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兵团技师职业资格考评

农艺工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2)级

论文题目: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姓名:靳花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单位:农四师七十六团八连

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靳花

昭苏七十六团八连835609

摘要:本文介绍优质春小麦的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优质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优质、春小麦、栽培。

春小麦是指种的小麦,生长期不经过冬季,所有品种一般属于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每年约500到600万亩,约合小麦面积4成,春小麦是昭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结本地生太气候条件,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基础上,实现收获优质的春小麦。一般春小麦生育期短,生育进程快,新疆种植春小麦品种,生育期一般80到110天,仅为冬小麦生育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1.播前准备

1.1整地:选择来年播种的春小麦地不宜重茬,前茬以油菜或马铃薯为好。

1.2入冬前要进行土地耕晒,严整,贮水灌溉,秋翻前进秸秆还田,冬前土地深翻一般25厘米以上,翻后耕耱整地保墒,入冬前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打到地平,达到全苗匀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为来年春季早播创造条件。

1.3在第二年的开春,整地播前,在适墒期内耕地,将地块耕透耕细,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子标准,保证耕层上虚下实,墒是。

1.4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份全,肥效强,含有机质多,改良土壤效果好等优点。播种前深施化肥基肥,春小麦发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施足基肥,增加投入是丰收的重要基础,施基肥应有机肥为主,混入部分氨、氮、磷肥播种前施有机肥每亩10公斤,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施肥深度10厘米左右,施尿素共施每亩20公斤应在小麦生育期分次追入,小麦茎肥的用量占总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之百分之八十,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麦胎丰富,基肥是基础。

2.种子处理,因地制宜,因茬制宜,晚茬,薄茬,播茬地多施基肥,早茬,肥地少施肥。

2.1播前要精选麦种小麦种必须经过精选,除去瘦、秕和破损麦粒,麦种要求籽粒光洁、饱满、大小均匀一致。

2.2药剂拌种为了防治小麦苗期的条锈病,每100千克20%的三唑酮乳油150克拌种,可控制春小麦苗期条锈病的发生,同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黑穗病等病害。

2.3选择优质的包衣种子,保证种子质量和种子纯净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播种技术

3.1播种期:春小麦适宜在温凉地区生长,一般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0-2℃,表土化冻5-7厘米时顶凌播种;或在灌底墒水后,合墒时播种,昭苏一般在4月中旬到4月底,由于昭苏是高原地带,这里无霜期只有90天左右,有效积温75天左右,降水量年平均60-90ml,灌溉普遍,水资源利用偏低。

3.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根据昭苏气候条件,开春晚,昼夜温差大,不能适时播种,麦种发芽最适宜温度15-20℃,温度过低,发芽缓慢,出苗时间推迟,容易感染病害,所以造成推迟播种。适期播种提高产量,春小麦适期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措施,有利于全苗、壮苗,为丰产打下基础,分蘖长好,成穗率高;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适期早播,成熟期提前,能减轻后期高温,干热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同时蚜虫和蓟马的危害也较轻,合理密植,增苗增穗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产量水平来确定基本苗数,密植应采取相应的播种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等相配才有利增产。

3.3播种量在最佳播种期播下能增产增收

3.4播种方式:主要播种方式为等行距条播,行距15厘米;其次为宽窄条播,宽行20厘米,窄行10厘米,播深4-5厘米。

3.5播种质量,播种要求下籽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播行端直,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保

证全苗、壮苗、匀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

4、田间管理根据春小麦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幼穗分化开始早等特点,田间管理应抓早、抓细。前期要早管促早发,拔节期要肥水齐攻,连续促进,后期应防病虫和干热风危害。

4.1合理追肥春小麦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在施足基肥和种机肥基础上应合理追肥。一般麦田追肥用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防止后期脱肥。

4.2基肥不足,或表现缺肥的地块,应趁下雨或灌水追施尿素,一般在3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幼穗分化。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3叶期可暂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果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如麦苗发育较弱,也可提前普遍追肥,看苗施尿素8-12公斤,深度3-4厘米,施肥后随即灌水。昭苏早春气温低,过早灌水后麦苗易发黄,即使干旱年份,一般宜在播后50天左右灌水,降雨多的年份或生长过旺的麦苗,应推迟灌水,以水控肥,促下控上。

4.3拔节肥(5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施肥时间一般在生理拔节期,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防止第1、2节间生长过快,后期茎秆发生侄伏。从播后两个月开始,每隔15-20

天每亩喷施三唑酮乳油50克预防小麦锈病,可与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直到小麦灌浆为止。

4.4春小麦孕穗期间酌情追肥,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3-8千克。抽穗期的管理抽穗后至开花前,每亩用20.5%速乐硼50克加甲基托布津50克混合喷施,以补充硼肥,防赤霉病等病害发生。

4.5适时灌水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全生育期灌水6-7次。

①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水分的需要。

春小麦3叶期灌头水宜早不宜迟,除底墒充足可延迟到分蘖初期灌水外,争取在3叶期灌足、灌透头水。

②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期灌。春小麦灌头水后,第2水必须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天,否则会导致减产。

③拔节孕穗期,肥水齐攻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拔节孕穗期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除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外,根据田间情况再增灌1次水。

④除降雨特别多的地区外,都应及时灌好灌浆水。灌浆水应乳熟初期灌,以满足籽粒增重最快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1次水。

⑤成熟前的麦黄水(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有增加粒重

的效果,但麦黄水应早灌,以防根系窒息死亡,麦株炸芒早死。

4.6病虫草害防治①化控、化除在拔节前对旺长麦田,此时化除省工、省力,效果好,一次防治可控制麦苗草害。每亩用150克矮壮素或200毫克多效唑进行化控,促进壮苗,防止倒伏。田间阔叶草,每亩用二甲四氯250克兑水喷雾防除;对野燕麦(3-5块叶)、狗尾草等杂草,每亩用骠马40-50克或36%禾草灵160-180克兑水喷雾防治。适量叶面肥混合喷雾效果较理想,对野燕麦防控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轮作、合理耕作、化学防治。

②病虫害防治:昭苏地区常见的春小麦病害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春小麦锈病的特点是危害叶片,埋伏于麦叶表皮下,成条状和叶锈状,叶锈病散生于麦皮下,有偏麦秆纵向排列或成行的趋向,由于种植面积大,流行也快。防治措施:选用拌种霜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3%,当小麦病叶发病率在2%-4%时,立即防治,每亩15-2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赤霉病的防治:深耕灭茬,消除病体,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或用70%早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70-9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另外,白粉病、黑穗病等都应积极科学预防,保证小麦的优质。

4.7防御于热风春小麦适期早播,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相

应提前,有利于大穗形成,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增加,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在昭苏地区可以减轻后期高温和干热风、冰雹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另外,在春小麦灌浆后期,干热风来临之前,可提前浇水,以降低地表温度,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精准收获:收获春小麦早晚对于粒重有直接影响,收割机车质量很重要,要做到及时检查,要勤对机械造成的损失应立即维修,小麦应在蜡熟后期进行,总损失率(包括掉穗、落粒、脱粒不净等)不超过3%,籽粒破率就控制在2%以下。

欧李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大发展,园林绿化苗木也随之兴旺,优新品种不断出现,野生类型也被广泛开发。开发的瓶颈问题往往是繁育解决不了,而出现开发停滞或苗木价格奇高,影响了品种的发展,甚至出现了“炒苗”现象。欧李(Prunus humilis Bunge)是樱桃属的一种极矮生灌木型果树,野生类型繁多,选育后可作果树种植,也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用于园林绿化,特别是其独特的抗旱性,可为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环境带来希望,因此成为目前国内苗木种植户或公司争相发展的先锋树种。但是,与苗木需求增长不协调的是,欧李的快速繁育技术却相对落后,以致于出现了部分农民上山刨苗毁林的现象。为了使野生植被不被破坏,野生品种又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我们研究了欧李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现介绍如下。 1嫩枝扦插育苗 1.1欧李嫩枝扦插的时期 扦插时期因树种而异。经过多因子试验发现,北京地区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欧李扦插的最佳时期,此期生根率可达到90%以上;6月中旬以后随时间的推移,生根率逐渐减弱,最高为46.67%,此时移栽成活率也比较低。7月后扦插很难生根。因此,把握好扦插时期是欧李嫩枝扦插成功的关键。

1.2扦插设施 1.2.1插床插床选在有水源和电源的地方,如果有现成的插床或大棚可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符合扦插欧李的要求。插床选择圆形或长形,四周用砖砌成,高40~50 cm,先铺20 cm厚的鹅卵石或排水较好的干净基质,整平后再铺15~20 cm过筛的河沙。使用前,床面河沙用0.1%的福尔马林或0.03%的高锰酸钾进行严格消毒。沙床整好后,开始架设棚架,苫塑料布,以利插穗保湿。 1.2.2 自动喷雾装置装置包括 LK400控制仪、电磁阀或小水泵、连接管及成套微喷管件。将喷雾设备连接好后,调整控水时间备用。 1.3插穗采集及处理 1.3.1枝条采集5月中旬采集的枝条可以长一些,大约20~30 cm,带叶,采后要随时放入提前准备的加5~10 cm深水的容器内,剪口浸入水中。大量枝条采集需时较长,采后枝条不要长时暴晒,要存放于阴凉处。进人6月后随枝条的熟化,枝条采集要逐渐缩短,选取较幼嫩的枝段作为插穗,易于生根。 1.3.2接穗的剪取从田间采回的枝条立即剪截成长8~10 cm的插穗,插穗顶部留2个叶片,顶梢可适当留长一些,约10~12 cm(较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方案

2018年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从源头上逐步控制蔬菜使用农药残留量,杜绝中毒事故发生,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确保人们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形式: 镇农技中心负责技术示范实施,做好田间生产技术档案,通过蔬菜种植示范户承包管理生产,按农技中心技术指导落实生产措施。 三、生产目标: 示范区蔬菜产品的无公害标准达到100%。 四、地点面积: 长征三组蔬菜地,铝铂防虫网管棚面积6亩。 五、品种: 樱桃番茄、杭茄一号、甜椒、锦绿黄瓜、毛豆、菜豆、豇豆、青菜、花菜、萝卜。 六、生产计划: 1、12月上旬生产准备,技术培训; 2、1月下旬育苗管理; 3、3月中旬移栽; 4、5月中下旬标准化采收包装发销; 5、7月中旬秋播; 6、10月上旬标准化采收包装发销; 7、12月上旬清洁田园。 七、技术要求: 1、地势高爽田块; 2、生产用大棚四周沟系畅通; 3、大棚选用标准铝铂防虫网封闭,大棚内土壤消毒处理,大棚作物选用绿色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一个生产周期内不超三次; 4、农产品低残留无公害,保持原有色泽、鲜嫩无病斑; 5、采用“虹新”牌包装,洁净蔬菜上市试销。 八、费用预算列表:

1、(1)种植推广培训费600元; (2)会议活动五次(11、12、3、8、9)2400元; 2、新品种引进试验种植种子投入及观察点档案记录补贴4000元; 3、无公害新药剂10种,推广使用经费2950元; 无公害有机肥、有机液肥技术推广经费950元; 4、铝铂防虫网生产技术咨询1000元; 5、铝铂防虫网新材料引进开发生产点2000元; 6、管理人员通讯费100元×12月×3人=3600元; 7、包装设计及管理人员指导、检测用车、辅助工计7500元。 总计金额25000元。

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一、检测标准 (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18项指标。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指标。它们是氟、砷、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亚硝酸盐。 二、栽培技术 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首先是选择好环境条件,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1、作为生产无公害蔬菜地块的立地条件,应该是离工厂、医院等三公里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 2、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 4、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 其次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创造利于蔬菜作物生长环境。 1、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三是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 2、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不同菜地、不同蔬菜品种采取不同的轮作制度。 3、利用农业设施来改善生态条件。 4、清洁田园,改善生态条件。 5、提倡不同科蔬菜间作套种。 第三是健全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1、选用良种。 2、进行种子消毒。 3、适期播种。 4、培育壮苗。 三、种植管理 (一)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二)精细整地。 (三)定植,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四)中耕、除草、培土。 (五)搭架、整枝、疏果。 (六)小拱棚、大棚温湿度管理。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化肥农药的污染严重,野生蔬菜、无土栽培蔬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蔬菜消费将进一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色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旋律。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突破现实束缚,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蔬菜;意义; 途径 1 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需求紧迫性现代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 ,进入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新时期 ,居民消费观念,内容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已更多的从讲求产品的数量到追求生活的质量,出现了对产品消费质量的多元化需求。据农业部在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对蔬菜等农药残留量进行抽样检测,在抽检的

50个蔬菜品种中,有22种蔬菜不合格,接近50 % ,表明蔬菜中有机农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因此 ,人们对安全可靠“绿色蔬菜”的呼声将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绿色蔬菜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地仅仅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基地,未能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蔬菜产品质量和数量,从而出现绿色蔬菜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食品结构向营养型转变,以人体健康为保证,这些都是绿色蔬菜食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生态紧迫性我国蔬菜生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生一些重大的技术和观念革命,引进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在我国农村,蔬菜生产仍然是以高产为目的,以粗放经营为主要模式,没有形成优质生产,精耕细作的蔬菜生产格局。这样的生产局面必将对生产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生产者在一味追求高产目标的同时 ,必以大量施入化学肥料、农药为手段 ,不顾生产环境的平衡 ,造成土壤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三废的排出和污染,给生产环境中的水、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

山东优质小麦品种简介

(一)豫麦34号 1、品种来源: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孟201╳中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郑农7号,1994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白粒、角质,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0—50克,穗粒数28—30粒,株高80cm左右,稳产性好,抗倒伏力强,抗干热风,高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叶枯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1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稳定时间10.3分,面包体积732cm3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北中部中高产地区中晚茬种植,中北部地区播期以10月15日左右为宜,南部地区亦相应推迟。播量每亩7—8公斤,返青、齐穗期注意喷洒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 (二)豫麦35号 1、品种来源:内乡县农科所用(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杂交选育而成,原名内乡184,1995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5号。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千粒重42克,穗粒数45粒,株高75cm,籽粒白色,角质、粗秆抗倒,高抗条锈、土传花叶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 3、品质状况:属面包用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33.72%,沉降值38.5ml,吸水率53.6%。面团形成时间7.2分,稳定时间13分,面包体积788cm3。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亩产300—500kg水平的高肥水地种植。播期10月10日—30日,每亩产量5—8公斤,重施有机肥,氮、磷、钾、锌配合,高产麦田在小麦生育中后期注意土壤墒情,保证高产需水要求,小麦齐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混合喷施粉锈宁、多菌灵等,可起到防病,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 (三)豫麦47号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于1988年引进新乡市农科所的宝丰7228╳百泉源3199F1代种子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育成,原名丰优3号,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1997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豫麦47号。 2、特征特性:为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千粒重40克,株高75cm左右,分蘖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耐穗发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叶枯病、白粉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68—15.80%,沉降值43.4ml,湿面筋37.8—42.8%,吸水率62.4—63.5%,面团形成时间7.5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8,面包体积771cm3,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品质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于豫中北中晚茬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中部地区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播量每亩6—7kg,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在管理上应施足底肥,适当补充磷、钾肥,为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达到优质,追肥应掌握氮肥后移原则,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7kg,灌浆期应注意防治蚜虫。 (四)高优503 1、品种来源:从河北省引进,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在河南省新乡市、濮阳市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2、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幼苗壮、分蘖强,株高85—90cm,茎秆弹性好,叶片上冲,粒角质,千粒重40g,表现抗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在豫北地区一般亩产400—550公斤。 3、品质状况:容重82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6.5%,湿面筋含量34%,沉降值46.4ml,吸水率59%,面团形成时间5.8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4,面包体积715cm3,面包评分87.6,属优质面包小麦。 4、栽培技术:可在黄淮麦区早茬示范种植。该品种分蘖力强,播量不宜过大,适播期10月1日—10日,播量应掌握在5—7公斤为宜;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60kg或尿素35公斤,磷肥25公斤,春节前适追肥,拔节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五)济南17 原代号92414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47%),亩穗数可达60万,属多穗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长势和长相好;株高75厘米左右,秆强抗倒;中早熟(较鲁麦14号早熟2天),熟相好;穗纺缍型,穗粒数30—50粒,顶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38—42克。据多年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1978年测定17.8%),湿面筋33.5%—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28min,面包体积800—950ml。其综合品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优质小麦品质指标。可用其生产高档水饺、面包、面条(方

钙果栽培技术

欧李钙果栽培技术 欧李为蔷薇科樱桃属欧李树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因果实含钙高又称高钙果。欧李作为第三代新型保健时尚水果,果实似小李子,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钙和铁的含量位列各种水果之首。 一、育苗 1、播种育苗。采集成熟果实,调制出种子晾干,在阴凉通风处贮藏。元旦前后进行层积处理:于背阴处挖深、宽各1米,长度随种子多少而定的贮藏沟。选用大河沙,河沙的湿度以后手握成团扔之即散为好,底部铺20厘米的河沙,然后一层河沙一层种子,距地面20厘米时全部用河沙封平,然后用土封成高于地面20厘米的土堆,种子多时每隔1米竖一草把,以利通气,天冷时应盖上草毡。3月初当种子有15%破壳露芽时即可播种。采用穴播,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3粒,覆土3—4厘米,然后用地膜进行覆盖,出苗率可达85%以上。 2、绿枝扦插育苗。于5月上中旬选择优良单株,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粗度在0.4厘米以上的插条,长度8—10厘米,上面平口,下面斜口,采后立即去叶,只留上部1—2片小叶,立即插入清水中放阴凉处。为提高生根率,可用ABT生根粉200—300毫克/公斤浸泡基部20分钟,生根率可达95%以上。选用干净的河沙作基质,厚度20厘米,上盖塑料布和遮阳网,扦插株行距5厘米×8厘米,插时先用稍粗于插条的小棍插孔,再插入插条,然后缠严。插

完后及时浇透水并进行叶面喷水,每天喷水3—5次,保持叶片不失水。插后每3天喷一次0.2%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预防病害,这样经过15—20天就可生根。生根半个月后经炼苗,选择阴天的傍晚移栽至苗圃,前期喷0.3%的尿素,后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精心管理,当年可长30—40厘米,次年即可开花。 3、埋根育苗。在落叶后至发芽前均可进行。最好于冬初挖取0.5—1厘米粗的根,剪成15—18厘米长,50根一捆,系上品种标签,进行沙藏,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埋根,株行距15厘米×35厘米,上端与地面平,埋后浇透水,然后盖地膜,可增温保湿,提高出苗率、成苗率。 4、分蘖育苗。欧李根蘖苗多,可于春季芽萌动前挖出根蘖苗归圃。 5、嫁接育苗。欧李生长慢枝条细,嫁接多采用生长一年的苗子,于早春采用枝接法。对于劣质品种也可于春季采用枝接法改接优良品种。 二、栽培技术要点 1、荒山造林 可采用大块状混交造林,欧李可与刺槐、元宝枫等阔叶树混交或与侧柏、油松等针叶树混交。块内欧李采用带状栽培,每带4行,带间距2米,带内株行距0.5—1.2米。大块状混交,可增强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时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欧李可做果用、药用、柴用等。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方案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方案 一、根据市场要求,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现将蔬菜的品种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甘蓝:早熟品种(定植后40天—60天收获)有中甘11、8398、金春早、北农早生、703、珍奇、 铁头四号等;中晚熟品种有(生育期75—100天)有内配二号、铁头三号、庆丰等。 2、大白菜:早熟品种有春极品二号,定植后55天可收获,外叶深绿,球叶浅黄,商品性好;春秋 玉、顶上等。中早熟品种有秀月、韩势等。中熟品种有春泉、春鸣、春美、金峰2号、春黄、强势等。 青麻叶品种有秋绿60、秋绿75、津绿75等。 3、胡萝卜:红映二号、超级红冠新黑田五参、日本大阪红参六寸、日本新黑田红参六寸、改良黑田 五寸人参、新红胡萝卜等。 4、白萝卜:长春大根、早春大根、白玉春(注意:播种后半月日平均气温必须大于15.2摄氏度, 才能防止抽薹)、富春大根、春雷(此品种适合夏秋反季节种植)、雪玉春、高山大根等。 5、结球生菜:早熟品种有绿翡翠、凯撒、奥林匹亚;中早熟品种有射手101、皇帝等、中熟品种 有太湖659、玻璃翠、柯宾、阿斯特尔等。 二、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菜技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配方施肥技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1、因时因地,通过调查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2、发展错季蔬菜,想办法通过调节温度,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及早育苗,培育壮苗,及时定植, 合理密植,争取从时间差上买个好价钱,取得高收入。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调控温湿度,保证蔬菜各个生长时期适益的环境条件;根据蔬菜生长需要 做到合理灌溉,适时追肥,以满足其生理需求;合理使用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 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早发现病虫害,早防控,尽可能减少用药的次数 和用药剂量,确保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4、适时采收和出售。收获出售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3—5天,注意采收前15天应停止用药。 三、几点建议及注意事项: 1、从育苗开始做好生产资料的进出库记录,设立专门库房,专人管理,尽量做好档案管理。 2、做好生产记录档案,从育苗到收获,关键播种、定植、施肥,除草,用药等管理按时间做好记 录,以备以后查看,总结经验。 3、特别注意了解并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注意不要随意加大农药使用量及使 用次数,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严防农药超标。 4、收获后及时收回地膜及地块残留的根茎烂叶等,防止地块受到污染,防治病虫害的残留,影响 下年度蔬菜的管理和质量。 5、用后的农药包装要妥善收藏,统一处理,焚毁或深埋,严防造成污染。 马铃薯种植技术方案 一、优良品种介绍:

绿色蔬菜生产技术

我省辽西地区高效益高品质蔬菜生产模式的探讨(提高绿色蔬菜生产水平的十个问题) 目录 一.对绿色蔬菜的认识 二.对建立绿色蔬菜产业的认识 三.绿色蔬菜生产的技术特点 四.生产基地的选择 五.蔬菜免疫育苗 六.蔬菜病虫防治技术 七.降低硝酸盐污染栽培技术 八.采后处理技术 九.蔬菜产品的商品质量 十.绿色蔬菜生产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一 对绿色蔬菜卫生质量及其产品标准的认识 绿色食品(蔬菜)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蔬菜)。 从产地 到餐桌 蔬菜是富有营养、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不应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有不同的来源与途径,防治蔬菜污染必须是全方位。基本对策:回避(场地选择)、阻滞(硝酸盐富集力)与缓冲(有机肥、降低土壤酸度可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环境容量) 无害化生产是蔬菜卫生质量的基本保证。无害化生产方式多种:①绿色蔬菜。分A 级与AA 级,二者在生态环境、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包装及标志的基本要求都一样,只是对生产的过程要求不同,AA 级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而A 级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化肥与农药;②无公害蔬菜。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除了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外,对生产操作过程、包装及装潢对没有明确要求,卫生质量要求相当于绿色蔬菜A 级,但不像那么严格。从2001.10.1起已发布无公害蔬菜的国标。净菜。商标。③有机蔬菜。卫生质量要求及生产过程的要求相当于绿色蔬菜AA 级,但还不完全相同: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要求有一定的转换期。应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应该认识到:现代有机农业不是恢复到祖先低水平的“有机农业”,而是可持续发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 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 1.2.1 l一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 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 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 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1.3 防治策略

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 1.4.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小白菜抗病毒病及抗耐霜霉病品种有17号、D94、上海四月慢,抗霜霉病品种有迟黑叶白菜,耐霜霉病及软腐病的品种有春水白菜。大白菜抗或耐霜霉病、软腐病的品种有小杂56、早皇杂、高脚大青、中熟白麻叶等。较抗霜霉病的芥蓝品种有中花芥蓝。 1.4.2 栽培防治。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前一茬蔬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畦,清除残株旧叶,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病菌及虫、卵。夏秋季推广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早生快长,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限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如大面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 (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钙果的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钙果的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12-03-27T11:18:55.28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周佳丽 [导读] 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优质品种,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誉为“补钙之星”。周佳丽(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优质品种,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誉为“补钙之星”。在我国野生资源丰富,分布很广。该树种抗旱抗寒抗贫瘠性能强,是防沙治沙、治理荒山的先锋树种,并将带动我国北方山区的经济产业化发展,将会对我国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钙果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且根系庞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种植价值,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先锋树种。 关键词:钙果栽培管理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果业结构也需要调整,树种、果种要更新。钙果具有观赏、食用、牧用和药用价值,又是绿化、美化、香化的首选树种,并且生物学性状好,抗逆性强,是一种短平快绿化荒山、治理水土流失的不可多得的树种。 一、钙果的经济价值 欧李是蔷薇科樱属的一种矮小灌木,因其含钙量极高,是普通水果的3—5倍,被誉为第三代新型水果,也是我国特有的新型树种。该品种因其含钙量居水果之首而得名,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用途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等诸多特点,是我国北方山区重要的野生树种。 钙果是从野生植物欧李中发现并选育出来的我国独有的水果。它的果实含钙量极高,被称为“补钙之星”。钙果用途广泛,果肉可食,果仁入药,茎可作饲料和编织材料,果树在绿化美化环境、治理荒山绿化、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有特殊的效果,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生态林优良树种。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每百克鲜果的钙铁含量分别达到80和1.5毫克,是苹果的6倍,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高达338.3—451.7mg/100g,特别是维生素C、B2和E的含量以及钾、磷、锌、硒和赖氨酸的含量均高于现有常见的果树品种。是儿童和老人孕妇的高级保健水果。 二、钙果的分布 钙果的适应性很强,在年均温4.8—16.6℃,绝对最低温度高于零下30℃,年降雨不低于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大于2400小时,海拔在1650米以下,无霜期大于130天。适宜土壤PH7.0—7.5,适应我国干旱地区种植,三北、华中以及南方冬季0—10℃的温度时间累计800小时以上的广大地区种植,是理想的退耕还林果树。 三、钙果的栽培管理 1.选择地块:平地、坡地都可以单独建园,地埂、田边也可以种植,在通风透光较好的乔木行间也可以间作。 2.造林整地:平地可以整成埂宽0.3米,畦宽1.2米。坡地可以按等高线深翻筑埂,等高线的间距以1.0—1.5米为宜,平地深翻前将有机肥、磷肥铺于地面,翻地时将两者混合均匀,深度40公分左右。坡地按等高线施肥深翻,要用深层土做埂,把埂踩实做坚。在坡地栽植,最好选在阳坡和半阳坡。地边栽植,要对杂草、灌木进行清除。 3.栽植时间:裸根苗可以在春秋两季栽植。北方地区一般要3月上旬栽,营养杯苗,春、夏、秋三季均可栽植,但以早为佳,苗子栽后可再生长一个月,这样可以保证小苗正常越冬。 4.栽植密度:平地可以按0.5×0.5米的密度定植,坡地可因地制宜。 5.植后管理:在定植后立即浇水一次,5天后再浇水一次,土表稍干后,松土覆土。钙果因产量大,要有充足的水肥才能保证高产稳产。一般每年追肥三次,分别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后进行。 6.病虫害防治:钙果病虫害较少,可以在发芽前喷一次3度石硫合剂,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

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6T15:22:04.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蒲远发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在蔬菜选择上从原来的满足于数量转变为现在的关注质量,尤其是营养价值高、无化肥农药残留、不含激素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在蔬菜选择上从原来的满足于数量转变为现在的关注质量,尤其是营养价值高、无化肥农药残留、不含激素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绿色健康;蔬菜种植;食品安全 引言:从狭义上讲,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说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蔬菜的健康和安全。 1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种植方式 1.1早春蔬菜种植 受天气和气温变化的影响,蔬菜种植的露地栽培一般是在温度回升之后的3~4月之间进行菜苗种植,在5~7月之间收获上市。但是在大棚内种植可以提前播种,提前使蔬菜上市,所以种植时间较早,在深冬初春之际就可以播种和定植,一般是1~3月之间,在4月开始收获,收获时间可以持续到7月。大棚温室可以保证蔬菜质量和产量,同时使蔬菜较早上市,提高菜农的经济收益,也可以使居民的菜篮子在春季青黄不接时更加丰富。除了夏季的茄果类蔬菜,菜农还可以根据菜市场的需求种植一些四季都可以收获的青叶菜(如空心菜、生菜、苋菜等),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1.2夏菜种植结束后的秋冬种植 将夏菜进行延后种植栽培可以丰富人们冬天的蔬菜种类,菜农也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进入秋天后,蔬菜种植已经不能在露天土地中进行,此时早晚温差大,累计温度不能保证蔬菜所需要的温度,因此一般这时期很多地区使用大棚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尤其是夏菜延后种植可使西红柿、黄瓜、芹菜、茄子等一直延迟到11月或者12月份,使菜农的经济收益最大化。 1.3青叶菜的栽培 大棚温室不仅种植夏季蔬菜,还可以在其他时间或者在夏季蔬菜种植期间栽培一些可以长时间采收的青叶菜。例如木耳菜、西芹以及生菜等,在进行这些青叶菜栽培时最好采用越冬栽培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青叶菜被冻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青叶菜产量的同时,还可以使青叶菜反季节上市,获取最大的青菜种植经济效益。 2 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种植技术 2.1选择合适的无污染地块 为了实现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大力发展推广工业生产,但是随着城市工业生产制造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工厂被规划到城市周边与郊区接壤的地方,所以一些郊区的土地因为工厂的三废排放遭受污染,这样的土地和土壤并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因此绝对不能把蔬菜大棚建立在遭受污染的地块,这样会使种植的蔬菜内含有一些被土壤吸收转化给植物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一般的蔬菜大棚要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区建立,确保土壤中没有工业污染物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具体的要求,保证土壤的有机物质含量不低于1.5%,最好选择附近有干净的无污染的健康水源的地区,方便蔬菜灌溉,节约前期投入的成本。 2.2选择天然的有机肥 为了保证土壤的肥沃程度,保证蔬菜优质高产,施肥是种植蔬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确保蔬菜的无公害绿色健康,在进行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时,最好使用有机肥,因为适宜的有机肥可以保持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水分,确保蔬菜的优质高产。最好的施肥量是确保每亩土地的有机肥不低于1.4万公斤。一般来说,当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提升时,土壤的保肥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保肥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土壤抵抗污染的能力,这样可以保证大棚温室种植的蔬菜优质高产。推荐使用的有机肥一般包括农家肥、叶面肥以及矿物质肥等,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不能使用污染的含有病原体的有机肥,经过对土壤土质的研究和确定,选择合适的农家肥,确保有效施肥。并要多用绿色农家肥(猪粪、羊粪、牛粪等),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蔬菜的无公害绿色健康生长。 2.3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也要趋于现代化,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保证蔬菜的无公害绿色健康的同时以提高蔬菜产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的方式可以结合各种蔬菜的生长特点,选择一些有助蔬菜增产的现代化手段,例如将生物技术应用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及其质量。例如现在的蔬菜脱毒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亩产量,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大棚温室蔬菜种植的发展。 2.4严禁使用农药 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会对蔬菜的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菜农为了保证蔬菜的产量,确保经济收益,就会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一方面是为了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另一方面是对蔬菜进行一定程度的催熟和增产,提高蔬菜的经济收益。但是大量使用的农药会残留在蔬菜表面甚至渗入到蔬菜内部,这样的农药蔬菜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人体中毒,因此我国对农药内的药品含量进行明确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农药的有毒物质,确保人身健康。 3 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 3.1制定完善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规范标准 在发展推广无公害绿色健康蔬菜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蔬菜标准和规范,确定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标准,有利于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的推广和发展。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和相关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对无公害绿色蔬菜进行大力扶持,向农业

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绿色蔬菜栽培就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科学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的标准,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下列五项措施。 一、把好种子关:要选用优质、高产、早熟、抗耐病虫害的蔬菜良种。 二、把好播前准备关:1、在播种或定植前,应该及早灭茬翻耕,暴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和枝叶,消灭土壤残存的菌源和虫源。2、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用温水浸种,即用55度的温水,浸泡40~15分钟,可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三、把好栽培管理关:1、尽可能采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如营养钵育苗、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嫁接、滴灌、地膜覆盖等。从培育壮苗入手,增加对病虫害的扰性。2、合理搞好间作套种,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可采取高短立体种植。不同类蔬菜品种的立体种植,蔬菜与食用菌立体种植。3、加强管理,及时间苗定苗,整枝打杈中耕除草,摘除病株,控制病虫传播。 四、把好施肥关:1、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以减少致病菌和虫卵的带入。2、追肥要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防止过多追施氮肥导致徒长。3、合理使用激素和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浓度和剂量,防止过量引起药害。 五、把好防治关。防治上做到“以物理、生态法为基础,生物农药打头阵,土制农药当配角,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助威力,剧毒农药不下田。” 1、采用生态法防病。应用控温、调温、高温抑菌等生态管理技术。 2、采用物理法灭虫草。应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要覆盖防虫网,将害虫拒之网外,可以大幅度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覆盖银灰色遮阳网以避有翅蚜,蓝色膜可以较好地防除草害。 3、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用BT乳剂青虫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瓜叶螟;用农抗120防治黄瓜炭疽病和枯萎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黑腐病;用弱毒疫苗可防治黄瓜、茄果类病毒病;用井风霉素可防治立枯病和根腐病;用ET-107杀蚜素防治蚜虫,用浏阳霉素防治红蜘蛛;使用EM作基肥,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效避免一些毁灭性的病害。使用EM浸种,有明显地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如果用EM喷肥对于灰霉病菌引起的病害,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有新型蔬菜农药核多角体病素杀剂,也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一定要认真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规定》,严禁使用DDT、甲胺磷、甲基异柳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5、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及时,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

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

强调了小麦品种特性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2-1999和《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17893-1999的修订工作,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项目编号为-T-449和-T-449来进行的。 标准修订的组长单位为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粮食局。 2006年11月9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武汉召开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标准质量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北京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市粮食局、河南省粮油质检站、安徽省粮食局、内蒙粮油质检中心、黑龙江粮油监测站、江苏省粮油质监所、四川省粮油中心检测站、新疆粮油质检站、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检中心等共27位代表。在此次会议上明确了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任务分工。 2007年1月11日,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召开标准修订研讨会。标准质量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郑州交易所,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和古船面粉集团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对现行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收集现有的数据,我们编制了《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初稿)。 2007年3月6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粮科大厦召

开小麦、稻谷、玉米标准修订工作会。标准质量中心杜政主任及其他同志,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内蒙粮油质检站,新疆粮油质检站,江苏粮油质检站,黑龙江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四川粮食局,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谷物与制品自己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根据前两次会议精神和收集到的资料,向会议提交了小麦、优质小麦标准文本草案和相应的编制说明。与会人员对文本草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优质小麦标准文本的第五稿。 二、优质小麦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 按照GB/T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确定优质小麦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优质小麦分类 优质小麦分类上,根据小麦籽粒的用途,在延续原标准的基础上,借鉴了农业上对小麦品种标准的分类,同时借鉴了正在批准发布的小麦粉标准中根据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强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和普通小麦粉,将优质小麦分为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强中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三类。此次修订增加了优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瓜类蔬菜,包括:黄瓜、冬瓜等 1.要紧病虫害差不多情况 要紧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菌核病。 虫害有: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等。 2.要紧病虫发生特点 春季多阴雨,则大棚和春播露地黄瓜易流行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旱少雨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雨过天晴且高温,枯萎病发生重;夏季高温多雨疫病,炭疽病容易大发生。 3.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可选用津杂、津研、津春、津优系列品种;冬瓜可采纳大青皮、小青皮等。 (2)实行翻耕、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 (3)实行垅畦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不利露地黄瓜的生长、发育,而对病害的发生、蔓延有利,垅畦或地膜覆盖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性,同时还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土壤病菌的侵染和蔓延,可大大减轻疫病、炭疫病、菌核病及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培育无病虫壮苗:

(1)采纳55℃温水处理种子10-1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或25%瑞毒霉0.3%药量拌种,能够防治种子带菌的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 (2)采纳营养钵(方)育苗,以无病土作营养土,定植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可减轻枯萎病、猝倒病发生,育苗、定植时及时拨除、严格淘汰病株。 (3)黄瓜用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一号做砧木进行嫁接,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减轻疫病的发生 (4)药剂处理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 土壤处理: 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4-8斤喷洒床土,后用薄膜复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