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2

简答题 (20 分 )
31. 什么是多周期库存 ?
多周期库存指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 , 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
32. 库存周转率度量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32. 库存周率度量提库存在一年里的周转次数。计算方法是:将一段时间里的全部销售额除以该时间段内的平均库存价值
公式为:库存周转率 = 年销售额 / 年平均库存金额
33. 什么是外部缺货和内部缺货 ?
当企业的用户得不到他们的全部订货时 , 叫做外部缺货。当企业内部某个班组成一个部门得不到它的全部订货时 , 叫做内部缺货。
34. 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实施步骤。
(1) 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2) 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3) 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4) 组织机构的变革。
35. 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
防止超储和缺货 , 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 , 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 , 即在达到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 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 简述库存管理的目标。
答案:(P10)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和缺货,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即在达到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 简述降低安全库存的具体措施。
答案:(P157)
(1)改善需求预测工作;
(2)缩短订货周期和生产周期;
(3)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
(4)增加设备与人员的柔性。
3. 简述库存控制的基本决策包括的内容。
答案:(P28)
(1)确定相邻两次订货的间隔时间。
(2)确定每次订货的订货批量。
(3)确定每次订货的提前期。
(4)确定库存满足需求的服务率。
4. 简述供应链中库存的作用。
答案:(P285~286)供应链中库存的作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供应链中存在库存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缓冲器作用是通过库存来实现的,库存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保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2)供应链中存在库存是为了满足计划或期望的需求,这时需要建立预期库存。
(3)供应链中存在库存是为了有效地开拓市场。
(4)供应链中存在库存与生产和劳动力的稳定性以及设施的有效使用密切相关。
(5)供应链中存在库存还可以通过利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经济规模来减少成本。
(6)在供应链中,库存对供应链中的物流时间也有显著影响,物流时间是指物料进入供应链到物料流出供应链所花费的时间。



. 简述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

P229)JIT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它的三项基本构成要素之上的,这三项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
(1)消除浪费。
(2)全面质量。
(3)人员素质。
这三者之间相互重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JIT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技术来消除浪费,通过与全面质量相结合来提高企业素质,注重人员培训和提高人员素质,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
新的挑战。
2. 简述固定订货量系统的库存控制特点。
答案:(P85)
(1)每次订货批量通常是固定的。
(2)每相邻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变化的。
(3)订货提前期基本不变。
3. 简述采购活动的主要目标。
答案:(P268)
(1)确定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供应地区和厂家,对供应地区和厂家进行评价。
(2)同供应厂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供货质量、交货期和不合格品的退货和替换。
(3)寻求新的原材料和产品以及供应商。
(4)进行市场分析,随时掌握所需物资的价格和可获性等。


1.库存: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

2.库存的作用:(1)库存使企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2)库存能够平衡供给与需求(3)库存能够预防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以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4)库存在供应链中起缓冲器的作用(5)库存能够消除供需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3.库存的弊端:(1)占用大量资金(2)发生库存成本(3)带来其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4.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之间寻找平衡,防止超储和缺货,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即在达到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库存分类(1)按物流过程中的状态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产成品库存(2)按作用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

6.库存成本的构成:购入成本,订货费用,储存(保管)费用,缺货成本

7.缺货成本是由于外部或内部中断供应所产生的成本.当企业的用户得不到他们的全部订货时,叫做外部缺货;而当企业内部某一个班组或一个部门得不到它的全部定货时,叫做内部缺货.

8.需求的分类: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是指该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物品无关,而相关需求是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

9.库存管理与控制问题分类(1)单周期库存与多周期库存(2)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3)确定型库存与随机型库存:确定是指物品的需求量是已知和确定的,补充供应的前置时间是固定的,并与订货批量无关;随机型是指物品的需求量和补充供应的前置时间至少有一个是随机变量.

10.库存控制系统要素:(1)仓库所在的地理位置(2)订货批次和订货数量(3)运

输(4)信息(5)管理

11.库存管理的过程:(1)确定需求(2)存货识别与编码(3)订购批量与订购时间的确定(4)服务水平与安全库存的确定(5)采购提前期管理

12.预测:对不确定或者未知事件做出的推测

13.预测的意义:就是要从变化的事物中找出事情发生变化的规律,去揭示事物未来的面貌

14.预测的分类:定量法(利用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法,因果联系分析.模拟模型),定性法(一般预测,市场调研,小组共识,历史类比,德尔菲法)

15.时间序列分析法: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16.需求预测的内容:数量,时间(预测的时间跨度),频率(特定的时间内满足需求的次数),范围,可预测性

17.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业周期(2)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8.误差产生的原因:未来不可知(在将过去的趋势外推至未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很多预测人员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误差精度测量:(1)平均误差(2)平均绝对误差(3)相对误差平均值(4)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5)均方差(6)标准差

20.跟踪信号:是指预测误差滚动和与平均绝对偏差的比值

21.固定订货量系统的运行机制:每当库存余额降至订货点时,就发出固定的订货

.固定订货量系统模型:当库存控制系统的现有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就向供应商发出订货,每次订货量均为一个固定的量Q

.应用范围:(1)所储物资具备进行连续检查的条件(2)价值虽低但需求数量大的物资以及价格昂贵物资(3)易于采购的物资

22.固定间隔期系统的运行机制: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确定库存余额并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与库存余额的差

.固定间隔期系统模型原理:采用定期盘点库存,并根据库存情况,结合下一计划期预计的需求情况确定每次的订货批量,如果目前库存储备较少,或者预期需求将增加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订货批量,反之则可以减少订货批量

.优点:(1)一次办理多种物品的订货,订货费用低(2)一次订货的金额大,易于获得供应商按一次订货总金额提供的价格折扣(3)订货量大,使运输工具得到有效,经济地运用,运输成本低

.应用范围:(1)需要定期盘点和定期采购或生产的物资(2)具有相同供应来源的物资(3)供货渠道较少或供货来自物流企业的物资

23.定量,定期订货模型的比较:(1)定期订货模型平均库存较大,以防在盘点期(T)发生缺货情况;定量订货模型没有盘点期(2)因为定量订货模型的平均库存量较低,所以该模型适合用于贵重物资的库存控制(3)对于重要的物资如关键维修零件,定量订货模型将更适用(4)由于定量订货方式下每次补充库存或货物出

库都要进行记录,因而用它进行库存控制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

24.随机型库存:需求率和订货提前期中有一个为随机变量的库存控制问题

.假设条件:(1)需求率和订货提前期为已知分布的随机变量,且在不同的补充周期,这种分布不变(2)补充订货在同一时间交付(3)允许晚交货(4)已知年平均需求量(5)已知一次订货费,单位维持库存费,单位缺货损失费(6)无价格折扣

25.一次性订货模型:研究在一个时期内仅仅采购一次或仅能安排一次批量生产的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偶尔发生需求的某种物品,经常发生不定量需求的某种市场寿命非常短促的物品)

26.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通常根据年耗用金额(存货价值或数量*成本)将物品分为三类

.A类物品应尽可能从严控制,保持完整和精确的库存记录,给予最高的处理优先权等,而对于C类物品,则可以尽可能简单地控制

.ABC分类步骤:(1)将物品按年耗用金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2)计算各种物品占用资金额占全部库存占用资金额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3)按照分类标准,选择断点进行分类,确定A,B,C三类物品

27.经济订货批量EOQ: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出的订货批量

.订货量与成本关系:增大每次的订货批量有利于减少订货次数,降低订货成本,但订货批量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平均库存量的增加,引起存储成本的上升

.敏感性:只要Q值偏离EOQ不远,它所产生的总成本也都是近似最低值

.经济订货间隔期:订货日库存总成本最低

28.安全库存:用来补偿在补充供应的前置时间内实际需求量超过期望需求量或实际订货提前期超过期望订货提前期所产生的需求

29.安全库存的确定:(1)概率方法(2)服务水平方法

30.为什么要准备备件库存:为保证设备良好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库存
31.逆向物流:为了资源回收或处理废弃物,在有效率及适当的成本下,对原料,在制品,成品和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原始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执行与管制的过程

32.逆向物流的意义:逆向物流处理得好,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33,如何降低库存(策略):周转库存(减少批量Q),安全库存(改善需求预测,缩短订货周期与生产周期,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增加设备人员的柔性),调节库存(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在途库存(缩短生产--配送周期)

34.存货精度::库存记录与实际库存的吻合程度

.不准确的原因:(1)配送迟缓,销售下降(2)耽搁生产定单的发布---引起生产和交货延误(3)形成过

量库存---运作资本增加(4)加速补货所需的资源增加

.评估库存精度(1)对库存记录进行审计:循环检查,定期检查(2)确定精确度

35.MRP物料需求计划:是计算生产最终产品所用到的原材料,零件和组件的系统

.MRP应用范围:库存装配,库存加工,订单装配,订单加工,订单制造,流程型生产

.MRP系统目标:控制库存水平,确定产品的生产优先顺序,满足交货期的要求,计划生产系统的负荷,并使其达到均横

.MRP输入:主生产计划MPS,产品结构文件BOM,库存文件

.MRP输出:(1)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2)原材料需求计划(3)互转件计划(4)库存状态记录(5)零部件完工情况统计,外购件及原材料的到货情况统计等(6)工艺装备需求计划(7)计划将要发出的订货(8)已发出订货的调整(9)队生产及库存成本进行预算的报告(10)交货期模拟报告(11)优先权计划

36.MRP2的特点:(1)管理的系统性(2)数据共享(3)动态应变性(4)模拟预见性(5)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

37.ERP的核心思想:(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的局限性:(1)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求(2)重心仍在企业内部,没以客户为中心(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4)ERP与EC的集成程度低(5)作为管理软件,ERP系统还不能包括工厂基础自动化控制部分,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缺乏有机的结合

38.MRP,MRP2,ERP区别: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生产; MRP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企业管理;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人力,财务,统筹

39.JIT理念:是一种以消除所有浪费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通过生产经营体系本身的不断完善,并能持续提高生产率,提高效益.

.JIT基本构成要素:消除浪费(过量生产,等候期间,运送,工艺流程不完善.库存积累.质量缺陷,缺乏整体性);全面质量(企业高层管理,操作一体化,防止质量缺陷,产品质量检验,质量自我保障以及持续改进);人员素质准备

40.看板的形式:卡片,零件箱看板,指示灯或小圆球看板

.看板原理:基于需求拉动式原理,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

.运行规则:(1)每个容器上必须带有一个看板(2)厚道工序总是从前道工序那里领取零件(3)没有取货看板,不能将装满零件的容器从其存放处运走(4)容器内应始终装有相同数量的零件(5)不能将不良质量的零件送往后道工序(6)总生产数量不能超过系统中生产看板所指令的总生产数量

41.作业计划的内容:确定订单的加工顺序,确定及其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情况变化时,对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改

.目标:按时完成作业加工,(在制品库存,完成时间,系统时间,全部时间

,闲置时间,作业延迟)最小化,反应时间最短化,设备和劳动力利用最大化

42.生产物料控制的内容:(1)确定需求(2)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控制(3)物料的采购,存储和分发

43.物料消耗定额:(1)材料消耗的构成(构成产品或零件净重的材料消耗,工艺性消耗,非工艺性消耗)(2)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44.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45.供应链中库存的作用:(1)当顾客想要时随时可以满足供货(2)为了满足计划或期望的需求,这是需要建立预期库存(3)为了有效地开拓市场(4)与生产和劳动力的稳定性以及设施的有效使用密切相关(5)可以通过利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经济规模来减少成本(6)对供应链中的物流时间也有显著影响

46.供应商选择标准:质量,配送,能力,财务的稳定,供应地点

47.选择供应商的评价因素:成长,经营,供应,地理

48.供应商一体化的特点:(1)仅有一个供应商(2)送货频率高(3)排产计划整合(4)在客户的生产工厂附近设立仓库(5)技术创新共享(6)供应商人员留在客户的工厂中工作(7)增加计划变更时的应变能力

.局限性:(1)当采购方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规模相差悬殊时,不利于建立供应商一体化(2)要求双方进行规模较大的公司文化调整(3)很难实现单一供应商供货(4)压力没有消减(5)操作困难(6)需求预测和库存水平没有共享

49.零售物流的发展:(1)零售物流改进的核心和途径(2)牛鞭效应(3)快速响应物流(4)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50.VMI供货商管理库存:由供货商管理在用户处的库存,或者代表用户持有库存,当用户需货时就运送过去

.原则:(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 (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 (4)连续改进原则

.形式:(1)供应商定期为用户的仓库补充库存到一个预定的水平(2)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或互联网,分析特定库存物品以便做补充决策(3)把它的一个职员派到用户处实际管理库存

51.配送需求计划DRP:是一种复杂的计划方法,它要考虑多个配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52.实现全球化的方法:(1)库存的集中化(2)集中工厂(3)批量定制化

53.绩效指标及其评价原则:(1)符合绩效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的要求(2)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相互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3)信息的冗余度低.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及适应性:主要是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单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遵循的原则:(1)

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2)要采用能反应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3)指标要能反映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情况(4)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方法(5)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指标,运作指标,营销指标),(1)库存周转率(2)服务水平指标(3)出入服务水平(4)库存管理方面的指标(1.物资吞吐量和库存量2.平均保管周期3.物资完好保管率4.仓库利用率)(5)综合管理方面的指标

54.标杆管理:一种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竟争对手或行业内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的流程

.重要性:标杆管理师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制定物流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使一个企业经常判断哪些环节进行了”最佳实践”,并为管理过程提供实际的视角和连续的”点子流”,以用来从根本上重新设计流程,重组商业网络,甚至改换业务领域以达到改进绩效的目的

.常见的标杆管理方法:(1)竟争者标杆管理(2)过程标杆管理(3)客户标杆管理(4)财务标杆管理

分享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