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一、专项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口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但是,现代化农业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耕地退化、作物病虫害加重、生态条件恶化、产品质量下降等。因此,发达国家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姜春云在2007年第三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的致辞中提出:中国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根基,自然生态恶化是世界一切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而应用高科技开发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宝库的工业型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农业,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微生物已在农业的相关方面形成了6大产业: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环境保护剂。

本专项以提升我省微生物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

的竞争力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原则,围绕制约我省微生物产业发展的菌种技术和生产工艺两大问题为突破口,解决我省微生物产业菌种效能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技术与共性问题。调查我省各种自然生态区内的微生物资源,并从全国各地的特色生态区收集微生物,在做好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加强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针对生产需求对获得的微生物资源开展功能和产业工艺技术研究,建立以服务产业为目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及利用技术信息库。

本项目以功能特性为依据进行微生物资源的收集、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建立资源鉴定系统和评价方法,建立资源的快速筛选模型;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采用常规诱变、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改造技术等方法,创新微生物种质材料,提高微生物种质的效能;针对不同高效菌株的特性,自主研究个性化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技术,建立相应微生物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创制一批具有原创性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制剂新产品,服务于福建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为我省出口型农业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速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将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专项拟设立以下五个专题:

专题一“芽孢杆菌种质资源及功能基因库的建设与利用”

专题二“微生物农药新资源及制剂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

专题三“高效复合多功能微生物肥料新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专题四“饲草创新利用技术与微生物饲料产业化示范”

专题五“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无害化治理新技术与示范应用”

微生物是一类现实和潜在用途均很大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它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广泛应用于工、农、医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微生物资源已在饲料、肥料、制药、食品、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剂方面形成了6大产业,微生物产业已经成为继植物、动物之后的第三大生物产业和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芽孢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易于产业化开发应用,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它在6大产业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微生物资源菌种中心仅保存8千余株菌种,全国各单位农业微生物菌种总数估计也不超过2万株,而美国农业部的农业菌种保藏中心(NRRL)现有菌种8万株,这与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蕴藏量极不相称,更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对菌种资源的需求。芽孢杆菌资源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人们的重视,但我国的资源保藏量也与发达国家保藏库(DSMZ、NRRL等)有较大差距,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有芽孢杆菌的专业保藏中心(BGSC)。在资源的功能研究与应用前景分析方面,我国更加落后,对库中的资源缺乏功能特性与利用研究。为此利用从DSMZ引进的芽孢杆菌标准菌株及相关菌株建立分类系统为基础,大量收集鉴定我国的芽孢杆菌资源,建立芽孢杆菌资源与功能信息库可为保障和推动微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为农业微生物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及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基于我省地处亚热带,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武夷山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设置专题一“芽孢杆菌种质资源及功能基因库

的建设与利用”。通过该专题研究明确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进化,并在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芽孢杆菌快速鉴定系统,对已有菌株和新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分类,结合对菌株的功能及其基因鉴定工作,建立芽孢杆菌资源及其功能基因信息库;建立系统分类信息与功能信息的在线比对分析系统,为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一个方面快捷的信息平台;收集芽孢杆菌资源种类达200个种以上,菌株总数达5000株以上;通过系统筛选获得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小菜蛾及植物细菌性青枯病和作物枯萎病具有良好控制效果的芽孢杆菌5-7株,并对其功能基因进行初步分析。获得微生物肥用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微生物农药由于具有安全、环保的特性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利用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种生物制剂,通过从自然界采集各种样本,进行分类筛选昆虫病原体或病菌拮抗微生物,经人工培养、收集、提取而制成的。这些病原体和拮抗物及其产物为昆虫吞食、动植物接触感染、与病原物互作拮抗,由于微生物自身活动产生活性物质,导致昆虫新陈代谢受阻,组织器官受到破坏,植物病原细胞生长受抑制或死亡,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所以不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我省是蔬菜、茶叶出口大省,但受农药残留影响,每年损失巨大,为了有效地保证产量的同时使农产品农药残留达到出口标准,有必要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而目前我省的生物农药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可度

也还不高。为保障我省出口农业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为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技术基础、条件基础和人才基础,设置专题二“微生物农药新资源及制剂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通过该专题的实施,筛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各类微生物50株以上,采用诱变或细胞技术选育出高效杀虫或防病菌株5株,效果比野生菌株提高20%以上,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3株以上;至少完成2种病虫害高效生防菌株的发酵营养组分与条件优化及产业化中试,完成制剂配方研究;产品对主要目标虫害防治效果达80%、病害防治效果达70%以上;年生产相关生物农药1000吨以上,三年累计推广应用1000万亩次以上。

目前,中国农业的化肥施用总量相当于美国、印度的总和,而亩均施用量则是美国的3倍多。但是,中国农业的水利用率只有40%,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我国耕地仅占世界的7%,但氮肥的使用量占全世界的近30%,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超过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植物的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调控生长、增强抗逆性,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种类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解钾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生长调节剂、菌根制剂、抗生菌肥料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根细菌类制剂,可以从多方面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强化食品安全,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更多地使用微生物肥料。农业专家们普

遍认为,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微生物肥料。专题三“高效复合多功能微生物肥料新技术与产业化示范”。该专题选用植株体内和根际的高效固氮、解磷、解钾等微生物菌株,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加工制备农用微生物制剂,达到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等作用效果。使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减少化肥用量30%左右,克服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以及作物连作带来的生产障碍。通过该专题的实施,选育高效增产菌株10株,至少完成3种高效微肥菌株的发酵营养组分与条件化及产业化中试;完成5个复合微生物肥料配方的研究;产品对主要作物的增产作用达10%以上;年生产相关微生物肥料吨以上,累计推广应用万亩次以上。

我国是养殖业大国,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但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国际上畜牧业中60%以上的产值是由饲草转化来的,即使美国这样的粮食出口大国,该转化比值亦达到73%。近几年我国对饲草的需求在急剧增长,每年有7000万t工业饲料需要优质草粉的添加。福建省属饲料粮紧缺省份,耗粮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十分突出,仅福建省单南平地区每年干草缺口约10万吨左右。农作物秸秆是草食性动物的主要饲草

来源,农作物秸秆是指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据统计,我国目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亿t左右,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但我国的秸秆等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率很低,每年有超过2亿吨以上的秸秆被焚烧与弃置,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农业生物质资源浪费及利用效率不高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严重地困扰着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秸秆等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农业问题。秸秆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稻草、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秸秆粗蛋白含量都在2%左右,是巨大的饲料资源,以我国现有的秸秆资源量,按每kg秸秆转化1kg牛肉(同时需1kg精粮),可收获的牛羊肉0.52~0.60亿t,并相当于从秸秆中收获了2.08~2.40亿t的粮食。福建省每年产生的秸秆资源量约1000万t,但目前秸秆的处理利用率还很低,秸秆氨化利用率只有1%,整个秸秆资源在福建省的畜牧应用率不到10%,秸秆饲料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在我省规模化养殖业中,饲草不足与秸秆饲料资源的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另外,在农村大部分农户对秸秆的利用也只是将秸秆简单的铡切后,不经任何处理饲喂牲畜,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而且适口性差,这就制约了草食家畜生产水平的提高。微生物饲料从微生态理论和绿色食品的理念出发,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有益微生物与饲料混合经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活性有益菌的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饲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分解

饲料的有毒有害成分,丰富营养,提高饲料的品质和卫生安全,又能预防疾病和治理环境污染。为此设置专题四“饲草创新利用技术与微生物饲料产业化示范”。本专题主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开展高效降解纤维酶(菌)和食用菌株的筛选;开展饲草青贮、微贮技术研究;开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复合微生物等发酵饲草和菌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研究;开展秸秆、狼尾草等饲草资源青贮、微贮技术以及发酵饲料在草食性动物体内消化效果研究,以及开展肉牛、肉猪育肥和奶牛饲喂效果研究,促进秸秆等饲草和菌渣等资源饲料转化高效利用。项目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微生物饲料示范推广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1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 动员57万人、普查近600万个污染源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出炉,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是污染“大户”,成为水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农业污染源是化学需氧量的最大贡献者,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大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和污水导致环境污染,国外曾有“畜产公害”之称。这些污染物一方面污染周边环境,另一方面造成河流、湖泊、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周边

地区,还极易引发疫情疾病流行,使养殖业的养殖成本加大。农业污染还造成渔业、畜牧业、旅游业的经济损失。利用微生物对废弃物的分解,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引导到更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方向。用微生物发酵腐熟剂,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是畜牧业生产大省,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畜牧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2007年猪、牛、鸡粪年排放总量为1949.65万t,其中,猪粪为1057.65万t,牛粪为694万t,鸡粪为198万t。另外,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原药量),集约化农区施用水平,每公顷低则300 kg,高则达450 kg剂量水平,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多余的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农药浪费造成造成了严重污染,农药污染严重影响我省出口型农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治理我省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农药污染设置专题五“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无害化治理新技术与示范应用”。专题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采用锯末、秸秆和微生物菌种等混合作为猪舍垫料,生猪圈养在垫料上,靠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和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把生猪排泄出来的粪和尿液进行分解、同化和利用,转变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通过微生物对蔬菜、茶叶等出口农产品种植地残留农药进行分解,为出口产品的生产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专题研究筛选获得农药残留降解菌30株,制备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产品2个;筛选获得畜禽粪便处理微生物20株,

研制猪舍零排放体系微生物制剂2个--零污染1号和零污染2号

二、专项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性

1、该专项符合我省科技发展规划

《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支撑。开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21指出“重点开展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治研究,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生物防治综合技术研究,研制开发生物农药、农药环保制剂以及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本专项研究的高效微生物农药产品及相关技术为农林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微生物肥料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污染增强土壤的肥力及可持续利用,微生物饲料技术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避免费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微生物环境保护剂可治理大规模、集约化畜牧场的畜禽粪、尿和污水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些技术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模式提供技术基础。

为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平衡,中央、国务院从1990年以来发出了关于“发展秸秆畜牧业”、“大力开发利用地方饲料资源”和“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指示。国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畜禽养殖,主攻食草型和非粮型饲料。我省早在2003年提出了农业"三四九"发展思路(即发展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和沿海蓝色产业带等“三个产业带”,畜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课程论文) 姓名:艾孜提艾力?阿卜力克木 班级:农学091班 学号:093131112 2012-5-14

微生物农业中的应用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如酿酒、制醋等。近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 易于大规模培养等优点, 已经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随之出现了被称为“白色农业”的微生物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对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近年来, 以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1微生物饲料 能够用于微生物饲料的生产及调制的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酵母菌、担子菌及部分单细胞藻类微生物等。其主要产品是: 单细胞蛋白(SC P ) , 发酵饲料, 微生物添加剂, 酶制剂, 赖氨酸等。乳酸菌广泛用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发酵剂, 它是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类正常有益菌, 在动物肠道内和饲料中, 乳酸本身既是营养物质, 又有抑制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作用。SC P 不但蛋白质含量丰富, 而且还含有脂肪、糖、核酸、维生素和无机元素, 因此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多功能食品或饲料, 在饲料生产中, 主要由微型藻类及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微生物产生。但是由于SCP 核酸含量较高, 核酸在畜体内消化后形成尿酸, 而家畜无尿酸酶, 尿酸不能分解, 随血液循环在家畜的关节处沉淀或结晶, 引起痛风症或风湿性关节炎。为此应发展脱核酸技术, 生产脱核酸SCP , 未脱核酸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农业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对于农业环境的修复,应采用以微生物修复为主,物理修复及化学修复 为辅的方式,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该文就农业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农业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现阶 段的研究进展与相关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环境修复;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近年来,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农业环境修复势在必行,选择适 宜的农业环境修复技术是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有的物理修复技术及化学修复技 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同时难以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应用,使其难以在现代社 会发展中得以有效应用。在此时代背景下,将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环 境修复中,是确保农业环境得到有效修复的重要举措。 一、中国农业环境现状 1、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主要的农业污染问题均集中在水源及土壤方面,部分地区的水源 供给不足及严重的水源污染,使农田无法在生产期得到良好的灌溉,大量的农作 物在幼苗期干枯而死,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 打击,使农业用地的土壤肥沃程度不断下降。久而久之,更多的林业用地被强行 开垦,进行农作物种植,导致土壤沙化与盐碱化严重,各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 洪水及沙尘暴等成为农业发展的又一重大威胁。 2、农业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 食品安全问题即农业环境所带来最为严重的问题。动植物在吸收有害物质后,被人所食用,而后经过消化系统的转化,使更多的有害物质转移至各内脏器官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及相关器官的衰竭,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农业环境的问题处理与修复 目前,世界较为主流的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主要以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微生 物修复为主。物理修复的主要优势在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同时修复安全性 高可靠性更强,适宜长期发展与应用,但短期内见效慢,所需的时间过长。化学 修复则具有见效快、修复面积广等特点,但存在着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的问题, 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不具有较好的保障性。微生物修复是近阶段较的主要修复 技术,该技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不仅在修复时间上有所提升,同时安全性也优 于物理修复,在各方面就均具有较为良好的优势。 二、农业环境问题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1、农业环境有机物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可用于修复的微生物种类 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微生物种类较多,目前主要食用的微生 物种类主要以拟革盖菌属、链核盘菌属、平革菌属、多孔菌属、希瓦氏菌属、分 支杆菌属及寡养食单胞菌等为主。 (2)微生物修复机制 1)微生物直接作用于靶标物质 该机制主要通过与酶的化学反应进行降解,降解产物为CO2,而后通过吸收 其余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养分来进行生长[1]。 2)共代谢 该机制的降解效果并不完全,通常需要采用间接降解的方式,如能获得碳源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一) 一、名词解释 1.指示微生物:就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与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就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她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就是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就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 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P12 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与酵母菌菌落总数。P43 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P68 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就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P86 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P90 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与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与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P233 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与特定菌的检验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P101 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与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2.鲜蛋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P181 答:禽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但就是禽蛋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微生物侵入的结构及各种天然抑菌条菌物质。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表面有壳胶膜,可保护鲜蛋不受微生物侵入。蛋白内含有许多溶菌、杀菌等作用的因子,如溶菌酶,这就是一种碱性蛋白,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此外,在蛋白中还有一种伴清蛋白,它能螯合重金属离子,特别就是铁、铜、锌等离子,结果使这些离子不能被细菌利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 四、问答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本科)》19年12月作业考核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正确答案:A 2.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14C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哪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存在(???? )。 A.放射性土壤 B.放射性葡萄糖 C.放射性CO2 D.无放射性 正确答案:A 3.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霉变或植物真菌病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芽孢杆菌 C.霉菌 D.蓝细菌 正确答案:C 4.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许多著名常用的抗生素都是(??? )属的次生代谢产物。 A.链霉菌 B.小单孢菌 C.诺卡菌 D.放线菌 正确答案:A 5.(?? )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四环素 D.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B

6.属于病毒界的微生物是( ) A.放线菌 B.立克次氏体 C.噬菌体 D.藻类 正确答案:C 7.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A.细菌 B.食用菌 C.放线菌 D.酵母菌 正确答案:C 8.在有机质过多的水稻田中,水稻会发生黑根烂根现象,这是由于( )引起的 A.反硝化作用 B.甲烷发酵 C.反硫化作用 D.硫化作用 正确答案:C 9.筛选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是利用下列什么方法(???? )。 A.随机筛选 B.根据菌落特征筛选 C.冷敏感菌筛选 D.梯度平板法 正确答案:B 10.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固定者 正确答案:D 11.高温杀菌法适用于淘汰下列哪一种营养缺陷型菌株(???? )。 A.放线菌 B.产芽孢细菌

农业微生物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微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L型细菌 2.质粒 3.荚膜 4.鞭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和纤毛。 2.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和分身孢子。 3.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和担孢子。 4. 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包括、、和装配和释放。 5.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主动运输和基团转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所有的细菌都具有荚膜。() 2. 支原体是一类有细胞壁、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3. 细菌的鞭毛和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4. 酵母菌和霉菌是真菌分类学的名称。() 5. 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6. 凡在同一菌丝体(同一菌系)上产生的不同性细胞能结合产生有性孢子的为异宗配合。() 7. 有些病毒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

8. 凡是微生物本身不能自行合成,但生命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常称为生长因子。( ) 9. 寄生于原核微生物体内的病毒叫噬菌体。() 10. 生长因素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本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 ) 四简答题(每题 9分,共 45 分) 1. 微生物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3. 柯赫(Robert Koch)法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何在。 4. 简单比较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5. 除膜泡运输外,比较另外四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的特点?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农业微生物学试卷B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微生物学(B)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菌毛 2.芽胞 3.消毒: 4.灭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我国规定饮用水每毫升的菌数不超过个,每升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个。 2. 采用50~60℃温度处理产品一定时间,则可以达到防腐的目的,这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____灭菌法。 3.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其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是。 4. 真菌菌丝的变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和附着枝。 5.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纤毛和糖被。 6. 病毒的对称包括、、复合对称和复杂对称。 7.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和化能异养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脱羧作用和脱氨作用。() 2. 细菌DNA分子有2个复制点,而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多个复制点,彼此会完成DNA复制。() 3. 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高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4.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重组体细胞,而后者性细胞的结合。() 5.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机能,没有选择性。()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7. 专性厌样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8.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RNA,不含蛋白质的病毒。( ) 9. 在微生物中,冷冻温度多指-18℃以下的温度。( ) 10. 有极少数消毒剂可以用作防腐剂。() 11. 原核微生物一般有1个以上的复制起点。() 12. 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人类而言都是有害的。 ( ) 13.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能独立营养、已知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14. 细菌的荚膜具有保护菌体、贮藏养料、堆积某些代谢废物、作为主要表面抗原及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 ( ) 15. 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都有质配和核配阶段。(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有何差异? 2.病毒核酸可分哪几种类型?其复制以什么链为摸板。

微生物学试卷4及答案

微生物学试卷四 一.选择题1、在下列两本古籍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制曲工艺: A.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 B.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 C.齐民要术和水经注; D.梦溪笔谈和水经注。 2、至今人类已知道的微生物种数达 万种;万种;万种;万种。答:() 3、在人体肠道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是: A.大肠杆菌; B.拟杆菌; C.双歧杆菌; D.粪链球菌。答:() 4、在微生物5大共性中,最基本的一个共性是: A.体积小,面积大, B.吸收多,转化快; 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5、量度细菌个体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是下面的哪一种 A.采用显微镜测微尺; B.通过摄影法; C.通过照相制成图片,再按放大倍数测算; D.测定分子量大小。 6、蓝细菌的“色素天线”是指: A.藻青素和藻红素; B.-胡萝卜素; C.叶绿素a; D.氧化胡萝卜素。答:() 7、出芽繁殖的酵母菌细胞,当子细胞离开母细胞时,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 A.蒂痕; B.微体; C.芽痕; D.膜边体。答:() 8、霉菌菌丝成熟区细胞壁内层、中层和外层的化学组分分别是: A.几丁质层、蛋白质层、葡聚糖蛋白质层; B.几丁质层、蛋白质层、纤维素层; C.纤维素层、蛋白质层、葡聚糖层; D.几丁质层、葡聚糖层、葡聚糖蛋白质层。 答:() 9、在霉菌菌丝顶端区,细胞壁内层和外层的成分分别是: A.几丁质层、蛋白质层; B.几丁质层、葡聚糖层; C.蛋白质层、葡聚糖层; D.蛋白质层、几丁质层。 10、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11、生活在低营养环境下的微生物欲获得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一些糖类等浓缩形式的营养物,通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基团移位; C.单纯扩散; D.促进扩散。 12、在下列四类微生物中,不利用卡尔文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的一类细菌是: A.蓝细菌; B.光合细菌; C.化能自养菌; D.化能异养菌。 13、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的: A.转氨酶; B.转肽酶; C.转糖基酶;-丙氨酸消旋酶。 14、酶活性的调节属于酶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节,它包括酶活性的 A.激活; B.抑制; C.阻遏; D.激活和抑制。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方。)(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 分) 1、在微生物的连续生长过程中向培养基中不断流加____________液或_________液,以稳定培养基的_______值,称为pH的_________调节。 2、______________组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________________组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放线菌。

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自20世纪7O年代以来,微生物科学技术在中国农业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中国研制出多种微生物制剂,以防治园林和蔬菜病虫害,改善作物品质:在农业环保中,中国利用微生物处理水污染,化学农药污染,固体废弃物以及利用微生物生产沼气,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节约了能源。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必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部门研究的重点。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前景概述 众所周知,微生物和农业的关系十分密切.索有“微生物大本营”之称的土壤中,微生物扮演质循环的主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废物而将其转化成为腐殖质,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许多土壤微生物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和转化各类有机物,不断为植物提供可有效利用的碳、氮、磷、钾、硫等各类营养元素.自然界还广泛存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病菌的拮抗微生物,它们可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而部分替代化学农药.另外,通过微生物繁殖和发酵能生产有机酸、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各类酶制剂等多种产品,可分别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等,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地球上的农业微生物资源虽然极为丰富,人类对其利用也有久远的历史.但是,传统常规的微生物技术主要是筛选各类天然微生物菌株并加以利用,不仅效率低、周期妊、成本高,而且选出的菌株通常还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因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基因工程技术能够迅速实现遗传物质在不同生物种之间的转移,因而已经农业微生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对野生型菌株进行遗传改良,可以提高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量、延长表达时问、产生新的优良性能.固氮菌重组后的固氮效率可以大幅提高;一些具有杀虫和防病作用的菌株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毒力效价提高,效力变得迅速和持久,防治对象范围扩大,应用更加广泛.有的土壤微生物具有降解化学工业污染物的能力,但当环境中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时往往难以发挥作用,通过改造后这一缺陷就可克服.面对人口剧增、耕地锐减、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严峻挑战,农业微生物基因基因工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将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已发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为活跃,最具创新性的前沿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不少重大的进展. 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是指非化学合成、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如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等.这一类微生物包括杀虫防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种生物制剂,它是通过从自然界采集患病体,进行分类筛选病原体或病菌拮抗微生物,经人工培养、收集、提取而制成的。这些病原体和拮抗物及其产物为昆虫吞食、动植物接触感染后,由于微生物自身活动产生毒素,导致昆虫新陈代谢受阻,组织器官受到破坏,有害植物病毒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微生物激素微生物激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以极低的浓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发育,使植物茎杆伸长,叶面增大,刺激果实生,或者促进作物提前抽穗开花,提早成熟,也能打破种子休眠激素作用机理是在植物体内促进或抑制酶类、糖类合成,诱导植物细胞发育,达到促进增长的效果。现在使用普遍的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赤霉索、生长索、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前三种为促进型激索,后两种为抑制型激素。激素生产一般用阎体发酵或r[业发酵进行。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2.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0绪论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8.普通菌毛主要与细菌的 A.运动有关 B.致病性有关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 一、专项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口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但是,现代化农业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耕地退化、作物病虫害加重、生态条件恶化、产品质量下降等。因此,发达国家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姜春云在2007年第三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的致辞中提出:中国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根基,自然生态恶化是世界一切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而应用高科技开发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宝库的工业型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农业,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微生物已在农业的相关方面形成了6大产业: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环境保护剂。 本专项以提升我省微生物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 的竞争力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原则,围绕制约我省微生物产业发展的菌种技术和生产工艺两大问题为突破口,解决我省微生物产业菌种效能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技术与共性问题。调查我省各种自然生态区内的微生物资源,并从全国各地的特色生态区收集微生物,在做好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加强微生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作用 1.微生物农业的含义及特点 微生物农业又称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简称“微生物工业型农业”。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的科学基础主体是“微生物学”,技术主体是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在某种意义上,“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又称为“分子农业”。“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属于生物工程高科技产业,以工厂化生产为特征,生产者穿着白色工作服,在洁净的厂房里生产,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不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产品质量均可达到稳定的保证。其开发的是微生物资源,也利用了农副产品、矿物质、轻工业废弃物等。制造出的是高营养的食品、饲料,如单细胞蛋白以及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经发酵产生的饲料等。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的发展系数很大,属于高增值农业。 2.发展微生物农业的优势 2.1充分利用残渣食物链,实现废弃物资源的无害化和永续利用 传统农业是资源浪费型农业,一年劳动生产出的产物,一般只能直接利用40%~50%。如果发展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这些有机废弃物经微生物作用就能转化为良好的饲料,由“人畜共粮”的局面转变为“人畜分粮”,从而缓解粮食紧缺的矛盾。近年来,农业生产上利用残渣食物链进行食物生产的也越来越多,尤以食用菌为纽带的生态模式效果明显。我国学者李树清等利用秸秆类的农业有机废弃物—稻草、稻谷壳、玉米芯、棉子屑、锯木屑、甘蔗渣和泥碳配制成食用菌的培

养基,获得了饲料生产(底料作畜禽的优质饲料)和食用菌生产的双丰收。发展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将微生物资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被动、隐性作用主动化、显性化,从而形成地球生物圈的良性循环,生生不息,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 2.2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既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的矛盾,又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微生物农业是具有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可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我国农作物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变为饲料,可以获得相当于400亿kg的饲料粮,这相当于目前全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一半。一座占地不多年产10万t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2 hm2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或0.25亿hm2草地饲养的牛羊所生产的动物蛋白,数目十分可观。实现了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转变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既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的矛盾,又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大大减轻了畜禽高磷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 2.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展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一方面间接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如处理有机废物变废为宝。另一方面, 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还可直接清除空气中的毒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项新产业。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虽然对农业粮食产量91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