词,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 5.寒害:hán hài 温度条件看,冻害发生时气温在0℃以下,寒害发 生时在0℃以上10℃以下,冷害发生时在10℃以上;从发生的季节看,冻害发生在冬季严寒期,严寒低温影响的时期较长,寒害发生在较温暖气候条件的低温季节,以夏秋季节较多,冷害发生在温暖季节;从发生的地区看,冻害以北方温带为主,南方亚热带地区有些年份出现冻害,寒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年份,

冷害发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以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南方初秋季节较多;从危害作物生育时期看,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期,停止生长期和南方冬作物缓慢生长期,寒害发生在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缓慢生长或停止生长期,冷害发生在作物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 从作物受害机理看,冻害是作物组织脱水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寒害是造成作物生理的机能障碍,从而植株遭受伤害,冷害是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机能障碍,往往造成延迟型和障碍型受害,导致作物减产。 6.病害 bìng hài :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 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或干扰所造成的后果称为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7.虫害 chóng hài 虫害成灾。由于粘虫、蝗虫等农业害虫大量发生, 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减产的灾害虫子 8.抗冻性 kàng dòng xìng 植物的抗冻性:当大气温度降到摄氏零 度以下时,一些植物由于抵御不了严寒而受冻致死,而另一些植物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生机盎然。这是由于不同植物的抗冻本领有着显著差异的缘故。 9.避免 bì miǎn 1.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2.辞让职位。 10.忍受 rěn shòu 把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 无法~ |~苦难。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方式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方式 植物作为生物界的一员,同样面临着各种逆境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土壤贫瘠、病虫害的侵袭等。为了适应这些逆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多种抵抗机制。本文将从植物的逆境抵抗方式入手,分别介绍植物在气候逆境、土壤逆境和病虫害逆境方面的抵抗策略。 一、气候逆境 气候逆境是指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植物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来应对这些逆境。 1. 耐寒机制:寒冷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植物通过增加细胞壁的厚度和质地来增强细胞的抗寒能力;一些植物通过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低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脯氨酸等,来提高细胞的抗寒能力。 2. 耐旱机制:干旱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植物通过减少蒸腾量、增加根系吸水能力和积累大量的保水物质来应对干旱逆境。一些植物还具有开展CAM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减少水分蒸腾。 3. 耐盐机制:盐碱地是植物生长的又一个严峻挑战。植物通过增加根系的分泌离子和产生特殊的根毛结构来提高对盐碱逆境的耐受力。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脯氨酸和脯氨酸类物质来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

二、土壤逆境 土壤逆境主要包括土壤贫瘠、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等。植物通过以下方式应对土壤逆境。 1. 营养吸收和利用: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的分泌物质和根系的形态结构来增加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一些植物还能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提高对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的利用效率。 2. 酸碱逆境的调节:一些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的分泌物质和根毛的分布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此外,植物还通过调节根系和叶片的pH值来提高对土壤酸碱逆境的耐受力。 三、病虫害逆境 病虫害逆境是指病菌和虫害对植物的侵袭。植物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病虫害逆境。 1. 生理防御:植物通过分泌抗菌物质和抗虫物质来抵御病菌和虫害的侵袭。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如产生抗氧化物质和活性氧清除酶来增强对病菌和虫害的抵抗力。 2. 机械防御:植物通过形成厚实的表皮组织、毛发和刺来防止病菌和虫害的入侵。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产生树脂和黏液来粘住病菌和

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 植物作为生物界中最重要的生产者之一,扮演着维持生态平衡和提 供人类所需食物的重要角色。然而,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受到各种 逆境胁迫的影响,如高温、干旱、盐碱和重金属等。为了应对这些逆 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本文 将探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一、植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1. 机械屏障与外激素调节 植物表皮和细胞壁是最外层的保护层,起到机械屏障的作用,防止 逆境因素直接对细胞内部造成伤害。同时,植物会通过合成和调控外 激素的产生和运输,以刺激植物产生适应逆境的反应。例如,植物会 合成脱落酸、乙烯等外激素,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 2. 激活抗氧化系统 逆境胁迫会导致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损害细胞内部的蛋 白质、核酸和膜系统。植物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清除这些活性氧自 由基,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 类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 3. 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 植物在逆境胁迫下,会调控大量的基因表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 个过程主要通过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实现。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

DNA并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植物逆境胁迫时,某些特定的转录因子会被激活,并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上,从而启动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这种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使植物能够快速响应逆境胁迫,并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二、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意义 1. 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植物通过上述逆境胁迫响应机制,能够减轻或抵御来自外界环境的损伤,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例如,机械屏障和抗氧化系统的激活可以防止逆境因素直接对细胞产生伤害,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 提高逆境抵抗能力 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激活可以促使植物产生各种抗逆性状,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抵抗能力。例如,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可以诱导植物合成抗逆相关的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从而增强植物的耐逆性。 3.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适应性反应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的启动可以使植物适应逆境环境并继续生长,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总结:

逆境不利于植物成长

逆境不利于植物成长 逆境是指植物所面临的不利环境条件,如干旱、寒冷、高温、病虫害等。这些逆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逆境对植物成长的不利影响。 1. 逆境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逆境状况下,植物的根系受到较大的影响。干旱和盐碱地会导致土壤水分和盐分的浓度增加,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系受阻后,植物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生长。同时,病虫害的侵袭也会破坏植物的根系结构,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 2. 逆境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逆境条件下,植物的叶片易受伤害。高温和强光会导致叶片脱水,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合成。同时,病虫害也会损坏植物的叶片,使其凋谢和掉落,影响植物的光能利用和呼吸作用。

3. 逆境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逆境状况下,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干旱和高盐环境会导 致植物体内水分的丧失,蛋白质和酶的功能受到损害。同时,病虫 害也会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削弱其生理功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限。 4. 逆境对植物的适应机制 尽管逆境对植物的生长有负面影响,但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可以通过减少气孔开放来减少水分蒸腾; 在盐碱环境下,植物可以通过积累有盐植物结构和调节离子浓度来 适应高盐环境。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来应对 氧化逆境。 5. 提高植物抵抗逆境的方法 为了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抵抗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使用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

- 优化土壤环境,使其更适合植物生长; - 灌溉和施肥的合理管理; - 提供足够的遮荫和保护,减少强光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确保植物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需要了解逆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只有这样,植物才能在逆境中良好地发展。

植物逆境胁迫及其应对机制

植物逆境胁迫及其应对机制植物作为生物界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角色。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常常面临各种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等,这些逆境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为了适应这些逆境胁迫,植物会激活一系列适应机制,以保护自身并维持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1. 植物逆境胁迫类型及其影响 植物逆境胁迫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盐碱胁迫、氧气胁迫、病害胁迫等。这些胁迫会对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破坏细胞结构、抑制酶活性等,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2. 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机制 为了应对逆境胁迫,植物具备了一系列适应机制,包括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调节。在形态上,植物会产生逆境适应相关的器官或结构,如根系的生长、叶片的退化等,以提高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在生理上,植物会调控水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关键生理过程,以保持生长发育的稳定。在分子水平上,植物会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链路和基因调控网络,以产生与逆境胁迫相关的抗氧化酶、热休克蛋白等物质,以应对逆境的损害。 3. 温度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与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 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植物通过温度适应性转录因子、热休克蛋白 等分子机制来应对温度胁迫。此外,植物还会通过调节叶绿素聚集体、膜脂组分等来维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以适应高温胁迫。 4. 干旱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 干旱是造成全球范围内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通过调节根 系结构、合成保护蛋白和调节水分转运来应对干旱胁迫。此外,植物 在干旱条件下还会积累保护性物质,如脯氨酸和脯氨酸衍生物,以维 持细胞内的稳定。同时,植物还通过活性氧清除酶系统来清除由干旱 引起的氧化损伤。 5. 盐碱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 盐碱胁迫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通过调 节根系结构、离子平衡、渗透调节等来应对盐碱胁迫。此外,植物还 通过产生抗氧化物质、活性氧清除酶等来减轻盐碱胁迫所引起的氧化 损伤。 6. 病虫害胁迫与植物的逆境应对 病虫害是严重威胁农作物生产的因素之一。植物通过调节抗病性相 关基因的表达来应对病虫害胁迫。此外,植物还会积累抗病物质以减 缓病源的侵袭,同时还会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总结起来,植物在面对逆境胁迫时会激活一系列适应机制,以保护 自身并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些机制涉及到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

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

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 植物作为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 形式之一,还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面对环境的 各种挑战和逆境,植物通过自身的适应机制,在生存和繁衍中展现出 惊人的耐力和适应性。本文将探讨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并深入了解 其背后的原理和作用。 一、干旱适应 干旱是植物最常面临的逆境之一,尤其是在干燥地区或干旱季节。 植物通过一系列的适应机制来应对干旱环境,其中包括调节气孔开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合成保护物质等。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 汽散失的通道,植物会根据环境条件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减少水分 蒸发。此外,植物还会通过增加表皮层的毛发密度或厚度来减少水分 流失,以及合成特殊的蜡质层来防止表面水分的散失。 二、盐碱适应 盐碱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植物在面对盐碱逆境时,通过多种适应机制来降低其对盐分的敏感性,例如盐腺分泌和离子调控。盐腺是部分植物在叶片表面或根部分泌的 一些微小结构,通过盐腺可以排泄体内过多的盐分,保持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此外,植物还可以调节离子的吸收和排泄,如通过增加离 子渗透物质的合成,来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 三、温度适应

植物要适应各种温度条件,包括高温和低温。高温会导致植物的蒸 腾增加,水分流失加剧,并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植物通过调 节气孔开闭、合成热休克蛋白和抗氧化物质等适应机制来应对高温逆境。热休克蛋白是一类能够保护细胞免受高温伤害的蛋白质,它们可 以帮助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蛋白质的稳定性。而低温逆境则会导致 植物的生理代谢减缓,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植物通过合成耐 寒蛋白和低温诱导基因来适应低温环境,以维持细胞的稳定和功能正常。 四、病虫害适应 植物与病原体和害虫的互作是植物逆境适应机制中重要的一环。病 原微生物和害虫通过侵入植物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和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植物通过产生抗菌肽、抗氧化物质和活性氧清除酶等防御物质来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同时,植物还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增强自身的抗 病能力,如水杨酸和一氧化氮等,以及通过抗虫化合物来驱避和杀死 害虫。 综上所述,植物在面对各种逆境时能够通过多种适应机制来提高其 存活和繁衍的能力。这些适应机制主要包括干旱适应、盐碱适应、温 度适应和病虫害适应。了解和研究这些适应机制及其背后的分子机理,对于培育具有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以及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逆境适应与生长调节

植物的逆境适应与生长调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遇到逆境,比如高盐、干旱、低温等,为了生存,需要进行适应与生长调节。这一过程中,植物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与调节生长的机制,这些机制影响了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过程。 逆境适应机制 植物在面对逆境时,会通过活化一系列适应机制,以在逆境环境中存活下来。这一机制需要调节植物的营养生长和响应生物网络,在多方面进化中改变植物结构和形态。其中包括调节渗透压、保持水分、增加光合作用等适应机制。 调节渗透压 渗透压是维持细胞生长和代谢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举例来说,植物在遇到高盐环境中,会适应性地调节渗透压。首先,植物减少细胞内离子含量。其次,植物会产生一些特殊分子,如普鲁兰等化合物,这些分子可以与钾离子组成结晶体,从而达到调节渗透压的目的。 保持水分 水分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逆境时,植物需要调节水分的摄取和利用,以保持体内的水分不流失。比如,在干旱环境中,植物会减少蒸腾水分,并减缓新生叶片生长速度,减少水分的消耗。 增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在面对逆境时,植物可以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以保持能量供应。比如,在低温环境中,植物可以通过适应性地改变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以更为高效地利用光合作用的能量。 生长调节机制

除了适应机制外,植物还会通过调节生长过程来应对不同的逆境。这一调节机 制包括调节生长激素、响应生长网络等方面,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过程。 调节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逆境环境中,植物会改变其生长激 素含量和分布,以调节生长过程。举例来说,在干旱环境中,植物会产生更多的吲哚-3-乙酸(IAA)激素,以增加植物的根系长度和数量,从而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水分。 响应生长网络 响应生长网络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该网络由多种内部调节转录 因子和大量基因组成,可以在逆境环境中调节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如,在盐碱环境中,植物可以调节多种基因表达,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摄取。 结语 逆境适应和生长调节是植物在自然界中面对不同环境的应对机制。这一过程中,植物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与调节生长的机制,这些机制影响了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过程。深入研究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植物对环境逆境的响应机制与应对策略

植物对环境逆境的响应机制与应对策略 植物是生命的基础,它们承载着地球上最丰富和最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在自然 界中,植物经常面对各种环境逆境,例如干旱、高温、寒冷、盐渍、酸碱等等。在这些逆境条件下,植物不仅需要克服自身的生理障碍,还需要与环境进行动态平衡,以保持生命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植物对环境逆境的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对于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以及为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旱逆境下植物的响应机制 干旱是植物面临的最常见的逆境之一,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 面对干旱条件时,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应对。 1.根系构建和发育调节 植物通过建立健康的根系来吸取水分。在干旱逆境下,植物可以通过增加根系 的面积和深度,来提高根系吸水的能力。此外,对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机制调节也是干旱逆境下植物响应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一些植物在遭遇干旱逆境后可以增加根系活性和根毛数量,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 2.调节叶片生理过程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在干旱逆境下,植物会通过 调节叶片的生理过程来应对干旱条件。例如,植物会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流失;减缓叶片生长速度,减少水分需求;调节气孔大小,以减少水分蒸发等等。 3.调节内源素代谢

干旱逆境会对植物内源素代谢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一些植物在遭受干旱逆境后,会增加其茉莉酸代谢过程,促进干旱逆境下的生理反应。另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增加脯氨酸的合成和积累来增强对干旱逆境的响应能力。 二、高温逆境下植物的响应机制 高温是植物面临的另一种常见逆境,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植物面对高温条件时,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应对。 1.调节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 像干旱逆境一样,高温逆境下,植物要尽可能地降低水分的流失。这可以通过减少蒸腾作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实现。此外,在高温逆境下,植物还可以通过增加根系面积和深度,提高水分吸取的能力。 2.调节叶绿素生物合成 高温逆境下,植物的叶片容易受到氧化和紫外线的损伤。因此,植物会通过调节叶绿素合成过程来应对这些损伤。例如,植物在遭受高温逆境后,会减少叶绿素b和c的合成,转而增加叶绿素a的合成。 3.调节热激蛋白的表达 热激蛋白是植物响应高温逆境的重要蛋白质。它们可以帮助植物维持蛋白质的折叠和减少热应激的损伤。在高温逆境下,植物会大量合成热激蛋白,以保持细胞正常运作。 三、盐渍逆境下植物的响应机制 盐渍逆境也是植物面临的一种常见逆境。这种逆境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植物面对盐渍逆境时,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应对。 1.调节根系构造

植物逆境生存

植物逆境生存 植物作为生命界中具有极高生存能力的生物之一,在面对逆境时展 现出了令人称奇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寒冷的高山、酷热的沙漠,还是 干旱的草原,植物们都能通过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特征的调整,以及适 应性的生存策略,生长繁衍下去。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如何在逆境中 生存,并分析其适应策略。 一、寒冷逆境 1. 抗寒性:植物在面对寒冷逆境时,会运用多种适应策略来提高自 身的抗寒性。例如,它们会通过增加细胞间液中的糖分浓度,使细胞 减少冰晶的形成;此外,植物还会产生冷冻保护物质,如抗冻蛋白, 以增加细胞的抗寒能力。 2. 生长机制:植物在寒冷逆境中往往会采取矮化生长的策略,减少 受寒冷风害的程度。此外,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细胞壁的硬度和厚度, 提高细胞的机械强度和抗冻性。 二、干旱逆境 1. 节水生存:植物在干旱逆境下会调节气孔开闭,减少水分蒸散, 以节约水分的损失。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减小叶片面积来减少水分蒸散 的表面,以降低水分需求。 2. 结构调整:植物在干旱逆境中常常会出现根系扩大和延伸的现象,以获得更多的水分资源。同时,它们还会通过增加根毛的数量和长度,以提高水分吸收的效率。

三、盐渍逆境 1. 盐排除:植物在盐渍逆境中会产生一系列生理调节机制,以减少 细胞内盐离子的积累。例如,它们会通过增加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以 提高盐离子的排出速率。 2. 渗透调节:植物还会通过调控细胞内溶质的浓度,以维持细胞内 外的渗透平衡。此外,植物还会增加细胞壁的厚度,并分泌黏液以吸 附和稀释盐分。 综上所述,植物在面对逆境时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特征调整 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无论是寒冷、干旱还是盐渍逆境,植物 都能找到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并生存下去。植物的逆境生存不仅令人惊叹,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自然界的挑战。

逆境中生长顽强植物

逆境中生长顽强植物有雪莲花、仙人掌、短命菊、狼毒花、梅花、千岁兰、雏菊、雪绒花等。其中雪莲花分布在专家国海拔2400-4000米高的高寒地带,在高山雪线附近生长,能忍受各种复杂的天气,耐旱、耐寒能力极强。不过现在采挖严重,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物种,不允许随意采摘。 一、雪莲花 雪莲花分布在专家国海拔2400-4000米高的高寒地带,在高山雪线附近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能忍受各种复杂的天气。它的外形类似莲花,所以得名雪莲花。不过现在采挖严重,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物种。 二、仙人掌 仙人掌是沙漠植物,沙漠的气候环境可想而知,不管气候多么炎

热、干旱,土壤多么贫瘠,它依然坚强的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属于沙漠的英雄花。如果是人工栽培的,也要严格控水,多晒太阳,尽量提供温暖的环境,这样才可正常生长。 三、短命菊 短命菊的寿命不到一个月,它的适应能力极强,能在长期干旱少雨的环境下生长,形成了迅速生长和成熟的特殊习性。只要沙漠中稍微下雨,就会立即发芽、生长、开花。 四、狼毒花 狼毒花多是分布在专家国东北、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地区,汁液中带有毒性。它的根系粗大,吸收能力强,能适应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 五、梅花 梅花不惧严寒,在每年冬季的时候开花,算是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植物。也正因它的生长习性,得来美好的寓意,象征着坚强不屈,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六、千岁兰 千岁兰的耐旱能力极强,可在干旱的环境下很好的生长。若是人工养殖的,给它浇水也不需太勤,见干浇灌最好,建议用浸盆法浇水。 七、雏菊 雏菊的适应能力极强,生命力旺盛,耐旱、耐晒、耐贫瘠,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多是生长在道路两旁。 八、雪绒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