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化学平衡2

第三节化学平衡2
第三节化学平衡2

第三节化学平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明白得浓度、温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讲明。 教学重点:

明白得浓度、温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引入】:

我们明白: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关于t 0时达到溶解平稳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 1时:

假设: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连续溶解,那么V 〔溶解〕 V 〔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那么V 〔溶解〕 V 〔结晶〕 那么溶解平稳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稳,也确实是讲: 条件改变,溶解平稳移动。 那么:

化学平稳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稳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实验原理:在K 2Cr 2O 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稳: Cr 2O 72- + H 2O

2CrO 42- + 2H + K 2Cr 2O 7为橙色,K 2CrO 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 0.1mol/L K 2Cr 2O 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看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稳的阻碍

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红色〕

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看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溶液,观看溶液颜色变化。〔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看现象,填写下表。

【摸索与交流】

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稳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定的?

2、从中你能否推知阻碍化学平稳状态的因素?

小结:

〔1〕浓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的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能够使平稳向着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能够使平稳向着移动。〔2〕用v-t图表示化学平稳的移动:

例:

①旧的化学平稳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请同学们用v-t图表示以下平稳的移动:

③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⑤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讲明:〔1〕

〔2〕

〔3〕

〔4〕

【实验探究三】:温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阅读教材30页实验2-7〕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v-t图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稳、平稳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一样反应:mA〔气〕+n B〔气〕= p C〔气〕+qD〔气〕+Q〔千焦〕通式为例来讨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三者的阻碍极其规律。

Q < 0

升高温度↑↑> →↑↑

降低温度

m+n

V不变——= ———V变大↓↓>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m+n=p+q 加

V不变——= ———V变大↓↓=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m+n>p+q 加

V不变——= ———V变大↓↓<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注:用〝=〞表示相等〝↑〞表示升高或增加〝↓〞表示降低或减少〝—〞表示无关或不变〝V〞表示体积〝v〞表示速率

反馈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以下平稳:,CO2的平稳浓度为C1摩/升,现再充入CO2使其浓度达到2C1摩/升,重新达到平稳后,CO2的浓度为C2摩/升(设温度不变),那么C1和C2的关系是〔〕

A. C 1 < C 2

B. C 1 = C 2

C. C 1 > C 2

D. 2C 1 = C 2

2、现有可逆反应2A + B + H 2O C + D 已达到平稳,往平稳体系中加水稀释,平稳向

_____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mA(气)+nB(气)

pC(气)+qD(气)的平稳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对氢气的相

对密度从16.5变成16.9,那么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m+n>p+q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

4在密闭定容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 〔g 〕+mB 〔g 〕

pC 〔g 〕+qD 〔g 〕ΔH>0处于

平稳状态〔m+n>p+q 〕,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升温时C 〔B 〕/C 〔C 〕的值减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③加入B 后,A 的转化率变大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关于反应A 2+3B 2 2AB 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A 、v A =0.4mol ·L -1min -1

B 、v B =0.8mol ·L -1min -1

C 、v 3

AB =0.6mol ·L -1min -1 D 、v 2A =0.01mol ·L -1·S -1

2、在2L 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 X 和2molY 物质进行如下反应:

X(s)+3Y(g) Z(g),当反应进行到10s 后,测得生成0.5mol Z ,这期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v X =0.05mol ·s -1 B 、v X =0.025mol ·L -1·s -1 C 、v y =0.05mol ·L -1·s -1 D 、v y =0.075mol ·L -1·s -1 3、现有三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都进行如下反应:

CO 2+H 2 CO+H 2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的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 [H 2]=[CO]=amol 乙:[CO 2]=amol [H 2]=2amol 丙[CO 2]=[H 2]=[H 2O]=amol ,达到平稳时,CO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乙>甲>丙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mmol 的A 和nmol 的B ,发生如下反应: mA(g)+nB(g) PC(g),平稳时C 的浓度是wmol ·L -1,假设坚持容器的体积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A 、bmolB 和cmolC ,要使平稳时C 的浓度仍为wmol ·L -1,那么a 、b 、c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a:b:c=m:n:p

B 、a:b=m:n 和

p c m

ap

=+ C 、

m a p mc =+和n b n pc =+ D 、a=3m , c=3n 和c=3

2p 5、对处于化学平稳的体系,以化学平稳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稳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稳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稳不移动的情形。 6、在PCl 5(g) PCl 3(g)+Cl 2(g),达到平稳后,其它条件不变,向平稳体系中加入37Cl 2,达到新平稳后,含37Cl 的PCl 3的物质的量与原平稳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以下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讲明的是 A :往氢硫酸溶液中加入盐酸,[S 2-]降低。

B :温度不变时,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饱和KNO 3溶液含有晶体析出。

C :在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中,使用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D :在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方的蒸气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8:以下平稳:C 2H 2+H 2 C 2H 4……① 2CH 4 C 2H 4+2H 2……②当降低温度时,①式 向右移动,②式向左移动,试判定以下式中C+2H 2 CH 4+Q 1 2C+H 2 C 2H 2+2Q 2

2C+2H 2 C 2H 4+2Q 3 Q 1、Q 2、Q 3的大小顺序为

A 、Q 1>Q 2>Q 3

B 、Q 1> Q 3> Q 2

C 、Q 2> Q 1 >Q 3、

D 、Q 2>Q 3 >Q 1

9、在CuCl 2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稳:[Cu(H 2O)4]2++4Cl - [CuCl 4]2-+4H 2O 能使黄绿 〔蓝〕 〔绿〕 色CuCl 2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A 、蒸发浓缩

B 、加水稀释

C 、加入AgNO 3

D 、加入食盐晶体 10、反应A(g)+xB(g) yC(g),将A 与B 按体积比1:x 混合反应当A 的转化率是50%时,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4

3

〔同温同压〕,那么x 、y 的值可能是

A 、3,4

B 、3,2

C 、3,3

D 、1,1

11、在容积一定的密闭窗口中,反应A B(g)+C(s)达平稳,假设连续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A 、 压强对该反应的平稳移动没有阻碍

B 、 在平稳体系中加入

C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 C 、 假设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那么A 为非气态

D 、 假设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那么A 为气态

12、某温度下,反应H 2(g)+I 2(g) 2HI(g)+Q,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稳, 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 恒温压缩体积,平稳不移动,颜色加深

B 、 恒压迅速充入HI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 、 恒容,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D 、 恒容,充入H 2,I 2的百分比含量降低

二:填空

1、t0C在VL密闭容器中加入vmol N2和3vmol H2,当反应N2+3H22NH3达平稳时,

混合气体中N2、H2、NH3分不为A、B、Cmol,仍在t0

C,假设只改变起始物的加入量,但

要坚持A、B、C值不变,那么在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应满足的条件是

(1)假设X=0,Y=0,那么Z=_______

(2)假设X=0.75vmol,那么Y=________ Z=________

N2+3H22NH3+Q达到平稳,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不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NH3体积,假设反应达到平稳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仍与上述平稳完全相同,那么:

①假设a=1, c=2那么b=_____,在此情形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方向进行。

②假设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那么C的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假设起始时的a、b、c值均与〔1〕相同,但需操纵平稳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那么可采取措施是______,其缘故是______。

3、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要求通过调剂体系的温度使以下反应达到平稳时保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A(g)+2B(g) 2C(g)。现向反应器中加入6.5molA,X

molB ,2.0 molC.

〔1〕假设x=5.5时,需要降低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稳时达到题设条件,那么正反应为_____热反应。

〔2〕欲使起始反应坚持向逆方向移动,那么x 取值范畴是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AD

3、D

4、B

5、B

6、A

7、C

8、B

9、BC 10、BD 11、CD 12、C 二、填空题:

1、 (1) 2vmol (2)2.25v, 0.5v (3) x+2z=v Y+3

2

Z=3V 2、 (1) ①3,逆 ② 1

(2) 降温,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不能加压因为与外界大气

相通〕

3、〔1〕放 〔2〕2.5

化学平衡_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六号,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这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力用化学平衡常熟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涉及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震荡反应,讨论(2个)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的依据。 【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 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思想,感悟化学平衡理论来自于实际生产,又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2.1化学平衡状态

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1)——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2.可逆反应的特征: ①正、逆反应再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方向相反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③反应物、生成物不可能全部转化,即任意一种反应物、生成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 要点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注意: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等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状态简历的条件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0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暂时平衡,若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6)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逆反应不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途径虽然不同,但只要起始浓度相同,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所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 3.化学平衡的标志 (1)本质标志(等):v(正)=v(逆)≠0 (2)等价标志(定):变量不变达平衡

第二章 第二节 第4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催化剂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原理 2NO2(g) (红棕色)N2O4(g) (无色) ΔH=-56.9 kJ·mol-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用v—t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已知反应:m A(g)+n B(g)p C(g)ΔH<0,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t1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则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 t1时刻,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大。则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 化学平衡(二)

第二节化学平衡(二) 一、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新化学平衡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实质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时,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若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则使化学平衡向移动。 (2)解释:化学反应处于原平衡时,V正V逆;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当增大生成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经过一定时间,V正V逆,反应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例1.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 .........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

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 (3)如果平衡混合物存在固体或液体,由于它们几乎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规定它们的体积为“0”。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移动。 例2.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1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例3.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第四章化学平衡 一、填空题 2、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0=____只是____的函数,而与____无关。____=K0 也是系统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 3、表达K0-T关系的指数式为________;微分式为________;定积分式为______ __。 4、对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压力商中只出现____,而与____无 关。但对有因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压力商中则不仅出现气相组分的压力,还出现________。 5、对理想气体反应,K0、K P 均只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组成无关;而对真实气体反应,________仍只是温度的函数,但_____的值还与压力无关。 6、对放热反应A=2B+C,提高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12、设理想气体反应达化学平衡,在等温下维持系统总压不变,向系统中加入 惰性气体,平衡____移动;若将气体置于钢筒内加入惰性气体后,则平衡____移动。 二、单选题 4、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一定成立的关系式是( ) A.Δ r G m >0 B.Δ r G m <0 C.Δ r G m =0 D.Δ r G m ?>0 5、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小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A.Δ r G m (ξ)<0 B.Δ r G m (ξ)>0 C.Δ r G m ?=0 D.Δ r G m (ξ)=(G/ξ) T,p 6、已知1000K时,(1)CO(g)+1/2 O 2(g)=CO 2 (g) K?⑴=1.659×1010

(2)C(s)+CO 2 (g)=2CO(g) K?⑵=1.719 则反应C(s)+1/2 O 2 (g)=CO(g)的K?⑶为() A.9.651×1010 B.1.036×1010 C.4.731×1010 D.2.852×1010 8、某反应的Δ r G m ?=a-bT(a,b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B.降低温度,K?增大 C.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不能确定 D.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9、当某一化学反应的Δ r G m (ξ)小于零时一定是( ) A.正向自发进行 B.逆向自发进行 C.处于平衡态 D.不能确定 10、反应 2NaHCO 3(s)=Na 2 CO 3 (s)+H 2 O(g)+CO 2 (g) 在温度T时的标准平衡常数为90,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 是( ) A.9119.25(kPa) B.924008(kPa)2 C.9119.25 D. 924008 12、在350K及100kPa总压力下,下列理想气体反应( ) ⑴ PCl 5(g)=PCl 3 (g)+Cl 2 (g) ⑵ H 2(g)+Cl 2 (g)=2HCl(g) ⑶ N 2O 4 (g)=2NO 2 (g) ⑷ N 2(g)+3H 3 (g)=2NH 3 (g) ⑸ 2NO(g)+O 2(g)=2NO 2 (g)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21讲 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的方向课时作业

必考部分第七章第21讲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 ..的是 (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答案】D 【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2013全国大纲卷)反应X(g)+Y(g) 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由X(g)+Y(g) 2Z(g) ΔH<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 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2-7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2-7(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该反应放热(ΔH<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A项正确;B项pH 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2-7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2-7)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 MgO(s)+CO2(g)+SO2(g) Δ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

高二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练习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生成 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 n mol的B2 2、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3H2 2NH3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2与H2不再化合,NH3不再分解 B、N2、H2化合成氨的反应速率等于NH3分解的反应速率 C、H2、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D、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3、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4、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5、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 当达到平衡时,下面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N2)= V(H2)= V(NH3) B、 V(NH3)=3/2 V(H2) C、V(N2)=2 V(NH3) D、 V(H2)= 3V(N2) 二、选择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共5题) 6、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N2+3H2 2NH3以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三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三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三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三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7、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的同时生成3n 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8、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物理化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 G m 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 的 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m r G ?= -RT ln K ,所以m r G ?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m r G ?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 G m >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 G m 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m r G ?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化 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 G 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 G m < 0时,若值越小,自发进行反应 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 G m 若大于零,则K 一定小于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当p A = p B = p C 时,m r G ?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 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可 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 K = f (T ),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m r G ?。 16.温度T 时,若K = l ,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 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 B ν),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化学反应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 f ≠ 0)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 ~ξ”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 上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K RT G ln m r -=?,那么,为什么反应的 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3.欲使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最大,反应物的投料比一般为多大? 24.对于计量系数?ν =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哪些因素变化不改变平衡点? 25.平衡常数 K = 1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反应,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26.在空气中金属不被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27.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212℃、p 容器中达到平衡,PCl 5 离解度为0.5, 反应的m r H ?= 88 kJ·mol -1,以下情况下,PCl 5的离解度如何变化: (A)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来增加压力; (B) 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 2气来增加总压力; (B) 升高温度; (D) 加入催化剂。 28.对于复分解反应,如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容易进行到底,试以化学平衡理论 分析其道理? 29.2HgO(s) = 2Hg(g) + O 2(g),在反应温度下及p = 101.325kPa 时,K = 4×10-3,试问 HgO(s) 的分解压力多大?当达到分解温度时,与HgO(s) 平衡的p Hg 有多大?若在标 准状态下反应,体系的总压力是多少? 30.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在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逸度 系数均为1),当压力增大到500kPa 时,各物质的逸度系数分别为:γ (CO 2) = 1.09, γ (H 2) = 1.10,γ (CO) = 1.23,γ (H 2O) = 0.77,问这时平衡点向何方移动? 31.反应CaCO 3(s) = CaO(s) + CO 2(g) 在常温常压下的分解压力并不等于零,那么古代大 理石建筑物何以能够保留至今而不倒?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与比较。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判断 反应进行的方向。 5.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 般规律。 6.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以图像题综合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以及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8.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自查(理一理)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 应放出的热量 ,体系能量 得也 ,反应越 。可见, 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 的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 增大的倾向。 a .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 的物理量。用符号S 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 般规律是:S (g)>S (l)>S (s) b .熵变的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 ,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 于反应 。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 因此,要正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 与 。在恒温、恒压时,①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 能自发进 行;②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③如 果反应的 或 ,反应是否能自 发进行与反应的 有关。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

第四章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版)

第四章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4解:由2×②-2×①得反应:4H 2(g)+2SO 2(g) == 4H 2O(g) + S 2(g) 5解:反应开始时: 平衡时: 即平衡时NOCl 的分压增加了(8.53-6.97)×105=1.56×105(Pa ) 对于反应: 2NO(g) + Cl 2(g) === 2NOCl(g) 平衡分压/Pa (4.18-1.56)×105 (2.79-1/2×1.56)×105 8.53×105 8解:(1)2.2710252383142.0)10252383145.0(5 2 5 =??????=θK PCl 5的分解率=0.5/0.7×100%=71.4% (2) 加入Cl 2,平衡向左移动,设生成物转化了x mol/L PCl 5 ===== PCl 3 + Cl 2 平衡分压 (0.1+x)×8314×523 (0.25-x)×8314×523 (0.25+0.05-x)×8314×523 x= 0.01074(mol/L) PCl 5的分解率=%4.68%10035.0) 01074.01.0(35.0=?+- 平衡向左移动,其分解率减小到68.4%. (3)设生成PCl 3 x mol/L PCl 5 ===== PCl 3 + Cl 2 平衡分压 (0.35-x)×8314×523 x ×8314×523 (0.05+x)×8314×523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x=0.239(mol/L ) PCl 5的分解率=0.239/0.35=68.4% 8 24 21 210 06.5)80.0108.1()(?=?==θθθK K K 2 .27105238314)1.0(10523 8314)3.0(105238314)25.0(5 5 5=??+??-???-=x x x K θ2 .2710523 8314)35.0(10523 8314)05.0(10523 83145 55=??-??+???=x x x K θ) (1018.40.15503 8314500.1)()(500Pa V RT NO n NO p ? =??==) (1079.20.15503 8314000.1)()(52020Pa V RT Cl n Cl p ?=??==) (1097.60.15503 8314500.2)()(500Pa V RT NOCl n NOCl p ?=??==) (1053.80 .155038314060.3)()(5Pa V RT NOCl n NOCl p ?=??==) (940.050383140.1510) 56.118.4()()(5mol RT V NO p NO n =???-==27 .5)1/01.2()1/62.2()1/53.8(]/)([]/)([]/)([22 222===θθθθp Cl p p NO p p NOCl p K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鲁科版)练习:第7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Word版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鲁科版)练习:第7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1、勒夏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NO 2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对2HI(g)H 2(g)+I 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 C 、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氧化 解析:2NO 2(g)N 2O 4(g)的反应体系中,加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加压的瞬间c (NO 2)浓度增大,颜色变深,然后浓度再逐渐减小,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 正确;反应2HI(g)H 2(g)+I 2(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时平衡不移动,但因体积减小,c (I 2)增大,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B 错误;N 2(g)+3H 2(g)2NH 3(g) ΔH <0,加压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但升温却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 错误;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来防止Fe 2+的氧化,发生的反应是不可逆过程,故D 错误。 答案:A 2、(2017·安徽合肥质检)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 (N 2O 4)c (NO 2) 答案:B

5.(2017·辽宁朝阳重点中学联考)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s)+3Y(g)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少量He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压强减小 C.继续加入少量X,X的转化率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 D.继续加入少量Y,再次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比上次平衡小 解析:充入少量He使容器内压强增大,但各气体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但是温度升高,所以压强不一定减小,B错误;继续加入少量X,X是固体,平衡不移动,Y的转化率不变,C错误;继续加入少量Y,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比上次平衡小,D正确。 答案:D 6.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1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1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A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新平衡时C的浓度大于原来的0.5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x+y

第21讲 化学平衡移动-2021年高考化学复习考点360°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第21讲化学平衡移动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①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___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___向移动 ③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平衡______移动 (3)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①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②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③改变非气体反应的压强,速率______,平衡___移动 ④改变等体反应的压强,速率______,平衡___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1)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该条件方向移动 (2)“加的多,剩的更多”原理 ①增大X的浓度,新平衡时c(X)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大 ②增大压强,新平衡时P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大 ③升高温度,新平衡时T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大 题组一正常的化学平衡移动 【典例1】(201825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 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明确如下几点: (1)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2)当起始反应物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 (3)根据沸点数据可以判断C2H5Br易挥发。 【解析】选D。加入NaOH后,NaOH能与HBr反应,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A正确;

第二节 化学平衡(三)

第二节 化学平衡(三)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 B p C + q D 。其中m 、n 、p 、q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K= 【针对训练】 1.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满足下面关系: n m q p B A D C ] [][][][??=K ,式中K 为常数,在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 2O CO 2+H 2且K=1,若用2molCO 和10molH 2O(气)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达平衡时CO 的转 化率约为 A.16.7% B.50% C.66.7% D.83% 2. 已知在450℃时,反应 H 2(g )+ I 2(g ) 2HI (g )的K 为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 2HI (g ) H 2(g )+I 2(g )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 、50 B 、0.02 C 、100 D 、无法确定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 2 X 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 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 .33% 4.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5.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1 ,c (HI)=4mol·L -1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6 C .20 D .25 6. x 、y 、z 都是气体,反应前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 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 的转化率 A.80% B.20% C.40% D.60%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作业

A组基础题组 1.(20xx北京东城期末,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 D.n(HCl)∶n(O2)∶n(Cl2)∶n(H2O)=4∶1∶2∶2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对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扩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2的同时,消耗2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H2)=3v逆(NH3)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

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1 mol B进行反 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生成0.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5 L,C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 C.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353 5.(20xx北京房山期末,1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 3CO(g)+Fe2O3(s)3CO2(g)+2Fe(s),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A.增加Fe2O3固体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B.减小容器体积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C.该反应的正反应的ΔH<0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不能标志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6.(20xx北京房山期末,18)在一定条件下,将H2与CO2分别按 n(H2)∶n(CO2)=1.5、2投入某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 应:6H2+2CO2C2H5OH+3H2O,测得不同温度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中两条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达平衡时,6v正(H2)=2v逆(CO2) B.正反应的反应热:ΔH<0 C.平衡常数:Kb

物理化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 G m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 的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 - RT ln K ,所以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 G m > 0 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 G m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 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 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 化 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 G m < 0 ,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 G m < 0 时,若值越小,自发进行反应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 G m若大于零,则K 一定小于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当p A = p B = p C时,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可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K = f (T) ,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 .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 16.温度T时,若K = l ,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 Bν) ,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化学反应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 f ≠ 0) 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ξ”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 ,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 上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那么,为什么反应的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鲁科版练习第7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化学鲁科版练习第7章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课时作业 1.勒夏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NO 2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对2HI(g)H 2(g)+I 2(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 C .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氧化 解析:2NO 2(g)N 2O 4(g)的反应体系中,加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加压的瞬间c (NO 2)浓度增大,颜色变深,然后浓度再逐渐减小,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 正确;反应2HI(g)H 2(g)+I 2(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时平衡不移动,但因体积减小,c (I 2)增大,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故B 错误;N 2(g)+3H 2(g)2NH 3(g) ΔH <0,加压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但升温却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 错误;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来防止Fe 2+的氧化,发生的反应是不可逆过程,故D 错误。 答案:A 2.(2017·安徽合肥质检)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 (N 2O 4)c (NO 2) 答案:B 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做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 2O(g)催化剂 CO 2(g)+H 2(g) Δ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 B .降低温度

最新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考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固本探源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 学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 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c.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2)特征 典例引领 [典例1](2012·海南高考)已知A(g)+B(g)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状态的依据为()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拓展延伸] 若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g)+5B(g)4C(g)+6D(g),上述选项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A、C。 【提示】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A项正确;因容器体积固定、所有 物质为气体,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B项错误;A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反应中C、D始终按物质的量比2∶3转化,D项错误。 考点精析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标志 1.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限度

(1)建立过程(以N2+3H22NH3为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使其反应。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③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建立过程的v-t为: (2)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状态的特征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外界条件的影响

2.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3)v (正)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5)只要v(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正和v逆一定改变,同理v正、v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答案】(1)×(2)×(3)×(4)√(5)×(6)×(7)×(8)×(9)×(10)√ 2.对于可逆反应M+2N Q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反应已经停止 C.M、N全部生成Q D.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v正(M)=v逆(N) F.v正(M)=v逆(Q) 【答案】DF 3.一定条件下C(s)+H2O(g)CO(g)+H2(g)ΔH>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