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特点

中国湿地特点
中国湿地特点

中国湿地特点

简介: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

积达

面积

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

种,动物

31

有15

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GrusLeucogeranus)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 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 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 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 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

湿地公园情况简介解说

2018年湿地公园基本情况简介 一、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谷城县城以东的后湖地区。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湿地内部北河故道一线穿珠,形成了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南至南河南岸,北至北河北岸,东至汉江县界,西至二道沟堤防,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市区第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正式成立。 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有湿地面积1102公顷,湿地率51.64%,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湿地面积达湿地总面积的92.82%。现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45属、476种;野生动物185种,其中鸟类11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 二、科普宣教区简介 各位代表所在的位置是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面积197.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不足10%,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目前

仍在继续建设。 为秉承文化传承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的理念,以湿地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汉水和五谷文化特征,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科普宣教区建设,总投资2.36亿元,布局二轴、十景。即:汉水文化轴线和五谷文化轴线,汉江神韵、生命摇篮、江河之祖,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景点分别位于两条轴线之上;曲水荷香、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仙人古渡等景点沿公园水系形成一线串珠格局。 神谷天授: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风调雨顺:谷城四季分明,历来都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习惯。这组景观内设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门、日晷、二十四节气等,(这里最好能将二十四节气歌指出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以祈求风调雨顺。 生命摇篮:汉江流域,人类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江的“汉”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汉族、汉语、汉字、汉王朝、汉文化,这些词汇都源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汉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作者:shwj 出处:时间:2006-5-16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的管辖海域。其中湿地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四川若 尔盖和青藏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也有沼泽发育,山区以森林沼泽居多,平原则多为草木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其中的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以及黑龙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 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2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

“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2012年9月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为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确保《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实施该确认办法的有关情况要求如下: 一、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依照确认办法的规定办事。 二、经国家林业局授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审批,主要负责受理申报、审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为国家林业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提供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组织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的申报工作。同时,按照确认办法的要求,指导申报人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是国家林业局决定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意见为正式文件或加盖公章的文字材料。 四、根据确认办法相关规定,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委派2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供专家评审会参考。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已经颁布,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二年***月***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为规范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功能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该湿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家重要意义。 第三条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应坚持生态完整、区域典型、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形成体系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重要湿地的确认。 第二章确认标准 第五条根据湿地区位、规模、功能、属性和效益的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款标准可确认为国家重要湿地: (一)某一生物地理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或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湿地。 生物地理区划分以1998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评议时采用的中国生物地理分区为准。 典型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 代表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是所在生物地理区内优势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现状

中国湿地现状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 百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 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 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 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 的一半。 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 它们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 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沼泽边缘和 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

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 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 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 产卵提供了附着基。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 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 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 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 鹤、天鹅等。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 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 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2. 小兴安岭北坡的沾河和库尔滨河流域湿地

2018年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距微山县城中心3公里,总规划占地5万多亩,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周期6至8年。北至新湖东大堤,南到原始生态保护区和猛进渔村,西至旺湖路、爱湖码头(含爱湖三角地带),东至蒋集河。景区以新薛河为轴线,主要包含旺湖景区、新薛河景区、爱湖三角景区。又细分为以下几个景区。 1:亲水绿岛湿地景区 包括森林门户访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雕塑广场.演艺广场.咖啡屋.摄影基地.生态酒店.停车场及红色旅游码头.户外烧烤区、场地绿化.植被种植.果园.景观长廊、驳岸.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建筑小品等景观园林。 2: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 包括水质观测站、湿地研究中心、湖岸广场、浮桥、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 3:观鸟绿洲湿地景区 包括观景木栈道、观鸟亭、观鸟廊、摇橹船航道。浮动码头.特色构架等景观。 4:高楼湿地景区 包括湿地木栈道.观景塔.亲水平台.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等景观5;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 包括停车场.入口广场.水上乐园.湿地研究中心.茶室和服务设施.防浪堤岸.风力发电设施、垂钓中心.湿地花园.荷花塘.观景台.生态旅游1 区等景观。 6: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 7:天然芦苇荡景区(爱湖三角地带)

8:红荷景区 9: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 10: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 11:十字河景区 12:蒋集河景区 整个湿地公园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包括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亲水绿岛景区、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观鸟绿洲景区、红荷景区、天然芦苇荡景区、高楼湿地景区。占地约15000亩,其中陆地7500亩,水面7500亩,投资约3亿元,建设周期约3年。第二期工程包括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占地约100亩,投资3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第三期工程包括十字河景区、蒋集河生态湿地景区,占地25000亩,投资约4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微山湖湿地公园由山东微山湖湿地投资有限公司筹建。公司成立于 2009年10月21日,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及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和工艺纪念品出售,从业人员500人。微山湖湿地公园工程占地约5万亩,今年工程进度计划为:5月初开始观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的建设,7月底完成。6月初开始访客中心、广场、芦苇荡景区的建设,年底完成。到今年底,共完成观2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红荷景区、亲水绿岛景区、芦苇荡景区四个景区的建设。 微山湖自然湿地既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依托环境优美的微山湖,自然风情和渔乡风情浓郁,而且微山湖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中国荷都、铁道游击队故乡,古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定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中国北方又一道亮丽的旅游风采线。3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17.12.05 【实施日期】201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 (第4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7年11月3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定义(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污水流经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简介说明: 人工湿地是由水、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组成的为处理污水而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作用。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内植物根区的吸收、吸附,微生物的同化、异化及与基质的系统作用完成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根系的输氧,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等复合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COD、SS、N、P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仍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1)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因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长时间积累而堵塞,降低了湿地的使用寿命;(2)湿地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效率低,总氮去除效果不理想;(3)冬季低温运行处理效果差;(4)受植物根系输氧能力限制,湿地一般较浅,占地面积较大。 复式潜流湿地工艺说明: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主要是针对目前各类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而提出的新型湿地技术:主要解决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下湿地处理效果低下、人工湿地短命、总氮难以达标以及湿地占地面积较大问题,实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是将传统潜流湿地床体简单的分为上下两层,在保留潜流型湿地诸多优点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下层厌氧区来创造更加理想的生物反硝化环境,使湿地的总氮去除率得以提高;通过厌氧消化所堵塞的物质,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厌氧区的水解功能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为后段湿地提供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床体深度增加和厌氧区的设置提高了湿地增温和保温功能,可实现低温环境下较高的处理效率;增加床体深度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①技术简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从结构上说,是在水平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湿地进水和收水位于同一端,在湿地中间设置隔水层,使水流形成折返流。原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后,首先进入湿地下层区域,进行深度厌氧反应,为湿地系统TN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厌氧环境;当污水流至末端,折返流入湿地上层,由于上层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大气复氧,上层DO含量高于下层,使污水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污水经上层好氧环境后,进入砂滤层,进一步拦截污水中的SS,然后通过收水花墙,进入收水槽后经排水管排出。 ②特点: 一、有效解决了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人工湿地的堵塞主要是污水无机物及有机质在湿地前端的积累。在相同有机物总量和总需氧量情况下,拥有高水力负荷与低有机物浓度的床系统和低水力负荷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系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5个成员对杭州湾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后期加以文献调查。通过调查,我对中国的湿地现状有了个大致了解。从横向看,我国自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建立了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纵向看,我国湿地保护落后欧美国家40年,湿地保护意识也不够深入人心。因此,我国湿地的发展空间很大,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可创造其经济价值。 关键字:湿地现状发展 前言:实践目的及意义:了解我国湿地的现状,对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使更多人关注湿地; 实践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8日~30日,杭州湾湿地公园; 实践人员: 调查手段: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 正文: 湿地的简介 湿地是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水稻田、水库和池塘等的总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杭州湾湿地公园调查情况 杭州湾湿地公园是宁波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我们一路穿行,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芦苇林,真可谓是“蒹葭苍苍”。可惜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未能有幸欣赏到大规模候鸟齐飞的壮观景象。乘坐乌篷船,在回环曲折的河道和水面中穿梭之时,有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感觉—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删去第二十二条。 十三、将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二条,修改为:“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湿地的定义及现状

湿地的定义及现状 澳门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2.1类型多 根据湿地公约对我国的湿地类型的划分,共有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我国的湿地主要类型包括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2面积大 我国的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23分布广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2.4区域差异显着 我国的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则是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从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以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为主。在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2.5生物多样性丰富 我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我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据初步统计,我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我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我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我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 166种,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在我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我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鄙阳湖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3湿地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对湿地红树林的开发利用,湿地生态旅游,湿地功能及效益的开发,湿地养殖业开发利用,湿地植物种植开发利用和湿地农业开发利用。 目前对湿地科学的研究主要在表现在对以下六方面的研究:第一湿地保护与管理;第二,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第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第五,湿地退化机制、恢复与重建技术;第六,湿地保护新技术、新手段与新方法。 3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从总面积来看,最近的30多年来,东北地区湿地总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中海岸湿地和河流湿地逐渐减少,湖泊及人工湿地持续增加,沼泽湿地先减少后有小幅增加。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这次实习是我们有关生态景观规划的一次实践。让我们有机会将课堂上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拓展,从而更好的认知有关湿地公园的相关规划措施。 我们第一天去了有“城市中心的肺”尊称的梦清园,第二天去了鸟儿的天堂——东滩湿地公园还有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公园,第三天我们去了坐落了世博园区的历史文化的后滩公园。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规划理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实地探索的认识,使的自身有关湿地生态景观规划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二: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从2015年4月13日开始,4月17号结束,历时五天。 三:实习地点: 梦清园、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后滩公园 四:实习心得 在这几个湿地公园的实习中,我认识到一些当前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并了解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湿地公园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

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 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我们从上海的这几个湿地公园可以归纳出当代湿地公园建设的几个优点: a.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绿地多样性建设的契合 这可以从上海梦清园看出,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对于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每块地都显得十分珍贵,城市建设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一方面,过度围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资源逐步消失退化,另一方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10年) 规划编制小组 2003年8月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10年) 参加编制单位名单 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科学技术部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水利部 建设部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海洋局

这里,我要专门讲一下加强湿地保护的问题。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要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经建立的湿地保护区。 ─江泽民 2002年3月10日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座谈会上有关湿地工作的重要讲话

目录 前言 (1) 1.全国湿地与保护现状 (3) 1.1全国湿地概况 (3) 1.2全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1) 1.3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原因分析 (19) 2.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25) 2.1指导思想 (25) 2.2原则 (25) 2.3依据 (25) 2.4规划期限 (26) 2.5目标 (26) 3.湿地保护总体布局 (28) 3.1湿地保护区划 (28) 3.2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32) 4.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 (36) 4.1湿地保护 (36) 4.2湿地生态恢复 (38) 4.3可持续利用示范 (40) 4.4社区建设 (41) 4.5能力建设 (42) 5.重点工程 (47) 5.1湿地保护优先工程 (47) 5.2湿地生态恢复优先工程 (49) 5.3可持续利用示范优先工程 (52) 5.4社区建设优先工程 (53) 5.5能力建设优先工程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