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周秋明我于1999年步入服装教师行业至今已有近十个春秋,每每同行问我服装学校的毕业生系统学习了几年可进入社会都无法独立工作是为何时我都十分茫然,为什么?经常的思考也不得其果。后来有机会接触了企业并且在企业中也兼任了工作,更幸运的是由于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开始开始担任服装专业的负责人,今天的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答案。当然观点不是十分完美,却是我近十年来服装教学和管理的切肤体会。我的答案是探索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来解决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毕业生与市场的零距离交接。初探如下:

服装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

一、分析服装专业素质的社会需求: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多次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观点:

(1.)一方面服装企业现有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多样,但特定岗位能力较差。如目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行业的人员较多,但是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的针对性不强,比如说专攻某类服装的制版人员或专攻某类服装的设计人员。

(2.)服装企业特别重视行业素质,重视培养行业习惯与行业细节。比如说缝制中科学的手势对服装的制作就可提高缝制的速度。

(3).虽然设计与制版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同样需要服装工艺的支撑,想要学好设计与制版必须要过工艺关。

(4).传统的制作理念与现代技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如手工制版与服装CAD制版需同时具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

高职生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技术工还是设计人才?按照学历层次应该是居于中间的一种状态!国家定位是(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高职学校的现状是按照综合设计人才的层次来培养,本人一直觉得有所偏差。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我的设想是从服装专业中的细分专业入手培养具有特长的服装人才。具体做法是先从女装、男装、童装、或牛仔装、针织装等等服装细分行业中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域发展的行业,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版、工艺、后

整理、营销等知识的培养,在专一知识的同时再进行其它知识拓展,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切合职校毕业生的一专多能!

三、课程结构的改革:

服装专业的课程结构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模块化设置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法,不再呆板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更注重知识的行业性、实用性和各种知识的联系性,并要较好解决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之间的关系及专业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问题。

服装专业的课程较多,就是服装的细分专业也同样如此,所以将它加以精简、整合,穿插于整个服装生产流程中是服装专业模块化的一个设计重点。参照当前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同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服装专业模块化可按照基础、专业、提升三个层面进行划分:(1)、服装基础模块设置

在基础模块中分设绘画基础、服装制图基础和服装工艺基础三大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下设基础理论课题和基础技能课题。

1.绘画基础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

2.工艺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包括缝纫常用工具及缝纫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基础技能包括常

用手针工艺、平缝车上机、基础缝型的缝纫方法等。

3.制图模块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包括人体知识、服装号型、常规款制图等。通过上

述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形成服装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一些基础技能。

4.基础模块的改革重点:

①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按照课程学习发展规律,科学的安排课程的开课次序,由浅入深。例如:低年级以基本工艺为主,制版为工艺服务,再辅以服装史、材料学等课程。美术基础课是为设计服务的,考虑在设计课开始之前再开设。如:绘画素描---绘画色彩---设计基础---设计;工艺---制版---设计。

②把握课程之间的关系,整合基础模块:素描(速写)+ 色彩+服装画;服装画+图形处理软件;构成与服装图案;纺织材料与染整基础。

(2)、专业课题模块设置

1. 专业课题模块是服装教学的中心所在。在这个专业模块中,我们按照服装款式进行单元模块的设置,如可分为下装、上装、针织三大体系。下装中设有裙和裤课题;上装中设有衬衫、两用衫、西服、棉袄、大衣等课题。设置针织服装是因为该门类是市场需求的一个新的课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针织服装的工艺方法和生产流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服装企业生产运作,每一个课题都进行以下教学流程:款式图构思、设计—

—订单制作——制图——工业样板制作(包括服装CAD与立体裁剪)——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艺——成品检验——整理、包装、储运——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以期更贴近企业大生产流程。经过同种形式的循环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了缝制技能及专业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初、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且重点抓好服装缝制考级与服装CAD考证工作。

2.专业课题模块改革重点:

①整合工艺、制版、设计三门主干专业课程,以(工艺、制版、);(工艺、制版、设计)为两大模块开展针对性练习,每学期以若干个项目来引领课程的实施。

②在各阶段模块课程中各有重点,并且在每学年都有专业课程上的重点。如(黑体字为重点课程):第一年重点目标:工艺制版;第二年重点目标:工艺制版:第三年目标:设计制版工艺;第四年目标:设计制版工艺:第五年目标:实训

(三)、提升关键能力模块

提升关键能力模块应该说是一个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岗位能力的培养。两个思路:

1.学生人数少可以整体的定岗为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

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保证特长专一能力的培养。

2.学生人数多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面:30%左右的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强)可定岗为

某一细分专业的设计师助理岗位,加强某一细分专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和设计师助理岗位能力的培养。30%左右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继续深化专业模块,并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综合能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40%左右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模块中生产流程的某一项有兴趣的环节进行研究、深化,培养操作人才。同时请服装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

当然这些理念只是我的项目化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管理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服装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定会有收获!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周秋明

2007.10

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总结

项目化培训总结 信管系姬贵阁 2015年7月25日,我与我院同事一行20人在曹五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五天的学习让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项目不是简单的实验实训项目,它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时间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 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多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心得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 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向专家老师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

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项目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石张毛在这次项目教学培训会上,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在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并存,根源在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问题:培养学生是要面向职业岗位还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是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发展学生社会能力、自学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是选择学科型逻辑还是工作过程逻辑;课程整合是需要课程间相关教学内容的拼接还是课程内相关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教学组织方式是大班型、集中化还是小班型、小组化。因此,需要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教育现状,以此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老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协助者,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贺晓莹暑假期间,我与四位同事共同参加了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对慕名已久的“项目化教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及内容 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做中学,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项目化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采取分组学习、信息交流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由单纯讲课变为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听课者转为项目的实施者。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过程 (1)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选择项目时要根据用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以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学时数。 (2)课程的实训综合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项目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分步教学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2-4个任务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中要

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Android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课程 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崛起,并且有可能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课程在实行了一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之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做的工作 1. 精心设计项目 将基于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与素质要求进行剖析,提取训练技能点,设计项目,尽可能做到技能点和项目的融合性。本课程中设计了一个贯穿全课的大项目,在大项目中设计了四个分项目,在每个分项目中又设计若干子项目,通过子项目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训练,然后整合每个分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综合这四个分项目,融会所学的东西,达到本课程的开设及训练目的。 2. 项目化教法尝试 在学生完成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需要计划并且完成工作。将传统的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

"项目" 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项目中实际任务安排做到与实际项目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岗位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便于以后实习或毕业后,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无缝连接。 (2)规范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工程化操作分析、设计、解决需求,安排时间讲解、重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然在以后的项目中,学生会自动参考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自主和创新项目打下基础,在入门项目中,教师在项目中讲解和操作时间会比较多,但也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4)协作学习。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的全局性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了明确分组,要求各个小组独立承担一个项目的所有任务。可以同学间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担当技术顾问,以确保完成工程项目。 (5)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教师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综合实践考核、工作报告等几个部分。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 于月明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2009年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 项目化教学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以(工程) 学科结构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

项目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项目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所谓项目教学,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个教学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阅读! 篇1 在这次项目教学培训会上,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在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发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能,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并存,根源在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有问题:培养学生是要面向职业岗位还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是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发展学生社会能力、自学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是选择学科型逻辑还是工作过程逻辑;课程整合是需要课程间相关教学内容的拼接还是课程内相关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教学组织方式是大班型、集中化还是小班型、小组化。因此,需要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教育现状,以此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

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积极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成果,学生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尽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老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协助者,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在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2012年3月中旬以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研组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的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改两年以来,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组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机电技术必需的应用机电、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导向。项目教学则可以通过工作任务、项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1. 确定教学项目,明确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项目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提前交给每一位学生,并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以及本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为学生在本项目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仔细阅读了这些项目和评价的要求后,就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一些基本工具,正确分析教学项目、明确任务,并写出本项目的工作计划。 2. 学生实施项目,尝试完成任务,教师辅导 教师在提出某个项目设想前要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对项目内容的介绍和对工作任务的提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按照学生讨论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实施。一般以2~3人或

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项目成果名称: 以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传感检测技术为例 成果完成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成果完成人: 刘保军、顾晓勤、于晓光、彭芳、潘奇明 一、成果背景: 本成果自2008年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传感器教学中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的支持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改革;2009年起学校推进校质量工程建设,机电学院又先后获批教研课题“基于机器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探索”、“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等,以及建设传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机电控制技术等6个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又获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系统全面地围绕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改革实践。 二、成果的主要理念和思路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动手”特点,我们认识到,当前高校的培养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传统的“理论为主、应用不强”的现实转向“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构建”,并以理念更新引导,重视内涵式发展,寻找“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的合适手段”。 卓越工程能力指工科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一是必须系统考虑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规划、系统构建、全程实施;二是需要建立良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硬件和软

件、空间和时间的多维保障;三是必须调动能力培养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贯彻项目主线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项目、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一体化培养体系的高效运作。因此,我们坚持“理念引领、系统构建、学生主体、全程实施、项目主线、多层次提升”的总体思想,对构建大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构建和实践。 因此,首先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确立了“理论适度+应用强化+能力卓越”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思想;以 1 传感检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为例,构建由多媒体课件、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实验箱、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课外实践项目、项目化教材组成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为教学思路的贯彻配置良好的硬件环境;系统性地形成了“理论培基+案例渗透+项目驱动+创新挖潜+竞赛提升”的全程培养体系,构筑教学思路运行的软环境。以应用项目案例教学全过程化和项目驱动实践训练为主线,打造项目驱动的教学特色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有思路、有环境、有体系、有手段,实现卓越工程能力培养。 三、成果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对于传感检测技术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教学改革,既涵盖课程内强化工程应用项目案例教学,更通过多种形式的全过程化项目驱动实践活动,形成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能力培养手段特色。项目驱动实践包括单一设计项目、关联设计项目、综合创新设计项目、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体验等多个层次,以此来践行教育“回归工程”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卓越工程能力。 1.理论教学加强教学改革,引入项目全过程意义下的应用案例教学,形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会计系项目化教学总结

会计系实施项目化教学阶段性总结 本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认真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系开始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根据我院对各个系部实施教学改革的要求,本学期我系教学改革重点是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社会真实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为线索,实现工作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化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模式。 2012-2013第一学期我系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 实训》、《税务仿真实训》等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职业技能课。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位教师辛勤的付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状况 本学期我系部分职业技能课程初次采用项目教学法,自实施以来,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将课程内容重新组织安排,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专业操作项目划分和单项工作任务的提炼,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1.《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为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课程模拟企业实际财务操作流程,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项目化教学实际案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课程情景设计。 该学习领域打破以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创设的学习情境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的基本思维能力。设置完整的课程项目载体,通过完成真实业务强化能力培养。 考虑企业、学校实际,不可能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可以通过模拟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采取整个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调研企业实际业务,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项目,将其中一套分解为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傲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在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2.《税务仿真实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融税法与会计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授课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很可能达

项目化课程总结

1.1 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行动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教师构建特定的学习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学生们同时用脑、心、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它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流。在这种教学中达到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关键能力的目的。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2)学生的学习形式由单一性转换到了多样性。(3)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换成教学的主持者或引导者,不再起到“角”作用。(4)行动导向教学注重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注重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2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1.3“建构优先原则” 所谓“建构优先原则”,其基本假设是学生的知识是自我构建的,是指要根据学习本体已有的经验和先知、前人留下的有价值的文本和现存的观点,从周围的环境中主动地获取信息,从而构建属于本体自我的新的知识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建构性教育原则常用于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 2玻璃成型与退火课程教学现状与教改的必要性 玻璃成型与退火课程是我校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专项技能课和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浮法玻璃成型基础理论、成型质量控制与操作、成型设备选型

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总结

信管系姬贵阁 2015年7月25日,我与我院同事一行20人在曹五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五天的学习让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项目不是简单的实验实训项目,它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时间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 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多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心得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 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向专家老师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分析和整理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doc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于月明 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XX年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XX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

项目化教学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以(工程) 学科结构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服装项目化教学阶段总结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周秋明我于1999年步入服装教师行业至今已有近十个春秋,每每同行问我服装学校的毕业生系统学习了几年可进入社会都无法独立工作是为何时我都十分茫然,为什么?经常的思考也不得其果。后来有机会接触了企业并且在企业中也兼任了工作,更幸运的是由于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开始开始担任服装专业的负责人,今天的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答案。当然观点不是十分完美,却是我近十年来服装教学和管理的切肤体会。我的答案是探索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来解决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毕业生与市场的零距离交接。初探如下: 服装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 一、分析服装专业素质的社会需求: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多次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观点: (1.)一方面服装企业现有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多样,但特定岗位能力较差。如目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行业的人员较多,但是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的针对性不强,比如说专攻某类服装的制版人员或专攻某类服装的设计人员。 (2.)服装企业特别重视行业素质,重视培养行业习惯与行业细节。比如说缝制中科学的手势对服装的制作就可提高缝制的速度。 (3).虽然设计与制版在服装行业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同样需要服装工艺的支撑,想要学好设计与制版必须要过工艺关。 (4).传统的制作理念与现代技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如手工制版与服装CAD制版需同时具备。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 高职生的定位是-----高不成低不就,准确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技术工还是设计人才?按照学历层次应该是居于中间的一种状态!国家定位是(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高职学校的现状是按照综合设计人才的层次来培养,本人一直觉得有所偏差。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改革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我的设想是从服装专业中的细分专业入手培养具有特长的服装人才。具体做法是先从女装、男装、童装、或牛仔装、针织装等等服装细分行业中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域发展的行业,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版、工艺、后

项目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教育教学研讨会汇报材料 一、专业基本情况及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本学期由计算机、电子技术、数控合并组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还是分三个方向进行招生办学。 (一)专业基本情况 1、教师队伍情况。 现有专业专任教师33(含兼职3人)人,实际参与一线项目制教学人员26人。其中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6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7人;初级教师22人;双师型教师12人,整体职称结构层次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 2、专业实训设备情况。 现有电子电工实训室8个;计算机房6个(其中2号机房由于损坏较多且大部分无法修复,基本不用)约280台计算机,1个硬件实训室,1个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数控(4台普车、6台数车、6台钳工)实训室。基本能满足现有项目实训要求。 3、专业规模。本学期共有16个班级,其中电子技术8个、计算机6个、数控2个。 (二)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专业合并后本人对计算机、数控方向的项目研究不是很熟

悉,本学期这两个方向的教学主要按照原来拟定的项目制方案进行实施。本学期项目制教学在本专业16个班级有序开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将本专业三个方向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如下: 1、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开展情况:①数控方向。实施项目制班级2个,涉及教师4人,共7个项目,因项目理论太多,学期考核自组安排。②计算机方向。实施项目制班级6个,涉及教师13人,共27个项目,学期考核实行考教分离,抽考项目14个,考核过关率均达到要求。③电子技术方向。实施项目班级8个,涉及教师8人,共25个项目,学期考核实行考教分离,抽考项目11个,考核过关率均达到要求。 2、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①数控方向。由于该专业原来属于联办专业和设备未安装好,所拟定的项目只有一年级的教学项目且大部分项目由于理论太多或因设备的原因可操作性不强,项目制教学实施效果不佳。现正根据实训设备修改项目制方案和新制定二年级项目制方案。②计算机方向。该专业按两个方向(办公自动化和硬件维护)确定项目制教学内容,由于后期学生少并班后使项目制教学计划不能正常进行;有些项目范围过宽;有些项目由于缺乏设备没有完成。现该专业的项目制方案修改将在本月底完成。③电子技术方向。有些项目偏难需修改,涉及企业文化的项目没有很好开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

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项目成果名称:以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传感检测技术为例 一、成果背景: 本成果自2008年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传感器教学中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项目的支持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改革;2009年起学校推进校质量工程建设,机电学院又先后获批教研课题“基于机器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探索”、“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等,以及建设传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机电控制技术等6个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又获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系统全面地围绕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改革实践。 二、成果的主要理念和思路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动手”特点,我们认识到,当前高校的培养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传统的“理论为主、应用不强”的现实转向“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构建”,并以理念更新引导,重视内涵式发展,寻找“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的合适手段”。 卓越工程能力指工科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一是必须系统考虑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规划、系统构建、全程实施;二是需要建立良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空间和时间的多维保障;三是必须调动能力培养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贯彻项目主线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项目、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一体化培养体系的高效运作。因此,我们坚持“理念引领、系统构建、学生主体、全程实施、项目主线、多层次提升”的总体思想,对构建大学生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构建和实践。 因此,首先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确立了“理论适度+应用强化+能力卓越”的卓越工程能力培养思想;以传感检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为例,构建由多媒体课件、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实

学校信息化特色项目总结

学校信息化特色项目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运村小学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信息化教育。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和必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把学校网站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的抓手和切入点,通过学校网站的建设,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使学校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运村小学网站的发展经过了2个时期,第一阶段采用的是网络公开ASP代码,由于种种原因,在internet中访问有点慢,为了适应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提升学校的影响,拓宽我校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的交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和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我校与专业网络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网站的技术含量和在internet的访问速度。现将学校网站建设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网站建设指导思想 学校的网站建设应该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成为学校与家长、教师、社会联系的桥梁,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闪亮窗口。我校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人人参与”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关键,以网络和其它信息化设施建设

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对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切实做好网站建设管理工作,搭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平台。 二、学校领导全力支持 自建站之初,学校领导就对网站建设高度重视,反复商讨网站建设相关细节,网站栏目的设置更是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为保障学校网站建设管理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网络管理经验的教师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并经常对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指导其在网站上添加和发布信息。 三、网站建设内涵第一 网站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学校工作的需要和办学特色,从栏目设计到网页效果,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建设都进行了合理详细的规划。网站频道及栏目的内容定位清晰、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栏目名称准确,做到了简明、直观、易管理。首页布局结构清楚合理,重点内容突出,有详细的网站地图可供查询,相关链接适合师生获取信息需要,信息发布及时,有完备的审核功能。网站为师生提供了先进的成果发布和资源交流平台,具有完整的资源上传、审核、发布、查询、统计功能。网站有统一色彩风格,充分体现学校网站的特色,有统一的LOGO 设计,页面整齐、美观大方,形式效果与主题相应,能够反映学校的文化建设。 四、加强管理保障网站安全 我们使用的是学校自有服务器,由于资金原因,硬件设备已显陈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_1

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学习总结为了适应高职教学形式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于XX年7月参加了在江苏常州工程学院举办的XX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卓有成效的各位专家所做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使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 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学生完成任务后要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到点真本事。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 项目化教学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以(工程) 学科结构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

《建筑CAD》课程项目化教学总结

《建筑CAD》课程项目化教学总结 摘要:在《建筑CAD》教学中,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每个CAD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建筑CAD》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探讨与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建筑CAD 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行业包括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均开始走信息化、规范化的道路,以期提高生产率和提高管理水平,其标志就是CAD(Computer Aided Drawing)技术的广泛使用。目前,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因此,作为建工专业学生,《建筑CAD》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笔者在建筑CAD 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交流。 1、项目化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一次计划好的有固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

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一般来说,项目的实施应经过:回顾,引入,合作实施,总结、展示,检查评估,下次任务布置等环节。 项目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机会,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5)开放性: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6)评价特点:注重评价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2、项目化教学法在《建筑CAD》教学中的实践 2.1 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使用CAD绘制符合制图规范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能够灵活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