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佳句100则,平仄相对、意义相关,汉语真的好美

对偶佳句100则,平仄相对、意义相关,汉语真的好美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 写人记事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 描景状物 ]

桃灼灼,柳依依。

雪茫茫,雨霏霏。

山抹绿,燕剪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哲理修养 ]

满招损,谦受益。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言志抒怀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吟怀山川趣,观感古今文。

放怀形骸以外,浪迹山水之间。

骋此长风快浪,欣然临水观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朝饮木兰之堕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十里水光心地朗,一林花色性天空。心志光明同日月,功勋盖世重山河。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读书风雅 ]

胜不骄,败莫馁。

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自有高明将学讲,且教童子抱诗来。无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词林。尽日相亲惟有石,长年可桨莫如书。铦锋梳尽山中兔,蘸墨惊飞海上鱼。[ 时令佳节 ]

三月昏,参星夕。

杏花盛,桑叶白。

霜菊瘦,雨梅肥。

梅英尽落,柳眼初开。

酷寒盛暑,暮烟晓雾。

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落日街翠壁,暮云占烟鬟。

昔去雪似花,今来花如雪。

春风掩映千门柳,暖雨晴开一径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柳絮池塘春入梦,朵花庭院冷侵衣。[ 风月情浓 ]

连理枝,并蒂莲。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桃脸含秋,峨眉凝翠。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笋。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烟开兰叶香风起,春入桃花暖气匀。花开并蒂鸳鸯暖,酒醉同心琥珀浓。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染就江南春水色,结成罗帐连心花。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砌玉生寒。[ 喜怒哀乐 ]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窗竹鸣秋雨,床琴断夜弦。

玉梅含笑意,金柳动哀情。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勋业辉煌欣自举,名花灿烂喜连枝。百日星沉光不熄,一朝风起雨非轻。

[ 风趣轶闻 ]

水底月,镜中花。

瓜熟蒂落,藕断丝连。

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合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州渚十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对偶佳句赏析

对偶佳句赏析 1. 对偶佳句有哪些 1.【写人记事】 过五关,斩六将。亲贤臣,远小人。 鸿门晏,桃园盟。孙行者,祖冲之。 言必信,行必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登高极目,览水送归。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名扬四海,声震八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指鹿为马,画地为牢。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功盖天下,誉满山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 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 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云楼。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描景状物】 桃灼灼,柳依依,雪茫茫, 雨霏霏。山抹绿,燕剪柳。

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十里荷红,三秋桂香。 天欲飞霜,云将作雨。烟迷远水,雾锁深山。 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水流云在,雨到风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明月如霜,好风似水。 千峰凝翠,万峦吐霞。百花含蕾,千枝泛翠。 百花吐艳,万木争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 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清霜浸碧波,白露下黄叶。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半壁见海日,中空闻天鸡。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花草相掩映,云霞共吐吞。 桃花飞绿水,野竹上青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云卷千峰色,梅供一枕香。 霜蹄千里骏,风翻九霄鹏。 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 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茸铺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 亭亭玉树览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一池芙蓉新出水,千层芳草远浮山。高树夕阳连远巷,小桥流水

转 古今对偶句选

转古今对偶句选 古今对偶句选 李顺忠龚焱 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汇成了浩瀚的文学艺术。如果说对联是海洋的 波浪,那么对偶句则是朵朵绚丽的浪花。在语言的长河中,对偶句堪称出水的 鸳鸯,博得人们的喜爱,如同喜爱连理枝、并蒂莲、比翼鸟一样。 对偶亦名对仗,是对联中重要的修辞手法,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 性相对、平仄相拗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 对偶句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故为古今之人所称道。这也是对联经过了千百年后,仍 为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为了继承和发展这种素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我搜集了民间流 传的对偶句,披阅了历代的诗文,选辑了一千六百余对富有生命力的对偶句, 奉献给读者。为方便查阅和选用,我将这些对偶句按内容分了十二类,每类以"先短后长、先古后今"的体例编排。就意义上说,有正对、反对、借对、流水对;就形式上说,有工对、宽对、扇对、就句对、回文对;就数量上说,以景物、 情理为主,以工对、正对见长,以七言、五语居多。 知识在于积累。多读多记优美的对偶句,能陶冶性情,通晓事理,丰富语汇,终生受用。在语法上,可以对偶句举例辨词性;在音律上,可以对偶句举 例品平仄,在逻辑上,可以对偶句举例索思维的规律;在哲学上,可以对偶句 举例揣摩相反相成的辨证关系;在修辞上,有助于掌握对偶;在写作上,有利 于运用对偶。名家作诗文,往往以对偶句囊括其旨,画龙点睛,明白畅,脍炙 人口。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的"野火烧

对偶佳句100则,平仄相对、意义相关,汉语真的好美

对偶佳句100则,平仄相对、意义相关,汉语真的好美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 写人记事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 描景状物 ] 桃灼灼,柳依依。 雪茫茫,雨霏霏。 山抹绿,燕剪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哲理修养 ] 满招损,谦受益。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言志抒怀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吟怀山川趣,观感古今文。 放怀形骸以外,浪迹山水之间。 骋此长风快浪,欣然临水观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朝饮木兰之堕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十里水光心地朗,一林花色性天空。心志光明同日月,功勋盖世重山河。

100句对偶佳句

100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 ----来源:“人民日报”(rmrbwx) 对偶是中国诗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充分体现汉语凝练和谐之美。100句古今对偶佳句,一起感受汉语之美吧! 风流人物 1.风为裳,水为佩。 2.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4.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8.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11.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山水花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光。 时令佳节 杏花盛,桑叶白。 梅花尽落,柳眼初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同不寒杨柳风。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风月情浓 东风恶,欢情薄。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 秋离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君子之交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尊对明月,三径来故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常因流水思今日,每托清风怀故人。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喜有两眼明多交友, 恨无十年暇读奇书。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梦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握手见面还疑梦里身。腹有诗书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虎尾春冰真学问,马蹄秋水妙文章。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春亦多情鸟向枝头催逸兴, 人其得意梅从窗外放诗怀。 长吟玉海诗兴动江山皆入句, 大开春酒会醉余天地总为家。 人生哲理 骄招损,谦受益。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虚廊对仗词

虚廊对仗词 一字面相对。 所谓字面相对,就是构成对仗的字词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在这一联中,“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字面意义都是两两成对的;动词“兼”和“接”相对,名词“天”和“地”相对,字面意义也是相对的。 再比如:宋新恨的不是一千尺,而是应该把恶竹砍到一千杆。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在这一联中。 “新松”对“恶竹”,“恨不”对“应须”,“高千丈”对“斩万竿”,字面意义正好相反,表达出很鲜明的爱憎。 二词性一致。 所谓词性一致,是指对仗的字词的词性要求一致。 一般来说,名词相对于名词,动词相对于动词,形容词相对于形容词。 如:欲寻芳草去,还与故人违。 ——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和“还”都是连词,“芳草”和“故人”都是名词,“去”和“违”都是动词。 另外,现代诗中的对仗,除了上述两个要求外,不能在相应的位置使用同一个字。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有点类似于后人所说的扇面对。 但是,同一个词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并不是真正的对偶。 这类看起来和对仗很接近的修辞格,在古体诗里较多出现,如“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梅尧臣《河豚鱼》)之类。 初学者要注意,不要把这种当成对立面。 3.什么是工作对?什么是宽大处理?Right是完全相同的词类的对立面。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不仅是名词对,而且还包含颜色对。 “两个”对“一行”,量词和量词相对,名词和名词相对,“鸣”和“上”是动词对。 这样上下句中每个词的次范畴就一致了,是标准的作品对。 工对以追求对仗的工整为目的。 在对仗上就有这样一种追求。 比如字面上的相对性,就是同一个词类互相对立: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 依照传统,名词还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小类:(1)天文(日月风云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水江河等);(4)宫室(楼台门户等);(5)器物(刀剑杯盘等);(6)衣饰(衣冠巾带等);(7)饮食(茶酒餐饭等);(8)文具(笔墨纸砚等);(9)文学(诗赋书画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七课:对仗七律诗例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七课:对仗七律诗例 第七课对仗七律诗例 【要点】:1.平仄的对应;2.词性相对;3.意义相对;4. 要将诗歌从语言到意蕴写得丰富,不但语意要锤炼,诗意更要经营。 今天本来要讲最后一个理论知识——拗救。但我发现,现在大家对对仗还不能熟练掌握,也有人问七律该怎么写,每一联的内在关联和转折关系怎么把握,这些我今天就来讲一下,答疑解惑嘛。拗救就挪到最后一课来讲。拗救比较复杂,是掌握正格的基础之上的变化,最后一次课再系统讲一遍。 先说对仗。上次课,以及课后点评的时候,我简单说了对仗的三个层次: 1、平仄的对应。这基本上就是讲平仄格律那三句话时的第二句话:两句之间平仄相对。所谓的相对,主要是保持二四六的相对即可。这一层大家掌握得比较好了,基本都能写出符合平仄相对的对仗句。其中有一些特殊句式,今天我也连带说一下,最后留一点时间来说这一部分。 2、词性相对。对仗讲究词性的一一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是最基本的,工整的对仗句还讲究数量,方位,颜色,动作,甚至声调的相对,所以对仗句要写好是比较难的。举个例子:作业中

有一个出句是秦楼月。这个三字句要怎么对?对得最好的是@江南的”汉宫秋“。因为秦对汉,是朝代名,楼对宫,是建筑名,月对秋,是节候事物名,合起来,秦楼月是词牌名,汉宫秋是元杂剧的剧名,不但每个字都是相对的,合起来的意义也是相对的,这样才算是工对。另外也可以对”汉宫春“,汉宫春是词牌名,与秦楼月的词牌名也是相对的。这样的对法才是正确的思路。 3、意义相对。联句要构成一个整体,它展开的两翼,一上一下,一出一对,要在内涵组合成一个整体,不能割裂。特别是要将一个对仗句嵌在一首诗里,则不仅要在此两句之间形成一个意义单元,还要与上下句构成意思的联结,因为诗歌也是一个整体,一幅对联不能脱离诗的整体而存在。我们知道,中唐以后有所谓贾岛姚合一派,讲究苦吟,苦吟什么呢,主要就是精彩的对联,写好一个精彩的对子后,再安头续尾,凑成一整首诗,这样的诗,有佳句而无佳篇,是极恶劣的风气。很多人自矜写得几句好对联,但整首诗却是坏的,这样的作风我们不提倡。目前我们可以从单句的对仗来练习,但一旦进入到写诗的程序里,就要考虑联句与整首诗的关系。一会儿我们讲七律的诗例时再仔细说这个话题。 三字句的平仄,我们保证句尾的相对即可。前面我讲那三句话的时候,不是提到过诗句的节奏吗?三字句的节奏点,就落在最后一字,因此我们保证尾字的相对,平平仄,对仄平平,以及仄仄平,皆可。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又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也就是对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二者竟有何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仗,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要真正明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不妨为例为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句子虽然字数相对,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应归入对偶。 再看下面的句子(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幅对联不仅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一致,且平仄相对,所以应归入对仗。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仗。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中学课文中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是很多的,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饮湖上初晴后的对仗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的对仗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的对仗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那么,饮湖上初晴后的对仗词语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4、亦:也。 5、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 7、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8、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的对仗词语 水光对山色,潋滟对空濛,晴对雨,好对奇 饮湖上初晴后的鉴赏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什么是对仗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类型 1.宽对 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 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2.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称为"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3.自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

七言对偶佳句

七言对偶佳句 1. 君子 你需要的七言对偶是来自古文还是需要自写的呢?古文中的基本没有符合你条件的,找了俩条对偶不是非常严格的你看行不行 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山水》), 意思是:真正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时并不见得有多么亲密,接触不见得有多频繁,甚至有时可能相隔很远,分别多时,彼此交往就像水一样淡。 但是,当一方有困难甚至危难时,另一方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并且不计回报。只有雪中送炭,绝不落井下石。就像水,淡而无味,但却是维系人生命的东西。 小人之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表面上亲密无间,关系好的无人能比,平日里甜言蜜语,好话说尽,但是就像甜水一样,既不能解渴,也不能延续生命。只能锦上添花,决不会雪中送炭,更有甚者还会落井下石 2君子易事而难说,小人难事而易说(说,同“悦”,高兴) 原文“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意思是: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

古代诗歌基础知识:押韵、平仄和对仗

古代诗歌基础知识:押韵、平仄和对仗 押韵 押韵的规则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 (二)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

五言律诗上知识

五言律诗上 我们已经讲了五七言绝句,现在我们准备讲五七言律诗。在讲五言律诗之前,我们先要讲一个概念,就是对仗。所谓对仗,是汉语表达的一种形式,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对。这样的句式就是对仗句。意义完整的对仗句即是对联。 清代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对于我们了解声律和对仗都有重要帮助。 我们翻开《声律启蒙》,它是按平水韵韵部编排的。第一部分是“东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为什么读起来这么好听?因为这些句子既押韵,又对仗。即使我们不想象文字画面,单听其声韵,就已经觉得很美了。可见押韵和对仗,是形式美的关键要素。 我们要注意,对对子时,平仄要相对,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比如“云对雨,雪对风”。那“云”对“风”可不可以?“雨”对“雪”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云”和“风”都是平声字,“雨”和“雪”都是仄声字。对仗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这是对仗中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难点,要特别用心掌握。 我们了解对联的基本规则,可以做些简单的对对子练习,比如我们出一个上联: 南湖春色好(平平平仄仄) 怎么对?很简单,南对北,春对夏,很快写出下联: 北海夏风凉(仄仄仄平平) 再来一个: 绿柳随风舞, 怎么对?绿对红,柳对花,风对雪,迅速成句: 红花映雪娇。

对联非常考验我们的汉语联想能力和造句能力。联想和成句,是诗词创作的重要基础。经常对对子,也可以活跃才思,增加生活趣味。 为了更深刻地掌握对联能力,我们可以多读古今名联。比如武汉黄鹤楼联: 上联: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下联: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传统春联: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林则徐立志联: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 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立志自勉联在七字或以上的对联中,平仄完全相对是最好,如果做不到,第二、四、六字平仄一定要相对。这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民间平仄经验是相似。 有一些喜欢对对子的朋友,不注意上下联的区别,有时候把上联当作下联,下联当作上联,容易闹笑话。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对、自成对、交股对、实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衬豆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计三十三种。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不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果对对仗各的种类格或是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元曲中对仗的精妙之处。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

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中18种类格整理、删减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如: 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4、双声对

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对仗 诗词讲座 第四讲对仗 凡两个字数相等、词类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反的句子联系起来,即为对偶句。一双对偶句独立,称为对联。两双以上的对偶句连用,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是两两相对的, 这就是对仗这一名称的由来。 一、律诗对仗的规定 对仗是一种修辞方式,是诗词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有构成 形式整齐美的作用,也是格律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以后近体诗的对仗,显然是受了骈体文的影响。如果用散文的术语,律诗可以说是“骈散兼行”。律诗的一般情况是半骈半散:首尾两联是散行的,中间两联则规定要用对仗。例如 杜甫《别房太尉墓》: 首联(散行):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颔联(对仗):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 颈联(对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尾联(散行):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初唐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时,颔联的对仗还是很自由的。直到王维、李白和杜甫,颔联还有不用对仗的。例如杜甫《天 末怀李白》: 首联(散行):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颔联(散行):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又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首联(对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颔联(散行):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此诗颔联未对仗,首联却对仗。前人说,这是“偷春格”,意思是像梅花偷春色而先开。盛唐以后,虽然还有人颔联不对仗,但是非常罕见。与此相反,不但中间两联对仗,连首联也有用对仗,这倒相当常见。比较起来,五律首联用对仗的情况多一些,原因是五律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比较适宜于 对仗。如李白《送友人》,杜甫《春望》都是如此。 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用对仗的。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总的说来,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李白有一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详解 一、对仗的定义 什么是律诗的对仗?王力先生曾解释说:“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1. 对偶 是一种修辞格。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以及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篇云:“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以人体之四肢来形容对偶之相称,最是确切不过。 2.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对仗、排偶。由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所以说对仗本身也是一种骈偶,是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3.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对仗不仅有对偶的一般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除了字数要相等,结构、词性要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之外,还要受到平仄、音韵的限制,也就是要符合格律要求,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因此可以说律诗中的“对仗”是在一般对偶基础上的更为严格的对偶,是在律诗命题内的对偶。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在律诗中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再看:古诗《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符合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要求,但平仄不相对,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日、而等字,所以这两个例子只符合对偶的要求,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只是对偶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同一结构位置没有重复使用的字或词,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对仗口诀及注解

对仗口诀及注解 总算找到了一篇较好的对仗解释,对一些不明白的对仗用法有了一个了解,比如:玉镜台为什么对仗金花报等等,找到了出处。个人认为有些对仗不应该是死的,随着历史的推进,一些词的意思范围变宽,更加广义,是否也可以改用别的对仗,比如:玉镜台必须对仗金花报吗?对仗锦(金)衣柜,是否也可啊。正如漆园丁按“可知而不可用”,正可谓:通古晓今,知道对仗的意思和意义就行了,活学活用。 以下皆为转载: 漆园丁按:对联属于国学的范畴,写作对联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运用,学习文史专业尤其不可忽视。写作或品评对联,须立足于寄托、意境、情感、气势等,绝不可以辞害意。但对联有一定的形式要求,否则就不是对联。对联的格律比较宽松,不必要求押韵,但须讲究平仄,最重要的是对偶。宽泛的平仄以词组为单位,严格的平仄以音节为单位,即以每个词组或音节的末字为准,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对句与出句平仄相对,上下联的末字仄起平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对偶的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对,有工对、宽对、流水对。这里的例释材料从一位博友的博客中引过来,例释只是对偶的型例,并不是说非如此对偶不可。有些型例显得死板,工而不巧,然多有工整灵巧者,可资观玩,亦可训练对偶用语习惯。分韵排列只是一种排序形式,无关紧要。且音律与时俱进,古韵可知而不可用。文中用典奇多,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裨于增长知识。引载于此,提供参考。 01、ong\eng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