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中考总复习教案(全)

湘教版地理中考总复习教案(全)
湘教版地理中考总复习教案(全)

湘教版地理中考总复习教案(全)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课题:1、让我们走进地理课型:复习课课时: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知道电子地图光盘、电视天气预报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复习:】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能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或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

择较小的比例尺。

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大比例尺(平面图、军事图)。

④比例尺大小比较(一般统一化为数字式):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课堂练习:]

1、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地图上表示沙漠、山峰等的符号叫注记。

C、地图上表示国家名称的文字、山脉的高度的数字叫图例

D、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湖南地图④永州地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3、在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30米B、300米C、15米D、150米

[巩固练习:]

4、下列四种比例尺的郊区地图中,最适合郊游的是()

A、百万之一

B、1:2000000

C、1:3000000

D、

6、小明要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应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最合适()

A、1:1000B1:4000000C、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7、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

A 南方

B 西方

C 东方

D 北方

8、当你到我国一个陌生山区探险时,应选择下列哪种地图比较适合()

A、中国行政地图

B、本区旅游图

C、本区地形图

D、城市交通图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例尺较小的是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地图。

(2)表示范围大的是地图,内容详细的是地图。

(3)北京在天津的方向。

10、下列图例表示国界线的是()

A B C D

1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写出A、C、D三点所在的南、北半球。

【学习后记:】

【教学后记:】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课题:1、认识地球 2、世界的海陆分布 3、世界的地形 4、海陆变迁

课型:复习课课时: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它是人类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注:结合P16 2–6 的地球仪识记)

三、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2、(1)高、

中、低纬度划

分:0°—30°

为低纬度;

30°—60°为

中纬度;60°

—90°为高纬

度。

⑵、180°

经线:180°E

和180°W重合

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经度: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或叫本初子午线。

[课堂练习:]

2、读下列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7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 F________

(2)判断方向:

A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F点在H点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

(4)请把图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描出来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定义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

的圆圈

形状半圆圆(极点除外)

长度相等不相等

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度数划分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又叫本初

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

(E),共0°—180°;向西为西

经(W),共0°—180°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又叫赤

道),赤道以北为北纬(N),

0°—90°;赤道以南为南纬

(S),

0°—90°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叙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为海洋,三分为陆地”。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2)、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跨经度最广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洲是南极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亚、欧、北美三洲围绕北冰洋(三洲围一洋);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围绕南极洲(三洋围一洲

)洲际的分界线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大西洋呈“S ”形,地跨南、北半球。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洲 界

地 理 分 界 线

亚、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洲的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山地

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如世界上两大山系:喜马拉雅山

2、在等高线地

形图上,识记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图所示)。

(1)、 图中字母分别表

示:A 、 B 、 C 、 D 、

(2)、AB 线和CD 线那条线路登山更容易些?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第四节 海陆变迁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叙述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我国玉树地震;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 35 图)。

3、大陆漂移的假说的提出者是 魏格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 六 大板块构成,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太平洋 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印度洋 板块。

4、喜马拉雅山脉

是 亚欧板块 和 印度洋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板块交界的地带比较 活跃,多火山、地震。

5、世界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分布带:①环太平洋 山脉带,②横贯 亚欧大陆 大陆南部、

—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包括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丘陵 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海拔最高),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非洲西北部山脉带。火山、地震带分布在上述地区的原因是:因为上述地区正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巩固练习:】

1、正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A、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6371千米

D、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四季变化

3、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每一条纬线长度是相等

C、由某地沿着同一条经线前进,最后还能回到这条经线上

D、在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半圆

4、下列关于经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度度数的最大值为360`,最小值为0`

B、经度的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C、180`经线东边是东经,西边是西经

D、自西向东经度的度数逐渐增大

5、读“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欧、亚洲之间是以

、和线作为分界线。

(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它也是亚洲

与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以作为

界线。·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

海峡、运河。

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 _________

B、__________

C、 _________

D、________

(2)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的是,判

断理由是

7、读“大洲大洋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是____洋,与其东岸相邻的大洲是___和____。

(2)、印度洋是____(填番号);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填

番号)

(3)、②是____洲,⑥是_____洲,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运河,

7、读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⑵读图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有

____洲和____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是____洲。

⑶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洋,它被____洲、____洲

和____洲三大洲所包围。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

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____现象,永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与2008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

航天飞船首飞成功。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

所在板块为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的特点是。

板块。

【学习后记:】

【教学后记:】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

课题: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种 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4、世界的聚落

课型:复习课课时: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资料,叙述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自主复习:】

1、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目

(1)、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为25平方千米,在2006年出生了15000个婴儿,同一年有2000人死亡,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2006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006年初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

(2)、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1830年开始,世界人口每增加

10亿所用的时间依次为年、年、

年年、年。

②、这说明人口每增加所用的时间,

人口增长速度。

③、请把示意图中的内容转化为一种人口增

长统计图(提示:柱状图)见教材P39图3–1

山、高原

【课堂练习:】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目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1)图中A、

B_____、

C_____、D四

地,是世界上人

口最稠密的地

区。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F地人口稀

少,因为

_______________

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极不均匀,7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占陆地面积14%的土地上,大陆上约有35%—40%的地区基本无人居住,我们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所在地区以_______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_______教,使用______语。

2、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A图是北极地区____人居住的______ ,反映了当地气候_____________ 。

(2)图B所示的建筑是我国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

(3)试分析C图(云南傣族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______________而异。

3、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

分布的地区解决的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①、资源短缺②、环

境恶化③、生活条件

差④、给社会、经济

发展造成压力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使人口增

长与资源、环境相协

调,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慢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力短缺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环境恶化,交通

拥挤,住房紧张、教

育、就业困难

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

增长与城市社会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叙述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2、并结合地图叙述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上三大人种是指:①黄色人种②黑色人种③白色人种

2、

主要人种主要的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属黄种

人)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一)读图31-1-1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找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亚、__________亚、中国的__________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___________欧、北美洲___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___地区,以及非洲尼罗河下游,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几内亚湾沿岸。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沿海、内地)。

3.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平原、高原、山地)。

4.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在____________(北半球、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二)读图31-1-2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

1.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及__________洲北部。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东部。以及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也有分布。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__洲。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地图叙述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叙述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举例叙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世界上三大宗教是指①、佛教②、伊斯兰教③、基督教

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建筑C属于哪个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下列地区中,B建筑最常见的是()

A、欧洲西部

B、北美洲

C、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门

D、大洋洲

3、B类建筑分布最广的地区的居民通用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日语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叙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与文化遗产的

1、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2、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和两大类。

(2)、关于民居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顶高耸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反映的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特色

B、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是湿热地区的建筑特点

C、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的竹楼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D、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3.北极圈(66.5°N)以内,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A白种人 B黑种人 C混血种人 D黄种人

4.西亚和北非分布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全不是

5.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

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

A.63人

B.64人

C.65人

D.66人

6.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D、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7.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_______亿。

A.60

B.61

C.62

D.63

8.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经济发达地区B.终年温暖地区C.出生率高的地区D.中低纬度地区

9.某地区在一年里平均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5‰B.35‰C.15‰D.15%

10.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属()

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人种

11假如你有机会去埃及观看金字塔,你听到的当地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12.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

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

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

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A.在文峰山上魏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14.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很大,下列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

A.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 B.扩大绿化面积

C.有计划地控制汽车流量 D.拓宽交通路面

15.造成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

B.人们认识到劳动力的重要性

C.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D.自然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生存

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南亚地区聚落结构是()

A.竹楼或木楼 B.四合院C.窑洞 D.碉堡屋

17.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8.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岖山地

D. 自然资源丰富

19.2000年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是:()

A.1个 B.7个 C.5个 D.6个

19.关于目前人口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过快,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B. 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 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

D.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

20.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D.道教

【学习后记:】

【教学后记:】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课题:1、天气和气候 2、汽温和降水 3、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型:复习课课时: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概念定义特点例子

天气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阴晴、风雨等①多变

②短时间

狂风暴雨、风力大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①相对稳定性

②多年平均

炎热干燥,冬冷夏凉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一天当中,

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北半球最高气温大陆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

气温大陆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递减。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2)、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将低约0.6°C。(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相反。

(4)从等温线的形状看,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下面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意图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降水的三种类型是: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多

(2)、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降水少。

运用上述知识解答下列题

1、对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多于西岸

D、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C

-5 -2 4 12 20 24 27 24 20 12 4 -2

降水

毫米

10 15 20 25 30 70 190 250 60 25 12 5

)、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C。

(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

(3)、该地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为;按降雨的季节分配类型,属于季多雨型(冬、夏)

【巩固练习:】

1、读下面的空气质量预报表,回答问题。

全国主要城镇(节选)空气质量短期预报:

城市24小时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等级

北京75 二氧化硫 2

沈阳159 可吸入颗粒物 4

宁波115 可吸入颗粒物 3

海口61 可吸入颗粒物 2

广州101 二氧化碳 3

)、上述城市中,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的城市有、。

(2)、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是。

(3)、我国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2、下列描述中,表述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

3、右图符号中表示北风6级的是()A、 B、 C、 D、

4.读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并分析某地气候资料和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候资料,在下图中绘制该地的全年气温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下图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在上图(13题图)中找出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地点

(3)根据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③、④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一致

C.②因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6.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①~⑥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7.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8.目前科学家呼吁,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要警惕全球变暖。为了表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请将以下各项内容的数码,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沿海低地被淹没;④冰川融化;⑤海平面上升;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⑦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1、在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 活动:1。算一算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跨多少度?主要跨五带中的哪一

带?南北景色有何差异? 2.算一算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约多少度?根据时区划分,我国东西跨多少个时区? 3.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有什 么景象? 讨论: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分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讨论)家庭作业:学法大视野第一节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复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领土四端。 引入:上节课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咱们中国有多大,说到这个 问题时 我们就会想到中国辽阔的疆域,中国有 960万平方千米 的国土,但 是,这仅仅只是中国的陆地面积,中国还有广阔的 海域,那么,中国的 海洋又有多大呢? 放映影片:《中国的海域》 3. 中国的海域 影片总结: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濒临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等以及太平洋。 多媒体展示:“广阔的海域” 老师看图讲解:四大海域的名称,位置以及分界线 读图:中国重要的岛屿和海峡 学生总结: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总结:中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有18000多千米,此外还有14000 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 区别几个概念:1》领海:沿海国从其海岸基线向外延伸并划 出一定宽度,属于其主权管辖范围以内的海域。 中国的领海宽 度是12海里。 多媒体展示:领海的划分方法,强调是主权管辖和是从全部海 岸基线 所划分的这两点。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纳雍县**中学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 拟写人: 时间:地理教案 1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3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一、教学目标: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教学文案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备课节次:1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板书 4.时区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第一课时) 教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学 2(了解中国的领土四端,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目 3(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标 教重点:1.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材 2(领土四端的位置 分难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析 复习:初一认识世界,初二了解中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 伟大的祖国吧。 实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施 一( 伟大的祖国 教 设问:很多外国朋友很向往到中国来,因为她是一个有着悠久学 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日益强盛的新中国,更是过 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让更多的外国程 友人认识和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么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设 一位小成员,你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中国呢, 计 首先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在哪里, 放映影片:《中国在哪里,》

结合影片,中国在哪指的就是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 读图:“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动手: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中国的海陆位置。 承转:外国朋友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大国,那么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大呢, 二(辽阔的疆域 复习:1。国界线: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行使主权的范围。 2(领土: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陆地,领海,领水,领空,总称领土。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3(疆域:边界,界限范围内的地方。 放映影片:《中国有多大,》 读图“中国的疆域”,结合影片: 1(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 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2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活动:1。算一算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跨多少度,主要跨五带中的哪一带,南北景色有何差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 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 风土人情的关系。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 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 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014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课题: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 1课时总序第1教案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批注: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 教学难点: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 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 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 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 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后记)反思: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指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初步理解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水平。 3.通过度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水平。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相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体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中国的领土四端,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1.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2.领土四端的位置 难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实施教学过程复习:初一认识世界,初二了解中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设问:很多外国朋友很向往到中国来,因为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日益强盛的新中国,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让更多的外国

设计友人认识和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么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位小成员,你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中国呢? 首先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在哪里? 放映影片:《中国在哪里?》 结合影片,中国在哪指的就是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读图:“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动手: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中国的海陆位置。 承转:外国朋友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大国,那么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大呢? 二.辽阔的疆域 复习:1。国界线: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行使主权的范围。 2.领土: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陆地,领海,领水,领空,总称领土。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3.疆域:边界,界限范围内的地方。 放映影片:《中国有多大?》 读图“中国的疆域”,结合影片: 1.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新版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新版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 下册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

最新最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二、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0℃ 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②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置、范围、气候、农业、资源、工业、经济等。 教学重点: 能在地图上把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具体地理事物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什么?它们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二、北方地区 1、活动 读图5-10,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2)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哪几级阶梯?说出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1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地理与生产建设; 2.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 教法提示: 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解开地理之“谜” 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转入激活状态,并归结这一切都属于地理知识。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用教材内容展示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P3的三个问题; 2.用身边的地理实例展示:如出游时注意天气,了解某一旅游景点的位置需要查看地图等;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教师先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再举例说明地理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然后请学生讨论,举例说明。例如: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热量条件好。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地理知识或与地理相关。 四、小结 1.地理知识就存在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 2.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 板书设计: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与日常生活 2.地理与生产建设 3.地理与风土人情 我们怎么学习地理(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和途径;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3.认识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重点、难点: 1.什么是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和比例尺的大小;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教法提示: 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识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地理呢? (二)讲授新课: 1.利用学校平面图的制作过程向学生讲述地图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并提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地图?你会看地图吗? 学法指导:一般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接下来看图例。阅读地图的内容时,应先整体、后局部。 2.地图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3.讲述地图上的方向: 1)给学生介绍地平面上的方向; 2)练习:读图,A点位于B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D点位于C

【优质文档】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 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又分成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科技、政治等方面。本节课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应当承担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应当明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 养,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 重地球。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本节课就是在常态教学中,通过一个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元素,教师恰当修正学生的思维轨迹,完善、落实学习内容。 二、主题 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创作一幅画,以表现他们对聚落 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贯穿以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提升等方法,修正认知中 的误区、填补思维中的盲区,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操作过程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 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 的设计。” 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 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 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 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 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 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 过,房前屋后还要有树、有花园。” 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 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教案全册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教案全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