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在古建筑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在古建筑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在古建筑的应用

装配式在古建筑的应用

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现根据榫卯的功能,将其划分为六类,为了让大家能直观了解榫卯,我们专门做了三维榫卯的模型,接下来将分别对各类榫卯做一大略的介绍。

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古建大木中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子。柱子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到柱顶石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指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他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处在什么位臵,都需要榫卯来固定它的位臵,于是就产生了用于柱上的各种榫卯。

1、管脚榫

顾名思义,管脚榫即固定柱脚的榫,用于各种落地柱的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也用管脚榫。它的作用是防止柱脚位移。在清《工程做

法则例》中,规定"每柱径一尺,外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

在实际施工中,常根据柱径大小

适当调整管脚榫的长短径寸,一般控

制在柱径的

3/10~2/10之

间。管脚榫截

面或或圆,榫

的端部适当

收溜(即头部

略小),榫的

外端要倒楞,

以便安装。

较大规模的建筑,由于柱径粗大,且有槛墙围护,稳定性好,并为制作安装方便,常常不作管脚榫,柱根部做成平面,柱顶石亦不凿海眼。2、套顶榫

套顶榫是管脚榫的一种特殊形

式,它是一种长短、径寸都远远超过

管脚榫,并穿透柱顶石直接落脚于磉

墩(基础)的长榫,其长短一般为柱

子露明部分的1/3~1/5,榫径约为柱

径的1/2~4/5不等,需酌情而定。

套顶榫多用于长廊的柱子(一般

每隔二三根用一根套顶柱),也常用

于地势高、受风荷较大的建筑物,它

的作用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但

由于套顶榫深埋地下,易于腐朽,所以,埋入地下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3、瓜柱柱脚半榫

与梁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

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脚亦用管脚

榫。但这种管脚榫常采用一般的半榫做

法。为增强稳定性,瓜柱又常与角背结

合来使用。

这时,瓜柱根本的榫就必须双榫,

以便同角背一起安装。瓜柱柱脚半榫的

长度,可根据瓜柱本身大小作适当适当

调整,但一般可控制在6~8厘米。

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拉结相交使用

的榫卯,在古建大木中,水平构件与垂

直构件相交的节点很多,最常见的有柱与梁、柱与枋、山柱与排山梁架、抱头梁、桃尖梁、穿插枋及单、双步梁与金柱、中柱相交部位等。由于构件相交的部位与方式不同,榫卯的形状亦有很大区别。

4、馒头榫

馒头榫是柱头与梁头垂直相交时所使用的榫

子,与之相对应的是梁头底面的海眼。馒头榫用于

各种直接与梁相交的柱头顶部,其长短径寸与管脚

榫相同。

它的作用在于柱与梁垂直结合时避免水平位

移。梁底海眼要根据馒头榫的长短径寸凿作,海眼

的四周铲出八字愣,以便安装。

5、燕尾榫

这种榫多用于拉接联系构件,如檐

枋、额枋、随梁枋、金枋、脊枋等水平

构件与柱头相交的部位、燕尾榫又称大

头榫、银锭榫,它的形状是端部宽,根

部窄,与之相应的卯口则里面大,外面

小,安上之后,构件不会出现拔榫现象,

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榫卯。

在大木构件中,凡是需要拉结,并

且可以用上起下落的方法进行安装的部

位,都应使用燕尾榫,以增强大木构建

啊的稳固性。燕尾榫的长度,《工程做

法则例》规定为柱径的1/4,在实际施工中,也有大于1/4柱径的,但最长不超过柱径的3/10.

而且,榫子的长短(即卯口的深浅)与同一柱头上卯口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柱头上仅有两个卯口,则可以稍深,以增强榫的结构功能;如有三个卯口,则口应稍浅,否则就会因剔凿部分过多而破坏柱头的整体性。

用于额枋、檐枋上的燕尾榫,又有带袖肩和不带袖肩两种做法,做袖肩,是为解决燕尾榫根部断面小、抗剪力性能差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

做袖肩可以适当增大榫子根部的受剪面,增强榫卯的结构功能。袖肩长为柱径的1/8,宽与榫的大头相等。

6、箍头榫

箍头榫是枋与柱在尽端或转角部位相结合

时采取的一种特殊结构榫卯。"箍头"二字,顾

名思义,是"箍住柱头"的意思。

它的做法,是将枋子由柱中位臵向外加出一

柱径长,将枋与柱头相交的部位做出榫和套椀。

柱皮以外部分做成箍头,箍头常为霸王拳或三岔头形状。

一般带斗拱的宫殿式大木采用霸王拳做法,而无

斗拱的园林建筑或处于次要地位的配房则常做成三岔

头形式。箍头的高低、薄厚均为枋子正身尺寸的8/10。

箍头枋的应用,有一面和两面两种情况。一面使

用箍头枋时,只需在柱头上沿面宽方向开单面卯口,

如面宽和进深方向都使用箍头枋时,则要在柱头上开

十字卯口,两箍头枋在卯口内十字相交。

相交时,要注意使山面一根在上,檐面一根在下,叫做山面压檐面。使用箍头枋,对于边柱或角柱既有很强的拉结力,又有箍锁保护柱头的作用。

而且,箍头本身还是很好的装饰构件。所以,箍头枋在大木榫卯中,不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运用榫卯结构技术非常成功和优秀的一例。

7、透榫

透榫用于大木构件,常做成大进小出的形

状,所以又称为大进小出榫。所谓大进小出,

是指榫的穿入部分,高按梁或枋本身,而传出

部分,则按穿入部分减半。

这样做,既美观又可以减小榫对柱子的破

坏。透榫穿出部分的净长,清《工程做法则例》

规定为由柱外皮向外出半径或构件自身高度的

1/2榫的厚度一般等于或略小于柱径的1/4,或

等于枋(或梁)厚的1/3。

透榫穿出部分,一般做成方头,也有时做成三岔头或麻叶头状,这要按建筑物的性质、用途而定。

一般宫殿式建筑多用方头,以示庄严;而游廊或垂花门及园林建筑上则多加雕饰,以示精美。透榫适用于需要拉结、但又无法用上起下落的方法进行安装的部位,如穿插枋两端、抱头梁与金柱相交部位等处。

8、半榫

半榫的使用部位与透榫大致相同。但除特殊

的需求以外,使用半榫是在无法使用透榫的情

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最典型的要属排山梁后

尾与山柱相交处。

在古建大木中,常使用山柱或中柱这样的构

件。这两种柱子,均位于建筑物进深中线上,

将梁架分为前后两段。由于两边的梁架都要与

柱子相交,这时,就必须用半榫。

一般的半榫做法与透榫的穿入部分相同,榫长至柱中。两端同时插入的半榫,则要分别做出等掌和压掌,以增加榫卯的接触面。

方法是将柱径均分三份,将榫高均分为二份,如一端的榫上半部长占1/3柱径,下半部占2/3,则另一端的榫上半部占2/3,下半部占1/3。

此外,也有两个半榫齐头碰的做法,但较为少见。半榫的结构作用是较差的,易于出现拔榫现象而导致结构松散。为解决这个问题,宋代采用"藕批搭掌、箫眼穿串"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明代。

明清时又出现了在下面安装雀替或替木的方法,增大梁架与柱子的搭接面,并且在替木或雀替的上面与梁叠交的地方做销子或钉铁定,以防梁架向前后脱出。半榫除用于上述梁与柱的交点外,在由戗与雷公柱、瓜柱与梁背相交处也常使用

水平构件互交部位常用的榫卯

水平构件互交,在古建大木中,常见于檩与

檩、扶脊木与扶脊木、平板枋与平板枋之间的顺

接延续或十字搭交。

9、大头榫

亦即燕尾榫。做法与枋子的燕尾榫基本相同,榫头作"乍",且略作"溜",以便安装(也有不作"溜"的)。

大头榫采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装,它常用于正身部位的檐、金、脊檩以及扶脊木等的顺延交接部位,起拉结作用。

10、十字刻半榫

十字刻半榫主要用于方形构件的十字搭交,最多

见于平板枋的十字相交。

方法是按枋子本身宽度,在相交处,各在枋子的

上、下面刻去薄厚的一半,刻掉上面一半的为等口,

刻掉下面一半的为盖口。

然后,等口盖口十字扣搭。制作时亦注意山面压

檐面,刻口外侧要按枋宽的1/10做包掩。

11、十字卡腰榫

俗称马蜂腰,主要用于圆形或带有线条构

件的十字相交。古建大木构件中的卡腰,主要

用于搭交桁檩。

方法是将桁檩沿宽窄面均分四等份,沿高

低面分二等份,依所需角度刻去两边各一份,

按山面压檐面的原则各刻去上面或下面一半,

然后扣搭相交制作卡腰和刻半时,两根构件相

交的角度应按建筑物要求而定,如果是90°

转角的矩形或方形建筑,则按90°角相交;

如果搭交榫用于六角或八角等建筑,则应按所

需角度斜十字搭交。

在多角形建筑物中,檩、枋扣搭不存在山面压檐面的问题。在同一根构件上,卯口的方向应一致,即一根构件两端都做等口榫,相邻一根两端则都应做盖口榫。

如六角亭的六根檩或枋应三根做等口,三根做盖口,以便扣搭安装,而不能在同一根构件上既做等口又做盖口。

12、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

古建大木的上架(即

柱头以上)构件,都是一

层层叠起来的。这就不仅

需要解决每层之中构件与

构件的结合问题,而且需

要解决上下两层构件之间

的结合问题,这样才能使

多层构件组成一个完整的

结构体。

比如斗栱就是典型的

上下数层构件交互叠加的

组合构件,数层构件之间

的叠加采用了不少暗销进行连接,上一张清式单翘单昂斗栱的组合图。

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叠合,再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垂直(交角成90°)或按一定角度半叠交。在两层或两层以上构件叠合时,采用下面两种销合联结的方法。

13、栽销

栽销是在两层构件相叠面的对应位臵

凿眼,然后把木销栽入下层的销子眼内。安

装时,将上层构件的销子眼与已栽好的销子

榫对应入卯。

销子眼的大小以及眼与眼之间的距离,没有明确规定,可视木件的大小和长短临时酌定,以保证上下两层构件结合稳固为度。

在古建大木中,销子多用于额枋与平板枋之间、老角梁与子角梁之间以及叠落在一起的梁与随梁之间、角背、隔架雀替与梁架相叠处等,古时也有在檩子、垫板、枋子之间使用销子以防止檩、垫、枋走形错动的,现在已很少采取。

另外,在坐斗与平板枋之间、斗栱各层构件之间,也都用栽销的方法稳固。

穿销

穿销与栽销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是,

栽销法销子不穿透构件;而穿销法则要穿透

两层乃至多层构件。穿销常用于溜金斗拱后

尾各层构件的锁合。

用于古建大门门口上的门簪,也是一种

比较典型的穿销。销子将构件穿住以后,在

销子出头一端,还需要用簪子别住。

用于大屋脊上的脊桩,兼有穿销和栽销两者的特点。为了保持脊筒子的稳固,它需要穿透扶脊木,并插入檩内1/3~1/4,可看作是栽销的一种特例。

牌楼高拱柱下榫也是穿销的一种例证,它穿透额枋(龙门枋),带做出折柱并插入小额枋内1/2~1/3。使高拱柱牢牢地竖立在额枋(或龙门枋)上。

14、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

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需要用销子;而当构件按一定角度(90°或其他需要的角度)叠交或半叠交时,则需采用桁椀、刻榫或压掌等榫卯来稳固。

15、桁椀

桁椀(小式称檩椀)在古建大木中用处很多,凡桁檩与柁梁、脊瓜柱相交处,都需要使用桁椀。桁椀即放臵桁檩的碗口,位臵在柁梁头部或脊瓜柱顶部。

碗子开口大小按桁檩直径定,碗口深浅最深不得超过不檩径,最浅不

应少于1/3檩径。

为了防止桁檩沿面宽方向移动,在碗口中

间常常做出“鼻子”。

其方法是将梁头宽窄均分四等份,鼻子占

中间二份,两边碗口各占一份。

梁头留出鼻子后,要将檩子对应部分刻去,使檩下皮与碗口吻合。脊瓜柱柱头檩椀可不做鼻子或只做小鼻子。

向山面出销的檩子与排山梁相交时,梁

头或脊瓜柱头只需做小鼻子。小鼻子的宽窄

高低不应大于檩径的1/5。

桁檩在同角梁相交时,亦按需要做檩碗,

有时也在角梁碗口处做鼻子(闸口)。

搭交桁檩与斜梁、递角梁及角云等相交

时,梁头做搭交桁椀,不留鼻子。

17、趴梁阶梯榫

多用于趴梁、抹角梁与桁檩半叠交以及

短趴梁与长趴梁相交的部位。趴梁与桁檩半

叠交时,一般做阶梯榫,阶梯榫的做法如上

图所示。

阶梯榫一般做

成三层,底下一层

深入檩半径的1/4,为趴梁榫袖入檩内部分;第二层尺寸同第一层;第三层有的做成燕尾榫状,起拉接作用;也有做成直榫的,榫长最长不得超过檩中。

阶梯榫两侧各有1/4包掩部分。长短趴梁相交处榫做法与上略同,可不做包掩。

抹角梁与桁檩相交,由于交角为45°,做榫

时,需要在抹角梁头做直榫,在檩木上沿45°方

向剔斜卯口。榫卯的具体做法与趴梁阶梯榫相同。

18、压掌榫

它的形状与人字屋架上弦端点的双槽齿做法

很相似。这种榫多用于角梁与由戗之间接续相交的

节点。

压掌榫要求接触面充分、严实,不应有实有

实有虚。除角梁由戗以外,在椽子的节点处也常

用压掌做法,另外椽子常用固定做法如下图椽子

交掌做法。不过椽子是采用钉子钉在檩木上,故

不应列入榫卯之列。

19、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

制作古建大木和部分装修构件,常常需要很宽的木板,如制作博风板、山花板、挂落板以及塌板、实塌大门等。

这就需要板缝拼接。为使木板拼接牢固,除使用胶膘粘合外,还采用榫卯来拼合。

20、银锭口

银锭口,又名银锭榫,是两头大、中腰细的榫,因其形状似银锭而得名。将它镶入两板缝之间,可以防止胶膘年久失效后拼板松散开

裂。镶银锭扣是一种键结合作法。用于塌板、博风板等处。

21、穿带

穿带是将拼粘好的板的反面剔出燕尾槽。槽一端略宽,另一端略窄。槽深约为板厚的1/3。然后将事先做好的燕尾带(一头略宽、一头略窄)打入槽内。

它可锁合诸板不使开裂,并有防止板面

凹凸变形的作用。每一块板一般穿带三道或

三道以上,带应对头穿,不要朝一个方向穿,

以便将板缝挤严。

22、抄手带

这是穿带

的另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穿带,穿抄手带

必须在木板小面居中打透眼。

程序是,将要拼粘的木板配好,拼缝(可

采用平缝、裁口或企口缝),然后在需要穿

入抄手带处弹出墨线,在板小面居中打出透

眼,再把板粘合起来(要将眼对准),待胶膘

干后将已备好的抄手带抹鱼膘对头打入。

抄手带本身必须是强度很高的硬木,做成楔

形。这种作法多用于实榻大门。

裁口

是将木板小面用裁刨裁掉一半,裁去的

宽与厚近似,木板两边交错裁做,然后搭接

使用。这种做法常用山花板。

23、龙凤榫

亦称企口,将木板小面居中打槽,另一块与之结合的板面居中裁做凸榫,将两板互相咬合。

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

浅谈装配式装修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 摘要装配式装修是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推进装配式装修是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然途径,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施工而言,装配式装修理念更加符合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对此,本文笔者将针对装配式装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装配式装修;装配式建筑;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地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严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引入了装配式装修的基本理念。接下来,笔者就“装配式建筑的装修和发展”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及讨论,希望能够为一些建筑企业在遇到装配式装修等相关问题时有所帮助。 1 存在问题 1.1 基础产业较弱 通常来说,装配式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都是按照标准、统一的规格进行制作的,而装配式装修应当按照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制作最佳的产品构件,达到最佳的装配式装修的最终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城市的建筑企业虽然无论是從普通的厨卫用品或者是隔墙的体系都有着非常多的选择性,但是想要将这些产品与装配式装修建筑结构相匹配,并且通过集成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和应用,建筑企业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攻克[1]。在这里我们以装配式装修中的整体式卫浴为例,现阶段能够满足一线城市对于卫浴基本需求的生产企业仅有科逸等几家品牌公司,远远不能满足装配式装修市场的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产业还处于薄弱阶段。 1.2 技术体系匮乏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装配式装修的发展,建筑企业应当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相关建筑规范,不断地完善我国家装修行业的装配式装修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间接地推动建筑行业中装配式装修的发展进程。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部门在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装配式装修等相关的施工内容上暂未出台技术规范和标准,即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开始出现一些装配式装修技术标准,但也未成体系,因此,为了能够更快地实现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装配式装修施工技术体系,为建筑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3 管理水平较低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1、项目名绿色建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1、项目名称:绿色建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2、项目背景: 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国内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4年10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从此以后,装配式建筑才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2014年10月1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为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构件制造、施工与质量验收的全过程,提供了依据。 2015年2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9项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设计。具体有:《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结构和楼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剪力墙结构)》。加上2008年批准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目前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设计基本已经覆盖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全部过程。为从事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绿色、节能、环保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绿色建筑属于国家极力倡导的建筑模式,在国内已经倡导实施多年。国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指导性法规,并要求新建和改造建筑项目的节能率不低于65%的强制性标准。随着绿色建筑的逐步推广,预计新建和改造建筑项目的节能率即将实施不低于75%的强制性标准。 “被动式房屋”是指在制冷和采暖在最大程度地避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仅靠建筑自身产生的能量以及合理利用再生能源,就可满足室内气候环境要求的舒适度的一种房屋,主要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被动式房屋”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符合各方利益,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房屋。 目前,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和推广阶段。虽然已经可以建造一般的住宅和公建房屋,但对于在绿色建筑和“被动式房屋”的应用还缺乏经验。例如外墙冷热桥的处理、外墙保温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三明治)的构造节点处理、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研究和总结。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装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

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5T11:10:34.3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作者:刘成 [导读] 本文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做了相关分析。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施工装修一体化、信息管理智能化”从而转变建筑业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实现绿化施工、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做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信息化管理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住质量也不断提升,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建筑开发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约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近15亿吨,其中再利用率不足5%,此种情形与国家提倡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格格不入,而装配式建筑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组成,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一部分[1]。联合国经济事务部发表的《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府政策及措施指南》,对它的定义是,以工业化模式对建筑行业进行改造,使建筑行业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生产转型为社会化产业。与传统的粗犷的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更符合绿色施工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具有降噪降尘、环保等优点。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1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早在17世纪欧洲就开始了建筑工业化之路,20世纪50~70年代,法国的建筑工业化主要以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和全装配式大板结构为标志,也被称为“第一代建筑工业化”。由于预制混凝土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符合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再加上这些国家当时处在大发展时期,所以预制混凝土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法国对配筋预制混凝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美国则对预制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瑞典是世界上住宅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80%的住宅采用了通用体系。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麦标准为蓝本[2]。日本结合自身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2008年采用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建成两栋58层的东京塔。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适应工业建设的需求,开始像苏联学习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建筑体系,主要包括装配式大板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体系和装配式单层厂房体系。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大量应用,全国的预制工厂达到几万家,建筑领域涉及住宅、办公楼、厂房和图书馆等多个领域。但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自身抗震性能差等缺点以及国内预制混凝土结构未形成严格的标准化,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开始逐渐衰退。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制技术的提升以及装配式建筑固有的优点,预制混凝土技术又重新受到高度重视并蓬勃发展。在住宅集成技术方面也进行着积极探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同济大学的高层钢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研究、清华大学的钢结构居住建筑成套技术开发、浙江精工钢结构公司的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上海市建科院的钢结构住宅研究和太原理工大学的轻钢结构多层住宅研究。近年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宇辉集团以及万科集团等成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造了多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在国外,发达国家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领域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国约为35%,欧洲约为35%~40%,俄罗斯约为50%,日本则超过50%,而在我国还不足5%,这也充分说明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市场。 2 目前装配式建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专业技术不成熟。现阶段,许多企业关于装配式结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难以满足住宅产业化的需求。在设计方面,一些预制构件厂与设计单位没有深化设计模块的能力,难以做到深化设计,这样容易使预制构件的生产出现偏差,不符合施工标准。在生产加工方面,工厂加工的构配件采用蒸汽养护或者水池养护,成品质量有保证,但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成熟的通用模块,在施工中需要重新开模,影响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配套材料供不应求的问题。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应用生产阶段,需要大量配套材料,但许多材料都供应不足,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也不成熟,严重影响着产品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3]。 管理不到位。实践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仍把预制装配式结构拆分为传统的建筑构件,然后由工厂生产再运回现场拼装,难以有效解决连接节点以及吊装组织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没有发挥装配式建筑应有的优势。 缺乏扶持型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也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出台了大量技术指标等指导性文件来推动装配式结构的发展,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新标准的结构适用体系也扩大到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法律法规,但许多建设、施工单位仍落实不到位,影响着这些政策的效力,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仍任重道远。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还没有成本分析的相关规范和准则,而市面供应的装配式构件的销售价格往往偏高,同时装配件的安装成本也较大,经相关研究表明[4],装配式结构成本偏高原因主要归结为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原因。在管理方面,各单位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管单位都处于分割状态,各方之间交流不足,责任界面也不够清晰,加大施工成本;在技术方面,国内装配式技术起步慢,装配式技术、生产工艺仍然非常落后,这些都导致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使用率较低,产业化程度低。 3 解决措施 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中投入运用,将有助于全面实现项目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并且借助BIM三维模型,检查不同专业构件间的碰撞问题,可发现各专业设计间的冲突,提前发现图纸错误,提高设计准确性,解决错漏碰缺,避免返工窝工;通过模拟工序,提前掌握各工序同步、搭接效果,提高施工效率;若发现问题及时返回BIM模型进行交互式修改,最终实现无碰撞,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降低成本。出台鼓励建造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降低装配式企业赋税;鼓励科研院所等单位进一步研发装配式结构集成化发展和装配式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装配式建筑特点及应用展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学习中心名称 专 业名称 学 生姓名 指 导教师 年 月 日 单位代码 学 号 分 类 号 密 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装 配 式 建 筑 特 点 及 应 用 展 望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独创性声明 我在此郑重申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对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进行了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已申请毕业证书(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如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第 1 页 装配式建筑特点及应用展望 摘 要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按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一般分为五种: 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升板和升层建筑。 特点: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缺点: 要求放线准确,标高测量精确、对预留孔洞位置精度要求较高、预制构件尺寸也存在一定误差,拼装时缝隙有时过大或不均匀、外挂板无止水橡胶条。部份门框处未预埋木砖,高空作业无外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精确建筑构件,保证了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及防腐性能。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大量的建筑部品,在作业现场只是进行装配,大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构件成本降低,配合数字化管理,装配式建筑性价比极高。 对装配式建筑的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后,可见其是瑕不掩瑜,装配式建筑能够获得发展是必然的结果。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結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人们对于建筑行业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更加符合如今的建筑理念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预先完成构件制作,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直接装配,这样缩短的施工工期,而且节约了复杂的现场施工问题,有效降低了成本,为建筑行业施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在今后的建筑领域可以大力推广及应用。 标签: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施工技术;应用 我国逐步加大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投入力度。该技术手段因其优越性也逐渐受到建筑工程行业内部人士的青睐和推崇。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领域的拓展,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从根本上完成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需要我们借助最前沿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优化其应用质量,旨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完善基础民生建设。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建筑施工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和施工开展,房屋空间过于固定,很难根据用户的需求展开系统的设计,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更为灵活的进行建筑施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空间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选择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借助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完成构件制作,生产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将预制装配完成的构件通过专业运输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留有预留孔完成后续的灌注过程,最后与构件连接,形成了最后的构建主体,满足建筑结构强度需求。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的质量,可以实现商业化生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预制装配式建筑一般会选择新型材料,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样能满足建筑的正常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需求,提高建筑物的质量,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减少不再生能源的利用,利用一些绿色环保材料,通过一些装饰手段,保证整体建筑的美观性。和传统的建筑类型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步骤更为简便,不需要全部在现场施工,可以预制部分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安装施工,这样就有效的缩短的施工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后续施工,各个构件施工和剩余现场施工可以同时完成。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预制构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直接连接方式,其连接方式和连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性能。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选择螺栓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证其精密连接,满足其实际的技术要求。在预制构件安装中,需要在下层板中预留空间,方便后续钢筋的插入,然后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建筑抗震性能高、节能性能高、使用面积大等优点。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30%,2017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1.39万亿,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将有至少6万亿以上的产值。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四大转变:①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②生产地点由传统的以工地现场为主转变成以工厂生产为主;③施工方式由传统的现场施工变为现场组装;④施工人员由传统的施工现场农名工为主变为产业工人、技术操作工人为主。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造价相对较高。费用的增加主要在预制构件的预制和构件的安装运输;②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③专业人才短缺,预制构件的安装对运输、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而普通的施工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验。 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情况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2018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并废止原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完善产业链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需要完善产业链,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并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不断整合各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完善技术标准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3)提升技术水平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提高构件制作水平,保证构件制作质量,降低构件制作成本;施工企业需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 (4)提高政策支持 政府应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企业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实施土地、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植培育相关企业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国内建筑普通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难免有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效率不高等缺点,而国内外的建筑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本文就中国建筑业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概况,结合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对中国建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优缺点;前景 1、概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应用逐渐升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成本较低,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产品质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产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各种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使得产生的废料、废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结构构件甚至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1.2国内发展状况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大量的破坏,为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存在一种保守思想,以致不能被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不好等现象。所以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很大进展;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長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市场方向的正确引导-政府建设 (1)传统的市场观念会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使公众在内心能够接受这样的新型住宅。 (2)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应该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浅谈石膏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及成功案例分析

浅谈石膏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及成功案例分析 Chaper 1 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主流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人士透露,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3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50%以上。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到2025年,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和产业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4500万平方米,近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个左右。 伴随着该项政策的推行,不难看出,住宅产业化正大范围推向市场,“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的新型绿色节能建造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混凝土现浇建筑模式,是整个建筑业一次深刻的技术革新。 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45-75%是墙体材料,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墙材行业,这一变化就显得极为明显,墙材的自身属性必须适应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墙体材料发展趋势是由小块向大块,大块向板材发展。板材装配采用干作业,相对砖和砌块来讲,施工效率可以成倍提高。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墙体材料功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3189331.html,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辉金一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出,预制构件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各种预制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结构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必要对预制构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其施工技术特点,以便更好地推出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建筑新技术,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预制构件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从施工组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混凝土分析,认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更广,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建筑层出不穷,建筑数量日益增多。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建筑紧密相连。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进一步优化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已成为相关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掌握预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预制结构具有绿色、低碳的优势。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减少资源浪费 预制建筑所需的组件是在工厂提前预制的。同规格的预制构件,可以批量生产。与装配线相似的生产方式有很大的优势。 1.2降低环境负荷 由于大部分装配式建筑工序已在预制组件厂内完成,现场施工量已大大减少,而现场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废物亦已减少。同时,装配式建筑不会显示工地湿地工程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及废水,以减低建造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传统的现浇施工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混凝土泵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而这些对于预制构件建筑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预制构件施工效率高,现场组装,基本不需要夜间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光污染。一般来说,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预制施工方法将大大减少环境负荷。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3.1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 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 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 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总部位于 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 PCI 编制的《PCI 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 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力的。从 1971 年的第一版开始,PCI 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 7 版,该版手册与 IBC 2006、ACI 318-05、ASCE 7-05等标准协调。除了 PCI 手册外,PCI 还编制 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3.2 欧洲装配式建筑 法国 1891 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 130 年的历史。法 国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 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 (1) 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 ; (2) 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施工质量提高 ; (3) 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 率达到 80%,脚手架用量减少 50%,节能可达到 70%。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 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 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汪潇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汪潇 发表时间:2018-10-11T10:49:38.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汪潇方鸿源 [导读] 现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变成了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人口庞大。 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独有的特点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各个专业进行高度的协调配合,在设计的每个阶段也要有合理的衔接。BIM技术就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使得业内人员进行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基于BIM技术下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展开相关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现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变成了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人口庞大,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是比较的大的,所以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以建筑速度快、质量好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我国在2008年引入BIM技术后,BIM技术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中。 1、BIM技术简介 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可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BIM的狭义概念指的是建筑物的信息化,即3D可视的参数化模型;而它的广义概念则还包括了创建、组织、管理各构件模型信息的过程,即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信息的总集合。 BIM是由美国的Autodesk公司于2002年正式命名的,随后在建筑行业进行广泛的推进。BIM技术可以将仿真模型和仿真建筑物联系起来,并根据仿真模型传递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核对检测和更新,建立更加准确的模型。通过对各阶段的信息整理对比,给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直观的信息平台。 BIM技术的核心为参数化建模。通过记录建筑施工图与结构设计、工厂的制造和现场安装等内容将其表达的信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将这些参数输入系统通过一定的技术建立模型,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构建相互关联,如果某一环节更改那么整个模型都可能会随之改变。现在BIM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发展成熟,施工单位也必须掌握这种技术,因为这是大势所趋,而且相比较来说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技术。美国是最早使用的,而我国也于2009年在香港建立BIM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BIM在2014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项目,许多有能力的企业单位已经拥有了独立的BIM团队。 2、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传统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做好预制构件的预留和预埋设计,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比较复杂,而且稍有疏忽就会诱发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导致建筑设计效率低下,影响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而将BIM技术引入其中,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把各个环节的设计信息传输至BIM设计平台上,然后借助自动纠错与碰撞功能,可以准确的分析出各专业之间的设计矛盾,并及时分析出各专业设计之间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设计误差,提高设计的准确率,为后续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行提供保障。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其通常是以模数协调为基础,但是现有装配式建筑设计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模数协调指导,而BIM技术的出现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信息的开放与共享,从而为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形成和推广提供信息化平台,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可以把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传输至BIM技术平台之上,通过对相关尺寸、样式等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生成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类预制构件,例如门、窗等,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得到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构建。 BIM技术平台可以将参与讨论的作品成品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储存起来,建立一个数据库,供年轻设计人员参考。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形成一个合理的尺寸标准,有效的规范了设计标准。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创新,使其符合更多用户的需要,也能够使客户得到不同的体验。 3、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工程概况 某一栋三层别墅为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建筑面积372.2m2,其结构体系是整体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构件结构体系。在对该工程进行设计时,选择BIM技术,Revit软件对工程的模型进行创建,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3.2建筑资源库设计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先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资源设计库,该环节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设计建筑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将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包括部件库、元件库、土建构件库以及机电设备库等。总之,建筑资源库是包含了非常多内容的比较庞大的资源库,为建筑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正是由于建筑资源库的数据量庞大,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而利用BIM技术,就能够高效地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有层次、有次序地管理各种部品、建筑部件以及构件,将这些资源统一记录在数据表单上,并据此制作材料表、门窗表以及其他资源的综合表格,方便施工过程中对其的有效管理。此外,利用BIM技术,能够将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分解,在根据分解的每一部分所需的形状、尺寸以及质量等因素,生产适量的部件,有效促进生产及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 3.3基于BIM的构件深化设计实践 (1)构件拆分 首先将该工程的各个结构数据导入到Revit软件中,形成一个三维立体模型,在该结构模型中主要涵盖了界面轮廓、钢筋信息以及施工材料等内容,然后对该模型进行局部的修正,继而对其进行构件拆分。在拆分过程中,首先要在Revit中使用Dynamo对构件进行可视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