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探究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探究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探究题专项练习

酸碱盐探究题专项练习

1.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打磨过的铝片加入到硫

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红色固体。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O2;猜想二:H2;猜想三:SO2。

他们作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收集一试管气体,并嗅气味___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③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产生尖锐的爆鸣声猜想二成立

(1)写出步骤③中产生尖锐爆鸣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铝片在反应前需打磨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pH试纸测得硫酸铜溶液的pH约为4,说明溶液呈酸性。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铝片与溶液中的________离子反应产生了氢气。

[继续探究]

(4)盐可以看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例如:Na2CO3可以看成是NaOH和H2CO3反应得到。硫酸铜可以看成是________反应得到。查阅资料可知,盐酸、硫酸、硝酸是常见的强酸;碳酸、醋酸则是常见的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常见的强碱;

而不溶性的碱往往是弱碱。

(5)该兴趣小组又测了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结果如表:

盐FeCl3CuCl2NaCl Na2SO4Na2CO3K2CO3

溶液的酸碱性酸性酸性中性中性碱性碱性

根据表中的结果,请写出三条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并测量pH 变化绘制曲线如图⑤.

(1)图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2)图⑤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填字母),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向图③稀盐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如图④.

(1)图②中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图④中的现象是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3)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思路2:通过______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

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

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盐酸体积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mL 温度上升(△t)/℃

5.6 9.8 12.1 1

6.3 18.5 1

7.1 15.2 14.6 13.5 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____mL 时,表明NaOH 与HCl 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

②当加入6mL 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③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

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

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4.

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和碱溶液中大量

自由移动的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

验,回答问题。【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

20g 质量分数为 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

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

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1、

现象二: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1.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

为: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

液pH ____7(填“<”“=”或“>”

)

________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填一操作名

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

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

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

进行的预处理。

【小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 (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

否发生。

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其反应原理为: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某研究小组对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产生了兴趣,他们对制得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该

烧碱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该杂质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提出还可能含有氯化钠。猜想的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

完全转化为产品。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述表格。

限选用品与试剂:稀盐酸、稀硝酸、pH试纸、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

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NaCl;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NaCl。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

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1)KCl:(2)KCl和______

【设计实验】

【发散思维】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选项)。

A.二氧化碳B.锌粒 C.铜片 D.氧化铜

7.某研究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混合,如图1.

证明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______.

【拓展迁移】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实验2: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酸和碱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

兴趣,

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20℃30℃40℃

Na2CO312.5 g 21.5 g 39.7 g 49.0 g

NaHCO38.1 g 9.6 g 11.1 g 12.7 g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Na2CO3NaHCO

3

性质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碱性碱性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与盐酸反应反应反应均产生CO2,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

剧烈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2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5 g其中一种白色固体,充分溶解。若有白色固体剩余,则样品为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pH值大的样品为溶液。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则该样品为碳酸氢钠。

方案四:如下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A试管中气球胀大速度更快,则原样品为,发生的化学

A B 反应方程式

为。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9.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 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 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

由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

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B.Cu C.AgNO3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

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反思评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填“一定”或“不一定”)借助指示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与结论】该气体无气味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反思与交流】(1)点燃

(2)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3)氢

【继续探究】(4)氢氧化铜和硫酸

(5)①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中性

②强酸和弱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酸性

③弱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碱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综合性探究的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解答】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氧、氢、硫等元素,生成的气体可能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硫等气体。故填: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与结论】步骤①中若生成二氧化硫,该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体。该气体无气味说明猜想三不成立;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一不成立,则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故填:该气体无气味;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反思与交流】(1)步骤③是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铝在反应前需打磨的原因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故填:除去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3)用pH试纸测得硫酸铜溶液的pH约为4,说明溶液呈酸性。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铝片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了氢气。故填:氢;

【继续探究】(4)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硫酸铜可以是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得到;故填:氢氧化铜和硫酸;

(5)由表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呈中性,说明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中性;

由盐酸与不溶性碱氢氧化铁反应得到氯化铁,溶液呈酸性;盐酸与不溶性碱

氢氧化铜反应得到氯化铜,溶液呈酸性,说明强酸和弱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酸性;

由氢氧化钠与碳酸反应得到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钾与碳酸反应得到碳酸钾,溶液呈碱性,说明弱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碱性。

故填:①强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中性;②强酸和弱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酸性;③弱酸和强碱反应得到的盐,溶液呈碱性。

2.【答案】探究一:

(1)NaOH+HCl=NaCl+H2O;

(2)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c;d=c>b;有气泡产生;

探究二:

(1)Na2CO3+2HCl=2NaCl+H2O+CO2↑;

(2)无明显现象;对比;

思路2: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明,既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也可以借助pH变化,还可以

借助温度变化等,原理不同,实验方案设计的侧重点不同.

探究一是结合已经证明反应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在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来

表征反应的发生.

探究二是通过证明反应物已经不存在,说明反应的已经发生.

【解答】

探究一:向图①中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这个反应在教材已

经证明中和反应发生.此时在关注颜色变化的同时关注了pH.根据曲线可知,在中和反应发生时pH发生了变化.

(1)图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该实验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从红色

变为无色.

(2)由于酸碱中和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所以图⑤中点c时表示恰好完全反应.b、c、d三点,在b点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此时生成了氯化钠,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氯化钠质量继续加大,到c点时完全反应,质量达到最大,随后

由于无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盐酸不再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

变了,所以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d=c>b.

思路1: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向图②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向图③稀盐酸中滴

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

实验设计的本意:稀盐酸遇到碳酸钠能生成气体,而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却无气体,说明此时已无盐酸,那就说明加入的氢氧

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1)图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对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对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图④中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也就是说已经不存在盐酸,则对比图②实验现象就应该是图④无明显现象.

(3)设计图②实验的目的是对比,对比盐酸加入氢氧化钠和不加氢氧化钠两种情况下加入碳酸钠的现象差别,进而形成结论.

思路2:通过证明反应物的消失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

探究一:

(1)NaOH+HCl=NaCl+H2O;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2)c; d=c>b;

探究二:

(1)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2)无明显现象;对比;

思路2: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3.【答案】(1)①10 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②NaOH、NaCl ③OH-(2)NaOH变质,有Na2CO3生成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进行分析;

③根据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及酸碱中和的本质进

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1)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 时,溶液温度达到最大值,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10;中和反应放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氢氧化钠有剩余,所以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氯化钠、氢

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NaCl;

③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酸碱中和的本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甲处应填入氢氧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故答案为:OH-;

(2)步骤一: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故答案为:NaOH变质,有Na2CO3生成;

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盐酸,则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生成氯化钠,溶液碱性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步骤二:

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样品,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步骤一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样品,溶液开始不变色,

后逐渐变成红色,则说明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的pH<7,加入的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此时看到有气泡冒出,碳酸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无色酚酞溶液又会变红;故答案为:<。

4.【答案】(1)无 2.9% 蒸发

(2)清洗擦干

(3)测量温度变化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用pH试

纸测定溶液的pH,使用的玻璃棒必须保证洁净,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温度的方法检验。

【解答】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恰好变为无色,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有

NaOH+HCl=NaCl+H2O

40 58.5

20g×4.00% x

x=1.17g

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要使氯化钠析出,可以使用蒸发的方法;故填:无;2.9%;蒸发(或蒸发结晶);

(2)使用的玻璃棒必须保证洁净;故填:清洗擦干;

(3)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温度的方法检验测温度变化。故填:测量温度变化。

5.【答案】(1)Na2CO3 2NaOH+CO2=Na2CO3+H2O

(2)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产生气泡

步骤2:往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没有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成分的探究,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检验方法是

解题的关键。

【解答】

(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发生变质,氢氧

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但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

气泡冒出,说明该烧碱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Na2CO3;

2NaOH+CO2=Na2CO3+H2O;

(2)步骤1:在检验氯化钠是否存在时,要排除碳酸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所以首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步骤2:检验氯离子的存在通常用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样品中不含氯化钠。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

步骤1: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产生气泡

步骤2:往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没有产生白色沉淀

6.【答案】I.红;KOH+HCl=KCl+H2O

Ⅱ.【提出猜想】HCl

【设计实验】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发散思维】B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I.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故填:红;KOH+HCl=KCl+H2O;

Ⅱ.【提出猜想】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肯定不含氢氧化钾,反应后的溶液有可能是氢氧化钾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氯化钾溶液,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钾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氯化钾和盐酸的混合

溶液,故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可猜想为:(1)KCl:(2)KCl和HCl;故填:HCl;【设计实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用玻

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加NaOH溶液,并不断

振荡试管,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

Na2CO3+2HCl=2NaCl+H2O+CO2↑;<;溶液酸,所以猜想(2)成立;故填:气泡;

由无色变红色;

【发散思维】二氧化碳和铜片均不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盐酸的

存在;锌粒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可证

明盐酸的存在;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的氧化铜会逐渐

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明显,能证明盐酸的存在;所以为了验

证猜想(2)成立,可以选择的物质是锌粒和氧化铜;故填:BD。

7.【答案】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由酸性变成中

性溶液pH由小于7变成等于7 放热

【解析】

解:实验1:证明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拓展迁移】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

成水.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验2:(1)0~t1时,溶液的pH由小于7到等于7,因此酸碱性变化情况是由

酸性变成中性.

故填:由酸性变成中性.

(2)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pH由小于7变成等于7;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酸和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填:溶液pH由小于7变成等于7;放热.

实验1:证明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拓展迁移】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验2:(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由酸性变成中性;

(2)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pH由小于7变成等于7;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酸和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设计方案并实施】

方案一:碳酸氢钠

方案二: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于pH试纸上碳酸钠

方案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案四:碳酸氢钠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对比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分析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别,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鉴别两种物质。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正确操作方法是:

撕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得出结果。

【解答】

【设计方案并实施】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可利用它们性质的不同来设计方案,根据

资料显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可设计出四种不同的方案来鉴别;

方案一:2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5g其中一种白色固体,充分溶解,若有白

色固体剩余,则样品为碳酸氢钠(利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同一温度下的溶

解度不同,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

度为9.6g));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于pH试纸上,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值大的样品为碳酸钠溶液(利用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的碱性更强这点性质不同);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为碳酸氢钠(利用NaHCO3热稳定性不好,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热稳定性好这点性质不同);

方案四: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

如图所示,若试管中气球胀大速度更快,则试管中的样品为碳酸氢钠;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利用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更加剧烈这一点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方案一:碳酸氢钠;方案二: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待测液于pH试纸上;碳酸钠;方案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案四:碳酸氢钠;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故答案为:对比。

9.【答案】(1)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

(2)红

【猜想假设】 NaCl

【实验设计】BC

【讨论交流】可行,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说明有稀盐酸存在,则猜想

一成立(合理即可)

【反思评价】不一定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1)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继续滴加稀盐酸,可以观察到蓝色沉淀溶解,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通过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Cu(OH)2↓+Na2SO4;Cu(OH)2;

(2)NaOH溶液显碱性,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变红色,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碱性物质消失,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故答案为:红;

【猜想假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猜想一:NaCl和HCl;猜想二:该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故答案为:NaCl;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即证明是否有盐酸存在(利用酸的化学性质),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后,故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盐酸能与硝

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但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AgNO3不能证明是否有盐酸存在,故答案为:BC;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NaOH溶液,若没有立即变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说明存在稀盐酸,则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故答案为:可行,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存在稀盐酸,则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

【反思评价】通过本题实验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不一定借助指示剂;故答案为:不一定。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和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与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酸碱盐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 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C、精制精盐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 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 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X Y Z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C ) 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 A、硝酸钠 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硝酸 2.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的反应,而A中的Na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可溶,所以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A)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3.解析: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白酒,白糖均显中性,所以选A. 4、配制番茄无土培养液用到KNO3,化肥硝酸钾是(A) A、复合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B) A、铁屑 B、氯化钡 C、硝酸银 D、氢氧化钾 5.解析:除去硫酸钠,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故排除A,C,D(2)不能与氯化钠反应,B中氯化钡不 与氯化钠反应,而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可过滤去除,故选B.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Na2CO3·10H2O B 、CuSO4 C、浓硫酸D、NaCl 固体 6,解析:A久置于空气风化失水,质量减少.发生化学变化.B 硫酸铜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五 水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C 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质量增加但无化学变化D NaCl 固体质量不变.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B ) A、K2SO4、HNO3、BaCl2 B、BaCl2、Na2CO3、HCl(过量) C、CaCl2、KOH、Na2CO3 D、CuSO4、FeCl3、NaOH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单质: 1)金属: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2.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3.酸: 4.碱: 5.盐: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单质+单质→化合物 Mg + O 2 —— P + O 2—— ⑵单质+化合物→化合物 C + CO 2 —— ⑶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 CaO + H 2O —— CuSO 4 + H 2O —— 2)分解反应:(有单质时化合价改变) ⑴氧化物分解 H 2O —— HgO —— ⑵酸分解 H 2CO 3 —— ⑶盐分解 KMnO 4 —— KClO 3 —— CaCO 3 —— CuSO 4·5H 2O —— 3)置换反应:(化合价一定改变) ⑴金属+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Fe + HCl — Al + H 2SO 4 — ⑵金属+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Fe + CuSO 4 — Cu + AgNO 3 — ⑶金属氧化物+H 2(或C)→金属+水(或CO 2) CuO + H 2 — C + Fe 2O 3 —— 4)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变) ⑴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 2O 3 + HCl — CuO + H 2SO 4 — ⑵酸+碱→盐+水 NaOH + H 2SO 4 — Fe(OH)3 + HCl — ⑶酸+盐→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H 2SO 4 + BaCl 2 — HCl + CaCO 3 — ⑷碱+盐→碱+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OH)2 + Na 2CO 3 — NaOH + FeCl 3 — ⑸盐+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CaCl 2 + K 2CO 3 — Ba(NO 3)2 + Na 2SO 4 — ※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⑴金属氧化物+CO →金属+CO 2 Fe 2O 3 + CO —— 0 +2 Fe → Fe 氧气→氧化物 金属+ 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 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碱+ 金属→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碱→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 固态非金属:C 、S 、P 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酸性 氧化物 酸 盐

最新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及答案

精品文档 酸碱盐综合训练题(一)及答案山西省怀仁四中吴兴文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 - - + + + -2-+ C.CI、NO、K、Na D.Ag、Cl、CO、K 7. (2008,山 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T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勺醋酸 A B C D X NaOH Ca(OH)2 FezQ Cu Y NaNO CaCI2 Fe CuO Z Na?SC4 CaCO FeCI2 Cu(OH)2 8. 2008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甲乙丙丁 A Na^CO HSQ Ba(OH)2 石蕊 B Ns b CO HCI Ca(OH)2 CuSQ C Na?SQ HCI Ba(OH)2 石蕊 D HCI Ns b CO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B.硝铵C.硫铵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I、Ba (NO)2、 CuSQ、N Q SQ、NazCQ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 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 X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1 / 2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 2O 2Fe(OH)3 ΔFe 2O 3+3H 2O ②常见沉淀:AgCl ↓ BaSO 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 3↓ CaCO 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中考化学酸碱盐实验探究典型真题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例1: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这种工业成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 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可能有少量的氯化钠没有反应(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你认为他的观点不正确(填 或“不正确”).[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解:设 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AgNO3=AgCl↓+NaNO3 106 44 58.5 143.5 x 0.22g y 2.87g x=0.53g ,y=1.17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91.5%,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没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洗涤(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图示进行模拟炼铜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红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无色气体A一定是CO2,因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认为红色固体B一定是Cu。 交流与讨论:丙认为甲的猜想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A除含CO2外,可能含CO,理由是。

酸碱盐的基础练习题

、选择题 1、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 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 、氧化物 B 、混合物 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 ) C 、金属单质 酸碱盐化肥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不是碱 B 、食盐不是盐 C 、火碱不是碱 D 、盐酸不是酸 3、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 、水银Ag B 、纯碱NaHCO 3 ) C 、酒精CH 4 D 、烧碱NaOH 4、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C 、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含锌) 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D 、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5、右图是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A 、氮肥 B 、磷肥 该化肥属于( C 、钾肥 ) D 、复合肥料 6、配制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要用到 A 、复合肥料 B 、磷肥 KNO 3做肥料, C 、钾肥 化肥KNO 3是一种( D 、氮肥 7、某学习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家乡农业生产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A 、 要加大灌溉用水的管理力度,防止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B 、 禁止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应该将其回收用于制沼气 C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应同时施加碳铵( NH 4HCO 3)以提高土壤肥力 D 、 要综合利用农家肥和化肥,重视在增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化肥 &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 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NH 4CI 与KCl :观察外观 B 、NH 4HCO 3与KCl :加水 C 、K 2SO 4与Ca 3( PO 4)2 :闻气味 D 、(NH 4)2SO 4与K 2SO 4 :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在水中都不能溶解的一组是( ) A 、MgCl 2、Ca (NO 3)2、BaCO 3 B 、AgCl 、BaSO 4、Na 2CO 3 若食用这样的 D 、盐

(完整)初三化学试题:酸碱盐综合测试试卷以及答案

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1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CO 例外)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中考酸碱盐实验探究题汇总

中考酸碱盐实验探究试题汇总 1.((6分)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 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4)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 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 氧化钾。 (1)酚酞溶液(2)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或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只有CaCO3;或加同学的实验设计错误,CaCO3为生成物一定有不用证明,应该证明有无Ca(OH)2 (3)丁 (4)KOH为(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有,而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 的饱和溶液,所以一定有Ca(OH)2 (5) K2CO3+ Ca(OH)2=CaCO3↓+2KOH 2.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 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及答案

酸碱盐综合训练题(一)及答案山西省怀仁四中吴兴文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 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C、精制精盐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 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 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 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C.一定含有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 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11.(2009,锦州)将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 钠 X Y Z 1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酸碱盐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 表1 A. 酸奶 B. 鸡蛋清 C. 牙育 D. 肥皂水 2. (福州)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3. (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的溶液显酸性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4. (重庆A卷) 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 (重庆B卷) 某同学用pH 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 ,实验过程中pH 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6. (宜宾)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7. (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8.(张掖)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9. (南京)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10. (宜昌) 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 (雅安) 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 近似为:西瓜汁5.8、苹果汁3.1 、泡菜3.4、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 B .泡菜 C .西瓜汁 D .鸡蛋清 12. (广东)根据”题5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 分子在运动 C.Y 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 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13. (广东)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 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 B.杨梅 C.栗子 D.菠萝 14(北京)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大理石 15.(北京)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 ,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液体肥皂()9.510.5- B .菠萝汁()3.3 5.2- C .柠檬汁 ()2.0 3.0- D .酱油 ()4.0 5.0- 16.(2015?德阳)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Zn(NO3)2B.CuSO4 C.FeCl3 D.Al2(SO4)3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应排除。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 (1)+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a是硝酸,e是硝酸钡 C.a是硝酸,e是盐酸 D.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 分析:此题用类推法分析。已知a、b、c、d、e都是化合物,因而三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可以发生。从第(3)个方程式可推知,e中有氯离子,c中有NO3-,从第(2)个方程式可知c中 的阳离子是Ba2+,c中的阳离子必定和作用生成不溶性的BaSO4沉淀,所以c为Ba(NO3)2,d和a是BaSO4、HNO3。而(3)中的e则为BaCl2,从第(1)个方程式可知,能生成Ba(NO3)2和水,即盐和水的反应物定是酸和碱,所以a是HNO3,b是Ba(OH)2, A答案正确。 例4. A、B、C、D四种物质符合下列反应关系: (1)B+H2 = 单质A+H2O (2)B+H2SO4 = C+ H2O (3)C+NaOH = 蓝色↓D+Na2SO4 试判断出它们的物质名称:A ;B ;C ;D ;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3)中的蓝色沉淀D,从物质在水中呈现出沉淀的颜色可知D 为氢氧化铜,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推断出C是硫酸铜,然后顺藤摸瓜,推出(2)中的B 物质中一定含有铜元素,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定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D 已是氢氧化铜,所以B肯定是氧化铜,则(1)中还原出的A是铜。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 A—铜;B—氧化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 例5.有A、B、C、D、E五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各瓶可能是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溶液中的一种,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和答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综合练习题(一)和答案酸碱盐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 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2.下列一些化学常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叙 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摄入食盐5g左右 B.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 C.当空气中的二气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 D.通常的食醋中约有3%-5%的醋酸 3.(2009,佛山)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 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 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C、精制精盐D、生产尿素 5.(2007,烟台)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 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 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 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6.(2009,四川)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 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 B.Na+、Cl-、OH-、Al3+ C.Cl-、NO3-、K+、Na+ D.Ag+、Cl-、CO32-、K+ 7.(2008,山东)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 B C D X NaOH Ca(OH)2Fe2O3Cu Y NaNO3CaCl2Fe CuO Z Na2SO4CaCO3FeCl2Cu(OH)2 8.(2008,乐山)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甲乙丙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9.(2010,桂林)下列化肥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的是()A.碳铵 B.硝铵 C.硫铵 D.硫酸钾 10.(2008,咸宁)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 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C.一定含有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 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 Na2CO3、CuSO4 11.(2009,锦州)将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 钠 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X Y Z

中考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题5常见的酸碱盐部分的实验题类型

中考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题 5——常见的酸、碱、盐部分的实验题类型 一. 重点、难点 1. 掌握常见的酸、碱、盐部分的实验题类型 2. 掌握综合实验题中所综合的各种类型题的知识点分析。 二. 具体内容 (一)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 1. 常见离子的鉴定 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 2. 固体药品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样;配溶液;取部分溶液实验;现象;结论 3. 常见气体的鉴定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4. 常见离子的鉴别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钠离子和钙离 子 5. 常见气体的鉴别 CO 、H 2、CH 4;CO 、CO 2;H 2、H 2O ;H 2、CO 6. 物质鉴别的基本原理及和鉴定的区别 7.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1)过滤法 (2)蒸发法 (3)结晶法 (4)沉淀法 (5)气化法 (6)转化法 (7)溶解法 (8)吸收法 (二)课本上的重点实验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 燃烧的条件 3. 分子的运动 4. 水的组成 5.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 [例 1] 现用 Na 2SO 4、NaCl 、NaOH 三种试剂,将 NaNO 3 溶液中含有的 AgNO 3、Ba ( NO 3 ) 2 、 Cu ( NO 3 ) 2 依次除去,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 ) A. NaCl 、NaOH 、Na 2SO 4 B. NaOH 、Na 2SO 4 、NaCl C. Na 2SO 4 、NaCl 、NaOH D. NaCl 、Na 2SO 4 、NaOH

中考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的酸和碱 注: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 (1)浓盐酸的挥发性: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挥发性越强。 雾是小液滴,烟是固体小颗粒,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HCl)气体与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不是白烟。 (2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物)、腐蚀性(化)、脱水性(化,是腐蚀性的一种) (4)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绝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因为浓硫酸密度比水大,而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浮在浓硫酸之上,造成局部沸腾。 (5)其他常见的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 2.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 +

(1)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熟石灰、烧碱: ①石灰石→生石灰:↑+23 CO CaO CaCO 高温 ②生石灰→熟石灰:CaO + H 2O = Ca(OH)2,放出大量的热 ③纯碱→烧碱:Na 2CO 3 + Ca(OH)2 = CaCO 3↓ + 2NaOH (2)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 )、氨水(NH 3·H 2O ) 4.碱的化学性质(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注:并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如H 2O 、CO 。

5.浓硫酸、氢氧化钠事故的处理: (1)浓硫酸: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氢氧化钠: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6.常见的干燥剂: (1)浓硫酸:因能与NH 3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NH 3 (2)氢氧化钠固体:因能与CO 2、SO 2等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CO 2、SO 2 (3)生石灰:吸收水分,食品的干燥剂,CaO + H 2O = Ca(OH)2 (4)铁粉:吸收氧气、水蒸气,抗氧化剂,食品的保鲜剂 7.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1)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2)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8.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NaOH + HCl = NaCl + H 2O 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在NaOH 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证明NaOH 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中和反应关键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以上反应虽然有盐和水生成,但都不是中和反应。 所以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9.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二、酸碱性和酸碱度 1.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注意:呈酸性不等于一定是酸、呈碱性不等于一定是碱。如纯碱不是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pH>7。 2.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 表示,范围:0~14。 (1)pH = 7 时,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pH < 7 时,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越接近7,酸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pH > 7 时,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越接近7,碱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 酸性氧化物 +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