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麻醉生理学 Physiology of Anaesthesia

一、课程简介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活动规律影响的学科,是麻醉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主要介绍与麻醉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介绍在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麻醉与神经系统、麻醉与呼吸、麻醉与循环、麻醉与肝脏、麻醉与肾脏、麻醉与内分泌、麻醉与体温、麻醉与妊娠生理、麻醉与老年、小儿共十章内容。

由于麻醉生理学是在生理学之后讲授,它的任务己无需生理学所要求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着重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麻醉学临床有关的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为毕业后应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临床医疗、科研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其多种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阐明麻醉生理学的理论问题,为学习临床麻醉学打好基础,授课中应密切联系临床。麻醉生理学所列课程内容并不要求都在课堂讲授,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学。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教学。

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五年制]课程基本要求》,结合临床麻醉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作为组织麻醉生理学教学活动以及对授课和学习水平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18,其中理论课18学时,总学分1学分。适用本科临床麻醉专业,使用教材《麻醉生理学》第2版(谭秀娟,罗自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参考教材《Clinical Anesthesia》(Paul G. Barash, Bruce F. Cullen, Robert K. Stoelting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TEXTBOOK OF PHYSIOLOGY》(第一版,双语教材,闫剑群,吴博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麻醉药理学》(戴体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Drug benefits and risks》(international textbook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hris J. van Boxtel, Budiono Santoso, I. Ralph Edward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标

1.掌握手术、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2.熟悉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3.了解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内容

1.重点阐述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2.详细讲解1)手术对人体功能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产生应激反应,常伴有出血、疼痛、情绪紧张、促进凝血与血栓形成、创伤、骨骼肌紧张性增强等反应。

2)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麻醉的目的使人体功能处于稳定,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麻醉时使用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和其他手段对病人会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影响。故施行麻醉前必须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检,以便选择适合于病人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

3.一般介绍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

目标

1.掌握意识的概念,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麻醉镇痛及其镇痛机理;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主要影响;意识产生的机制;意识的特征;麻醉与某些内脏的反射活动。

2.熟悉躯体运动概念、分类,掌握麻醉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3.了解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意识障碍;疼痛产生的机制;疼痛的测定与评估;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检测。

内容

1.重点阐述1)意识的概念,产生的机制及特性。2)疼痛产生机制,麻醉镇痛

及其镇痛机理。3)麻醉深度与反射活动:眨眼反射、眼睑反射、皮肤反射、咽反射、腹膜反射、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

2.详细讲解 1)正常意识与意识障碍。疼痛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局麻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肌松药对肌肉张力的影响。3)麻醉与内脏的反射活动:麻醉系统的反射、呼吸系统的反射、呕吐反射、麻醉深浅的判断指征。

3.一般介绍1)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2) 躯体运动的概念、分类,肌紧张及其产生机理,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3)两个信号系统。学习与记忆。4)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5)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三章麻醉与呼吸

目标

1.掌握气道阻力;无效腔和肺通气效率;常用的肺功能评价的指标及其意义;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常用药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血氧的改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通气化学性调节;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了解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道;肺内液体交换;肺循环;肺的呼吸功能。

内容

1.重点阐述1)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2)麻醉常用药物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3)麻醉期间高二氧化碳血症:原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4)麻醉期间低二氧化碳血症:原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5)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概念、临床表现。

2.详细讲解 1) 常用的肺功能评价的指标及其意义: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功能余气量、最大通气量和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闭合容量和闭合气量。2)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①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都是肺通气抑制药、其抑制程度和表现因药物的不同和剂量大小而异。介绍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麻醉镇痛药、苯二氮卓类对肺通气反应。②麻醉期间某些因素(体位、呼吸道梗阻、麻醉方法和麻醉装置、低血压)对肺通气的影响。3)缺氧的分类:低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3.一般介绍1)呼吸道的结构,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3)肺内神经支配和神经内分泌肽。4)肺内液体交换。5)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和代谢;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增加肺顺应性;稳定肺泡内压;减少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泡积液;)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因素(肺机械扩张、体液因素)。6)气道阻力:①气道阻力的定义及其分布(鼻腔或口腔50%,声门25%,气管和管径大于2mm气管15%,管径小于2mm气道10%)。②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流形式、气流线速度、气道口径。7)无效腔和肺通气效率: ①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机械无效腔。②通气效率:定义、意义。8)氧离曲线: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H和CO

的影响、温度的

2

影响、吸入麻醉药、2,3-二磷酸甘油酸、ATP)。

第四章麻醉与循环

目标

1.掌握心律失常;心排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泵血功能的神经调节;麻醉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动脉血压的调节,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2.熟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

3.了解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内容

1.重点阐述 1)麻醉与心率失常:自主神经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麻醉用药。2)麻醉对心排出量的影响:药物本身对心肌直接作用、通过作用于自主神经及影响静脉血管的舒缩活动间接影响心排出量。3)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麻醉药物、神经阻滞、人工通气、体位、失血、温度。

2.详细讲解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与心律失常。

3.一般介绍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2) 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对细胞外液钙离子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3)心排出量极其影响因素,心力衰竭的定义、原因、临床表现。4)心泵功能的神经调节:①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的作用。②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的作用。5)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6)动脉血压的调节:①神经调节:压力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脑缺血反应、其他心血管反射。

②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甲状腺激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7)冠状循环和脑循环。

第五章麻醉与肝脏

目标

1.掌握肝的主要功能;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2.熟悉肝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问题。

3.了解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肝功能的评估;肝血流调节和神经支配。

内容

1. 重点阐述 1)肝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问题。2)麻醉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所有的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局麻药、肌松药)不能引起长期的肝功能异常或肝脏器质性损伤。

2. 详细讲解 1)肝的主要功能: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药物生物转化功能、肝的解毒功能。2)麻醉方法、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肝血流量而影响肝功能;临床麻醉引起肝血流减少的因素。

3.一般介绍1)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2)肝的血流、调节和神经支配。3)肝功能的评估。

第六章麻醉与肾脏

目标

1.掌握麻醉期间肾功能的变化;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2.熟悉肾功能及其评估;肾功能不全的麻醉问题。

3.了解肾血流动力学;肾脏血流量及其调节;肾的生理功能。

内容

1. 重点阐述肾功能不全的麻醉问题。

2. 详细讲解麻醉和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①麻醉药对肾功能的影响:通过影响肾小管对钠的主动转运、通过循环功能障碍间接影响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管的功能。②麻醉期间肾功能的变化:椎管内麻醉、低血压、低温、人工通气、缺氧。

③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3.一般介绍 1)肾血流量及肾血流量的调节。2)肾的生理功能:泌尿排泄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3)肾功能的评估:血浆清除率、排钠分数的测定、尿的浓缩与稀释实验、血中含氨物质浓度的测定。

第七章麻醉与内分泌

目标

1.掌握麻醉、手术引起内分泌功能(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的影响。

2.熟悉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3.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内容

1.重点阐述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ACTH,TSH,GH,ADH)。

2.详细讲解麻醉、手术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①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②麻醉、手术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③麻醉、手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④麻醉、手术对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⑤麻醉、手术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3.一般介绍1)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2)激素的分类(含氮类、类固醇类、胺类、固醇类)及其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调节学说)。

第八章麻醉与体温

目标

1.掌握麻醉和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2.熟悉恶性高热及低温生理学。

3.了解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危害。

内容

1.重点阐述麻醉和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2.详细讲解恶性高热的概念及病因。

3.一般介绍 1) 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危害。2)低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九章麻醉与妊娠生理

目标

1.掌握麻醉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2.熟悉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的气体交换。

3.了解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胎儿的发育。

内容

1.重点阐述麻醉对宫缩和产程的影响。

2.详细讲解1) 胎儿的循环特点。2)胎儿的气体交换。3)麻醉对子宫血流的影响。4)妊娠生理对麻醉的影响。

3.一般介绍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胎儿的发育。

第十章麻醉与老年小儿生理

目标

1.掌握老年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2.熟悉老年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理特点。小儿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体温调节生理特点。

3.了解老年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小儿神经肌肉接头、代谢生理特点。

内容

1.重点阐述 1)老年心血管系统特点:动脉血管硬化,心功能降低。在应激时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易出现。2)老年呼吸系统特点:易发生低氧血症,易引起呼衰。3)小儿心血管系统特点:新生儿注意卵园孔、动脉导管与静脉导管重新开放,新生儿、婴儿的心输出量超过成人,生理性贫血,对强吸入性麻醉药的耐受性差。4)小儿呼吸系统特点:,耗氧量为成人2倍,早产儿呼吸窘迫症,易出现上呼吸梗阻。

2.详细讲解1) 老年神经系统特点:退行性变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发生率,2)老年泌尿系统特点:肾功能降低,尿浓缩能力低。3)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特点:4)小儿泌尿系统特点。5)小儿体温调节特点:不健全,易受环境的影响,易发生硬肿症。

3.一般介绍老年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小儿神经肌肉接头、代谢生理特点。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1.举例说明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1)麻醉药可通过阻断手术部位各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影响甚劲系统的生物电活动。如:a局麻药可阻断手术部位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Na+通道b全麻药氯胺酮可产生“闪烁样”阻断作用,使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恩氟烷能抑制Ca2+依赖性的K+通道2)某些麻醉药可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的受体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如:异氟烷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与腺苷酸环化酶,分别使神经细胞的cAMP 和cGMP含量增加,前者使肌浆网膜的钙泵活性增加,降低细胞内的Ca2+浓度,后者可激活NO合酶,细胞内NO增加,而Ca2+浓度降低,使神经细胞的递质释放来影响生物电的变化 2.全麻药与局麻药的镇痛机制有何区别:1)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大多数人认为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特别是离子通道、膜受体和酶系统。药物整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网络,干扰或阻断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是其作用的基础。如:调控突触后离子通道的递质可能是麻醉药物作用的主要靶位,也可改变动作电位的传导影响信号的传导。全麻药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如GABA 的释放,降低对神经系统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的敏感性。因此,全麻药的镇痛机制可能主要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疼痛调制系统的功能。2)局麻药是一类能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的药物,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突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局麻药引起Na+通道失活和阻滞Na+内流后使动作电位

不能产生或磨得去极化速率和幅度受限,膜电位达不到阈电位,导致兴奋阈升高、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3.麻醉药和肌松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有何不同:1)不同的局麻药种类和给药途径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不同。如:椎管内麻醉可使麻醉范围内的肌肉松弛,局麻药主要作用于局部神经组织。适量的麻醉药通常对麻醉范围以外的躯体运动和肌张力无明显作用;如果用药过多,学些中麻醉药骤然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的毒性症状,其中之一是出现肌肉震颤和惊厥。可能是麻醉药进入血液循环后,选择性的作用于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以及大脑皮层的下行抑制通路,使下行抑制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易化神经元的活动相对增强,肌牵张反射亢进而发生惊厥2)肌松药是临床实行全麻时的重要辅助药,能降低肌张力,以避免深度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滞,少数是非竞争性阻滞。①竞争性阻滞主要作用部位是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主要有非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两类。这些肌松药的分子都具有与Ach相似的结构,能与终板膜上N2型胆碱能受体(N2AchR)暂时性可逆结合,与Ach竞争受体,阻滞兴奋的传导②非竞争性阻滞:通过改变受体的功能而产生肌松作用,主要有离子通道和脱敏感阻滞。 4.试述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1)麻醉药对肺通气的影响:a吸入麻醉药:抑制低氧血症通气反映,还可使CO2的通气反应与低氧血症通气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弱b静脉麻醉药:抑制呼吸作用,其对通气反

最新麻醉教学大纲

(一)基本理论 掌握麻醉前病人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用法,掌握麻醉期间的液体管理方法和术中输血原则。 掌握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技术,掌握气管插管并发症的防治。掌握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复合麻醉方法,掌握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掌握全身麻醉管理和并发症防治。 掌握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掌握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影响、操作要点、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和防止,掌握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掌握麻醉期间监测意义、严重并发症和意外的预防和救治。 掌握各种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和特点,掌握小儿和老年人的麻醉处理要点,掌握高血压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心脏病、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要点。 熟悉双腔气管插管,熟悉低温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熟悉心脏病人手术的麻醉要点。 了解术后镇痛的有关知识。 (二)基本技能 掌握经口腔气管插管技术和气管导管位置的判定方法,掌握硬脊膜外腔穿刺技术和穿刺位点的判断,掌握经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法。 熟悉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和动脉穿刺技术。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 1、了解现代麻醉学发展历史概况(三个阶段) 2、熟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3、了解学习临床麻醉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了解麻醉方法的分类及亚临床麻醉学科的分类。 二、讲授内容: 简述中国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麻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机制的研究、其它任务);重点介绍现代麻醉学的概念、麻醉方法分类、亚麻醉学科分类。 三、自学内容:如何学好麻醉学。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一、目的: 1、了解麻醉前病情衡量的重要性及麻醉前检诊的内容,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2、掌握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与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3、熟悉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和内容。 4、了解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衡量。 二、讲授内容

《骨伤科手术学》教学大纲

《骨伤科手术学》教学大纲 前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今后的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线、幻灯片、挂图、实物、电脑及电视录象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临床见习时应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书本所学习的内容,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骨伤手术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手术学的重大发展。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新进展。 [教学内容]: 介绍骨伤手术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讲述历代骨伤手术学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骨伤科手术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掌握骨伤科一般手术器械使用方法,止血带与驱学带的应用、术前准备、无菌操作及术后处理。 [学习要点] 骨伤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原则及步骤,术前准备与处理,止血带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骨伤科手术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功能恢复原则、微创操作原则、合理应用新技术 第二节围手术期准备及处理 一、术前准备拟定手术方案备皮备血术前治疗挑选手术器械 术前谈话麻醉的选择 二、术后处理 全身处理 短期全身处理:

失血反应 麻醉反应 止痛 排尿 术后饮食 抗感染 长期全身处理 术后并发症防治 功能活动锻炼 局部处理 短期局部处理 观察切口出血情况 更换敷料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 抬高患肢 拔引流 长期局部处理 石膏护理 感染创口的护理 拆线拆石膏 第三节无菌操作 一、无茵操作的原则 二、无菌操作步骤 手术人员刷手。 穿手术衣和带手套。 麻醉与体位。 绑扎止血带。 皮肤消毒。 铺消毒巾。 手术进行中的一般规则 第四节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一、显露 二、解剖分离 三、止血 四、结扎 五、缝合与断线 六、引流

麻醉生理学 重点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 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2.诱发电位: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 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统称为~~ 3.暴发性抑制: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脑电 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加和等电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 4.痛觉是指躯体某一部分厌恶和不愉快的感觉,主要发生在脑的高级部位即大脑皮层; 5.痛反应:疼痛伴随的自主神经反应,躯体防御反应和心理情绪反应 6.病理性疼痛:总伴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炎症或神经系统病变。刺激消失时仍伴有疼痛. 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值降低的痛觉过敏,非痛刺激(如触摸)引起的触诱发痛和在炎症区域的自发痛。 7.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 :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因骨骼肌受到重力的持续牵拉引起肌肉 的持续收缩,所产生张力使机体得以保持一定的姿势和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 8.眼心反射:压迫眼球、激惹或牵拉眼外肌,经由三叉神经眼睫支传入到脑干心血管中枢, 整合后再由迷走神经传出,致心动过缓甚至停博。 9.腹膜反射:机械刺激腹膜反射性引起心率和血压波动,呼吸浅快,该反射的传入与传出 神经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内,基本中枢在延髓和脊髓侧角灰质。 10.无效腔:在肺或呼吸道中,虽有通气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为呼吸无效腔或死 腔。无效腔包括①解剖无效腔:由鼻到终末支气管之间的管腔,仅起传导气流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②肺泡无效腔:凡进入肺泡但未进行气体交换的那部分气体所占的肺泡容量,称为~~ 11.机械无效腔:在麻醉时,由麻醉面罩、接管等麻醉器械所造成的无效腔,称为机械无效 腔 12.用力肺活量(FVC):是受试者从最大吸气末开始进行快速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 量 13.功能余气量(FRC):代表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的肺容量。 14.闭合容量(CC):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气体容量称为闭合容量(CC),闭合容量=闭 合气量+余气量 15.闭合气量(CV):是肺底部气道闭合时,在余气量位以上的肺容量,亦即来自肺上 部的呼出气量 16.临界闭合压:当动脉血压降至某一临界水平时,即使动静脉压差仍然存在,血管将完全 关闭,血流停止。称为临界闭合压,正常值约20mmHg。 17.Cushing反应(Cushing response):颅内压升高也可因脑血流下降引起脑缺血反应,使 动脉血压上升,因其被cushing在1900发现,称之为Cushing反应 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 1、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1).产生应激反应; (2).引起出血、疼痛和情绪紧张;

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临床麻醉学》见习大纲 (供麻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用) Ⅰ前言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很强的学科。通过麻醉学的实习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麻醉学有初步的概念,能增强学生学习麻醉学的积极性,同时强化理论基本知识,为以后的临床麻醉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麻醉学见习课教学大纲》其内容既包括麻醉的总论、常用药物的使用,又包括各专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学生在实验课及见习课期间,通过老师讲授、实验操作、以及电视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麻醉总的原则和各专科手术的麻醉方法的选择。 老师按本大纲的要求重点讲授基本操作原理和规程,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一项基本操作和动物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学生应严格按实验实习指导要求进行操作。教学过程中,采用电视及多媒体技术,展示操作步骤,提高实践效果。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2.0学时安排,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教学进度表。 II正文 见习一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一教学目的 1. 熟悉麻醉前访视(检诊)的内容,了解麻醉前对病人病情的评估。 2. 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3. 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内容。 4. 熟悉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5. 熟悉各项实验检查和辅助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1. 重点讲解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 2. 一般讲解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3. 一般讲解麻醉前用药。 三教学内容 1. 麻醉前访视的必要性。 2. 麻醉前访视的主要内容。 3. 心、肺、肝、肾功能的评估和ASA的评估。 4. 麻醉前用药的原则和常见麻醉前用药的剂量。 5. 麻醉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6. 根据麻醉方法作相应的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见习二麻醉器械及麻醉机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麻醉机基本结构及各部件的用途。 2. 熟悉各种型号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及双腔气管导管的性能。 3. 熟悉CO2.吸收器构造及CO2.吸收剂原理。 4. 了解麻醉喉镜的结构及消毒、保存方法,掌握正确持喉镜的方法。 5. 了解吸痰用具和吸痰时注意事项。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16章) 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 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 C通气效率高 D手术视野清楚 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 答案:B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18章)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答案:B 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18章) 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 答案:E 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10章)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 B 入腋鞘突破感 C 注药有外溢 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 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 答案:E 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10章) A 不会引起气胸 B 不会阻滞膈神经 C 不会误入椎管 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 E 桡神经阻滞完全 答案:E 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10章) 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 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 答案:D 7.成人脊髓终止于:(11章) 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 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 A 肌肉麻痹 B 肾上腺阻滞 C 交感神经阻滞 D 副交感神经阻滞 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 答案:C 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1章) 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 B 血压下降 C 右房压下降 D 窦弓反射 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 答案:A 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10章) 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C 避免注入血管内 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稳态。 3、反射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4、反馈Feedback 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6、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7、前馈Feedforward 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的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在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之前得到纠正。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 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 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可兴奋细胞受外来的适当刺激时,膜电位在原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极的快速而短暂的逆转并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3、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是存在于细胞两侧的电位差,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4、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的过程。 5、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差转运的过程。 6、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通过耗能,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转运的过程。有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之分。 7、兴奋性Excitability 指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可兴奋组织Excitable Tissuse 一般将神经、肌肉和腺体这些兴奋性较高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9、阈强度Threshold Strength 指使细胞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又称阈值。 10、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通常比静息电位绝对值小10~20mV。 11、极化Polarization 指静息电位时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电位差状态。 12、去极化Depolarization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

疼痛诊疗学 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麻醉学专业用) 前言 《疼痛诊疗学》第一版教材教学大纲是根据原有教材编写的,已随同教材使用了五年,现借第二版新教材使用之际对本大纲进行修订,供本科麻醉学专业《疼痛诊疗学》课程教学使用,是对《疼痛诊疗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专业普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麻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疼痛的诊断、治疗技术亦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作为麻醉学专业的基础教材,突出临床疼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述疼痛的药物治疗、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疼痛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小儿镇痛、手术后镇痛、分娩镇痛。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为患者解除痛苦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大纲对所授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并按照“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内容逐一编写。希望借此为授课者提供更为祥细的可供参考的蓝本,也希望让学习者获得更加具体的指导和目标。实习课内容另见实习大纲。 修订后变化如下: 1.新增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计划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3学时; 2.新增第第十七章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计划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2学时; 3.原大纲中第十七章手术后镇痛中第三节病人自控镇痛单独作为第六章病人自控镇痛术,计划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3学时; 现计划安排理论授课学时共34学时,见习学时共17学时,对应以前的教学大纲分别增加了4学时和2学时。 以上调整更加充分地考虑疼痛诊疗学的临床应用特点和进展,进一步保障各章节内容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见习要求。 由于水平有限,如有不妥,请使用者提出批评意见,以便进—步完善。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熟悉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了解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难点: 疼痛诊疗学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预习要求 熟悉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思考题 什么叫疼痛诊疗学? 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参考资料 《临床疼痛治疗学》。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掌握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最新麻醉生理学-选择题

麻醉生理学 一、以下每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老年病人肺功能改变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C) A肺总顺应性明显降低B肺弹性回缩能力减弱C解剖和生理死腔无明显改变 D功能残气量及呼吸储备功能减少E时间肺活量减小 2.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A) A胰腺β细胞B胰腺D1细胞C胰腺PP细胞D胰腺D细胞E胰腺α细胞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是(A) A钾离子的平衡电位B氯离子的平衡电位C钠离子的平衡电位D钙离子的平衡电位 E镁、钾、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4.下列有关与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正常值约为26.6mmHg(3.5kPa) B碱中毒时可降低C温度增高使P50降低 D多次输入库存血时P50降低EP50是用氧解离曲线求出的SO2在50%的PaO2数值 5.眼科手术时可引起心功能过缓甚至停搏的反射是(B) A眨眼反射B眼心反射C眼睑反射D瞳孔对光反射E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性反射 6.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说法,错误的是(B) A保持大小肺泡容积相对稳定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顺应性 C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生成D它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 E它由Ⅱ型细胞合成、贮存和释放 7.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藕联的因子为(D) AMg2+ BK+CZn2+ DCa2+ ENa+ 8.N2O的特点是(E) A易燃烧、爆炸B化学性质不稳定C对气道刺激性强D在体内代谢性高E血气分配系数低 9.肺的闭合容量是指(E) A两侧肺呼出的气量B一侧肺呼出的气量C闭合气量D余气量E闭合气量与余气量之和 10.低温时降低的参数是(A) A血浆容量B血细胞比容C血液黏滞度D微循环阻力E中心静脉压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纽?成、结构及功能; 物质代谢及英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 钙、磷代谢与微?量元素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世纪课程教材中的第六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传递及其途径,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为避免与后期课程重复,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冇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报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 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生物化学的概念。 【熟悉】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绪论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麻醉生理学复习题集2005

《麻醉生理学》复习题(适用于麻醉学专业) 温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9月 第一章绪论 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是什么? 2、名词解释:稳态、内环境、反馈、应急、应激 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哪几方面的影响?麻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 1、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基本条件。 2、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什么? 3、简述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定义、基本波形。 4、简述脑诱发电位的特征。 5、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有何影响? 6、何谓意识?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什么?意识内容的核心是什么? 7、觉醒状态包括哪些?觉醒状态是如何维持的? 8、简述正常意识及其特征。 9、病人出现昏睡时,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10、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活动和感觉是如何变化的?全麻药作用的主要靶区在哪? 11、简述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13、参与人体镇痛的物质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 14、痛觉阈、痛反应阈、耐痛阈的定义,临床病人疼痛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15、简述全麻药对躯体运动的主要影响。 16、肌松药主要作用与什么部位?作用机制是什么? 17、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8、脊髓中枢调节哪些内脏反射活动?

19、麻醉病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表明麻醉中枢的部位已达何处? 20、何谓眼心反射?手术牵拉内脏引起循环系统哪些变化? 21、有关麻醉深度的反射有哪些?各定位在哪里? 第三章麻醉与呼吸 1、呼吸道包括哪些部分?何谓上、下呼吸道? 2、气管切开有哪些优缺点? 3、叙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4、肺循环有哪些特点? 5、列举能使支气管扩张的常用麻醉药物。 6、叙述气道阻力的大体分布。 7、影响气道阻力有哪些因素? 8、麻醉期间有哪些情况可增加气道阻力而影响肺通气?采用哪些措施可使呼吸道通畅? 9、名词解释:气道跨壁压、机械无效腔、FVC、FVC1/FVC%、MMFR、CC、CV、D L、A-aDO2、P50、无呼吸氧合。 10、何谓通气效率?若比值大能提示通气效率高吗? 11、在作气管插管时对病人常采用什么手法?此手法对气道阻力和无效腔有何影响? 13、什么叫功能残气量?体位与麻醉对其有何影响? 14、PaCO2、PaO2、H+如何影响肺通气? 15、麻醉对肺通气是如何影响的? 16、常用的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对肺通气的影响是如何的? 17、PEEP对呼吸、循环、颅内压的影响是如何的? 18、何谓通气/血流比值?为何说该比值必须匹配? 19、如何防止气管插管时病人出现无呼吸氧合? 20、何谓流动氧量?它受哪三种因素的影响? 21、简述麻醉期间缺氧的因素。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神经解剖学教学大纲

《神经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神经解剖学Neuroanatomy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被膜和血液供应,主要神经传导通路,为学习以后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本课程使用英语教材,双语课堂教学要求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学会融会贯通,将不同平面结构联系为有机整体。 三、教学内容 INTRODUCTION 了解The 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掌握The Subdivisions of nervous system. 了解The basic structur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uron and neuroglia. 掌握Three types of neuron afferent neuron (sensory), interferon (link with other neuron within the CNS), and afferent (motor) neuron. 掌握Concept of gray matter, cortex, nucleus, and ganglion. Concept of white matter, medullary center, tract, and nerve. 掌握Concept of reflect. SPINAL CORD 掌握Position and external feature of the spinal cord. Conus medullaris and the level it ends. Spinal segment. 了解The comparison of spinal segments and vertebral bodes. 掌握Meninges: pia matter, arachnoid and dura matter.Concept and position of the epidural space, subarachnoid space, and lumbar cistern, as well as their clinic significance. 掌握General arrangement of internal struc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Anterior (ventral) horn and nuclei in anterior horn. Posterior horn and nuclei in posterior horn. Intermediate lateral (lateral horn) and nuclei in the intermediate horn. 掌握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掌握fasciculus gracillis and fasciculus cuneatus. 了解Anterior and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s. 了解Fun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Reflex and pathway BRAINSTEM 掌握Concept, subdivision, and external marks of the brainstem. The sites where the CN II~XII attach to the brainstem. Position and foramina of the 4th ventricle. The landmarks of the floor of the 4th ventricle. 掌握The nam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cranial nerve nuclei in the brainstem.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racilis nucleus and cuneatus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_学-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容衔接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刚. 生物化学(第2版). :大学医学,2009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2002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