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镍生铁在不锈钢生产中的应用_任选

铬镍生铁在不锈钢生产中的应用_任选
铬镍生铁在不锈钢生产中的应用_任选

(整理)镍在不锈钢中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氧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 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

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 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如果仅添加一半数量的镍,就会形成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这种结构被称为双相不锈钢。 4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铬的合金。这种不锈钢具有马氏体结构和铁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400系列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而且与碳钢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有进一步的改善。大多数400系列不锈钢都可以进行热处理。 3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碳、镍和铬的合金材料,一种无磁性不锈钢材料,比400系列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可锻特性。由于300系列不锈钢的奥氏体结构,

镍在不锈钢中起到的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伦镍在不锈钢中的具体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氧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 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

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不锈钢中,只含有4.5% 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 430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铬的合金。这种不锈钢具有马氏体结构和铁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400系列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而且与碳钢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有进一步的改善。大多数400系列不锈钢都可以进行热处理。 304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碳、镍和铬的合金材料,一种无磁性不锈钢材料,比400系列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可锻特性。由于300系列不锈钢的奥氏体结构,因此它在许多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金属超应力引起的腐蚀所造成的断裂的性能,而且其材料特性不受热处理的影响。 信用行不锈钢网购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80951165.html,讯。

铬镍不锈钢焊条简明表

铬镍不锈钢焊条简明表 牌号 GB 标准 AWS 标准 药皮类型 焊接 电源 主要用途 A002 E308L-16 E308L-16 钛钙型 AC 、DC+ 用于焊接超低碳Cr19Ni10不锈钢结构,也可用于 0Cr19Ni11Ti 工作温度低于 300℃耐腐蚀的不锈钢结 构,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化肥、石油等设备的制造。 A022 E316L-16 E316L-16 钛钙型 AC 、 DC+ 用于焊接尿素、合成纤维等设备及相同类型的不锈钢 结构,也可用于焊后不能进 行热处理的铬不锈钢及复合钢、异种钢等。 A022Mo E317L-16 E317L-16 钛钙型 AC 、DC+ 用于超低碳00Cr18Ni12Mo3 不锈钢,也可用于焊后不能 进行热处理的铬不锈钢及 复合钢和异种钢的焊接。 A032 E317MoCuL-16 钛钙型 AC 、 DC+ 由于焊缝中含有Mo 和Cu ,在硫酸介质中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用于焊接合成 纤维等设备在稀、中浓度硫 酸介质中工作的同类型低碳不锈钢结构,也可焊接Cr10Si3耐酸钢。 A042 E309MoL-16 E309MoL-16 钛钙型 AC 、 DC+ 用于相同类型的超低碳不 锈钢材料(如尿素合成塔衬 里)及异种钢焊接等。 A052 钛钙型 AC 、 DC+ 用于化学耐硫酸、醋酸、磷酸的反应器、分离器,同时 可用于抗海水腐蚀用钢 (00Cr18Ni24Mo5)以及异种钢的焊接。 A062 E309L-16 E309L-16 钛钙型 AC 、DC+ 用于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等设备制造的相同类型的不 锈钢结构、复合钢和异种钢 等构件,也可用于核反应 堆、压力容器内壁过渡层堆焊和塔内构件焊接。 A101 E308-16 E308-16 钛型 AC 、 DC+ 用于工作温度低于300℃的Cr19Ni9及Cr19Ni11Ti 的 不锈钢薄板结构的焊接。 A102 E308-16 E308-16 钛钙型 AC 、DC+ 用于焊接工作温度低于 300℃的耐腐蚀的0Cr19Ni9

镍和铬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氧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如果仅添加一半数量的镍,就会形成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这种结构被称为双相不锈钢。

4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铬的合金。这种不锈钢具有马氏体结构和铁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400系列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而且与碳钢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有进一步的改善。大多数400系列不锈钢都可以进行热处理。 300系列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碳、镍和铬的合金材料,一种无磁性不锈钢材料,比400系列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可锻特性。由于300系列不锈钢的奥氏体结构,因此它在许多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金属超应力引起的腐蚀所造成的断裂的性能,而且其材料特性不受热处理的影响。 不锈钢是20世纪重要发明之一,经过近百年的研制和开发已形成一个有300多个牌号的系列化的钢种。在特殊钢体系中不锈钢性能独特,应用围广,起其它特殊钢无法代替的作用,而不锈钢几乎可以涵盖其它任何一类特殊钢。 1 奥氏钢的演变 在发达国家,每年消耗的不锈钢中约有70%是奥氏体不锈钢,尽管我国消费水平不高,奥氏体不锈钢的消耗量也达到总消耗量的65%左右。所以看不锈钢牌号发展动向首先要看奥氏体不锈钢的动向。 早期的研究者已发现碳是造成奥氏体不锈钢晶界腐蚀损坏的主要原因,限于当时的冶金设备水平,很难将碳控制到0.03%以下,

第一章镍铬系不锈钢

第一章镍铬系不锈钢、高温合金钢中的Mn 、P、Cr、Ni、Ti、 Mo 的联合测试 一、方法提要 试样经浓盐酸、双氧水分解后,用高氯酸发烟,借以驱除氯及氧化低价元素,控制酸度,将析出的盐类用水溶解后,稀至适当倍数,制成试样母液,然后分取母液,分别测定各元素的含量。 二、母液的制备 1、试剂: a 、盐酸:P:1.19 b 、过氧化氢:30% c 、 高氯酸:70% 2、操作步骤: 称取200mg 试样于150ml 锥形瓶中加入5ml 盐酸、2ml 双氧水、轻摇一下,让试样自然溶解。待试样基本溶解后,加入5ml高氯酸,在电炉上加热至冒浓白烟至瓶口,维持30s (瓶底盐类呈桔红色),取下加入少量水,溶解盐类后,移入2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三、各元素的分别测定 1、Mn 的测定:高碘酸钠氧化光度法(0.01~3.0% ) 试剂及其配制: a、高碘酸钠:(4%)称取20g 高碘酸钠溶于500ml 混酸中(需加热煮沸,搅拌溶解),贮于棕色瓶中备 用。 b、混酸:水+磷酸+硝酸=5:3:2,混匀备用。 分析操作: 分取母液10~20ml 于10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10ml 高碘酸钠摇匀,加热煮沸显色。参比液:显色液中滴加0.5% 的亚硝酸钠褪色。 于530nm、1~2ml 比色杯,所制参比液作参比。 2、Cr的分析:二苯氨基脲直接光度法(w 26% ) 试剂配制: a、二苯氨基脲:0.5% ,称取4g 邻苯二甲酸酐溶于微热的100ml 乙醇中,再加入0.5g 二苯氨基脲,搅拌溶 解后备用。 b、尿素:5% c、氟化钠:5%

d、亚硝酸钠:0.5% e、硫磷混酸:884ml水+66ml硫酸+50ml磷酸,混匀 分析操作: 分取测Mn 显色液1~5ml 于100ml 两用量瓶中,加入10ml 硫磷混酸,摇匀,加10ml 脲素,摇匀后滴加亚硝酸钠至红色刚好褪去,加入3ml (2ml)二苯氨基脲,摇匀,放置1min,加入10ml 氟化钠,用水定容到刻度,摇匀。于530nm、1~2ml 比色杯,水作参比,10min 内测定结束,否则结果波动。 3、P 的测定:磷铋钼兰光度法:0.002~0.2% 试剂及其配制: a、抗坏血酸:硝酸铋混合液:0.5g 硝酸铋溶于100ml (1+9)的硝酸中,和1 %的抗坏血酸等体积混合。 (抗坏血酸当天配制) b、钼酸铵溶液:0.5% 分析步骤: 分取5~20ml母液于150ml锥形瓶中,钼酸铵20ml,加入混合溶液20ml,摇匀。水作参比,660nm、2~3cm 比色杯。 P 的测定:磷钼兰光度法:0.001~0.1% 试剂及其配制: a、钼酸铵:5% b、氯化亚锡:0.4%:1g 氯化亚锡溶于500ml 2.4%的氯化钠中。(贮存、使用不超过3天) 分析步骤: 分取适量母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1+4的硝酸10ml,摇匀,加5ml钼酸铵,15ml氯化亚锡,摇匀后于 650nm、1~2cm 比色杯中,水作参比。 4、Ni的测定:丁二肟直接光度法(w 30% ) 试剂及其配制: a、碘-柠檬酸混合溶液:称取12.7g 碘和25g 碘化钾。先将碘放于少量水中,搅拌下分批加入碘化钾,待碘溶完 后用水稀至500ml。再和500ml柠檬酸(30%)混匀,贮于棕色瓶中备用。b、丁二肟氨性溶液:0.01%。1g 丁二肟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用1+1的氨水稀至1000ml , 贮于 棕色瓶中备用。 分析步骤: 分取母液2~20ml 于100ml 量瓶中,加入5ml 碘-柠混合液摇匀,加上5ml 氨性丁二肟(空白中改加1+1 的氨水)用水稀至刻度。于530nm、0.5~2cm 比色杯中,所制空白作参比,测其含量。 5、Mo的测定:硫氢酸盐光度法(w 5% ) 试剂及其配制: a、混合显色液:20ml浓盐酸中加入6g氯化亚锡,加热溶解后,再加280ml水,6g硫氢酸铵, 搅拌溶解后备用。 b、空白溶液:20ml浓盐酸中加入6g氯化亚锡,加热定容后,再加280ml水,摇匀后备用。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铬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铬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 1.1 镍的影响 (2)镍对钢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图2-28 镍对0.04C-18Cr钢Ms温度的影响 αγ相区,有可能使低碳的铁一铬合金具由于镍扩大铁一铬合金的γ区相和+ 有淬火能力、或者由于镍的存在可使低碳(<0.15%)马氏体铬不锈钢的铬含量向更高的水平推移,提高了钢的耐蚀性。从而解决了马氏体铬不锈钢为提搞其耐蚀性以损失钢的硬度为代价的难题。在马氏体格镍不锈钢中的镍含量不能过高,否则由于镍扩大γ相区和降低Ms温度〔见图2-28)的双重作用,将使钢成为单相奥氏铁不锈钢而丧失淬火能力。镍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降低钠中的δ铁素体含量,在所有合金元素中其共效果最好,见图3-29。在特定的碳、铬含量条件下,这一作用可使钢获得满意的相变效果和最大硬度值。

图2-29 合金元素对0.1C-17Cr钢 铁素体数量的影响(2)镍对可淬性的影响 镍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可淬性,对于低碳、高铬的铁一铬合金,添加适量的镍可恢复其淬火能力而成为马氏体不锈钢,见图2-30和图2-31。由图可知,对于含碳0.21%-0.24%,含铬近于20%的钢、如果不含镍,则失去了淬火能力;含2%~4%Ni使该合金恢复淬火能力;过高的镍将使钢变成奥氏体组织而失去可淬性。在沉淀硬化不锈钢中.钢的硬化特性与镍含量间的关系见图2-32,为了得到满意的硬化效果,应选择最佳镍含量。马氏体不锈钢的回火稳定性是钢的重要性能.镍的加入提高了马氏体不锈钢的回火稳定性,见图2-33。可见,少量的镍即可有效地降低回火的软化程度。

图2-31 镍对0.1C-17Cr钢硬化特性的影响

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的铬镍当量比和相对磁导率_范修谦

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的铬镍当量比和相对磁导率 范修谦 (保定风帆精密铸造制品有限公司) 摘 要 介绍了铸造奥氏体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通过铬当量和镍当量经验公式计算CrE/NiE。使用不锈钢的CrE/NiE(成分当量)图估算铸造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含量;使用磁导率检测仪检测相应铸件的相对磁导率,从而验证了铬镍当量CrE/NiE、铁素体量与相对磁导率的非线性关系。关键词 铬镍当量比;铁素体;相对磁导率 中图分类号 TG24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249(2011)05-0439-03DOI:10.3870/tzzz.2011.05.016 收稿日期:2010-11-29;修改稿收到日期:2010-12- 25作者简介:范修谦,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河北保定风帆精密铸造制品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51),电话:13703362617,E-mail :fan218@126.com 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一般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组 织, 是非磁性的。但在铸造状态下,由于成分偏析及合金含量不同,在奥氏体基体上还会产生其他相,如奥氏体(γ相)的同素异位体(铁素体,F)等。由于铁素体和奥氏体基体之间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某些场合下铁素体的出现会对奥氏体不 锈钢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1~3 ]。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元素的含量都有较详细的规定,但对铁素体的含量没有明确的说明。为了保证特殊用途下不锈钢的性能,有客户提出了控制奥氏体铸造不锈钢相对磁导率(μ≤0.2)的要求。可以通过控制不锈钢中起主要作用的合金含量即铬镍当量比来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对磁导率, 从而也控制了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含量。1 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 奥氏体不锈钢中形成铁素体的Cr、Si、Mo等元素和促进形成奥氏体的Ni、C、Mn等元素相互作用和补充,使奥氏体不锈钢在多种腐蚀介质中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一般地可使用铬镍当量经验公式:铬当量CrE=w(Cr)+w(Mo)+w(Si)×1.5%+w(Nb)×0.5%;镍当量NiE=w( Ni)+w(c)×30%+w(Mn)×0.5%定性地估计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的可能性及相对含量,见图1。另外也可用不锈钢的CrE/NiE成分当量比对铁素体的含量进行估算,见图2。但上述两种方法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不锈钢磁导率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晶粒组织内应力。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钢的铬镍当量紧密相关,因此在不锈钢熔化时取样,使用磁导率测量仪控制磁导率大小,也就控制了奥氏体铸造不锈钢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也就使奥氏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 图1 室温下不锈钢的组织与铬、镍当量的关系(Hammond 图 ) 图2 不锈钢的CrE/NiE当量比与铁素体含量的关系 2 铬镍当量比CrE/NiE与相对磁导率的关系 使用光谱分析仪对不同铸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见表1 )。根据铸件化学成分计算出铸件的铬镍当量比CrE/NiE。使用CrE/NiE成分当量图( 见图2)或不锈钢组织状态图(见图1)估算出铸件的铁素体量,估算值见表1。 使用美国Permabltiy omdicator#6373磁导率称对铸件的磁导率进行检验,数据见表1。根据表1数据,分别制作CrE/NiE与相对磁导率μ关系, 见图3。铁素体含量与磁导率μ关系见图4。从CrE/NiE与相对磁导率关系图3,可看出铬镍当量比CrE/NiE与相对磁导率μ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随铬镍当量CrE/NiE的增大,铸造不锈钢的相对磁导率也相应增大。 9 34精密铸造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1年第31卷第5期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这类钢为奥氏体不锈钢的主体。其基础牌号为18-8不锈钢,该钢种的铬、镍含量分别约为19%和10%,在氧化性介质中耐蚀性优良,在多种不太强的腐蚀性环境中也耐蚀。为了提高在各种不同使用条件下及较强腐蚀性环境中的耐蚀性能,钢的合金成分在两个方面进行发展和改进:一方面是提高铬、镍含量,铬可提高到25%以上,镍甚至可达近30%;另一方面是向钢中添加诸如钼、铜、硅、氮、钛和铌等其他合金元素。碳含量一般都比较低,目前常用牌号的碳含量多低于0.08%,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牌号还达到超低碳(≤0.03%)甚至更低的水平(≤0.02%)。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发展出了很多种不同性能和用途的钢种。几种最常用的钢种及其代表牌号如下: (1)基础牌号(18-8不锈钢):0Cr19Ni9,00Cr19Ni10。 (2)用钛、铌稳定化的牌号:1Cr18Ni9Ti,0Cr18Ni11Ti,0Cr18Ni11Nb。 (3)提高铬、镍含量的牌号:0Cr23Ni14(Nb),0Cr25Ni20.00Cr25Ni20(Nb),0Cr18Ni35Si。 (4)含钼牌号:0Cr17Ni12Mo02,00Cr17Ni14Mo2,00Cr17Ni14Mo3,0Cr18Ni12Mo2Ti,0Cr18 Ni12Mo-3Ti,00Cr18Ni16Mo5,00Cr25Ni22Mo2N;00Cr20Ni一25Mo6(N)。 (5)用钼、铜复合合金化的牌号:00Cr18Ni14Mo-2Cu2,00Cr18Ni18Mo2Cu2,00Cr20Ni18Mo6 CuN,00Cr20Ni25Mo4.5Cu、00Cr20Ni29Mo2Cu3Nb。 (6)深冲用含铜牌号:0Cr1SNi10Cu3; (7)高硅牌号:00Cr18Ni14Si4Nb,00Cr17Ni20Si-6MoCu。 (8)含氮牌号:0Cr19Ni9N,00Cr18Ni10N,0Cr-17Ni12Mo2N,00Cr17Ni13Mo2N,00Cr25Ni22 Mo2N。 (9)含硫、硒等易切削牌号:Y1Cr18Ni9,YICr-18Ni9Se。 (10)冷作强化用亚稳奥氏体牌号:1Cr17Ni7。 铬锰奥氏体不锈钢 主要包括铬锰氮钢和铬锰镍氮钢两类。为了保证不锈性和耐蚀性,铬含量多在17%以上,最高可达22%。锰是维持钢的奥氏体基体的合金元素,其含量在5%~18%之间。在铬锰氮钢中,锰一般超过13%;而在铬锰镍氮钢中,由于保留了适量的镍(一般在3%~8%),锰可降低到稍低的水平。镍是铬锰镍氮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它除与锰、氮等元素共同维持钢的奥氏体基体组织外,对于改善钢的热加工性和塑、韧性,以及提高钢对于非氧化性介质的耐蚀性,都有重要作用。氮是非常重要的奥氏体化元素,其奥氏体化能力约为镍的30倍,同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并改善耐蚀性,其含量一般都在0.2%以上,高时可达0.5%~0.6%。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也有些牌号不含氮的,但必须保留较多的镍(约6%),并常加入少量铜(2%)。与

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精)

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的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普通碳钢的晶体结构称为铁氧体,呈体心立方(BCC结构,加入镍,促使晶体结构从体心立方(BCC 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FCC 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奥氏体。然而,镍并不是唯一具有此种性质的元素。常见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碳、氮、锰、铜。这些元素在形成奥氏体方面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公式来表述奥氏体形成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著名的是下面的公式: 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从镍等式中可以看出,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在有些不符合标准的200系列不锈钢中,由于不能加入足够数量的锰和氮,为了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人为的减少了铬的加入量,这必然导致了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的下降。 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

合金元素对铬镍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铬镍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镍的影响 镍是强烈的形成奥氏体和扩大γ区的元素,在αγ+双相不锈钢中也不例外。图5-8系在αγ+双相不锈钢中,随镍量、温度的不同,钢中γ相量增长的示意图。研究表明,镍在双相不锈钢中还能促进其σ(χ)相的形成,增加钢的脆化敏感性,并有使脆化敏感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的倾向。镍还能降低双相不锈钢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从而改善钢的冷加工变形性能。 镍对约25%铬钢力学件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镍量增加,钢的组织结构从纯奥氏体向αγ+?双相过渡。在αγ+双相范围内。随镍量增加,钢中γ相量增加,所引起钢的室温强度和韧性的变化见图5-9。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钢中含镍量约5%时.钢的屈服强度达到最高值;含镍量约10%时,钢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而冲击韧性,随镍量增加而提高,在αγ+双相区内可稳定在200~250J/cm2左右。

研究镍对含铬约25%钢的相组成和耐沸腾45%MgCl2应力腐蚀性能的结果指出,当镍~2%时〔钢中为含镍的单—铁素体组织),钢的耐应力腐蚀性能最差,钢中镍量增加到6%~8%时(钢中 相约40%一50%),其耐应力腐蚀性能最佳(如图5-10)。 图5-11和5-12分别指出了Ni对双相不锈钢耐点蚀,耐缝隙腐蚀的影响。从图5-11中可以看出,钢中含铬约22%时,含镍4%~6%时的双相不锈钢和含铬约25%时,钢中合镍4%~8%时的双相不锈钢,具有最好的耐点蚀性。从图5-22个可以看出,钢中含镍5%~7%的双相不锈钢、镍的变化对钢在固溶态的耐缝隙腐蚀性能影响不大,而对钢在敏化态的耐缝隙腐蚀性能则有显著影响。其它的研究工作同样指出,为了获得良好耐孔蚀,附缝隙腐蚀性能,当双相钢中铬量

铬镍不锈钢的切削加工

铬镍不锈钢的切削加工 [我的钢铁] 2008-08-22 08:45:53 1Cr18Ni9Ti 不锈钢的强度硬度很低(硬度≤187HB),而塑性很高,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腐蚀性。经固溶处理后的机械性能,屈服强度s0.2≥205MPa,抗拉强度sb≥520MPa,伸长率d5≥40%,收缩率y≥50%,用常规牌号的硬质合金刀具和常规方法加工很困难,原因是该材料的塑性及韧性较大,容易产生粘刀现象,断屑困难,同时产生振动,使刀具容易崩刃、磨损。 1 刀具材料的选择 根据1Cr18Ni9Ti不锈钢的性能及特点,刀具选用我公司生产的硬质合金刀片,牌号为YG813。YG813硬质合金相当于国际标准ISO的K10~K20/M20,密度为14.4g/cm3,硬度为91.5HRA,抗弯强度为2100MPa。该硬质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热硬性、高温韧性和抗粘接能力,适合于加工高温合金、不锈钢、高锰钢等材料。由于YG813 是一种加有少量稀有难熔金属碳化物的WC-Co系的合金,组织结构细密,强度高,适合于粗、精加工(注:该产品曾获得原冶金部和四川省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2 切削用量、刀具角度等参数的选择 以目前我公司生产的法兰(图1)为例,介绍切削用量、刀具角度等参数的选用。 图1 法兰 1.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切削深度ap和进给量f的增大,都会使切削力增大,工件变形增大,并可能引起振动,从而降低加工精度和增大表面粗糙度Ra值。切削速度v增大时,切

削力减小,并可减小或避免积屑瘤,有利于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的提高。但在车削时,当切削速度v=30~70m/min时,容易产生振动,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振动呈减弱的趋势:进给量f较小时,振幅较大,随着f的增加,振幅变小:切削深度ap增加,振幅也会增大。根据以上结论,精车图1法兰时,应尽可能地减小切削深度ap,适当减小进给量f。 实践表明,切削速度v=15~25m/min,切削深度ap=0.10~0.15mm,进给量f=0. 18~0.25mm/r,最后进行精细车时,切削速度v=80~100m/min,切削深度ap=0.01~0.03mm,进给量f=0.11~0.16mm/r,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2.刀具角度的选择 适当加大刀具前角和减小进给量,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得到带状切屑。带状切屑的切削力较平稳,加工表面较为光洁。由于该工件材料硬度较低,对切削刃的牢固性要求较低,可适当加大刀具的后角,减小后刀面与工件加工表面间的摩擦,使切削刃锋利。刀具角度的选用如图2所示。 图2 刀具角度示意图 3.切削液的选择

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

一、产品[针型阀]的详细资料:产品型号:J21/3W-1.6(42)P 产品名称:针型阀 二、主要零件材料:

三、主要性能规范: 四、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主要外形及连接尺寸: 订货须知: 一、①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产品名称与型号②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口径③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是否带附件二、若已经由设计单位选定公司的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型号,请按J23W铬镍不锈钢焊接针形阀型号 三、当使用的场合非常重要或环境比较复杂时,请您尽量提供设计图纸和详细参数, 相关产品: QFF3阀组针型阀 针型仪表阀

J13W高压内螺纹针型阀 不锈钢针型仪表阀 针型阀 JJY1卡套针型阀 J13W型针型阀 J24W角式高压针型阀 CJ123F型针型阀 J19H压力表针型阀 液化石油气针型阀 J61Y焊接针型阀 J23SA型针型阀 JJM8不锈钢压力表针型阀 针型阀系列价格 供用户或设计院工程项目做预算

一、阀门的选型步骤 1.明确阀门在设备或装置中的用途,确定阀门的工作条件:适用介质、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等。 2.确定与阀门连接管道的公称通径和连接方式:法兰、螺纹、焊接等。 3.确定操作阀门的方式:手动、电动、电磁、气动或液动、电气联动或电液联动等。 4.根据管线输送的介质、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确定所选阀门的壳体和内件的材料:灰铸铁、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碳素钢、合金钢、不锈耐酸钢、铜合金等。 5.确定阀门的型式: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节流阀、安全阀、减压阀、蒸汽疏水阀、等。 6.确定阀门的参数:对于自动阀门,根据不同需要先确定允许流阻、排放能力、背压等,再确定管道的公称通径和阀座孔的直径。 7.确定所选用阀门的几何参数:结构长度、法兰连接形式及尺寸、开启和关闭后阀门高度方向的尺寸、连接的螺栓孔尺寸和数量、整个阀门外型尺寸等。 8.利用现有的资料:阀门产品目录、阀门产品样本等选型适当的阀门产品。 二、阀门的选型依据 1.所选用阀门的用途、使用工况条件和操纵控制方式。 2.工作介质的性质: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腐蚀性能,是否含有固体颗粒,介质是否有毒,是否是易燃、易爆介质,介质的黏度等等。 3.对阀门流体特性的要求:流阻、排放能力、流量特性、密封等级等等。 4.安装尺寸和外形尺寸要求:公称通径、与管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尺寸、外形尺寸或重量限制等。⑤对阀门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电动装置的防爆性能等的附加要求。(在选定参数时应注意:如果阀门要用于控制目的,必须确定如下额外参数:操作方法、最大和最小流量要求、正常流动的压力降、关闭时的压力降、阀门的最大和最小进口压力。)根据上述选型阀门的依据和步骤,合理、正确地选型阀门时还必须对各种类型阀门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了解,以便能对优先选用的阀门做出正确的抉择。管道的最终控制是阀门。阀门启闭件控制着介质在管道内的流束方式,阀门流道的形状使阀门具备一定的流量特性,在选型管道系统最适合安装的阀门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三、阀门选型原则 1.截止和开放介质用的阀门流道为直通式的阀门,其流阻较小,通常选型作为截止和开放介质用的阀门。向下闭合式阀门(截止阀、柱塞阀)由于其流道曲折,流阻比其他阀门高,故较少选用。在允许有

镍元素对不锈钢的影响

镍元素对不锈钢的影响? 来源:姜堰区荣兴点式幕墙配件厂 镍是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其主要作用是一百万并稳定奥氏体,使钢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从而使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韧性的配合,并具有优良的冷,热加工性和冷形成性以及焊接,低温与无磁等性能,同时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使之不仅比相同铬,钼含量的铁素体,马氏体等类不锈钢肯有更好的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而且于表面膜稳定性的提高,从而使钢还具有更加优异的耐一些还原性介质的性能. 1镍对组织的影响 镍是强烈一百万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 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18-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σ相形成的倾向;同时马氏体转烃温度降低,甚至可不出现λ→M相变,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 2镍对性能的影响 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对铬镍负数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镍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来决定,在钢中可能发生马氏体转变的镍含量范围内,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页塑性提高,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韧性(包括极低温韧性)非常优良,因而可作为低温钢使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锰奥氏体不锈钢,镍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其韧性.镍还可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这主要是由于奥氏体稳定性增大,减少以至消除了冷加工过程中的马氏体转变,同时对奥氏体本身的冷加工硬化作用不太明显,不锈钢冷加工硬化倾向的影响, 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冷加工硬化 速率,与降低钢的室温及低温强度,提高塑性的作用,决定了镍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奥氏体不锈的冷加工成形 性能,提高镍含量还可减少以至消除18-8和17-14-2型铬镍9钳)奥氏体不锈钢中的δ铁素体,从而提高其热加工性能,但是,δ铁素体的减少对这些钢种的可焊接性不利会增大焊接热裂纹丝倾向,此外,镍还可显 著提高铬锰氮(铬锰镍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从而显著提高钢的成材率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镍的加入以及随着镍含量的提高,导致钢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加,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且随着镍含量增加,耐还原性介质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值得指出,镍还是提高奥氏体不锈耐许多介质穿晶型应力腐蚀的唯一重要元素. 在各种酸介质中镍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需要指出,在高温高压水中的一些条件下,镍含量的提高导致钢和合金的晶间型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但是这种不利作用会由于钢及合金中铬含量的提高而获得减轻或受到抑制.随磁卡奥氏体不锈钢中镍含量的提高,其产生晶间腐蚀的临界碳含量降低,即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至于对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腐蚀及缝隙腐蚀的性能,镍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镍还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这主要与镍改善了铬的氧化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降低,并且镍含量越高越有害,这主要是由于钢中晶界处一百万低熔点硫化镍所致.

镍元素对不锈钢的影响

镍元素对不锈钢的影响 镍是的主要合金元素,其主要作用是稳定奥氏体,使钢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从而使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韧性的配合,并具有优良的冷,热加工性和冷形成性以及焊接,低温与无磁等性能,同时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使之不仅比相同铬,钼含量的铁素体,马氏体等类不锈钢肯有更好的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而且于表面膜稳定性的提高,从而使钢还具有更加优异的耐一些还原性介质的性能。 镍是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18-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σ相形成的倾向;同时马氏体转烃温度降低,甚至可不出现λ→M相变,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 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对铬镍负数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镍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来决定。在钢中可能发生马氏体转变的镍含量范围内,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页塑性提高,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韧性(包括极低温韧性)非常优良,因而可作为低温钢使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具有稳定奥氏体组织的铬锰奥氏体不锈钢,镍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其韧性.镍还可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这主要是由于奥氏体稳定性增大,减少以至消除了冷加工过程中的马氏体转变,同时对奥氏体本身的冷加工硬化作用不太明显,不锈钢冷加工硬化倾向的影响,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冷加工硬化速率,与降低钢的室温及低温强度,提高塑性的作用,决定了镍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奥氏体不锈的冷加工成形性能,提高镍含量还可减少以至消除18-8和17-14-2型铬镍9钳)奥氏体不锈钢中的δ铁素体,从而提高其热加工性能,但是,δ铁素体的减少对这些钢种的可焊接性不利会增大焊接热裂纹丝倾向,此外,镍还可显著提高铬锰氮(铬锰镍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从而显著提高钢的成材率。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镍的加入以及随着镍含量的提高,导致钢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加,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且随着镍含量增加,耐还原性介质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值得指出,镍还是提高奥 ~1~

不锈钢中铬镍钼的测定

不锈钢中铬镍钼的测定 铬的测定 1.盐酸 2.高氯酸70% 3.过氧化氢:30% 4.稀磷酸:5+95 5.二苯基碳酰二肼:0.25%,用温热的乙醇100 ml,加领苯二甲酸酐4g,溶解后冷却后加0.25g二苯基碳酰二肼。 二.分析方法 称取试样30mg,于100ml钢铁瓶中,加2ml浓盐酸,加过氧化氢1ml,低温溶解后,再加高氯酸2ml,加热冒烟至瓶口,溶液呈红色状,加水40ml,加热溶解至煮沸,取下,流水冷却,稀至100ml。 取上述母液4ml,加稀磷酸100ml,加二苯基碳酰二肼5ml,静置5分钟,用1公分比色皿,波长530比色。 镍的测定 1.镍混合液:称氢氧化钠75g溶于水,加丁二铜污2g,酒石酸20g,以水稀至1000ml。 2.过硫酸铵3% 取上述母液4ml,加镍混合液50ml,加过硫酸铵10ml,静置 5分钟,用1公分比色皿,波长530比色。

钼的测定 1.王水:(盐酸2:硝酸1) 2.高氯酸:70% 3.氯化亚锡—硫氰酸钠—盐酸:20ml浓盐酸中,加化亚锡6g,溶解,溶清后,加水280ml,再加水280ml,再加6g硫氰酸钠。 称取试样15mg,于100ml三角瓶中,加3ml王水溶解,加入3ml高氯酸冒烟至瓶口,取下,稍冷加钼混合液50ml,加水20ml,放置3—4分钟,用1公分比色皿,波长470比色。 需加液皿:5ml 1个10ml 2个40ml 1 50ml 3个 钛的测定 一试剂: 1 王水:两份的盐酸加一份的硝酸 2 硫酸:1+1 3草酸:5% 4 变色酸溶液:3%,称取变色酸试剂3克,亚硫酸钠3克,加少 量水调成糊状,水稀至100ML,过绿,放于棕色瓶中。 二分析方法:

含镍马氏体不锈钢介绍(一)

含镍马氏体不锈钢介绍(一) 在铬马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加人镍而形成铬镍马氏体不锈钢。由于镍的加人可使低碳 的铁一铬合金具有淬火能力,同时由于镍的存在可使低碳(<0.15%)马氏体铬不锈钢的铬 含量向更高的水平推移,提高了钢的耐蚀性,从而解决了马氏体铬不锈钢为提高其耐蚀性以损失钢的硬度为代价的难题。此外镍的加入也改善了钢的耐还原性介质的能力和提高了钢的塑韧性。 <一>1Cr17Ni2(AISI431) 1CrI7Ni2是一种经典的马氏体不锈钢,是马氏体不锈钢中强度与韧性匹配较好的钢种 之一。它对氧化性酸、大多数有机酸及有机盐类的水溶液有良好的耐蚀性。一般用于硝酸、醋酸生产和轻工、纺织、食品工业中的既要求强韧性又需耐腐蚀的轴类、活塞杆、泵、阀等零部件以及弹簧和紧固件。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Cr Ni 0.11~0.17 ≤0.80≤0.80≤0.035≤0.03016.00~18.0 1.50~ 2.50 机械性能: 标准状态σb/MPa δ5/% 硬度HB GB1220 680~700℃回火,空冷 950~1050℃油冷 275~350℃回火 ≥1080 ≥10≤285 a.热加工,该钢的导热性较差,低于850℃加热时应缓慢。适宜的热加工温度为1130~1180℃,终加工温度应大于850 ℃,热加工后需缓冷或及时进行退火。 b.冷加工,该钢的冷加工硬化程度较大,冷加工微裂纹敏感性大,冷拉时,变形量应控制在11%~18%,冷拉后应在8h内退火。 c.焊接,不适于焊接,如若焊接,焊前需经500~600℃预热,焊后必须热处理。 (5)9Cr18。它是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大气、水、海水以及某些酸类和盐类的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经退火后,有很好的切削性能;但是焊接性差,在焊后的玲却过程中,不锈钢易因硬化而导致开裂。其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的零件.如不锈钢滚珠轴承、衬套及刀具等。 (6)ZG1Crl3。它是马氏体型不锈耐酸铸钢.铸造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弱腐蚀介质中和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均有良好的耐酸性。其可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负荷、要求韧性高的铸件,如泵壳、阀、叶轮和叶片等。 (7)ZG2Crl3。它是马氏体型不锈耐酸铸钢。其性能与ZG1Crl3相似,有更高的硬度.耐腐蚀性较低,焊接性能较差。其用途与ZG1Cr13相近,可用于耐腐蚀的高硬度铸件。 (8)ZG3Crl3。它是马氏体不锈耐酸铸钢。它的铸造性能较差、韧性较低,在氧化性酸中有良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注意事项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注意事项 我公司工业炉结构上用的不锈钢一般是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其牌号是SUS304、SUS309S、SUS310S。在生产中制作和焊接存在一些不合技术规范的做法,造成焊缝接头晶间腐蚀,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以致出现焊缝接头产生裂缝,提前损坏的现象。为了让操作工人在不锈钢结构的制作和焊接施工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这里仅对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操作施工注意事项作一介绍。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能较好,但是焊接不当时也会出现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焊缝的热裂缝、焊接应力和变形较大等问题。 1. 焊条的再烘干:吸潮的焊条在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焊缝表面易发生凹坑或气孔。因此焊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 2.焊接位置:应尽量采用平焊位置施焊。当必须进行立、横或仰焊时,应使用比平焊时较小直径的焊条。 3.焊接电流:由于不锈钢芯的电阻比低碳钢芯大4~5倍,焊接时电阻热使焊芯发热严重,造成药皮发红开裂,影响后半段焊条的焊接工艺性能。再则,若使用大电流,则合金元素烧损严重,难以获得合适的化学成分,且保护不良,容易造成焊接缺陷。故应选择较小的焊接电流。 4.引弧:不允许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只能在焊接部位或破口内进行定位焊和引弧。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点蚀。收弧时要注意把弧坑填满,以免产生弧坑裂纹。 5.弧长:要进行短弧快速焊。焊接时不允许焊条作横向摆动,目的是减少焊接熔池热量,减少热影响区宽度,有利于提高焊缝金属抗晶间腐蚀能力和减少热裂倾向。

6.温度控制:为了加快焊缝冷却速度,在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在焊缝背面(或焊缝的后面)采用喷水或浇冷水,强制焊接区的快速冷却。层间温度应控制在150℃以下。 7.焊道清理: 焊道清理时,必须用不锈钢钢丝刷,不准使用碳钢钢丝刷,以防碳污染。 8.焊后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对较小工件,一般进行固溶处理(即在1065~1120℃+水冷或急冷)和消除应力处理。 9.飞溅:由于飞溅粘在不锈钢上不宜清除,还会对不锈钢表面产生腐蚀。因此,在焊接前应在焊缝接头两侧50~100mm范围处涂上防飞溅的白垩粉调制的糊浆,以防飞溅粘在工件母材上。 10.焊缝的表面处理:不锈钢经焊接后,必须进行酸洗、钝化处理。酸洗的目的是去除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的氧化皮;钝化的目的是使酸洗的表面重新形成一层无色的致密氧化膜,起到耐腐蚀作用。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