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心理案例

分析

大学生自杀心理案例分析一例

·208·

校园心理2016年6月第9卷第3期JournalofCampusLife&MentalHealth,June2016,,

况进行分类,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经心理咨询④学生心理危机转介体系。中心初步诊断发现学生的情况不适宜咨询并且需要入院治疗时,应书面告知学院,学院要及时通知家长并负责监控。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将学生转介到相关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⑤心理危机学生愈后鉴定及跟踪体系。学生因心理危机休息期满申请复学或在校吃药治疗后期结束,应及时向校医院提供三甲以上具有心理健康状况鉴定资格的医院出具的康复证院系和心理咨询中心要定期进行后续的跟踪辅导明。此外,

和心理咨询。第二,保障“家———校”沟通顺畅。家庭是学生的

一个非常有利也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体系,所以,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学校应及时有效地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共同面对危机。第三,必须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定期找精神病院的医生和资深的危机干预者进行相关知同时,也应该继续加大和拓深对心理联络员的培训识的培训。

工作。此案例充分说明了班内心理联络员在危机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6-03-02

作者简介:武春芳,女,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1978年6月生,学,712100 大学生自杀心理案例分析一例

福建农林大学

胡庆庆

结合实际案例,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及对此类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提出了现阶段“自杀心理”阴可行的方法和建议,以

便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1一般资料

大二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工作表现得非常某男,21岁,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周围的同学评价他与一般的大学生没有太大的不同,同时他也非常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但据该生在大一心理筛查中的结果显示,焦虑与抑郁分值比较高,于是便对其进行回访,经过观察和几次的谈心分析,发现“其实我过得并不幸福”。据他本人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所述在军训期间,他就对身边无关紧要的小事时常耿耿于怀,曾经和军训的教官因小事吵了一架。一开始辅导员老师认为是该生比较较真和对新环境不适应,并未特别注意,并鼓励他积极适应环境。后来,在大学第一年期间,老师同学发现他越来越焦虑,时常有行为异常和失眠的现象。笔者在和他单独深入谈话后发现他对生活失去了动力,时

常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有着强烈的自杀心理倾向。笔者在通过与其单独谈话后了解到其自杀心理产生的动机:有部分遗传因素,同时个人气质和性格方面存在缺陷以及人格障碍情绪控制导致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宋某的父亲老实本分,比较内向,有精神方面的障碍,宋某有类似的遗传,表现出自卑、悲观、消极等情绪,时常产生焦虑感和绝望感。喜欢听一些悲观情绪的歌曲,爱看一些悲剧色彩较浓的电影等,给自杀心理倾向产生不良的诱导。遇到考试就紧张,从高中阶段开始,惧怕考试,心理压力巨大。刚开学与军训教官发生冲突,曾经写了一封信给教官,反映教官的军训方式方法过于严厉,不满意教官的指导,后来遭到教官的批评教育。对大学不满意,本来学习成绩很好,高考结果不理想,心理落差较大。在大一第一学期,发现自己患有疾病,一

直认为是癌症,后经医生检查,确

诊为囊肿,从此整天疑神疑没有选上班长,自尊心遭到打击。反映功课太鬼,心理不稳定。谈话中,他多,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时常表现出自我否定。亲情淡漠,父亲一直对他不理不睬,因此感觉得不到父爱,同时,母亲经常埋怨父亲,父母关系紧张,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案例分析

通过该生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其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是由个体成长经历、个人性格、生存环境和家庭教育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迅速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周围生存的环境以及其他诱因是而该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学自杀心理动机的客观因素。

生活不适应,不能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个人心理不健康;对大学学习不适应,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各种关于自杀的新闻报道产生的这些问题

负面影响;个人复杂的成长经历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在该生身上都有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家庭和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极易产生的心理问题。3对有自杀动机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本案例中,该同学有自杀的念头后,曾多次去医院、学校心理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并主动和宿舍同学和老师谈起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解决。据宿舍的同学反映,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失眠,精神处于崩溃边缘,流露出了严重的自杀倾向。这种情况下笔者对他进行了紧急的应对措施。

对他目前的心理状况进行紧急疏导、心理测试。通过科学的心理评价,发现他忧郁、烦躁、焦虑的情况较严重。与他进行深入的谈话交流,获得第一手的心理状况资料,并通知学院成立了学生干部互助小组,多找心理健康、生活阳光的同学与他交流。委派班干部等同

学对他的日常行为活动进行及时汇报,校园心理2016年6月第9卷第3期JournalofCampusLife&MentalHealth,June2016,,

·209·

例如有没有按时作息、上课等。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通报这些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对工作的配合。听取心理老师对本案例的看法,学生家长按照心理老师的指导与其交流、疏导。安排学生去正规的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等内容。

同时又进行了以下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鼓励他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制定详细的大学学习计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和生活动力,很容易走向不健康的心理极端。

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了解到他对身体健康关注度极大,因此对他及时灌输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让他培养一项体育爱好,如,踢足球。坚持每周至少踢足球3次,每次锻炼时间

不少于1h。让他在体育竞技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启发他多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或多看一些励志的电影世界观,懂得“一份耕耘一份等,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收获”的道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

鼓励他经常和老师以及正直、善良、热心的同学交流,以利于他培养积极的情绪。多与别人交流,为自己提供一些健康情绪的表达机会,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以免发生破坏性地爆发。

鼓励他培养自己的一项特长。了解到他英语成绩不错,引导他把英语同声传译作为自己的爱好来培养,争取在未来5年时间通过英语同声传译的考证,并推荐他读相关的书籍和推荐一位老师帮助他实现理想。在学校心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经过其1年的努力,该同学的情绪得到极大的改观。笔者与其谈话了解到,他以往悲观、消极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他说:“找到了生活的目

标和乐趣,昨天的自己已经彻底忘却,今天的阳光特别灿烂。”如今,他已经是班级的班干班级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部、4启

个体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会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难以最终做出自杀决定。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有关自杀的话题,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这些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该生在有自杀倾向期间会经常去医院或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这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关注到的学生异常行为反应。同时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预防学生的自杀行为: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本质上就是认识、尊重、感受我们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以行动去体现生命的意义。多年来,

的教育没有把学生领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教育中缺少学生们缺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引导。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

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对于预防自杀问题有着尊重生命提供重要的力重要的价值,它将为大学生关爱生命、量支持。我们可以利用传统的人文学知识作为生命教育的价值源头,从各个角度展示着生命的价值与意蕴。可以推行生命教育的课程,在台湾高中阶段就推出了“生命教育概论”、“哲“生死关怀”、等生命教育课程可以采取专题形式组学与人生”

织各类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辅导;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生命教育的良好平台。向大学生传授与自杀有关的开展自杀预防的常识教育:

知识以及应对压力和解决冲突的策略,要有针对性地传授防止自杀的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杀的心理机制,了解自

杀者的先期征兆,提高大学生对周围可能存在的自杀意图的识别能力,纠正学生对自杀行为的不正确认识和观念,让他们具备基本的防止自杀技术。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互助机制:在大学生间自发的形成心理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大学生每天有1/3以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学习时又与同学在一起,其情绪、情感在同学中得到表现,其变化也最容易被身边的同学察觉,若同学心理健康意识较强,则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大大减少悲剧的发生。因此,如果高校的心理辅导机构注意培训、引导和支持建立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互助机制,必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遏制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参考文献

闵绪国.大学生自杀及其预防.内蒙古电大学刊,xx,15:99-101.

陈芬,杨小玲.10起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分析.中国校医,:,22

邢利芳.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中国学校卫生,xx,17:464-465.

黄建榕,陈建新.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系统的建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xx,25:73-77.胡金生.日本对自杀的心理学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15:58-62.

孙颖,张宝帆.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原因及心理保健对策.天津大学学报,2002,12:254-257.

2016-03-10

作者简介:胡庆庆,女,讲师,福建农林大学,1980年9月生,350002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学会照顾自己

去年9月,阿庆考上了北京一所名校。然而,一年后他却不得不揣着一张休学一年的通知单回家。

原来,阿庆在入学后突然发现那个环境太陌生,心理产生了恐惧。父亲离开北京时,阿庆感到恐慌,忍不住问父亲:“万一我在学校没人理我怎么办?”做父亲的觉得他太幼稚,便笑着说:“那就打电话回家。”果然,父亲还没有回到柳州,做母亲的已接到阿庆的七八个电话了。阿庆说,开学之后,他的害怕心理更强。大学的课堂是流动的,每一个科目的上课地点都有改动,有的离宿舍很远。有一次,他连跑3个上课地点,都没有找到自己所要寻找的课堂,他吓坏了,害怕教师说他故意旷课,便在宿舍里躲了一天一夜,不敢出门。“如果仅仅是找课堂,我还能坚持。”阿庆叹息着说,他更害怕的是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他们宿舍里住有6位同学,只有他一人是广西的。起初,他也非常想与他们交成朋友,可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他们极不相投。最要命的是自己的“柳州普通话”,说出来没人能一下子听懂:“有时我说两遍、三遍,他们还老问‘什

么?’、‘什么?’,我不知道他们是真听不懂还是捉弄我。”有了这些打击,要阿庆再像中学里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就显得很困难了。第一个学期结束,他有一个科目不达标,只得补考。第二学期增加到两个科目不达标,他慌了,只好休学。希望能够调整一下,明年再续读。

阿庆在北京已找过一名心理医生咨询,医生说这可能与他从小不参与社会交往有关。他的母亲也回忆说,阿庆从小很听话,叫他不做的事他绝对不违背。别人都说阿庆“乖”。夸得多了,阿庆自己也就做得更好了。“没想到夸坏了事。”阿庆的母亲愁苦地说,“我不知道现在怎样帮他。”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家长们是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这就决定了他们大多在生活上所持有的是“享受生活”的理念,而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必然会与入学后的集体生活产生摩

擦。闽江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林忠告诉记者,新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不易和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相处,易冲动、烦躁。有很多同学还会搞“小老乡”帮派,“这都是大一新生大学生活的最突出表现。”林忠说,“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 “寝室生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尊重他人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林忠说,“比如寝室有人休息时,就要轻声说话,用寝室公用电话时间不要过长等。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和体会。珍惜寝室生活环境,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心境。”理智和宽容是大一新生的首门“必修课”,这会让他们很快赢得朋友。

交往

消除自卑恐惧

福建师大的小华来自偏远的农村。

他的父亲是汽配厂的下岗职工,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小华的母亲他们家一年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不超过3000元。小华的哥哥和他都先后考上大学,虽然学校减免了兄弟俩的部分学费,但4年来家里还背了1万多元债务。

小华母亲伤心地说,“小华每年买不了一两件衣服,都是拾别人的穿。”即使是添衣服,小华也是回家让母亲买,一件衣服一般只花10多元钱。

经济上的困难,让小华这样的贫困生们很难集中精力读书。久而久之,他在同学面前感觉低人一等,情感因此变得十分脆弱。想着自己生活当中那么多缺陷和不足,与人相比有那么明显的悬殊,他能不自卑吗?小华常常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就是同学议论他“生活怪异”。同学们的议论、嘲笑也许有时并不存在,至少没有像他本人理解得那么严重,但这样的自卑感累积过长,人的精神难免不出问题。于是,学习、生活上的不适

应蜂拥而至。

福建师大学工处副部长杨建义表示,高校中人际交往费用日趋增大,导致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往往因此变得孤僻,马加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像这类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真实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由此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否则,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

于抛头露面。除此之外,大学时代青涩的爱情,豪气冲天的友情,空虚、困惑、寂寞的无所适从,这些都需要新生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处理。在此,希望大学新生们一路走好,勇敢地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学习

不要急功近利

“我总想做得最好,可我总是做不到。”大一的小丽走进了医院就诊。在心理卫生科陈主任前,她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痛苦:之前,她在市内一所重点中学读书,成绩很好,老师和父母、单位院子里的人们,都称她能干。

但自从她考进了大学,发现许多同学的成绩都很优异。她总是拿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比学习、比品德、比自理能力。

比来比去,小丽的内心感到了一股压力,她总想做得更好,可又往往很难。自己与大家似乎总不相上下。

越是这样,小丽越难过。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揣测其他同学的一切。除了学习之外,连其他同学穿的衣服、在食堂里吃什么、图书馆里看什么书……每做一件事,她都会想: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会不会比我做得更好?最近,她想做一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女孩。但她认为自己要做得最好,母亲必须离家外出,让她独自来完成所有的工作……

“她已经找不到自我了……”陈主任叹息着说,小丽的“病因”在于她过去的成绩拔尖,习惯了被老师称赞,做同学的榜样,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家的起点都很高,心理落差太大。而且,缺乏正确引导,以致她将一般的竞争幻化成了全面的搏击,事件被过分夸大。她想做得更好,可又迷失了自我,并越陷越深。她的心理完全康复,将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曾几何时,当我作为一名新生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老师坐着上课的教学方式就立刻让我感觉到大学教育中的师生

互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里,老师都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个帮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先由老师把知识一一嚼烂再“喂”给我们,而是要我们自己去消化吸收。试题在书上根本就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样一来,那些还是采取以前“死记硬背”方式学习的新生,就可能适应不了这种学业上的转变,进而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系副教授黄旺生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准大学生对入学后能否保持优异成绩深感忧虑。“有这样忧虑的学生在高中时都是学校的‘尖子生’,也习惯了自己是老师的宠儿,甚至在高考结束后,他们就打算好了将来要读硕士、博士。考虑到大学里都是各地的优秀学子,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他们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是不是还能‘拔尖儿’,担心自己在新一轮学习竞争中被淘汰。” 黄旺生认为开学初期,新生可将自习时间列成表格强化时间观念,懂得

大学生心理经典案例

克服方法: 1提高认识, 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发扬拼搏精神,努力争取。要明白如果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

2寻找自己的长处, 人无完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3沟通倾诉 与同学朋友相互倾诉交流,可以从中得到安慰,从而消除心理压力。 通过其他形式如书信日志等宣泄情绪。,释放出自己的压力, 4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户外活动。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方法,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宣泄情绪的过程。我们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询信,他们常讲到,我写完信发走后,有时信还没有发出心情顿时就感觉好多了。当然你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这样同样可以改善一下情绪。我们那些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迈入大学,社会经验很少,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的你会感受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来还有一个自杀的案例专题,由于大家一致认为没有自杀情节 大学生情感问题调查案例分析 谈到心理就不能不谈到现在在的大学生感情泛滥。现在大学生的情感里面夹杂了大多的功利、欲望、放纵在里面。每年毕业时,情侣们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亲吻,然后转身离开,踏上各自的旅途,从此把这段感情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爱情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需要。 有许多人要抓住爱情或是被爱情抓住。但是我希望你们的爱情是真诚的,是认真的,是纯洁的, 大学生谈恋爱存在的一些心理特点。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

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案例分析问答题

案例分析问答题: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分类) 4、精神病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二、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4、最终作出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五、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是否有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 3、社会原因: (1)家庭教养模式, (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 (3)人际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 (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1、学海方舟----大学生学习心理2013级语教2班廖述豪 一路经过过关斩将的学习、考试我们才进入大学校门,学习了能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然而大学的学习却和中学的学习有了本质的却别。有关学习的心理研究引导我们主动思考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分析拖延的原因,同时探讨如何自我推动。 图书馆的偶遇 李斯是张帅舍友中唯一的英语系学生,也是学习最用功的一位。一天他在图书馆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被迎面走来的老乡佳佳看到,笑他说:“哟,学霸又在努力学习了?”李斯笑笑,答道:“没有,随便看看闲书。”他赶紧合上了书本,问道;“很少看见你来上图书馆啊,今天是借书还是自习?”“马上英语小考了,当然是自习喽。唉,那还能像你一样不慌不忙的看闲书呢。”佳佳一脸无奈的坐在李斯的面前,打开让她头疼的英语书,开始掏手机、水杯准备背单词、、、、、、、李斯也在继续刚才的阅读,心理越来越疑惑,好好学习有什么用?听从父母决定学英语的我,真正要学的是什么? 分析:进入大学,放下高考重担的我们,是否也和李斯一样思考过大学对我们的意义?有些同学想过可能并没有主动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自由选择在带来责任感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如果我们相信生活的意义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么现在的空虚就是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焦虑会更加严重。所以更多的同学的大学学习就像叔本华说的一样,“注定要在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你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对你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关系? 你今天学习和明天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要想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把钥匙来解读学习发生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李斯来说,大学的学习与他本身擅长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变化。高中的学习更倾向被动接受,而大学的学习更加倾向主动发现,需要更多地倾向性和认知参与。 1、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属于专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围绕专业方向和需要展开。像李斯的英语专业,不仅仅是背单词、做习题,老师更多的是给个主题,让大家相关资料,需要仔细思考,并且课下看其他参考书。 2、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的自主性。如何选课,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选择学习方式全由你做主。显然李斯的问题就是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自主。 3、学习的探索性 大学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需要主动探索和思考,加深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知识。 4、学习的实践性 大学学习要学以致用。通过调动全身的多种资源获得更多地体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

调整心理,追求幸福【摘要】本案例是一名青年女性因夫妻关系引发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长期夫妻关系的冷漠,再加上两次负性生活事件,使求助者有了离婚的想法,但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和女儿,在离与不离的矛盾心理冲突中,出现了了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求助者与其不合理信念辩论,最终使求助者走出负性生活事件的阴影,以积极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了家庭的幸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资料】 张某,女,34岁,大专学历,县法院工作人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诉】 我和丈夫经人介绍结婚,婚后几年生活很幸福。但自从丈夫工作调动后,他经常回家很晚,有时甚至半夜才回来,回家后也很少说话,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很冷漠。1年前,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丈夫和同事有暧昧关系,和他闹了一场,但没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不了了之。1个月前我在班上感觉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家,发现丈夫和那个同事在家坐着,于是又想起了短信的事,那个女人走了以后,我和丈夫大闹了一场,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想和他离婚。但离婚后女儿的生活怎么办自已再找一个不如他怎么办不离婚,又感觉自己对他那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还得上班,而他对我却是漠不关心,还在外面和同事不清不白,日子没法过了,一个多月了,离还是不离的问题翻来覆去的考虑,搞得自己心情烦躁、焦虑,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有时做工作注意力也不集中,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也不愿与同事聊天,担心同事看出自己的情绪,知道丈夫的事情。再这样下去,害怕抑郁成疾,前来咨询。 【个人成长背景】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有一个哥哥,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与母亲争吵,因此养成了她忧郁、内向的性格。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 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 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 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 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 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 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 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 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来访者:李某,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害怕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别失望,经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现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辅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1.心理咨询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其早期经历、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历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痛苦,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 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件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如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她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历,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心理护理方法与技术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一般心理问题) 案例三 (2005.11三) 一般资料:男性,30岁,工程师。 求助者自述:半年前因与妻子外出登山时,妻子失足坠崖死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证明自己清白。但女方家人依然付诸法律,自己承受巨大压力,虽然夫妻关系一直不好,但是内心也十分痛苦,因为要应付女方家人纠缠,更是烦恼,为此寻求过心理咨询。目前,一切后事及纠纷已经处理完毕,经过心理咨询,情绪基本稳定。家人为了使其及早摆脱阴影,为其介绍了一位对象,现在对方有意发展关系,对方也很不错,但对方离异有孩子,自己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她,很是矛盾。故来求助心理咨询师,希望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做出选择。 单选:1、对该案例特点不正确的描述是( A )。 (A)情绪反应比较强烈 (B)内心痛苦无法摆脱 (C)问题内容尚未泛化 (D)负性情绪尚不严重 单选:2、该案例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 )。 (A)正常心理状态 (B)健康心理状态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多选:3、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 ABCD )。 (A)是否有主动求治愿 (B)对症状是否有自知力 (C)问题内容是否泛化 (D)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单选:4、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 C )。 (A)认知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跨文化因素 多选:5、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改善应归功于( CD )。(A)自我心理调节作用 (B)个人生活方式改变 (C)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D)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单选:6、该案例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C )。 (A)转介治疗 (B)不必处理 (C)心理咨询 (D)药物治疗 单选:7、该案例第一次咨询时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 )。 (A)痛苦抑郁 (B)强迫焦虑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郭逸菲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主要有这几方面引起:适应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 今天我要谈的就是一个因人际交往问题而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案例。我有一个表姐,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我一直以她为榜样。正如家人所期待的那样,她顺利的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但在开学的半年后,噩耗传来了,姐姐得了抑郁症。从亲戚那里听闻,姐姐开学后一直披头散发,别人问她问题也不回答,一直低着头,家人这才发现她的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抑郁症。此后的时间她也必须依靠药物治疗。 根据家人的说法和我自己的分析,我认为导致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开学初期产生了心理落差。众所周知,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能考入这所大学的学生也都能称之为精英。姐姐在高中时期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成绩也保持在年级前列。但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人才济济,遍地都是能人,心里难免会产生落差,或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点的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2、与室友关系不融洽。在我的了解中,姐姐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喜欢斤斤计较,也或许是因为这点,而导致了室友的不满,进而发展才能与室友相处不融洽,使得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很被动。 3、没找到正确的排解方法。大学生活当然都有家里那么舒服,但大学也可以是第二个家,有问题可以找心理老师,辅导员,一直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毛病,憋出心病。 其实姐姐的这种问题在大学很常见,只是有些人程度轻,有些人程度重。进入大学之前,应该要做好时刻准备处理问题的觉悟。大学其实就是小社会,若还是带着初高中读书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 我现在也是一名刚踏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对于大学教会我的事还在慢慢摸索的阶段,前方依然很迷茫但不至于失去方向。我也有过沮丧的时候,受挫折的时候,但这是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成长的道路,老师,家长只能作为拐杖,搀扶着我们前进,但决定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都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相信,精彩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案例一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1个多月。 一、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犹犹豫豫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不敢下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对他在学习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的成绩,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的考试非争取第1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学习上, 二、心理测试结果SOS:40,SAS60,EPQ:N:65,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为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殶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程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天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农业国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病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的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 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 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 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 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 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 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 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 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专家分析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 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 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 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 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看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解决方法

案例1 李某,男,19岁,家住在偏僻的山村,曾以权限文科状元的身份被某重点院校外语系录取,入学后发现他的分数在全班几乎是倒数第几,特别是外语成绩落后一大截。以前的优越感不再有,相反心理压力极大,总感到比其他同学差,上课抬不起头,怕老师知道成绩低,与同学交往也极少,总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学期下来,外语笔试勉强通过,口语的了倒数第一,曾经辉煌的他,在大学却变得如此落魄,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内心十分痛苦。 问题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愿意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问题补充: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必答,不答没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原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这是典型的焦虑症,如果长期这样,会转为抑郁症,强迫症的. 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就是外在条件改变,而内在条件不变.导致了落差心理.而患者计较心理得失,不考虑客观因素,进行强迫比较,心理失去平衡. 患者应该认识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自己的问题.高中时比别人好,大学时比别人差,那是因为参照"物"不同,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变的不好.患者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产生自卑的心理,相反的应该有自信的心理,和这么多高人在一起,不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看问题的眼光也要有改变,不能看别人的好坏定论自己.举例:患者是一个犯罪团伙的成员,那么患者因为所犯的罪行没有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重,那么患者应该感觉到高兴还是悲哀?无疑,患者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环境,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好而沾沾自喜,那是因为别人不行,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差而暗自忧伤,那是因为别人太好.患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怎么提升自己能力的上面.纵然追不上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 当患者把眼光放在自己提升方面,假以时日,自己提升了,那么看到的是希望,以后的日子会提升的更加快,那么这就是良性循环.如果患者继续内心痛苦,长时间沉浸在郁闷中,那么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经典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