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讲义

五年级数学下册 讲义
五年级数学下册 讲义

五年级数学下册讲义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和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但轴对称图形最少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要特别注意的是线段,它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课堂小练:

一.填空。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2.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

二.判断。

1.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2.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 )

4.正方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

三、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梯形

E.等边三角形

F.角

G.线段

H.圆

I.正五角星

2.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边三角形

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⑤无数

4.(2004·安徽)如图14-18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1)(2)

B.(1)(3)

C.(1)(4)

D.(2)(3)

5、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N

B、S

C、L

D、E

6、将写有字“B”的字条正对镜面,则镜中出现的会是()

A、B、C、D、

B

7.小强从镜子中看到的电子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读数是 .

四.作图题。

1、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钟表时针旋转的方向

与钟表时针旋转相反的方向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A 经过旋转变为点B,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②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要素

①旋转中心;

③旋转方向;

④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一、看图填空.

(1)如图.

①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②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

(2)图形按( )方向旋转( )度可以得到图形.

(3)图形按( )方向旋转( )度可以得到图形.

二、判断.对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下列各题中图形旋转都是绕中心点进行的。

(1)图A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2)图A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五个格得到图B.( )

(3)图B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C.( )

(4)图B逆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左平移五个格得到图

C.( )

(5)图C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D.( )

(6)图B顺时针旋转18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三个格得到图

D.( )

(7)图A顺时针旋转90度,向下平移三个格,再向右平移八个格得到图

D.( )

三、选择.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下面的图形中,( )不能由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A. B. C. D.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乘直升电梯从一楼上到二楼

B.钟表的指针嘀嗒嘀嗒地走

C.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

D.汽车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3)把下面的图A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再向下平移四个格得到图形是( ).

四、画一画.

(1)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2)画出下图锤形图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3)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画出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因数与倍数

例3×4=12

所以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注:由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练习说出下列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7=7 7×9=63 18÷3=6

二、找因数

3×4=12 3和 4 是12的因数,但12的因数不止两个。1,2,3,4,6,12.都是它的因数

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

①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

②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例 1. 36的因数有哪些?

因为1×36=36 2×18=36 3×12=36 4×9=36 6×6=36 所以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因为1×18=18 2×9=18 3×6=18

所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小结: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三、找倍数

例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

3的倍数有3、6、9 …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特征:

整数末尾是0、2、4、6、8、……的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的倍数特征:

整数各个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例如:3、6、9、12、15、18……、156……

5的倍数特征:

整数的末尾是0或5的数。例如:5、10、15、20、25、30……

五、质数与合数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在于因数的个数,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的因数多于2个。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六、分解质因数:

12=2×2×3

18=2×3×3

24=2×2×2×3

我们发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针对合数。

基础练习

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

2.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有因数3,也是2 和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1024至少减去( )就是3的倍数,1708至少加上( )就能被5整除。

4.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

5.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有()和();三个数都是合数的连续自然数有()和()。

6.在15、18、29、35、39、41、47、58、70、87这些数中:

①偶数有();②奇数有();

③3的倍数有();④5的倍数有();

⑤质数有();⑥合数有()。

8.在0、1、7、8、5中选出3个数字,组成一个能同时是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5,这三个奇数分别是()、()和()。10.100以内最大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差是()。

11.是56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些数可能是()。

12.两个质数和为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是()和()。

1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

①8=()+()②12=()+()+()

③18=()+()+()

④24=()+()=()+()=()+()

14.在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成为3的倍数。(括号里写出所有填法)

8() 4 6() 2 3 1()

16.20以内不是偶数的合数有(),不是奇数的质数有()。

1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7,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18.有三个质数,它们的乘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各是()、()、()。

二、判断题。

1.奇数都比偶数小。( ) 2.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3.质数与质数的乘积还是质数。( ) 4.是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5.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6.质数一定是奇数,合数一定是偶数。()7.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8. 因为7×8=56,所以56是倍数,7和8是因数。()

三、把下面的数分解质因数。

(1)18= (2)24=

四、思维训练。

1.有一箱苹果每次按2个、3个、4个、5个地数,都正好数完,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2.猜电话号码

0592-A B C D E F G

提示:A—5的最小倍数B—最小的自然数C—5的最大因数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E—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3

G—它只有一个因数

这个号码就是()

一、判断题。

1.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合数,还有1。()

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约数的数一定是合数。()

3.合数有约数,质数没有约数。()

4.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5.除了2和5这两个数以外,个位上是0、2、4、6、8、5的数都是合数。()

6.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二、填空题。

1.28的约数有(),这些数中,质数有(),合数有(),奇数有(),偶数有()。

3.在自然数中,()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偶数中,()是质数。

4.在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最小的数是(),()既是一位数奇数又是合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5.用三个一位质数组成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数是()。

6.10~20之间的质数有(),其中()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后,仍是一个质数。

7.一个合数至少有()个约数。

能力提高1.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质数。()

2.在自然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边长是质数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一定是合数。()

4.只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5.自然数中只有质数和合数。()

6.所有合数都是偶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1、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l 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1立方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 高 v=sh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四、容积和容积单位

1、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就叫做它们的容积.

1升=1000毫升

1 升= 1立方分米

1毫升= 1立方厘米

2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

(1)、 3.05立方米=( )

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C30.5立方分米

(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四、应用题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 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一.填空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5.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判断题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5.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选择题。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B.体积大 C.容积大 D.无法比较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A.200立方厘米B.10000立方厘米C.2立方分米

3.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表面积()。

A.不变B.比原来大了C.比原来小了

四,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5厘米,高是2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2.在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讲义-位置-人教版(含答案)

位置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图中找到正确位置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1、能在网格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并会用有顺序的一个数对表示; 2、能区分列数和行数的顺序; 3、能把数对正确地表示在网格中。 重、难点重点:能在网格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并会用有顺序的一个数对表示难点:能区分列数和行数的顺序 课首沟通 上讲回顾(错题管理);作业检查;询问学生学习进度等。 课首小测 1. 座位表。 尹方的位置在第4列,第1行,可以表示为(4,1) (1)方明、张真和邱实的位置可以分别用(,)、(,)和(,)表示。 (2)伍飞的位置可以用(1,2)表示,(1,2)中的1表示(),2表示()。请你在图上圈出伍飞。 (3)王帅的位置可以用(5,3)表示,李园的位置可以用(4,5)表示,请你在图中找出他们并在旁边写出他们的名字。 导学一 知识点讲解 1:以方格为行与列表示物体位置

例 1. 字母表。 已知A在第3列第2行,表示为(3,2)。 (1)E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表示为(,)。 X、J和V的位置分别是(,),(,)和(,)。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这些格中的字母。 (1,2)(8,5)(7,3)(9,1) (3,5)(2,3)(9,4)(4,3) 我爱展示 1.标出下列点的位置。 (6,5)(2,7)(7,4)(3,9)(8,9)(10,6) 2.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3.[单选题] 在下图中,如果的位置是(1,2),则的位置是() A.(1 , 1 ) B.(1 , 3 ) C.(3 , 1 )

最新五年级数学提高班讲义001复习课程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讲义001 1.如果○×○=16 (○+○)×△=40.那么(△+△+△)×○= . 2.一个梯形的装饰板,上底6分米,下底10分米,高1米,两面都要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550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7厘米,下底是13厘米,则它的高是( )厘米。 4.右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中未知的高是( )分米。 5.在三角形ABC 中,BD 的长度相当于CD 长度的3倍,那么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三角形ACD 面积的( )倍。 6.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40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8.在一个长8厘米,周长是22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C 8dm 18dm ?dm 9dm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讲义002 计算下图的面积。 1已知直角梯形高30厘米,∠1=∠2=45°。求梯形ABCD的面积。 2. 在三角形ABC中,EC =2BE,CD =2AD,三角形BDE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3.下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三角形甲的面积比三角形乙的面积少20平方厘米,求线段AB的长。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讲义003 1、用一张长108厘米,宽80厘米的红纸,做一些直角边分别是27厘米和16厘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多少面?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8分米,高是底的一半,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张正方形彩纸边长66厘米,要用它做成底是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彩旗,最多可以做多少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每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先由上面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再由左(右)和前(后)确定立体图形有几层,每层有几行几列。)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例:1会画三视图(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会搭积木 例如:如右图是从上面看到的搭积木的形状,请你画一画。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1、熟记概念: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或者商)的倍数,除数(或者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是积的因数,积是因数的倍数。 例如:12÷2=6 →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2×6=12→12是2(或者6)的倍数,2(或者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12 )。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18 )。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偶数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双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单数。 3、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的因数:1、2。3的因数:1、3。5的因数:1、5。7的因数:1、7。 所以,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4的因数:1、2、4。6的因数:1、2、3、6。所以4和6都是合数。 5、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18的因数有哪几个? 6、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0.25104 ÷ ÷④125.625125 ??③226.80.108 ?②2.4 2.544 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共付5元钱,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每支黑色笔芯多少钱? 例3 7.9468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讲义.docx

因数与倍数 重点整理 1 因数和倍数 1.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另一个 整数就是这个整数的因数。 范例一(因数和倍数) (1)18÷6=2 这个式子中, _______是_______的倍数, _______是 _______的因数。 学生练习 (1)在 3×5=15 式子中, _______是_______的倍数,也是 _______的倍数; _______是_______的因数, _______也是 _______的因数。(2)12 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 。 (3)30 以内的自然数中, 6 的倍数有。

重点整理 2 1.一个数的因数有有限个,最小是1,最大是他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最小是他本身。 重点整理 3 2、3、5 的倍数的特点 1.个位数是 0、 2、 4、 6、 8 的整数是 2 的倍数; 2.个位数是 0 和 5 的整数是 5 的倍数; 3.如果一个数是 3 的倍数,那它的各个位的数加起来也是 3 的倍数。范例二 ( 1)举出( 2)举出( 3)举出5 个两位数的 5 个两位数的 5 个两位数的 2 的倍数 3 的倍数 5 的倍数 。 。 。 学生练习 () (1)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是 _______。( A)42(B)30(C)55(D)107 () (2)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是 _______。( A)42(B)30(C)55(D)107 () (3)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的数是 _______。( A)42(B)30(C)55(D)107 () (4)_____是 3 的倍数。 ( A)113(B) 213(C)313 (D)331

(最新)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讲义

1、圆柱的表面积 复习1: (1) (2)把一根长2 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平均锯成4段后,增加了( )面,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每段木料的表面积( )平方分米。 例题1如图,一个零件是由高是1米,底面直径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高分别是5厘米和6厘米的2个圆柱体组成的,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练习: 1、右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 (a=10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2、如图:求该零件的表面积。 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底面积: 侧面积: 表面积: 30cm

h 例题2把一个圆柱形木料锯开(如下图:单位cm),求下图的表面积。 练习: 1、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2、一段长1米,半径是10厘米的圆木,若沿着它的直径剧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 3、把一段长20分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着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80平方分米,原来这段 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题3、求下面图形的侧面积。(单位:cm)

一、填空题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0cm,它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m,高是3m,圆柱的表面积是()。 5、圆柱形烟囱的直径为8分米,每节长1.5米,做2节这样的烟囱至少要()分米2铁皮。 6、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厘米。 7、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边长15.7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8、圆柱形水池内壁和底面都抹上水泥,水泥底面半径是4m,深15米,抹水泥的面积是 ()m2. 9、一台压路机,前轮直径1米,轮宽1.2米,工作时每分滚动15周。 这台压路机工作1分前进了()米,工作1分前轮压过的路面是()平方米。 二、应用题 1、右图是一个零件的直观图。下部是一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上部是圆柱体的一半。求这个零件的表面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讲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复习讲义 绿峨小学

◆各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1 第二单元----------------------------------2 第三单元----------------------------------5 第四单元----------------------------------9 第五单元----------------------------------12 第六单元----------------------------------13 第七单元----------------------------------15 ◆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16 第二单元----------------------------------19 第三单元----------------------------------21 第四单元----------------------------------23 第五单元----------------------------------27 第六单元----------------------------------31 第七单元----------------------------------34 ◆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1------------------------------38 期末测试卷2------------------------------43期末测试卷3------------------------------48 期末测试卷4------------------------------ 51

趣味数学-五年级上上课讲义

一、面积计算(一) 1、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56平方厘米,E,F, H分别是AB,DC,AD的中点,G为BC 边上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面积。 2、如图,在ΔABC中,AD=2BD,CE=2BE,已知阴影部分面积是65平方厘米,求ΔABC面积。 3、如图,ΔABC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将AB,BC,、CA分别延长一倍到D,E,F,连接DE,EF,FD,求ΔDEF的面积。 1、如图,在ΔABC中,D,F是BC边三等分点,E是AB的中点,ΔDEB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则ΔABC的面积是多少?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40平方厘米,E,F分别是AB,DC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 3、如图,AB=AD,BE=2BC,CF=3CA,ΔABC的面积为1,求ΔDEF的面积。 拓展:1、如图,Δ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AE=ED,BD=2 3 B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四边形ABCD对角线BD被E,F两点三等分。已知四边形AECF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二、面积计算(二) 1、如图,大正方形ABCD边长是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三角形ABC面积为180平方厘米,AE=2ED,D,F分别为BC,AC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如图,已知图形周长是64厘米,DG=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习题:1、如图,大正方形ABCD边长是2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长方形ABCD中,AB=24厘米,BC=36厘米,E是BC的中点,F,G分别是AB,CD 的4等分点,H为AD上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资料 一、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有时候摆法不唯一。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二、因数与倍数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7、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97、89、83、79、73、71、67、61、59.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面积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有61、 条高。条宽,4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个顶点,122.、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 (长宽高都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12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63 前后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的面积=宽×高;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2)??b?h(a?b?a?hS?宽×高)×2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 6个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讲义-非常经典的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讲义 教师:学生:日期:2013-03-09星期:六时段:08:00—10:00

【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如: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例如:7的倍数()。 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因此7的倍数有:7、14、21、28、35、42……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1)20的因数有: (2)45的因数有: (3)24的倍数有: (4)17的倍数有: (5)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18 B、 36 C、40 (6)判断并改正: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 1是1,2,3,4,5…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12是4的倍数,8是4的倍数,12与8的和也是4的倍数。() 凡是8的倍数也一定是2的倍数。() (7)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王老师拿了32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8)小红到超市买日记本,日记本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本同样的日记本,售货员阿姨说应付35元,小红认为不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25以内5的倍数有(5、10、15、20、25 )。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 例如:5、1、20、35、40、10、140、2 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是20的倍数的数有();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特别注意没有在以上数字中出现的因数是不能填入括号的! 练习: (1)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在4,6,8,10,12,16,18,20,22,24,28,32,36 中4的倍数: 36的因数: (3)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60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4)用1、5、6、8、9组成的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有 是2的倍数的数有。 【知识点3】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讲义78267

第一讲负数 学习目标: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1.按要求填空 -12、130、0、15.3、-0.2、5.3、-3.5、34、-28、36.5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你发现了吗?0的左边都是()数,0的右边都是()数,正数都()0,负数都()0。负数都比正数()。 3.用数轴表示下列各数 4.利用数轴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1和3,-1和-3,-1和0。 5.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并读一读。 6.一栋大楼,地面以上第5层记作+5层,地面以下第二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一层记作()层。 7.汽车前进36米记作+36米,后退10米记作()米。

8.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比海平面底11034米,记作()米,读作()。 9.下面是一个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记录。如果把上升7里米,记作+7厘米,请把 距离记作()。 11.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如果水结冰,那么说明温度在()℃以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12.某公司有一种“秘密”的记帐法,当他们收入300元时,记为-240元;当他们支出300元时,记作+360元。当他们支出100元时,可能记为多少?请说明理由。 第二讲:圆柱的认识、表面积 学习目标: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①已知r=3cm,求C =?②d=2.5dm,求C =? 2、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3、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一课方程 一、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定义的关键在于相等二字,判断的依据在 于所给式子有无等号。比如:2>1就不是等式;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2是等式) 二、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㈠所给式子是等式;㈡式子中含有未知数) 三、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性质是 解方程的依据,重点在于同时性) 四、关于等式的性质②中数不等于0的原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最终还是为了解方 程,求未知数的值,所以如果同时乘以0,那么任何等式都会变为0=0,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至于为何不能除以0,很简单,因为除数不能为0。 五、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从写解开始一直到求出未知数为止)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方程 x-28=32 x-28+28=32+28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8,使等号左边只剩一个x x=60 方程得解 解方程 14x=256 14x÷14=266÷1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 x=19

六、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几大类型: ①x-2.5=3.6 ②x+6.7=17.5 ③1.7x=5.1 ④12.6-x=4.8 ⑤x÷3.4=2.7 ⑥6÷x=1.5 (掌握这几种方程的解法,对于加深理解等式的性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间接的考察了小数的乘除法。)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未知数的值。(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通常的题目只会出现一个等量关系,这种情况易于解决;如果一个题目出现两个等量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未知量,那么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说就是用等量关系中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量,最后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比x少17.2的数是22.8 解析:“……是……”类型的句子说明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在本题中,比x少17.2的数可以用x-17.2来表示,因此可得出一个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算出要求得数字。 x-17.2=22.8 x-17.2+17.2=22.8+17.2 x =40 所以x是4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讲义

五年级简易方程讲义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学习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一、自主学习(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3、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阅读理解例2后完成下面的题。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a×b=b×a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 (a·b)·c=a·(b·c) 或(ab) c=a(bc)。 4、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C表示,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 式,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5、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表示()相乘,读作( );省略( )和( )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 )的前面。 2、超市运回10箱方便面,每箱X元,卖出180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超市还剩下方便面多少袋() (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X=24时,超市还剩方便面多少袋? 【自我检测】 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 7×a( ) 1×a( ) y ×3+9( )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2()a×b写作ba()1×a写作1a()。 2、填一填。 (1)小红体重36千克,比小莉重a千克,小红体重()千克。 (2)李佳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元。 第二课时:简易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教材P47-P4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方程 一、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定义的关键在于“相等”二字,判断的依据在 于所给式子有无等号。比如:2>1就不是等式;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2是等式)二、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1.所给式子是等式;2.式子中含有未知数) 三、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性质是 解方程的依据,重点在于同时性) 四、关于等式的性质2中数不等于0的原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最终还是为了解方 程,求未知数的值,所以如果同时乘以0,那么任何等式都会变为0=0,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至于为何不能除以0,很简单,因为除数不能为0。 五、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从写解开始一直到求出未知数为止)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方程 x-28=32 x-28+28=32+28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8,使等号左边只剩一个x x=60 方程得解 解方程 14x=266 14x÷14=266÷1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 x=19 六、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几大类型: ①x-2.5=3.6 ②x+6.7=17.5 ③1.7x=5.1 ④12.6-x=4.8 ⑤x÷3.4=2.7 ⑥6÷x=1.5

(掌握这几种方程的解法,对于加深理解等式的性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间接的考察了小数的乘 除法。)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从而列出 方程,求未知数的值。(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通常的题目只会出现一个等量关系,这 种情况易于解决;如果一个题目出现两个等量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未知量,那么 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说就是用等量关系中 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量,最后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讲义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知识点总结 1. 分数乘整数 意义: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分母与整数能约分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 分数乘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3.比较积与因数大小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一个数乘以1,积等于这个数。 4.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讲练互动 例1 计算。 (1)41×28 65×15×2 (2)53×43 98×87×2 1 分析:分数乘整数,先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再计算;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计算更简便。 解:(1)41×28=41×28 =7 65×15×2=65×15×2=2 5×5×2=25 1 7 2 5 1 1 1 (2) 53×43=4533X X =209 98×87×21=98×87×21=219171X X X X =18 7 1 训练1、计算。 76×28 367×3×6 32×23×43 例2 (1)43×(94+54+154) (2)2517×3729+2517×378 (3)100×9998 分析: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解:(1)43×(94+54+154) (2)2517×3729+2517×378 (3)100×9998

五年级数学 寒假讲义(7讲)

目录 第1讲多边形的面积 (2) 第2讲因数与倍数 (9) 第3讲质数与合数 (16) 第4讲分数的认识 (23) 第5讲2、3、5的倍数特征 (29) 第6讲流水行船 (35) 第7讲期末闯关 (41)

第1讲多边形的面积 1.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 2. 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计算又快又准确

1. 割补法: 将不规则的组合图形经过分割(用连线分割)、切拼、拼合后,转化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交易求得面积的方法,就是割补法求面积. 2.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指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通过位置关系的改变(旋转、平移、折叠等),利用模型,构成新的图形. 例题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D的长度为20厘米,高CH的长度为9厘米,.那么两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和为多少平方厘米? H B D A E C F 练习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D的长度为30厘米,高CE的长度为8厘米,.那么阴影三角形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2: 如图,用两块长方形和一块正方形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其中一块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一块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那么最后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2: 如图,一个大正方形被分割成4份,其中左上和右下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 9平方厘米和36平方厘米,求大正方形的面积 例题3:如图,ABCD 是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CGFE 是长方形,CE 等于7 厘米.已知BCFH是平行四边形,则BCFH 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 练习3: 如图,BCDG 是边长为 5 厘米的正方形,AGFE 是长方形,AE 等于9 厘米.已知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DCFE 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完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2015_2016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班级姓名 一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画出对称图形 按旋转的角度画出旋转图形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资料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

精品文档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一) 班别:五(1)班姓名: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2.6×5表示求5个12.6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1.2×0.8表示求1.2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 4、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⑴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例:756×0.9﹤756 ⑵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例:31.4×1.2﹥31.4 二、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43.5÷29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43.5,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是29,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法的计算: 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即小数除以整数):先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不够除数除,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除,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参考课本第18页的例4) ⑵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一定先用斜线划掉除数的小数点(如果除数的整数部分是0也要用斜线划掉),使除数变成整数,再应用商不变的性质使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相同的位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 ⑴除数小于1,所得商反而大于被除数;⑵除数大于1,所得商反而小于被除数。 三、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同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四、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五、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不管添上几个0或去掉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2.06=2.060=2.0600 六、简便计算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简便计算与整数相同。 1、五个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⑶乘法交换律:ab=ba ⑷乘法结合律:(ab)c=a(bc) ⑸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或ac+bc=(a+b)c 2、两个运算性质: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a-b-c=a-(b+c) (2)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a÷b÷c=a÷(b×c) 3、一些简便算法:⑴12.5×0.5×16 ⑵78×101 ⑶9.8×25 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 ⑴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⑵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3.25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41.7 、25.3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