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中老师总结过: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3年1000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

初中三年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你准备好了吗?

1.把初一当初三过的都笑到了最后。但可惜的是,至少80%的孩子都等到初三才知道着急。

2.六年级到初一的差距超大,大到从听课、到内容、到作业、到态度、到思维方式都要进行转变。小学阶段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表现,可能导致初中全盘皆输,就比如做计算不喜欢用演草纸这么一件小事儿,多少孩子因为这个在中考丢了小10分,人生轨迹就这么改变了。

3.不得不承认,现在中考考察更多的是细心,而不是难题的能力。

要调整学习方向,平时练习的思路也要转变。

4.真正优秀的享有优质高中资源的前20%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根本就没盯着中考,人家盯着的是“签约”,是不是你连签约是啥都不知道?做家长的还不赶紧去了解!提前规划!

5.初一的所有课程都不难,初一的各种统考也都不难,数学随随便便就可以拿个90多分,但你要知道,坏习惯改不了,学习方式不转变,初二一定出问题。

6.如果你孩子并不是特别牛,并且你现在的想法是“万一我孩子不行初三补课”。那我建议,你还是把钱花到初一吧。有这种想法的多半初三钱也花了,但成绩还那样!

1.孩子不适应

进入初中后,课程一下增加到7门;而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从小学的要求孩子学,变成需要孩子主动学。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适应这些变化。

此外,进入初中,学习竞争更加激烈,考试也会增多,孩子压力会越来越大。公办初中还好,现在不能择校了,生源相对比较均衡。

如果在民办,因为都是择优录取的学生,大家的底子都很不错。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如果孩子在小学一直较优秀,到了初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落差。

建议:

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压力很的大一部分是来自父母。初中刚开始,先让孩子去适应,不要制定太大目标或对孩子要求过高。初一先把基础打牢,为以后做准备。

另外,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平时就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家长也要多疏导,及时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2.初中要不要补课

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也随之加大,那初中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补课?初中本来科目多,作业量就大,孩子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学校还搞周末拓展班进行内培,那孩子的休息时间就更少了!是否要给孩子在外培训就很纠结了!

建议:

根据孩子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跟风!首先大家要明白补课的目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之间的成绩自然会出现一些分层。

因此在这一范围内另外占用一点课外时间进行补习是很有必要的!就算校内补课,学校也是根据孩子情况来补得,分为培优补差,所以家长也要先考虑孩子情况,那种用于因材施教,查漏补缺的补课才是值得考虑的!

3.初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与家长沟通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也少了,平时在家多说几句可能就觉得烦了!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开学后,孩子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及时沟通呢?特别是一些寄宿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还见不到面。

建议:

首先要信任孩子,向孩子敞开自己,平时不妨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压力,做过哪些傻事。展现一个不完美,但真实,可亲近的家长形象给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尽量做到客观评价,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或者对孩子进行否定。

这样会让孩子极度反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孩子的困难,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正式开学之前的这段时间,家长们也可以先提前准备,平时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孩子能快乐的迎接开学!

1.大部分人都把新初二的难关当成了物理,其实并不是。一个从0开始学的学科能难到哪儿去?初二最大的问题在于数学和英语。初二是代数思想开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几何难度提升的关键节点。

可以这么讲,初二数学学蒙了,估计到高三你都不一定醒的过来。而初二的英语已经有了难度,班里的英语成绩开始有了差距,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不是正确,因为有些孩子每天辛苦的背单词,做语法题,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2.初二的问题除了学习,还有“青春期”,这简直是鬼故事级别的。不光家长受罪,孩子自身也会受罪,莫名的躁动、莫名的烦躁、莫名的多愁善感和莫名

的自尊心都会袭来。青春期最需要细致的关怀,这时候的孩子的内心其实是最脆弱了,所以才像刺猬一样长满了刺。

只要你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就看得到ta柔软的一面。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干”起来的家庭,100%是家长全责,等同于追尾。

3.如果初一过的紧张,初二又能hold住孩子的青春期,那么恭喜你,做好后勤工作,多跟孩子聊天,多给孩子鼓励,多学学做饭就可以了。而这些问题里面要是有一样没有解决,那初二最大的任务,就是解决它。

1.早恋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2.上网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一有空闲时间就泡在网吧里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学生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又重回网吧。

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而是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建议: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给予有的放矢的关心。切不可通过偷看日记等方式了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个不错的办法是了解孩子喜欢的音乐、书籍、电影等。

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一些困惑,也不必紧张。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

希望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能力,让初二年级这个“事故多发阶段”平稳度过。

1.学吧,孩子们,非要等到初三下学期,同学里签约好几个了,你才发现你必须学习了么?咋学?这时候还不应试为主,什么弱学啥,合理规划,少玩少睡觉多做题吧。

2.你整不过中考,中考就肯定整你了,每年有很多孩子没有普通高中上,必须去职高。

3.“初三就像在打战,打的是一场人生之战,如果打赢了,未来的人生道路将平坦顺利;如果输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无疑将布满荆棘。”初三的孩子,较之于初一初二,情绪情感更容易波动,上一秒还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变得很沮丧;许多在初一初二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却很大。1.亲子关系紧张

与叛逆、多事的初一初二相比,升入初三的孩子更不让家长省心。

他们突然变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还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与父母的冲突越来越厉害;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

鉴于这样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也变得成熟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对人生、对身边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对父母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2.压力陡增

对孩子来说,初三是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因此在这场“中考大战”的准备阶段,孩子的压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自我压力

一方面,进入初三,学业压力明显增大,从家中的叮嘱、老师的教育声中,孩子们已经明白了中考的重要性。他们的脑海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

成绩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而考入名校则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捷径。

家庭压力

孩子压力的形成和家庭有着直接关系,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期望很大。有的家长总是向孩子灌输“你是我们家的未来和全部”“我们家的未来就全靠你了”这样的思想;

社会压力

无法了解社会人才需要的方向,对人才的认识较为片面、单一,认为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被社会所不容,于是心里就会产生恐慌感。

3.青春期问题爆发

初三是孩子青春问题集中的爆发的高危期,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有时候会让家长有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在无法教育的情形下,家长选择了退缩。初一初二仅是青春期问题的一个酝酿期,而初三则是集中爆发期。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厌学倾向,到了初三,则彻底厌学了;孩子在初一初二对异性有好感,到了初三,则真正早恋了;孩子在初一初二有逃课、打架的行为,到了初三,此种现象变得更为普遍;

......

建议:

有句话说得好:

“所以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由家长做出一些改变。”面对这些稀奇古怪、让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级孩子,家长要想改变与孩子的关系,唯有从自身做起。在家长自我反省、积极寻变的处理模式下,你也会渐渐看到孩子做出积极的回应。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当成大人,虽然他的年龄增长了、个子长高了,但心智还不成熟,因此还需要家长的帮助。这就要求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时刻掌握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个了解孩子情况的渠道在哪里呢?就在老师哪里。

与孩子的朋友保持联系。

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里特点的变化,使得他们喜欢把心事告诉朋友,按他们的话就是“朋友年龄相近,想法也相同”,但这一时期的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还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烦恼和问题,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向朋友倾诉,倾诉完了,他们依然手足无措。因此,如果家长从孩子的朋友着手,与其保持联系,那么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再有道理的话,都不要说3遍以上

用道理教育孩子,讲了一两遍就打住,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吗,有了信任这个前提,孩子会乖乖听话,以此同时他还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

父母对我这么放心,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这样,父母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3篇

初一升初二暑假计划3篇 (1057字) 数学一定要提前做大预习: 对于数学来说,即将成为初二的同学,初二这一年是关键年。 初二数学所学的部分,占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点的一半。这是一个很惊人的分量。中考几何的重头戏:三角形全等和它的三大转换,都要在初二全部讲完。这一部分学习的难度,大家可以问问学校里的学哥学姐。即使是在初一学习不错的,对三角形全等这一块的中高等题还是感到很麻手。除此之外,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加入。 初二的代数主要分两部分来讲:式和函数。 初一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代“数”上,对学生整体思想的要求不够。到了初二,分式、根式、、乘法公式、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全部是式子间的运算。这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立马上了一个台阶。学生学起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要么提前培养;要么在初二学习上挤出这部分适应的时间。

另外,函数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对变化的数有整体趋势的把握。也是一种新的思维要求。 初二这一年,之所以说对数学很关键,不单单因为数学任务变多变难,还有一个原因是:一门新的理科类学科要和数学抢时间。那就是“物理”。 物理是你能不能保持优势的考验: 物理这门学科,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学懂,其难度不亚于数学。初二年级开设的物理对初一孩子是个全新的领域,如果不能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在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的时候,就很难跟上实验班的步伐。所以孩子们可以在暑期提前学习以更好的做好迎接两极分化的初二的准备。物理学习的好坏也是决定你在初二能否保持优势学习的重中之重。 英语的学习决不能忽视: 很多孩子都在外面学习英语,有的都学到新三了,会感觉初中英语没什么,认为可不用学。错了,记住英语一定要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 2.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 =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

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摸底试卷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173= ________ . 2?据统计,我市今年参加初三毕业会考的学生为46000人.为了了解全市初三考生毕业会考数学考试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3.计算:20082—2009 X2007 = _________ . 4 .不等式8 - 3x > 0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__ . 5. 若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有理数m= __________ . 6. 已知2x—y _3+(2x+y "Ml)2= °,贝y 4x2_y2的值为___________ . 7. 一个n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 8. 商店里把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据下图的信息,当有10张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时的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 cm . 9. 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ABC,AB = 10cm, BC=7cm, AC = 6cm,沿过点B的 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 AED C n

10 ?将下面各事件前的序号写在最能代表它的概率的点上: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 11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12 .下列算式中正确 的有 2 2 2 2\3 6 8 2 4 m. m 2m ① a a = 2a ;②(-b ) - -b ;③ x - x 二 x ;④(x )二 x 15 .如图,.CAB =/DBA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 MBC 空BAD 的是 (A) AC 二 BD 16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 AE // BC ,则/ AFD 的度数是 ①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负数; ②明天太阳会升起来; ③掷一个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得到点数为 ④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_2 1 (A ) 2= 1 ( B )(-2 )— 4 (C ) 3 3 1 3 (-5)3二-53 (D )(一丄)二一8 2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13 .若二兀一次方程组 2X *"3的解同时也是方程3x-y = 2的解,那么m 、2x - my = -1 的值为 (A ) - 2 (B) -1 (C ) 3 (D ) 4 14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4、5、 则x 不可能是 (A) 3 (B) 5 (C ) 7 (D) 9 (B) BC 二 AD (C) ABC = BAD (D) ACB= BDA (C) 60 (A) 45 (D) 75' (B) 50

初一升初二暑假数学练习

初一升初二暑假超强学习班练习一 1、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S=∠A1+∠A2+…+∠A6=360°,图2是二环四边形,S=∠A1+∠A2+…+∠A8=720°, 图3是二环五边形,S=∠A1+∠A2+…+∠A10=1080°…,则在二环八边形中,S=() 2.如图,用一条足够长的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 ....ABCDE.在图2中,∠ACD的度数为度. 3.如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8,宽为6,从长方形纸片中剪去两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卡片,那 么余下的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之和是 . 4.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F(x,y)= y x ny mx - + 2 (其中m,n均为非零常数),例如:F(0,1)= 1 2 1 - ? ? + ?n m =-n.已知F(0,1)=-2,F(1,0)= 2 1 ,若关于p的不等式组 ? ? ? ≤ + > + a p p F p p F ) 4 3, 2( 4 ) 2 2, ( 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有理数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 5、如如如如6 8?如如如如如如如如A、B、C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如1如如如如如如如ABC ?如如如如l如如如如如C B A' ' ?如 如2如如如如l如如如如P如如PC PB+如如如如如如如画如如如如画如如如如 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 ? ? - = + - = - a y x a y x 5 2 3 4 . (1)请用a的代数式表示x; (2)若x,y互为相反数,求a的值. 第16题 6 8

7、在ABC ?中,?=∠=∠=∠60C ABC A ,点F 和E 分别为射线CA 和射线BC 上 的一个点,连结BF 和EF ,且FEB BFE ∠=∠. (1) 如图1,点F 在线段AC 上,点E 在线段BC 上时 ①当?=∠20ABF 时,则CFE ∠=________度; ②ABF ∠和CFE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F 在CA 延长线上,点E 在BC 延长线上时,ABF ∠和CFE ∠是否仍然存 在(1)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25.(14分)如图,将南北向的中山路与东西向的北京路看成两条直线,十字路口记作点A .甲 从中山路上距离点A 点1000米的B 点出发,以240米/分的速度骑车向北匀速直行;与此同时,乙从点A 出发沿 北京路以60米/分的速度步行向东匀速直行.设出发t 分钟时,甲、乙两人与点A 的距离分别为1y 、2y 米. (1)t 为何值时,1y =2y ; (2)当甲行驶到距离A 点800米的C 点,突然想到有急事要找乙,然后甲就在C 点立刻调头以原来的速度去 追乙(调头所花的时间忽略不计). ① 请问甲从C 点调头后开始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够追上乙? ② 如果甲从C 点调头后须在8分钟内追上乙,当行驶到A 点的时候,又因某事耽误了2 分钟,那么接下来甲的速度至少要提高到每分钟多少米,才能够在8分钟内追上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题

初一升初二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B. 二元一次方程x + y = 2有无数解; C .方程2x = 3x 没有解; D. 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图1 2、图1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这种多边形是正 边形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十二边形 3、在三角形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6,8,10厘米,则此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方程组 { 35210 x y x y -=+= 的解是 ( ) A.{2 1X Y == B.{ 3 4x y == C. { 4 3x y == D. { 510x y == 5、如图所示,每组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所示,△BEF 是由△ABC 平移所得,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若∠F=700,∠E=680,则∠CBF 是( ) A.420 B.680 C.700 D.无法确定 7、已知一只轮船载重量是600吨,容积是2400m 3,现在甲、乙两种货物待装,甲种货物每吨体积7m 3,乙种货物每吨体积2m 3,求怎样装货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载重量和容积,若设分别装甲、乙两种货物为x 吨,y 吨,于是可列方程组的是( ) A.{240072600x y x y +=+= B.{600722400x y x y +=+= C.{240072600x y x y =++= D. { 600722400 x y x y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A B F E C 第6题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初一升初二数学资料一

初一升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 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 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例题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11.3.1 多边形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卷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选择题 1.为了解某地区初一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现从中抽测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7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 2.小明要从长度分别为5、6、11、16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 ( ) A.5、6、11 B. 6、11、16 C.5、11、16 D. 5、6、16 3.∠l 与∠2是内错角,∠l =40°,则 ( ) A 、∠2=40° B 、∠2=140° C 、∠2=40°或∠2=140° D 、∠2的大小不确定 4.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222()2m n m mn n --=++ B .22242)2(b ab a b a ++=+ C .12)1(422++=+a a a D .222)(b a b a -=- 5. 一个数等于它的倒数的9倍,则这个数是 ( ). (A )3 (B )13 (C )±3 (D )±1 3 6. 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则这个数是 ( ) (A )1 (B )±1 (C )0 (D )-1 7.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 )整数 (B )有理数 (C )无理数 (D )实数 8.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 ) (A )12 (B )16 (C )20 (D )24 9、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 A 、1243a a a =? B 、(-2x 2y)3=-6x 6y 3 C 、3ab 2?(-2a)=-6a 2b 2 D 、(-5xy)2÷5x 2y =5y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2018暑假初一升初二数学

复习专题一重点解答题型: 1、方程(k2-4)x2+(k+2)x+(k-6)y=k+8是关于x、y的方程,则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3、a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a+1与2(x-1)=5a-6的解相同. 4、已知x=2时代数式2x2+5x+c的值是14,求x=-2时代数式的值. 5、已知 2 1 x y = ? ? = ? 是方程组 7 1 ax by ax by += ? ? -= ? 的解,求a b -的值。 6、方程组 2, 3 x y x y ?+= ? ? += ?? 的解为 2, . x y = ?? ? = ?? 则被遮盖的两个数分别为多少? 7、已知方程组 ? ? ? = + = - 6 4 by ax by ax 与方程组 ? ? ? = - = - 1 7 4 5 3 y x y x 的解相同,求a,b的值 8、若2 |327|(521)0 a b a b +++-+=,则a b +的值为多少? 9、已知方程组 ? ? ? = - + - = + - 16 6 3 1 2 z y x z y x ,则y x+为多少?

10、已知4520 430x y z x y z -+=??+-=?,且0xyz ≠,则::x y z 的值为多少? *11、当正整数a 为何值时,方程组???=-=+0 216 2y x ay x 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 复习专题二 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综合运用 1. 关于x 的方程 4)3(2-=-a x 的解不小于方程132+=-x a x 的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m y x m y x 13213,(1) 若x+y<0,则k 的取值范围是 。(2)如果x>y ,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3. 若不等式22≥+-a x 的解集是1-≤x ,则a 值是_______________ 4. 若不等式组?? ?+<-≥-1 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 的值是__________ 5. 若不等式组?? ?<->+0 421x a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 关于x 的不等式组??? ??<++>+0 1234a x x x 的解集为x<-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a y x a y x 523 的解满足x>y>0,化简a a -+3=_____________ 8. 已知? ? ?-=-+=+1341 323k y x k y x 且y x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不等式组1 32 1 6 3+>>-m x m x 的解集是3 2m x +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0. 若方程组?? ?=-=+1 29 3y x y ax 无解,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11. 关于的方程x kx -=6的解集为正整数,则k 的值为 。 12. 已知?? ?=-+=+-9 855 2z y x z y x ,则x+y= ,x :y :z= . 二、解答题: 1、已知不等式5(x -2)+8<6(x -1)+7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2x -ax =4的解,求a 的值. a x

初中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汇总情况

第一单元数与式 第1节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1、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做有理数。包括整数(1)和分数(1/2),也可以说 是有限小数(1、0.5)和无限循环小数(3/10也就是0.333333…)。 2、有理数运算: 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是指数a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所以绝对值没有负数,只有正数和0)1+1=2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两个数相加为0。(相反数:相加为0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相加为0也是互为相反数的性质。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a/b=-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1+2=1 -1+1=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负负得正1-(-1)=2 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 例:若a+2与-0.5互为相反数,求a的倒数。————————-2/3 (4)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同号得正异号得负。0不可以作为除数,也就是0不可以作分母。 3、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幂都是0. 4、综合运算法则:(1)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5、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 ?(其中a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的形式,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例:230000=2.3×105 6、近似数问题:以圆周率π为例,精确到十分位/0.1为3.1,精确到百分位/0.01为3.14…..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3)自然数是指0和正整数;a >0,则a 是正数;a <0,则a 是负数;a ≥0 ,则a 是正数或0(即a 是非负数);a ≤0,则a 是负数或0(即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时,则a+b=0;即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a|。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 ·b|)。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b ≠0,那么a b 的倒数是b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则a 、b 互为倒数;若ab=-1, 则a 、b 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题715说课讲解

初一升初二数学测试 题715

初一升初二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B. 二元一次方程x + y = 2有无数解; C.方程2x = 3x没有解; D. 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图1 2、图1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其是正边形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十二边形 3、在三角形ABC中,三边长分别为6,8,10厘米,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方程组35 210 x y x y的解是( ) A. 2 1 X Y B. 3 4 x y C. 4 3 x y D. 5 10 x y 5、如图所示,每组左右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A)(B)(C)(D) 6、如图所示,△BEF是由△ABC平移所得,点A、B、E在同一直线上,若∠F=700,∠E=680,则∠CBF是 () A.420 B.680 C.700 D.无法确定 7、已知一只轮船载重量是600吨,容积是2400m3,现在甲、乙两种货物待装,甲种货物每吨体积7m3,乙种货物每吨体积2m3,求怎样装货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载重量和容积,若设分别装甲、乙两种货物为x 吨,y吨,于是可列方程组的是() A. 2400 72600 x y x y B. 600 722400 x y x y C. 2400 72600 x y x y D. 600 722400 x y x y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8、已知△ABC的周长为25cm,三边a、b、c中,a=b,c∶b=1∶2,则三边长a= ,b= ,c= . 9、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个锐角。 10、当x=时,等式3x-5=5+x成立。 11、如图,已知∠1=32°,,∠3=115°,那么∠2= 12、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x=2,_________. 13、,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ABC的周长为14厘米,BC= 6厘米,则AB=________. 第11题第16题 14、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5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现让乙先做22天,然后由甲去完成剩下的,问甲需再工作多少天?设甲需再工作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15、一个n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各个内角的和为1680度,那么它是_____边形,这个内角是 度。 16、△ABC中,∠A=65°,∠B=75°,如图,将△ABC沿EF对折,使C点与C′点重合。 (1)△和△关于直线EF成轴对称。(2)∠C′= 。(3)当∠1=45°,∠2= 。 17、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 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 (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 三、解答题(共89分) 18、每题5分) 1 (3)6() 2 x x19、每题5分3(1)5 5(1)3(5) x y y x 20.每题7分)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2)-1>x-1(2) 14 2 32 x x A B F E C 第6题 A D E C B A B F C` C E 2 1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题

周南中学初一升初二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a b ab a +-= bn bm an am n m b a +++=++))(( ))((22b a b a b a -+=- ()0,0≥≥=?b a ab b a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点M (2,3)在直线2y x b =+上,则b =( ) A .-2 B .-1 C .1 D .2 2. 以下列数组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3 B .2,3,5 C .0.2,0.3,0.5 D .31,41,5 1 3. 下列各数中,3.14,38-,0.131131113……,π,25,7 1- ,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零的立方根是零。 5. 下列说法中: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 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 点A (x ,y )在第二象限内,且||2||3x y ==,,则点A 坐标为( ) A .(– 2,3) B .(2,– 3) C .(– 3,2) D .(3,– 2)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