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材管理

运动解剖学教材管理
运动解剖学教材管理

运动解剖学教材管理

由吴环成、王景贵.卢义锦主编的体育专业专科教材《运动解剖学》,2006年6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8 年1月出版。此书的岀版,标志着我国运动解剖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一.《运动解剖学》教材的前期编写工作

《运动解剖学》的前身是《人体解剖学》,1989年3月由卢义锦.

陆载余.黄德鹏、赵润梅、陈绰如.张铭娥、吴环成等7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按细胞、组织和系统的顺序编写,全书含8篇26章,34.4 万字[2]。教材经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步标教授审定。教材出版后,首先在中南、西南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使用,反映良好。由于教材紧密结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填补了我国专科层次《人体解剖学》教材的空口,出版发行不久,就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协作区以外的学校也纷纷要求购买此书。鉴于这种情况,协作区于1994年将书稿重新修订,并向国家教委送审并获得通过。1994年5月,国家教委下文确定《人体解剖学》为正式教材[2?3]。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二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

学科课程方案》。为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建设,培养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新世纪中、小学体育师资,以邓树勋教授为主的编委会于1999年月在桂林召开包括《人体解剖学》在内的 34门教材.200多位作者参加的编写会议。由于原《人体解剖学》作者有的年事已高,有的离开了师范院校,所以,这次《人体解剖学》教材修编的作者为卢义锦、吴环成、吴忠义.张绍强、张丽玉等5人。

针对专科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人文和技能素养要求,

《人体解剖学》课程学时一度减少的特点,这次修订对教材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删除了细胞学,把组织学中与骨、肌肉、神经有关的内容安

排到相关章节,把内脏、心血管整合为"人体运动的供能系统S神经、感官、内分泌整合为“人体运动的调节系统",把人体的发生.生长.发育与衰老作为第四篇,全书由过去的8篇26章,调整为4篇17章,22.7万字。教材经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于2000年7月第三版第三次印刷⑷。

《人体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国内箸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起点高、创意好,前瞻性强,为以后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运动解剖学》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繁荣,社会对体育专

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编写反映体育科学特征,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现体育课程改革的高等学校专科《运动解剖学》教材,已成为培养当代体育专业人才的当务之急。2005年12月,广西师大岀版社再一次组织吴环成.王景贵.吴忠义、周卫平、张丽玉、卓杰先.王芳媛等人,以我国专科教育课程培养新目标为出发点,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参考教育部2003年7月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木科专业课程方案》和2004年7月公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关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对2000年7月第3版第3次印刷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二、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人体解剖学》从教材体系、内容,到编写体例进行了全面更新修订,并更名为《运动解剖学》,教材对一些带有争论性的内容作了妥善处理。如“环节受力分析法J在发挥其核心思想正确性的同时,对〃一致快〃.“一致慢〃中的"快〃和“慢〃进行了定义,增进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教材以〃链接〃的形式介绍与

《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适当扩大学生视野。

全书共10章,20.7万字[5]。由于教材前期基础较好,后又结合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反复修改、锤炼,2006年8月第四版第一次印刷岀版后,被推荐进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6年10月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7年3. 4月间,根据编委会意见,以对国家级规划教材高度负责的精神,《运动解剖学》作者从思想到内容、从文字到插图.从

栏目到思考题对教材又作了再版前的修订,再一次把〃人体生长与发育"写入教材。全书共11章,20.9万字,2008年1月第五版第一次印刷[6]。经过修编的《运动解剖学》,在体系上体现了我国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材内容反映体育运动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教材编写形式与知识的难易度与深广度的呈现具有专科教育层次的特色,能够适应专科教学的要求。这次修订的《运动解剖学》教材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3方而:

2?较好地处理了人体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在教材中的体现在描述骨、骨骼肌、神经系统宏观结构的同时,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骨、骨骼肌以及神经元的微观结构,使教材知识体系更趋合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加饱满。围绕新世纪体育专业专科层次教育培养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教材内容上既注重人体宏观.微观结构的科学性, 还注重专科层次对知识.方法、技能以及人体实用性知识的需要,强化《运动解剖学》与体育运动实际的联系。

2?增设“链接〃栏目专科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是培养为中小学体育和社会各方而体育服务人才的层次。因此,专科《运动解剖学》教材既要有一定深度,还要有充分的新颖,绝对不应是本科教材的缩写或改写。针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科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知识接受程度以及专科教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删除繁、难.

偏.旧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点,"链接〃新颖、趣味和实用内容,使教

材可读性更强。

3?引入“近侧环节〃运动概念关节都由远侧环节和近侧环节组成。以往的《运动解剖学》,对远侧环节及其运动叙述较为明口,而对近侧环节的运动却知之其少,新版《运动解剖学》弥补了这一不足。

4?增加运动对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尽管这一内容研究资料较少,比较难写,但为了使教材内容体现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和体育运动发展的新

进展,作者大量收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材料,增加了运动对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这一内容。如强调淋巴系统的免疫结构,介绍运动对内脏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介绍运动对心血管、神经、感官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规划 运动解剖学是我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学科的相近性及教学科研的互补性,自1954年沈阳体育学院建校伊始,运动解剖学教研室就以独立的科室建立,始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教学及科研体系,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着重要贡献。 一、运动解剖学课程介绍 运动解剖学是解剖学课的主体,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已成为学院各学制、各专业的必修平台课程。近些年来,任课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教师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多人在学院的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各级先进称号。由于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出色成果,运动解剖学学科两次被授予学院重点学科,现为沈阳体育学院及辽宁省精品课程。 二、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及成果 目前解剖学有专用实验室、标本陈列室、标本制作室、多媒体教室等,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模型陈列于实验室内,包括全身骨骼、关节、肌肉、内脏、神经、心血管等标本及模型。另配有完整的运动解剖学挂图4套。我院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和完整的断层标本等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经常接待兄弟院校的同行及教辅人员参观,并给予指导和培训。教研室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并有专机上网,随时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资源。 近几年,教学研究及科研活动涉及到多门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基础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测量学及人体力学、人体运动学等。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更新内容体系、提倡个性化教育、开展问题式、讨论式、互动教学等方法,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师重点进行了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课题研究、实验教材建设等。为加强解剖学等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体现学科的专业特点,教研室加强了解剖学的实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实验教材,即《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和《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等,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发表了大量的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论文。 三、运动解剖学课程发展与规划 (一)主导思想

(07体教)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 2、上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块 3、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它是测量———的骨性标志。 4、下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块。 5、小腿外侧的骨是———;内侧的骨是———,后者的上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叫做———。 6、颈椎共有———块,它们与胸椎、腰椎不同,主要特征是———。 7、胸椎共有———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 8、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和———。 9、内收和外展是运动环节在———面内绕———轴的运动。 10、肩关节是典型的———关节,它由———和———组成。 11、髋关节由———和———组成。按形状此关节属于———关节;按运动轴———关节。 12、膝关节为———状关节,主要可绕———轴进行———运动。 13、运动中当他人踩在自己脚上,自己不要立即猛力抽脚,以免他人———关 节发生———。 14、小腿在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运动叫做屈,足在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 前运动叫做———。 15、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足必须绕———关节的———轴进行———运动。 16、椎间盘主要由———和———构成。 17、排球正面屈体右手扣球,扣球前,脊柱必须做———和———动作;扣球 时,必须做———和———动作。 18、两臂平举做扩胸运动时,上臂向前运动叫做———;向后运动叫做———。 19、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收缩为———而实现的。 20、防止或矫正青少年驼背,应发展———肌和———肌的力量。 21、持哑铃做扩胸运动是发展———肌和———肌力量的有效练习。 22、两臂侧平举是肩关节绕———轴进行———运动,这是———肌和———在 ———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3、使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是———肌,它止于———。 24、引体向上时,使肘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 工作。 25、俯卧撑身体慢慢下落时,肘关节做———的动作,其原动肌是———,它们是在———固 定时完成———工作。 26、大腿高抬主要是———和———在———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7、肋木悬垂举腿使髋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 28、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是———,它止于———,近固定时可———。 29、足背踢球射门时,膝关节必须———,这是———肌在———固定时收缩结果。 30、起跳蹬离地面使踝关节跖屈的原动肌是———和———肌。 (二)判断并改错 1、上肢带骨即肩胛骨,下肢带骨即髋骨。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上肢骨 (一)实验内容 观察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够在活体上触摸到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 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 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上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二下肢骨 (一)实验内容 观察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和跟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 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 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下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三躯干骨 (一)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椎骨、胸骨、肋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 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 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躯干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四上肢骨连结 (一)实验内容 观察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二)实验目的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三)实验要求 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 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肩关节标本或模型,肘关节标本或模型,腕关节标本或模型。实验五下肢骨连结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差不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教育教学、体育治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及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方面能力,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治理、体育经营、等部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治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大学英语、运算机基础等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专业理论知识; 4、把握体育治理及体育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 5、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21世纪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差不多能力 (1)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具备利用运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5)具有把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连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6)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行和人际交往及企业治理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备依据实际情形组织教学,治理教学,提高教学的能力; (2)具备本专业教育教学、体育治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及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专业能力。 (3)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3、综合能力 (1)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备猎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组织、和谐能力; (4)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以及积极探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安心教育,严格认真,求实守纪的敬业精神。 (三)素养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层次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3、具备创新、实践、创业的体育素养; 4、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凯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力学 课程编号: 142308 英文名称:sports biomechan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6 学分:2 开设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田径》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求实的态度。 2.了解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用于体育实践。 3.熟悉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和器械运动的力学规律。 4.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 本章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本章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学法指导: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中应树立系统分析的观点,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力相互作用和人体内力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明确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 本章重点:学科任务及学科展望。 本章难点:① 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科学中作用的理解。②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法指导:学习一门新课首先要对这门课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要从本门课的定义、研究任务以及发展简史着手。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着重于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将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深刻了解体育动作的力学原理,探索运动技术的力学规律。扩大知识视野,学习从事运动技术科学研究的生物力学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演变 第一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演变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萌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的明显特性。 第三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任务 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五方面的任务,即:研究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人体运动技术的规律,研究人体运动技术的最佳化,设计与改进运动器械,研究运动损伤的力学原因。 第四节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展望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人体生物力学参数 本章内容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特征量及其特性。掌握人体惯性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类参数的采集方法。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特征。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 三、实验器材 ? 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一)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 2.装片 3.使用低倍镜 4.使用高倍镜 5.使用油镜 (三)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 (四)观察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注意事项 (一)使用显微镜 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 (二)观察切片 六、实验作业 (一)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 (二)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三)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 实验二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三)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五)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 (六)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 三、实验器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8)--第8章动作分析 [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7-4-15 文 章录入:admin01 ] 【学习目标】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 练习和伸展性练习 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 授课方式: 网络多媒体课件 【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第八章动作分析 【基本内容】 第一节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是分析研究动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的主动肌是肱三头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成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

和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三)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臂,那些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四)中和肌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二、肌肉工作的分类 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一)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也称支持工作,这类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如燕式平衡、马步站桩等动作。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长度不变,又称肌肉的“等长收缩”。 (二)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克制工作: 又称向心收缩。这种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绝大多数体育动作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段。 2退让工作: 又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 三、实验器材 ? 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一)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 2.装片 3.使用低倍镜 4.使用高倍镜 5.使用油镜 (三)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 (四)观察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注意事项 (一)使用显微镜 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 (二)观察切片 六、实验作业 (一)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 (二)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三)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 实验二??? 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三)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五)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 (六)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 三、实验器材 (一)人体骨架模型: 人体骨架、人体完整散骨模型、脊柱模型等。 (二)人体完整的散骨模型: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模型,关节分类模型,椎连结模型、颅骨模型。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大纲 ?实践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实践内容及教案要求 实验项目一:全身骨观察 实验内容: 在人体骨架上辨认出各部骨的组成、名称;根据教案内容,分辨出各散骨标本的部位;熟练掌握各骨的骨性标志。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颅主要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骨架标本(模型)、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模型) 实验项目二:全身骨连结观察 实验内容: 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分类。观察并掌握上、下肢各关节的组成、结构、观察躯干骨和颅骨的连结。拼接各主要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并根据其结构讨论运动功能。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的结构;掌握上、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主要骨连结 的运动。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骨架标本(模型),肩、肘、腕、髋、膝、踝、手、足等关节标本(模型),脊柱、骨盆、骨关节分类模型。 实验项目三:全身骨骼肌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观察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运动功能;演示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实验教案要求: 掌握上、下肢及躯干部主要骨骼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及功能;掌握上、下肢及躯干 部主要骨骼肌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肌肉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 实验项目四:内脏和心血管器官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消化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呼吸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观察心的位置、形态和心腔的结构;观察体循环主要动脉的分支与分布;观察心的营养血管。 实验教案要求: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 形态和大体结构;了解心的位置及左右、上下、前后的毗邻关系,熟悉心的位置;掌握血液循环主要途径。主要仪器设备: 消化系统模型和图片,呼吸系统模型和图片,气管及支气管树模型,左右肺模型,心脏模型和图片,全身动脉分布模型。 .考核方式及其成绩评定标准 与课程考试相结合,根据实验报告、常用解剖标志辨识、平时表现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核。分数分配的百分比:实验报告,解剖标志辨识,实验考勤等。 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验大纲 、实践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专业代码:040205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从2012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毕业生应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4.运动健康方向毕业生应掌握常见健身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订、膳食营养指导、健身运动中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 6.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7.初步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 (二)主要课程 运动科学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 五、主要专业实验 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实验、人体及运动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运动处方应用实验、运动技术诊断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 (二)学分 1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八、课外实践要求 (一)毕业论文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其形态。 (三)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及功能特点,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 (四)掌握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结构,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胞与组织结构。 三、实验器材 ?细胞结构模型、细胞组织切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一)学习显微镜的一般构造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2.装片3.使用低倍镜4.使用高倍镜5.使用油镜 (三)观察细胞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 (四)观察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注意事项 (一)使用显微镜 携取: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放置:镜台向前,镜臂向后,置于工作台偏左侧。保护:使用时,勿使灰尘、湿气、水滴、药品等沾染显微镜的任何部位;??? (二)观察切片 六、实验作业

(一)绘制在细胞切面模型上看到的细胞结构部分并注明其结构特点。 (二)从疏松结缔组织片观察中,说明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三)在骨骼肌纤维纵切片观察中,绘制一根肌原纤维结构图,并标注明带、暗带、H带。 实验二???运动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三)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五)观察肩、肘、桡腕关节模型,观察髋、膝、踝关节模型,掌握其组成结构特点。 (六)通过观察肌肉模型,能辨认出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理解主要肌肉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模型观察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以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了解人体骨连结的类型和关节的分类,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与讨论,熟悉关节、肌肉的结构与运动功能。 三、实验器材 (一)人体骨架模型:人体骨架、人体完整散骨模型、脊柱模型等。 (二)人体完整的散骨模型: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模型,关节分类模型,椎连结模型、颅骨模型。 (三)人体肌肉模型:全身肌肉挂图和模型,上、下肢肌肉模型,躯干肌模型等。 四、实验步骤 (一)观察上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二)观察下肢骨、分辨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三)观察躯干骨、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观察颅骨、掌握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五)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用关节类型模型来观察关节类型。

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实验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评定的方法 二.中文摘要 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都下降。下降的程度和疲劳程度有关。因此测定运动前后一些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准确判断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对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判定疲劳的生理指标疲劳程度运动负荷过度疲劳 三、前言 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和工作绩效,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实验方法 1.唾液 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检测:让受试者将口腔中的唾液清除掉,然后使新产生的唾液沿口唇流出,用镊子把测试唾液 PH值的试纸贴在舌尖,待其充分吸湿后取出,立即与比色表对照。 评价:运动后唾液PH值降低,表示机体疲劳。 (二)生理测量 1.肌力 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会下降。因此,测定工作前后的肌肉力量,可判断参加工作的肌肉是否出现疲劳及其疲劳的深度。简易测试方法: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以上肢工作为主的运动可用握力或屈臂力量测试;以腰背肌工作为主的运动可选择背力测试等;呼吸肌力量测定则一般

解剖学实验报告-总

《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实训)指导 专业: 班级: : 学号: 日期:

前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14级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 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指导教师姓名:张涛学生姓名:XXX 专业:休闲体育班级:2015级X班2015 ——2016学年第1学期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名称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熟悉上肢骨连接的方式及构成 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及手关节的结构 4.熟悉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形式三、实验器材1、串连的上肢骨标本2、分离的上肢骨标本3、自上肢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上肢带骨:1、锁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肩胛骨的形态、位置

及表面结构张涛实验时间2013年10 月8 日实验成绩上肢骨观察自上肢骨1、上臂骨:肱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2、前臂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3、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三、观察自上肢关节标本1、肩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2、肘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3、腕关节: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运动形式五、实验结果例:1、通过对上肢骨的观察,掌握了上肢骨的形态、位置及表面结构,并能够识记体表标志。2、通过观察自上肢关节,掌握了自上肢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六、小结或结论例:通过实验观察,我清楚认识了上肢各骨的形态、位置,并能在身体上找到相关骨骼的体表标志。知道了如何去测量肩宽,上肢长度。还了解到相关的运动事故造成自上肢关节损伤的病因、症状及前期处理方法。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健身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健身运动是一项根据人体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以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命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是所有健身运动项目的概括,包括健美运动、康复健身、体形塑造及娱乐健身。 健身运动课程是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懂得相关健身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修塑体形、陶冶情操,促进人体健美,并在此基础上,懂得相关健美指导知识,指导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 三、课程目标与任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健身运动起源、发展、作用、特点,理解并掌握健身健美运动科学的锻炼方法;技术上熟知健身房内各健身器械的名称、相对应

发达的身体肌肉部位,通过编写训练计划,掌握健美训练的最佳动作与锻炼方法;技能上培养其组织指导健身锻炼的能力。 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分为:健身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练习、身体各部分肌肉的练习锻炼方法,同时,熟悉健美竞赛中规定动作的展示,能自行创编健美竞赛中自由造型的表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术从事健身运动的指导与教学,通过学生自我实践与练习,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指导业余健身健美爱好者的训练能力;使学生理解健身健美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初步具备组织健身健美比赛和担任健身健美裁判工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健美的体形,自觉投入到科学的体育健身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其精神面貌,充分体现“生命在于运动”。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健身运动是体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前置课程可以是《健美操》《体操》《形体训练》《舞蹈》《瑜伽》。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进而能更好的掌握其它的各门学科。《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可作为本课程的后续课,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五、教材选用 1、选用教材:《健身健美运动》张先松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考试考核办法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核办法 一、理论课考核 1. 考试时间:期末举行理论考试,具体时间由教务处安排; 2.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3. 教考分离,由教务处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试题库中抽题考试或教研室出 题;试卷质量要求按遵义医学院试卷质量管理办法执行; 4. 成绩量化:理论考试占65%; 5.理论考试内容、题量和题型:考试内容按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所要求, 题量为2小时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00分。每套试卷有以下四种以上题 型组成: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论述题(或综合 分析题); 6.三人以上分题改卷,二人以上统分。 7. 其它参照学院考试管理制度和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考试管理制度(附后); 二、实验课考核 1. 实验课考核包括实验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2. 成绩量化:实验考试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5%; 3. 实验考试试题由解剖教研室出题,实物标本考试涉及考试过程中更换标 本,教研室准备多套实验考试试卷,试卷量根据实验考试学生人数确定,原则上2~3个班一套试卷。每套试卷有20~30个实物标本题。

4. 实验考试内容、题量和方式:考试内容按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所要求。题 量为20~30分钟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00分。考试方式为实物标本考试。 5. 三人以上分题改卷,二人以上统分。 6. 平时成绩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80%,学生考勤占20%。 统一扣分标准如下: 三、理论与实验课分数统计与分析 学生总成绩等于理论考试成绩65%+实验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15%; 由教研室教学秘书按教务处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出学生成绩的阶段分布和难题分布等,然后交教研室主任复查并写出学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务处教学分管指导委员会反馈;教学分管指导委员会对学期教学分析总结,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遵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007年3月

运动解剖学实验考核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1、在全身骨骼标本上指出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名称及位置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全身骨可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附肢骨)。中轴骨包括颅骨和躯干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颅骨可分为脑颅骨、面颅骨。 躯干骨可分为椎骨、胸廓骨。 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2、在全身骨骼标本上指出上肢骨的组成,在散骨中找出锁骨,指出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锁骨体、锁骨端、肩峰端、胸骨关节面、肩峰关节面、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2/3弯向前,外1/3弯向后。 3、在散骨中找出肩胛骨,指出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三个缘:上缘(肩胛切迹、喙突)、内侧缘、外侧缘; 三个角:内侧角、下角、外侧角(关节盂、盂上结节、盂下结节) 两个面:前面有肩胛下窝,后面有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峰、肩峰关节面 4、在散骨中找出肱骨,指出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上端: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大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小结节嵴、结节间沟。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内上髁、外上髁、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冠突窝、桡窝、尺神经沟、鹰嘴窝。5、在全身骨骼标本上指出上肢骨的组成,在散骨中找出尺骨,指出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上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尺骨粗隆、桡切迹 尺骨体:骨间缘。 下端: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尺骨茎突。 6、在全身骨骼标本上指出上肢骨的组成,在散骨中找出桡骨,指出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上端:桡骨头、桡骨头凹、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 桡骨体:骨间缘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 7、在散骨中找出手骨,指出其组成和主要结构。 评分标准:表达清楚,语言流利,位置准确。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 腕骨8块,近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5块,分别为第1、2、3、4、5掌骨,每块掌骨分为掌骨底、掌骨体和掌骨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