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实践课参考题目

部分老师概论课实践主题:

1、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启示

2、舌尖上的中国——谈食品安全问题

3、从军区改成战区看军队建设与改革

4、“十三五”规划对我们的今后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5、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实行“精准扶贫”

6、谈谈当地老字号的历史与未来

7、中国梦我的梦

8、谈谈全国人大制度经历的变化与发展

9、讲讲我身边的好人

10、从某一种文化现象(如中国微博情绪)谈谈文化建设

11、文明校园行

12、中国的城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13、改革开放与中国人生活变化(衣食住行等)

14、从票证的角色转变看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5、向雾霾天气宣战

16、我为民族团结出份力

17、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18、我们的领袖——讨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19、“你了解垃圾分类吗?”调研报告

20、介绍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

21、我家的老照片(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变化)

22、大学生社团文化调查

23、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

24、妈妈(爷爷奶奶或爸爸)对我讲的她(他)小时候的故事。反映时代变化进步的。

25、电影《芙蓉镇》观摩,观后感,分解成有关课本知识的小问题,结合几个小问题。

26、微电影或小品,《我要入党》,《小伙伴们畅谈芜湖文化建设成就》。

27、“马克思与我”(实践内容: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生平、了解科学共产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结合自身实践学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8、学习党章、了解党组织、向优秀党员学习

29、阅读一本好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30、我和爸妈同龄时。(通过爸妈和我同龄时的衣食住行感受国家经济的发展)

31、百善孝为先,我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要求学生以居住地为调查样本。最好不同地区的十位老人,包括城市和乡村,皖南和皖北)

32、中美关系多棱角,我眼中的中美外交。(通过小品,微电影,辩论赛谈展现我校学生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和思考。)

33、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34、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35、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

《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参考选题 1、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关理论内容,自拟题目 2、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3、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4、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6、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8、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 9、浅谈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10、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11、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 12、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13、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14、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成就的关系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中的作用 1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17、简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 18、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9、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20、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22、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24、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解析

2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27、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28、社会主义本质与资本主义本质比较分析 29、从改革开放实践的艰难探索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0、改革艰巨性透析 31、改革、发展、稳定的理论思考 32、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发展才是硬道理” 33、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 35、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6、关于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成就与思考 37、试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38、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39、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 40、怎样理解共同富裕及其历史意义 41、效率与公平——当代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42、如何理解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3、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吗? 44、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45、对贫富差距扩大现象的思考和浅析 46、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47、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吗? 48、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9、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0、中国农村的城市化之路 51、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几点思考 5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思考 53、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54、试论改善民生的策略 55、从身边小事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 一、参考题目 1、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 2、和平发展之路(结合当今时代局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之路) 3、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4、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结合目前的两岸局势) 二、相关要求 1、以上参考题目任选一题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 2、认真分析题目,论文必须紧扣要求,论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 4、可适当参考有关文章,引用别人观点时须在文后列出所参考的文章。 5、以书面形式(纸张大小为A4纸,封面按照统一格式)完成大作业,书面、打印皆可; 6、作业上交截止时间为:2012年7月1日; 7、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进一步从学理上厘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也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 一、劳动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厘清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作为劳动者联合的主义,与资本主义一样,都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但在本质层面上看,社会主义应该更多的被理解为是一种运动,即劳动者为争取实

现社会主体地位以及个体自由发展而联合起来与资本统治进行的不懈斗争,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则是资本价值论。依据劳动价值论,得出“劳动者受资本家的剥削”结论;依据资本价值论,得出“资本家养活了劳动者”结论。由于主义、立场和利益的对立,再雄辩的理论也不能驳倒对方,即劳动者不可能说服资本家放弃剥削,资本家也不可能说服劳动者放弃自己的权利。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必须与时俱进,自觉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格,系统总结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宝库。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概念时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方法论意义。不过,在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概念时,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的主体,否则,主体不明确,势必会形成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是资本或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是劳动者。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个人主义的,那么,社会主义也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是劳动者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为资本家个体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条件,而社会主义为每个劳动者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又是一切劳动者自由发展的条件,劳动者个体只有在劳动者的统一体中才有自己的利益。简而言之,社会主义,就是劳动者个体自由发展的主义,是劳动者联合起来与资本统治进行斗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在争取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进程中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和个体自由发展。其中,公有制和民主制是保证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和个体自由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制度。这两个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与民主制的内在统一 劳动者的“个人主义”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公有制和民主制的建立、健全、完善和统一。制度与权利不可分开,制度的实际内容就是权利。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由劳动者的权利所构成的法律体系。劳动者拥有两个基本权利,即所有权和民主权,其中,所有权派生出民主权。社会主义劳动者又拥有两个基本的所有权,即劳动力个人所有权和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所有制,就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经济权利体系。公有制,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依据集合起来的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依据劳动价值论,劳动者所创造的生产资料理应归劳动者所有,这是公有制的根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权,首先是劳动者对其劳动力的所有权,并由它派生出对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从权利界定上,

概论实践课参考题目

部分老师概论课实践主题: 1、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启示 2、舌尖上的中国——谈食品安全问题 3、从军区改成战区看军队建设与改革 4、“十三五”规划对我们的今后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5、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实行“精准扶贫” 6、谈谈当地老字号的历史与未来 7、中国梦我的梦 8、谈谈全国人大制度经历的变化与发展 9、讲讲我身边的好人 10、从某一种文化现象(如中国微博情绪)谈谈文化建设 11、文明校园行 12、中国的城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13、改革开放与中国人生活变化(衣食住行等) 14、从票证的角色转变看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5、向雾霾天气宣战 16、我为民族团结出份力 17、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18、我们的领袖——讨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19、“你了解垃圾分类吗?”调研报告 20、介绍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 21、我家的老照片(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变化) 22、大学生社团文化调查 23、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 24、妈妈(爷爷奶奶或爸爸)对我讲的她(他)小时候的故事。反映时代变化进步的。 25、电影《芙蓉镇》观摩,观后感,分解成有关课本知识的小问题,结合几个小问题。 26、微电影或小品,《我要入党》,《小伙伴们畅谈芜湖文化建设成就》。 27、“马克思与我”(实践内容: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生平、了解科学共产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结合自身实践学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8、学习党章、了解党组织、向优秀党员学习 29、阅读一本好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30、我和爸妈同龄时。(通过爸妈和我同龄时的衣食住行感受国家经济的发展) 31、百善孝为先,我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要求学生以居住地为调查样本。最好不同地区的十位老人,包括城市和乡村,皖南和皖北) 32、中美关系多棱角,我眼中的中美外交。(通过小品,微电影,辩论赛谈展现我校学生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和思考。) 33、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34、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35、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

概论课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假期社会实践题目及要求 一、参考题目 1.×××乡×××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实施情况、问题及原因、合理化建议)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初中毕业生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原因、毕业后的技术素质和收入状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3. ×××乡×××村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施情况、问题及原因、合理化建议) 4. ×××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享受者的标准及享受水平、实施情况、问题、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5. ×××乡(或×××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管理状况、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其他问题及原因、合理化建议) 6.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以对×××省×××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为例 (调查主要内容:参加比例、保障水平、其他相关问题及原因、合理化建议) 7. ×××乡(或×××村)青年农民计划生育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生育年龄、子女数量、当地的人口观念、其他相关问题及原因、合理化建议) 8. ×××乡×××村村民自治制度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该村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历史、村民参与的程度、合法权益的保障、存在问题、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9. ×××省×××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享受者的标准及享受水平、实施情况、其他相关问题、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10. ×××省×××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发展状况 (调查主要内容:居民参与的程度、合法权益的保障、其他相关问题、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11. ×××省×××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调查主要内容:新农保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问题与不足。) 12.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调查——以对×××省×××市的调查为例 13. ×××省×××市×××乡×××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调查主要内容:涉及人员范围、失地农民的补偿、目前收入、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状况。) 14.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以对×××乡×××村或×××市×××社区的调研为例(调查主要内容: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和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15. ×××省×××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调查主要内容: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发展状况、发展问题和发展前景,着重了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存在的负面影响。) 16.关于×××省×××市×××社区(或×××村)宗教活动的调查研究。(调查主要内容:宗教的类别、参加人数及其知识层次、人们信教原因的分析、宗教的社会影响等。) 17.×××省×××市发展过程中违规强拆现象调查 18.针对当前社会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用所学概论理论进行分析。 (注:同学们还可以根据概论课程内容自拟题目,但内容必须和概论课有关。) 二、调查研究的要求如下: 1.每人任选一题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字数在2500字以上。有条件的可以3—4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提交一份字数在35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不同班级的同学组成的小组,小组里每个班级提交一份。 2.社会调查必须在假期内完成,以自己实际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来撰写调查报告。如发现直接下载网络文章应付者,任课教师有权视其为作弊,定为“不及格”等次。 3.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调查报告交任课老师。 4.调查报告的成绩单独考核、学分记入个人档案。若本次考核不及格,同样必须补考。 (注:任课教师必须在期末大考前一周内通知到本学期学习该课程的所有学生)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一、指导思想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和第十一章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大实践”模

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x—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第二,处理垃圾前景广阔,但目前还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减少垃圾。例如蔬菜在农村就应该先进行加工,将不能用的菜杆、采根、黄叶等除掉,不要带进城市,蔬菜公司则应该做好蔬菜保管工作,避免蔬菜黄烂,减少垃圾量。收购旧货处要适当提高废纸、塑料片、玻璃等物品的收购价格,这样可以减少人们丢弃这些东西的数量。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概论课作业参考题目

《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大学生与节能环保 2、论社会责任和个人爱好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3、试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 4、我的专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5、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对策及大学生自身所应发挥的作用 6、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8、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9、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个人体会 10、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成就的关系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 12、如何改进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新形式下共青团服务社会工作的探索 1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14、金融危机余波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反思 15、怎样做个文明的华夏人 16、环境育人——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17、对华夏学院校训的设想及理由 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过时了吗 19、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论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1、论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22、浅谈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3、浅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24、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内在关系 25、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关系 2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内容及特点研究 27、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研究 28、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

29、关于生产力要素理论研究 30、略论科学技术的作用以及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意义 31、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32、关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 33、关于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 34、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35、改革开放的原因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36、浅析改革开放的实质及其特点 37、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和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8、浅析1978年前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原因和特点 39、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的自由经济体制的区别及联系 40、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1、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健康的发展对策 42、论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43、论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关系研究 44、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45、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4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47、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农业、农村与农民三者关系 48、关于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研究 49、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50、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 51、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 52、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53、关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54、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论如何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策略 56、试论为什么国家主权高于人权 57、试论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与西方国家的本质区别 58、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一、《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问题 3、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4、腐败问题 5、人口问题 6、网络痴迷问题 7、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8、贫困差距及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9、青少年社会化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 10、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11、法轮功与邪教问题 12、当前我国的社会风险控制问题 13、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14、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和社区发育问题 15、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16、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村发展问题要求: 1、从以上主题中任选一题,选题明确,有理有据,言之成理而不空洞,不要抄袭,要讲自己的真心话。 2、要用四步递进法的基本思路 3、自拟题目,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 4、上交打印稿,A4紙单面打印。具体格式要求参考以下关于格式的具体规定。二、《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1、封面参考模板样式,仅将题目换成自己的题目,信息换成自己的信息即可。 2、论文题目设为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作者简介参考模板设计,换成个人信息即可。 3、论文正文为四号或小四号仿宋,小标题加粗。段落要求首行缩进2格。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字间距为默认。 4、论文的写作参考模板要求,有题目、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参考文献(注释)的方法为中文注法(参考模板)。

5、论文,用A4纸打印,采用左侧双钉装订(页面设置为:左2.5,右2.0,上2.5,下2.0),行距1.5,单面复印)。首页不显示页码,页码从论文第二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位于页面底端居中,采用默认格式即可。 三、论文参考资料的检索方式: 查阅资料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社科书库或社科期刊室进行手工查阅,对于内容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料,靠传统的文献查询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不同的研究资料,可采取以下网络检索方法。对于新闻和时事性的资料,利用GOOGLE、YAHOO、BAIDU、SOHU、163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对于学术刊物则利用各种学术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均可。查阅学术著作则可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进行检索和阅读。

毛概社会实践2

20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社会实践安排 社会实践项目一:老照片的那些事 实践趁目:老照片的那些事 实践目标:通过观看真实影像,还原改革开放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实践方案:搜集家中的老照片,扫描后提交电子版,制作成电子影集,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影集及文字讲解) 杜会实践项目二:我们身边的90后党员 从学校到学校,这样的成长经历看似平淡无奇,却由于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90后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达方式也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虽然远离了枪林弹雨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90后年轻党员的信仰依然坚定.他们在党旗下凝聚,传承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脚踏实地,不断成长.同时,在时代的洗礼和海量信息的接受和传递过程中,他们也拥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对理论的践行也拥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独特方式。 实践策划:你可能就是90后党员,或你的同学是,.把90后党员的形象表现出来吧,用你的方式。 表现方式:提交演讲稿

社会实践项目三:我家的经济指标 实践题目:我家的经济指标 实践目标: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实践方案: 调查对象:学生自己的家长 流程: ①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②调查各类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③分析教据,说明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提出改善方案. ④撰写调研报告. 实践成果:调研报告 杜会实践项目四:寻找消失的文化 实践目标: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发现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激起学生保护文化、发扬文化的热情. 实践方案: 实践方式:以小组形式完成(最多5人),开始社会调查工作.通过了解,确定自己调查的题目.展开调查研究,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文化现象的历史 2所调查文化现象的现状 3造成所调查文化现象的原因

“概论”课社会实践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概论”课社会实践方案 第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关于“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关于“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 第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第四部分:附件(封面和记录表)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概论”教研室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关于“概论”课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部“概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除课堂理论教学外,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力度。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实践内容 1、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等。 2、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等。 3、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查,了解国情,接触工农,向工农学习。

4、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革命胜地、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 四、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提高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意选择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五、成绩考核 1、2014年2月底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 2、成绩评定:百分制; 3、经过老师催交而不交,取消考试; 4、若有雷同、抄袭的,按作弊处理。 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概论”课社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车票、门票,以及拍照、洗照片的费用由小组自己负责) 3、指导老师有权抽查小组全体成员,或以答辩的形式证明实践报告真实性。 七、参考选题(也可自行选题):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乡、县、市)农民收入的变化调查。 4、城镇居民生活现状调查。 5、某地企业经营状况调研。 6、某区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调研或某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研 7、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8、某地(县、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概论课》暑期实践手册

填写要求: 1、实践日志要求把表格打印出来后,手写完成,有照片的附上照片。 每人必须至少填写5份实践日志,如有更多可另附页。 2、暑期实践报告要求用宋体、小四号字,打印。 3、实践手册左侧装订,暑假结束后,开学第一周由各班委交给任课教师。 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1、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分析本地区的区情、县情。 2、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现状以及发展状况调查。 3、本地区城镇化战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4、本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5、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6、本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7、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难题 8、农民收入现状调查 9、农村富裕户的致富经验 10、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 11、农村医疗改革中的问题研究 12、农村教育状况及问题分析(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的转变) 1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 15、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与调查 16、本专业或其他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研究 17、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 18、对你所居住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资源节约方面情况的调查。 19、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0、家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原因调查。 21、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查。 22、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3、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24、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 25、所在地先进人物事迹调查。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毛概社会实践报告选题,欢迎借鉴! 实践地点:xx省邢台市隆尧县毛尔寨村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点也将从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基础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和加强公民认识教育转变。城乡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具有直接参与的特点。 这次我以隆尧县城及其所辖下的毛尔寨村作为缩影点。通过对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认识和法律知识状况的调查,了解现今隆尧县城乡居民法律认识和法律知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隆尧县城乡居民的居民法律认识,减少法盲。通过这次调查,使得法律知识得到普及,隆尧县城乡居民的法律认识也在提高,进而使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此推动隆尧县的法制化发展的进程,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此次在线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绝大多数居民法律认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

与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法律认识有所提高,但 整体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现实生活,相当一部分居民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了解不够全面,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居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权,有的人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而有些人以暴制暴。在抽样调查中,设问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时,回答经常的占29.5%,回答很少的占64.5%,回答没有的占6%。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很少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反映我国城乡居民法律认识薄弱。在回答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占9.5%,回答用武力解决的占33%,回答通过关系解决的占38%,回答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的占19.5%。由此 可见,居民很少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法制化过程中,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对自己 权益合法的维护,又影响自己对法律的遵守。在调查中,我发现居民的法律知识很匮乏,绝大多数居民表示对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不了解,而且也很少主动去了解法律知识,在你对我国法律体系了解吗?这一个问题中,选择非常了解的占5.5%,选择一般般(了解不全面的)的占67%,证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完善,法律认识也慢慢地深入到城乡居民的心里。然而选择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7.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些人对我国法律体系一无所知,试问居民法律知识匮乏,对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

概论课试题库(附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a ) A.李大钊 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c ) 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d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d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d )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b ) 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 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7.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d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毛泽东 8.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首先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十三大 9.党的( a)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1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 c )。 A、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B、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