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乘除法运算法则

整数乘除法运算法则
整数乘除法运算法则

整数乘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0、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

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07-4-19 20:11 |提问者:冒牌木马

求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书丢了,

最佳答案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整数加、减计算法则:

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

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0、分数的除法法则:

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

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急需整数乘除法法则!!!

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5-30 17:43 |提问者:如果—没有如果

要整数加减法的法则、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法则、

运算律有哪些?(公式)

希望5分钟搞定!跪求!

问题补充:

要数学书上的!

最佳答案

1.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2.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3.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分数单位相同,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4.整数乘法的法则:(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5.整数除法的法则:(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数乘法的法则:小数乘以整数,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7.小数除法的法则: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8.分数乘法的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在乘起来)。

9.分数除法的法则:把分数除法改写成乘法来算(除以一个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然后再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10.运算律:

运算定律

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1+3=3+1 a+b=b+a

加法结合律 1+3+7=1+(3+7) a+b+c=a+(b+c)

乘法交换律 3×5=5×3 a×b=b×a

乘法结合律 3×4×25=3×(4×25) a×b×c=a×(b×c)

乘法分配律(4+8)×5=4×5+8×5 (a+b)×c=a×c+b×c

最后祝学习进步!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

4.8 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这部分内容是在口算除法及初步学会表内除法竖式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安排了口算除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笔算练习,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过程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例1“42÷2”是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所以教学例1时,直接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后,就尝试用竖式算,通过反馈,讲解竖式的写法,为学习例2打下基础。

教学例2 “52÷2”是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也是所有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着重让学生掌握“每求出一位商,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为此先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先尝试,又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验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再用电脑演示,通过小组交流等,学生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理解知识,发现规律,获得方法,使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扎实。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____ _____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26 第二种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一)复习准备

(1)笔算.(请两名同学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做题)

(2)()里最大能填几?(投影逐题出示)

18×()<9135×()<108 34×()<24046×()<248

37×()<27236×()<255

71×()<36158×() <479

订正笔算(投影出示)

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768÷4,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大,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它的商是三位数.768÷8,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小,要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它的商是两位数.师:这两题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论,提醒一下)

然后请同学回答,投影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出示后,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同学默读两遍.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两位数去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还要学着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法则.(板书课题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

出示例1:768÷32=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来源:网络2009-10-07 15:00:28

[标签:四则运算六年级教案]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常用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有: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或者a×(b-c)=a×b-a×c 2.除法的运算性质: a÷b=(a×n)÷(b×n)=(a÷n)÷(b÷n) a÷b÷c=a÷(b×c) a÷b×c=a÷(b÷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 (1)23.×4×25 (2)16×16×25×125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24 (2)25×32×125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 (1)472×99 (2)402×25 (3)333×333 例4.用简便方法计算: (1)387×46+387×54 (2)945×324-945×224 (3)316×48-340×28+24×48

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400÷4÷25 (2)39×68×27÷9÷17÷13 (3)5600÷(8×25) (4)3048 ÷(1016÷17)(5)8640÷2480×248 例7.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1)360×72+36×280 (2)(54×25×82)÷(82×25×9) 课堂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76×4×25 (2)25×9×8×4×12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12 (2)25×64×125×5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47×98 (2)301×25 (3)33×33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423×75+423×25 (2)258×26-158×26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00÷25÷4 (2)4900÷(7×35) (3)2760÷340×34 (4)1230÷(41÷5) 课后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25×47×4 78×125×8 48×125 25×16×125 47×25+47×75 113×5-37×15 47×125+76×47-47 3500÷25÷7 2600÷25÷4

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

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如能凑成整十或整百,必须先满足。最常见4X 25=100和8X 125=1000?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 a+b=b+a (交换律)a+b+c=a+(b+c) (结合律) 例如:298+323=323+298 546+374+126=546+( 374+123) 498+127+502+73=(498+502)+(127+73)(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减法: a-b-c=a-(b+c) a-b-c=a-c-b 例如:897-412-288=897-(412+288) 4857-1208-857=4857-857-1208 ?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1) a x b=b x a (交换律)a x b x c=a x (b x c) (结合律) 例如:48x 24=24x 48 78x 4x 25=78x( 4x 25) 8X 68x 125=8X 125x 68=68X( 8X 125)(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 (2) a x (b+a)=a x b+a x c 例如:8x(25+125) =8x25+8x125 ( a+b)x c=a x c+b x c 例如:(46+128)x 6=46x 6+128X 6 等式反过来也一样: a x b+a x c=a x (b+c) 例如:36x 78+36X 122=36x (78+122) a x c+ b x a=a x (c+b) 例如:67x 345+255x 67=67x (345+255) ?除法: a — b —c=a— (b x 例如:1100—4—25=1100—(4x25) c ) 等式反过来也一样: a—(b x c)=a—b—c 例如:468—(8x 9)=468—8—9 1 / 1

7.乘除法简便计算

7、乘除法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并运用到简便计算中。 2、学会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简化计算。 3、学会运用“去括号”或“添括号”法则简化计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并运用到简便计算中。 2、学会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简化计算。 教学难点: 渗透“凑整”思想,运用“去括号”或“添括号”法则简化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为响应“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持西藏”的号召,光明小学与西藏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学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西藏小朋友购买了一些图书、铅笔等学习用品。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1盒铅笔6元,买2盒花多少钱?40盒呢?200盒呢?学生口算回答。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例1 填写下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被除数12 120 240 360 除数 3 30 60 90 商 4 4 4 4 师:请大家分别算出表格中的商。 生:怎么算出来都是4呢? 师:对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对比一下每一组的被除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组的被除数120是第一组被除数12的10倍,除数30也是3的

10倍。 生:我也发现被除数240是120的2倍,除数60是30的2倍。 师:由此可见,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结: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例2:计算。 5×27×2 126÷7÷2 750÷15×2 师:这些题,大家觉得应该怎样算? 生:乘除法是同一级别的,可以从左往右计算。 师:除了从左往右计算,还可以怎样计算会更加简便? 生:如果先算5×2=10,再算10×27=270,比较简便。 师:那“126÷7÷2”能不能先算126÷2? 生:这样就可以直接口算得出126÷2=63,再算63÷7=9,容易多了。 师:“750÷15×2”也可以调整计算顺序。 生:如果先算750×2=1500,再算1500÷15=100,也比较简便。 小结:a×b×c中,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c中,交换b和c的位置,商不变。既有乘又有除,交换两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但是要注意:交换时,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拓展) 例3 计算。 2×(75÷15)72÷(8×3) 870÷5÷2 16×8÷4 师: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一题有括号。 师:那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师: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可以把前两题的括号去掉吗? 生:如果去掉括号,第一题的算式就变成2×75÷15,可以从左往右计算。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案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一、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 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 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一-[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口算练习: 5×7=6×8= 35÷5=48÷6= 35÷7=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 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

除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定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敏应用除法运算定律进行简易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观察比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衡分成2队,每队分成3 组,每组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 2.交流算法 每组有多少人? 90 - 2 -3 90 - (2 X 3) =45 - 3 =90 - 6 =15(人)=15(人)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相等的。 生2:通过比较每一组两个算式的得数都相等,我发现了 90 - 2 -3=90 - (2 X 3)…… 3、猜想发现规律,自主探究验证 师:90+ 2 + 3=90+(2这当中存在什么运算规律?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你发现了,就赶快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可能是一个数持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数乘起来再除。 生2:可能是用第一个数持续去除两个数,就等于把后面两个数先乘起来,再用被除数去除。 生3:用字母表示可能是:a+ b+ c =a —(b x c) 师:同学们真聪惠,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运算规律,那这条运算规律能否 正确呢?下面就请大家先自己写一两组算式,算算结果,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例举的算式: 540+9+4=540+(9x 4) 480+ 20+ 6=480+ (20 x 6) 320+ 8+ 2=320+ (8 x 2) 三、巩固练习: 1、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道能说明这条运算规律的算式,真得很了不起。 下面,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 340+ 2+ 5=340+ 2x 5 7300+ 4x 25=7300+ (4x 25) 4500+ 4+ 25=4500+ (4x 25) 260 - (26 - 2)=260 - 26 - 2 240 - (8 X 6)=240 - 8 -6 2、师:这条运算规律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试一试。

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

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 一、填空: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和除法的性质填空: 13×56=56×___ (63×25)×____ =63×(25×4) 500÷(5×25)=500÷_____-÷_____ 27×a+73×a=(_____+____)×_____ 4800÷25÷4=4800÷(____×____) 2、540÷9÷6,用简便方法计算可写为(),是因为一个数连续()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两个数的()。 3、在计算103×75和67×98时,为了简便,通常会把103改写写成(),98改写为(),在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4、15×16=16×15是运用了乘法()律。 5、125×(8×5)=(125×8)×5是运用了乘法()律。 6、8×(125+6)=8×125+8×6是运用了乘法()律。 7、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再(),这叫做乘法()律。用字母表示为:(a+b)×c=( )×( )+( )×( )或 a×(b+c)=()×()+( )×( )。 8、(20+6)×4=()×4+()×4 8×(125+7)=8×()+8×() 9×67+9×33=()×( + )

二、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连起来。 46×132 12×(125×8) 120×24 (25×4)×16 99×128 24×120 125×8×12 132×46 (25×16)×4 128×99 48×50×4 48×(50×4) 三、怎样简便怎样算: (25+20)×8 53×29+71×53 66×98 75×99+75 25×41 720÷8÷9 四、解决问题: 1、星光小学体育组购买了25个篮球,每个篮球16元,一共花去多少元? 2、王大爷买大米和面粉各40袋,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30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3、冷饮店运来10箱汽水和20箱橘子水,汽水和橘子水每箱都24瓶。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标准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1)(89 +427 )×3 ×9 (2)(38 - 38 )× 615 (3) 16 ×(7 - 23 ) (4) 56 ×59 + 59 × 16 (5)29 ×34 +527 × 34 (6) 613 ×75 - 613 × 2 5 (7) 712 × 6 - 5 12 × 6 (8)38 +38 ×47 +38 ×37 (9) 37× 335 (10) 6 25 × 24 (11) 1521 ×34 + 1021 ×34 - 34 (12)710 ×101- 710 (13) 89 ×89 —89 ×89 (14) 35 × 99 + 3 5 (15) ( 47 + 89 )×7 ×9 (16)34 5 ×25 (17) 36× 3435 (18) ( 56 - 59 )×18 5 (19)262 3 × 15 (20)3225 ×56 (21) ? ?? ??+÷5121101 (22) 5 7535÷??? ?? + (23)87748773÷+÷ (24)91 929197÷ -÷ (25) ??? ??+?652053 (26)12 5 9412595÷+÷ (27)38 - 38 ×47 - 38 ×37 (28)6237 63? (29) 31÷76+32÷7 6 (30)229 ×(15×2931 )

(31) 58 ×23 ×815 (32)253 4 ×4 (33)54×(89 - 56 ) (34)721245187 1211÷??? ? ?++ (35) 38 31162375.011583÷ -?+? (36)1925214251975?+?+ (37) 4818365÷??? ??+ (38) 241 241343651211÷??? ? ?-+- (39) 115925119 7?+÷ (40) 341574357834265÷+?+÷ (41) 8 83 88 3?÷? (42) ??? ??++÷??? ??++12191711259575 (43) 6 .035 2444533533-÷+?+÷ (44)6.8×5 1 + 51×3.2 (45) 101×25 4 (46) 85+85×15 (47)8158÷8 (48) 31×76+32×76 (49)( 90+881)×89 1 (50)57×38+58×5 7 (51)815×516+527÷109 (52)18×(49+5 6 ) (53)23×7+23×5 (54)(16-112)×(24-4 5) (55)(57×47+47)÷47 (56)15÷[(23+15)×1 13 ] (57) 833×117+114×833 (58)31 333×3 (59) 5912512795÷+? (60) 6 5 524532-?+ (61) (32× 41+17)÷125 (62)(25+43)÷41+41 (63) 2518×169+257×169+ 169

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1)

乘除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2、能灵敏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易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出 来吗?乘法交换律:ax b=bx a 乘法结合律:ax bx c=ax (b x c) 2.除法里面的运算定律是怎样的,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a — b— c=a —( b x c) 二、简易计算题型练习; 1、用简易方法计算:25x 36 希望小学四年级的第五小组的四个同学 是这样想的,出示课件:王晓亮:25x 36 ( 6x6) 李玉兰:25x 36 ( 30x6) 周云英:25x 36 ( 5x5) 田小丽:25x 36 ( 4x9)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出示讨论要求: (1).请指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不正确,并说出为什么?

(2)、哪种方法最简易?为什么? (讨论完后,请组织好语言,进行汇报。) 3..汇报讨论结果,得出:李玉兰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说出为什么错了?田小丽的方法是最简易的,因为25乘4能得到一个整百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把一个因数分解成 2 个因数的时候,要使计算简易。 4.练习:怎样简易怎样算,看谁的方法更简单? 125 X 32 25 X 28 5.火眼金睛:(判断哪种做法错了,并说出为什么?) 210 - 42 =210-(7X6 =210- 7X 6 =30X 6 =180 210 - 42 =210-(7X6 =210 - 7-6 =30 - 6 =5 ( 1 )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那一种做法做了,为什么? (2)这道题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整数乘除法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带答案)

整数乘除法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 1、凑整 25×32×125 =(25×4)×(8×125) =100×1000 =100000 937×125×25×64×5 =937×(125×8) ×(25×4) ×(5×2) =937×1000×100×10 =937000000 80×16×25×125 =(80×125) ×(25×4) ×4 =10000×100×4 =4000000 125×5×32×5 =(125×8) ×(5×2) ×(5×2) =1000×10×10 =100000 56×125 =7×(8×125) =7×1000 =7000 2、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46×101 =46×(100+1) =46×100+46×1 =4600+46 =4646 17×999 =17×(1000-1) =17000-17 =16983 125×98 =125×(100-2) =12500-250 =12250 37×99 =37×(100-1) =3700-37 =3663 234×102 =234×(100+2) =23400+468 =23868

(100-4)×25 =100×25-4×25 =2500-100 =2400 3、逆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95×71+95×29 =95×(71+29) =95×100 =9500 64×25+35×25+25 =25×(64+35+1) =25×100 =2500 123×235-24×235+235 =235×(123-24+1) =235×100 =235 586×124+29×586-586×53 =586×(124+29-53) =586×100 =58600 62×38+38×38 =38×(62+38) =38×100 =380054×154-45×54-54×9 =54×(154-45-9) =54×100 =5400 67×12+67×35+67×52+67 =67×(12+35+52+1) =67×100 =6700 4、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简算(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21000÷125 =21000×8÷(125×8) =168000÷1000 =168 110÷5 =110×2÷(5×2) =220÷10 =22 44000÷125 =44000×8÷(125×8) =352000÷1000 =352 47700÷900 =47700÷100÷(900÷100) =477÷9 =53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练习 1.(5×25)×4 8×(125×5)(37×25)×4 (33×125)×8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56×101 125×81 25×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用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c+b÷c=(a+b)÷c 练习 (63+54)÷9 (52+65)÷13 96÷24+24÷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b)÷c =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再用差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c-b÷c =(a-b)÷c 应用要领:a与b的差必须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96)÷16 (4000-96)÷8 782÷17-422÷17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2. 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3. 教学用具 4.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1) 24=4× ( ) 25=()÷ 4 32= 4×( ) 125=1000 ÷()复习(2)下面各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24 × 16 = 16 ×24 () 125×7×8 = 7×(125 × 8 ) () (100 ﹢4)× 25 = 100 × 25 ﹢ 4 ×25 ()

复习(3)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老师板 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 c 减法性质 a-b-c=a-(b+c) (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8 A、出示例8的插图和已知条件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之一、一共买了多 少个羽毛球?问题之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问题之三、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C、尝试解答问题 (1)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解决不同的4个问题。(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 决。(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 (4)展示尝试结果:问题一 25×12=300(个) 问题二 330 ÷ 5 ÷ 2=33(元)或 330 ÷(5 ×2) 问题三 25× 32 (5)教师评价学生:同学们答得很棒,老师想问问你们使用的算的方法还是用简算的方法,能告诉老师吗? (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例如在计 算25×12时,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 12=25×4×3=100×3=300,又如12×25=12×100 ÷ 4=1200 ÷ 4=300,是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除以4. (7)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主理解32×25的两种简便算法

五年级上学期计算练习(小数乘除法,简便运算)

五年级上册 计算练习(竖式练习) 注意:列竖式计算时①小数乘法,一定要数清两个因数共有的小数位数,再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然后再去掉里面的0 ②小数除法里,必须将除数化成整数后再根据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一、把下列各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0.38.37 3.819 0.2132.34 0.120.9666 0.469.384 0.16 1.36 0.07 4.8 1.8756 二、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9÷36 (2)7.218÷36 (3)5.93×0.76(保留三位小数) (4)7.2÷5 (5)16.32÷51 (6)25÷0.38 (保留到百分位) (7)4÷1.2 (8) 0.56 ÷1.4 (9)30÷74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10)96÷15 (11)2.7+3.13 (12)1.7÷11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13)40.4÷8 (14)4.7×0.23 (15)141.2-48.98(验算) (16)13÷2.4 (17)58.89÷13 (18)0.448÷0.28(验算) (19)4.4÷50 (20)7.2 ×6.25 (21)8.9×0.36 (22)3.25×8 (23)7.2÷0.48 (24)78.92+115.8 (25)3-2.08 (26)32÷0.016 (27)40.5÷18(验算) (28)28×2.05 (29)179.2÷64 (30)0.945÷0.035 (31)18-5.29 (32)7.45÷3.8 (33)1.21×18(验算) (34)9.6÷1.6 (35)2.1÷0.25 (36)5.85÷0.015 (37)5.06×13 (38)3.52÷5.5 (39)0.957÷4.65 (40)75.6÷18 (41)50.34÷14 (42)0.832÷0.26 (43)0.73+12 (44)0.43÷8.6 (45)3.85×0.014 (46)96÷0.64 (47)8.68÷6.2 (48)3.952÷0.76 (49)50÷0.25 (50)0.465÷15 (51)9.72÷0.027 (52)50.4÷48 (53)4.95÷3.3 (54)18.27÷2.1 (55)3.54×13 (56)0.69×8.4 (57)97.2÷0.18 (58)64.8÷24 (59)6.5×0.48 (60)7.4+12.86 (61)64.8÷19 (62)179.2÷64 (63)5.84÷0.16 (64)40÷0.32 (65)90-16.75 (66)7.04÷4.07 (67)3.52÷55 (68)20-5.674 (69)1.872÷2.4 (70)179.2÷64 (71)2.03×4.7 (72)0.36×0.24 (73)3.56+7.5 (74)1.9×2.08 (75)15.3-60.9 (76)4.32÷3.6 (77)6.48÷0.8 (78)5.4÷0.036 (79)2.4×1.02 (80)0.26÷4.5 (81)4.75÷0.05 (82)8.32×2.5 (83)3.27×0.64 (84)0.282÷4.7 (85) 32.9÷9.4 (86)31.28×1.6 (87)8.62÷0.43 (88) 9.8×0.85 (89)67.2÷0.42 (90)3.06×12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 x b)x c=a x (b x 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 分配律。 (a + b)x c = a x c + b x c 练习 1. (5x 25)x 4 8x( 125x 5) (37x 25)x 4 (33x 125)x 8 类 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 2; 81看作80+ 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x 102 56x 101 125x 81 25x 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_ 商 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 公式:(a + b )宁c = a 宁c + b 宁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 再用 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 *c + b *c =( a + b )* c 练习 (63 + 54)* 9 (52+65)* 13 96* 24+ 24* 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_(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_一._ 这个数,再 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 b )* c = a * c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都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函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亠再用差一一._ 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一。(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 公式:a *c — b *c =(a — b )* c 应用要领:a 与b 的差必须是c 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 96)* 16 (4000- 96)* 8 782* 17— 422* 17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 (40+ 8)x 25 125 x( 8+80) 36x( 100+50)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1)(8 9+ 4 27)×3 ×9 (2)( 3 8- 3 8)× 6 15 (3)1 6×(7 - 2 3)(4) 5 6× 5 9+ 5 9× 1 6 (5)2 9× 3 4+ 5 27× 3 4(6) 6 13× 7 5- 6 13× 2 5 (7)7 12×6 - 5 12×6 (8) 3 8 + 3 8 × 4 7 + 3 8 × 3 7 (9)37×3 35(10) 6 25× 24 (11)15 21 × 3 4 + 10 21 × 3 4 - 3 4 (12) 7 10 ×101- 7 10 1

2 (13) 89 ×89 —89 ×89 (14) 35 × 99 + 3 5 (15) ( 47 + 89 )×7 ×9 (16)34 5 ×25 (17) 36×3435 (18) ( 56 - 59 )×18 5 (19)262 3 × 15 (20)3225 ×56 (21) ? ?? ??+÷5121101 (22) 5 7535÷??? ? ?+ (23)87748773÷+÷ (24)91929197÷ -÷ (25) ?? ? ??+?652053 (26)1259412595÷+÷

3 (27)38 - 38 ×47 - 38 ×37 (28)6237 63? (29) 31÷76+32÷76 (30)229 ×(15×2931 ) (31) 58 ×23 ×815 (32)253 4 ×4 (33)54×(89 - 56 ) (34)721245187 1211÷??? ? ?++ (35) 38 31162375.011583÷ -?+? (36)1925214251975?+?+ (37) 4818365÷??? ??+ (38) 241 241343651211÷??? ? ?-+- (39) 115925119 7?+÷ (40) 341574357834265÷+?+÷ (41) 8 83 883?÷? (42) ??? ??++÷??? ? ?++12191711259575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次备课: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乘法运算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 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并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 结合律等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学会归纳 简算的方法,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解决问题:根据乘法运算中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行简算。 4、情感与态度:在选择不同方法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渗透算 法多样化的思想,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学关键:找出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和关系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思想 1、我能很快地口算。 25×4×6= 7×8×125= 4×7×25= (1)你是怎么计算的?怎样计算更简便? (2)小结:几个数相乘,有时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计算更简便。 2、我来试一试。 25×24 56×125 28×25 (1)联系上题,你能想办法很快地得到结果吗? (2)交流:怎样计算更简便? (如25×24,有的学生可能会25×20+25×4,有的学生可能 会25×4×6;有的学生可能会25×8×3;有的学生可能会(25 ×4)×(24÷4)……只要有创新精神的,应当予以肯定。 在交流时,进行比较,让学生择优选用) (3)小结:乘法中,有时可以利用拆分的方法把一个因数拆 分成可以简算的几个因数,从而更简便地计算。 (二)创设情境展示算法 1、导入。 仔细观察主题图P44,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2、展示并整理问题。 (1)出示问题: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枝羽毛球 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 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 (1)(89 +427 )×3 ×9 (2)(38 - 38 )× 615 (3) 16 ×(7 - 23 ) (4) 56 ×59 + 59 × 16 : (5)29 ×34 +527 × 34 (6) 613 ×75 - 613 × 2 5 (7) 712 ×6 - 512 × 6 (8)38 +38 ×47 +38 ×37 (9) 37× 335 (10) 6 25 × 24 (11)1521 ×34 + 1021 ×34 - 34 (12)710 ×101- 7 10 (13) 89 ×89 —89 ×89 (14) 35 × 99 + 3 5 (15) ( 47 + 89 )×7 ×9 (16)34 5 ×25 (17) 36×3435 (18) ( 56 - 59 )×18 5 (19)2623 × 15 (20)3225 ×5 6 ^ (21) ??? ??+÷5121101 (22) 5 7535÷??? ??+

(23)87748773÷+÷ (24)91929197÷-÷ (25) ?? ? ? ?+?652053 (26)12 5 9412595÷+÷ (27)38 - 38 ×47 - 38 ×37 (28)62 37 63? (29) 31÷76+32÷76 (30)229 ×(15×2931 ) (31) 58 ×23 ×815 (32)253 4 ×4 (33)54×(89 - 5 6 ) (34)72 1245187 1211÷??? ??++ (35) ( (36) 3831162375.011583÷ -?+? (36)192521 4251975?+?+ (37) 4818365÷??? ??+ (38) 241 241343651211÷??? ??-+- (39) 115925119 7?+÷ (40) 341574357834265÷+?+÷ (41) 8 83 88 3?÷? (42) ??? ??++÷??? ??++12191711259575 (43) 6 .035 2444533533-÷+?+÷ (44)× 51+51× (45) 101×25 4 (46) 85+85×1 5 (47)8158 ÷8 (48) 31×76+32×7 6 (49)( 90+881)×891 )

乘除法运算定律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练习 1.(5×25)×4 8×(125×5)(37×25)×4 (33×125)×8 2.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56×101 125×81 25×41 4.除法分配率 (1)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用和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 公式:a÷c+b÷c=(a+b)÷c 练习 (63+54)÷9 (52+65)÷13 96÷24+24÷24 (2)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被减数和减数)先分别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减。这就是除法分配律。(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b)÷c =a÷c-b÷c 应用要领:a与b都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商相减,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减,再用差除以这个数,这就是除法分配律的逆解运算。(可以和上面的定律合并)公式:a÷c-b÷c =(a-b)÷c 应用要领:a与b的差必须是c的倍数,否则免谈。 (1600-96)÷16 (4000-96)÷8 782÷17-422÷17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word文档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使学生掌握除法中两种简便算法:(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如果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是整十数时,就可以把两个一位数先乘起来,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2)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如果能把除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而且用其中的一个位数去数被除数比较简便时,就可以用这两个一位数依次去除被除数。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总结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通过对规律性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4、创新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乘这里讲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

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除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确定重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一个数连续用两个一位数去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掌握由此规律得出的两种简便方法 2、教学难点:在除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简便计算 3、创新点:对于除法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方法解决 4、德育点: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谈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的信息; 学具的选择:口算卡片教学课件 主要技术:留空白联想激励创新

四年级小学数学第5讲(乘除法运算定律)

第5讲运算定律(乘除法) 学习锦囊 一、知识要点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字母公式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公式(a×b)×c= a×(b×c) 3,除法定律:一个数连队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字母公式(a÷b)÷c= a÷(b×c) 二.方法推荐 1,添括号去掉括号,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运算符号不变。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乘号变除号,括号里乘号变除号,除号变乘号 2,添括号或去掉括号是为了凑整十,整百,整千…….. 快乐热身 1,口算 4×25= 5×2= 20×5= 125×8= 25×8= 125×4= 24×5= 25×16= 2,计算下列各题

47×35 35×47 20×6×5 20×5×6 开心启动 例1计算下列各题,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验算 65×17= 32×46= 验算验算 例2一个书柜有3层,每层放书25本,有这样的4个书柜,共放书多少本?例3学校买了4套桌椅,桌子每张75元,椅子每张25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例4五年级每班有10个优秀学生,共5个班,现在有100个笔记本奖给这些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奖几个本子? 列车维护 1,填一填 (a×b)×c=a×( × ) 36×()=45×() ××(×) 125÷25÷5=125÷(×) 2,找朋友(连线) 25×(4×17) 1000÷(125×8) (38×20)×5 6×100 12×6+6×88 38×(20×5) 1000÷125÷8 (25×4)×17

3,我能算算 12×8×125 25×(100+4) 27×13+73×13 270÷15÷2 加速行驶 1,我是小医生 (1)24+24×5 改正 =(24+1)×5 =25×5 =125 (2)1260÷9÷7 改正 =1260÷9×7 =1230÷63 =20 2,一个数是40,另一个数是4,它们现数和的25倍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