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说课稿

肥皂泡说课稿
肥皂泡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肥皂泡》说课稿

南皮县安顺小学高青青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9课《肥皂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关于冰心的作家作品单元。前几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身为作家的冰心,其实,儿时的冰心同我们一样,也吹出过梦幻般的肥皂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课文《肥皂泡》拉近了学生和作家之间的距离。课文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泡的游戏的喜爱,接着作者详细有序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玩法;四、五自然段用细腻的文笔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都进行了描写,也写出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妙的想像,在文章结尾,作者又从随着肥皂泡而产生的种种美好的想像中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言语中显露出淡淡的伤感。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共有51人,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个别学生非常贪玩,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整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很严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能力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玩“吹泡泡”游戏的。

b.对作者笔下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地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

C.联系自已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像,寻找自已在玩游戏时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五、教学方法:

1.鼓励欣赏法:在学生读后教师及时的点评,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配乐情境朗读法:作者在描写肥皂泡的美丽以及想象部分写得非常的生动,为了能让学生们在朗读中迅速地进入情境,也让听者身临其境,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去寻找感觉,我想这样更好。

3.直观教学法:教学3、4、5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六、学习方法:

1.美读训练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2.亲身体验法:学生们通过读文体会到的快乐之感,不如自已去亲身体验、感受来的真实,因此在学完此文之后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再进行口语交际和练笔,有利于学生写出说出真情实感,写得更真实,更生动。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手拿肥皂水,吹一串肥皂泡,然后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大家都玩过这个游戏吗?”“看来这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玩的游戏,那么老师告诉你,这个也是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童年的冰心,去了解一下她小时候是如何玩这个游戏的,好吗?”(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就充满激情的用游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由游戏引入,然后与作家冰心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学生和冰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对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理解。)

比如:从字义区分娇和骄,溶化和融化通过造句比较等。

(三)品读感悟,理解内涵。

1、再读课文,了解儿时的冰心是怎样做泡泡水的?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的?勾画出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如“然后”、“再”等,指名几个同学说一说。

(不仅体会写作的有序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找关键词语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的细致。)

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引导理解。

2、冰心奶奶不仅做了,吹了,还认真欣赏了自己吹的每一个美丽的泡泡。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里?

课文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出来最好。如果不能,就用“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丽?”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同时抓住“玲珑娇软”和“颤巍巍”两个词。“玲珑娇软”的小球是怎样的?(引导感受肥皂泡的小巧柔韧、美丽可爱。“颤巍巍”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这个词,怎么理解?引导体会肥皂泡给人梦幻的感觉。)

抓住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引导理解。

3、小小的充满梦幻的肥皂泡让冰心奶奶又想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冰心奶奶想象的语句。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会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4、这是美丽神奇的肥皂泡,那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是带着怎样的情感的?(充满快乐、希望、骄傲,达到与冰心奶奶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顾整体。

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肥皂泡,才会在转瞬即逝的肥皂泡上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篇文章吧。

(五)布置作业。

1.回忆一下你们平时最爱玩什么游戏?怎样玩的?都想到了什么?在我们刚才交流的基础上,学着向冰心奶奶一样有序的写一写你们的游戏吧。(这一环节,拓宽游戏范围,通过其进行的任何的游戏体验,只要是自已喜欢的,都能达到练笔的目的。)

2.背诵自已喜欢的语句。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课改版)- 12.1三角形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勤于归纳→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1-1所示,△ABC中的顶点为_______,三角形的边为_______,三角形的内角为______。 答案:A、B、C AB、AC、BC ∠A、∠B、∠C 2.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2 cm,3 cm B.1 cm,3 cm,4 cm C.2 cm,3 cm,4 cm D.2 cm,3 cm,6 cm 答案:C 解析:2+3>4. 3.如图13.1—1,如果∠A=65°,∠B=37°,则∠C=______. 答案:78°解析:∠C=180°-∠A-∠B. 4.如图13.1-2所示, (1)比较大小:∠DBC_______∠A,∠ABC_____∠ACE,∠A+∠ACB_______∠DBC. (2)如果∠A=65°,∠ABC=37°,那么∠ACE=______. 答案:(1))> < = (2)102°解析:∠ACE=∠A+∠ABC.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大于60°( ); (4)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不大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答案:(1)错误;(2)、(3)、(4)正确. 点击思维←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1.如图13.1-3中有几个三角形? 答案:8个 2.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条中有两根木条长为2和5,则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3<x<7 3.在四个三角形中,它们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1)20°和50°;(2)60°和70°;(3)80°和12°;(4)45°和45°,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有______. 答案:(2)、(3)

20.三年级下册语文肥皂泡(教案)

20.三年级语文肥皂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廊”、“若”等8个生字,会写“皂”、“碗”等12个生字及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了解儿时的作者怎样吹完肥皂泡这一游戏的。 4.感悟作者游戏时的快乐心情,体会作者由吹泡沫的游戏产生美好的想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了解儿时的作者怎样吹完肥皂泡这一游戏的。 2.感悟作者游戏时的快乐心情,体会作者由吹泡沫的游戏产生美教法与学法: 感受法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课件出示2:吹泡泡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肥皂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3:出示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 廊.子若.是娇.软脆薄.颤巍巍 ...山巅.婴.儿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若颤”,前鼻音“巅”,后鼻音“廊婴”等。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皂廊碗若透娇扯仰串越婴希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皂”,翘舌音“若扯串”,前鼻音“碗”,后鼻音“廊仰婴”。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严重?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P 60做一做

《肥皂泡》教案1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肥皂泡人教部编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本 三年级下册 20.肥皂泡 【学习目标】 1.会认“廊、若、娇、薄”等9个生字,了解多音字“和”的两个读音和相应含义;会写“皂、廊、仰”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肥皂、婴儿、山巅”等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能用自己的话说清吹肥皂泡的过程,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经历时的快乐。 4.通过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2.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评价方案】 1.通过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二题);通过同桌两人从笔画占位、笔顺、写姿三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三题); 2.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以及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价目标2、3(见评价单第四题) 3. 借助老师的提示,加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肥皂泡美丽的去处,来评价落实目标4(见评价单第五题)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课前老师都已经带着大家玩过肥皂泡了。好玩吗?是啊,肥皂泡很好玩。大家看,这就是肥皂泡,它很美丽,有着五彩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关肥皂泡的文章。(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中的肥皂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出示本课生字词。(自读,小老师领读) 4.重点讲多音字“和”。当它读“hé”时,我们可以组词:和平和好。当它读“huò”时,可以组词:和药、和弄。表示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的意思。 5.写字:“仰” ①生观察 “仰”的右边没有撇。它容易和“柳树”的柳字相混淆,注意不要加撇。 注意占格,竖提的竖要在竖中线的左侧。 “仰”的右半部分左高右低,注意是单耳旁。 ②生练习,注意写字姿势。(落实目标1) 二、集体交流,整体感知。 老师把这节课的生字词分成了三类,请你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的词是吹肥皂泡时的用到的工具与动作,与吹肥皂泡有关;第二行是描写肥皂泡的词语,与看肥皂泡有关;第三行是作者幻想到的,与想有关。这也是本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板书:吹看想)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那作者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呢?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吹肥皂泡的过程是怎样的?并把描写吹肥皂泡时的动作画出来。 1.那作者用了哪些动作描写吹肥皂泡呢?谁画出来了? 你找到了哪些动词?(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 2.大家找到了这么多动词。你觉得这里面哪个动词用的好?指生回答。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课练试题(全册)

1.1 口算乘法 1.口算50×3就是把50看成﹙﹚个十,50×3也就是﹙﹚个十×3=﹙﹚个十=﹙﹚。 2.一个数乘一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 A.一定有1个0 B.至少有1个0 C.一定有两个0 3.直接写得数。 50×4= 900×5= 300×0= 0×8+9= 5×8+8= 6×8-12 4.在○里填上“>” “<”或“=”。 80○10×6 50×2○100 300×4○900 5300○600×9 954○500×2 400×2○400+2 【答案】 1.5 5 15 150 2.B 3. 200 4500 0 9 48 36 4.>=><<> 1.2 笔算乘法(1) 1.在笔算23×2时,先计算3乘2,是表示有2个3相加,再计算2乘2,是表示有( )个( )相加,最后再把( )和( )加起来,得()。 2.列竖式计算 32×3=213×3=242×2=

3.一个因数是234,另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4. 小红每天写23个大字,3天一共可以写多少个大字? 答案】 1.2 20 6 40 46 2.96 639 484 3. 234×2=468 4. 23×3=69(个) 1.3 笔算乘法(2) 1.26的3倍是();4个214的和是()。 2.列竖式计算。 44×3=132×4=316×2= 3. 3个224是多少? 4. 三年一班有70人,星期天要乘车去参观科技城。他们租6辆车够吗? 限乘12人

【答案】 1.78 854 2.132 528 632 3. 224×3=672 4. 12×6=72(人)72>70,不够。 1.4 估算 1. 估算198×4时,把198看作(),结果是()。 2.估算下列各题 53×8≈ 64×7≈ 78×9≈ 501×6≈ 310×9≈ 699×8≈ 3. 890乘8的积大约是多少? 4.一个汽车过路费收费站,昨天过了897辆车,每辆车收费8元,昨天大约收费多少元? 【答案】 1.200 800 2.400 420 720 3000 2700 5600 3. 890×9≈8100 4. 897×8≈7200(元) 1.5 和0有关的笔算乘法 1. 0乘以任何数都得()。 2.用竖式计算。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145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关键字】八年级 14.5一次函数的图象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会画出正比率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21-P24,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1、如何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实践: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2)y=-2x+3;(3)y=2x-3. 列表: 描点: 2、观察所得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吗?如果是,可以怎样快捷地画出它的图象? 探究要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过(-3,5)与(5,9)两点,求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分析: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就能求出它和坐标轴交点的坐标.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会画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课堂达标检测 1、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 所示,则( ) 2、已知一次函数,当x=-2 时,y=-3;当x=1 时,y=3.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点(3,5)和(-4,-9)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课堂达标检测 1、B 2、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k≠0), 由于当x=-2 时,y=-3;当x=1 时,y=3,所以有 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于是,得到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肥皂泡(教案)

20肥皂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越、若”等生字。 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肥皂水等吹泡泡的工具。学生:预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玩过什么游戏?你们喜欢吹泡泡吗?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肥皂泡,那美丽有趣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欣赏冰心笔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师板画泡泡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观察“皂”字是怎样组成的,什么结构?并用眼睛记住它)

2.出示生字。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出 示课文词语,生字变色,加点词是易读错字和多音字) 廊子若是娇软薄.球颤巍巍山巅婴儿希望 木碗透明扯成仰望越过和.弄和.弄蘸.上黏.稠散.裂 3.开火车认读。易读错的词的多读几遍。 4.作者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几件事?(指名分段读课文,让每个孩子读完后概括自己所读段落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做吹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是否正确读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用小标题方式概括课文每段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学习第三段做泡泡学用连续动词 1.默读第3自然段(按课文填空) 先.把()放在()里,再.()上点(),(), 然后 ..用一支(),()上肥皂水,慢慢地()成泡,最.后.轻轻地一(),那球儿便从管上()了下来,在空中()。若用()轻轻地(),有时能飞得很高。 2.根据所填的字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做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副板书:先……然后……再……连续动词 3.(只出示连接词和所有动词)谁能根据这些动词把做泡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先.用……放……接着 ..用……蘸……吹…… ..加……然后 再.……提……落…… 4.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丰富呀?我们仿照着写一写吧。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做做擦黑板的过程,同学们仔细观察,用上连接词和动词

北京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章节内容汇总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章节知识汇总 章节课题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生活中和图形; 2.我们周围的“数”; 3。计算工具的发展; 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1.负数的引入;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和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2。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字母表示数; 2.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等式与方程;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一元一次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1.对图形的认识; 2.直线、射线、线段; 3.角;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用计算机绘图 七年级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下 册第七章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8.1-8.2 观察与实验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 8.3-8.4 归纳与类比 8.5-8.6 猜想与证明 8.7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提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10.4 数据的表示 10.5-10.6 平均数 10.7-10.8 众数和中位数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乘除法; 4.分式的加减法; 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及应用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 1.平方根; 2.立方根; 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4.无理数与实数; 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章三角形 1.三角形; 2.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4.全等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等腰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 8.基本作图; 9.逆命题、逆定理; 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1.勾股定理; 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事件的可能性 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完整版)肥皂泡语文教学设计

29 肥皂泡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吹肥皂泡。 2.老师、学生准备吹泡泡用的工具。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二、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高兴)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

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出示课题《肥皂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们自己吹肥皂泡,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生字词看准多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小组交流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搅拌溶化玲珑骄傲渡过婴儿 悬念娇软蘸水屏住呼吸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带给人的快乐,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四)、作业: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冰心。 第二课时 一、课时任务: 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从装满红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3 C. 随时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新闻 D.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在10℃就结冰 3.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A. x≥2 B. x≤2 C. x>2 D. x<2 4.如图所示,△ABC中AC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C D. 线段BD 5.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中任抽一颗.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如果袋中所有糖果数量统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可能性为( ) A. 5 18 B. 1 15 C. 2 15 D. 1 3 6.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骨文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7.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的办法是在地面上取一点O,连接OA,OB,测得OB=15.1m,OA=25.6m.这样小明估算出A,B间的距离不会大于() A. 26m B. 38m C. 40m D. 41m 8.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2和10,则b的面积为() A. 8 B. C. D. 12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 9. 2的相反数是______. 10.当分式 2 1 x x - + 的值为0时,x的值为. 11.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1×2的网格格点(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放三枚棋子,按图所示的位置已放置了两枚棋子,如果第三枚棋子随机放在其余格点上,那么以这三枚棋子所在的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为____. 12.用一条长为16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4cm,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cm. 13.如图,△ABC中,BC边所在直线上的高是线段_____.

《肥皂泡》优质教案

20.《肥皂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肥皂泡》一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意境非常美。文中有很多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们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肥皂泡特别的美。理解这些词语的最好方法,是给学生相应的感性体验。冰心奶奶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独特的情感。 冰心是一位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母爱、童贞、大自然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冰心爱海,她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正如母亲总是源源不断地把力量传送给他亲爱的孩子一样,海是冰心永远的源泉。冰心博爱,她的爱缘自于海,更缘自于母爱。冰心爱世间万物,更爱儿童,她纯真、犀利、坚定、勇敢、正直。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歌颂真、善、美。美蕴涵其作品中的各个方面,有人情美、自然美、童心美、情感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①(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A(很好、还可以)你怎么做的?泡泡从小管子的那一头冒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跟买泡泡水吹的孩子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吗?(快乐、骄傲、自豪) B(不好!)你分析过原因吗?如果学生摇头,说没有分析过,就告诉学生:撒手了,放弃了,哎!快乐也就从你身边溜走了!如果学生说他分析原因了,就问他原因何在,并告诉他:再小的事,哪怕是玩,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就能长见识,就能有收获,就可以变得能干起来。 ②(没有做过。)太可惜了!做泡泡水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哟! 二、介绍作者,了解冰心,进一步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这位奶奶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生于1900年,想一想,算一算,她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奶奶?(高寿、有才华、有成就) 2、她也是一位受许多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奶奶!在她97岁高龄的时候,一位活跃在文坛上的晚辈给冰心奶奶写了一封信,问冰心奶奶身体可好?冰心奶奶在回信中说:我在家坐以待币。坐以待毙什么意思?看样子冰心奶奶身体状况很不好,她的生活状况很糟糕,很悲哀!

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 第一单元 乘法 【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2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解析: 因为要写的算式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2哦, 只要运用表内乘法,找出积是12的两个数,然后 把两个因数中的一个写成整十数就可以了。积是 12的口诀有两句,在其中一个因数的末尾加上0, 每句口诀都有两种写法,共能写出4道算式。 解答: 20×6=120 60×2=120 30×4=120 40×3=120 【例2】竖式计算。 47×2= 503×3= 340×5= 解析: 依次去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要 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有进位的不要忘记 加上进位数,如果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上写0占位,如果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一可以按照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方法二一位数和多位数0前面的第一个数字对齐,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解答: 【例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3+604+605+606+607=605×□ 解析: 607减去2加到603上,凑成两个605;606减去 1加到604上,凑成两个605;再加上中间的那个 605,总共5个605,列式为605×5,结果是3025解答: 5 3025 【例4】开心玩具店新进了一批玩具,其中玩具机器人有17个,每个玩具机器人的售价是8元,这些玩具机器人能卖多少钱?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20.肥皂泡优秀教学设计

20.肥皂泡教学设计 2020.3.23 教材简析: 《肥皂泡》一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意境非常美。文中有很多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们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肥皂泡特别的美。理解这些词语、句子的方法有好多种,最直接的是给学生相应的感性体验。冰心奶奶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的 梦想,寄托了自己买好的独特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 1.各小组玩吹泡泡游戏。 2.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样? 3.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是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

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吗? 4.出示课题:肥皂泡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同学认真观看视频朗读,边看边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2.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说说你的理由。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小组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 (2)同学们真聪明!泡泡水做好了,冰心奶奶是如何来吹泡泡的?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吹泡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吹泡泡样子的词语。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新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得数。 32×3=600×4=0×60=80×4= 102×4=700×7=50×3=23×3= 146×0=403×2=120×3= 179+0= 2000×4=80×5=500×4=9×1000= 二、填空题。 1.8个40是( ),900的3倍是( )。 2.0和( )相乘都得0。 3.76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502×4的积的中间有( )个0。 4.一个保温杯98元,王阿姨买了7个,大约需要( )元。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 6.明明一家三口乘火车去上海旅游,每张火车票124元,他们一家来回买车票要花( )元。 7.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 8.36+37+38+39+40=( )×5=( ) 401+402+403+404+405+406+407=( )×7=( ) 9.找规律,填一填。 5 7 48 54 6 6 135 25 35 三、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会比其中每一个因数都大。( ) 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3.1000×0=1×0( ) 4.342×4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5.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只有1个0。( ) 四、用竖式计算。 375×5=280×4=856×7= 608×9=549×4=860×5=

五、在里填上“>”“<”或“=”。 189×4800250×01×250 260×3206×3270×51250 305×6306×578×99×78 2000506×4350×4340×5六、算一算,填一填。 物品 价格/元98元 150 元 228 元 109 元185元 购买 数量5个4副3副8个6个 总钱 数 七、解决问题。 1.一个地下停车场有3层,平均每层有108个停车位。这个停车场一共可停放多少辆车? 2.运石榴。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常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常量。 2.变量:在一个过程中,的量叫做变量。 3.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中,有,对于变量x的, 变量y,我们就把称为自变量,称 为因变量,是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⑵; ⑶. 4.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而且要。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8.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x 轴上的点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1x A ,)0、(2x B ,)0,则__________=AB ; ②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0P ,)1y 、(0Q ,)2y ,则__________=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x M ,)0、(0N ,)y ,则__________=MN 。 14.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x P ,)y 到x 轴的距离_____=d ; ②点(x P ,)y 到y 轴的距离_____=d 。 ⑵点(x P ,)y 到原点的距离_____=d 。 15.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一般地,如果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时 , ,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19.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O x y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京课改版3数上-衔接题【新版】

北京课改版3上衔接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算一算。 47厘米-39厘米=()厘米 4米-8分米=()分米 2分米-7厘米=()厘米 1千米-120米=()米 54毫米+46毫米=()厘米 57毫米+17毫米=()毫米3.(1)估一估,连一连。 (2)连一连。 (3)看一看,想一想。

①数一数2012年年历中每月的天数,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2月有29天。通过观察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表,你发现了一年有()个月;发现2012年2月是28天,2013年2月是29天;其他月份的天数都相同。不管哪一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7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这4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巧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左手握拳,如下图: 在左手的拳头上依次数出12个月份,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是1月,凹下去 的地方是2月,以此类推数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还是从右边数1 月份的地方接着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凡数到凸起的地方就为大 月,每月31天,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方法二:歌诀记忆法:根据大月、小月的特点,可以编一些歌诀和顺口溜帮助记 忆。 歌诀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就是12月。

歌诀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说明:7月份前的单月(包括7月)和7月份后的双月都是大月。 ③当2月有28天,全年天数=31×7+30×4+28=365(天);2月有29天,全年天数=365+1=366(天) (4)做一做,观察2017年的年历。 ①一年有()个月。 ②有31天的月份是()月,有30天的月份有()。 ③2017年的2月有()天,这一年一共有()天。 ④4、5、6三个月共有()天。 ⑤2017年的教师节是星期()。 ⑥12月有()个星期零()天。 4.(1)画一画。 ①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2个不同的直角。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北京课改版)-12.8基本作图

名师导学 典例分析 例1已知:∠1和∠2,如图13.8—4所示.求作:∠AOB,使∠AOB=∠1-∠2. 思路分析:本题应该先作一个角等于∠1,然后在它的内部作一个角等于∠2,它们有一条公共边,由此得到∠AOB,即为所求作的角. 解:如图13.8—5所示,作法为: ①作∠AOC=∠1;②以OC为一边,在∠AOC的内部,作∠COB,使∠COB=∠2,因此,∠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例2如图13.8—6所示,已知直线CD和CD外一点A,求作:直线AB过点A,使AB//CD. 思路分析:可先过点A作一条直线交直线CD于点O,从而造出一个∠AOD,再根据同位角的特点,以A为顶点作∠EAB=∠AOD即可. 解:如图13.8—7所示:①作直线AO交CD于点O;②以AO为一边,在AO的同侧作∠EAB=∠AOD,直线AB就是所求作的直线. 例3如图13.8—8,△ABC中,∠C=90°,∠A=3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求证:AC=3CD.

思路分析:要证AC =3CD ,即证AD =2CD.因AD 与CD 在一条直线上,观察条件发现:DE 垂直平分AB ,得AD=BD ,故只要能证明BD =2CD 即CD = 21BD 即可.这可由Rt △BCD 含30°角的性质而获得. 证明:∵DE 垂直平分AB ,∴AD =BD ,∴∠1=∠A =30°,∵∠ABC =90°-30°=60°,∴∠2=30°,∴CD = 21BD ,∴CD =2 1AD ,∴AD =2CD ,∴AC =3CD. 规律总结 善于总结★触类旁通 1 方法点拨: 作已知两个角的差,需要先作出大角,然后在大角内部以大角的一边为边作出一个小角,由此得到两个角的差. 2 方法点拨: 要作平行线,可以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特点,利用尺规作一对相等的同位角即可. 3方法点拨: 当执果索因感到困难时,先由题目所给的条件人手,得到常见的结论,然后分析所得的结论与未知的关系.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衔接题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衔接题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算一算。 47厘米-39厘米=()厘米 4米-8分米=()分米 2分米-7厘米=()厘米 1千米-120米=()米 54毫米+46毫米=()厘米 57毫米+17毫米=()毫米3.(1)估一估,连一连。 (2)连一连。 (3)看一看,想一想。

①数一数2012年年历中每月的天数,发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2月有29天。通过观察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表,你发现了一年有()个月;发现2012年2月是28天,2013年2月是29天;其他月份的天数都相同。不管哪一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7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这4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巧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左手握拳,如下图: 在左手的拳头上依次数出12个月份,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是1月,凹下去的地方是2月,以此类推数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还是从右边数1

月份的地方接着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凡数到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每月31天,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每月是30天,2月除外。 方法二:歌诀记忆法:根据大月、小月的特点,可以编一些歌诀和顺口溜帮助记忆。 歌诀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就是12月。 歌诀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说明:7月份前的单月(包括7月)和7月份后的双月都是大月。 ③当2月有28天,全年天数=31×7+30×4+28=365(天);2月有29天,全年天数=365+1=366(天) (4)做一做,观察2017年的年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