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林长城1 王宏1 陈彬彬1 赵卫红2 洪荣林3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2.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 福州350010

3. 厦门市专业气象台,福建 厦门 350020)

摘要

本文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开展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厦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平均达98%,轻微污染的出现频率低于2%。厦门市PM10和SO2的浓度年变化相对保持稳定,NO2的浓度则呈逐年增大趋势。(2)厦门市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浓度值从7月份起开始逐月增大,进入春季的4月份则出现下降趋势;SO2和NO2浓度月平均值均为优,PM10浓度月平均值除了6-8月份为优外,其余月份的空气质量都为良。(3) 厦门市4个监测站间的PM10、SO2和NO2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的正相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可为今后开展厦门市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及污染源分布对其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4) 影响厦门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大陆高压最多,占44.74%,其次是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槽线系统,低涡系统最少,只占3.3%。7类天气系统影响厦门市时,SO2和NO2浓度平均值均达到优级标准;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系统控制时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从浓度的不同等级分布上看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高达77%,且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现象,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控制厦门市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低于26%;暖区辐合为7类天气系统中出现轻微污染事件最多的系统,其次为槽线、低涡、大陆高压等。(5) 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南风出现机会最小。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偏南风下厦门市PM10浓度总体上比其余5个方位低,且空气质量出现优的频率高,但出现轻微污染的机会也多;北风影响下厦门市空气质量为优的机会最少,但不会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东北风、东风、西风和西北风影响下的空气质量基本以良为主,偶于也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

关键词:厦门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1.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近年来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1],虽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加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的治理力度,使得厦门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级率已从2000年的75%下降到2005年的38%[1],足以说明城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的严峻。当前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2],研究表明PM10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城市能见度产生直接影响,加上其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对城

?基金项目:福建省气象局2006年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林长城(1958-),福建莆田人,汉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市空气质量影响越趋明显,也越来越受关注[3-5]。为此,本文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开展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厦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资料来源与处理

空气质量资料取自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设置在鼓浪屿、大生理、湖里和洪文4个位置的PM10、SO2和NO2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厦门市每日空气质量的浓度值以上述4个监测点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来表征。2002-2006年共获取3种污染物样本各1730个。5年中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一直为PM10,为此本文重点对PM10的变化情况展开分析。

空气质量浓度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国家环保局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定义及分级限值。 天气系统分类以08时850hPa高空图为准,5年中影响厦门市的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切变线、低涡、暖区辐合、大陆高压、台风和槽线7类。根据厦门、福州、邵武、南昌、赣州、大陈、衢州、汕头、台北和花莲10个探空站850hPa的风场资料确定厦门市低层的主导风向。风向分8个方位。

3.结果与分析

3.1 厦门市空气质量年平均和年际变化结果

厦门市是个沿海海岛城市,海洋性气候十分明显。由于厦门市本岛没有大型耗能排放企业,空气质量相对洁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气质量也发生相应改变。表1为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和年际变化的结果。

表1 2002-2006年厦门市PM10、NO2和SO2浓度年均值(mg/m3)及不同等级PM10年平均出现率(%,下同)

PM10年平均出现率

SO2年平均值NO2年平均值年份 PM10年平均值

优良轻度污染

34.1962.5 3.31 0.028 0.030

2002 0.070

36.7462.16 1.1 0.025 0.034

2003 0.068

37.1662.840 0.024 0.034

2004 0.063

2005 0.064 41.158.630.27 0.024 0.042

32.3365.48 2.19 0.028 0.049

2006 0.074

年总平均0.068 36.4262.31 1.27 0.026 0.038

由表1可见,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PM10浓度的年平均值为0.068 mg/m3,NO2为0.038 mg/m3,SO2为0.026 mg/m3,厦门市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平均达98%,轻微污染的出现频率低于2%。从各污染物浓度的年际变化上看,PM10和SO2浓度的年变化相对保持稳定,其中PM10浓度的年际平均值与其对应的浓度等级平均出现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NO2的浓度则呈逐年增大趋势,这与近年城市汽车数量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大有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厦门市空气质量月际变化结果

厦门市虽然是个海岛城市,但四季特征仍比较明显,四季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厦门市空气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图1为2002-2006年厦门市PM10、SO2和NO2浓度月际变化及不同等级PM10月平均出现频率的分布结果。

图1 2002-2006年厦门市PM 10、NO 2和SO 2浓度月际变化及不同等级PM 10月平均出现频率的分布结果

由图1可见,厦门市PM 10、SO 2和NO 2浓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SO 2和NO 2浓度的月平均值均达到优等水平,浓度值从7月份起开始逐月增大,进入春季4月份则出现下降趋势;PM 10浓度在6-8月份的空气质量平均为优,其余月份的空气质量均为良。按不同空气质量等级的出现频率进行划分,可以看出6-8月份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级率达到60%以上,其中6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主要是夏季厦门市盛行偏东风或偏南风,其东南方为广阔的西太平洋,海洋上空的大气污染物相对要少得多,相应地城市空气质量的优等率则高;10-4月份空气质量良级出现频率均为70%以上;5年中厦门市共出现22次轻微污染事件,其中12-4月份出现18次,主要原因是冬季厦门市盛行偏北风,位于厦门市北面的泉州市等工业城市污染物向南大范围污染扩散,加上冬季北方冷空气常常从近地面层扩散,使地面气温下降,在城市上空形成较强逆温现象,也使得厦门市局地排放的污染物和北面输送来的污染物不易对外扩散,导致厦门市空气质量下降及轻微污染事件的发生。另外4次则分别出现在6月份(1次)、9月份(1次)和10月份(2次),其中10月份的轻微污染事件是在2003年10月27-28日两日内连续出现,轻微污染发生的前2天起厦门市处于大陆高压控制下,PM 10浓度一直维持在100 mg/m 3

以上,27-28日正位于大陆高压底部,2天之内总云量和低云量均为0,地面日平均风速低于2 m/s,出现轻雾现象,08时的能见度低于6 Km,比平常低2-3倍;从2日08时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厦门市低层均有逆温层存在,且逆温层高度在170-180 m 之间,在厦门市上空形成一个“锅盖”,因地面风速小,使得污染物形成堆积,促成当地轻微污染事件的发生,说明了厦门市的轻微污染事件往往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 3.3 厦门市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

厦门市的湖里、鼓浪屿、大生理和洪文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分别设置在厦门岛的西北,西南、偏南和中部,其中湖里站设置在交通繁忙的公路旁,鼓浪屿和大生理站靠近海边,洪文站位于中部与市区接壤,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来作为对照点的洪文站也成为表征厦门市区空气质量的站点。利用2002-2006年中4个监测站同步监测的PM 10、SO 2和NO 2浓度资料对各个监测站间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0.01

0.020.030.040.050.060.070.080.0912

34

5

6

7

8

9

10

1112月份

浓度(g /m 3

)

0102030405060708090出现频率(%)

表2 2002-2006年厦门市4个监测站PM 10、NO 2和SO 2污染物间的相关分析及分布结果

PM 10 SO 2 NO 2

项 目

鼓浪屿

大生理

湖里

洪文

鼓浪屿

大生理

湖里洪文鼓浪屿

大生理

湖里

洪文鼓浪屿

1 0.940 0.900 0.761 1 0.7830.751

0.758 1 0.779 0.7610.771大生理 1 0.917 0.756 1 0.793

0.674

1 0.7620.719

湖里

1 0.785

1 0.715

1 0.791

相关 系数

洪文

1 1 1 浓度平均值 0.058 0.061 0.080 0.0730.0250.0260.0270.0240.029 0.038 0.0530.0322003-10-27日均值 0.155 0.149 0.189 0.1690.0480.0440.0360.0360.024 0.028 0.0440.0182003-10-28日均值 0.129 0.134 0.19

2 0.1670.0520.0480.0460.0360.030 0.031 0.0340.019优 46.97 43.95 27.87 33.7496.4494.2693.7395.5998.8

3 97.46 87.7096.90良 52.62 55.65 65.58 63.63 3.56

5.74

6.27

4.41

1.17

2.48 11.43

3.04出现 频率

轻微污染

0.41 0.41 3.54 2.63

0 0 0 0 0 0.06 0.87

0.06

由表2可见,厦门市4个监测站间的SO 2和NO 2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左右; 鼓浪屿、大生理和湖里站间PM 10浓度的相关性表现更为显著,站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而与市区接壤的洪文站相关系数则都低于0.8,说明洪文站PM 10浓度的变化与市区3个站仍有所差异,其原因是洪文站位于厦门岛中部相对僻静处,人类活动程度不如其他3个站活跃,小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状况对测点的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虽然厦门市各监测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但4个站点间PM 10、SO 2和NO 2浓度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厦门市的污染物在同一区域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这与福州市监测的结果相似[6]

,可为今后开展厦门市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从4个监测站3种污染物的平均状况来看,因厦门市本岛上没有大型耗能排污企业,岛上各个监测站的SO 2浓度分布基本一致。NO 2浓度分布则因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明显差异,其中鼓浪屿因小岛上没有机动车辆及工业污染源,浓度最低,其次是洪文站和大生理站,湖里站NO 2浓度最高,主要原因是湖里站周边为工业集中区,排污影响明显,加上靠近交通主干道,车流量大,汽车尾气影响也严重[2]

。PM 10浓度则是临近海边的鼓浪屿和大生理站最低,湖里和洪文站较高,这与湖里和洪文2个站点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比靠近海边的鼓浪屿和大生理站更为明显有关,这一点可以从表2中2003年10月27-28日3种污染物的日监测结果及对应的气象条件观测事实中得以佐证。厦门市4个监测站3种污染物各个等级的出现频率统计结果表明:4个站点SO 2的等级分布基本相当;PM 10浓度等级分布以靠近海边的测点出现优的机会多于岛中部和工业区,轻微污染出现的机会则相反;NO 2浓度等级分布则是湖里站明显不同于其他3个测站,其中优级水平出现频率比其他站点偏低近10%,可见测站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对各浓度等级分布的影响相当明显。 3.4 不同天气系统下厦门市空气质量的分布结果

厦门市污染源主要来自岛内工业燃料燃烧、工艺生产过程和人类生活燃料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在一定时间内局地污染源的排放量可认为保持恒定,而每日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不同程度变化,归结于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因为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大气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辐合辐散能力各不相同,势必对厦门市污染物的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表3为2002-2006年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天气系统和对应PM 10、NO 2和SO 2浓度平均值以及PM 10不同等级出现频率的统计结果。

表3 2002-2006年不同天气系统下厦门市PM10、NO2和SO2浓度和PM10不同等级出现频率分布结果

大陆高压774 44.74 18.61 79.97 1.42 0.0800.029 0.039 切变线223 12.89 50.67 49.33 0 0.056 0.023 0.038

副热带高压212 12.25 77.36 22.64 0 0.041 0.016 0.029 槽线198 11.45 41.91 56.06 2.02 0.067 0.027 0.042

暖区辐合141 8.15 25.53 71.63 2.84 0.074 0.028 0.048 台风125 7.23 42.40 56.80 0.80 0.060 0.021 0.032 低涡57 3.3 64.91 33.33 1.75 0.049 0.020 0.033

由表3可见,在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天气系统当中,大陆高压影响的次数最多,占44.74%,其次是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槽线系统,低涡系统最少,只占3.3%。7类

天气系统影响厦门市时,SO2和NO2浓度平均值均处于优级变化范围内,其中大陆高压和暖区

辐合控制时SO2浓度平均值最高,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最低;NO2的浓度平均值则是暖区辐合和

槽线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厦门市的PM10浓度的平均值同样是

最低,这与福州市监测结果相似[7]。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都会因系统

引发下沉气流加大、大气层结维持稳定,造成局地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同时又有利于把上

游污染物输送至本地形成堆积,使得浓度值升高。从PM10浓度的不同等级分布上看出,副热

带高压控制时空气质量为优的出现频率高达77%,且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现象;其次是低涡和

槽线系统影响时空气质量为优的出现频率在50-65%之间,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控制时空气

质量为优的出现频率低于26%,良级出现频率高达70%以上;轻微污染事件多数出现在辐合

特征较为明显的天气系统之内,如暖区辐合、槽线、低涡、大陆高压和台风,其中除暖区辐合、大陆高压系统外,轻微污染事件往往会出现在槽线、低涡系统的东南侧暖区内及台风移

出厦门市后的偏北下沉气流之中。

3.5 不同风向下厦门市空气质量的分布结果

通过风向分析可以弄清当地污染物扩散情况及外来污染源输送方向[8]。虽然厦门市四周

临海,但是除了东南方向直接面临大海外,其余各个方向的上游都有城市生活污染源和工业

污染物排放。表4为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在不同风向影响下的污染物分布结果。

、NO2和SO2浓度和出现频率分布结果

表4 2002-2006年不同风向下厦门市PM10

E 99 5.72 30.30 68.69 1.01 0.070 0.025 0.035

SE 147 8.50 47.62 51.02 1.36 0.056 0.023 0.038 S 78 4.51 48.72 48.72 2.56 0.059 0.023 0.036 SW 565 32.65 45.66 52.39 1.95 0.063 0.024 0.040 W 100 5.78 32.00 67.00 1.00 0.074 0.030 0.044 NW 228 13.18 26.75 72.81 0.44 0.074 0.028 0.039

由表4可见,在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占32.65%,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其余5个风向的出现频率都低于9%,南风出现机会最小,只有4.51%。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相对而言,偏西风下SO2和NO2浓度略高,有可能是受其西面相邻的漳州地区排放的SO2和NO2影响所致;偏南风下,厦门市PM10浓度总体上比其余5个方位低,空气质量为优的出现频率都在45%之上,但是出现轻微污染的机会也多。北风影响下空气质量为优的机会虽然最少,但也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东北风、东风、西风和西北风影响下的空气质量状况基本相同,都是以良为主,偶尔也会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

4.结论:

4.1 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平均达98%,轻微污染的出现频率低于2%。厦门市PM10和SO2的浓度年变化相对保持稳定,NO2的浓度则呈逐年增大趋势。

4.2 厦门市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浓度值从7月份起开始逐月增大,进入春季的4月份则出现下降趋势;SO2和NO2浓度月平均值均为优,PM10浓度月平均值除了6-8月份为优外,其余月份的空气质量都为良。

4.3 厦门市4个监测站间的PM10、SO2和NO2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的正相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可为今后开展厦门市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及污染源分布对其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4.4 影响厦门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大陆高压最多,占44.74%,其次是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槽线系统,低涡系统最少,只占3.3%。7类天气系统影响厦门市时,SO2和NO2浓度平均值均达到优级标准;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系统控制时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从浓度的不同等级分布上看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高达77%,且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现象,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控制厦门市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低于26%;暖区辐合为7类天气系统中出现轻微污染事件最多的系统,其次为槽线、低涡、大陆高压等。

4.5 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南风出现机会最小。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偏南风下厦门市PM10浓度总体上比其余5个方位低,且空气质量出现优的频率高,但出现轻微污染的机会也多;北风影响下厦门市空气质量为优的机会最少,但不会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东北风、东风、西风和西北风影响下的空气质量基本以良为主,偶于也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庄马展.厦门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特征[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24(5):657-660.

[2] 厦门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006年.

[3] 隋珂珂,王自发,杨军等.北京PM10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6):77-82.

[4] 周学鸣,蔡诗树.厦门城市能见度和雾的特征与城市环境演变[J].气象,2004,30(1):41-45。

[5] 曾凡刚,,李红,王 琪等.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3):17-20.

[6] 陈彬彬,林长城,蔡义勇等.福州市市区、郊区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福建气象,2008,2:24-27.

[7] 王宏, 林长城, 蔡义勇等.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及其与天气系统关系[J].气象科技,2008,36(4):480-484.

[8] 林长城,林祥明,邹燕等.福州气象条件与酸雨的关系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3):330-336.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福建省沿海城市大气气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福建省沿海城市大气气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对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沿海城市2016年大气SO2、NO2、O3、C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泉州和厦门三地气态污染物的日均值和年均值均达到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級(GB 3095—2012)。泉州的SO2浓度全年的总量和峰值都高于福州和厦门,福州处于盆地且相对于泉州和厦门靠近内陆,受季风影响较小,导致福州全年污染物除SO2外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标签:福州;泉州;厦门;气态污染物;时空分布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ki.16723198.2017.21.097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大气污染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历史监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依靠科技进步和资金支持,可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便于污染物的宏观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对气态污染物污染的有效控制。 1 研究区域 以福州,泉州,厦门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可大致了解福建沿海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情况。 2 气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1 气态污染物时间变化特征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气态污染物浓度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从福州、泉州、厦门各污染物月均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得出全年内各地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特征。 2.2 气态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综上表4 表5 表6表7可总结泉州的SO2浓度全年的总量和峰值都高于福州和厦门,参考三市2015年的GDP占比,泉州的第二产业占比高达61%,由此可以推断这是因为过高的工业产业占比导致的SO2排放量大于福州和厦门。福州处于盆地且相对于泉州和厦门靠近内陆,受季风影响较小,导致福州全年污染物除SO2外都處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三市的污染物浓度还与城市定位、产业结构、排放政策等有关。 3 结论 (1)福州、泉州、厦门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级(GB 3095—2012)标二类区标准。(2)三地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常用气象网站功能简介

常用气象网站部分功能简介 主要对如下网站进行介绍: 主要介绍常用气象网站的查询功能,以及信息提示 南汇气象局气象服务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福建水利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泉州气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香港天文台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hk/contentc.htm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nmc/index.jsp JEPPESEN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南汇气象局气象服务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本网站主要可以用于查询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MTSAT卫星云图以及上海地区实时雷达图象等

一、高空等压面图和地面图的查询 1、点击主页中天气形势实况中的地面图和高空图一项 2、通过以上步骤之后将进入如下界面。(天气图为韩国气象部门提供) 点击Far-East Asia Surface Chart 项可以查询地面图。全天共0000、0300、0600、0900、1200、1500、1800、2100(UTC)等八个时次,一般在其有效时间之后1-2个小时更新。 点击East Asia Chart(00,12UTC)项可以查询surface\925hpa\850hpa\700hpa\500hpa\300hpa\200hpa\100hpa等高度层的高空等压面图。全天共0000、1200(UTC)等两个时次,一般在其有效时间之后3-4个小时更新。 其详细操作如下图:

2014年上海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2014年上海市气象部门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 综合气象业务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90分) 一、填空题(共30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 下图为某高度层填图资料,共有4个气象要素,请指出风向风速和温度以外其他2个高空观测的要素(包括名称、数值、单位)。 2. 当产生回波的目标物位于雷达最大不模糊距离之外时,将产生距离折叠,最大不模糊距 离与 成反比。 3.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 、 和 构成。 4. 积雨云在可见光图像上是 色调。 5. 短历时强降水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 毫米的降水;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 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 6.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发射控制器安全贮存湿度要求小于 。 7. 固定式作业系统发射火箭弹时操作人员和控制器应在 米外的安全区。 8. 气象灾害防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 、社会 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9.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时限规定,获知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 内要完成首次报告(初报)。 10. 干旱、 、低温、霜冻等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1. 预计未来6小时内某地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此时应发布 预警信号。 12.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气象服务”。 13. 冬小麦、玉米、水稻生长全过程:播种、出苗、分蘖、停止生长、返青、拔节、 、乳熟、成熟。 14. 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和 。 15.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包括:灾害种类、 、风险等级、防御建议、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16. 山洪地质灾害发布时间必须精确到 。 17. 更换不同技术特性的气象仪器,应进行对比观测,目的是要消除不同仪器之间的 。 18. 是指温度、压强、密度等参数随高度平均分布的最接近实际大气的大气模式。 19. 按照水平尺度对大气运行系统进行分类,通常分为 、 、 。 20. 若要将新型自动气象站经度改为114°15′47″,则应向采集器发送终端命令: 。 21. 为达到兼容、互换的目的,新型自动气象(候)站的主/分采集器具有统一的物理接口和 。 22. 观测站迁移是造成气象资料序列 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3. 20cm 口径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用普通量杯量得水量为493cm 3,则降水量为 。 24.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 、 的原则。 25.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提升观测系统稳定性、先进性、综合性和 ,全面提高综合气象观测水平。 26. 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气象站无法正常工作,无备份自动气象站的,在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林长城1 王宏1 陈彬彬1 赵卫红2 洪荣林3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2.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 福州350010 3. 厦门市专业气象台,福建 厦门 350020) 摘要 本文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开展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厦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期间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平均达98%,轻微污染的出现频率低于2%。厦门市PM10和SO2的浓度年变化相对保持稳定,NO2的浓度则呈逐年增大趋势。(2)厦门市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浓度值从7月份起开始逐月增大,进入春季的4月份则出现下降趋势;SO2和NO2浓度月平均值均为优,PM10浓度月平均值除了6-8月份为优外,其余月份的空气质量都为良。(3) 厦门市4个监测站间的PM10、SO2和NO2浓度变化具有较一致的正相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可为今后开展厦门市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及污染源分布对其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4) 影响厦门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大陆高压最多,占44.74%,其次是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槽线系统,低涡系统最少,只占3.3%。7类天气系统影响厦门市时,SO2和NO2浓度平均值均达到优级标准;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系统控制时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从浓度的不同等级分布上看出,副热带高压控制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高达77%,且不会出现轻微污染现象,大陆高压和暖区辐合控制厦门市时PM10浓度为优的出现频率低于26%;暖区辐合为7类天气系统中出现轻微污染事件最多的系统,其次为槽线、低涡、大陆高压等。(5) 2002-2006年期间影响厦门市的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南风出现机会最小。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偏南风下厦门市PM10浓度总体上比其余5个方位低,且空气质量出现优的频率高,但出现轻微污染的机会也多;北风影响下厦门市空气质量为优的机会最少,但不会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东北风、东风、西风和西北风影响下的空气质量基本以良为主,偶于也有轻微污染事件发生。 关键词:厦门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1.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近年来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1],虽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加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的治理力度,使得厦门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厦门市空气质量优级率已从2000年的75%下降到2005年的38%[1],足以说明城市空气质量呈下降趋势的严峻。当前影响厦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2],研究表明PM10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城市能见度产生直接影响,加上其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对城 ?基金项目:福建省气象局2006年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林长城(1958-),福建莆田人,汉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空气污染物相关性统计分析

数理统计课程作业报告 题目:郑州市主要空气污染物相关性分析课程:数理统计 学院:物流工程院 专业:物流工程专业 姓名:原上草 学号: 666666666668 2015年12月20 日

目录 一、研究背景 (4) 二、污染物各月数据特征分析 (4) 三、郑州与杭州空气质量比较分析 (6) 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 4.1 PM2.5浓度相关性分析 (7) 4.2建立模型 (8) 4.3求解模型 (8) 4.4残差分析 (9) 4.5模型预测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件程序 (12)

摘要 本文选取了2014年12 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郑州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首先分析了郑州市各个月空气中PM2.5、PM10、CO、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数据的特征值, 探讨了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规律;然后对比了郑州市和杭州市AQI指标,分析空气污染物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分析了PM2.5与其它主要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 350.39*143.99*20.032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12月份的y x x x x 数据进行预测PM2.5浓度与真实值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拟合PM2.5与其它污染物间相关性。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特征分析;空气污染物;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开始出现。在2 0 1 2 年2月,国家出台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调整了部分污染物浓度限值,并增设PM2.5和O3浓度限值,对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研究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通过分析各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才可能准确掌握城市大气污染规律,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郑州市PM2.5浓度与其他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 二、污染物数据特征分析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点在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上也是表现的十分明显。本文对郑州市最近12个月空气中PM2.5、PM10、CO、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特征值进行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表一:PM2.5浓度特征值 表二:PM10浓度特征值

上海市地方标准

上海市地方标准

上海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技术导则 2005-1-31 发布2005-3-1 实施 上海市气象局发布

前言 随着本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微电子设备已在小区内大量使用。这些装备耐过电压、过电流能力低,特别是雷电高电压侵入所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以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入都会对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和永久性损坏,进而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为减少雷电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小区智能化系统长期正常运行,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防雷中心联合提出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编制参照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标等相关技术标准,同时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还采纳了各行业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方面成熟的相关技术。 本导则共分七章和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建筑物防雷、低压配电系统防雷、智能化系统防雷、质量检验要求等。 本导则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防雷中心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的立项及编制得到了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防雷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上海各大设计研究院专家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主编单位: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防雷中心 参编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万谱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西岱尔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住宅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曹和生高小平陈荣光戴建国黄晓虹陈卫星

目次 1、总则 (5) 2、术语 (6) 3、一般规定 (9) 4、建筑物防雷 (10) 4.1高层及多层住宅 (10) 4.2低层住宅 (11) 4.3信息机房 (11) 5、低压终端配电系统防雷 (12) 6、智能化系统防雷 (14) 6.1一般规定 (14) 6.2信息机房与综合管线工程防雷 (14) 6.3信息通信系统防雷 (15) 6.4安全防范系统防雷 (16) 6.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防雷 (16) 6.6家居智能化系统防雷 (16) 6.7小区综合物业信息服务系统防雷 (17) 7、质量检验 (18) 8、附录 (19)

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第40卷第6期2018年11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40一No.6一Nov?2018一收稿日期:20180305 基金项目:武汉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400 ̄099673)资助 作者简介:莫彩芬(1993)?女?硕士生?E ̄mail:1263664091@qq.com?陈红兵?通信作者?实验师?E ̄mail:hbchen7112@163.com文章编号:10002375(2018)06059308 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及污染源解析 莫彩芬?陈帅?陈红兵?柯杰?陈默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 2017年武汉市环境空气10个国控点10个市控点的6个空气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主要污染因子?解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 2017年?武汉市空气质量有变好的趋势?主要是因为PM2.5和PM10同期月均浓度下降?SO2二NO2二PM10二PM2.5浓度排序依次为:冬>春>秋>夏?CO浓度排序依次为:冬>秋>春>夏?O3浓度排序依次为:夏>秋>春>冬?武汉市监测点位空气质量从好到坏的顺序为:远郊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春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CO二O3二PM10?夏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SO2二PM2.5?秋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PM2.5二CO二O3二PM10?冬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二CO二O3二PM2.5二PM10?近两年?机动车尾气二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构成武汉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关键词:空气质量?时空分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污染源解析 中图分类号:X832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DOI:10.3969/j.issn.1000 ̄2375.2018.06.008 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sourceidentificationofpollutioninWuhan MOCaifen?CHENShuai?CHENHongbing?KEJie?CHENMo (Facul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Abstract:PCAandCAwereappliedforanalysisofthe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 identifyingthemainpollutionfactorsandthecausesofpollutionbasedon6airqualityindicesof10state ̄controlledand10city ̄controlledinWuhanfrom2016to2017.TheresultsshowedthattheairqualitychangedbetterinWuhanfrom2016to2017becauseofthedeclineoftheaveraged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intherespectivelyseason?ConcentrationofSO2?NO2?PM10andPM2.5sortedintheorder:winter>spring>autumn>summer?SortofCO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winter>autumn>spring>summer?SortofO3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summer>autumn>spring>winter?ThedecreasingorderofWuhancity sairqualitywas:outersuburbs>centerurbanarea>industrialparkoreconomicdevelopmentzone?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springwereNO2?CO?O3?PM10?themajorpollutionfactorsofsummerwereNO2?SO2?PM2.5?themajorpollutantfactorsofautumnwereNO2?CO?O3?PM10andPM2.5?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winterwereNO2?CO?O3?PM2.5andPM10?Inthepasttwoyears?motorvehicleexhaust?industrialemissionsandconstructionfugitivedustwerethemainsourceofairpollutioninWuhancity?strawburninggraduallyhadreducedtheinfluencetoairquality.Keywords:airquality?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PCA?CA?pollutionsourcesidentification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穆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PM2.5。首先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1-1 PM2.5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1.3.2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

【地方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

上海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技术导则 2005-1-31 发布2005-3-1 实施 上海市气象局发布

前言 随着本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微电子设备已在小区内大量使用。这些装备耐过电压、过电流能力低,特别是雷电高电压侵入所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以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入都会对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和永久性损坏,进而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为减少雷电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小区智能化系统长期正常运行,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防雷中心联合提出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编制参照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标等相关技术标准,同时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还采纳了各行业在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方面成熟的相关技术。 本导则共分七章和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建筑物防雷、低压配电系统防雷、智能化系统防雷、质量检验要求等。 本导则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防雷中心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的立项及编制得到了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防雷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上海各大设计研究院专家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主编单位: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防雷中心 参编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 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万谱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西岱尔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新区住宅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曹和生高小平陈荣光戴建国黄晓虹陈卫星

目次 1、总则 (5) 2、术语 (6) 3、一般规定 (9) 4、建筑物防雷 (10) 4.1高层及多层住宅 (10) 4.2低层住宅 (11) 4.3信息机房 (11) 5、低压终端配电系统防雷 (12) 6、智能化系统防雷 (14) 6.1一般规定 (14) 6.2信息机房与综合管线工程防雷 (14) 6.3信息通信系统防雷 (15) 6.4安全防范系统防雷 (16) 6.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防雷 (16) 6.6家居智能化系统防雷 (16) 6.7小区综合物业信息服务系统防雷 (17) 7、质量检验 (18) 8、附录 (19)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上海市电涌保护器(SPD)备案若干规定

上海市气象局文件 沪气发…2009?18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电涌保护器(SPD) 备案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上海市电涌保护器(SPD)备案若干规定》已经2009年1月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5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八日

上海市电涌保护器(SPD)备案若干规定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加强对本市防雷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生产或销售的电涌保护器产品。 第三条(产品标准)电涌保护器的性能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电涌保护器。 第四条(检测、认证要求)办理备案的电涌保护器,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或者取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发的CQC标志认证证书。 第五条(办理机构)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使用的电涌保护器,应当到上海市气象局备案。上海市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防雷办”)具体负责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第六条(提交材料)电涌保护器备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上海市电涌保护器备案申请表;

2、申报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 3、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合格报告(或CQC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电涌保护器备案登记承诺书; 5、进口产品还需提供相关进口许可材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入境货物通关单、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原件和复印件)。 第七条(办理程序)上海市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准予备案。申报材料齐全、符合备案条件的产品应当予以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产品,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备案要求)电涌保护器的备案型号应当详尽、唯一。 第九条(结果公示)备案产品全部在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上公示。 第十条(使用要求)防雷工程竣工验收时使用的同型号电涌保护器参数应当与备案时的参数一致。 第十一条(有效期限)电涌保护器备案有效期与检测报告有效期一致,逾期备案自动失效。检测报告未注明有效期的,备案有效期视为自检测报告签发之日起一年。使用CQC 标志认证证书进行备案的产品有效期为证书签发之日起一年,届满后凭《CQC标志认证监督抽样报告》进行续期备案。

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516611.html, 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作者:尹承美于丽娟高帆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要利用济南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分析了济南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0年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空气质量比夏、秋季差,污染最轻的是8月,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近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近年来,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较重时一般伴随冷空气影响,近低层存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重度污染;天气形势;山东济南;200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X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27-02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3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如可吸入颗粒物常会形成大范围灰霾天气[1-2]。因此,分析和研究环境空气质量,对于改善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表1、表2)[1]。 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利用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数据,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 空气污染指数来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2.1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年变化规律

空气污染物相关性统计分析报告

数理统计课程作业报告 题目:市主要空气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课程:数理统计 学院:物流工程院 专业:物流工程专业 姓名:原上草 学号: 8 2015年 12月 20 日

目录 一、研究背景 (4) 二、污染物各月数据特征分析 (4) 三、与空气质量比较分析 (6) 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 4.1 PM2.5浓度相关性分析 (7) 4.2建立模型 (8) 4.3求解模型 (8) 4.4残差分析 (9) 4.5模型预测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件程序 (12)

摘要 本文选取了2014年 12 月至 2015年11月期间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首先分析了市各个月空气中 PM2.5、PM10、CO 、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数据的特征值 , 探讨了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规律 ;然后对比了市和市AQI 指标,分析空气污染物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采用MATLAB 软件分析了PM2.5与其它主要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350.39*143.99*20.032*30.16*4y x x x x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12月份的数据进行预测PM2.5浓度与真实值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拟合PM2.5与其它污染物间相关性。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特征分析;空气污染物;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开始出现。在 2 0 1 2 年 2月,国家出台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调整了部分污染物浓度限值,并增设PM2.5和O3浓度限值,对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研究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通过分析各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才可能准确掌握城市大气污染规律,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市PM2.5浓度与其他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 二、污染物数据特征分析 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点在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上也是表现的十分明显。本文对市最近12个月空气中PM2.5、PM10、CO、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特征值进行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表一:PM2.5浓度特征值 表二:PM10浓度特征值 表三:CO浓度特征值

《上海市防雷装置检测及维护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防雷装置检测及维护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消防局沪气发〔2002〕48号) 第一条为了规范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管理,加强防雷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上海市雷电防护管理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和检查维护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上海市气象局会同上海市消防局负责本市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管理工作。区、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责的分工会同同级公安消防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管理工作。 第四条防雷装置实行年度安全检测制度。 防雷装置应当由上海市气象局会同上海市消防局审核同意设立并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以下统称检测机构)实施检测。 第五条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将防雷装置的管理列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防雷装置的日常检查维护; (二)按照规定申请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并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工作; (三)对相关人员进行雷电防护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及时整改,并向检测机构申请复查。发生雷电灾害事故应当及时向上海市气象局报告,报告电话:64874620; (五)建立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和维护检查档案。 第六条防雷装置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检查是否由于修缮建(构)筑物或者建(构)筑物本身的变形使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发生变化; (二)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它管(线)路或者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三)检查各处明装导体有无锈蚀或者因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的情况; (四)检查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化或者折断的情况; (五)检查引下线近地面部分的保护处理有无破坏的情况; (六)检查断接卡有无接触不良的情况; (七)检查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是否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情况; (八)检查木结构接闪器支架有无腐朽的现象; (九)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的情况; (十)检查电涌保护器劣化性能指示,以确定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十一)根据检查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

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 5)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缺水的干旱半干旱我国面积占52%,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不够,人们在地下寻找水源宝藏,深层地下水都是上万年甚至于更长时间蓄积的水,现在都拿出来用了。华北平原累计超采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中国668个城市三分之二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带来的工农业年损失巨大,以千亿计算。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三湖、三河”污染态势在扩大,现在黄河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地方都是劣质水,黄河的污染与泥沙问题很严重,黄河既有泥沙,又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在河道内。华北地区的白洋淀污染也非常严重,水几乎是黑色。 水环境、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导致甲肝、伤寒、血吸虫等疾病,废污水、水与食品的污染导致肝癌、胃癌是中国农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肝癌死亡率为世界第一。污染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巨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3.5%到8%。与水相关的生态退化,全国有35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干旱沙化土地100万平方公里,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扩张,我国森林率只有18%,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草场退化。沙漠化的情况严重,地下水枯胡杨林大量的死亡,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牧场退化,草原沙化。沙漠化引起了沙尘暴以及黄河河道的断流等很多问题。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最大超采量达到15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原来地下水位在80米左右,现在地下水位标高大概为30米左右,下降了30多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