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艺术鉴赏

第十七章 艺术鉴赏
第十七章 艺术鉴赏

第十七章艺术鉴赏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内涵

一、艺术鉴赏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艺术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所谓艺术接受环节,即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传播,到达接受者手中,供艺术接受者消费。艺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消费方式主要分为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两种。艺术鉴赏,也称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批评,则是在艺术欣赏基础之上的升华。关于艺术欣赏与批评之间的区别,我们将在下一章详细论述。总之,在艺术的消费活动中,艺术鉴赏是基础性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接受方式。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或消费都属于艺术鉴赏,因此,许多艺术批评家笔下的艺术接受或消费也大多是专指艺术鉴赏。

关于艺术欣赏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通常都是这样认为:艺术鉴赏是艺术创作乃至艺术传播的最终目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的产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供人观赏和寻求思想情感的交流。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观赏和交流,艺术作品的潜在价值才能够得以兑现为现实价值,完成其社会化进程。艺术鉴赏其实就是艺术作品的意义实现活动,缺少了它,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其完整性和独立性。言外之意,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的起点,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终点。艺术生产创造了艺术欣赏的对象,规定了艺术消费的方式。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的动力。以艺术欣赏为代表的艺术消费实现了艺术生产的目的,表现了艺术生产的价值,完成了艺术生产的任务。

这样认识艺术欣赏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欣赏同时也是艺术活动的起点。它并不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①就像艺术“接受”这个字眼通常会带来的误解——艺术家是掌握话语主动权的人,接受者是沉默的被动的听话人,艺术理论家豪泽尔谈到:“艺术家服务的对象不是被动的、缄默的听众或观众,而是对话中的伙伴。”②“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一个是主动的主体,一个是被动的客体,而应该说传、受双方都是主动的。”③

对艺术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地位的揭示,最为突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西方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强调读者(接受者)在艺术活动中是一种历史的能动创造力量。他们提出一种“潜在的读者”的观念,即艺术家在创作构思和文本表达过程中,预先设计的为了作品理解和创作意向的现实化所必需的读者。有论者这样描述这一境况:当作家坐在一张白纸面前写作的时候,他(读者)的影子俯身站在作家的背后,甚至当作家不愿意意识到影子存在的时候,影子也还是站在他的背后。这个读者在那张白纸上打上他那看不见的磨灭不掉的标记,写上证明他的好奇心的证词,写上证明有一天他想拿起写完的作品先睹为快的难于表达的愿望的证词。唐代诗人白居易心中的“潜在的读者”就是平民百姓,因而他的诗首先念给民间老妪听,诗歌平易浅显、讽咏时事。鲁迅写小说为的是“聊以慰藉那在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第135页,居延安译编,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③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第137页,居延安译编,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以及毁灭“铁屋”的“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因此小说风格冷峻、悲怆、荒诞。

接受美学甚至认为艺术家创作的成果不叫艺术作品,叫做“本文”,它仅仅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只有接受者把这个召唤结构的空白填补起来,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接受者对“本文”的空白的填补,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实现。“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开放的、变化的,是接受者对“本文”的永无止境的阐释过程,是艺术家与接受者共同创作的成果。艺术家与接受者并无本质的区别,接受者不仅仅是鉴赏者、批评者,而且也是艺术家。

接受美学对读者地位的强调不无偏激之处,比如对读者在审美生成过程中的过分重视以至于忽略了文本本身审美属性之优劣在其中的意义。但它的确非常鲜明地指出艺术欣赏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艺术鉴赏活动的特点

艺术鉴赏作为特殊的精神消费活动,有如下主要的几个特点:

首先,艺术鉴赏活动的进行以对主体的审美能力要求为实施前提。

艺术鉴赏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但是作品之所以能够被欣赏,也是因为鉴赏者具备了相应的主观条件的缘故。艺术鉴赏活动是作品作用于鉴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鉴赏者对于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的过程。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要求鉴赏者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能力。马克思曾经指出:“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眼睛对对象的感受与耳朵不同,而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只有音乐才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①一件遥远时代的精美的青铜祭器,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它只是作为研究上古礼制文化的历史文物而存在;对于古董商而言,它只是一件能带来巨大财富的奇货可居的商品;对于科学家来说,它是研究铸造材料和工艺的实验品;只有具有艺术修养的鉴赏者,才会把它视为精妙绝伦的艺术品。众多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生前寂寞,在他们死后才得到赞扬和推崇,如荷兰画家凡高、法国文学家司汤达等。这常常是因为艺术家在世的时候,由于种种社会历史的原因,接受者的审美水准还达不到能够理解他们的作品的程度。由于艺术种类多样化的客观原因,对于欣赏活动来说,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要求具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能力。

其次,艺术鉴赏活动具有主观差异性。艺术接受的主体由于审美兴趣、思想感情、生活经验乃至世界观的差异,对同一艺术作品作出不同的补充和发现,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这就是艺术欣赏的主观差异性。鲁迅说,看《红楼梦》这部作品,“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经,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②人们在接受过程中,总不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鉴赏,于是也就会烙上个人特定的印记;西方谚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也主要说明,在读者想象中的哈姆莱特往往各有不同。黄山谷在《书渊明诗后寄王吉老》中讲,自己在不同的时期读陶渊明的诗有不同的感受:“在血气方刚时,读此诗为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知,每观此篇,如渴饮泉,如欲寐得啜茗,如饥啖汤饼。”陈继儒《读少陵集》中说:“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说明一个人在涉世未深、意气张扬的青年时代与饱经世事的老年时期,对杜甫的诗会有不同的体味。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主观差异性并非意味着理解作品的随意性、不严肃性。它是人们从自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6-87页,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鲁迅全集》第7卷,第41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身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世界观及艺术修养等出发,对艺术作品作出创造性的感悟和理解,使艺术接受者的精神世界在欣赏过程中得到了一次对话、倾吐和升华。由于艺术鉴赏者这种创造性的感悟凭借艺术作品、在接受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而生发,与艺术创作时的创造性有差异,是在艺术创作的创造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创造,所以往往也被称之为“再创造”、“二度创作”。值得注意的是,艺术鉴赏的差异性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在主观差异性中还应该包含客观的共同性、一致性,两者是辩证的统一。这种共同性体现在艺术作品基本结构、形象、主题的规定性上。你不能从以哈姆雷特身上看出阿喀琉斯或葛朗台来标榜自己的创造性。这样的“二度创作”只是以此为借口的别有用心或哗众取宠。

再次,艺术鉴赏活动具有审美意蕴味之无穷的特点。

诗人艾略特曾感慨:“谈到像莎土比亚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也许我们永远读不出真相来;既然我们永远也读不出真相,那么不如每过一段时间便从这样儿的假相改换成那样儿的假相。”①艺术史家贡布利希说:“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过程永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有待发现。当人们站在前面去观看它们的时候,那些作品似乎一次一个面貌。它们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莫测高深,难以预言。那是他自己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有它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它自己的奇遇异闻。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没有做到这一点。”②如何理解艺术鉴赏的这种审美把握难以穷尽的特点?首先是由前面谈到的艺术鉴赏者本身整个接受视野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在面对同一艺术作品时总会产生感悟上的不断变化,“言”(艺术文本)有尽而“意”(审美主体)无穷,因此总有咀嚼不尽的感受。二来情感和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规定性。情感是丰富微妙的,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具有不可言传性。如豪泽尔所说:“艺术接受者对作品的理解问题是永远说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完全地理解或完全地误解某一科学命题,但情感是无法完全地被理解或完全地被误解的。”③形象作为艺术的基本美学结构方式,本身就具有超越逻辑思维模式的多义性、模糊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既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物化表达。因此,艺术接受最圆满的结局就是对艺术家精神的复原。艺术欣赏之是非对错的最高法官就是艺术家。鉴赏者的最佳欣赏结果就是符合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达到这个境界艺术鉴赏就一劳永逸地结束了。这种“还原主义”的鉴赏观是非常错误的。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从它的创作者那里解放出来了。应当看到,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并不比其他任何人的解释更加确实可靠。豪泽尔说:“假如对作品的解释仅仅为了指出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将是很危险的,因为这种意图不是那么容易找的,有时连作者本人也不知自己的意图是什么。”④其次,按照这样的逻辑,艺术鉴赏者将完全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而匍匐在创作者脚下,我们体验不到艺术所承诺的人生的自由与超越感。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是鉴赏主体在面对艺术客体时的能动的精神活动。这个活动中,充满了动感和复杂性,也充满了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为了有效、细致地研究这个活动,对其运动过程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艺术鉴赏的过程,在以往的不少艺术理论著述中,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开始,途经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和共鸣,最终以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为结束。应该说,这个限定确实涵盖了艺术鉴赏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但是长相伴随这个“运作”过程的缘起(或发生)和效应环节,却没能在这个限定中显示出来,这不能不说是这个限定的缺欠。由此出发,我们借鉴了现代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艺术鉴赏过程应该从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开始,途经具体运作过程,最终以接受者发生的精神和艺

①《莎士比亚评传汇编》,第1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贡布利希:《艺术发展史》,第15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③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第183页,居延安译编,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④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第135页,居延安译编,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术视野的变化(又称审美效应)为结束。这样,艺术鉴赏过程无疑被拉长了,空间被拓展了,而且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文化、社会意义。

一、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是指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欣赏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第一,文体期待。文体期待是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表明艺术鉴赏者希望看到某类艺术品应该具有的一种艺术韵味和魅力。如当艺术鉴赏者面对一部音乐作品且是中国古典式乐曲时,他就会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出发,期待着出现一种高山流水般的乐音、旋律及如诗如画的意境美;面对一幅西洋油画作品时,鉴赏者则会期待着浓烈的赋色、充满质感的形象及深邃的象征意义;同样,面对一出现实主义戏剧作品,鉴赏者也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审美期待,期待会从中看到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和精彩的人物对白、表演等。

第二,意象期待。意象期待是指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中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鉴赏者希望从初次接触的形象或情绪中,看到符合思维及生活习惯的某种典型或情绪、氛围的渲染或营造。如当看到《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的标题时,“黄河”作为一种意象就会引发我们的许多记忆和联想,使我们感觉到乐曲决不会仅仅是在歌咏黄河本身,而一定是在借咏黄河而咏以黄河为生命发源地和文明摇篮的中华民族,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审美期待。再如看到话剧《雷雨》开头的关于天气闷热的陈述和人物开了窗又关上等动作,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期待着呈现一出充满了沉闷、压抑并酝酿着反抗的戏剧作品。

第三,意蕴期待。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表明鉴赏者希望从中看到合乎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在情感、思想含蕴等。

审美期待视野,按照其鉴赏主体的状况,可分为“个人期待视野”和“集体期待视野”两大类型。“个人期待视野”是指一般的个体性欣赏者在欣赏某一具体作品过程中所拥有的期待视野;“集体期待视野”是指由众多欣赏者的“个人期待视野”累积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的社会性期待视野。“集体期待视野”是“个人期待视野”的综合和结晶,较之有更广泛的涵盖性和更深邃的洞察力,因而往往成为某一社会时期普遍的期待视野的标志,并通过一些艺术鉴赏行家和批评家体现出来。当然,无论是“个人期待视野”,还是“集体期待视野”,随着社会和个人因素的改变,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而决不是一成不变的。

影响艺术鉴赏者审美期待视野形成和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外在的社会条件、时代风尚、文化习俗、民族性格、艺术发展史等因素,还包括鉴赏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态度、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素养、生理特点、鉴赏动机、鉴赏时的情绪及心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凡一种有不同,就会带来审美期待视野的差异或改变。

审美期待视野的存在,使鉴赏者带着一双渴盼的眼睛去与艺术作品相遇、携手。这洋溢着积极参与的热情和精神的一幕,就是艺术鉴赏活动的起始期。

二、鉴赏流程

1.直觉与感知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具体运作往往先是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也就是说,对美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一定先是从其形、色、线的排列组合、明暗、

笔墨结构、布局(构图)等造型因素人手;对音乐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则从其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个别音乐要素以及由这些个别音乐要素构成的音响组合、形式结构、旋律等切入。艺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需要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它的外在形式及形象、结构,如造型艺术是通过人们的视觉而直观地获得其表征的,音乐则是通过听觉来把握其音响、旋律状态的,综合性艺术如戏剧、电影等则须动用人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共同对其状貌进行反映。但这种感知并不是对艺术作品表层属性零碎和杂乱无序的反映,尤其是知觉的作用,能够使艺术作品以一个整体的完整映象呈现在鉴赏者的大脑中。即映入鉴赏者大脑中的书法作品,决不仅仅是几个笔划或其中的某一、两个字,而一定是包含了所有的笔划及走势、文字及状貌的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只有对艺术作品有了一个完整的映象,欣赏者才有可能进一步品味、认识和理解它,从而进入鉴赏活动具体运作的下一个阶段。

2.体验与想象

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人作品规定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感知了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之后,鉴赏者就会逐渐地进入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层次,领略到其内在艺术世界的美丽。而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鉴赏者在面对某一个具体有艺术形象或某一段真切的情感表达时,会有意无意地联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或类似经历,并由此想象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罗丹在谈到自己欣赏法国凯旋门上吕德的群雕《马赛曲》,就仿佛听到了飞翔的自由之神的响彻云霄的呼唤:“武装起来,公民们!”“经她一号召,战士们纷纷前来”,其中“一个有着狮子般髭须的高卢人挥动着他的帽子,好像在向女神致敬。现在你瞧,他的小儿子要求和他同去:‘我已经够强壮了,我是一个男人,我要去打仗!’孩子紧握剑柄,好像这样说。‘来吧!’父亲说,他用骄傲的慈爱望着他的儿子”,“而一个号兵向队伍吹出激昂的号音。旗帜在大风中飘扬,枪矛一齐簇列在前面。信号已经发出,战斗已经展开了”①。雕塑是静止凝固的,而罗丹却听出了声音和动静,并且幻化出了一段情节,这全是其充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而造成的。

鉴赏者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联想和想象时,一方面根据现有艺术形象或情感表达的提示,尽可能地还原艺术家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体验;但另一方面,由于鉴赏者的审美期待视野不同,联想的内容和想象的形象势必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还原成艺术家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体验,而只能是在部分还原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变。鲁迅先生曾对此举例阐述到:“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②这种艺术形象及其它情感体验的异变,都显示了欣赏者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再创造性,无疑,这对于激活艺术作品的形象、丰富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理解与创造

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①沈琪译:《罗丹艺术论》,第46--4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②《鲁迅全集》第5卷,第43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理性因素逐渐加强,最终使艺术鉴赏的具体运作进入第三个环节——审美理解与创造。所谓审美理解,是指鉴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做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任何艺术作品,在其形式、形象、情感等的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意蕴。这种意蕴,既是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化解在作品中的结果,也是社会生活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所富含的精神价值所导致。对艺术作品的意蕴进行探究和理解,是艺术欣赏的重要内容和阶段。审美理解,不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显在主题(即艺术家灌注的创作意图及思想)进行阐释,还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潜意识”或日“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的挖掘,并作出审美判断和创新。只有这样,艺术欣赏者才能充分享受到艺术作品的意蕴美,以及丰富自身的理性世界。

然而,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理解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鉴赏者都能恰当无误地把握艺术作品的意蕴,这就出现了所谓“理解”与“误解”的问题。理解,是指鉴赏者对意蕴的阐释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意蕴及艺术价值相应;如果相悖的话,则是误解。在许多情况下,许多鉴赏者都会对艺术作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把作者赋予其中的主观意图尽可能完全地挖掘出来,甚至为此不惜气力去搜寻作者的生平状况及创作背景。但也经常有误解的现象出现,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于那位徐娘半老仍风骚的三仙姑,是持否定和讥讽态度的,但美国的许多青年读者则认为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显然与创作者的本义相牴牾,是误解。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误解都是错误的,只要鉴赏者理解的意蕴是艺术作品客观显示的,不是穿凿附会地强加上去的,就会令人信服,就是正确的“误解”。这种正确的误解对于开掘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永恒价值,显然是十分有益的。只有那些随意比附、无中生有地强加给艺术作品的误解,才是真正有害的错误的误解,这种误解极易导致对艺术的粗暴践踏和损害。在艺术鉴赏活动中,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意蕴应力求理解和正确的误解,并力避错误的误解。

鉴赏者带着审美期待进人具体的欣赏阶段,会因为期待的实现而欣悦,也会因为期待的受阻而迷惑。然而正是在这种欣悦和迷惑之间,鉴赏者的审美兴趣才会得到大大的勃发,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才会得以极大地呈现。否则,试想一下,如果鉴赏者在一部艺术作品里观赏到的全是自己意料之中的,那他一定很快会兴味索然,并由此断定作品毫无价值;但如果在一部艺术作品里,鉴赏者观赏到的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那也会因为产生一种全然陌生感或鉴赏困难而降低兴趣,从而阻碍作品价值的实现。只有既让鉴赏者感到熟悉、又在熟悉中透着陌生的艺术作品,才能使鉴赏者因旧有审美经验的重温而快适,因审美期待视野的丰富而欣慰。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适当程度的审美期待受挫,反而是实现艺术作品价值和魅力的有效手段。

三、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鉴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鉴赏的作用和目的。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十分显著的审美效应。

1.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鉴赏者忘却了自我、完全融入到作品的艺术世界之中的思想或情绪感染现象并不鲜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结尾写道:“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女的演奏使白居易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就因为白居易的宦海沉浮与琵琶女的沦落风尘有相同之处,“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产生了共鸣。正如原诗的作者自序说:“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艺术鉴赏活动之所以能够产

生共鸣效应,一方面说明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显示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内蕴触及或潜入到了欣赏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的深处。由此可见,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显示一部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往往其引起鉴赏者共鸣的程度越强烈,人数越众多,其艺术价值也就越高。当然,我们不排除确实有“曲高和寡”的现象,但如果一部作品连一个共鸣者都找不到,那定也不是什么好作品。

共鸣,在艺术鉴赏活动中还有另一重意义,那就是不同的鉴赏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及阐释。这无疑是由于人类有某些相通的或永恒的属性所致,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则恰恰能够触及或契合人类这些共有的特性,因此它往往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到广大的地域和后世,为更多的人所共鸣,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净化

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艺术鉴赏活动的第二个审美效应,是能够陶冶鉴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郭沫若在《文艺之社会使命》一文中曾谈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日本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慈门的年轻尼姑,在一群强盗来抢劫财物并把她绑在柱子上时,她唱出了一首和歌:“编织就的篱栅,/本来是难波地方的芦苇,/逾过来也是当然的道理呀,/夜里的白波。”意思是说,庵里的东西都是从外面拿来的,强盗们拿走也是当然的道理。结果,和歌中的超然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强盗们,他们不仅没有抢劫财物,还把慈门从柱子上解下来之后才散去。①这就是和歌作为艺术作品对强盗情感的净化和灵魂的陶冶作用。对此,狄德罗在其《论戏剧艺术》中也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融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所犯过的罪行表示愤慨,会对自己给人造成的痛苦感到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样性格的人表示厌恶,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我们心头的;那个坏人走出了包厢,已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②可见,艺术鉴赏活动以其特有的情感沟通方式,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心底的良知,使其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由自主地挣脱罪恶的藩篱,步向纯洁、健康、高尚的人格境界。这也正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当然,这种效果只是相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能并不奏效。

3.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艺术鉴赏活动的第三个审美效应,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艺术作品富含的意蕴美,往往促人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探寻宇宙奥妙。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的音乐意象里,就融入了人与命运殊死搏斗、个人奋斗与群众洪流汇合争得胜利的哲学思想,当人们在欣赏它时,势必会为之深深触动,从而引发出有关对时代、对人生、对个人命运的思索。这种思索的结果便会带来欣赏者更深层次的人生领悟和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提高其精神境界。

艺术鉴赏活动的三个审美效应,在具体的接受实践中,其实是无法截然区分的。鉴赏者只有在对艺术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才能净化自己的情感,深化自己的哲思;反之,如果一部艺术作品对鉴赏者的灵魂产生了触动,那一定伴随着共鸣效应,且是几经思考和领悟的结果。因此,艺术鉴赏的审美效应是多重的、复杂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多半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来实现。

①《沫若文集》第10卷,第8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②《文艺理论译丛》,第150—1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期。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让·弗朗索瓦·米勒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米勒便是其中的一位。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

艺术欣赏试题问题及答案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进行艺术欣赏考试时所用的全部问题,口试、笔试都从这里出题。 I、专题名画家类 1、达利 简述画家达利、达利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达利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达利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他在进行创作思考时,运用怎样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2、雷诺阿 简述画家雷诺阿、雷诺阿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雷诺阿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雷诺阿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他在处理光影时有什么特点? 3、莫奈 简述画家莫奈、莫奈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莫奈主要的表现内容(系列)有什么? 莫奈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画面上着重体现什么? 4、梵高 简述画家梵高、梵高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梵高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梵高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创作上他主要借鉴了那种东方艺术绘画? 5、毕加索 简述画家毕加索、毕加索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毕加索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毕加索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画面上着重体现什么? 6、康丁斯基 简述画家康丁斯基、康丁斯基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康丁斯基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康丁斯基在画面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表现? II、历史进程类 中世纪 7、中世纪的欧洲艺术主要出现在哪两个国家地域?表现形式是什么? 什么是镶嵌画?它还有什么名称?它主要反映什么内容?它在哪里最盛行?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很出众,请说出有几种主流建筑式样?(不少于三种)分别叫什么?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8、文艺复兴是存在于哪几个世纪的艺术运动?它主要主要反映什么方面的内容? 文艺复兴的中心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在那里有被人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人是谁?请列举出这三位的三幅(包括雕塑)作品,每人一幅(件)。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第五专题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性赖以构成的两块基石。 所谓“长镜头”,也就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精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的。由于它可供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纪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义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和暖昧性。 如果从电影史学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出现要早于蒙太奇。卢米埃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例如美国的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1920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使用了长达1200英尺的长镜头,把纳努克发现猎物直到制服它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且持斗的双方始终同时出现在画框内,现实时间和银幕时间相一致。由于它没有人为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所以显得更为逼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十年代以来,在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变焦距镜头和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便大大推动了长镜头的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以法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体系。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以“照相本体论”为基石的。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借助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现代艺术,是照相的延伸;它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参与创造;电影只不过是现实的摹本,没有空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 和巴赞相呼应的还有德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他认为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在这种关系思潮的鼓动下,各国许多导演都热衷于用长镜头。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导演将长镜头与蒙太奇对立起来,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 就艺术功能而言,长镜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纪实性长镜头。 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

艺术作品赏析

镇馆宝物之一《米罗的维纳斯》 《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雕像从头、肩、腰、腿到足的曲线变化使人体以无比圣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沉静的表情里有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丝毫没有俗媚和肉欲。艺术家充满深情地表现了女性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虽然米罗的维纳斯诞生已有2000多年,但站在她的面前,丝毫感觉不出她有“古董”的气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曳地的长裙自然下垂,呈现出流畅的衣褶,使女神具有一种柔和的流动感。在她面前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精神。 镇馆宝物之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想必大家都熟悉,又称《乔空达夫人》,在其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位列卢浮宫三宝之首。艺术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油画,可谓苦心经营。后来他把这幅画献给了法兰西斯一世,之后一直被保留在卢浮宫内。达·芬奇在绘画过程中一反当时肖像画华美的装饰效果,把人物性格与特质的脸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使它成为最显眼和重要的构图中心。他还认为面部表达的微妙表情中还需有活人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左右一切的力量。可以看到,夫人微微开启的双唇和嘴角的微笑,充满温情的双眸,在暗色调的衣服和幽远背景的衬托下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扶靠在椅背上交叠着的柔若无骨的双手,与端坐的人物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充满安逸祥和的气氛。画家在一个具体人物的身上创造出理想化的美,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这幅肖像画中所表现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倾向对以后的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近代肖像的技法打下了基础。 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

艺术鉴赏作业答案解析

择题(75.0分) 1. 斯在统一文字的时候,写下的《仓颉篇》,它记载在(15.0分)?A:《谏逐客书》 ?B:《汉书·艺文志》 ?C:《后汉书》 ?D:《情表》 ?正确答案:B 2. 始皇驾崩后,斯和高篡改了诏书,改立了谁为太子(15.0分)?A:扶 ?B:禅 ?C:胡亥 ?D:嬴政 ? 3. 怀瓘严谨地记载汉以来的各个书家的著作是(15.0分) ?A:《书断》 ?B:《汉书》 ?C:《后汉书》 ?D:《兰亭集序》 ?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斯的作品的是(1 5.0分) ?A:《泰山刻石》 ?B:《兰亭集序》 ?C:《谏逐客书》 ?D:《峄山刻石》

5. 据有关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泰山刻石》出自于(15.0分)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斯 ? 判断题(25.0分) 1. 由于始皇的暴政,加上政治权团里有一些像高一样阴谋家,斯在后半生的政 治生涯迷失了方向,最后走向毁灭(25.0分) ?A:正确 ?B:错误 择题(75.0分) 1. 王羲之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在书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不包括(15.0 分) ?A:给正书找到了一种快捷优美的书写形式 ?B:总结创造了行书字形的处理方式 ?C:对草书的线条处理更加精致 ?D:创造了篆书 ? 2.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民间,大家公认的“中国书法第一人”都是(15.0分)?A:斯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3. 王羲之的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15.0分)?A:《谏逐客书》 ?B:《孔侍中帖》 ?C:《兰亭集序》 ?D:《汉书》 ? 4. 据有关历史记载,王羲之是写了哪本著作来换取鹅的(1 5.0分)?A:《兰亭集序》 ?B:《孔侍中帖》 ?C:《汉书》 ?D:《黄庭经》 ? 5. 由于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巨大的贡献,它又被称为(15.0分)?A:医圣 ?B:画圣 ?C:书圣 ?D:礼圣 ? 判断题(25.0分) 1. 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政治上,王羲之都十分得志(25.0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

电影作品的四大鉴赏方法 领略内在的主旨 我们曾经说过,欣赏电影首先要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与剧中人物同悲欢,引起情感的共鸣。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拘泥在作品中而不能自拔,也就难以识得作品的真面目。因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通观全局,理解作品主旨。这在电影艺术欣赏中是至关重要的。 主旨是一切作品的最高指挥,是其灵魂所在。电影的人物、情节、细节、对话、表演、结构乃至各种表现手段都统帅于其麾下,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没有对主旨的深入理解就无法体味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失去了对主旨的依附,我们对于其他元素的理解也必然失于空泛、流于肤浅,甚至曲解原意。以影片《人生》、《廊桥遗梦》为例,它们都描写了爱情,却都不仅仅为爱情而写爱情,都在以爱情为依托,表现更深远的思想。 把握整体构架 不同的结构往往体现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的优劣对于影片的成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爱森斯坦曾说过:“如果一部影片中充满了良好的建筑材料,但却没有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整体,没有得到技术上的合理安排,那就不必指望有什么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影片正是通过结构把人物情节加以合理安排,主次分明、和谐匀称地构成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因而了解了作品的结构,我们也就能大致把握其整体的框架,进而从细处开掘,领会导演的艺术构思,理解影片的主题。 探求连接意趣 不停运动着的画面构成了电影,也造就了电影艺术得天独厚的魅力。这些画面如同散乱的珠子,需要一条隐含的“红线”将它们穿接起来形成一串精美绝伦的项链,其艺术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就要求观众能够连点成线,在变幻不定的画面中,细心寻找出贯穿前后的内在线索,对那些形式上散落的却又一脉相承,丝丝联系的情节点,加以整体把握,才能体会出导演独特的艺术匠心。 于细微之处见功夫 前面我们提到过影片的欣赏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入情入境达到“情动于中,默会于心。”这就要求欣赏者在掌握基本的电影常识的基础上,发幽探微,深入细致地感受构成电影作品的种种因素与细节,从细微之处体味出作品的内在主题,探求其对总体风格的影响与作用,从而构成对影片的整体印象。对作品细处的把握是进行欣赏的前提与基础。任何忽视细节与局部的欣赏都是不完善的,同时也难求深刻,往往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我们必须先从细处着手,把握影片的内在神韵。 第一,画面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尔雅答案

1.现代艺术导论 1. [单选题]请问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是什么? A.怀旧情结 B.新之崇拜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是() A.再现性 B.表现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泉》 B.《欧米哀尔》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 A.创新精神 B.怀旧情结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A.罗丹的《欧米哀尔》 B.范安格尔的《泉》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埃菲尔铁塔 我的答案:ACD 6.[多选题]“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我的答案:AC 2.印象主义艺术:阳光下的诗篇 1.[单选题]被誉为“印象派之父”的艺术家是() A.爱德华·马奈 B.爱德华·德加 C.克洛德·莫奈 D.雷诺阿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若一物体不吸收任何光谱色,则该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 A.灰色 B.白色 C.黑色 D.七彩色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阳光下的裸女》 C.《草地上的午餐》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3.jpg A.《印象·日出》 B.《睡莲》 C.《威尼斯大运河》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 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A.爱德华·马奈 B.埃德加·德加 C.克劳德·莫奈 D.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我的答案:B 6.[单选题] 《阳光下的裸女》的作者是谁? A.爱德华·马奈 B.雷诺阿 C.克洛德·莫奈 D.爱德华·德加 我的答案:B 7.[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莫奈的经典艺术有() A.《睡莲》 B.《鲁昂大教堂》 C.《印象·日出》 D.《福利斯·贝热尔的吧台》 我的答案:ABC 8.[多选题]促进印象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A.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B.19世纪实证主义思潮 C.前辈艺术大师对光线和色彩的实践 D.浮士绘艺术 我的答案:ABCD 3.新印象主义艺术:点上去的艺术 1.[单选题] 这件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C.《草地上的午餐》

《影视鉴赏》

校级选修课《影视鉴赏》学习要点 主讲教师: 孙景曾 1、课程性质 《影视鉴赏》是盐城工学院艺术审美类校级选修课之一。1998年秋学期首开该课程,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公共艺术主干课程。也是我校选修课特色课程。 24学时,八讲。 2、教学目的 该课采取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并把握方面的或综合的鉴赏评价作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3.教学特点 解析式――流派、类型、语言、结构、导演、表演、文化等方面鉴赏 练习式――讲理论、看作品、作练习 以下列32个学习要点解答★ 第一讲影视鉴赏绪论(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认识影视艺术的特质、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把握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了解课程学习的要求,从而有效进入课程的学习。 ★影视艺术的特质是什么? 影视是人类知道其创造日期的新艺术门类,被称为"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影视艺术是我们形象地有效地深刻地反映我们所感知和表现的主客观世界的手段载体和窗口. ★影视艺术四大特质是什么? 运动性镜头的运动、画面的连贯、时空的真实再现 造型性人与物动态形象可视,是影视叙事的最重要手段 假定性一旦假如,必有果然;同时艺术逼真来自舞美化妆表演及制作的特殊创造逼真性镜头前、画面上比真实还要真实 ★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1.生活娱乐意义 2.文化认知意义 3.艺术审美意义 4.文艺评论意义 5.思想教育意义 ★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有哪些? 层次1.艺术技巧层次 2.艺术思想层次 3.文化内涵层次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1.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自然山峦与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2.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时89年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在这里举行。湖区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间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的。平原区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规模宏大,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3.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建于明代,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西园北半部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

现代设计艺术鉴赏结课考试卷-客观题

1. 填空题(2分,共4题,每题分) (1)(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新艺术”这一名称出自于法国巴黎,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 (3)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夫在慕尼黑创办的周刊《青年》,希望德国艺术家、建筑家以杂志为中心,通过对手工艺传统的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并把新艺术成为青年风格 (4)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把他的“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做自已艺术追求的理想 2. 单选题(3分,共6题,每题分) (1)海报招贴书籍装帧等属于下面哪一类设计(A) A 视觉传达设计B产品设计C 建筑设计D规划设计 (2)奠定现代地图设计形式的设计师亨利.巴克出身于(B) A 法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3)设计史上一般把( C )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A 工业革命B埃菲尔铁塔的出现C 1851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D 汽车的出现(4)以下哪个百年瓷器品牌是英国的(B) A KPM B WEDGWOOD C 塞弗尔D梅森 (5)梵高、高更、塞尚是(B)派的代表画家 A 印象派B后印象派C立体派D达达主义 (6)1917年,哪位艺术家把一个签有“,1917”字样的小便送进了纽约的艺术展,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C) A 雷曼 B 毕加索 C 马歇尔.杜尚 D 达利 3.多选题(5分,共10题,每题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碗的出现闪耀着跨学科的创新思想,涉及到一下哪些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BCD)

A:语言学B:设计学C:材料学D:现象学 (2)红屋的设计者是(A)和(D) A 威廉.莫里斯 B 约翰.拉斯金 C 阿什比 D 菲利普.韦伯 (3)装饰艺术运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 建筑 B 家具C工业产品D 平面设计 (4)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特点表现在那几个方面:(ABCD) A 简洁的几何外形 B 强烈的装饰性 C 独特的色彩系统 D 材料的选择 (5)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家具设计师有(AB) A 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 B 艾琳.格雷 C 雷内.拉里克 D 艾米尔.德科 (6)以下哪些建筑和室内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中英国的代表作品(ABC) A伦敦克里克酒店B 伦敦斯特宫酒店C佩里瓦尔的胡佛工厂大楼D英国议会大厦 (7)下列哪些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BCD) A 马列维奇 B 蒙德里安 C 杜斯伯格 D 里特维德 (8)以不同校址为线索,历史上的包豪斯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D) A 魏玛时期B德绍时期C巴塞尔时期D 柏林时期 (9)1951年的米兰设计三年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全新的意大利设计风格,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ABCD) A 好利公司的新型打字机列西康80 B小型的手提打字机里特拉22 C 维斯帕小型摩托车D 西斯塔利亚轿车 (10)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实际因此迅速崛起,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设计师(ABD)被称为“美国工业设计四元老” A 沃尔特.提格 B 雷蒙.罗维C迈克尔.格雷夫斯D诺尔曼.贝.盖迪斯

美术鉴赏习题答案

一美术作品和艺术哲学已完成1 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传承下来。 、A?精神载体、B?语言载体、C?心理载体、D?环境载体我的答案:B 2 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 、A?威尼斯画派、B?抽象画派、C?后印象派、D?海上画派我的答案:C 3 芬奇的作品?()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A?《蒙娜丽莎》、B?《岩间圣母》C、?《最后的晚餐》D、?《埃斯泰克的海湾》 我的答案:D 4 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我的答案: 5 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我的答案: 二美术作品的展示空间已完成1 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C 我的答案: 2 俑最早的用途是()。 、A?装饰、B?陪葬、C?盛水、D?祭祀我的答案:B 3 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 A、?《丹山瀛海图》 B、?《夏山高隐图》 C、?《双松平远图》 D、?《六君子图》 D 我的答案:4 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我的答案: 5 》,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Art of China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我的答案: 三美术作品的题材与形式已完成1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A?《蒙娜丽莎》、B?梦露》《玛丽莲.、C?《毛主席去

安源》、D?《红军长征图》我的答案:C 2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 、A?The Story of Art》《、B?《中国艺术史》C、?《世界艺术简史》 D、?《Art of China》 我的答案:A 3 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绘画 、B?雕塑、C?建筑、D?行为艺术我的答案:D 4 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我的答案: 5 《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爱情经历有关。()×我的答案: 四美术鉴赏参考书目已完成1 雕塑最早产生于()。 、A?青铜时代、B?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旧石器时代D 我的答案: 2 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 、A?自然、B?美术、C?艺术、D?作品A 我的答案: 3 在中国是发行量最大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是()。 、A?《中国绘画通史》、B?《世界美术简史》、C?《中国美术简史》、D?《中国绘画三千年》我的答案:C 4 雕塑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 ×我的答案: 5 一词源于古代文言文。()“美术”×我的答案:五艺术学科框架下的美术学已完成 1 美的艺术”两大类。“在18世纪,Charles Batteaux将艺术划分为()和、A?“自然艺术”、B?“人工艺术”、C?”“实用艺术、D?“技能艺术” 我的答案:C 2 哲学家D'Alembert列举的“fine art”不包括以下哪类?() A、?雕塑 B、?建筑. 、C?诗歌、D?哲学 D 我的答案: 3 从()开始,“书画”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语。()、A?魏晋时期、B?唐代、C?宋代、D?元代C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的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影视接受的美学 ?影视接受美学广义上讲所有观众为主题的社会轰动,包括一般的―看电影‖、艺术层面的影视鉴赏以及具有社会功能的影视批评。 ?狭义上讲: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观众能动地将影视作为艺术的影视艺术鉴赏行为。 ?影视艺术诞生的短短百年时间里,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最普遍、最平常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 ?众所周知,电影的真正诞生就是以观众的出现为标志的。 ?观众是影视艺术鉴赏的主体。 ?作为影视鉴赏理论中的影视的接受美学,也就是影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又是观众伴随着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它是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间的情感对话和精神遇合。 ? ?影视艺术鉴赏的不同向度与不同层次 ?由于艺术的创作风格不同,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银(屏)幕美。大致可分为:影屏幕上的造型美和动态美,纪实美和梦幻美,凝练美和冲淡美,人情美和哲理美四大类型。 ?对于观众而言,影视艺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 ?每个读者的感觉方式与人生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当人们以各自独特的心灵去感悟艺术时,必然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 ?鉴赏主体——观众的个性心理结构决定了影视鉴赏不同取向和不同层次。 ?这里所说的个性心理结构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积淀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秉赋、兴趣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审美心理模式。 ?一个人观察、欣赏事物总是带着一定情感,怀着一定情趣,并且无形中也受到了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制约,由于情感、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不同,对事物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以及对这些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感情态度也就有了差别。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影视鉴赏的取向和层次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视艺术欣赏具有感受的直接性、生动性和广泛性。 ?影视欣赏依据影视艺术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欣赏特点。 ?影视艺术欣赏对象具有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欣赏的特点。 联想,是指审美活动中因感官接触到某一事物而引发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影视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更是利用了人类喜爱联想的天性。 接受美学-影视审美心理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联想构成了蒙太奇的 心理基础,正由于人类具有联想的心理功能,可以通过联想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领悟出内在的意蕴和哲理,才使得影视中的蒙太奇具有了神奇的魅力。 ?被称为―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觉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互为用、互换官能的感受领域。 ?想象,是指人在反映事物时,能够超越感知对象的现实存在,在记忆基础上实现表象的再现、组合和改造。 ?情感,是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艺术鉴赏作业答案

择题(75.0分) 1. 李斯在统一文字的时候,写下的《仓颉篇》,它记载在(15.0分) ?A:《谏逐客书》 ?B:《汉书·艺文志》 ?C:《后汉书》 ?D:《陈情表》 ?正确答案:B 2. 秦始皇驾崩后,李斯和赵高篡改了诏书,改立了谁为太子(15.0分) ?A:扶苏 ?B:刘禅 ?C:胡亥 ?D:嬴政 ? 3. 张怀瓘严谨地记载秦汉以来的各个书家的著作是(15.0分) ?A:《书断》 ?B:《汉书》 ?C:《后汉书》 ?D:《兰亭集序》 ?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李斯的作品的是(1 5.0分) ?A:《泰山刻石》 ?B:《兰亭集序》

?C:《谏逐客书》 ?D:《峄山刻石》 ? 5. 据有关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泰山刻石》出自于(15.0分)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李斯 ? 判断题(25.0分) 1. 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加上政治权团里有一些像赵高一样阴谋家,李斯在后半 生的政治生涯迷失了方向,最后走向毁灭(25.0分) ?A:正确 ?B:错误 择题(75.0分) 1. 王羲之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在书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不包括(15.0 分) ? A:给正书找到了一种快捷优美的书写形式 ? B:总结创造了行书字形的处理方式 ? C:对草书的线条处理更加精致 ? D:创造了篆书 ?

2.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民间,大家公认的“中国书法第一人”都是(15.0分)? A:李斯 ? B:王羲之 ? C:颜真卿 ? D:柳公权 ? 3. 王羲之的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15.0分) ? A:《谏逐客书》 ? B:《孔侍中帖》 ? C:《兰亭集序》 ? D:《汉书》 ? 4. 据有关历史记载,王羲之是写了哪本著作来换取鹅的(1 5.0分) ? A:《兰亭集序》 ? B:《孔侍中帖》 ? C:《汉书》 ? D:《黄庭经》 ? 5. 由于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巨大的贡献,它又被称为(15.0分) ? A:医圣 ? B:画圣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设计艺术鉴赏复习要点

设计艺术鉴赏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艺术鉴赏的特点 1.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a、设计与艺术紧密联系,设计逐渐成为独立学科 b、技术是一种手段与过程,而艺术不仅是一种手段与过程,还是艺术品 与艺术现象。 C、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在技术中成长,技术与艺术在不断整合。 2.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3.艺术欣赏的特点 a、形象性,是具体的,感性的。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 性的三大统一。 b、主体性,审美感受的个性差异 c、审美性,是人工创造与审美价值的双重表现 4.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a、设计艺术联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鉴赏时需要注意其功能性与美观 b、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 c、融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二、设计艺术鉴赏的方法 1.设计艺术美的特点:功能美、形式美、文化美 2.提高设计艺术鉴赏能力: a、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b、增加鉴赏的实践,不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一、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 1.设计艺术的概念 设计美术与设计艺术方面,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中或者职称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设计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创作,本身就是应用艺术品。设计艺术就是与设计相关的创造性的计划。

2.现代设计艺术的来由 a、从拉斯金到新艺术运动。拉斯金对工业产品的反思与工艺美术运动的 兴起 b、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新艺术运动 b、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号召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由德意 志制造联盟和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推动。 二、设计艺术的分类及性质 1.平面设计艺术 a、广告设计 b、包装设计 c、企业形象设计 2、现代设计艺术 a、影视设计 b、网页设计 c、个人形象设计 3、环境设计艺术 a、室内设计 b、室外设计 c、展示设计 4、工业设计 5、设计艺术的特点 a、实用经济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艺术造型性特点 d、程序性特点 e、科技性特点 f、信息传播性特点 6、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 a、功能与人的因素 b、美学因素 c、材质因素 d、经济因素 e、市场因素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1.图形 2.文字 3.色彩 4.构成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 B 非常敏感。 A.用料和工具 B. 体积和空间 C. 色彩和线条 D.形象和造型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 D 。 A. 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倚赖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护 C. 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D. 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3.“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 A 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 齐白石 B. 徐悲鸿 C. 潘天寿 D.吴昌硕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D 。 A. 江苏宜兴 B. 广东石湾 C. 山东淄博 D. 江西景德镇 5.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B 。 A.用墨 B. 用笔 C. 结构 D.章法 6.《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D 。 A.独舞 B. 双人舞 C. 群舞 D. 三人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 A 的区别。 A. 舞与诗、乐 B.乐与舞、画 C. 雕塑与诗、乐 D. 舞与诗、画8.“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 B 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A.梅兰芳 B. 程砚秋 C. 荀慧生 D. 尚小云 9.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 C 结构表现。 A. 对称 B.水平线 C. 曲线 D.斜线 10.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 D ,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A. 服装道具艺术 B.舞台的布景艺术 C. 音乐伴奏艺术 D. 演员的表演艺术11.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 C 。 A.故事 B. 人物 C. 场面 D.情境 12.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A 。 A. 全景 B.中景 C. 远景 D. 近景 13.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 C 。 A.侧光 B.顶光 C. 顺光 D. 逆光14.有“活子龙“和“活武松”之称的是演员 A 。 A. 杨小楼与盖叫天 B.盖叫天与马连良 C. 尚和玉与盖叫天 D.盖叫天与周信芳15.“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 B 手段。 A.光线表现 B. 动向表现 C.光学表现 D. 色彩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艺术门类中属于造型艺术的有CDE 。 A. 戏剧 B.戏曲 C.建筑 D.雕塑 E.绘画 2.建筑具有双重性是指DE 。 A.艺术性 B.时代性 C.民间性 D.物质性 E.精神性3.现代派油画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画家主要表现内心世界 B. 特别注意艺术形式的表现 C.共性的美的标准被个性的美感取代 D. 标新立异、流派此起彼落 4.祈年殿是祈求丰收的祭殿,它的十二根檐柱和十二根内柱象征BC 。 A.12生肖 B.12时辰 C.12个月 D.12小时 5.在戏剧艺术当中,剧本标注的“沉没”、“停顿”、“呆呆地楞在那里”等,这是AC 。 A.“静止动作” B.无话可谈 C.内心翻滚着波澜 D.“内心独白” 6.摄影艺术中,俯角拍摄比较适合于表现ABC 。 A.整体气氛 B.矛盾双方的地位 C.展示人物的地位和阵势 D.表现人物的神情 E.人物之间细腻的感情 7.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声音和画面,其中画面主要是指ABCD 。 A.环境造型 B.人物形象造型 C.人和空间的关系 D.影片整体造型

读《艺术设计鉴赏》心得

读《艺术设计鉴赏》心得 1008031001 孙茂明艺术设计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摘自《艺术设计鉴赏》 无论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学生还是一名艺术设计的学生都需要有能够感受设计之美的眼睛和理解设计美的大脑。 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可以说鉴赏是欣赏的一种升华,当然,当深入对一件作品的欣赏,则需要对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然仅是外行看热闹 罢了。 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二维的有平面广告,书籍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三维的有的手工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另还有三维空间环境设计,四维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等。虽然每个领域看似千差万别,但相互关联。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即有可能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有产品设计。如何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优与劣。是本书涉及的。但每个人都会因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经验,物质或精神需求水准等方面的因素而有不同的标准,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你在鉴赏一件作品时,常常需要根据创意者设计这件作品时的

背景,创意理念,设计表现,材料工艺,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的影响等各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深入对作品是理解。 谈到设计界的名人,二维平面设计的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陈幼坚等。服装设计的有可可夏奈尔、克里斯汀·迪奥、三宅一生等;建筑设计的有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贝聿铭等。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创意。 创意即为创作构思,它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它需要策划,经营。创意的特性是:无法预测、无法组织、无法系统化、而且绝大多数都遭遇失败。创意的基本思维方法有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对立思维等等。创意不是一个程式化、概念化的表现,而是目的性极强、较为广泛的思维活动。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必有其打动人和耐人寻味之处。 除了创意之外,一个作品还受它的实用功能,工艺技术,材料,艺术品位,社会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不仅具有实际用途,而且能满足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的要求,也就是好用,用时能产生舒适感。艺术品位指的是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底蕴。评判一件设计作品或产品艺术价值的高低,除了它美的外观使人悦目之外,再就是看其是否具备文化的内涵。很多经得起艺术标准衡量和长时间考验的作品,都具备有较高的艺术品位。社会效益是艺术设计鉴赏在信息时代特有的一个带有边缘意义、复合性的标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杠杆,它有时会与传统的艺术规律和理念相冲突,然而,艺术设计只有在真正的融入社会时,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