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及防范

移动支付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及防范
移动支付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及防范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1、现象描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众的担忧。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孕妇也经常接到孕婴产品销售商的问候电话;买了新房钥匙还没到手,装修公司就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装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有一份调查显示,86.5%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尽管3年前,刑法修正案(七)就特别增加了打击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条款,为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周密细致的法律规定足以执法,盗用个人信息泛滥的现象就难以遏止。那些泄露个人信息严重的部门,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呢?看来中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 1.1行业监管不力,部分工作人员谋私利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人们频繁地与外界交往,造成某些个人信息时刻处于被泄露的状态。汽车销售商、房产中介、医院等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往往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这些行业虽均有系统内部出台的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见和规定,但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且内部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部分工作人员谋取私利,造成这些行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生活在分工细致、彼此关联性极强的现代社会,不知道要留多少次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设想如果当人们将信息留给商家或公共服务部门时,某些工作人员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了顾客的信息,带来的也许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么后果将是无法预计的。 1.2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只有非法泄露和贩卖信息的,才有判刑入罪之虞,最近几年已经有类似案例。但对于疏于管理而导致员工泄露信息的,还没有有效的法律制约。比如对责任人的处罚,以及对受害人的赔偿等等,这也成为这种信息泄露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

移动支付影响对生活方面

在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普遍使用选择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支付,来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活动。分析表明,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要素,分别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支付流程方便快捷、支持的银行卡比较多、可支付的应用种类比较多、支付方式多种多样。 接下来主要通过以移动支付软件为手段,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来说明移动支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付款 朋友聚会,AA制付费是一种很常见的模式,通常都是服务员报出消费金额,然后大家一起掏包数零钱,整个场面极度混乱…… 在移动支付诞生之后,但是现在通过移动支付完全可以一个人付款,然后其他的人用移动支付转账给付款人的方式,既避免了数零钱的麻烦,也让整个支付过程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轻松。 (衣食住行娱乐电子红包理财)(按照这样的顺序制作PPT) 衣 对于女生来说,逛街是一种天性,但是逛街却未必一定要买东西,因为对她们来说,更多的是在享受挑挑拣拣的过程。 而自从有了网络购物之后,女生纷纷将逛实体店改成了逛网店的方式,因为实体店再怎么好,受限于现实的条件,总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展示出来,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逛下去。但是网店就不同了,只需要点点鼠

标,刷刷网页,就有数万种同类型的商品可供选择,极大的满足了女人逛街的欲望。而由此互联网移动支付也就应运而生了。 太平鸟服饰双11销售额总计3.83亿元 优衣库连续第二年蝉联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服装类销售冠军,同时在全品类排名中,今年更由去年的第五名升至第四,整体销售额翻倍,突破6亿元。 2015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服饰商家涌现近20个“亿元户”。除了国际品牌耐克、NEWBALANCE、优衣库、Gap等榜上有名,本土的拉夏贝尔、杰克琼斯、太平鸟、森马、海澜之家、韩都衣舍等品牌的官方旗舰店销售额也均破亿元。 淘品牌在网购热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如今线下品牌誓要把失去的消费者“抢”回来。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天猫服饰频道,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份额的店铺是原来线下开店服饰品牌。 分析人士指出,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让不少服饰类商家的销售额骤然下降。O2O无疑已成为传统类服饰业商家最后的救命稻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一方面促使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由线下渐渐转为线上,同时这一方式的改变又作用于这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变化。

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

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 当电话另一头的陌生人能够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说出你的单位,甚至说出你孩子正在哪家幼儿园就读时,你心中有何感受呢? 11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百万问卷调研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 该报告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只有从非法数据产业链的源头堵住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才有希望从根本上治愈这一顽疾,迎来个人信息保护的蓝天。 当下,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为关注的公共议题之一。7月20日,公安部官网以《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效显著》为题报道了公安部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努力。 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缴获信息230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35.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610余个。 230余亿条的信息固然让人惊讶,但与我们的印象相差并不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于今年10月联合发起的《你的隐私泄露了吗?》问卷调查显示,近一个月来,全国各个省、区、市的每个被调查者,几乎都收到过垃圾短信,接到过骚扰电话。 参与调研者中,26%的人每天收到2个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近一个月来每天收到2个以上骚扰电话。来自上海、北京、重庆、江苏、天津等省市的受访者收到的垃圾短信、接到的骚扰电话最多。这说明越是经济发达、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电信骚扰密度越高。 在遭遇个人信息侵害时:81%的参与调研者经历过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因网页搜索和浏览时泄露个人信息的参与调研者占53%;经历邮箱、即时通讯、微博等网络账号密码被盗的参与调研者占40%;因房屋租买、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信息泄露,和因在网站留下个人电话和注册网络金融服务而遭遇各类骚扰和诈骗的参与调研者都在30%以上;遭遇针对银行卡、信用卡和网络交易诈骗以及被“短信炮”“拨死你”电信骚扰的参与调研者比例在20%以上; 被冒充公检法、税务机关的不法分子诈骗、恐吓的参与调研者比例达19%;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一、广电公众平台将尽一切合理努力保护获得的用户个人信息,并由专门的数据安全部门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为防止用户个人信息在意外的、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访问、复制、修改、传送、遗失、破坏、处理或使用,广电公众平台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通过采取加密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并通过隔离技术进行隔离。在个人信息使用时,例如个人信息展示、个人信息关联计算,广电公众平台会采用包括内容替换、加密脱敏等多种数据脱敏技术增强个人信息在使用中安全性。设立严格的数据使用和访问制度,采用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多重身份认证技术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数据被违规使用。 二、保护个人信息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1、通过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安全开发规范来管理规范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2、建立数据安全专项部门,负责安全应急响应组织来推进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通知 1)如发生个人信息引发的安全事件,广电公众平台将第一事件向相应主管机关报备,并即时进行问题排查,开展应急措施。 2)通过与全量用户发送通知提醒更改密码。还可能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触达用户知晓,在公共运营平台运营宣传,制止数据

泄露。 尽管已经采取了上述合理有效措施,并已经遵守了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标准,但广电公众平台仍然无法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不安全途径进行交流时的安全性。因此,用户个人应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如:定期修改账号密码,不将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网络环境中始终存在各种信息泄漏的风险,当出现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情形导致用户的信息出现泄漏时,广电公众平台将极力控制局面,及时告知用户事件起因、广电公众平台采取的安全措施、用户可以主动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相关情况。

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表现最为抢眼,并已经成为支付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根本性地改变支付清算传统模式,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已经从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或领域。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也发展迅猛。 2012年,以“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确立”为重要标志事件,被业界认定为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移动支付、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等各路大军均加大投入力度,争抢和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相关数据,去年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总金额为8.23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金额6.89万亿元。移动支付方面,2012年,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仅为1811.94亿元。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庞大的用户数量、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等有利条件也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4 205.8 亿元,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50.8%。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现如今已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移动支付模式之所有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移动支付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跨越幅度较大,更是因为移动支付的内容多样、方式便捷,可以随着科技的前进一同发展,而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政策的辅助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 随着移动支付已逐渐成为网络支付的主流方式,微信支付作为最新及最具潜力的支付方式之一脱颖而出。自2013年8月份推出之后,依靠着移动互联网

银行ⅩⅩ分行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ⅩⅩ银行ⅩⅩ分行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防范和应对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等突发事件,在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提供明确、可操作的处理报送流程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给客户和银行带来的损害,保护客户利益,保障银行正常经营,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编制依据。本预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ⅩⅩ银行商业秘密管理暂行规定》(交银发〔2001〕65号)、《ⅩⅩ银行突发事件管理办法》(交银办〔2011〕231号)、《ⅩⅩ银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暂行办法》(交银办〔2012〕31号)、《ⅩⅩ银行零售客户信息收集更新管理暂行办法》(交银办〔2013〕193号)等规章,结合交行业务实际制定。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理与交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相关的各类诱发因素所导致的,造成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到交行管理范围之外,影响到客户利益和交行正常经营的突发事件。 个人客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属性信息、银行管理信息、客户关联信息、客户风险信息、客户财务信息、客户评价信息、产品持有信息、客户往来信息、客户营销信息。 第四条工作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个人客户信息保护的方法、流程,个人客户信息出现泄露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都需严格遵守本预案第二

条所列的法律法规。 (二)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个人客户信息泄露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将突发事件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釆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流程。 (三)事前防范原则。根据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的易发、高发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事前防范监控体系,尽量避免突发事件发生。 (四)高效处置原则。当出现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等突发事件后,要明确责任,高效处置,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因客户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客户损失。 (五)维护权益原则。当出现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等突发事件后,要切实保护客户利益,釆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客户损失。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第五条成立交行ⅩⅩ分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处理交行ⅩⅩ分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行零售业务分管行长担任,分行零售业务部、营运管理部、电子银行部、授信与风险管理部等涉及个人客户信息管理和使用的部门负责人 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分行零售业务部。 第六条分行相关部门职责: (一)根据分行领导小组的指示或分行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本单位个人客户信息泄露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情况上报;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调查问卷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调查问卷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第1项:性别 ○男 ○女 第2项:年龄 ○18岁以下 ○19-25岁 ○26-45岁 ○45岁以上 第3项:是否经常使用手机或电脑安装各种APP、购物、聊天、转账等? ○几乎每天 ○经常 ○偶尔 ○几乎不

第4项:您认为个人信息重要吗?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重要 ○选项1 第5项:您认为哪些个人信息最为重要?(可多选)□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身份证号) □住址、电话 □家庭情况 □工作单位、经济能力 □购房购车等信息 □医疗情况 □数据资料 □上网记录 □学习信息 □其他 第6项:您最有可能通过哪种途径留下信息?(可多选)□网络注册(购物、学习、社交、求职等) □办理银行或其他需要统计信息的业务 □证件遗失

□单位、企业、学校等统计信息 □注册手机APP □办理/注册会员 □选项1 第7项:7、是否会参加路边扫一扫下载APP或添加微信赠送礼品的活动? ○都参加 ○经常会 ○偶尔 ○选项1 第8项:在网络或现实中请求填写相关信息,您会? ○全部真实填写 ○选择性填写 ○不填 ○填写虚假信息 第9项:您感觉自己是否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不存在 ○可能存在,但觉察不到 ○存在,而且很严重

○选项1 第10项:您认为个人信息被利用来做什么?(多选题)□诈骗或其他犯罪 □倒卖牟利 □广告、推销业务 □娱乐 □其他 第11项:您或者您身边的人因信息泄露而遭遇过哪些麻烦?(多选题) □遭到财产损失 □隐私泄露,名誉受损 □收到骚扰广告或推销产品 □接到诈骗电话或短信 □手机或电脑被植入木马病毒 □选项1 第12项:您认为是通过什么渠道泄露个人信息的?(多选题)□网络 □证件办理 □档案填写

移动支付中存在的风险

移动支付APP的网络交易风险 1 第三方支付的主要风险 1.1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主要是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的,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和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机构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法规缺位,致使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被叫停或者面临更加严格监管而遭受的风险。前一种风险主要是强调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后一种风险则强调因支付监管法律缺位使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被关闭或整顿的风险。合规风险的性质通常较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面临的最基础性的风险。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壮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相继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界定为非金融机构,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同时国家开始通过颁发牌照的方式来规范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为了更加规范每类业务的具体运作,中国人民银行针对预付卡、移动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存管等又先后出台了具体管理办法,主要有《支付机构预付卡管理办法》、《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随着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重视以及监管的逐步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运作时必须首先保证合规守法,否则会给机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最大合规风险是由于监管法律法规缺位或不到位,致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可能被叫停或者面临更加严格监管的风险。通常而言,国家是在第三方支付某项业务发展过于迅速并出现相应问题时推出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类业务可能随时受到监管的约束。例如,今年3月初,支付宝和财付通与中信银行合作拟推出虚拟信用卡,但是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这项通知的推出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限制了相关服务,其股价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又如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支付机构转入资金不得向银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八大技巧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八大技巧 随着Wi-Fi和智能机的普及,应用下载移动化已经十分普遍。毫不夸张的说,一部智能机里可以囊括一个人大部分的个人信息,而APP大多数可以读取相当数量的个人数据,比如通讯录、短信等。那怎样保护我们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出去呢?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教你8招,从根本上避免这些讨厌的事情发生。 第一招,谨慎root/越狱。Root/越狱后的终端更容易被恶意APP破坏,且破坏程度比一般非root/越狱终端更严重。同时root之后,可以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容易因为误删而造成系统崩溃。越界有风险,爬墙需谨慎。 第二招,注意系统提示的权限信息。在安装APP时,系统可能会提示该应用即将获取使用系统权限的信息。比如要求“获取位置信息”“访问通讯录”“连接网络”“发送短信”等。这时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根据直接的需求慎重决定是否继续安装或者是否对该应用授权。比如安装一款单机游戏,系统却提示需要“读取通讯录”权限,这一权限与该应用的常规功能并不匹配,那么就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大家在安装APP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第三招,选择官方下载。相比而言,在官方下载的APP安全系数会高一些,不过现在许多应用商店都为APP附加了安全标签,如“官方”“安全”“无广告”等。用户可以优先考虑下载具有安全标签的应用。 第四招,遇到某些不熟悉的APP时不要急于安装,先上网搜一搜查一查,如今网监对不安全APP的打击力度逐渐加大,时长会公布一些有问题的软件。比如广东警方曾公布过2016第一季度安全问题突出的20款APP,其中就包含常见的“宝石消除”“巴巴爬高楼”等,将其危害类型定为“窃取用户信息”。乌云漏洞报告平台也曾报出多款有高危险的APP,比如去年的“新赛点”后台漏洞导致无需密码即可查看用户数据,并且至今未修复,安全等级被评为高危。另外就是用户对软件的反馈,比如在论坛和贴吧中,很容易可以找到某款软件的评论。先去了解一款软件的情况再去安装使用能让大家的移动端更加安全。 第五招,使用杀毒软件。安装杀毒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办法也是最为省时省力的。目前大多数的防病毒软件可以提供系统敏感数据的监控功能,及时对系统中的危险操作进行提醒。因此养成使用杀软并及时更新病毒库的好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移动端中的数据。 第六招,换新智能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机转卖。尽管你将旧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小编提示,换新机时要尽量“喜新不厌旧“哦。如果确实有出售的必要,也要提前做好清除的工作。 第七招,妥善处理各类单据,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小编提示,自己的单据不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撕碎或擦除并且谨慎处理。 第八招,慎连公共WiFi,若在智能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小编提示,蹭网有危险,入网需谨慎,尽量设置成不自动连接WiFi。 学会这八招我们在移动端上的安全系数是可以上升一个等级的哦,虽然我们避免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加强防范,进而远离危险。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

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https://www.360docs.net/doc/804612417.html, 实务 支付清算 722010年第10期 FINANCIAL COMPUTER OF HUANA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业务、支付工具不断创新,电子支付发展迅猛。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我国也逐渐加快。移动支付在带给客户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对银行业信息安全和银行监管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移动支付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是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资金转移,在移动中实现支付。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将移动支付定义为: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一般来说,移动支付是以IC卡、数字签名技术为安全保障,以移动通信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系统为依托,实现货币的转移,终端通常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由于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机在移动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狭义地讲,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可以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类。首先,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这是根据支付者和受付者是否在同一地理位置来分类的。现场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完成手机面对面的交易。远程支付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等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发起业务请求,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付款。 移动支付也可分为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大额支付是指那些对支付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各种认证手段来确认支付者和受付者的身份,以确保资金安全的支付形式。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高。小额支付是指对于支付的快捷性要求比较高,省略某些安全认证的支付。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低。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 ■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郁 红 移动支付根据支付过程中是否事先指定资金去向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 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这是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业务形式。虽然这一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成功,但它打开了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结合的大门,为移动支付铺垫了道路。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不断发展,以短信为基础,基于银行卡支付的移动支付得到发展。2003年,移动支付业务应用逐步提速。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成立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手机钱包业务。2009年5月,上海联通推出了可以刷公交卡的手机,用户乘车时可以直接刷手机付费;中国电信推出了基于3G的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通过短信、WA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利用电信账户、支付卡、 银行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六大措施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六大措施 现今,数据泄露渐成常态,在此种环境下,如何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并为之采取措施的问题。 1.网上注册内容时不要填写个人私密信息 互联网时代用户数和用户信息量已然和企业的盈利关联了起来,企业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信息。但是很多企业在数据保护上所做的工作存在缺陷,时常会有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无法干预到企业的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只能从己方着手,尽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户信息。 2.尽量远离社交平台涉及的互动类活动 现在很多社交平台,会有一些填写个人信息即可生成有趣内容并可以和朋友分享的活动,看似有趣的表面,实质上却以游戏的手段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遇到那些奔着个人隐私信息去的“趣味”活动,建议不要参与。 3.安装病毒防护软件 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发地带,往往由于不小心间点击一个链接、下载一个文件,就成功被不法分子攻破,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和病毒查杀成为设备使用时的必要手段。 4.不要连接未知WiFi 现在公共场所常常会有些免费WiFi,有些是为了人们提供便利而专门设置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不法分子也会在公共场所设置钓鱼WiFi,一旦连接到他们的钓鱼WiFi,我们的设备就会被他们反扫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对方获得。在公众场所尽量不要去连接免费WiFi。 5.警惕手机诈骗 科技在进步,骗子的手段也变得层出不穷,常见莫过于利用短信骗取手机用户的信息。更有可能进行财产诈骗,让受害者遭受重大损失。警惕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有可能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管它,去联系官方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6.妥善处理好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单据 在快递单上会有我们的手机、地址等信息,一些消费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翼火蛇提示对于已经废弃掉的单据,需要进行妥善处置。

不得不防范的移动支付五大风险!

不得不防范的移动支付五大风险! 今天,2017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发布,对移动支付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50岁以上被骗多20岁以下损失大 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扫码支付、闪付和转账支付三种。通过对全国34个城市,超过10万人的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安全性也需要格外注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介绍,2017年的调查,遭遇欺诈的人群当中,如果以10个人计算的话,遭遇欺诈的人数大概在2到3个人,2016年同期的数据时3到4个人。 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人都用过移动支付,而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扫码支付。调查还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遇过网络诈骗的比例高达59%。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遭遇诈骗后,向银行挂失并报警的比例不足3成,因此他们遭遇损失的比例也最高。让人意外的是,在遭遇网络诈骗的群体中,20岁以下遭遇大额损失的比例是27%,在所有年龄段中排第一,比总体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20岁左右的人群,对于技术和安全的操作方式方面关注度偏低,在使用网络应用类账户时,信息泄露发生的概率也是比其他人群高的。在遭遇诈骗受损金额方面,损失5000元以上的占比9%,损失在500-5000元之间的占比21%,而70%的人损失金额都在500元以内。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移动支付需防5大风险 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使用手机时,存在着种种不安全行为,对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产生了安全威胁。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首先就是随意扫码。有49%的被访者遇到有优惠或者促销的二维码,都会扫一扫。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删除手机应用APP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个占比也高达49%。此外,上网时会如实填写各类支付信息,占比44%;看有链接的短信或邮件,占比39%;安装跳出来的不明文件,占比39%。调查还显示,不少支付产品为了优化客户体验而简化了交易环节的验证,而这往往是产生移动支付风险的重要源头。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说,日常当中很多持卡人,在网购过程当中泄露了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相应的信息,去注册和开通相应的服务,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很多损失都是在新的电商网站开通用户所产生的损失。中国银联建议,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绑定的是一张小额的银行卡,以防账户被盗产生风险。一旦发生风险,要及时向银行挂失。目前春运火车票、机票也正在发售中,使用移动支付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购票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型的电商或者官方网站去订购,如果发生了有疑似的可疑交易,可以向银行去申报,银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帮助持卡人减少损失。

电脑私密信息防泄露完全方案介绍

电脑私密信息防泄露完全方案介绍

电脑私密信息防泄露完全方案 明星电脑中隐私图片、个人日记甚至财务报表在报纸、网络 上不慎被曝光,这样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一度引发个人隐私是否该受到合法保护等争议。但不论争议如何,在不注意防护的情况下,存储在电脑中的重要隐私数据时时受到威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为保护数据安全,大家不妨自己动手,按照如下秘方为 电脑中的私密数据配制重重防护衣,以保护自己的绝对隐私。 一、文件隐身加密 当前可用于隐藏文件的第三方工具软件五花八门,但不少工具软件均有使用期限。如此一来,便容易面临所隐藏的文件无法被恢复的窘境。

其实对绝大多数电脑爱好者来说,利用系统自带的隐藏功能去完成文件的隐藏无疑最为安全、方便。在此,我们向大家介绍几个小小的隐身加密技巧,借此来呵护自己手中的重要文件。 1.屏蔽文件显示功能 为文件赋予隐身功能几乎是一件非常小儿科的事情。因为大家只需在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页面中勾选”隐藏”可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后,再进入系统”文件夹选项”项目中,将”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和”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的选项选中,就能够隐藏。 不过众所周知,由于这一招过于简单,倘若有人取消”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勾选,那么被隐藏的文件就能够浮出水面。为此,我们不妨经过修改注册表的方法,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失效,起到保护文件的目的。 ①在”文件夹选项”窗口的”查看”页面中,勾选”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选项。然后单击系统”开始”菜单,打开其上的”运行”选项,在”打开”栏内键入”regedit”,单击”确定”按钮以开启注册表编辑器。 ②在左侧窗格内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 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Folder\ Hiden\SHOWALL,在右侧窗格的主键内容中单击鼠标右键,依次选择”新建→DWORD值”命令,将DWORD值的名称设置为”CheckVal ue”。双击该DWORD值,把它的数值设置为”0”。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策略 时间:2009-10-30 作者:信息发布 一、引言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某种服务,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本文研究的移动支付,特指使用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是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是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捆绑,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支付业务在美国就已经出现,此后,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如移动钱包、移动信用卡的正式商用都最早出现在日本和韩国,现在日、韩两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如SK Telecom(STK)等。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电信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火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欧美一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就已经开始研发有关移动支付的一些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推广。目前,在全球手机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手机支付表现出惊人的增长。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将会改变消费者行为方式,并且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票及信用卡支付,将彻底改变移动支付的应用现状,也必将掀起一场支付领域内的革命。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不再局限于语音和短信功能,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应运而生,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移动支付的应用。英国市场调研机构“朱尼珀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将日益成为现金、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替代物。至2011年,预计全球5200万消费者将采用移动技术为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付费。今后三年的手机支付额约为118亿美元。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移动支付的研究涉及技术、法律、产业链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到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只有全面认识并防范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才能推动产业链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

移动支付安全及风险防范资料

有调查显示,目前每5位中国人中即有4人担心手机网络犯罪。手机从事活动主要包括在线阅读、访问社交网站、在线购物以及移动支付。以前大家等公交的时候,更多是在一起聊天,现在几乎90%以上的人都是拿着手机做一些娱乐或是工作,有人炒股票,有人刷微博,还有人可能做移动支付的购买,甚至还有做手机银行转帐等等。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家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就像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一样。 目前,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便利性使得其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久前,在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金融IC卡行业应用与移动支付高峰沙龙会”上银行卡检测中心安全技术部总经理杜磊分享了目前移动支付存在 的风险,已经从技术上如何去防范。 移动支付的安全概述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这些安全隐患和风险未必就代表是安全问题。据安管云开放平台2013年2月的统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例如无提示私自发送短信,窃取用户隐私资料,还

有无提示大量流量消耗等问题。”杜磊指出说,“还有一些内置的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吞噬着手机流量,这些都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各种媒体宣传都在提醒手机用户,手机不是保险箱,通讯录里不要暴露家庭信息,防止一旦手机丢了之后可能会遭到诈骗。实际上不需要手机丢,我们存储在手机上的信息可能早已被恶意软件窃取。一些问卷调查公司来电,能够直呼机主姓名和工作单位,他们是如何获得的?很可能就是手机里面的一些短信信息、文件信息以及通讯录信息被非法窃取了。例如通过短信信息了解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工作状况以及家庭状况,为某些利益链服务。所以说手机本身它没有太多的安全防护,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在移动支付里,在手机银行里,把手机作为交易工具的时候,应该默认手机是不安全的,再对整个交易流程进行安全设计和优化,才能保证移动支付以及手机银行交易的安全性。分析移动支付的交易环节,首先是通过手机的终端采集交易数据,例如借助个人支付终端做身份认证,,交易信息传输到移动运营商,再到移动支付后台,在交易的每个节点都要考虑到安全风险。做近场交易的时候会用到受理终端,终端安全和收单系统的安全性也同样要考虑,如果每一个节点的安全性都保证了,再保证整个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安全性,我们说这个过程就是可控的。

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为进一步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安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正案(九)》)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解释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提出了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传输、存储的相关要求,并明确了个人信息泄露后的罚则,其中主要条款有: 1、《解释》定义了公民个人信息,第一条指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2、《网安法》对网络运营者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管理要求,第四十条指出“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网安法》对网络运营者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技术要求,第四十二条指出“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3、《网安法》明确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需经被收集者同意,第四十一条指出“网络运营者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

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4、《网安法》明确了网络安全实名制要求,第二十四条指出“网络运营者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5、《网安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个人信息出境提出安全评估要求,第三十七条指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 6、《修正案(九)》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泄露情形提出量刑标准,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解释》定义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第九条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7、《解释》中提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采集或生成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征信信息、财产交易信息等,如员工以出售、交换等方式故意征信信息、泄露财产信息超过50条的,交易信息超过500条的,其他信息超过5000条的,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 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一、广电公众平台将尽一切合理努力保护获得的用户个人信息,并由专门的数据安全部门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为防止用户个人信息在意外的、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访问、复制、修改、传送、遗失、破坏、处理或使用,广电公众平台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通过采取加密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并通过隔离技术进行隔离。在个人信息使用时,例如个人信息展示、个人信息关联计算,广电公众平台会采用包括内容替换、加密脱敏等多种数据脱敏技术增强个人信息在使用中安全性。设立严格的数据使用和访问制度,采用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多重身份认证技术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数据被违规使用。 二、保护个人信息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1、通过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安全开发规范来管理规范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2、建立数据安全专项部门,负责安全应急响应组织来推进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通知 1)如发生个人信息引发的安全事件,广电公众平台将第一事件向相应主管机关报备,并即时进行问题排查,开展应急措施。

2)通过与全量用户发送通知提醒更改密码。还可能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触达用户知晓,在公共运营平台运营宣传,制止数据泄露。 尽管已经采取了上述合理有效措施,并已经遵守了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标准,但广电公众平台仍然无法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不安全途径进行交流时的安全性。因此,用户个人应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如:定期修改账号密码,不将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网络环境中始终存在各种信息泄漏的风险,当出现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情形导致用户的信息出现泄漏时,广电公众平台将极力控制局面,及时告知用户事件起因、广电公众平台采取的安全措施、用户可以主动采取的安全措施等相关情况。

个人信息泄露预防方案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会不经意“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被骗? 翼火蛇提醒以下这8种情况要注意加强防范: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 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个人信息单据 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提醒: 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提醒: 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 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从《民法总则》视角探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从《民法总则》视角探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总则》关于个人信息的规定意味着个人信息权首次成为独立人格权,这也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奠定基础。以《民法总则》第111条为基点,通过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所涉及的价值冲突,研究个人信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保护界限,寻求个人权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 标签:个人信息;公平;效率;价值冲突 1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必然要求出台一部对既有规范整理法律。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应运而生。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承载着信息主体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随着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海量数据包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便利之余,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这就引发了保护信息与利用信息的冲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在社会与经济领域博弈。明确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界限,不仅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人格自由,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作用。 2 个人信息的概念 科学地对个人信息进行定义,既是法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立法实践的迫切要求。何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但也有学者认为,个人信息就是个人不愿向外界透露的或是个人极为敏感而不愿他人知道的与自身有关的信息;还有学者认为,个人信息是指一切足以对个人进行识别的信息,如姓名、性别、身高、血型、住所、职业、财产及婚姻状况等都包括在内。笔者认为,虽然学术界对个人信息有不同的理解,但它们并无本质区别,可以理解为个人信息即为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所有数据材料。 3 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冲突 3.1 个人信息保护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刑法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这种规定是为了保护公民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等宪法权利,而不是直接基于人格权或隐私权保护。《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意味着我国个人信息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