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银行法律风险防控新思维

大数据时代银行法律风险防控新思维
大数据时代银行法律风险防控新思维

大数据时代银行法律风险防控新思维

作者:祁燕泰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开篇写道: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和竞争法则,从经营上看能够充分挖掘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的企业将不断的壮大,而跟不上时代的企业将举步维艰。从管理上看,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利器”运用好大数据,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风控水平。银行业也应跟上这个时代,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本文将试着探讨一下在法律风险控制领域,银行可以如何应用大数据,提升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

银行传统的法律风险防控模式是,事前根据法律规定审核法律文本,找到其中的漏洞,修补文本漏洞。出现诉讼,事后的补救工作,处置风险,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制度,学习制度,贯彻执行,检查跟踪。这种执行多年、对于银行法律人员轻车熟路的法律风险防范模式其实是存在着一个漏洞,或者说存在着一个环节的缺失:如何从纸面上的法律风险防控落实到实际中的法律风险防控。

学习过法律的人都知道,法律有两种,一种叫做“纸面上的法律(law in paper)”,一种叫做“实践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说的是

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现实中指导社会运行的实际规则之间是有差别的——很多法律规定躺在纸面上,现实中无人执行;而现实中很多“习惯法”又与法律条文不太一样。其实银行的法律风险管理也是分为这两部分的一种是“纸面法律风险管理”,大部分的非诉法律事务的处理就是这种工作。银行业务相对来说较为规范和严谨,与外界发生各种法律关系都要以书面法律文件记录。银行法律人员的纸面法律风险管理就是对这类法律文件进行审查,找出其中的风险点,并提出修改的意见。这种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着眼点和目的是预先为在今后可能发生的纠纷甚至诉讼中,使本行在纸面上取得一定的法律优势,至少不能在纸面上使本行陷于不利境地。但是银行法律人员只占员工的很少一部分,银行的主体业务、绝大部分经营管理工作不是由法律人员来操作,而且合同签订后需要履行才能跟银行带来收益,而履行合同的人员也不是法律人员,其是否能理解复杂有时甚至是晦涩的法律语言写成的合同条款的约定,并按照合同条款的内容执行,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业务人员掌握法律规定,看懂并遵守合同,明白法律风险,目前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培训。但是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普法和培训的效果。首先,法律是复杂和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法律专业员工本科阶段在法学院学习四年时间(或者再加上研究生阶段三年时间)尚不能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银行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方法,更何况其他专业的毕业的员工,对法律毫无基础,经过几次普及型的培训也很难对银行业务复杂的法律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其次,现在银行员工内外部流动性均较大,尤

其是前台业务岗位人员变动较快,刚刚接受过培训的人可能很快就更换到新的岗位,而新入岗人员又不可能马上再接受一遍同样的培训,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现在的部门银行的组织结构,使得法律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分属不同“条线”,不同的管理通道和报告路径,造成法律风险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分别由不同部门分工负责,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业务部门因对法律的无知或规避自身责任的考虑将合同风险完全等同于法律风险,甚至认为一切风险都可以通过对合同“措辞”的修改而防范住,与此同时法律部门在法律审查的时候又因职责所限,难以“越界”考虑在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中的其他风险。而银行风险的出现往往是多种风险交织在一起的,例如,一些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就是内部人员内外勾结(存在道德风险)和居心不良的客户客户(存在信用风险),在市场情况不佳(存在市场风险)的时候,寻找与银行业务中存在的疏忽(操作风险),利用法律的漏洞(法律风险)来逃费银行债务。再比如,有一些银行签的的合同,条款本已对银行十分有利,但就是因为业务人员签订和履行时不尽职导致银行陷入违约的境地。有的代客户签名,导致合同不成立,有的不按时缴纳租金,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

因此,银行需要整合各种风险防范体系,打破“条线分割”,统一的、高效的,且有操作性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大数据时代为这一需求提供了可能性。

所谓“大数据”,简单的说就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可以得到的全

部数据信息。大数据具有以下的特点就是:1、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2、不是更精确,而是更混杂;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不是为什么,而是是什么)4、一切皆量化。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就是根据现有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推断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大数据应用最为有名的例子,就是Google公司通过对用户搜索记录的大数据分析成功预测了2009年美国流感流行的传播,而且具体到特定的州和地区。谷歌公司是通过用户对特定词条检索的频率和2007年、2008年美国流感病例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建立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预测出流感将从哪里传播到哪里。特定词条检索和流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Google公司也并不知道二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联系,他们只是通过算法找出了这种联系。大数据这种“由一般到一般”“由现象到现象”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看上去肤浅,却十分便于操作,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做的模式,也非常适合于内部分工高度发达,内部专业跨度大的大企业的管理。

“小数据”体系下的法律风险预警与提示往往是发生诉讼案件等法律风险后的事后分析,而且是根据“典型”个案总结出该案例中与法律法规不符之处,并指出防范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举一反三”,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再还原到现象”需要收到预警和提示的人充分理解法律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该案例中的事件和自己所操作业务的共同点和区别,才能知道自身的业务操作。所以,业务人员理解力决定了风险预警的效果。而大数据时代则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只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出市场、客户、

员工有何种变化或行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再由专业人员制定出相应对策,普通员工按照对策行事就是了。这样既大大缩短了管理的链条和反应时间,又使得管理层的决策可以直接转化为员工的行动,减少因员工对规章制度学习不足和理解不到位造成的执行力不足问题。从防范法律风险角度讲,在大数据下,我们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公共领域获取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各种行为数据和已经发生过的各种风险,并通过编制一定的算法,找出其中的关联关系,在防范风险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客户容易违约,什么样的客户守信用,什么样的客户真的有信用需求,而什么样的客户利用银行资金进行高风险的活动等等。

在这种体系下,法律人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法律部门作为银行整体处理大数据和应用大数据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法律上的线索和支持。比如说为数据采集合法性提供意见,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防范风险的措施提出法律上的意见。法律人员做对行为预测的判别,提出哪些行为存在风险,并预先防范。通过“大数据”分析,直接发现某些业务行为和某些法律风险的相关关系,对相关度高的行为直接予以禁止。反过来将避免法律风险的行为直接写入操作手册。业务人员可以不问为什么,只问做什么,避免业务人员的理解力影响法律风险防范。拿租房为例,如果大数据分析出某种现象下,房东容易提出解除租赁合同,在出现此种情况时,法律人员,就可以预先提示下属机构及时、完全履行租赁合同的约定,避免房东找到解除合同的借口。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必将发生改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条线部门分割管理的经营模式与互联网金融以迎合客户习惯中中心、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竞争中已经处于下风,传统银行业必须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向互联网金融的管理模式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以大数据分析客户习惯,跟上时代的步伐。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自08年后全球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深远。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严重冲击,往往表现为引发法律风险。今年5月份,国资委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中央企业注意七大法律风险,积极谋划应对危机的对策措施。包括:①市场需求萎缩、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违约风险;②行业整合、企业并购中尽职调查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③“走出去”投资并购时境外法律环境发生变化的风险;④有关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滥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风险;⑤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工程款拖欠风险;⑥妥善处理劳动用工涉及劳动合同的风险;⑦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提前引爆的风险。由此可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的预警机制和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企业转“危”为“机”,提升自身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概述 (一)银行的业务种类 银行按照大的结构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业务。 1. 资产类业务主要有各项贷款包括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贷款、小额质押贷款、消费贷款、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委托放款等。 2. 负债类业务主要有各项存款包括对公存款、储蓄存款、同业存款。 3. 中间业务包括结算类、代理类、信息咨询类以及其他类等。 (二)各业务种类的主要法律风险 1. 资产类业务主要法律风险 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主体资格:需特别注意一些特别主体不能充当保证人:包括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保证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另外,公司担当保证人需依照公司章程规定,取得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生效要件及合同效力:(债权与物权区分原则)合同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对于物权的变动,法律规定需要登记或交付的,自登记或交付之日起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需特别注意无效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可撤销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 行使担保物权的期限: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两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物权法对抵押权的行使期限作了修订,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务诉讼时效期内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

银行账户管理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银行账户管理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法律风险: 从银行账户管理来看,企业通常面临的风险有: (1)银行账户设立及使用风险 企业有可能因银行账户设立及使用不符合法律规定而遭受外部处罚;未经适当授权批准私自设立、变更或撤销银行账户,或违反公司规定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引发相关民事责任并因账户管理混乱造成资金截留引致资金安全风险。 (2)未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财务会计基本准则引发资金安全风险 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或串通舞弊,加上缺乏内控监督机制以及外部审查机制,导致银行存款被截留或被挪用;经由一人全程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银行预留印鉴、网上银行多个密钥均由一人保管、网上银行业务交易的执行与审核授权未分开操作,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可能导致伪造银行对账单、挪用公司资金。 (3)授权以及核对风险 银行账户资金支付没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或审批不当,导致公司资金流失,每月未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余额并及时调整未达账项,导致银行存款账实不符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江成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提供如下防范措施: 银行账户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以及投融资活动都至关重要,为了防范银行账户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1)严格银行账户开立程序。 (2)对于已开设未使用或长期不使用的账户应及时作出销户处理。 (3)加强《银行开户许可证》管理。对开户许可证,建议由财务主管保管,办理开户时办理借出手续并登记使用情况,开户完毕后及时归还。 (4)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管理。 (5)在具体的内控设计和执行中,企业容易忽视“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简单道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1、在行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 险的管理丄作。2、拟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经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检讨和修订,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业务单位制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指引进行检查,对其中不符合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规定的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修订。 3、制定、跟踪并完善全行性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信贷决 策规则和流程,拟订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4、负责全行信贷产品管理的调研、审批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5>负责对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考核与业务指导,负责对分(支)行信 贷业务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负责对分(支)行放款审核中心的管理丄作,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查和管理匸作。6、负责对总行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处及风险经理在整体职责履行方面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参与授信管理处负责人及风险经理的选聘工作。 7、负责对信贷审批工作的后评价。 8、编制、汇总各类风险管理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向行长办公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提供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及其他单位所要求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负责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预警委员会安排的日常工作。 9、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包括测量组合的风险;对行业、目标客户、现有客户等进行研究,编制研究报告,拟定我行信贷组合战略方案;分析信贷组合绩效。

10、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定价模型,负责CECM系统和个贷系统管理。11、负责统筹对零售授信管理中心和实施正式方案分行的对公授信管理中心的管理。12、负责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信贷人员的准入与资格认证制度。 说明: 1 1、法律合规部已不再作为我部二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其负责全行合规性风险的管理丄作,故以上职责中合规性风险管理(第1条)不再为我部职责。 2、根据行办会相关决议,授信后管理职责山公司部调整到风险管理部,根据新分工以上第6条调整为: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分行的授信后管理工作,负责向银行管理层及时汇报全行授信后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发现的各种问题。 总行风险管理部处室职能划分 综合规划处职责: 负责协助总经理室草拟全部的工作总结及规划,监督全部工作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执行情况;全行风险管理机构的考核和人员的管理;总行风险报告的草拟和意见反馈,全行风险报告体系的管理工作;全行的拨备预算、记帐等相关管理工作;按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存贷款、不良贷款等报告;本部门的行政事务。 风险政策处职责: 依据莆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负责组织草拟及维护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审核各部门提交的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相关文件; 根据风险核准制进行新产品的风险审核;全行操作风险的统筹组织。 风险监控处职责:

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一)

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一) 自从1995年美国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在世界上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在世界范围内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蓬勃发展并壮大起来。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使得网络银行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具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长远来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普遍认为,网络银行不仅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竞争的主要领域。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银行也不例外。由于网络银行所依托的载体——网络,具有虚拟性、快捷性、无国界性等特征,加之网络的发展还会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网络银行在其运行过程中,还会遇到传统银行所不具有的特殊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对网络银行的冲击更为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网络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防范与监管网络银行运营中的各种风险成为保障网络银行安全运营的首要任务。 巴塞尔委员会1998年颁布的《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业务的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forElectronicBankingandElectronicMoneyActivities>)中将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分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跨国风险等。笔者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运行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尝试探寻其防范对策,以期为网络银行的运营构建一个安全的外部法律环境。 一、网络银行法律风险的成因 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违法或因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而导致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网络银行机构及其客户违反或不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现行的关于网络银行方面法律的缺位或不严谨而造成的风险。 网络银行法律风险的成因,首先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所导致的。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原先可能需要有双方当事人在场的交易行为,现在都是在单独一人的环境下做出的。一方面,个体在单独的环境下,容易放纵其个人行为而放松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另一方面,单一个体的行为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约束环境,也即失去了道德谴责的公众部分,使人们的外部约束底线更低。加之,在网络发展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抱着一种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更加重了对自我行为的放纵程度。在这种条件下,一些在非网络环境下不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也有可能变成现实。 其次,在网络环境下,网络银行没有实体办公地点,银行与客户间也就不会有面对面的交流,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网络的传输来完成。网络的技术性使传统银行方面的法律面临新的挑战。当交易双方的交易形式以网络为载体的时候,就会面临如何确认合同是否成立、签约时间、签约地点以及证据的保存与获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再次,网络银行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发展还不够完备。现在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没遇到的问题也可能随时出现。在这种情形下,就产生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法律追求稳定的特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法律不可能朝令夕改,而网络银行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又希望法律给予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法。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有一些问题现行法律还没有做出回应;有一些问题由于其新颖性,法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回应方式;还有一些问题,虽然法律已经做出规定,但由于问题的新形态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法律规定明显不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导致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原因。

信用社银行理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

信用社(银行)理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本联社)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理事会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策职能,增强本联社风险防范意识,夯实风险控制基础,提高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和本联社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就是要树立以风险控制为前提的经营工作理念,坚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化解与控制机制,实现本联社的健康高效稳步发展。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三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理事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协助理事会工作,对理事会负责。主要负责审议本联社风险控制战略,对本联社的各项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对信贷资产、风险投资等风险敏感度较高的项目实时监控,并及时、准确的报告理事会。 第四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理事会的授权开展工作,向理事会报告工作,为理事会风险决策提供主要依据,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1、审议本联社整体风险控制战略(包括风险战略目标、信贷风险控制策略、市场风险控制策略等),力求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平稳统一,供理事会决策;

2、审议本联社年度风险管理目标计划,重点指导和监督风险管理目标计划的实施和年度计划的重大调整,提出建议或意见供理事会决策; 3、审议信贷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评估信贷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的效力,修订有关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管理规定,并就此提出建议依据,供理事会讨论决定; 4、监督并检查本联社风险管理的工作及调查有可能出现风险的经营活动; 5、听取本联社相关风险控制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将汇报内容及相应评价报告理事会; 6、对内部稽核部门工作程序和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7、理事会授权的其他风险决策事项。 第三章议事规则 第五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通过委员会会议的形式开展活动。 第六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三人,设主任委员一人,委员二人。主任委员从本联社理事中产生,主任委员及委员由理事长提名并经理事会通过。 第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时间及地点由主任委员确定,会议议题由委员会提出,经理事会或理事长同意后确定,并于会议召开前七日通知全体委员。 第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参加人员为全体委员。根据需

银行信贷法律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课程背景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扩展迅猛,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法律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充分认识法律风险,并切实有效防范,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培训对象 分支行行长副行长、网点负责人、信贷部、风险管理部高级职员等 课程目标 首先要强化受训学员法律意识,了解商业银行常见的信贷法律风险种类和防范措施。指导其建立规范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依法规范信贷经营行为,防止违法违规性的发生。 培训时间:两天 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借款合同的七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风险一:借款人的主体资质不合格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风险二:合同要素不齐全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风险三:客户房屋产权抵押风险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风险四:实际放款时间在约定放款时间不一致风险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风险五: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补救措施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风险七:放款之后怠于收款的诉讼时效风险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防范措施 第二部分担保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保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风险一:担保人虚假证明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二:企业互保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三:保证人对对外担保有限制性规定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四:向保证人主张权利超过了保证期间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五:保证人依法不承担保证责任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二、抵押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风险一:将依法不能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 风险二:未办理抵押登记的风险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三:以难以变现的财产进行抵押风险 风险四:抵押物评估失真引发的风险 风险五:抵押物价值低于抵押债权 1、案例分析 2、防范措施 风险六:以他人财产抵押或以权属有争议的财产抵押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大纲》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第一讲:银行柜面业务及中后台法律风险防范 一、存款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及司法审判规则 案例分析:银行私自划扣储户资金抹账,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案例分析:私自揽存谁担责?——合同主体与表见代理 二、取款业务风险点和管理 1. 代理取款法律风险及管理 案例分析:代理取款案的思考 2. 继承取款法律风险及管理 案例分析:继承取款操作法律风险案 三、银行账户开立与注销主要风险点 案例分析:开户申请资料审核不严被起诉 四、挂失业务风险点及管理 案例分析:挂失操作不合规引起的一起法律纠纷 第二讲: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一、银行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贷款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怎么办? 1. 为什么不还,有哪些风险因素 1)还款意愿 2)还款能力 2. 为什么会发生诉讼,非诉清收效果如何? 3. 诉讼能打得赢吗,有哪些风险因素? 1)合同效力 2)有无证据 3)证据效力 4)诉讼时 5)担保期间 4. 打赢诉讼能拿到钱吗,有哪些风险因素? 1)有无财产可供执行

2)担保权与其它权利是否冲突 3)有无行使合同权利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兵法实战策略 1. 以终为始 2. 以战止战 三、与贷款流程相对应的合同各环节的法律风险点 1. 合同的签订、成立和生效 1)贷前调查的尽职性要求——交叉验证 2)贷中审查的合规风险——贷款通则及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3)贷款发放的合规性要求——自主支付与受托支付 2. 借款及担保合同法律主体的审查 案例分析:张冠李戴太奇葩,贷款难收尝苦果 案例分析:私营机构能做担保人吗? 案例分析:夫妻一方借款或担保,能否推定为共同债务或担保?——最高法院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 3. 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的效力认定 案例分析: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一定无效吗? 案例分析:保证合同无效,责任如何承担? 4. 合同的权利义务——合同约定的风险提示——风险防范必须想在前头,以终为始! 5. 格式合同的风险点——不利解释规则和免责无效规则、提示注意义务 案例分析:各地法院生效判决对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规则 6. 借新还旧和贷款展期的法律风险 7. 合同约定、担保责任及手续办理的法律风险控制 案例分析:借新还旧,想说爱你不容易! 8. 合同中担保权实现顺序的法律风险——提前约定是关键,如何约定才有效? 案例分析:人保物保“两碗饭”,想吃哪碗吃哪碗? 9. 抵押权与其它权利的冲突风险与防范 案例分析:抵押VS租赁,谁会赢? 问题讨论: 1)法律对租赁权有何特殊规定? 2)抵押权和租赁权谁优先?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实务》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实务 课程背景: 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和企业法人,其经营行为、交易行为和管理行为始终会涉及诸多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问题。特别是当前银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迅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纷繁复杂,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对银行来说,这些法律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否则,将会导致法律风险,给银行造成财务损失和信誉损失。 因此,如何正确妥善地处理银行经营管理中面对的法律问题,有效识别和控制法律风险,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在创新与改革中持续、稳健地发展,这些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课程收益: 课程所涉法规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以及最高法院的众多司法解释和人总行和总行的一些规章和规定,学好这些法律法规对开展银行的信贷业务,预防纠纷,清收债权,保障效益,维护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银行法律风险的全貌 ●掌握银行信贷业务所涉及的关键法律风险及防范实务 ●银行如何应对防范企业破产中的法律风险 ●银行如何规避债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来自银行法律风险大量一线案例,针对性强 ●以典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学员在寓教于乐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并能学以致用 课程时间:1天-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法律合规部、资产风险部、支行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信贷员 课程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享+问题思考+总结提炼 课程大纲 第一讲:银行法律风险的定义、类别、含义与监管体制

一、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法律风险 1. 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 2. 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全面覆盖 3. 银行法律风险的定义 二、银行法律风险的含义 1.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 2. 法律风险的分布非常广泛 3. 法律风险是一种需要计提资本的风险 三、银行法律风险的监管组织结构及其完善 1. 管理法律风险的组织结构 2. 专门的法律合规部门 3. 目前法律风险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四、法律风险的管理程序 1. 识别法律风险 2. 评估法律风险 3. 监测法律风险 4. 控制和缓释法律风险 五、完善法律风险监控体系,防范法律风险 1. 培养全员法律风险意识,建立法律风险意识文化 2. 制度层面完善授权等内控制度 3. 具体实施层面要强化法律事务部门对法律风险的管理职能 第二讲: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管理实务 一、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与职业操守 1. 建立一个中心 2. 树立两种意识 3. 培养三种能力 4. 修炼四种境界 5. 处理五种关系 二、信贷业务中所涉的信贷法律风险 1. 贷款合同期限表述要规范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运营与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运营与 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 伴随着信息革命向纵深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渗透入社会发展的细枝末节,大数据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并裂变式的增长。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生产能力和出口总额都位列全球首位,互联网科技也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基本普及,巨大的人口基数演化为互联网用户推进了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繁荣,民众生活的点滴都被数据记录下来,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断提高与时代相适应的竞争能力,已着手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商业银行体系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断提高数据驾驭能力,努力把握市场机遇,推进商业银行系统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的概念大体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但被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并综合应用在各类市场是在2010年以后。

我国大数据运用起步较早,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积累和建设,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部分商业银行以高度的市场敏锐感,先知先觉,早于政府文件之前就对大数据加以应用和研究,经过数据的逐年积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建立了海量数据库,包含海量的客户数据、交易痕迹数据、经济发展信息数据、客户流失预兆数据等,商业银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行业。商业银行把利用好大数据,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作为换挡升级的重要依托,对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内部管理变革、开拓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提升战略决策高度、做好风控管理和降低运营成本等工作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的特点 信息革命以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形态已经进入普适计算阶段,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媒体、新概念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网络购物、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商务、AI技术、AR技术、智能交通、智能学习、共享分享等技术已在社会运行中被广泛使用,这些活动所留存的

商业银行经营中法律风险认识及防范

商业银行经营中法律风险认识及防范 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杨培福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风险来源日趋复杂,除传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外,法律风险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组合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其风险总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对信用、市场、操作风险均有较系统的认识和研讨,如在定量分析、内控模型设计、具体风险管理等方面均已获得了丰富结果。然而比拟之下,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实践认识则比较浮浅,实际中的防范体制构建也缺乏同一性。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散布范围广,具体原因复杂,系统性认识和防范存在一定的难度。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产生后往往带来一定损失甚至引发法律危机,因此懂得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特点并进行专门性的防范颇为重要。 一、提高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认识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是较宽泛的一个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目前并不一致,往往将违法、被诉等情况视为其主要内容,认识比较单一。商业银行法律风险贯串于商业银行的设立、经营运作以及退出市场等各个环节,并时常与信用、操作等风险交错,因此较难进行精确概括。我国银行监管管理委员会将法律风险归类于操作风险之中。因此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认识主要立足于两个基本面,一是商业银行自身行

为的正当合规以及规范性问题,二是外部法律制度、法律运作等问题。 (一) 行为违法 法律具备指引、评估、预测、强迫等功能,商业银行必须在法律认可的规模内开展各项运动,否则会遭遇否认性评判并承当相应的法律义务。因此商业银行法律风险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其自身行为的守法性。商业银行自身行为的违法性范围较为宽泛,在其成立、经营和退出过程中,商业银行(包括其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有可能违反民事、行政、刑事等各项立法,进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违法风险产生于违法行为之中,商业银行违法行为主要由以下多方面要素形成: 一是具体行为主体。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终极承担者是商业银行本身,但产生这一后果的具体行为主体却并不单一。在对外开展业务、对内管理的活动中,代表商业银行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其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受委托人等。二是主体实施的行为。具体行为包括对外宣传、合同签署、业务经营、人事管理、内部规范制定、对外帮助行为等。三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行为活动违反了民事、行政或刑事具体立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不规范行为

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风险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完善公司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风险评审制度、风险监管体系和法律保障制度,提高资产与业务风险防控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平稳健康运行,坚持以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原则,根据公司章程和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与授权下开展工作,负责公司资产、业务和管理风险识别、防范、控制、转化等工作。 第三条风险管理委员会组成应突出成员的学识水平、知识的专业性、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实际的业务经历。 第四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坚持集体审议、充分论证、独立表决的审议决策原则;追求科学缜密决策,确保业务质量,有效识别防控风险,实现预期效益的决策目标。 第二章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 第五条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在担保业务、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审监督;并具体审定以下公司业务: 1.担保类业务; 2.委托贷款等资产类业务; 3.项目融资类业务; 4.短期资金拆借类业务; 5.信息咨询、顾问、理财等中间业务;

6.其它业务。 (二)尽职评估担保业务风险,充分发表分析意见,客观公正地投票表决; (三)提出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掌握业界动态,研究银行政策,关注担保企业风险状况。 (四)董事会授权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或者审定公司业务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 第七条涉及业务核销、以物抵债、抵债物变现与报损等不良资产处置事项,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第八条超过董事会授权权限以及风险管理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上报董事会的事项,报公司董事会审定。 第九条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意见,有关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三章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第十条风险管理委员会设常务委员7人,包括以下方面人员:(一)公司总经办公室2人,总经理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总经理任第一副主任; (二)市场业务部门3人,部门经理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三)风险管理部门1人,部门经理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会议秘书1名,负责会议通知、会议资料的收集、整理、打印和分发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和委员投票统计工作等。会议秘书由风险管理部门派专职人员或派员兼职。 风险管理委员会可设候补委员1-3人。 第十一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与第一副主任由公司董事担任。

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讲稿

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讲稿银行是典型的以负债为特征的经营,盈利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在于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当今金融发展和竞争实践表明,银行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直接影响并决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各银行均把风险管理作为业务发展基础来抓。 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上述风险的控制大都要借助于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我们这次的讲课,第一、第二部分从银行操作实务的角度出发,分析银行业务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法律风险并给出如何防范的建议。第三部分通过讲述农发行今年遇到的案例,对其进行法律分析并给出这些案例对贵行今后法律工作的实务启示。 第一部分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风险一:借款人的主体资格。 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不适格,及借款人提供虚假资料的风险。 防范措施: 1、应对借款人提交的贷款资料的完整、真实进行合法合规的审查。借款人是否适格,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借款人是否正常年检,法定代表人身份的真实性,签约代表人授权的合法性。 2、深入调查借款人企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被企业虚假的财务、现金流量资料欺骗。 风险二:合同要素不齐全。 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实践中,不使用总行提供的合同,空白处填写不完整,贷款行和借款人的签章、合同签订时间不齐全在银行借款合同中有不少。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给银行日后贷款的收回埋下潜在的风险。

防范措施: 需要填写的地方不要留有空白,认真填写,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尤其注意合同双方的签字和盖章问题。单位借款人必须有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人的印章或签名。 风险三:实际放款时间与合同约定放贷时间不一致 实际放款时间在约定放款起始日前,或是在约定期间届满后放款,这样会使担保合同的担保人以银行未在约定期限放贷而不承担担保责任。 例如:最高额抵押合同约定贷款期间从2006年12月26日起至2008年12月25日止,但实际发放第一笔贷款时间为2006年12月25日,造成此笔贷款抵押无效,形成信用贷款。 防范措施: 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放款时间。 风险四:超出约定限额放款 超出限额部分因不属于合同约定的范围,担保合同对其不发生效力,该部分借款因无担保而形成信用贷款。 防范措施: 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放款金额。 风险五:集团客户贷款 从单个企业的贷款来看,可能并不大,但一笔贷款通过若干家关联企业在账面上“运作”倒来倒去便形成虚假的自有资金链,进而以“实力雄厚”套取更多的银行贷款。 防范措施: 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进行审查。审查集团客户在集团中的地位,与其他关联方之间的关联关系,对银行债权的影响程度。分析集团客户的主

银行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未来发展中的应用 第一方面:客户分析。客户分析主要分为个人客户分析和企业客户分析。个人客户分析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风险偏好等;企业客户分析包括企业的生产、流通、运营、财务、销售和客户数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等数据。比如: (1)客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数据(如光大银行建立了社交网络信息数据库)。通过打通银行内部数据和外部社会化的数据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客户拼图,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营销和管理; (2)客户在电商网站的交易数据,如建设银行则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信贷业务结合起来,阿里金融为阿里巴巴用户提供无抵押贷款,用户只需要凭借过去的信用即可; (3)企业客户的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如果银行掌握了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可以更好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发展情况,从而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状况;(4)其他有利于扩展银行对客户兴趣爱好的数据,如网络广告界目前正在兴起的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 第二方面:精准营销。 (1)实时营销。实时营销是根据客户的实时状态来进行营销,比如客户当时的所在地、客户最近一次消费等信息来有针对地进行营销(某客户刷卡采购孕妇用

品,可以通过建模推测怀孕的概率并推荐孕妇类喜欢的业务);或者将改变生活状态的事件(换工作、改变婚姻状况、置居等)视为营销机会; (2)交叉营销。即不同业务或产品的交叉推荐,如招商银行可以根据客户交易记录分析,有效地识别小微企业客户,然后用远程银行来实施交叉销售; (3)个性化推荐。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喜欢进行服务或者银行产品的个性化推荐,如根据客户的年龄、资产规模、理财偏好等,对客户群进行精准定位,分析出其潜在金融服务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 (4)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新客户获取、客户防流失和客户赢回等。如招商银行通过构建客户流失预警模型,对流失率等级前20%的客户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予以挽留,使得金卡和金葵花卡客户流失率分别降低了15个和7个百分点。 第三方面:风险管控。银行可通过企业的产、流通、销售、财务等相关信息结合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贷款风险分析,量化企业的信用额度,更有效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 第四方面:运营优化。 (1)市场和渠道分析优化。通过大数据,银行可以监控不同市场推广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推广的质量,从而进行合作渠道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可以分析哪些渠道更适合推广哪类银行产品或者服务,从而进行渠道推广策略的优化。(2)产品和服务优化:银行可以将客户行为转化为信息流,并从中分析客户的个性特征和风险偏好,更深层次地理解客户的习惯,智能化分析和预测客户需求,

银行柜面法律风险防控与突发应急预案

银行柜面法律风险防控与突发应急预案 九月下旬 临柜业务操作及风险防范讲解1天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操作风险就是法律风险。课程特点:围绕业务主线+分析风险点+案例分析+操作关注点 票据法涉及到银行柜台结算操作的全流程与各环节,业务主线+风险点+法律要点+防范措施+案例分析 一.柜台操作中的法律风险的新特点与新挑战 操作风险中法律因素的新特点: 1.网点柜台操作平台是建立在过滤“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基础之上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盈利模式。 2.银行在结算层面设计到的法律、法规与制度。 3. 贴现行是否享有票据权利,承兑行应否支付票款 4、银行对客户作出服务承诺,未实现而应负的法律效力法律风险的新挑战: 1、高息揽储,盗用客户资金 2、存单挂失止付的法律风险 3、一字之差,信用社赔款九千余元钱 4、操作案例+法律依据解读 二.零售主线业务操作流程与法律风险 常规零售柜台业务: 1、存单挂失,银行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2、虚假按揭手续,恶意套取银行资金 3、理财产品推介误导客户的法律风险 4、信用卡开卡及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5、信用卡逾期催收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法律风险 6、未能按约将信用卡送交持卡人的法律风险 点 70、案例法律风险提示: 1、存折、存单等挂失业务中的法律问题 2、继承过户问题中的法律责任等 3、假币收缴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4、夫妻、父母与子女等代理开户、代理取钱等产生的法律问题 5、社会资金协查职责 6、案例 培训时间

三、操作风险+各种突发事件的法律风险预案 操作风险: 1、人员风险因素 2、流程风险因素 3、网络系统及技术风险因素 4、外部事件风险因素 5、案例处置预案: 1、客户投诉的法律风险 2、媒体投诉的声誉风险 3、网络投诉的法律风险5、案例 四、柜台主线操作流程与法律风险 结算主线操作流程: 1、银行本票业务的风险点: 2、支票业务的风险点 3、银行汇票业务的风险点 4、汇兑业务的风险点 5、委托收款业务的风险点 6、同城票据交换清算业务 7、代收费业务 8、查询冻结扣划业务 9、案例 法律风险: 1、账户开销法律风险 2、现金存取法律风险 3、汇票遗失风险案例 4、保函业务风险 5、冻结/解冻风险 8、通知存款风险 9、保证金风险 10、纸制票据的风险防范 11、案例 五、银行网银业务与内控风险 1、公司网银+集团网银单一客户网银 集团客户网银 2、纸制票据+电子票据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2、授权审批控制 3、会计系统控制; 4、程序控制或标准化控制; 5、内部审计控制; 6、风险防范控制。 7、案例 银行网点分管行长和前台营业主任等相关人员适合对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信用社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

信用社(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理事会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策职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夯实风险控制基础,提高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和联社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就是要建立正常交易控制机制,树立以风险控制为前提的经营理念,坚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建立一套风险预警、化解和控制机制,实现联社的健康、高效、稳步发展。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三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理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协助理事会工作,对理事会负责。主要负责审议联社大额交易风险控制,对各项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对信贷资产、风险投资等风险敏感度较高的项目实时监控,并及时、准确的报告理事会。 第四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理事会的授权开展工作,向理事会报告工作,为理事会风险决策提供主要依据,其主要工作职责是:㈠研究拟定大额交易管理办法和审批程序; ㈡审查、决定理事长对主任授权以外的大额贷款和重大投资项目; ㈢对大客户的授信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授信失控;

㈣审议年度风险管理目标计划,指导和监督风险管理目标计划的实施和年度计划的重大调整; ㈤审议信贷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评估信贷和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的效力,修订有关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管理规定; ㈥监督并检查联社风险管理工作,调查有可能出现风险的经营活动; ㈦听取联社风险管理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将汇报内容及相应评价报告理事会; ㈧对内部稽核部门工作程序和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㈨理事会授权的其他风险决策事项。 第三章议事规则 第五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通过委员会会议的形式开展活动。 第六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五至七人,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各一人。主任委员从联社理事中产生,可由理事长兼任,委员由理事长提名,并经理事会通过。 监事长列席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 第七条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由主任委员决定(或副主任委员提议)可随时召开,会议时间及地点由主任委员确定。 第八条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参加人员为全体委员。根据需要,可邀请联社理事、监事、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部专家列席会议。

王军生 银行讲师《银行柜面法律风险防控与突发应急预案》

《银行柜面法律风险防控与突发应急预案》 王军生银行讲师 第一模块:柜台操作中的法律风险的新特点与新挑战 操作风险中法律因素的新特点: 1.网点柜台操作平台是建立在过滤“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基础之上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盈利模式。 2.银行在结算层面设计到的法律、法规与制度。 3.贴现行是否享有票据权利,承兑行应否支付票款 4、银行对客户作出服务承诺,未实现而应负的法律效力法律风险的新挑战: 1、高息揽储,盗用客户资金 2、存单挂失止付的法律风险 3、一字之差,信用社赔款九千余元钱 4、操作案例+法律依据解读 第二模块:零售主线业务操作流程与法律风险 常规零售柜台业务: 1、存单挂失,银行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2、虚假按揭手续,恶意套取银行资金 3、理财产品推介误导客户的法律风险 4、信用卡开卡及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5、信用卡逾期催收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法律风险 6、未能按约将信用卡送交持卡人的法律风险点 7、案例 法律风险提示:

1、存折、存单等挂失业务中的法律问题 2、助理tel: 扣扣①⑨⑤③⑨③⑧⑤⑦⑨ 2、继承过户问题中的法律责任等 3、假币收缴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4、夫妻、父母与子女等代理开户、代理取钱等产生的法律问题 5、社会资金协查职责 6、案例 第三模块:各种突发事件的法律风险预案 操作风险: 1、人员风险因素 2、流程风险因素 3、网络系统及技术风险因素 4、外部事件风险因素 5、案例 处置预案: 1、客户投诉的法律风险 2、媒体投诉的声誉风险 3、网络投诉的法律风险 5、案例 第四模块:柜台主线操作流程与法律风险 结算主线操作流程: 1、银行本票业务的风险点: 2、支票业务的风险点 3、银行汇票业务的风险点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体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体系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1.1.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 OECD认为,公司治理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 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2)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准则 ①董事会成员应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有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事务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董事会应核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行的传达贯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准则应当禁止外部交易和内部往来活动的所有腐败和贿赂行为。 ③有效的董事会应清楚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力及主要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

④董事会应确保对高级管理层是否执行董事会政策实施适当的监督。高级管理层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部门,为防治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必须对其实行有效监督。 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单位及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的有效性会保证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职能的实现。 ⑥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及其做法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文化、长期目标和战略、控制环境相一致。 ⑦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这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积极表现,否则,商业银行将很难把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对其行为和表现负责。 ⑧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架构,包括在低透明度国家或在透明度不高的架构下开展业务(了解商业银行的架构)。 (3)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 ①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②明确股东、董事、监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义务; ③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④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⑤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1.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1.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系统。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极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